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東邪西毒講什麼啊,我怎麼看不懂啊
「風也未動,幡也未動,是人心自己在動。」
一句佛偈,有人看到智慧,也有人看到悲哀,看到一個幻滅的世界。
人在茫茫宇宙面前微不足道,但每個人都會努力尋找一套試圖去解釋世界的方法,王家衛用來解釋一切的是「情」,也可以說是「人心」。
《東邪西毒》就是一個用人心來解釋的世界,是王家衛眼中的一部「射鵰英雄前傳」,金庸小說中那些蕭蕭然的名字,給予他的只是一個無限寬廣的想像與創作空間,王家衛在這個框架內排演了一幕他眼中的人間戲劇——一幕雖然是武俠人物,也仍擺脫不掉愛恨情仇,執著之苦,也承受不了生命的虛無的戲劇。這幕劇里所有出場的人物,幾乎都是如此。
獨孤求敗是金庸小說中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並未真正出場,而其欲求一敗而不可得的絕代高手形象卻宛在目前,深入人心。《東邪西毒》賦予了這個人物以全新的詮釋,在王家衛這個以「情」來解釋一切的世界裡,獨孤求敗被理解為一個被放逐了自我的人,因為一生不再涉足愛恨,因為內心不再起波瀾,才可以傾心於劍,使劍術臻於完美,而終於成為金庸筆下那位難求一敗的孤獨劍客。王家衛強調的是這個人物的孤獨——林青霞對著自己的影子練劍,似乎再現了莊子筆下那種凌波而行的出塵之美,然而其內心的隱喻卻毫不美好——這個畫面象徵著自戀,拒絕,象徵除自己外不再通融於任何人的心靈世界。劍氣激起的滔天白浪,難道不也是內心壓抑的情感的譬喻??
而把這個孤獨劍客的故事往前推,便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愛情故事,一個關於傷害的悲傷故事,而這就是王家衛的世界,堅強下面隱藏著脆弱,一個絕代高手的心靈深處,躲藏著兩個名字,和一個受了傷的人。
用武功來譬喻人心是《東邪西毒》的高明之處,這樣的人物除獨孤求敗,還有洪七。只不過洪七的武功超絕並非來自後天的放逐,而大來自他內心中與生俱來的單純——「我的刀快,是因為我直接」。洪七是《東邪西毒》中的一個特例,是這部劇里唯一一個不曾被痛苦所糾纏的人物,而這些都緣自他「想到了就去做」的簡單個性,洪七這個人物的「情」同樣也代表了他的世界,與其他人那些看私華麗卻無不痛苦糾纏,言不由衷的愛情相比,洪七的愛情就像他的外表一樣,如此朴實而真摯,而這種簡單感情就和他的個性一樣,是旁人未必看的起卻也絕對學不來的,所以當洪七最後帶著黃臉婆的老婆去闖盪江湖的時候,歐陽峰會感到嫉妒。而當衣衫襤褸的洪七躺在吊床上,由老婆喂飯的時候,我們也感受到這份浪漫。
洪七是《東邪西毒》中王家衛改編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原著中的洪七公有一個「九指神丐」的稱謂,別無其他解釋,而王家衛便賦予了年輕的洪七一個如此令人動容的斷指故事:為了一個雞蛋而失去一個手指,從一個天下最快的刀客變成一個廢人。而他此時竟然仍舊可以對西毒說,如果你聽說有一個九指英雄,那一定就是我!這個情節象徵著一種隨遇而安的豁達,和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他可以在失去一切之後重新開始,一個本來應該悲哀的故事就這樣賦予了最浪漫的寓意。
他離開的那天風是向南吹的,他故意逆風而行,留下一個遙遠的背影。
《東邪西毒》的經典,單是片中人物形象的厚重已經哭奠定。洪七的意味,如此的健康和光明,鼓舞人心。而到了梁朝偉的盲武士,又是極度的悲傷和無奈。「桃花什麼時候開是有季節的,馬賊什麼時候來就沒人知道。」盲武士這個角色,有著很強烈的中國武俠電影中少有的悲劇色彩,既英勇的戰鬥了,卻因敵不過命運而終於失敗的悲劇。王家衛將梁朝偉氣質中的憂郁化如這一角色之中,使盲武士在眼盲前想要回到家鄉的願望,使他在這片沙漠上的最後行程,充滿了極度悲傷的,昏暗般的氛圍。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由著歐陽峰的視角——一一登場,影片的第一句話「很多年以後,我有個綽號叫西毒」,雖然被指為抄自《百年孤獨》,然而這句話卻是如此的符合歐陽峰性格中的虛無,符合因這個虛無的性格而使他面對的幻滅的人生,所以真的可以說是神來之筆。王家衛同樣以「情」來解釋歐陽峰的性格,他的毒同樣緣自嫉妒,緣自失敗的情感,緣自幻滅的人生,他玩世不恭,然而我們又可以屢屢看到他內心的掙扎,所以他會對洪七說「事在人為」,會以黃葯師的身份對慕容嫣說出「就是你」。他最大的悲劇就在於——只有換了他人的身份,才能變得積極於人生,然而他自己的人生卻像灰燼一樣不可避免的變的虛無了,然而,這難道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確切的說,《東邪西毒》是一部一武俠為包裝的,關於愛情,關於人心的電影,出現在這個江湖中的人物,沒有一個能擺脫拒絕,擺脫慾望,擺脫求而不得的痛苦。希望知道被人喜歡的感覺而不能付出感情的黃葯師,獨自等待的牽驢女子,把感情當做勝負游戲的西毒大嫂``````無不如次。
《東邪西毒》曾經是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看了很多遍,大約也經歷了三個過程,第一個是不解,第二個是感動,第三個是恍然,大致也可以說是回到了看山是山的態度。所以直到今天,才能以理性的,冷靜的態度來分析這部電影。
戴著墨鏡的王家衛,常令人去猜想後面究竟隱藏了什麼,昨日再看《東邪西毒》,看到張曼玉說,「有一天我看到鏡子,才知道我輸了」的時候,看到張國榮說,「有些事你不想再提,有些人你不想再見」的時候,忽然覺得王家衛是一個很有悲涼意味的人,能理解影片所表現的這份情懷的人,不會對人生的幻滅感理解不深,他對世界的敏感和透徹也不會沒有代價。
同樣的,就像一部電影里說的,你能知道我的痛苦,但你不能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痛苦。我想我也並沒有真的理解《東邪西毒》,一個人要完全理解《東邪西毒》的意味,也許也只有到了這份「萬念俱滅」的心境,真正領會到什麼叫做「時間的灰燼」的時候吧。
而看這部電影的人,更多的人是年輕,獨自面對著一片沙漠。
有人想,到沙漠後面看看,也許有另一個世界。而更多的人心早就冷了,想著那不過是片更大的沙漠,於是索性原地不動。
前行的人,也許失敗,也許成功,更多的人,是在沿途的風景中得到了些慰藉。
而原地不動的人,像梁家輝說的,從一開始就輸了。
《東邪西毒》有一個很高的視角,這個視角賦予了影片一個悲憫的味道,電影同樣也是一個關於各種各樣的人物,關於芸芸眾生的一個浮世繪——其中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楊采妮的女子成功了,雖然不知道報了仇的她去那裡尋找人生的意義;盲武士失敗了,但這個失敗是悲壯的,所以也不能算是失敗。
真正失敗的,只有「要想不被別人拒絕便先拒絕別人」的歐陽峰,他從一開始就輸了。
所以,如果你問我要不要去沙漠後面看看,我一定說我會去的。
最後我還想把話題回到金庸。金庸晚年給人的感受,是把「不朽」看的太重,而他的作品恰恰也正是在意圖創造一種不朽。所以金庸也是矛盾的,他雖然沒有古龍可愛,可是作品卻比古龍具有更大的價值和意義,對他人的人生有更多的好的影響和啟示。
現實中的成功者,未必會去追求不朽,盡管真正堪稱成功的人生並不多,所以,失敗也並不是貶義的,很多人都失敗了,但他們努力過,同樣值得尊重和贊賞。
人有時候很無奈,但有時候也很偉大,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往往也只決定在一念之間。這就是《東邪西毒》今日帶給我的最大感受。
② 如何評價王家衛的電影,是教人道理還是故作深沉
別人的電影是在講述故事,他的電影是在描繪人生狀態。
王家衛電影難理解在於它情節的「凌亂瑣碎」以及「無關聯」。其實細思每個畫面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墨鏡王總是有他想表達的東西。千千萬萬個擦肩而過的人這一次未能相識,下一次相遇可能就勾連出故事。人群中總有那個讓你印象深刻的人,轉身間就永遠不會再相遇。我們在電影的兩個小時內強調故事的緊湊與關聯,他卻願意佔用這兩個小時展現生活狀態。
人生不就是這樣嗎,遇見某個人不是因為接下來要和他發生什麼,只因命運與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