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朗讀者的劇情是什麼。講述了什麼故事,謝謝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處在盟軍和蘇軍的管制中,萬事蕭條,百廢待興。生活在柏林的15歲少年邁克·伯格患上了猩紅熱,但他仍然時不時的坐車到很遠的圖書館中找尋自己愛看的書籍,對於這位身處戰後管制區的少年而言,這是他僅有的娛樂。邁克在公車上意外結識了風情萬種的售票員漢娜,這位比他年紀大得多的漂亮女人,在青春期少年邁克的心目中是最讓他魂牽夢繞的人,但是他也並不敢與漢娜攀談。直到有一次路上邁克的猩紅熱病發,漢娜將他送回家,兩人才開始漸漸交談起來。病好的邁克前往漢娜住的地方感謝她的救命之恩,在漢娜的屋內,邁克第一次感受到了非比尋常的快樂。
兩人的關系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情慾變成了愛情,他和漢娜私下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多,兩人在漢娜的公寓中度著屬於自己的快樂時光。漢娜常常叫邁克帶來不同的書籍,然後慢慢地讀給他聽。相處中邁克和漢娜的矛盾漸漸爆發,邁克試圖對抗年齡的懸殊帶來的服從感,並想擺脫自身的稚氣和懦弱。終於有一天,當邁克前往漢娜的公寓,發現已經人去樓空,這段無果之戀也走到了盡頭。
畢業之前,邁克作為實習生前往旁聽一次對納粹戰犯的審判,在審判席上,邁克做夢也沒有想到,坐在戰犯座位上的,竟然是漢娜!審判開始了,原來漢娜曾經做過納粹集中營的看守。或許是出於自責、或是對法律的無知、漢娜對指控供認不諱,並因為不願在眾人面前暴露自己不認字的事實,認下本不屬於自的重責。邁克此時有能力幫助漢娜澄清事實,出於懦弱和不願暴露自己和漢娜關系的自私,他選擇了沉默,就連給漢娜鼓勵的勇氣也沒有。最終漢娜被判終身監禁。
邁克在很多年後開始給獄中的漢娜寄自己朗讀的磁帶,這讓漢娜重新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和勇氣,並且漢娜通過磁帶和書的逐字對比學會了閱讀和書寫!並且開始給邁克寫信。邁克從來沒有回過。也許他想逃避那份自責的心情;也許他沒有勇氣面對漢娜。這讓漢娜感到無比的孤單。漢娜出獄的時間到了,邁克來到獄中看見已經白發蒼蒼的漢娜,雖然承諾給漢娜提供出獄後物質上的援助,卻拒絕了心靈溝通。漢娜絕望自殺。
幫助漢娜處理遺願並不能使邁克逃出自責,他最後選擇傾訴來宣洩內心的痛楚。
⑵ 如何評價電影《朗讀者》
很多年前,忘了是出於什麼原因,讀了《朗讀者》原著小說,被書中的情感、對二戰的不同視角的反思以及漢娜即使死亡也不願說出羞恥所撼動,於是看了Stephen Daldry的這部電影,讓我在目及獄中朗讀的段落時難以抑制落淚。而小說,盡管開讀時並不滿意其譯文,但是第一人稱的角度讓我目睹了人物內心所有的掙扎、羞恥、麻木和愧歉。之前看完電影之後的感嘆與不解,便漸漸轉化為了難言的沉重。
⑶ 電影朗讀者怎麼樣,好看嗎
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令我震驚的是,董卿真是有粉絲的。不是大家喜歡一個還不錯的女主持人那種粉,應該也不是水軍,而是真卿吹!
在豆瓣關於《朗讀者》的微博和其他一些微博下邊,卿吹們和拿《見字如面》作比較、質疑節目抄襲《見字如面》的網友撕了起來,老認真了……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朗讀者》邀請各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來到現場,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傾情演繹來自朗讀者文學顧問團的國家頂級文學家、出版人、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經典美文,最終節目將會呈現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
《朗讀者》是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電視經驗的一次全情綻放,她不僅擔綱節目的主持工作,還首次以製作人的身份轉型大型電視節目的幕後製作,呈現出不同於以往主持人的另一面。董卿表示《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觀眾遇見了大千世界。
⑷ 如何評價電影《朗讀者》
《朗讀者》、《見字如面》等一系列節目正是填補上了這處空白。這也許是無心之舉,但結果卻相當有意義。你可能無法想像自己的父母會自行上網搜索《奇葩大會》,並且對其中選手的造型和言語毫無芥蒂。個性張揚的追求對於年輕人們而言是一種宣洩,然而對大多數的父母輩們而言,這其中的價值觀是有沖擊性的。但《朗讀者》不同,它所傳遞的責任感、溫情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因此,你可能會發現父母乃至爺爺奶奶,對這檔節目贊不絕口。
⑸ 《朗讀者》電影劇情解析是什麼
《朗讀者》改編自德國同名暢銷小說,故事講述的是一段不可磨滅的忘年戀,一個15歲少年愛上了一個36歲的電車女售票員。這是一個少年心裡自然發生的事,影片並沒有刻意渲染其中的畸形成分,而注重表現出它像任何真實愛情一樣誠摯動人的一面。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時候,常常就是男孩為女人朗讀,讀希臘神話《奧德賽》,也讀《陰謀與愛情》。
片子拍得很忠實於原著,在表現手法上倒沒有對原書亦步亦趨地效仿,那種跳脫的敘述方式很好地保持了書中疏離和冷靜的基調,沒有刻意用順敘讓觀眾的情緒一點點累積起來然後爆發。對於沒看過書的人來說所謂的事實真相可能還是有點戲劇性的,有點懸疑的感覺。
《朗讀者》帶來的思考:
人性的愚笨,人性的執著,人性的荒謬,沖突卻又是那樣的自然,值得同情,甚至是值得尊敬的。道德是沉澱性的歷史從眾審美。由此才有主流和非主流,才有羞恥感和那些所謂的秘密。漢娜熱衷於傾聽朗讀,因為不認識的文字,她對文化的理解,對小說的知曉,都是來自男主的為他錄的磁帶。
她對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其實有嚮往越強烈,那種尊嚴真的有點不可理喻,為了保持秘密,她寧願終生監禁。一個美麗而哀傷的愛情故事,一個納粹罪與罰的故事,一個背負德國年輕一代與老一輩心結和情感掙扎的嚴肅故事。
從藝術的角度看,最後的審判是個高潮,相當震撼,因為揭露了人性,因為個人在社會意志面前的無力,對錯的相對。想到了「紐倫堡審判」時法官的困惑,最後一個天才法官提出了「法外之法」才解決了納粹的「詭辯」。女主對於身為文盲的羞愧以致於寧可放棄自由也不願被人知道使我感到莫名。
當人到中年的男主在家中日以繼夜地用磁帶錄下當年為漢娜朗讀過的書籍,當漢娜借來人生的第一本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標記,並親筆給米夏寫信,已經超越一般的愛情,那種獲得的震撼無以言表。
凱特·溫斯萊特演活了外表刻薄固執,內心極度復雜的女人。他的朗讀給她太多希望,也給她罪惡感,最終隔閡讓希望成為絕望,風燭殘年的漢娜懸梁自盡的身影。對缺憾的依戀,當生無可戀的時候,她值得依賴的世界崩塌了。她不再屬於這個世界。米娜選擇結束生命,多年的米夏留下沉默的淚,背負了一生的感情債。
理性與尊嚴的抗爭,理性永遠敵不過真實的生活,最後的結尾看著有點壓抑。魯迅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相比電影而言《朗讀者》文字更顯深邃小說里那愛情只是少部分,總體而言這是於理解與譴責,反思與迷惘。
⑹ 如何理解電影《朗讀者》(The Reader)
這部影片之所以深受好評,凱特·溫絲萊特完美的表現首當其沖,美國有媒體表示「我有多久沒有為一個虛構的角色而感動了?凱特·溫絲萊特在本片的演出無可挑剔。」這樣的評價令人信服。《朗讀者》通過黨衛隊成員漢娜這個角色,以及他與米夏·伯格之間的情愛關系,展現了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集、中營的情況,並且從一個特別的角度,對戰爭中的屠殺、紛爭和人性的扭曲、包容和理解,客觀而又深刻的表達出被害者的痛苦。影片中的納粹戰爭,沒有武器、沒有徽章、沒有流血,甚至沒有任何室外戲來表現。但我們卻看到了人們對戰爭的詰問、痛恨和爭論,漢娜顯然是罪犯中最特殊的一個,導演沒有將她的感想完全表露出來,而是始終選擇通過第三人的角度對她進行觀察和敘述,因此觀眾和她之間始終是存在一定距離感的。我們也只能從男孩米夏·伯格、二戰受害者和監獄管理人員的嘴中得知她的所為所感。
可以說,凱特·溫絲萊特在《朗讀者》中為我們奉獻了偉大的表演,從而使她成為在奧斯卡影後爭奪戰中,梅麗爾·斯特里普最直接最有力的競爭者。此前表現二戰題材的影片多部勝數,但《朗讀者》卻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影片通過凱特扮演的漢娜,讓我們看到在那場戰爭中有許多毫不自覺的參與到其中的人,他們擁有羞恥心和完整的人格,對工作認真負責,是極好的社會成員和產業工作者,但在當時無法想像的殘酷時局下,他們卻不經意的成為戰爭的參與者,成為別人罪惡行徑的執行者,這種遭遇所帶來的心理負擔和負罪感,同樣難以撫平。導演史蒂芬·戴德利對此也是感慨良多:「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也是受害者,只是從來就沒有人關注過他們。
可以說這是一部關於懺悔與救贖的電影,男女主人公一生都深陷自己的過去而不能自拔。年輕時的米夏·伯格,放棄了身邊充滿陽光、歡聲笑語的生活和好朋友,每天很早的回到那個陰暗狹小的房間中。而漢娜也在他生日的時候選擇了離開,去經歷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刻。於是兩人騎車漫步鄉野,共進午餐的歡樂時光,便成了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瞬間。
片中扮演成年米夏·伯格的拉爾夫·費因斯,則早先在《辛德勒的名單》中主演過這類二戰納粹題材的影片,同是英國演員的他和凱特·溫絲萊特在《朗讀者》里優秀的演出令人過目不忘,而且倆人的德國英語的確純正,為影片加分不少。當然,這部影片也不是沒有爭議,比如凱特·溫絲萊特和扮演少年米夏的演員大衛·克勞斯之間的情愛戲,其實是非常真實、精彩的,可惜影片公映後帶來的負面新聞事件令人們難免感到些許不快。
此前媒體和影迷都將目光集中在凱特·溫絲萊特在老公導演的《革命之路》上,她的表演也的確值得稱贊,但無論是角色的感染力、表演難度和年齡跨度上,《朗讀者》中的漢娜對觀眾和學院都更有吸引力。而凱特在片中的戲份並不是最多的,但她卻在未出鏡的時間里,依然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心思。在影片中把女主人公的懺悔、思念和隱忍,表露的入木三分,將觀者的心思牢牢帶入到當時的那種境況之中。
⑺ 求一部二戰時期一個男孩給一個女人讀書的電影叫什麼名字謝謝!
《朗讀者》
豆瓣評分: 8.4
別名: 為愛朗讀 / 生死朗讀
演員: 凱特·溫絲萊特 大衛·克勞斯 拉爾夫·費因斯
導演: 史蒂芬·戴德利
地區: 美國 / 德國 年代: 2008 片長: 124分鍾
簡介: 15歲的少年米夏·伯格(大衛·克勞斯 David Kross 飾)偶遇36歲的中年神秘女列車售票員漢娜(凱特·溫絲萊特 Kate Winslet 飾),後來兩個發展出一段秘密的情人關系。漢娜最喜歡躺在米夏懷里聽米夏為他讀書,她總是沉浸在那朗朗的讀書聲中。年輕的米夏沉溺於這種關系不能自拔的同時,卻發現他自己根本不了解漢娜。忽然有一天,這個神秘女人不告而別,米夏在短暫的迷惑和悲傷之後,開始了新的生活。二戰雖然結束了,但德國對於納粹戰犯的審判還在繼續。成為法律學校的實習生的米夏,在一次旁聽對納粹戰犯的審判過程中,竟然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雖然已經事隔8年,但米夏還是一眼便認出那就是消失8年的漢娜。而這一次,她坐上了納粹戰犯審判法庭的被告席,這個神秘女人的往事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逐漸清晰。然而,米夏卻發現了一個漢娜寧願搭上性命也要隱藏秘密。
⑻ 電影《朗讀者》主要講了什麼
《朗讀者》是由美國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領銜主演。該片於2008年12月10日在美國紐約首映 。
《朗讀者》根據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20世紀五十年代少年邁克和中年女子漢娜展開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結尾,早為人父的男子帶著女兒去緬懷這位女士,並對她說出所有的實情,以此來告知女兒自己所背負的東西。從表面上看,故事將的是這個男人,但是其實質上卻說的是德國人面對二戰之後矛盾的態度,犯罪的人是自己的國家,民族,也是自己的親人,朋友。如果你有裁決的權利,而犯罪的人又是你的親人,你能讓他去死嗎?這是一個血淋淋的命題。當然其實故事也說明白了,該死的其實都沒有死,受審的大部分都只是替罪羊而已。
⑼ 如何評價朗讀者值得一看么
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見慣了冰冷的屏幕,空洞的文字。而正是在這個人們拚命追求物質的時代,《朗讀者》的橫空出世,卻可以稱之為應運而生。人們沉浸在忙碌的生活中,卻苛待了最為重要的靈魂。動人心魄的音樂,直擊靈魂的文字,娓娓道來的朗讀,講進了我們心裡,喚醒了沉睡已久的靈魂。作為一檔綜藝,朗讀者是成功的。而如果稱之為藝術品,它亦是當之無愧。
而節目的價值,存於內容,卻也高於內容。節目選擇了朗讀這一形式,它不僅喚醒了人們心中對於朗讀的渴望,更激起人們對閱讀的熱愛。當娛樂逐漸成為部分人生活的主旋律,這檔節目用一種溫柔的方式,輕輕的像人們訴說朗讀的魅力,閱讀的美好。最終,它成功了,如果說才女董卿驚艷了枯燥的歲月,那麼《朗讀者》這檔綜藝便是溫暖了冰冷的時光。
⑽ 電影 朗讀者 The Reader (2008)
《朗讀者》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AChlWeReBUyq-2fxhG4Q
《朗讀者》是由美國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史蒂芬·戴德利執導,凱特·溫絲萊特、大衛·克勞斯、拉爾夫·費因斯領銜主演。該片於2008年12月10日在美國紐約首映 [1] 。
《朗讀者》根據德國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20世紀五十年代少年邁克和中年女子漢娜展開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