①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看電影,最近一部《我是醫生》的電影上映後獲得大家的一隻好評,很多人在觀看完以後紛紛寫下了觀後感,接下來我和大家分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1
為進一步營造公司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在職工隊伍中提倡學先進、爭優先的工作氛圍,積極響應區委宣傳部關於組織觀看經典優秀宣傳教育題材電影《我是醫生》的號召,公司於6月7日下午組織觀看了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吳孟超院士傳記電影《我是醫生》。
這部電影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奮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線的故事。95歲的吳孟超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國醫大家的情懷:一方面,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超過18000台;而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症的大門。吳孟超至今仍然奮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台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
這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人物傳記影片,吳老身上的無私奉獻、情系人民、堅持不懈等精神時刻為我們樹立起時代標桿,大家觀後感到,要以時代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勤奮學習、思考和鑽研,立足本職工作,知難而進,攻堅克難,努力做一個對社會建設、單位發展有用的人。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2
在上影集團和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舉辦的影片研討會上,評論界一致認為,《我是醫生》是一部具有創新意義的主旋律英模人物傳記影片,它突破了常規的創作模式,以平實的生活場景,讓崇高變得平易近人。這里摘錄刊發部分評論家的發言。
緊貼真實,使人物具有穩固扎實的生活基底。
《我是醫生》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人物傳記影片,其中的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藝術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結合後達成感染力很強的觀看效果。
影片始終「緊貼」傳主的真實生活,台詞對話質朴有趣,語句精到,同時包含豐富的人生況味。雖然要表現的傳主是事業卓著、感動中國的可敬老人,卻始終賦予他不僅可敬,而且可感、可親的真實、生動、完整人格。影片中有這樣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膠人的兒子,父親從小就誇獎我的手靈活。用割膠刀,穩准快,後來就換成了手術刀。」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台,大弧度聯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勛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穩固而扎實的生活基底。
作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藝術水準傳記片,《我是醫生》並未將偉大人物簡單化,而是採用獨特的敘述視角,著意展現吳老作為醫生的日常。有一處畫面令人感動,觀之難忘。吳老和學生一起面對堆積的患者檔案,那些雖然接受了成功的手術,卻因為後發的擴散轉移而「不在了」的病人。身為醫生的吳孟超為此在辦公桌前特辟一個立櫃,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檔案。他用樸素至極的話語教育學生:科學是事實本身!哪怕是已經離開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夠讓他們的存在於醫學推進上繼續發揮作用!
「我想背著每一位病人過河。有一些過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後一步。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實驗室!」影片中,這句話和盤托出人物心跡,表現吳孟超院士作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真正的偉大之處正在於他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同時也是這部傳記影片最值得重視的價值所在。
電影《我是醫生》觀後感3
《我是醫生》電影中的所有故事都來自於吳孟超院士的真實生活,描繪他年逾九旬依然奮戰在無影燈下,每年完成200餘台手術,與肝癌患者肝膽相照,一心投身醫學發展的故事。
影片中吳老講的『背著病人過河是醫生的職責所在』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心中懷揣著救死扶傷的信念,馱著一位一位的病人過河,這種無私奉獻的醫患關系正是我們所提倡「以病人為中心」思想的完美體現。
這部影片在我眼前展現了一位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我要以吳老為榜樣,努力加強個人修養和黨性修養;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理想和信念;堅定不移的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端正醫德醫風。我要堅持從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務,保證醫療質量,減少醫療事故,加強醫患溝通;從工作中的每個環節、每個行為、每句語言做起,本著服務熱情、語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則,構成細致嚴謹的優良服務行為准則,並在實踐中更加完善。
觀看影片《我是醫生》觀後感
文藝作品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價值取向,來源於創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時代深刻的體驗。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認為,《我是醫生》的成功在於,它不僅展現了主人公的偉大,同時將一幅發展中的時代畫卷徐徐展開在觀眾面前,讓人觸摸到了時代的脈動。
事實上,吳孟超和他所致力的肝膽研究領域是當下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的縮影,當中國的科學家們致力於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時,也為我們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這樣的作品,在當下的中國影壇是缺失的;而《我是醫生》則重拾傳統,為當下國產電影創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台,吳孟超90多年的人生歷程里,有太多值得記取和呈現的華彩篇章。許多與會專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傳記片的常規套路,在電影語言上進行了諸多嘗試和探索,為此類影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值得借鑒的經驗。
比如,影片一方面以寫實手法凝練而剋制地呈現吳孟超和學生、吳孟超和病患、吳孟超和女兒這三組關系,通過大量細節和鮮活的人物塑造來引起觀眾共鳴。特別是電影設置的得意門生趙一濤這個人物,使得整部影片的調性一下子活潑起來,更容易被普通觀眾接受;另一方面則以寫意的、詩化的方式表現了吳孟超和他的老師這第四組關系。每當吳孟超感到困惑無力時,他的導師裘法祖就會在一片柔光中出現在他面前,為他解惑,給他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黃會林等專家評價說,這體現出創作者在遵守傳統現實主義的同時,也在追求更符合當下審美需求的藝術表達手段,從而為影片增加了直抵觀眾內心的藝術力量;而這一穿越手法背後暗含的代際傳承,也進一步深化了影片的主題,讓影片有了歷史的縱深感。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尹鴻認為,《我是醫生》兼具主旋律、傳記片和行業劇三種元素,每一種元素對創作者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但主創通過精心設計,找到了獨特的藝術手段來呈現,將創作中的難關一一突破。比如,影片通過父女、醫患、師生三種關系,將家庭、職業、傳承三方面結合,為英模人物賦予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讓科學有了溫暖的情緒和生命感。
影片中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就是在敘事的同時,以字幕的方式,將全球醫學界為攻克癌症所做的努力更新在銀幕上,讓吳孟超及其團隊所做的研究置於全球參照系中。尹鴻認為,這一手法將影片表達的主題置於全球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展現了國際化的視野。
② 中國醫生電影觀後感
《中國醫生》這部電影詮釋了中國醫生面對疫情,無畏逆行的勇氣與擔當,看完電影後讓人淚目。
電影《中國醫生》用那種急促的鼓點以及醫院裡面非常忙碌的腳步聲開場的。鏡頭開始之後,我們就能夠看到急診室搶救了很多人,最後便播放起了新冠肺炎的病例以及通道關閉的真實畫面。那種全民抗疫的畫面好像又回來了,頃刻之間就被喚醒。在急診室接收病人的診療當中,觀眾們又回到了那一年的緊張時刻。
大街上空無一人,只有接送醫護人員的公交車穿梭,在兩地之間醫院的壓力越來越大,物資也跟不上,這些就是真實的抗疫故事,而這部作品把真正的故事翻成了大熒幕。
一個又一個的醫生護士去援助武漢,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病例出現異常。這群人是什麼?他們不僅僅是醫院裡面的人民衛士,他們也是別人的爸爸媽媽以及別人的子女。
可是在疫情面前,這些人將治病救人的操守放在了第1位,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將這些新冠肺炎患者全部都從死神線上面拉了回來。這些電影細節的真實還原,請了中國醫生在重大疫情面前防疫科學性的堅守。
這樣也讓我們能夠看到,在一些大病或者是一些困難之前,中國人是團結在一塊的。那麼2022的春天如約而至,櫻花也開了,生活還會繼續,有的人永遠的留在了武漢,有的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可大家不要忘記,曾經有這么一群醫生為自己拼過命。
③ 愛德華醫生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愛德華醫生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德華醫生》講述的是一位女醫生幫助一位退伍軍人從強迫症中解脫出來的故事。這個軍人剛開始把自己當作愛德華醫生(這讓我想起了書本上所描寫的一些精神病患者,他們總認為他們是草、樹、鍾表,而且行為舉止奇異。),另外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會讓他感到極不舒服,嚴重時會讓他有暴力傾向。那位女醫生在她的老師的幫助下,根據他睡夢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及這些刺激逐步幫他找到了他平時及不願回憶的,被他壓制在潛意識中的那件事情:他曾經在幼年時不小心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後來在與愛德華醫生一起滑雪時,愛德華醫生不幸被謀殺了,愛德華醫生的死刺激了他,讓他想起了幼年時的這件事情,使他錯以為是自己殺死了愛德華醫生,為了擺脫罪名,他強迫了自己,把自己當作了愛德華醫生。
這是一部關於心理學的影片,是根據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原理。對於影片中的一些夢,我是懷疑的,這似乎太離奇了。但夢畢竟是夢,也許是影片的導演為了吸引觀眾而刻意這樣設計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做夢,以前我是對夢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持懷疑態度,但看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助產術〉以後慢慢的改變了原來的那一個想法,並試著用他的一些原理方法來分析一些夢境。前幾天,我的一個室友做了一個離奇的夢,他夢到他喜歡的那個女生「小紅」和「小紅」的好朋友「小鵑」來到了我們宿舍,此時有一位室友在吃飯,另一位在看書,還有一位在睡覺,而「小紅」卻在看那個睡覺的人。他說完後,我立馬知道的夢的原由。就在做夢的前一天,他和躺在床上睡覺的那個室友一同碰到了「小紅」,據他後來說,「小紅」曾看了那個室友一眼,這就應該是夢的起因吧。對於,「小紅」和「小鵑」一起來,或許是他覺得女生本來是害羞的,來男生宿舍不應該是她一個人,況且她有是他喜歡的那個人。我們宿舍有六個人,而他只夢到四個,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另外兩個人,「小紅」不認識。至於為什麼來我們宿舍我就不知道了。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願回憶的事情,我也不例外。其實這些事情應該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像我以前經常會回想起我兒時的玩伴,他因得白血病死去了。而每一次我都刻意迴避,不去想他的樣子,說實話我很害怕回憶,所以每一次我只能看到一個輪廓。而我越刻意迴避,他的輪廓在我腦海中出現的頻率越高。後來,我就慢慢的強迫自己去回憶以前和他在一起的生活,其中有一個最清晰的畫面,那就是我和他在麥地中摔跤。在那不久後他就住院了。或許是自己曾認為他得白血病與那次摔跤有關吧,自己應該負責任。是的,自己曾經這樣想過,而且還有好幾天都害怕他媽媽會來找我算帳。現在我道不怎麼害怕回憶他了,而且現在記憶中他始終是微笑的。
其實有些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斷去克制自己,剋制自己不去回想,自閉,時間一長,事情可能會變的越來越恐怖,很有可能會引起心理上的疾病。我想,有是去咨詢一下心理醫生,對於這類人還是有必要的。
這是初次看著名的《愛德華醫生》。很精彩!該片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犯罪情結」的精神病患者的經歷。故事從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分析家愛德華失蹤為線索,引出假愛德華即男主角約翰,一個患有犯罪情結的精神官能症患者。故事中的女主角---彼德森,一個年輕的女心理學精神分析師,及其導師成功地從患者的夢中分析出愛德華的死因,找出兇手,使得約翰康復並解脫了殺人嫌疑。整個故事貫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
故事發生在一家心理診所,老所長莫慶森即將退休,由年輕英俊的愛德華接任。年輕的所長如期而至引起診所內醫生一陣興奮。就餐期間,彼德森熱情與其交談,為了能更清楚的表述,她用餐叉在潔白的桌布上劃了一道曲線作比喻。不料,竟引起了年輕所長的焦慮不安,接著,在晚上,所內一個患犯罪情結的病人自殺,在搶救過程中,大家心中神聖的年輕所長,竟再次焦慮,情緒失控而昏倒。最終,他的身份引人懷疑。在接著愛德華醫生的女秘書上訪,使其身份暴露,而被疑為殺人兇手。
從影片中,我們可看到,患者即男主角常因白色曲線而焦慮,頻繁昏倒。在逃亡期間,多是採用壓抑,拒絕的方式迴避女醫生和治療。這便是弗絡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中的犯罪情結的常見症狀:焦慮,壓抑,驚恐不安。
焦慮,在很多精神分析理論學家的著作中佔有主要的地位,盡管焦慮的定義有多種,但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認為,它首先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結體驗。當人體驗到焦慮時,會感覺到擔心,驚慌,害怕和恐懼。所謂壓抑——精神分析理論結構的基石。是譴責的前期表現,處在逃避與譴責之間。壓抑本質是將某些東西從意識中移開並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心理組織達不到這一階段之前避開本能的沖動的任務是由本能可能的變化承擔的。譬如:轉向反面或曲解自我。
這正是約翰誤認為自己便是愛德華,模仿他。以至於被揭開事實後,他出現恐慌,失憶的原因。從精神分析中我們還可認識到,本能在壓抑下擺脫了意識的影響,在黑暗中擴散,用極端的方式表達。當它們轉換成神經性的並呈現於神經症者時,通過讓其看到奇異,危險的本能力量而使患者驚恐不己。這種本能的假象源於被壓抑的幻覺發展和對挫折滿足的抑制結果。
所以,我們從影片中看到患者約翰多次聲稱:「是我殺死了他,我殺死了愛德華。」處在極度恐慌之中,使自己成為殺人嫌疑,並極度害怕警務人員。逃避追捕。
最後,是女醫生和她老師通過讓其自由聯想,從中分析,最後成功的從其夢中分析出症結,並找出兇手。
說到釋夢,是從古至今人們都比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一亮點。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夢的內容提供了了解無意的'線索。它是人的無意識經驗。他把其病人所做的夢解釋為理解其無意識沖突和慾望的一種努力。如今,很多心理治療師都把釋夢作為他們的治療手段之一。
故事中的女醫生和其老師正是從分析約翰的夢中了解到:約翰是在兒童時期,一次滑雪中意外將自己的弟弟撞倒至其意外死亡而長期處在深深的自責中。正是這種長期的焦慮加上兒童時期的創傷又結合他後來在部隊的一次空難事故的刺激,使得約翰有了精神官能症中的「犯罪情結」。
由此,使我們想起弗洛伊德的兒童經驗論,即一個人的兒童時期經歷對其成長及經歷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片中,有句精典台詞:「一個再優秀的女心理醫生,一但有了愛情,她自己便是一個病人。」女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所流露出優秀心理咨詢師的物質,真誠的相信患者,溫和耐心對待患者的斷續聯想。因為她堅信:愛在心理治療過程中能使患者快速康復。也正是這點幫助了這個在當時的心理學界都認為是「癌症」的患者,奪跡般的快速康復了。當然,這只是電影,應現實中電影市場所需求的買點。在現實心理咨詢中,是忌諱患者移情的。這並不符合一個標準的心理咨詢師的要求。
由此片,我們了解到一個合格的心理咨師不光要有技巧,還得具備耐心,在治療過程中要尊重、真誠對待患者,做至保密。看完此片收獲很大!
今天這次兒童心理學課,我們張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愛德華醫生》,這是一個有關心理分析的驚險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家精神病醫院,老院長默奇遜大夫,就是最後自殺的那個醫生,即將退休,新院長愛德華大夫走馬上任,與年輕漂亮的女大夫,也就是女主人公一見鍾情。但是不久之後,女醫生便發現愛德華是一個冒名頂替愛德華大夫,他是一個的精神病患者。由於他患有健忘症,連自己是誰也都不知道,甚至斷定自己是謀殺愛德華大夫的兇手。假愛德華後來逃離了醫院,化名約翰·布朗,住進紐約帝國飯店,女主人公找到了布朗,躲開警察的追捕,一起躲到女主人公的老師布魯諾夫教授家。當深夜布朗的病復發時,布魯諾夫讓他喝下放有鎮靜劑的牛奶。之後,通過分析男主人公的夢幻,解開了他的犯罪情結。原來他童年時在一次玩耍時不小心傷害了他的弟弟,對弟弟一直很內疚;另外在一次滑雪中真愛德華大夫從他身邊滑下山坡時,他就一直誤認為自己殺死了愛德華大夫,女主人公則從老院長和布朗的夢境中,分析出真正的兇手就是老院長默奇遜大夫。
片中的約翰·貝蘭特最初是因為童年的陰影才開始有了精神上的問題,人類小時候的記憶是最深刻的,即使你以為你已經不記得你小時候發生的事了,但是在你的潛意識里還是存在的,有外在事物的刺激,如遇到了什麼相似的情景的話,就會刺激到你存在腦中的那段記憶,你就會想起那些你以為已經遺忘了的事。就像約翰·貝蘭特本已不記得弟弟死亡的場景,但是當受到愛德華大夫的死亡場景的刺激,使得他又想起了這段埋藏在記憶深處的記憶。再比如當約翰·貝蘭特看到白色和條紋時,他會潛意識的緊張起來,並帶有昏倒或犯罪的傾向,這也和他童年時因為無意識的導致了弟弟的死亡有關,在心裡他認為自己一定是個兇手,譴責自己。當愛德華大夫死後,在精神防禦機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愛德華大夫,而來掩飾自己錯認自己是兇手的想法,這些都源於他童年是對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種情結。這里,平行線條象徵著門前的左右兩個滑台,因為這滑台與摔死人有關,所以見到條紋就會焦慮不安。還有,在約翰·貝蘭特的夢里出現了21俱樂部,出現達利的大眼睛裝飾,出現了帶面具的俱樂部主人,包括樓頂和車輪,這些都暗示了犯罪現場和犯罪者的身份。使得彼得森最終從這個夢里找到了兇手,幫助約翰·貝蘭特恢復了清白。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我想夢境其實就是真實反映人們內心深處想法的一個途徑吧。
縱觀此片,心理咨詢始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影片多次出現彼得森醫生與男主角的咨詢片斷,還有對於夢的記錄,夢的解釋等等。從心理咨詢來講,首要的原則是積極關注,消極對待。而影片中的彼得森醫生面對的病人竟是自己所深愛的男人,在理性與感性,專業與生活的強烈矛盾中掙扎,此處更凸現了她的專業精神和人道主義的內涵。我相信這也是一個專業心理咨詢師或專業心理分析師所應當具備的良好素質。
此片把心理與懸疑結合,揭開了心理學神秘的面紗,同時把心理學進行推廣至專業水平。我認為我們能夠從此片中獲得心理學教科書上不曾記載的知識,它將鞏固我們現有的知識,又激發我們積極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一起去探索心理世界的奧秘。至少從該片中,我認識到,心理治療是一項對心理治療師要求極高的工作,如要有愛心、耐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等。
在欣賞劇情的同時,又獲得一種感性認識:我們可以表現善,但表現的時機一定要注意不要對周圍人造成傷害。一個善良的人並不一定是心裡最健康的人,這個善良也許只是你理想自我的一部分,他並不是一種真實的,如果要真的做到善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我,這個我中有善有惡有慾望。能夠坦然面對這些的時候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善。
另一種結尾:因此,我覺得此片應該推薦給每一個愛好心理學,有志於研究心理學的人,一起去探索心理世界的奧秘。
④ 愛德華醫生觀後感2800字
愛德華大夫觀後感(一)
《愛德華大夫》這部影片雖是上世紀的一部老片,可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我看完之後,仍覺得是電影中的不朽佳作。其故事情節,演員以及對愛情的詮釋和對病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療的方法堪稱經典。
影片是以一段關於心理分析的語句「心理分析是現代科學處理健康人的情感問題的一種方法。分析者只要求引導病人談出他潛藏的問題,使其敞開心扉。一旦圍繞病人的情結被揭示出來並加以解釋,病人的痛症和混亂就會消失。」和一句莎士比亞名言「非理性的惡魔就會被逐出人類的靈魂。」表明了這將是一個始終貫徹弗洛依德理論的有關心理分析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英俊年輕的「愛德華大夫」的出場讓大家覺得其年齡與其資歷並不相符,事實的確如後面的故事所講述的。而專心學術的美女心理大夫彼特森在見到這位「愛德華大夫」時一見傾心,很快兩人便產生了愛慕之情。隨著故事的發展彼特森漸漸發現,「愛德華大夫」並非真正的愛德華大夫,而其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精神病行為,讓女主角認識到這位「愛德華大夫」只是一個被某些可怕的事情困擾著的失憶症病人J.B,這未免讓女主角心寒,可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女主角決心用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挽救她的心上人。
故事總是那麼具有戲劇性,第二天趕來的愛德華大夫的女秘書便使他背上了謀殺愛德華大夫的罪名,彼特森為了愛情和J.B一同潛逃,並在逃亡的路上,幫助J.B恢復意識。在警察的嚴密搜捕下,萬般無奈的彼特森帶著J.B來到了自己恩師阿歷克斯的家中,慈祥的老人收留了他們,並幫助自己的學生一同治療J.B的病。
屋外的白雪、明亮的強光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可以強烈的影響到J.B的情緒並且在夢中常常會夢到這些可怕的東西。弗洛依德認為人具有兩種心理機能——即原發過程,以做夢為代表和繼發過程,以日常清醒的思維為代表。前者是以凝縮、移置和象徵為特點,毫不顧忌時空規范,並用睡眠時滿足慾望的幻覺來緩解本能的沖動;而後者即繼發過程,則嚴格遵循語法和形式邏輯。做夢就代表著在壓抑下拚命尋找幻覺滿足的原始慾望尚未消失,因而從根本上說,夢是一種精神病症狀。所以,從夢入手,漸漸的,師徒二人找到了病情的根源,若把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弄清楚了,解開那些夢魘般的情結,病症就會減輕,甚至可以痊癒。
經過治療,J.B說出了自己的夢境,為了讓J.B徹底噩夢,彼特森和他來到滑雪場,J.B在兩人的危急關頭,終於想起了兒時的痛苦回憶,原來J.B在很小的時候與他的弟弟玩耍,一不小心把弟弟推下屋頂摔死了。當時是大雪紛飛的寒冷的冬天。盡管這只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但它給J.B幼小的心靈所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比震撼而強烈的,從此噩夢開始伴隨著他。而當愛德華大夫被槍殺時,雪地,白光等一些特殊條件觸碰到了他的潛意識,與他同年時的經歷有太多的吻合,所以J.B混亂地以為自己就是兇手,為了逃脫法律,J.B就開始扮演愛德華大夫的角色。而事實上J.B並無法真正擺脫這么大的精神壓力,而最終導致了整個故事發生。
警察按J.B提供的線索找到了愛德華大夫的屍體,但卻從屍體中找到了子彈,J.B仍然無法擺脫謀殺的指控。彼特森為了J.B多方奔走沒有結果,只能回到醫院。然而沒想到的是默慶森大夫一句失言讓故事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原來真凶是默慶森大夫,在他的陰謀敗露後,心理已經完全崩潰的他選擇了飲彈自盡,其實這也不失為一種明確的選擇,因為這樣的精神負擔,即使能過活著,也會壓的喘不過氣。
看完這部心理分析影片《愛德華大夫》,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境,就是「愛和直覺」。影片雖然是在向人們講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論,但我的感覺卻是:最終是「愛與直覺」洞悉了心靈深處的幽暗,啟發出假愛德華大夫迷失了的記憶,治癒了困擾他內心的多重創傷,包括誤殺弟弟,戰火,墜機,目睹謀殺等,並幫助偵破了兇案。
英俊瀟灑的「假愛德華大夫」前來接替院長職位,無疑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這同樣也影響到劇中人物的內心。老院長心懷鬼胎,男大夫充滿醋意,以及女主人公情意萌動,等等,都表現得惟妙惟肖!
男主人公其實是因受真愛德華大夫被殺的刺激而失去記憶,並在精神防禦機製作用下,把自己幻想成愛德華大夫的一名醫生。一開始,年輕的假愛德華大夫風度翩翩,身上籠罩著其個性魅力,很能打動異性的心。於是男、女主人公迅速地墜入愛河。
但在隨後的具體工作中,在與男主人公接觸時,以及對一些場景,比如看到條形被子的反應里,假愛德華的出現失態,讓女主人公察覺出了異常,並斷定男主人公的假身份。但是這絲毫也不影響她對「愛德華大夫」的愛。用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老師老艾利克斯的那句話來說就是,「女人能成為最出色的心理分析專家,但一旦墜入愛河,就可能是一個典型的病人。」在愛情中,自我讓位於博大與利他,思索讓位於感受與直覺。正是愛情促成了女主人公職業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場心理分析!從中我們應能感悟到,愛是治癒心靈創傷,以及提升生命的最佳途徑。在愛中,緊閉的心靈之門能夠一扇扇打開。這里所指的愛不光是愛情。
雖然影片對心理分析過程表現在過於簡化的詮釋,《愛德華大夫》仍然是一部表現弗洛伊德理論的優秀作品。1944年的這部影片,已體現了某些行為主義的色彩,透射出正反辨證的思維,以及後來人本主義意識的萌芽。作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應當注意,情感和直覺也是影響咨詢成功的因素,作為每個人,也應該敢於面對愛情、親情、友情、家鄉情。
⑤ 中國醫生電影觀後感
中國醫生電影觀後感如下:
《中國醫生》這部電影像一顆催淚彈,飽含深情,電影《中國醫生》非常真實地還原了抗疫歷程,每個畫面似乎都歷歷在目,情節緊張、節奏飛快。
《中國醫生》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眾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卻是一部實實在在的「鴻篇巨制」。《中國醫生》以小情緒襯託大情懷。電影著力表現醫護人員在疫情面前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的大愛,也不迴避他們作為普通人的種種情感。
《中國醫生》的劇情特點
影片圍繞武漢疫情中的「風暴眼」金銀潭醫院展開,把視角對准每一位醫生、患者和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縱觀《中國醫生》全片,也拍出了類似戰爭片的緊張感。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可以用「時間緊、任務重」來形容。
全片最讓時光君動容的,是對醫務人員的真實刻畫,沒有神化沒有拔高,他們也有七情六慾,也有痛苦委屈,和所有普通人一樣。
面對床位有限,甚至連自己的親人朋友都無法救治時,他們也會心急如焚。電影的片名雖然叫《中國醫生》,但全片不僅僅將視角聚焦在醫生身上,也花了不少筆墨去刻畫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