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郭富城電影《父子》結局
結局很壓抑。
如果是自殺了,反而是樂觀的結局。影片之所以壓抑正是因為,父親這樣不由自主的人連自殺都沒有勇氣和毅力,連自殺都沒有貫徹到底。
兒子得到了救贖,定然不會再走他父親的老路,不會再犯父親的錯。父親沒勇氣自殺,就像之前沒勇氣砍掉自己的手,未必能夠真正悔改,父親與另一個女人走在一起,之前和之後的生活或許還是會重演歷史。父親、兒子、母親實際上代表了三種象徵。
《父子》是譚家明執導的一部電影,由郭富城、楊采妮、吳景滔、林熙蕾主演。該片於2006年11月3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小孩的父親是個濫賭的混混,失望的母親遠走高飛;之後被打斷腿的父親開始讓小孩偷東西,一次小孩失手被失主逮住,而父親則落荒而逃。父子再次相見已是10年後,父親希望得到兒子的諒解,但兒子卻咬下了他的耳朵。
2007年,該片在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獎項。
B. 電影《父子》其實想表達的主題是什麼結局又是什麼意思
最近看了郭富城、楊采妮主演的電影《父子》。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4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郭富城)、最佳男配角(吳景滔,飾郭富城的兒子)」等三項大獎;在東京電影節上也勇奪「最佳亞洲電影」及「最優秀藝術貢獻獎」。闊別導演崗位17年的譚家明重新出山的第一部作品就大獲成功、郭富城演技再獲肯定勝利蟬聯影帝、小傢伙吳景滔喜獲嘉獎,可謂是收獲頗豐!
先來交代一下劇情(出處):一個非婚家庭的小孩,有一個終日混沌、濫賭的父親,還有一個無法忍受這種生活而離家出走的母親。父親被高利貸打斷腿後,竟開始訓練他偷東西,小孩不願與父親狼狽為奸,決心離開。但已婚並懷孕的母親讓他感到陌生,只好再次回到父親身邊。一次小孩失手被屋主逮住,無力挽救的父親落荒而逃。教養院再次相見的父子,父親抱著孩子希望得到諒解,但小孩卻狠狠地咬下了他的耳朵……
我是在網路影視下載的正版電影,雖然用了不少時間,但是能夠支持正版我還是很高興的。(進入網路影視本片的下載頁面)
下面就來說說我的觀感:
我覺得本片中幾位演員的表演是最大的看點。
郭富城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應該說是非常到位了,絲毫看不出他原來的偶像痕跡,嗜賭、粗魯、暴虐、無禮……眾多市井人物的品行都在他的表演中體現了出來。例如影片中的父親和母親雖然沒有合法的名分,但父親其實還是很愛自己妻子的。當妻子第一次出走不成被他抓回來後,他悔不當初,淚流滿面;當妻子第二次要出走裝作腹瀉難耐時,他關切地讓她休息;當妻子真的不告而別離他而去時,他傷心欲絕,四處尋找。而無論何種情況,郭富城都能很好地演繹作為那個父親當時的表現。影片更多的時候是父親和兒子對戲,郭富城也很好地掌握了和孩子對戲的竅門,兩人配合的非常默契。這當然也與小演員吳景滔的出色表演分不開的,我們下面再表。總之,郭富城在經歷了《三岔口》的轉型並奪得影帝頭銜後,演技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也獲得了影評人和影迷的肯定。這次,他蟬聯影帝自然是實至名歸,也祝願他今後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電影作品。
接下來說說小演員吳景滔,我不知道他之前的經歷如何,反正對於影視劇中的小演員我是一直都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審視的。因為我覺得小演員們由於生活經歷不夠豐富,很難在表演上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但看了小景滔在《父子》中的表演後,我准備推翻以前的那種想法。電影中小傢伙的戲份可是著實不少,應該說必郭富城的出鏡率還要高些,能夠有這么多的戲份,就可以看出導演對小演員的能力是很有信心的。我們還是走進電影場景來分析。影片中有許多孩子的近景鏡頭,在這些鏡頭中,我們看到的吳景滔就像是在真實經歷影片中的情節一樣表情自然、動作到位,在和大人們的對戲中也完全能夠融入其中,跟著電影的節奏走。影片中的許多地方台詞比較少,全靠演員的神態和動作來推動情節發展,在一些長鏡頭中,小景滔對戲路的拿捏也恰到好處,令人稱奇。還有一點能夠體現小景滔演技(不知道用在這里是否合適)的就是影片中頻繁出現的家庭暴力鏡頭了。郭富城飾演的父親稍有一點不順或是心情不快就會對兒子惡語相加甚至拳腳相向,這時小景滔還能很自然地按照情節需要進行表演就很讓人佩服了,難道他已經完全理解了電影的這些表現形式?如果是這樣,那說明小景滔還是頗有戲骨了,努力發展的話,日後自當有所成就。
楊采妮的表演當然也可圈可點,不過畢竟由於戲份較之那父子倆少了許多,導致缺乏可以詳細介紹的亮點。就我本人來說是很欣賞楊采妮的,套用韓國綜藝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她「是我的理想型」(不過我的理想型種類還是很多的……),雖然我看過她的片子比較少,但印象都很深刻,像早期的《逃學戰警》、復出後與成龍大哥合作的《新警察故事》和與劉德華合作的《再說一次我愛你》。聽說她現在還是單身……呵呵,瞎想了^_^老實說楊采妮和郭富城似乎還是挺般配的,下邊會有一些圖給大家養眼。
其他演員我就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了,按住不表。
說完演員的表演我還想給影片提一點個人意見,就是雖然影片的基調比較沉重,過程中還有多處悲慘的情節,但我卻覺得每一個情節點都沒有達到令人落淚的程度(而且我還是比較容易被影視劇中的情節感動的)。當然,我們不能以能否使觀眾落淚作為衡量電影好壞的准繩,我只是希望能在這類反應社會百態的電影中找到更多感人至深的東西,使我們可以在看電影的同時使自己的感情得到釋放,也算是對生活巨大壓力的一種緩解。
再好的影片也有一些小瑕疵。觀影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小BUG,就是在影片的中段,孩子在同學家幫其寫作業,他的兩個同學在一旁玩兒掌上游戲機。經過仔細辨認,我們可以確定他們玩兒的就是索尼公司於2004年12月12日推出的PSP掌上游戲機。當然,由於還沒有交代故事的時間背景,所以此處只能說明那兩個小孩兒家裡比較富足罷了(那時郭富城家用的還是撥號碼盤的電話呢)。而當我們看到影片最後時,小孩兒長大了,從台詞上可以知道已經過了十幾年。如果認為這時的時間和電影拍攝時間一樣是2006年的話,那十幾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了,那時的小孩兒竟然已經玩兒到了PSP就有些失實了。如果他們玩兒的是任天堂的GB應該就符合時間背景了。(會不會有朋友提出現在是十幾年前,而十幾年後是202X年?……)
不過瑕不掩瑜,這些小BUG只是拿來調節一下就好,不應被肆意放大。導演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畢竟所有的設置都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影片的情節嘛,我們不能因此否定了電影的成功。
最後總結一下:《父子》這部電影所描寫的是當屬一個個案,但其中的許多細節都是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現象,如非婚家庭、因賭喪家、夫妻離異、家庭暴力、青少年犯罪、婚外情等等都有深刻的體現,相信大家在看完後都能找到引發自己思考的切入點。幸福美滿的家庭要靠每個家庭成員的共同呵護,希望《父子》中的情節只發生在電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