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二十二》,給你帶來哪些感悟
看完《二十二》,覺得中國也能做出這么好的紀錄片了。這里要批評一下導演,這鏡頭放置我個人覺得比較差。但是內容卻很真實,沒有任何煽情和做作。這才是重點。
《二十二》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回望的視角,不是悲憤和仇恨。而是克制著去看,是深情地凝望。
然而有些人正希望她們被遺忘,就是那些拒不道歉的日本右翼分子
可讓人寒心的是,就連我們也差點忘掉她們。
趕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見了嗎?
Ⅱ 「慰安婦」——日軍性奴隸受害者為題材的電影《二十二》這部作品大家看完怎麼樣
超級棒的一部作品,揭露了那段不容被忘卻的屈辱歷史。悲痛的過去讓我們難以遺忘。
100分鍾的片子,平靜卻凝重。這些老奶奶們韶華已逝,有人兒孫滿堂,有人晚景凄涼,但歲月無法抹去她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沒有煽情的解說,沒有設計的沖突,透過鏡頭甚至能感受到導演對這些受害者苦難過往展現方式的剋制與隱忍。在《二十二》的觀眾中,年過七旬的盧伊娜是一位白人。她坦言,此前對「慰安婦」問題並不了解,甚至認為「慰安婦」一詞在英文翻譯中也容易造成誤解。看完《二十二》後,當得知「慰安婦」一詞是日本政府發明的,盧伊娜連著用三個「可怕」來形容日本軍國主義的這種暴行,「美國也參加了『二戰』,我們這代人對戰爭還有些記憶,『慰安婦』遭遇展現了戰爭的醜陋,不應該被忘記」。
《二十二》以另一種方式告訴世界:還有這樣一群受害者存在,在等待或許等不來的道歉。
Ⅲ 慰安婦題材《二十二》票房過億,為何這部電影能夠大賣
它是一部非常特別的影片,它與一般的戰爭片不同,它主要聚焦的是在戰爭當中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一些受害者,那就是慰安婦。這里的慰安婦不只是包括中國的遭受破壞的女性,還有日本一些非常無辜的女性,都因為這一場戰爭而捲入了進來,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在我看來這一部影片之所以會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讓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了戰爭的殘酷。在戰爭當中我沒有人看到的,只有在這面上所犧牲的人數,因為他看上去更加的體面而又光鮮,但是對於那些在背後受到迫害的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選擇忽略,甚至是都不能夠記起。而慰安婦就是這樣的一個群體,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國的那一段時期,中國有20多萬的,我不清白你信,被當做了慰安婦,而他們後來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的困苦,有的甚至終身不育,有的精神失常,而有的一直都是一輩子活在痛苦當中,被人指指點點,社會當中對於他們一直都有著一種歧視。
Ⅳ 《二十二》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反思呢
今天是國際慰安婦日,也是電影《二十二》上映的日子,剛才搜索信息,影片中出現過的黃有良老人最終沒有等到今天,在兩天前8月12日離世了,她是中國大陸最後一位起訴日本政府的「慰安婦」倖存者,在死前她還抓著兒子的手不甘的說「我撐不到日本人向我道歉的那天了。希望你能繼續替我討回公道。」哦對了,忘記說了,二十二是電影拍攝時我國公開身份的尚存慰安婦的數量。到今天,除去黃有良老人,這個數字僅剩下8位了。
播放該片的影院不是很多,排場也很少,最後我和先生選了距離我們相對較近的影院中最早的這場八點檔,坐在第二排看完了整部電影。其實對於是否觀看這部影片,我很猶豫,因為它過於沉重,我可以想像自己幾乎會從頭哭到尾。最終我堅定的拉著先生來了電影院,是因為我想既然阿婆們不顧再一次揭開傷疤的疼痛也要來重新訴說那段歷史讓我們不要忘記,那我就願意如這部電影預告片所說的那樣來深情凝望她們,借用《超級演說家》中的台詞,你說,我們來聽。
Ⅳ 電影二十二你們看了嗎覺得怎麼樣
平靜,沒有別的電影的生死離別的震撼,沒有精彩的鏡頭,很平穩,講述日侵中華後倖存下來的二十二個老了的慰安婦的一生。
Ⅵ 「慰安婦」題材記錄電影《二十二》這部影片怎麼樣
很感人的,這些老人受了太多苦了
《二十二》延續了《三十二》的紀錄風格,俄羅斯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評價它為「一部很溫暖的電影」。觀眾不必害怕影片會沖擊視覺或刺痛神經,影片並不願意把老人當成單純的「歷史證據」,它平靜地紀錄了這些飽受磨難的老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有痛苦,有快樂,有掙扎,更有和解。對她們來說,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大家怎樣認為呢?
Ⅶ 日本人眼中的《二十二》是什麼樣的
此前在中國熱映的紀錄片《二十二》,受到了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各年齡段人們的普遍關注。這部電影記錄了日本侵華期間被日軍強製做性奴隸的受害者(即
「從軍慰安婦」)現在的生活狀態。電影鏡頭的記錄對象是遭受日軍性暴力的老婦人,呈現在大熒幕上的她們已是耄耋之年,看起來更像是飽經人生滄桑的老奶奶。
作為紀錄片,這部電影的解說詞很少,更多是通過影像展示她們現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而觀者卻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
戰爭事實與真相在日本文藝作品中的缺席
老奶奶們不善言
辭,在復雜的現實社會中堅強活下去的姿態,向觀眾們提出一個超越國界的問題——你想到了什麼?如何面對這些處於人們關心之外的老年慰安婦們「現在」的「日
常」生活,其中蘊含著因歷史問題存在分歧而陷入混沌的東亞地區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可能性。但是,與給人啟發的《二十二》相比,日本同類文藝作品則令人感到非
常不安。
在日本,戰爭的教訓不與「現在」相關聯,僅被看做是「過去」的問題,這種傾向也反映在藝術作品中。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軍性
暴力受害者問題在日本社會成為引發人們爭論的話題,但卻幾乎沒有把受害女性現狀作為主題進行創作的電影和文學作品,僅有的幾部也是在韓國拍攝、上映的電
影,或是在深夜播放的電視紀錄片。
在日本,與戰爭相關的電影和文學作品不少。這些文藝作品大都以講述日本民眾因原子彈爆炸、日本城市遭
到轟炸而受到的傷害,以及日本人在疏散地歷經苦難、從中國撤回日本途中遭遇的磨難等為中心。日本人在二戰期間遭遇原子彈打擊確是事實,但文藝作品中卻沒有
提及日本在遭受傷害之前,首先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怎樣巨大深重的戰爭苦難。
文藝作品傳承文化,對一個國家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日本,
越來越多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將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在戰後重建中勤奮工作的人作為楷模進行歌頌。例如,神風特攻隊員、從事零式戰斗機研製的員工等,他們成為
文藝作品的關注焦點。這些作品強調和美化日本人在戰爭期間和戰後重建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勤奮與堅韌,並以此來肯定今天的日本人形象,卻吝於承認日本作為戰爭
發動者犯下的罪行,以及日本民眾也曾主動參與戰爭的歷史真相。這類文藝作品無法令人意識到日本是戰爭的發起國,無法令人看到日本發動的戰爭全貌,這些作品
不將中國受害者是如何產生,他們在戰爭期間以及戰後的境遇,以及中國受害者的感情作為重點加以表現,實在不足為奇。
這並非是文藝作品具
有的獨特現象。50年代,在中國撫順和太原戰犯管理所收容的日本戰犯們通過學習,直面自己在戰爭中的所作所為,接受教育改造之後,積極承認戰爭責任。十幾
年來,筆者一直對他們進行跟蹤采訪調查。他們一邊坦率講述屠殺抗日人士的事實,一邊進行自我反省。然而,即便是他們,也很少有人講出自己曾在掃盪過程中所
犯下的強奸、輪奸等罪行。
一位二戰期間的陸軍軍醫,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都在證言中承認自己犯下活體解剖這樣的殘忍罪行。但直到
90年代,他還一直認為「從軍慰安婦」就是妓女。由此可見,雖然日本戰犯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但是對日軍慰安婦的「現在」狀態加以思考,並進一步認識
受害者與自己的關系,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紀錄片,《二十二》解放了我們被束縛的想像力,讓我們對僵化現實的認識煥然一新。只有
以「慰安婦」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在日本不斷被創作出來,日本民眾能夠不僅意識到戰爭帶給自己的創傷,也能夠意識到日本對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帶來的苦難之時,日
本社會和這些慰安婦們的關系才能首次抵達一個新的地平線。
真實的想法也許只有日本人才知道。
Ⅷ 為什麼很多人說一定要看《二十二》
剛開始看確實還好,紀錄片嘛,就是拍她們現在的生活,但是緊跟著就綳不住了,裡面有一個南朝鮮逃難過來毛奶奶(原名為朴順車),她開始哽咽的時候樓主眼淚就止不住了,到她唱小時候的童謠時候,樓主差點情緒失控,眼淚根本止不住。有韓國的攝影師很關心她希望她能回去看看家長,毛奶奶說,不想回去了,太遠啦。說自己姓毛是跟毛 姓,喜歡小孩子但是自己沒辦法生了,收養了一個女兒,挺孝順的。說不下去了,一度想到她的哭聲,受不了了。
Ⅸ 作為一名觀眾,我為什麼說《二十二》不好看
首先,我們不能切實的感受到受難者所遭遇的苦苦難,無法做到感同身受。
這個電影太過平靜,很多人無法深入的去體味它,耐心的看完它,這很正常。因為它沒有迎合大眾的口味。
所以,你的看法,也是很多觀眾的看法。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