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扎卡什麼電影

扎卡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4-09-12 17:39:20

『壹』 紅海行動扎卡為什麼打中國

1. 在電影《紅海行動》中,扎卡之所以對中國目標發起攻擊,是因為中國海軍在伊維亞危機中成功撤離了該國總統橘讓的家人。
2. 影片中明確表示,這一行動的目的是向恐怖分子傳達一個信息:任何中國人都不能受到傷害。
3. 由於恐怖分子綁架了中國公民鄧梅,中國政府派遣了蛟龍特種部隊進行營救。
4. 蛟龍隊的介入向恐怖分子傳達了一個警示:在未來的恐怖活動中,如果他們再次針對中國人,將必須承受嚴重後果。
5. 這次營救行動不僅僅是為了救回鄧梅,更是為了保護所有可能在未來恐怖襲擊中受到威脅的中國公民。
6.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和中國人民解放園海軍政治工作部電視藝術中心等聯合製作,由林超賢執導,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和蔣璐霞等主演。
7. 影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八名成員在執行撤僑任務時遭遇伏擊,並在挫敗叛軍武裝首領陰謀的戰斗中取得勝利的故事。

『貳』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

『叄』 印度電影《流浪者》結局

《流浪者》結局:男主人公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

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

官拉貢納特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荒謬的理論「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也不攻自破。

《流浪者》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普利特維拉·卡浦爾飾)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

一天,法院正在審理一件謀殺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貢納特,被告是流浪者拉茲(拉茲·卡普爾飾),罪行是拉茲闖進拉貢納特的住宅,企圖刺死拉貢納特。可是拉貢納特萬萬沒有想到,要想殺死他的拉茲正是他親生的兒子。

『肆』 電影《流浪者》觀後感

[電影《流浪者》觀後感]沒有偏見的法律制度是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的道德底線--電影《流浪者》觀後感"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電影《流浪者》觀後感。"這種偏見存在於當時剛剛脫離等級制度的印度社會還是可以理解的,但當這種觀念根植於執法者、法律捍衛者腦中時,社會悲劇也就此誕生。拉貢納特作為大法官,作為社會秩序的終極審判者,持有這種謬論,本身已經違背了其應具有的職業操守;當這種錯誤的思想運用到其辦案、行事中時,社會矛盾被進一步激化。可以說,正是拉貢納特的偏見造成了扎卡的悲劇,拉貢納特作為法律執行者的宣判,讓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扎卡徹底絕望,其仇恨又集中體現在對大法官的極端報復。另一方面拉貢納特本身也是受害者,如堅持趕走拉貢納特妻子的大嫂信奉的真理是女人失去貞操會讓整個家族蒙羞,而拉貢納特的妻子自己也堅持著想要實現"法官生的孩子也會是法官",可見這種偏見不僅存在於拉貢納特個人心中,等級觀念是存在一個群體中的,拉貢納特本人成為這種觀念的受害者,讓他失去了妻子和兒子,讓他受到一輩子良心的譴責,觀後感《電影《流浪者》觀後感》。當群體中的對立上升到法律制度的偏見時,社會矛盾最終會轉變成極端(暴力)事件。電影雖然講述上世紀中葉的印度社會的事,但即使在當今社會,在中國,也不乏有像拉貢納特先生這樣等級觀念的人,不乏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現在大眾還是會對社會最底層(如農民工),或是某些邊緣群體(如流浪人群、坐台小姐等)持有偏見。雖然大部分人不再堅持流浪兒一定是壞人,但因為許多人被流浪兒偷過,許多社會問題被流浪人群帶來,所以人們難免會帶著怨恨,更多的人被告知遠離這些人,是保護自己利益不受損害的最好方式。當盜竊等犯罪事件發生時,人們總會首先聯想到這些群體的人,也不會有人願意為他們出面辯護。當執法者和審判者也帶有這種偏見時,審判不公不可避免。應該看到,我們的社會並不完善,許多人仍舊生活在社會最底層,沒有得到國家應有的保障,他們沒法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好的工作,可是卻努力的生活著,他們屬於弱勢群體,需要這個社會的人文關懷,這些我們沒有做到、沒有做好。在這種背景下,一旦法律制度也不能維護他們的權利,甚至要受到有偏見的審判,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公平正義可言。其實,處於社會底層人們是沒有什麼發言權,正如拉茲所說,他有生以來頭一次得到的發言權,卻是在其成為罪犯之後。面對法律時,有權勢的人犯罪後,會得到很好的辯護;如果社會底層的人連基本的辯護權都沒有,還要受到"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謬論的責難,其對社會的怨恨必然會爆發。值得慶幸的是拉茲得到辯護,得到有良知(雖然更多是愛)的人的同情和保護。但在現實中,我們不能期待這種個體案例普遍化,不能期待每一個流浪兒像拉茲一樣幸運。我們必須寄託於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應該成為維護弱勢群體利益的底線。法律不是萬能的,世上沒有絕對的公正,我們沒辦法要求法律給我們提供一個公平的社會制度,但起碼我們應該構建一個沒有偏見的法律體系,能夠避免個體或小群體的偏見,甚至要傾向於弱勢群體的法律審判制度。這是我們社會的道德底線;也是我們對當今社會法律制定者、執行者、捍衛者所要求的基本的職業操守。MSN()〔電影《流浪者》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閱讀全文

與扎卡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韓國限極電影 瀏覽:512
鬼片道士電影推薦 瀏覽:791
好看的電影十大推薦排行榜 瀏覽:554
日本電影女孩被追殺 瀏覽:159
迪士尼真人動畫片電影 瀏覽:881
趙薇的全部電視劇電影 瀏覽:671
純音樂劉德華電影 瀏覽:807
歐美電影燃燒在線觀看 瀏覽:911
楊紫金雞百花電影節幾票 瀏覽:248
網上購電影票怎麼取票流程 瀏覽:751
少兒英語動畫電影 瀏覽:904
八佰電影插曲黎明黑夜 瀏覽:830
善良的力量電影主角 瀏覽:918
仙女湖電視劇電影全集 瀏覽:1000
日本電影幸運草 瀏覽:455
2017香港賀歲電影 瀏覽:29
一個在泰國遭遇海嘯的電影 瀏覽:27
法國公路電影剎車壞了 瀏覽:916
first電影節參賽備案 瀏覽:893
印度電影倆孩子被管家掉包的電影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