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光線怎麼體現物體質感

電影光線怎麼體現物體質感

發布時間:2024-10-17 22:18:38

❶ 影視製作中燈光的重要地位

1.燈光在影片中的地位

在影視製作中,燈光能夠烘托氣氛、突出形象、反映人物心理、也能夠影響觀眾情緒。控制燈光是影視製作中的重要一環,影視場景中的燈光與現實世界中的燈光是有所區別的,為了取得期望的效果,通常需對燈光進行眾多的設置,如燈光的數量、位置、顏色、亮度、衰減、陰影及渲染設置等。所以燈光在影視製作中的重要地位不容質疑。

2.燈光在影片中的作用:

影視照明往往具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技術上以滿足照射在物體上的亮度為目標的,二是通過照明對被攝體進行塑造和描繪,表現特定的藝術效果。其中表現的藝術效果有以下幾種。

(1)燈光的物體造型作用:

① 影響物體造型形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物體自身的形狀和光源的位置,不同的光位可以使同樣一個物體表現出不同的造型形狀。如:假設一個錐體,當攝像機和方體處於同一水平線的時候,改變燈光的位置,這個錐體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造型形狀。當燈光處於正面時,錐體呈現出周身亮度均勻一致的平面。當燈光處於一側時,錐體就會呈現出從亮到暗的影調過渡,從而產生立體的效果。當燈光處於背面時,物體主體變成黑洞,而四周呈現出明亮的輪廓。當然,上面說的都是單燈照明,說的光位是主光光位。實際拍攝的時候一般都會採用三燈照明的方案,一個主光,一個輔光,一個輪廓光。其中主光是影視布光中的主要塑性光,位置通常在被攝體的側前方。特定的主光光位應考慮劇情發展、場面調度、角色性格等情況。不同光位的'主光在人物臉部形成不同的陰影面積和濃淡效果。正常主光照明時的主光位置在被攝體與攝像機在水平或垂直面呈30°―60°的空間范圍內,高度也是呈30°―60°。輔光光位和角度根據對人物的的造型要求和藝術效果而定,一般輔助光光位接近攝像機與攝像機水平面上形成-30°―30°的夾角,高度也應較低,可以照亮從攝像機角度看到的陰影,能將主光造成的陰影濃度和層次調整得恰到好處。主光與輔助光的強度大小不同,可使畫面產生不同的影調效果:主光與輔助光的光比大,則人物面部陰影濃重,立體感強,為高調,軟調效果。輪廓光是被攝體背後照射的逆光,燈具一般是聚光燈,光線較硬,其強度可以接近或大於主光,與主光的光比為1∶1或2∶1。輪廓光照射角度的選擇很重要,一般輪廓光位於主光的另一側,且輪廓光的垂直照射角度不宜過大或過小。垂直角度太大會產生不理想的頂光效果,垂直角度過小攝像機會產生眩目效果,影響畫面清晰度。

在垂直面上也有三個基本光位:平面光、俯視光、腳光。

生活中,光源通常來自側上方,室外的陽光或月光,室內的頂光和台燈,因此,我們對於人物的正常感覺是上亮下暗,凸亮凹暗。但當用平面光來拍攝人物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全變了。上面和下面,凸出部位和凹陷部位的亮度全部均勻一致。因此,平面光是一種典型的燈光,它能消除被攝體的立體感覺,使被攝體呈現平面效果。

當光是俯角時,人物便呈現我們所熟悉的狀態,上亮下暗,凸亮凹暗的立體效果使我們的眼睛感覺很舒服。但當光位繼續上升,一直升到頭頂的時候,凸亮凹暗的效果被強化到了極致。這時,人眼變成一個黑洞,人物造型呈現出骷髏效果,所以頂光是一種極具醜化效果的光位。

② 燈光對造型力度的影響

當被攝體確定以後,決定物體造型力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的性質,光的性質可分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可以形成強烈的影調反差和鮮銳的明暗分界線,使物體顯得堅硬和沉重,它所形成的影調反差越大,影調就越硬,物體就顯得越堅硬,沉重。散射光可以形成緩和的影調反差和柔和的明暗分界線,使物體顯得柔軟,它所形成的影調反差越大,影調就越軟,使物體就顯得越輕越軟。介於兩者之間的影調稱為中間調。在影視製作中以硬光表現動,以軟光表現靜;以硬光表現力;以軟光表現美。當然,在實際拍攝的時候,影調的硬軟並不單獨取決與光的性質,還取決於主光的位置和輔助光的照度,即光比的大小,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光的性質。

(2)燈光的強調作用:

① 從背景中突出被攝體,這是最簡單的一種突出方法。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只讓被攝體著光,而讓背景淹沒在黑暗中,我們的眼睛自然就會首先被明亮的被攝體所吸引,從而使人物從背景中突顯出來。

② 從群體中突出主體:這是一個最有表現力的層次。在一個群體中,誰最亮(暗)誰就最引人注目。因此在拍攝的時候,要讓誰最引人注目就把誰打得最亮,如德國電影《錫皮鼓》;中的一個鏡頭,有三個人,中間那個人特別亮,所以他便奪走了觀眾的眼光。

(3)燈光對觀眾情緒的作用:

燈光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燈光影調還體現著感情。如美國影片《教父》的開頭,院子里陽光明媚,歡快的義大利民歌催動著載歌載舞的人群,明亮的影調洋溢著結婚慶典的熱烈氣氛。而與此同時,屋子裡卻是一片黑暗。教父正在和他的家族高談著一筆一筆的殺人“生意”低暗的影調令人窒息。

① 燈光影調與情緒類別的關系。影調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畫面整體亮度的明暗,一個是影像的明暗反差。這兩個層次分別對應著情緒的類別和情緒的強度兩個方面。而影響對情緒的這兩個方面的影響都基於人眼對光線的生理―心理的感應作用上。明亮的光線使人興奮,低暗的光線使人壓抑,明亮的影調表現興奮的情緒,低暗的影調表現壓抑的情緒。影調與情緒的大致對應關系應是:亮調使人興奮、歡樂、喜悅、甜蜜、輕松等。暗調使人壓抑、憂愁、悲哀、苦澀、沉重等。

② 燈光影調與情緒強度的關系:影調所體現的情緒強度是以影像的明暗反差表現出來的,反差大影調硬,表現的情緒強度就高。反差小,影調軟,表現的情緒強度就低。

情緒強度和影調硬軟的對應關系大致應是:硬調,高強度情緒―緊張、激烈、驚險、恐怖、急噪等。軟調,低強度情緒―鬆弛、舒緩、悠揚、溫和、纏綿等。介於之間的是中間調,它的亮度反差接近人眼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事物的感受,因此,它所表現的情緒是正常,平和,客觀的。

(4)光線的象徵作用

在《聖經》里光明被用來象徵上帝、基督、真理、美德、幸福和昂然的生機,而黑暗卻被用來象徵邪惡、兇殘、妖魔、痛苦和死亡的威脅。

影視中的燈光有著太多的作用,在影視製作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不論是國產的還是歐美的影片,他們無一不是對影片中的燈光有著嚴格的要求,以求它們來達到一種令觀眾精神得到極大的刺激與享受的目的。所以我們在以後製作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把握燈光的運用。正確看待燈光。

❷ 離開濾鏡和後期,如何用手機拍出電影質感的影像

光線對質感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光也是攝影的核心要點,質感乃至整個畫面的形成都是由無數個點、線、面來構成的,這些點線面就是光。就和畫家能通過畫筆來勾 勒出線條一樣,攝影師也能通過明暗來勾 勒出點線面,通過軟硬來塑造細節。甚至就拿現實來說,如果一個物品被光直射,它所呈現出來的面貌真的就是它自己本身的樣子嗎?強光干擾之下,就算處在現實的物品,在我們眼裡也會顯得失真。所以,陰天和晴天出來的拍攝效果也會大相徑庭,這就和光線強弱有很大的原因。而僅僅是光線的選擇,側光、逆光、順光等等,都有非常多的門道。選擇不同,最後的呈現效果也會不同。如果對攝影比較感興趣的可以往這方面多鑽研鑽研,這邊就不細講了。並且我們普通人正常拍攝出來的效果雖然說比不上大片,但是也足夠我們發朋友圈了。除了光之外,第二大影響質感的因素應該是相機了吧。而在本題,手機就是相機的替代品。好的手機質感會更好,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像素和影像感測器的不同,細節層次也會有所不同表現。當然這並不絕對,也不是說一般的手機拍不出來質感好的照片,而是說,好的手機在細節的呈現上面肯定會更有優勢。畫面的真實還原程度,也非常依賴廠商的整體調色風格。還有就是手機相機的設置。對比度和銳度都是在有些手機可以進行調節的。需要柔和的質感就可以把銳度和對比度稍微往低處調,這算是拍照攝影的前期工作。當然後期成片了也可以調節,但我個人認為還是拍攝的時候進行調節更為妥當。

❸ 影視燈光照明和攝影燈光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一、燈光。

有兩種含義:

1.影視教材攝影時負責燈光照明的人員;。

2.攝影棚或演播室內的照明設備。

二、布光

即攝影或攝像時運用人工照明的方法,利用各種照明器材,對被攝體布置不同距離的燈光,藉以獲得具有藝術感染力的攝影(象)效果。在電影電視中,常按照影視情境、場面調度和攝影(象)藝術的要求進行布光,以突出人物形象、烘托環境氣氛、使畫面富於造型表現力。在外景地攝影(象)時,對自然光常利用反光或遮光器材以調節光照,並輔以適當的人工照明。

三、用光

攝影造型主要手段之一,攝影用光可分為以下幾種:

正面光,即順光。指與攝影(象)機同一方向照明被攝體的光線。其影調層次輕淡細微。

側面光,即側光。從被攝體左右成90°的側面射來的光線。光線從被攝體左右靠前45°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前側光;靠後45°角的側面射來的光叫後側光。側光反差強烈,有利於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和質感。

背光,也叫逆光、輪廓光。從被攝體背後照射過來的光線,可使物體輪廓分明。

頂光,從被射體上方照下來的光線,產生濃重投影。

腳下光,也叫下反光。靠近被攝體向上照射的光線,它能造成人物的陰險感。

以上五種用光可單一用,也可數種合用,但必須以一種光為主。

四、光種

電影電視照明中所用光線的種類。按光源可分為自然光、人工光;按光線性質可分為散射光(軟光)、直射光(硬光);按光位可以分為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腳下光、頂光等;按造型作用可分為主光、副光(補助光)、過渡光、修飾光、背景光、眼神光、環境光、效果光等。

1.自然光

日光和天空的照明。在影視攝影(象)中常用自然光照明。自然光的特點是光照范圍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勻,不受攝影(象)者意向控制。自然光由於時間、季節、氣候、地理條件的變化而受影響,在攝影實踐中除掌握自然光的光照強度、角度、光線性質變化外,還應掌握色溫變化的規律。

2.人工光

指燈光的照明。影視攝影(象)常用的白熾燈、碘鎢燈、鹵鎢燈、碳弧燈、鏑燈、氙燈等。人工光可適用各種照明的需要,既是棚內攝影(象)的主要光源,又可用作室外攝影(象)的輔助光或主光照明。人工光在光照的強度與范圍、顯色性等方面不如自然光,但在使用上卻有較多的優越性。利用人工光可以從容、自由地對景物進行造型處理;可以根據創作設想用燈光造成各種藝術效果;用作對自然光的補充時,可用於陰影部分照明,構成豐富的影調層次。此外,人工光可在任何場地應用,不受時空限制,可根據需要增減光的強度,可隨時調整色溫並校正其顯色性指數。人工光是影視攝影(象)中重要的造型表現條件之一。

3.直射光

又稱「硬光」。在被攝體上產生清晰投影的光線,如日光和聚光燈照明,其特點是:

有明顯的投射方向;

能在被攝體上面構成明亮部分和陰影部分及其投影;

能表達出被攝體的立體形狀、輪廓形式、表面結構;

易產生局部光斑;

能顯示時間性。

直射光造型性好、光感強,並能構成多種影調形式和確定明暗配置,一般多用作主光。

4.散射光

又稱「軟光」。在被攝體上不產生明顯投影的光線,其特點是:

沒有明顯的投射方向;

照明均勻,能用光調描繪對象的立體形態,層次細膩,效果柔和。

散光常用於輔助光、底子光、天生光。在內景拍攝中,常用紗網、鋼絲閱、白紙、反光傘、反光屏幕造成,或用機械控制,使光線擴散成為柔和的光。

5.混合光

自然光、人工光或不同色溫光源同時並用的照明光線。在攝影實踐中,混合光照明一般需經調整,統一色溫,以適應膠片彩色平衡的要求,使亮度平衡以調整影調明暗反差。在特殊條件下,也可利用混合光造成特定的光線效果,如某些夜景中藍色的日光及暖色的燈光等。

6.襯光

影視攝影(象)布光的方式之一,即打背光。這樣可以使演員和背景分開,從而克服畫面的二維空間性質,使其具有「三維空間」的立體感。這種方法多用於黑白片。彩色片中,若演員的服裝和背景的顏色一樣,也可以用,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7.主光

畫面中主要的直射光。它是畫面構成的主要因素,用它來描繪被攝對象的主體形態和空間感,用它來造成光線效果,決定畫面的明暗對比。

無論是人物還是環境,都必須有一種主要光線來照明。由於主光投射的角度、方法、強弱和閃動的形式不同,才使畫面表現出不同時間、不同環境的氣氛。

一般主光照明的方式,都在被攝對象的正側面稍高的地方,這樣可以比較好地表現被攝對象的立體感和質感。

8.副主光

演員站在窗前,此時主光(代表太陽光)從窗外成逆光射來,那麼演員正面要有強光照明,以使演員臉部有一定的光亮度,這正面的強光,稱為「副主光」。

9.輔助光

亦稱「副光」,是指照在未被主光直射的陰影部的輔助光線。它對畫面陰暗關系起一種調節平衡作用。輔助光常用比較柔和的光線。

輔助光和主光之間的亮度大小比例影響畫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沒有固定的比例,要依具體情況而定。時間、環境、人物不同,光比也就不同,一般情況下,光比應在1∶2~1∶4之間。

演播室內條件好,攝影人員可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進行光線平衡,保持一定的亮度與一定的光比。

10.修飾光

亦稱「裝飾光」,即用於修飾被攝對象某一細部的光線。修飾光能美化形象,使整體形象更悅目、更富有造型表現力。修飾光的運用比較自由,它可從各種角度照明被攝對象需要修飾的部位,執行微妙的藝術任務。

修飾光多用較小的照明燈具,以便控制亮度和照明範圍。運用修飾光時常常要注意不顯露人工痕跡,不破壞整體效果。

11. 眼神光

即眼球對光源的反射,也是影視照明藝術刻畫人物精神面貌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一般通過人物正面輔助光即可得到眼神光效果。如情節提出了特定情緒,或人物外形有某些局限,則可以在攝影(象)機旁另放一小燈,或通過能夠專門打出眼神光而安裝在攝影機上的特製小燈來加以運用。。

12.效果光

表現特殊效果的光源或特定的環境、時間、氣候條件下的照明。效果光主要有兩種:。

一是自然效果光。如閃動的火花、雷雨之夜的閃電、森林晨曦的光束、室內門窗的投影或各種特殊環境的光影、光斑、色光等。

二是戲劇效果光。其作用一是再現特定的自然生活氣氛;二是與情節內容緊密結合時,可烘托情節或人物情緒。

五、追光。

用燈光跟運動對象的照明方式。

模擬舞台上的追光,採用高強度光源經聚光透鏡折射出較強光束,在拍攝舞蹈、花樣溜冰、古典戲劇和雜技時經常使用,可獲得較好的造型效果。追光可以追隨、停止或消失,其范圍可變大也可變小。電子光源的小型化、高感光度膠片和大光孔攝影機鏡頭的出現,電影中過去無法實現的追光效果現在也都能做到。。

在故事片或電視片中伴隨人物運動的一種效果光。

在新聞紀錄片中伴隨攝影(象)機運動的一種普通照明光。

六、遮光

利用工具設備擋掉不必要的光線。在外景拍攝中常用布幕或各種紗對景物、人物加以遮擋後重新布光,使被攝影物在造型上符合情節需要。有時是為了避免太陽直射的頂光;有的是為追求一種比較柔和的散射光效果。

在實景拍攝中,經常把一些不必要的直射陽光用各種布幕擋暗或擋掉,使之符合拍攝要求。在內景拍攝中,遮光則成了照明人員的一項基本功,有時對被攝對象稍加遮光修飾後,即可使畫面中的情調更為完美。

七、外景照明與內景照明

1.外景照明

戶外拍攝影視教材時利用自然光及人工光對人物、場景進行光線處理。外景照明有如下特點:

(1)太陽光與天空散光照明範圍廣,照度高;

(2)太陽以平等的光流投射到地面,照明均勻,同一地區的照度基本一致,景物的照明效果幾乎相同;

(3)被陽光照明的,陰暗界限分明,清晰有力,投影很實,投影效果不隨景物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只隨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

太陽光照明效果受大自然自身規律的支配,大氣層氣象的變化以及地球的自轉運動調節著太陽光的照明效果。。

外景照明的要點:

(1)全景鏡頭的光線以背景為主;

(2)中景鏡頭光線主要表現人物;

(3)近景與特寫鏡頭的拍攝。有兩種用光方法:一是選擇陽光的角度,人物可適當地錯位;另一種是利用頂光時間,擋掉自然光後用反光板或燈光來照明。注意此時人物眼神的表現,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4)外景光線的處理必須注意影調的統一

2.內景照明

在攝影棚或演播室內用人工光對人物、場景進行光線處理。

其特點是運用人工光源模擬和再現生活中的自然光效。運用內景照明可創造典型環境,渲染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內景照明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可以用不同類型的燈,從不同角度和距離對人物、場景進行照明。

由於內景是多光源照明,易造成多種投影餘光,因此須遮擋多餘的光,做到光多而不相互干擾,燈多而投影不亂,畫面效果乾凈統一。

八、實景照明與局部照明

在真實的室內環境中進行光線處理。在原有自然光效基礎上布光或創造新的光線效果是實景照明的兩種類型。前者以自然光照明為主,人工光照明為輔;後者以人工光照明為主,自然光照明為輔。

實景照明的優點是可以獲得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畫面效果,還可以縮短影視教材的生產周期,節約經費。其不便之處是照明燈具安裝受場地限制,自然光的變化容易影響光線效果。布置實景照明時,應注意自然光與人工光的亮度平衡、色溫平衡以及天氣晴、陰的變化對室內光線的影響。

2. 局部照明

用人工光對被攝體的局部進行照明。有以下幾種情況:

強調和突出人物或景物的某一部分;

對景物或人物的局部進行修飾。

局部照明要注意與整體光線的關系,要處理得自然、合理、不露人工痕跡。

九、光線的設計、方向、分布與效果

1. 光線設計

為表現人物、場景造型和氣氛所制定的照明方案。光線設計應以生活中原有光效為依據,從稿本的情節內容出發,並結合被攝人物和場景的具體情況,設想出光線的造型和光線的氣氛。其內容包括:主要光線方向,色光的運用;人物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或照度之比;光線的性質(軟光或硬光);表現的時間(日景或夜景);景物亮度的設置以及光線的分布,最高亮度、最低亮度和基準亮度的控制點。光線設計是攝影(象)創作構思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攝影(象)造型、畫面影調和基調的重要因素。

2.光線方向

光源位置與拍攝方位之間所形成的光線照射角度。光源位置和拍攝方向兩者之一有所改變,都可認為是光線方向的改變。光線方向在立體空間中的變化是十分豐富的。光線的方向是景物造型的主要條件,在影視攝影(象)中又是鏡頭銜接的一個因素。

3.光線分布

景物的光線分布主要決定於光線的方向,不同的光線方向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線分布,相同的光線方向照射不同的景物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光線分布。光源與景物之間有遮擋物以及局部照明都會影響光線分布。不同的光線分布可以產生不同的形態感和光線氣氛。

4.光線效果

泛指自然光和人工光在客觀環境里及畫面中所產生的各種效果。隨著光種、光線性質、光線角度、光線成分、光的強烈以及環境條件的不同,景物表現出明暗分布、明暗對比、明暗層次、光影形式、色彩等千差萬別的變化,這些變化即光線效果。自然環境里的一切光線效果,在攝影(象)畫面中都可能得到再現。攝影(象)師必須掌握各種光線條件下的光線效果特性及其造型可能性,在一定的創作意圖下,恰當地運用它,以高度的造型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塑造藝術形象。

十、基本照明方法

依據拍攝構思創造特定的光線效果,完成攝影(象)畫面構圖與造型任務的一般方法。包括對被攝體進行布光(照明),確定光位,測定光照強度,調整光比,糾正干擾等。基本步驟為:

確定主光的光位,對被攝體作初步造型;

配以輔助光來彌補主光不足之處,改進未被主光照明部分的造型;

為了區別主體與背景,增強被攝體的空間感,可運用輪廓光照明;

為了交代環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攝體,使用背景光處理背景;

被攝體局部,如服飾局部、發式等造型不理想或與整體不協調,可用修飾光作修飾照明,加強整體造型與形式美感。

十一、人物照明

1.人物照明的形式

正面光照明。即在拍攝對象的正面照明,可獲得平調畫面,人物像缺乏起伏感和立體感;

標准光照明。主光由人物的側面照明。使臉部有明顯的明暗層次,能表現人物的立體感、形態感,這是表現人物常用的照明方法。

側光照明。側光照明能鮮明地表現出人物的輪廓形態,突出臉部的皺紋,常用來表現人物的特定情緒。

剪影效果。燈光由後側或背逆方向照明。人物臉部全部處於陰影中,而人臉的四周呈現出亮的輪廓。如果背廓較高,則逆光照出剪影效果,後側光照出半剪影效果。

頂光與腳光。從人物的頭頂上部或腳部射向人臉的光線,可得頂光與腳光的效果。一般是醜化人的光,為造成某種特定情緒而運用。在影視教材中比較少見。

2.不同景別的人物照明

全景人物照明。主要是表現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的環境特點。處理全景光線時,要注意整個環境光線效果,人物與背景的對比,以及人物活動時光線的變化。

中景人物照明。主要是人物的手勢、動作。中景照明必須表現出人物的立體感與形態感,著重表現人物的姿態與動作,所以光線應從環境的描寫轉到人物上來。

近景人物照明。人物近照一般是通過人的臉部表情表現人物的精神狀態的內心活動的,因此近景照明必須著力描繪臉部的某些細節。

❹ 你最喜歡的哪個電影里的逆光場景

看過《芳華》影片的都知道,是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里,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這部電影不僅勾起了一代人對青春芳華歲月的追憶,電影中的唯美畫面也備受大家稱贊。尤其是裡面的光影運用,既能體現出濃濃的年代感,又營造了藝術的質感。

拍攝逆光的地點選擇,逆光拍攝,如果是拍攝剪影,那麼背景要簡約統一,否則前景會被雜亂的背景覆蓋住。在拍攝其他題材的時候,應該避免一些特別空曠的地方,否則容易過曝,特別影響美觀。所以最好選擇一些有較暗的背景,比如建築、自然背景都可以。《芳華》中很多逆光的場景就選在室內,這樣可以帶來明顯的質感。逆光拍攝的最佳時間,逆光拍攝的最佳時間,是日出後和日落前的兩個小時。此時,太陽的斜側逆光較為強烈,是拍攝逆光的黃金時段。由於時令的原因,因此在夏季的時候,從下午四五點到天黑,冬天從下午三四點到天黑,都是拍攝逆光的好時間。正午時分一般不作為推薦,因為這個時候,形成頂光,不太適合拍照。了解這些你是不是也懂得了拍攝逆光的技巧呢?

❺ 那位高手知道電影布光光線造型中的「三光 五層次」是什麼意思

布光,就是布置燈光,即根據電視節目的內容、主題,選擇採用某些燈具及阻光工具,在整個拍攝場景中產生某種光線效果。這種光線效果要具備四個功能:

1.滿足攝錄技術上所需的照度、色溫、亮度對比。

2.完成畫面形象的造型,要化畫面的平面結構,為視覺上的立體結構,表達物體的質感、立體感和畫面的空間透視感。

3.利用光的方向、強弱、軟硬及色調的配置,契合電視節目的主題、內容,幫助表達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4.形成一種意境,或造成一種特殊藝術效果。

布光方法,顧名思義就是布光所採用的方法。由於沒有清晰的符合電視照明藝術規律的分類原則,因此許多燈光師對布光方法的語義感到有些模糊和模稜兩可。在電視節目製作中,提起布光的方法,會有很多。例如:三點布光法、總體布光法、多主布光法、連續布光法、分區布光法、自然光效法、傳統布光法、夜景布光法、虛擬布光法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布光方法實際上可以分為具體方法和宏觀方法兩類。具體方法就是布光時為達到一個具體目的而採取的一些技巧和手段。如連續布光法、分區布光法、夜景布光法、。宏觀方法則是從節目的整體出發,為達到一種意境或審美效果而選擇採用的設計思路。在電視照明藝術中,作為其物質支持的照明技術和某些技巧性很強的具體布光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具備審美價值的布光設計才是其之所以成為「藝術」的決定因素。本文論述的布光方法是具有審美意義的宏觀層面上的布光方法。

二.分類

從宏觀的層面分析,或從接近美學的視點觀察,布光方法應分四種:三點式布光法、大平光布光法、虛擬布光法和裝飾性布光法。

1.三點式布光法,是一種經典的布光方法。它用主光,副光,逆光對被攝者進行布光,有意識地在被攝者的面部造成陰影,使之有明暗變化,但整體影調並不超出攝像機的動態范圍,而且還能使被攝者與背景明顯區別開來。這種布光方法在具體使用中並沒有把三種光固定在某個位置,它是按被攝者的臉型來確定主副光的位置,而且實際上在三種光之外還使用一些修飾光來掩飾或突出某種特點。這種布光法適合給單個主持人布光,便宜的攝影設備,被攝者一增多,光效不好控制。

2.大平光布光法,是指所有的燈不分主次,一律打向被攝者及背景,使被攝者及背景表面形成均勻的亮度,不突出同時也不掩飾被攝者及背景的特點,讓觀眾一覽無余。這種布光法適合被攝者相貌身材比較好或化妝服裝很考究的拍攝情況。優點是基本上一次布好光,以後就不用再動了,而且可以較好地去掉陰影。缺點是光線沒有層次感,沒有光與影的韻味。

3.虛擬布光法是主要利用演播室的燈具和各種阻光工具模仿自然界某一種天氣或社會生活中的某種光線,造成一種與自然模擬,雷同的效果,也可稱為模擬布光法。這種布光法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應用最多。虛擬布光法的特點是:

(1)有唯一的主光方向。整個場景只有一個主光。當然,這個唯一的主光常常是由多個燈具造成,很少用一個燈具。

(2)不論主光、輔助光、逆光、效果光、修飾光,都有其現實依據,即都能在場景中找到光源。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有什麼樣的光線;有什麼樣的光線,就必然有產生這種光線的環境。

(3)環境與光線融為一體,就象自然界或現實生活中的某一場景,真實而自然。因此在實際節目製作中,燈光師與美工聯系非常緊密,燈光師要參與景片設計,或者美工要參與燈光設計,倆人都要考慮布光的可能性虛擬布光法也適合談話節目、虛擬演播室等。

4.裝飾性布光法,指利用某些燈光設備,在畫面背景上產生抽象的圖案,或者在場景中創造可以連續變幻的空間立體的「光」的造型,使之不僅產生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成為拍攝場景的構成或裝飾元素。這種圖案和造型一般與電視節目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主要起裝飾、渲染氣氛的作用。方法有:

(1)利用幻燈機或帶圖案板的聚光燈,在紗幕、幕布或煙霧中投映圖案。

(2)利用各種各樣的電腦燈、激光燈,在景片或空中投射二維或三維光線造型。

(3)在拍攝場景中有意識地擺設和布置燈具,不僅使它發出的光束造型成為舞台的構成或裝飾元素,而且它本身的外形或群體燈具的擺放造型也成為舞台美術場景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如「筒子燈燈牆」。

現在電腦燈的種類越來越多,光束造型的花樣越來越多,燈具本身做工也越來越精細、美觀,所以裝飾性布光法用得越來越普遍。但是裝飾性布光法採用的圖案或造型必須具備一定的美感,並且與電視節目的內容及當時的時代背景有一種間接的、內在的、深層次的吻合,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否則,就成了畫蛇添足。裝飾性布光法一般不單獨使用,而要在其它布光法的基礎上運用。

三.各布光方法之間的聯系

以上四種布光方法都分別代表了一種審美風格。

三點式布光法是從倫伯朗的油畫中演變而來的,能最大限度地美化被攝人物的形象(尤其是被攝人物的形象不太好時),反射光,畫意感很強。

大平光布光法不會對拍攝場景進行任何的修飾和改變,可以讓觀眾完全感覺不到燈光的存在,產生一種簡潔、清爽的照明效果。

虛擬布光法最接近自然生活,它使畫面中每個人的光線都不一樣,但整個場景的光線卻是統一的。這樣畫面影像自然產生一些變化,象一首曲子一樣,有高音,有低音,有短音,有長音,婉轉流暢,鏗鏘悅耳,給人美的享受。

裝飾性布光法突出燈具和光線本身的造型和布置,現代感很強,用燈光增加景深,它讓觀眾在欣賞節目的同時還享受到機械所帶來的精神愉悅。裝飾性布光法是一種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藝術語言和設計語言。

幾種布光方法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截然分開,而經常是互相交融、互相滲透的。但這種交融和滲透一般不會影響節目布光效果的整體審美取向,而只是一種局部的修飾或補充。

比如,新聞節目中,現在普遍使用冷光源燈。冷光源燈具有亮度高、光線柔和均勻的特點,很適合大平光布光法的運用。國外用冷光源燈都是用「環形布光法」,也就是本文中的大平光布光法。國內的燈光師在此基礎上把三點式布光法的概念用進去,形成一種柔和均勻、層次豐富的布光效果。這是三點式布光法和大平光布光法的融合使用。這種光線效果實際上接近高清電視系統中所需要的光線效果。順便提一下,冷光源燈的發光特點很適合高清電視的需要,那麼冷光源燈和高清電視系統的同時發明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

專題、談話類節目中,一般採用三點式布光法布光。這種布光方法確實可以使被攝者的形象完美無缺,但是使用過多又確實讓人對它的千篇一律、五光俱全感到厭倦。如果用虛擬布光法來布光,則會給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虛擬布光法雖然是模仿自然光,但並不是模仿一切自然光。大自然的光線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我們完全可以根據現有的燈具條件,選擇大自然中富有表現力的並適合電視特點的光線來進行「虛擬」。隨著電視技術和燈具技術的發展,我們選擇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那麼燈光師的頭腦里平常有很多關於大自然及現實生活的光線效果的儲存,究竟選擇哪一個效果來進行「虛擬」呢?這就需要一種長期培養的美術鑒賞能力。這種能力也包括用三點式布光法美化人物的藝術思維能力,便宜閃光燈。

綜藝晚會的布光比較復雜,因為節目種類多,不可能一光到底。我們必須根據每個節目的性質、特點、主題、內容選用不同的布光方法。各個節目的布光效果不一樣,但晚會整體光線效果又必須協調統一。晚會的燈光設計除了要在三維立體的空間達到一定要求,而且還要在第四維——時間的連續發展中使觀眾保持觀看的興趣並得到觀看的樂趣。在這種情況下,各種布光方法會被燈光師充分利用,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視覺審美畫面。

❻ 運用光線拍出電影感人像旅拍

導語:如何正確的用好光線拍出電影感覺的旅拍呢,下面我給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小夥伴們趕緊學習起來吧!

運用光線拍出電影感人像旅拍

很多人都說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種電影的畫面感。簡單分析,我認為主要源於以下三點:

一、真實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線,學會尋找有魅力的光線,充分運用現場光,調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環境光下得到最真實、自然地呈現,即便補光,也要學會“隱藏”和“融入”;

二、豐富且重點突出的構圖,盡量運用標准視角或長焦鏡頭,避免鏡頭畸變和刻意營造視覺沖擊力,充分利用畫面元素和鏡頭景深特點,在環境中去展現人物,營造氛圍;

三、自然並由心而發的情緒,使畫面傳遞出心靈的共鳴,攝影師的引導和情境設定很重要,這種技巧更多是來自經驗。

接下來我將分三期詳細介紹,本期先從光線講起。

▲瑞士盧塞恩夏季的傍晚,順光環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後景會被壓暗。忘情的親吻,傾斜的構圖,使畫面更具動感。低色溫的夕陽和金黃色的座椅將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後期降低了飽和度,增加了黃色調成分,使畫面更具復古味,呈現出膠片質感的電影風。

一、不同光照條件的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以下三張照片,全部是夏季在義大利的托斯卡納拍攝的。體會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畫面呈現出的不同氛圍。

圖一,傍晚五點,順光角度,夕陽溫暖而強烈,將大地塗滿一片金黃,光比較大,景物色彩飽和且濃烈,人物皮膚明亮、溫暖;

光圈:f/2.8,快門: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強烈的順光下拍攝,以人物為主調整好曝光即可。拍攝時注意婚紗與教堂不能過曝,這時天空被壓得很暗,呈現一種懷舊的復古味道,較低的色溫讓人物膚色自然呈現一種金黃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攝,需要注意相機的感光度與快門的極限。

圖二,傍晚七點,落日快接近地平線,逆光角度,此時光線已經變得很柔美,將麥穗映得閃閃發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環境氛圍感很強;

光圈:f/11,快門: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陽從人物身後穿過頭頂,此時無需任何補光,人物面部也能獲得較為正常的曝光。後期壓暗了天空,呈現夢幻意境。順光拍攝時畫質高,色彩還原好,後期無需過多處理,逆光拍攝時,需要適當提亮人物,壓暗天空。

圖三,日落後,藉助天光拍攝,散射光下人物膚色自然、柔和,畫面反差小,細節豐富,整體感覺平靜溫潤。

光圈:f/2.8,快門: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後天光未全暗,此時明暗反差已經很不明顯,整體呈現出散射光狀態,細節豐富,人物膚質還原好,膚色自然。此時的背景與人物的反差小,為了突出人物,後期對背景環境做了壓暗處理。

順光

順光的優點是色彩還原好、飽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畫面質感強,更接近其原型;環境細節豐富,特別是雲層的細節,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勻,曝光比較容易把握。順光的缺點是缺乏空間表現力,畫面相對較平,且光質較硬,人的皮膚若有瑕疵則一覽無遺,後期修飾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選擇順光拍攝時會利用鏡頭的景深特點,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門:1/2500s,焦距:45mm,ISO:50

義大利夏季的傍晚,這時太陽與地平線大約呈45度角,是最適合拍攝順光人像的時間。陽光從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陽時段的低色溫可以讓皮膚呈現一種金黃色的質感。遠處的雲在順光下充滿層次,環境被壓得較暗,配合後期調整,展現出一種溫暖的懷舊感。

逆光、側逆光

逆光、側逆光的優點是空間立體感更強,影調和層次更加豐富,整體環境的通透度高,人物會出現輪廓光,很容易營造唯美氛圍。當逆光散落時,搭配大光圈可以營造朦朧柔美的畫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夢幻的星芒光束,還可以嘗試拍攝剪影肖像,逆光能帶來更大的創造空間。缺點是曝光和細節較難控制,曝光點的選擇很重要,有時還需要人為補光來控制畫面反差。

光圈:f/2.8,快門:1/800s,焦距:45mm,ISO:50

義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這時陽光還很強烈,相機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攝就會帶到天空,很難控制反差,容易畫面過曝。於是我選擇高角度俯拍,避開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為背景。此時的夕陽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輪廓光,漏進畫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朧夢幻的氛圍。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陽光線被雲層或霧氣所擋而形成的柔和、均勻的`照射狀態。薄雲遮日、陰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後等天氣,都會出現散射光,此時景物影調容易顯得平淡,色彩比較灰暗。散射光條件下,不宜拍攝全景深的大場面,並且色彩的處理十分重要,拍攝距離的遠近與色彩的飽和度成正比,所以盡量選擇鮮艷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畫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調平淡。

光圈:f/2.8,快門: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義大利皮恩扎,太陽在較厚的雲層間穿梭,畫面對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細節。相對晴天的順光、逆光拍攝而言,這種散射光下較為柔和的明亮,更適合表達清新的意境。

二、拍攝時段的選擇

午後至夕陽時段

晴天的午後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攝的黃金時間,無論是順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現出特定的氛圍,冬季為15-18點,夏季為16-20點。想要拍出更具電影感的畫面,對於環境光的利用是關鍵,我習慣也喜歡用自然光拍攝。日落時段的光線色溫低,令照片溫暖而“有情緒”,更易表現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線照射角度平,拍攝的范圍更大,畫面的細節層次更豐富;順光時色彩還原好,可以壓暗環境,充滿膠片感,逆光時通透度高,可以創造唯美、夢幻的高調氛圍。

光圈:f/2,快門: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時段,夕陽穿過冰淇淋餐車的窗戶照射進鏡頭,利用餐車阻擋部分直射陽光,減弱逆光帶來的強對比,營造出夢幻的童話氛圍。人物的情緒、動作很貼切,後期適當提亮人物即可帶來電影畫面感。

光圈:f/2,快門: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沖繩的海灘,日落的太陽剛好從較厚的雲層里露出來,於是形成了“耶穌光”。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很低,此時只要調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攝的角度,控制好畫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攝,形成獨特的漏光氛圍,特別注意曝光要准確。

多雲的晴天

多雲且雲層變化大的晴天也是絕佳的拍攝時機,很適合創作大場景的全景畫面。雲就像是太陽的魔術師,能給你帶來更豐富的光影變化,在這樣的天氣拍出的畫面,既不會像陰天那樣平淡乏味,又不會像大晴天那樣難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於觀察和應變,控制好人和背景環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門:1/2000s,焦距:45mm,ISO:100

義大利托斯卡納的原野,下午15點的順光,畫面通透明亮。天空的雲層較厚,雲遮住部分陽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著夢幻的光影變化,充滿意境美。需要調整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線。

日落的余暉

無數美妙的電影橋段都是在落日余暉中展開的。此時太陽已降到地平線下,雖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溫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細節,拍攝出的畫面對比強烈,會呈現出較大的反差。此時,意境美遠大於對細節的展現,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現晚霞雲彩,人物往往會欠曝,補光時應考慮環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溫,做到渾然天成。

光圈:f/1.6,快門: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羅倫薩老橋,該場景的構圖決定了光線為側逆光,太陽已接近地平線,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畫面左前方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為人物補光,模擬夕陽效果,自然是實現電影風畫面的基礎之一。

傍晚“帶密度”

華燈初上,晚霞剛隱,天空的顏色還未全黑,這個夜幕將至未至的時間段就是“帶密度”時間。簡單地說,就是日落後、燈亮起的一小時內,此時天光與地面燈光的光比基本為1:1,呈現在畫面里天空和建築都是有細節和顏色的,整體效果華麗、夢幻。時間再晚一些的話,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最佳時段。

光圈:f/1.4,快門:1/60s,焦距:50mm,ISO:500

義大利五漁村,日落後背景中的建築都亮起了燈,已經沒有其他可藉助的自然補光光源,於是採用低色溫的手電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環境氛圍,最主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冷調環境中的溫暖感。

三、補光或不補光

決定補光或不補光的關鍵在於,想要獲得的氛圍以及希望整體畫面呈現出何種效果。想要實現電影的畫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環境光效,即便補光也盡量選擇符合環境光邏輯的照明風格,強度、角度、光質、色溫,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如果有條件還可選擇恆定光源來補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種情況,都應盡量保留畫面的細節,並營造對比,包括冷暖對比和明暗對比,使整體畫面呈現出自然的氛圍,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渾然天成。當然,有時也不需要運用人造光源,只需調整人物站位、姿態,面部的朝向,就可實現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種常見的情況。

陰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補光?

- 補光,利用色溫差異營造夕陽效果

光圈:f/1.4,快門: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沖繩,陰天雲層較厚,整體畫面偏清冷,手動設置相機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照亮,模擬夕陽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對比,後期減少青色的飽和度。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閃光燈的輸出指數不宜過大,否則會破壞畫面的自然度,影響氛圍的表達。

- 不補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適合表達細膩情感和柔潤色彩

光圈:f/1.4,快門: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納夏季的上午,雲層非常厚,但是太陽透過雲層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個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時人物、大地、天空等細節都可以保留。一般來說,上午的散射光質感更好,明亮、柔和、溫暖,會使整個環境通透、潤澤。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還原就會差一些。雲層里漏出了些許陽光,灑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夢幻感。後期可適當提亮人物,壓暗天空,增加飽和度,會令色彩更鮮嫩。

大場景元素繁雜,需不需要補光?

- 不補光,調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陽實現戲劇光效

光圈:f/1.4,快門: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時為午後16點,順光角度拍攝,雲層讓陽光變得時隱時現,背景環境中明暗層次豐富。畫面的整體曝光基準為新娘的面部,為了突顯人物,我等待陽光穿過樹叢剛好照射到新娘臉上的瞬間,形成一種戲劇化的光線效果,同時利用大光圈長焦鏡頭壓縮景深,斑駁的背景如油畫一樣。

- 補光,平衡光線反差,強化環境氛圍,還原柔美膚色

光圈:f/1.4,快門:1/1600s,焦距:50mm,ISO:200

當時已是傍晚,整體環境陰冷。雖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勻受光,但由於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會和周圍環境有比較大的反差。為了保留雪地的細節,我利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為人物補光,控制好閃光燈輸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還原膚色,保留真實氛圍。

夕陽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補光?

- 不補光,剪影效果突顯形體輪廓,展現意境美

光圈:f/1.4,快門: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長灘島的日落,新娘拖動裙擺在海邊跑動,此時如對逆光下的人物強行補光,就會失去場景本身的氛圍感,雖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達得真實、有意義。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態是關鍵。即便拍攝剪影也要調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陽在畫面中的位置,同時大逆光下自動對焦很容易失靈,建議手動對焦。

- 補光,實現環境氛圍和人物情緒的細膩表達

光圈:f/2.2,快門: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聖托里尼,傍晚19點,這時太陽已落入地平線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暈。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層次,於是以天空為曝光點調整好相機參數。還希望在不破壞環境氛圍的同時展現出人物的情緒,於是用低色溫的手電筒進行補光。手電筒的光照強度低,恆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夠更好保留現場的唯美氛圍,接近人眼的真實視覺感受。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光線怎麼體現物體質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錦衣衛王寶強的電影叫什麼名 瀏覽:283
泰國創意電影搞笑片 瀏覽:217
俄羅斯電影猛烈打擊 瀏覽:40
2017剛出的電影 瀏覽:32
幸福計程車神馬電影網 瀏覽:776
2015福州國際電影節 瀏覽:964
仔仔電影網2016 瀏覽:328
2016韓國性感電影 瀏覽:218
2018的好電影推薦 瀏覽:366
山叮咚電影插曲 瀏覽:780
古天樂2018電影全集 瀏覽:466
織山上大電影 瀏覽:678
電腦在線電影怎麼投屏 瀏覽:702
小玉電影大全完整版 瀏覽:147
漫威出了哪些電影 瀏覽:823
日本電影圖解勿窺 瀏覽:673
考研推薦的歷史電影 瀏覽:888
魔法電影城堡排行榜 瀏覽:155
電影筆記本電腦推薦2015 瀏覽:816
內蒙古萬達電影城 瀏覽: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