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星際迷航電影觀後感1000字

星際迷航電影觀後感1000字

發布時間:2024-08-13 00:16:27

A. 火星救援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火星救援觀後感(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火星救援觀後感1

「這部電影真好看,好振奮人心啊!」咦,五(8)班的同學在討論什麼呢?哦,原來他們剛剛看了部精彩的電影《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科學研究團隊要在火星上完成一個驚險的任務,但在出行途中遇到了一次沙塵暴,所以宇航員們不得不返回地球,而馬克被一塊石頭砸中了。等他的同伴們回到地球的時,他才蘇醒。原來他被遺留在火星上了,而且身負重。馬克在火星上費盡了千辛萬苦,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動,讓自已能夠健康地活著。他一邊種植土豆,一邊等待著他的同伴來救援。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終於被他的同伴帶回了地球。

整部電影故事非常驚險,情節引人入勝,音樂很有節奏感。同學們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時而緊張窒息,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嘖嘖贊嘆。當馬克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被留下,而且腹部被戳入一根天線,他強忍著巨痛,回到太空倉里進行治療。他在太空倉里找到了雞肉、土豆和蛋糕,這些食物只能提供他短時間的能量,無法長久。馬克為了在火星上成功地存活下去,於是他想出了個絕對妙的辦法「種土豆」。他憑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和體能,在太空倉里建造了一個陽光房,把土豆當種子、火星灰當泥土、自己的糞便當肥料,最後終於成功了。馬克對自己艱難的處境勇敢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志和聰明才智,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像他一樣拼盡全力。馬克在火星上呆了五百多天時,一個好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的同伴來接他回地球了。營救過程中,他的同伴不惜一節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經歷了艱難險阻。當馬克與女孩拉住手時,又被滑掉了,幸好馬克抓住了繩索,最後一刻同伴們終於把馬克拉上了宇宙飛船,真是太驚險了!在他們熱情擁抱時,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啊!在這一瞬間,我和許多同學們都熱淚盈眶了。

這部電影讓我收獲到了許多,我要努力做一個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熱愛團隊的人。

火星救援觀後感2

在「被拯救」了N次後,馬特·戴蒙不介意再被救一次。這一回比諾曼底遠一些,比冰凍星球近一些,就在5600萬公里之外的火星上。當然,真正拯救戴蒙的只能是他自己。《火星救援》就像是太空版的《荒島餘生》,和所有的遇險求生片一樣,光環護體的主角,向觀眾展露的是堅強的求生意志,挑戰概率的運氣,捎帶話癆的幽默感,以及完備的科學素養。

為了這部「情節簡單」的《火星救援》,雷德利·斯科特不惜推遲了籌備多年的《異形:契約》和《銀翼殺手2》,這部新作更像是他科幻序列中的一個「小品」。從全片的視覺風格來看,《火星救援》並沒有斯科特以往作品中的奇詭造型,陰暗場景,即便是壯闊的火星地貌也沒有太多奇觀式的渲染,導演迴避了「幻想」成分,但仍保留了「科幻」的訴求,在可知的科技,可行的邏輯中尋求「奇想」,抖的都是工程師的「機靈」。要知道開創了一代「太空驚悚片」的斯科特,最不缺的就是「炸裂」的腦洞,當年異形仔「破胸而出」的一幕,成了無數人的「太空噩夢」,也埋葬了《星際迷航》多年培養的對於太空探索和文明接觸的樂觀暢想。

而這一回,三十多年後的斯科特又兜了回來,《火星救援》完全沒有了「對未知宇宙的恐懼」,宇航員只要種種菜,開開車,聽聽音樂,完全不用擔心黑暗處會突然躥出什麼,一切都彷彿是已知的,經過嚴密推算的呈現。許多時候,影片的平靜甚至讓人一度忘了這是在危險的火星地表,一身便裝的「植物學家」馬克,還在地球上的某個溫室里育種,施肥,等著收獲時挖個土豆。影片中僅有幾處設計,讓影迷反應過來——這還是斯科特的作品:宇航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風暴中出艙,自己給自己做急診手術。類似的場景和鏡頭,上回出現正是在《普羅米修斯》里,比起努米·拉佩斯面對的異形追擊和破胎而出,這次馬特·戴蒙遭遇的不過是狂風吹斷的通信天線,淡化了那種逼人心懸的緊迫感(當然生死也在須臾之間)。「驚險」而不「驚悚」,斯科特可從來不缺想像力,但為了保存原著的「硬科幻」屬性,他還是一比一照搬了NASA的火星計劃,從設備到操作,無不向火箭推動工程師驗證其可行性。

比起安迪·威爾原著中的第一人稱視角,電影減少了沉悶的自我讀解,降低了地表求生和技術操作的危險鋪墊,同時也豐富了NASA總部的群像表演。畢竟在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中,並非每個觀眾都會像理科宅男那樣,對技術細節和科學原理津津有味,笑話也就成了把控節奏的調味劑(居然還報名了金球獎的「音樂喜劇類」獎項)。《火星救援》的三條線中,最生動喧鬧的當屬NASA內的爭辯,技術至上與官僚主義的權衡,同其他好萊塢類型片一樣,最後還得靠某個天才的拍腦瓜來解決難題。赫爾墨斯號的團結和仗義,依然是在遇見難題、解決難題、下一個難題中前行,傑西卡·查斯坦的性格在後半程愈加鮮明,她也終於在《時空穿越》後穿上了宇航服,而這種對於堅韌女性的偏愛,也是承自西格尼·韋弗的「異形時代」。只有馬特·戴蒙的表演是自成一體的,孤獨,但不封閉,他有時是《荒島餘生》里的湯姆·漢克斯,話嘮式的自嘲自娛;時而又像《瓦力》里的小機器人,聽聽老歌,曬曬太陽能;更多時候他還是《月球》里的山姆·洛克威爾,數著日子等著地球的指令。正如許多經典的硬科幻作品,科技是《火星救援》情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小說中「第一個死在火星上的人」的悲觀情緒在電影中隱藏,閃爍在馬克·沃特尼的眼神中的,是挖掘科學潛能的靈感。縱然是居住艙爆炸也沒有氣餒,工程師特有的行動主義延伸著希望,一個人帶起了整個地球的熱情。

倒霉的戴蒙在《時空穿越》里是配角,所以他掛了;幸運的他在《火星救援》里是主角,開朗逗逼惹人愛,簡直是完美的理工男。全人類從上到下,不惜花光NASA的巨額資源,搭上中國的太空戰略,甚至其他宇航員的生命來拯救他。這與其說是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偉大,不如說是劇中人對於「科學必勝」的篤信,以及對於傳統信仰(十字架)的平視。正如馬克的自言自語「我必須用科學去解決這些問題」,點出了創作者「探索不息」的極客精神,「硬科幻」獨有的樂觀心態,感染著所有人。具有系統科學素養的植物學家,能在火星的紅色土壤里種土豆,自建化學儀器制水,用自己的糞便制肥,在最貧乏的設備和資源條件下,也能實現與外界的溝通和自救。這份荒野求生的技能大成,多少讓文科生們羨慕(當然,最好一輩子用不上)。雖然過程驚險萬分,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總有一種機智和自信貫穿全身,這份樂觀,源自一百多年前的凡爾納,從《海底兩萬里》的鸚鵡螺號,到《火星救援》的赫爾墨斯號,生生不息,探索不止。

近些年的熱門科幻片中,《火星救援》和《地心引力》的成色最硬,劇情也最為簡單直白,畢竟真正的科研多是如此,考驗耐心的重復勞動,少有千回百轉的戲劇性。電影中的太空任務已經寫在了美國宇航局的計劃簿上,科技水平就在當下,好萊塢甚至兩次都把中國也捎上,向全球觀眾證明技術與環境的可行性。從票房上看,沒有反派,沒有陰謀,甚至沒有愛情橋段的硬科幻片,如今到底有多大的市場,《火星》和《地心》的口碑就是明示。科幻片的「未來」越近,科技水平越符合現實,「幻想」成分越少,其質感就越「硬」,探索黑洞和時空維度的《時空穿越》,就比還在太陽系的《火星救援》要軟;而在人類尚未踏足火星的今天,《火星救援》又沒有已熟練太空行走的《地心引力》更硬。若依此類推,最硬的恐怕要數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阿波羅十三號》了,可這已經不能算是「科幻電影」,只能稱之為「科學傳記電影」了。如人所言,一切的幻想都是基於現實,只要人類的思維模式不變,銀幕上還會出現陽光樂觀的理工男,為人類的未來默默的做實驗,開飛船,種土豆。

火星救援觀後感3

周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後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製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系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後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夥伴,展現了生命高於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火星救援觀後感4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天空中隱隱約約出現一道彩虹,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了星空影院,影院里人多極了,還有我們作文班的學生,簡直是人山人海,同學們都急得冒汗,老師給我們發了一張票去領爆米花,看了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火星救援》電影。

《火星救援》是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阿卡塞爾·亨涅聯袂出演的科幻片。

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把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果你是馬克,是否會想過隊友以為自己死了他們走了,你的糧食不夠堅持到下一次人們的到來而去自殺,你是否想過活一天是一天,可馬克卻不是這樣想的,因為他那積極樂觀、幽默的態度使他堅持了下來,但他並沒有等死,經過他的計算食物只夠他一個人吃400多天,而下一次卻要4年後,他想:我可是個植物學家啊!於是他便開始在火星上種植土豆,第一次被炸了,而且失敗了,但他沒有氣餒,他經受住了挫折,第二次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成功了!這時地球的nASA公司中的一個眼睛尖的人通過衛星發現馬克沒有死,他堅持了下來,而沒有放棄,他用他的知識已及他那求生的意志活了下來。nASA的人員立即採取了救援行動,最後馬克獲救。從此他成為了世界上在火星生活時間最長的一個人。

馬克在面臨危險時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尋找並創造求生的機會,他用他那充滿智慧的大腦與他那勤勞的雙手使他克服困境,頑強的生存了下去。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經得住挫折,要迎難而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火星救援觀後感5

在剛開始的時候,即使《火星救援》在騰訊、愛奇藝等各大視頻客戶端上占據著顯赫的地位,我打開看了發現沒有英文字幕,就把它關掉了,聳聳肩覺得它不是十分具備吸引力。

後來,一個偶然,在音悅台上無意中看到一個節目《與Taylor Swift的73道快問快答》,這是一個明星問答節目,十來分鍾時間,我感覺時間還是挺為短暫的也就看了。很意外的是,其中Taylor Swift兩次提到了《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一次是記者問道:「最近讓你最感動的事情?

「再一次是記者提問:」哪部電影曾讓你眼淚潰堤?

「這就讓我內心一顫了,原來《火星救援》在一些明星人物眼中那麼高大上的,我也就決定去觀看一遍它了。

的確,《火星救援》帶給我一種純粹的感動。它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電影中的細節和許多技術使人覺得它很真實。其次,角色也是簡單化的,主要是馬克·沃特尼在唱獨角戲,而即使他被「拋棄」在無人的火星上,他卻依然樂觀以及充滿科學精神。

他在火星的時候說:「我要用科學殺出一條血路!」而當他回到地球幾年後在學員培訓中對他們說:「你解決一個問題,然後解決下一個問題。當你把問題解決完了,你才有機會回家。」就是這么一個有著科學精神的人對待苦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樂觀主義,所以我們也不怎麼質疑他在火星上的生活。

另外一個我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中沒有壞人,不像什麼宮廷戲充滿勾心鬥角,也不像童話故事總有個壞蛋。雖然在那麼一瞬間,NASA局長猶豫過要不要救援,但他是在考慮未來的航天計劃;中國航天局高層猶豫要不要暴露絕密的「太陽神計劃」……但他們都只是在衡量利弊,不代表他們是壞人。所以,就覺得這部電影充滿善意與人文關懷。

就沖這是沒有壞人的一部電影,看了沒有沉重感與沒有陰暗的人性,我十分推薦這部《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觀後感6

趕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來是條宇宙定理外,還對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類專業詞彙留下一點好奇,原因是本片對普通受眾非常友好,呆萌同學不僅話癆逗逼而且行動力驚人,簡直是人類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讓人完全感受不到來自硬科幻一貫碾壓觀眾智商的惡意。

雖說整部電影到處是可以開整堂課的科學細節,不過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有這么兩處,一是呆萌同學餓的皮包骨頭還有力氣想海商法對於自己的意義,他一個堂堂理工男居然有功夫研究這個,而且那位拯救他的印度基友立刻就能明白他的腦洞說明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了?據此細節可推,莫非今日的理工男早已不是一心只泡實驗室的書呆了?嗯,這很有可能。

二是呆萌同學不遠萬里拉回來一個古早的衛星之後與地球通信了,當然整片充滿了「要是一個普通人死一萬次都不夠」的細節,只是這個點尤為讓我反省自己,沒錯雖然我啥都不會死一萬次不足惜,但我的點既不是種土豆也不是造水,就是這么一個找回失落破爛的小事件。完成這一事件,首先得知道有這么一個衛星,其次得知道這東西確切的位置,再次得排除萬難把它拉回來,最後得有這么一個基友和你心意相通,把這倆只會搖腦袋的超延遲照相機用上,看到這里我膝蓋已碎,詞窮。

僅以上兩點給我的啟發就是,無論進行哪個方向的知識探索,對人類整體科學、文化、政治進程的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對單一學科的歷史進度也是要深入研究的,站在人類集體智慧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手裡的土豆、屏幕上的代碼。

火星救援觀後感7

周末,我觀看了一部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場面雄偉壯觀、對話幽默有趣、人們樂觀向上、永不放棄,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六名美國宇航員在火星上執行勘探任務時突然遭遇到沙塵暴,一名叫馬克的宇航員受傷和隊友失去了聯系,另外5名隊友以為他已經死了就直接返航了。馬克被獨自留在了火星,面對著食物短缺、飲水不足等問題,他克服困難,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利用自身的知識,在火星上成功種植了土豆,合成了水,頑強的活了下來,並利用衛星和地球取得了聯系。為了成功拯救馬克,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而他的5名隊友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重新返航營救他。正是大家的團結一致,才使馬克獲得營救。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非常佩服馬克。首先,我敬佩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獨自在火星上的500多天里,馬克沒有等死,沒有放棄,為生存下去,他制定了周密的自救措施,利用火星上一切有限的資源,解決了生存所需的物品,為等待救援做好了充足的准備。在計劃執行中,居住艙突然爆炸,使所有種植的土豆全部死亡,但他並不氣餒。一面節約食物,一面積極和地球聯系,為最後成功被救創作了機會。其次,他的樂觀積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火星漫長的等待救援中,馬克每天都積極記錄當天的工作日誌,自己給自己講一些有趣的話作為鼓勵。有時寂寞的時候,便會拿出同事留下的光碟聽歌,自娛自樂。這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他度過孤獨寂寞的500多天,等來了最後的救援。

在生活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應該像電影中的馬克一樣,樂觀積極,永不放棄。

火星救援觀後感8

這周末,我觀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對我觸動很深,它的名字叫《火星救援》。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們團隊在太空上失聯了,面對孤身一人處在火星的險境,他只能靠自救延長時間等待救援。他先是靠自己豐富的知識種出了火星土豆,後因艙門爆炸,使原本的.希望——自己種的土豆一夜之間全部凍壞了。後來,他依靠著之前運回的探路者1號與地球總部取得了聯系。在眾多專家的幫助之下,馬克經歷了生死營救,以及他們之間相互的信任,終於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為最好看的不是最後那一段驚險的營救過程,而是馬克在火星上用自己的聰明和毅力種植土豆以及在火星上想盡一切辦法與地球取得聯系的那一段。因為我認為,如果馬克沒有這種求生的毅力與行動,他就不能支撐到同伴來救他,就不能活著回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他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用自己的糞便種土豆,用氫、氧造水的話,他是絕對不可能在火星上生活500多天。可想而知,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啊!

說起來,他之所以能夠順利回來,還有一位功不可沒的人,就是地球總部一位天體動力學家,他想出了利用動力學的原理讓馬克的同伴快速返回到火星站,與馬克接壤,他們團隊同伴們更是付出了重大的代價,在太空多呆了五百多天。

由些片我得出,在面對困難之時,我們一定要學習馬克的這種精神,勇於面對與戰勝困難,有超強的意志力和毅力,活學活用,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火星救援觀後感9

今天,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和父母一同觀看了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火星救援》。

第一鏡頭就是馬克·沃特尼和其他宇航員在火星上採集標本准備帶回地球,但突如其來的風暴使他們迫不得已撤離。就在上飛船之際,沃特尼被物體擊中,消失在漆黑之中。為了能讓飛船安全起航,只能把沃特尼留在了火星。可是,沃特尼並沒有死,反而異常堅強地活了下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自行搬土、種土豆。還跑到大老遠找到信號源,聯繫到了NASA。可是,上天並沒有看到他的努力,一次意外,把他的種植場炸毀了。他不能再種土豆來維持生計。後來,他的同伴知道他活著,決定回火星救沃特尼,這給了他很多的信心,他日夜兼程,來到了火星升空艙,也就是獲救地點。終於,沃特尼在火星過了512個太陽日後,重新回到了飛船上,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沃特尼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他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這便是求生准則!

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幾句話就是:「當我獨自被困在那兒時,想過會死在那兒嗎?想過,當然想過。這是你必須知道的,因為他正發生在你身上。那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地面對。這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麼屈服,要麼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是的,如果說任何問題都能解決,那麼只需要你的時間精力和努力,沃特尼就是這樣度過這512個太陽日的。

只要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火星救援觀後感10

吃完大草原烤肉,我們一群人去看了電影《火星救援》,這是一部科幻片,情節跌宕起伏,內容精彩絕倫,從開始到結束,我們時而緊張,時而驚嘆,看得超級過癮!

《火星救援》講述了主人公馬克在沙塵暴中執行任務因為意外被隊友誤以為犧牲,扔在了孤獨的火星上,他沒有悲觀,利用自己的知識,尋找活下去的辦法,歷經磨難,最後成功回到地球的故事。在影片中,當馬克在掩埋的沙土中醒來,發現只剩自己一人,沒有足夠的供給,他樂觀地面對,運用自己的智慧造水、造氧氣、種土豆,堪稱植物學霸和化學學霸,又將損壞的衛星修復,通過衛星與地球取得聯系,簡直是物理學霸,使用十六進制需要數學知識,要想活著,不但要有積極的心態,還要有全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影片中當我看到隊友們決定回到火星接馬克,需要馬克克服火星引力,攔截墨爾本號,他乘坐的回收艙因為推進器速度不夠,需要減負,最後連艙頂都卸掉,只罩著一層氈布,好像乘坐敞蓬車一樣進入太空中,看著四外漏風的回收艙,我笑得肚子都疼了。

影片中當隊友得知馬克還活著的時候,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義無反顧地返回火星,看到隊長抓到馬克的手又失去時,我的心懸了起來,看到馬克經歷磨難回到隊友中間,我由衷地為他歡呼!

馬克終於回到地球上,為學生講課時,他說:遇到困難,你是想辦法克服還是消極等待,決定著你的命運。我懂得了這個道理!

火星救援觀後感11

《火星救援》是一部讓你在為主角獲救激動的熱淚盈眶時還能好好的開懷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著明確的敘事線,以達蒙在火星的種種遭遇為主,輔以恰到好處的支線情節,點到為止的笑點,令人大開眼界的小發明,5分鍾一轉折,10分鍾一起伏。「處處意料之中,卻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電影中達蒙聽音樂,洗澡,種植,生存,對著攝像頭開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將孤獨和恐懼活成了幽默和樂觀。

《火星救援》展現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才能生存,才能發展。當達蒙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達蒙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不放棄和努力才使得達蒙「幸遇解救,絕處逢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古語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斷的努力最後一定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只要你盡力的去嘗試了,也許嘗試的盡頭就會有好運來臨。

B. 有沒有好看的科幻片 給好評

1、《蝴蝶效應》
看完這部電影時,我曾寫了篇長長的觀後感,可惜在寫的時候電腦死機,來不及保存,一下子沒了。真正的科幻迷是一定要看這部片子的,它讓我們明白了「蝴蝶效應」是怎麼一會事,也讓我悟到:「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過去,而過去、現在又都在影響著未來。」用一句老祖宗的話來概括就是」事出有因」。所以,不要小看了我們的某時不經意的舉動與選擇,經過層層的累積效應,終有一天會對我們的未來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2、《迷失太空》
一部輕松又製作精良的星際旅行科幻片,人物性格鮮明又幽默輕松,飛船上各種先進的技術真是讓人大開眼界,超乎想像哪~不過如此好的一部片,似乎並不算出名。真的,這部片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3、《星際公敵》
這部片在太空技術和先進設備上是不輸〈迷失太空〉的,內容方面兩者相差甚遠,上一部是輕松喜劇,這一部卻是有點血腥暴力加恐怖性質。講述一個本來被冰凍住的幾百年前(不詳,也可能是幾千年)的一個恐怖殺手,殺人如麻,並且無論幾百年前的地球人用火燒,用槍殺,用繩綁都怎麼不死,最後關頭,是一個研究冰凍方面的女科學家開啟了冷凍設備,制住了殺手,自己也被刺傷,倒在冷藏室。。。400年過去了,地球早已毀滅,新地球人來到這個第一地球上作科學研究,發現了他們,救活了女科學家,卻也引狼入室,這400年後的人一個也打不過這個殺手。。。
雖然理論上想不通的,但是人家編劇就是這么編嘛,也不用追究太多,總之這殺手就像個不倒翁,永遠也倒不下。總也不死,煩不甚煩啊!

4、《驚變28天》
個人認為剛開始20分鍾左右是最讓人驚艷和震憾的。
一個病人,某天醒來,發現整個醫院空無一人,他迷惑,不解,可是街上也空空盪盪,寂靜,窒息的寂靜。
想一想,我們平常也常說不怕孤獨,我們需要安靜,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就算我們關上了門,外邊一樣是熱鬧的,鬧中取靜,是一種心安。
但是電影不同,那是可怕的孤單,問蒼茫大地,獨獨回響的是自己的聲音,想像一下,地球上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那是多麼的可怕~
主人公表演得很不錯,我覺得他的演技有一種深藏不露的感覺。
電影越到後邊,就越像〈生化危機〉了,主人公最終遇上了同樣沒有被病毒感染的夥伴,大家齊心協心逃過一次又一次危難,當他們遇上一隊士兵,以為終於可以輕松一下,舒口氣時,才發現,他們又一次進入了狼窩,主人公才得以感慨:「人心也是最可怕的。」結局是黑人女孩,小女孩和主人公逃到了安全地帶,面對飛來的直升飛機,他們在草地上舉著用來做為求救信號的被單歡呼著。
影片結束還是挺耐人尋味的,看似一個圓滿的結局,實則暗示了未可知。因為,這架飛機的到來,不知道給他迎接來的又是什麼樣的呢?導演並沒有說呢。
順便說一下,導演後來拍了個〈驚變28周〉,看完後,相當郁悶和失望。整個劣質版的生化危機哦,而且也是以飛機救兩個小孩為結束,導演似乎有江郎才盡之嫌~

5《決戰猩球》
這部片很有意思。倖存的宇航員來到了一個星球,發現整個社會被顛覆了,在這里至高無上的是猩猩,他們有著與人類一樣的等級,階級和文化,而人類是最下等,是奴隸,跟人類社會上的猩猩一樣地位,可以當寵物,被販賣,被奴役。宇航員在一個貴族小姐猩猩(她追求平等〉的幫助下,帶領人類起來反抗,並來到了猩猩社會長久以來的禁區,因為那裡是關於他們祖先的密秘。當他看到他們失事的飛船,驚喜不已,最後明白,他們的飛船上原來做為實驗的幾個猩猩,突然與宇航員們反抗,宇航員們已死,猩猩成了這個星球上的原始祖先,但是當時的錄相都保存了一下。不過我不明白的就是,後來的人類是從哪來的?
結局也很有意思,當這個倖存的宇航員以自為返回了地球,卻發現,那個本來是華盛頓的頭像,卻變成了太空中要害他的那隻猩猩頭像。。
結局之話外,這部電影的原著,在開篇,其實是兩只猩猩的對話,他們發現了這個宇航員的筆記,而整部電影播放的,就是這個筆記中的內容,而這兩只猩猩只感到了好笑,認為這宇航員是一個精神病,是亂編的。他們認為自己是這個星球理所當然的主人。就像我們人類現在一樣,固執的認為人是最高級的動物。

12、《人工智慧》,非常感人的一部關於機器人小男孩的事故,我已經單獨為些寫了一篇《人工智慧----唯一讓我哭了的科幻片》。這部電影的題材其實很特別,很難找到有重復套路的其他電影,就算是也講述有機器人的《機械公敵》,導演的追求方向也是截然不同,《人工智慧》不愧是兩位大師級的作品,堪稱經典。

13、《移魂都市》
這是一部色彩濃重,調子稍顯壓抑的電影,特別是影片開頭比較混亂,但是結局會讓你為之一震,喜歡帶有哲學意識流的同學們可以一看。喜歡看特技劇情與硬場面的同志們就別浪費時間下載了。
也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再根據自身的經驗與網路的交流或書中的作者,再一次對自己的世界,對周圍的世界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們從小到大,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都是來自於身邊大人的暗示,來自整個社會文化教育的灌輸,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會越來越習慣整個社會的文化制度,麻木於讀書,上學,升學,考試,找好的穩定的工作,追求錢財名利,結婚生子再到死亡,我們不能脫離於這個社會,只能去追求在這個社會中規定的東西。

有時呢,我也不知道人應該去追求什麼。從很小開始,我就對宇宙充滿了敬意與好奇,搭著板凳想摘星星;凝望月亮一個小時以致回到房間,不管望向哪眼睛前都有一個黑圓圈;夏天拿著小學三年級自然書上的星座圖一個個的對著星座;和朋友追著我們疑為外星飛碟的閃亮的星星從東邊追到西邊;很認真的完成自然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每天記錄星座的移動位置,每天記錄天氣情況……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漸漸忘卻了對世界探索的那份原動力?只記得,數學語文老師強調主科的重要性,只記得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名次的攀比,偶爾從昏昏欲睡中醒來,閃過一絲念頭:「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呢?宇宙有多大?世界上有沒有神仙呢?」,很快被老師語重心長的從一次考試的失誤談到未來成績不好就去賣雞蛋撿破爛的嚴重後果打斷。

對不起,談到小時候的教育激動了一些,羅嗦了點,可能真的老了。

回到電影吧,主人公在一次實驗中醒來,發現自己失憶了,但是因為科學家故意沒有給他打混淆記憶的針,他幸運的沒有被外星人控制意識,並有著很強大的對抗外星人意識的能力。於是他從自己身上錢包里的身份證,鑰匙等,開始去尋找自己的身份(哲學上象徵尋找自我吧),他找到了證件上的妻子,卻發現對她沒有一點的記憶。在追尋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城市的一個巨大的密秘,就是他自以為生存的城市,都是在一種外星人的意識控制之下,為了不讓人類回憶起任何對他們不利的記憶,每天晚上12點,外星人集體發動意念,並利用一個人類科學家,把其他人的記記互相置換,不斷清洗他們殘留的記憶,於是第二天,人們醒來,繼續過著生活,從未對他們永遠生活在黑夜中產生懷疑。
主人公的出現無疑給外星人造成了威協,遭遇外星人集體追殺。而主人公根據小時候的回憶,想起小時候喜歡生活過的貝殼灘,於是與終於也醒悟的探長和科學家一起去尋找。結果,卻發現他們始終走不出這個城市,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生活在地球上,而是在外星人建造實驗的地方,把牆推開,外邊根本就是真空的宇宙,他們的天空,也不過是一塊巨大的黑布偽造的(這個電影的思維模式有點像《真人秀》這部電影),主人公何等絕望!最後的結局導演有點落入俗套了,賜於了主人公更強的意識控制能力來解決。

電影給我的觸動,其實最主要的也就是當主公人發現城市不過是浮在宇宙中的一個外星人造的地方。想一下吧,當我們每天做了那麼多的事,我們拚命的去追求的或者為著這個世界哭,為它笑,為它煩惱,還互相鬥爭傷害……可是有一天你發現世界並不是你從小認識的那樣,所有的一切根本沒有意義的時候,是不是很悲哀呢?

14、《世界大戰》
斯皮爾伯格與湯姆克魯斯的聯手之作。電影以一個碼頭吊貨的工人,以父親要保護兒子與女兒的角度,來講述三腳外星生物與人類的大戰,而外星人最後不戰而敗,緣於他們不適應地球的空氣環境,被細菌感染而死。
影片的場面還是很有感官上的刺激的,特別是影片開頭,外星人從人類的地下鑽出時,人類驚慌失措的四處逃散,很好萊塢大片的風格,緊張,刺激,特技非常好。以前沒什麼條件看電影,還是一個土包子,所以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時侯,第二天回想起情節我還能感到緊張,第一次甚至緊張到不敢往下看,當然後來再第二,第三次看的時候也慢慢習慣了好萊塢風格。這可是我重復看的次數最多的科幻電影了。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大戰2》簡直是一部亂七八糟莫名其妙的影片,根本不能擔當「世界大戰」這四個字!就是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大家不要看就是了。

15、《 逃離克隆島 》
我挺喜歡看這類題裁的電影,講述人們如何發現自我,發現真相的故事(比如<楚門的世界>、《移魂都市》)。當然不同的導演編劇與演員,呈現出來的內容,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逃離克隆島》呈現出的是高科技的未來世界,商業性質更濃厚,劇情像動作片一樣緊張炫目刺激、打鬥的視覺效果非常強烈,雖然是一部商業大片,但主題還是有意義的。

電影講述的,有一個公司為了賺取利潤,頭與手下的科學家們一起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地下廣場,用來做他的克隆人實驗。。因違反人類道德與法律,公司只是對外宣稱克隆出來的人是沒有生命的,而是像植物一樣可以任意使用。
克隆人一旦生產合格出來,就被放到一個封閉的生活區,並給他們注入一些有關兒時的記憶晶元,並告訴他們,他們之所以能來到這里,是因為外界已經全部被污染了,除了這個地下室是安全的,還有一個稱為天堂島的地方。電視屏幕總是對天堂島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述:藍天白雲,大海,小島與更加的自由,人們對那充滿了無限的期望,人人渴望著好運輪到自己,中獎的人都可以離開這兒去天堂島。
但是有一個克隆人,他天生具有好奇心,對身邊的事充滿懷疑並問個不停,並且有點兒叛逆。他有一個很要好的女朋友,某天居然中了能去天堂島的大獎,他也為她高興,但是不好的預感總伴隨著他。某天,他通過一個無意中飛進地下室的飛蛾,發現了地下室的秘密:原來一切都是謊言,所謂的天堂島,只不過是利用克隆人的時間到了,需要他們的肝,他們的小孩,把他們帶到手術室殘忍的殺害。於是,他立刻帶著女朋友,沖過重重關卡,展開了一段逃亡與自我的拯救……

導演是拍過《世界大戰》、《變形金剛》第一二部的邁克爾.貝,這也難怪,影片開始的構思其實很不錯的,越到後面的劇情就直接是動作片了,科幻淡了些。在科幻色彩,人物心裡,細膩度上總感覺少了一些東西,加上無處不在的廣告,商業味太濃了,這也是為什麼《變形金剛》雖然好看,但是沒辦法把它列入好看的科幻片當中。
亮點就是電影在展現克隆人逃出地下室,人生第一次面對大自然,他們面對著藍天與寬闊的大地,鏡頭開始180度的旋轉,拉高,遠離,人們的臉上表情從吃驚到由衷的歡喜,那種重獲自由的感覺,突然讓人有想哭的沖動。(《肖申克的救贖》主人公出逃後自由的的場景也帶給我過這種感覺)人人都應該有兩個基本的權利:生存與自由權。

16、《太陽浩劫》
這部電影名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在我的面前,受到時光網的分數和評論的影響,我一次又一次的將它忽略。
它的分數真的這么低嗎?看完電影的結局,我沒有《絕世天劫》最後圓滿完任務一樣舒口氣,沒有《後天》大團圓的高興,更沒有《火星任務》人類找到了更高級智慧生命體那樣激動,卻是感到一絲絲的傷感。
據悉,影片編劇亞歷克斯·嘉蘭是在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看到一篇提到太陽何時滅亡以及太陽滅亡時會發生什麼的文章後產生創作靈感的。我覺得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根本不必要去想著科學技術上的破綻,或者開始考慮人性的東西,而是應該把自己交給導演與編劇,讓他們帶著我們,一起領略科學幻想之旅,把自己當成這八名中的宇航員,面對人類未來的災難,在茫茫的宇宙中,如何完成把一枚核彈運送到太陽內部的任務。
電影無論從科幻硬體、理論,還是故事情節上以及人物心理性格的刻劃上,還算是完整的,雖然有瑕疵。
電影最大的爭議在於,當飛船到達七年前曾消失七年後又收到求救信號的「伊卡魯斯一號」飛船。四名隊員進入到其中,發現里邊的宇航員全都因為太陽光的幅射而死去,隨著無法預知的故障的出現,只有兩名隊員最終回到了二號飛船。八名隊員最後只活下四名的時候,經過計算,氧氣只夠四個人使用。主人公帕卡在與飛船機器人對話時,機器人卻告訴他,他們完成不了任務,因為氧氣不夠,原因是:飛船里有五個人,第五個人未知。
看到這一段,才感覺到一直平靜敘述的電影有了最大的戲劇性的起伏。其實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幻想著他們會遇上太陽人(或者太陽生物),真是沒想他們遇到的最後最大的障礙,竟然是被太陽幅射後,變了形的飛船1號的船長。導演加的這個船長進來,也成了專業影迷們對此片成為經典或淪為二流科幻片的最大分歧。我雖然覺得有些出乎意科與突兀,但是在一個能將飛船接近到太陽的高科技的未來,在我們人類一無所知的浩瀚宇宙中,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呢?只怕你想也想不到吧。就像電影中強調的,人類在這茫茫的宇宙中,如一粒灰塵,一粒星塵般的那樣渺小。
分數真的至於這么低嗎?我再一次對專業的影迷們發出置疑。

17〈機械公敵〉
威爾史密斯的科幻片就是好看!他的電影,完全應該是單獨列在一起,而不是加入其中,不過,還是選他其中的較好的一部吧。
這部電影,是難得的全民一致認可的佳作。
真正喜歡科學,科幻小說,喜歡科幻意識的同學們,應該不會失望;喜歡大場面,特技效果好的電影迷們,這部片應該也會滿意。注重人性的,應該會認為威爾的表演刻劃得很到位。
內容簡介無需介紹,好看便是。
但是同樣是講機器人的,〈機械公敵〉是很過癮的商業大片,但還不至於讓我念念不忘,讓我始終難忘的,還是〈人工智慧〉。

18 〈第九區〉
表面上看,我好像對科幻片的要求越來越低了,好看,吸引人就行,因為以前好看的都看完了。可是看完第九區我就知道,實際上,由於這一兩年內集中看了大量的科幻片,各種不同的類型都有,所以其實要求是提高了的。
而第九區能在09年眾多的大片中拿下8.7的高分,也一定有它的理由。獨特的處理外星人與人類之間的關系是這部電影與眾不同最大的特色,也因此評分甚高,因為獨特的東西總會讓人眼前一亮,消除以往喜歡歸類型的審美疲勞。
在拍攝手法上,有點像去年上映的《苜蓿地》,都是以跟蹤采訪拍攝,讓觀眾有一種真實的感覺,不過不同的是,《苜蓿地》的鏡頭太晃了,電影看得很難受,《第九區》則剪輯得很好,就像我們平常看電視的感覺。而故事中男主人公在管理外星人場地的時候,不幸感染了外星人研製的一種寶貴的液體,而產生了機體上的變化,一開始是手很快的變成了外星人的手,當然在若干小時後,還會慢慢整個身體都成為難看的外星人——何況這些外星人在地球上還受到了種族似的歧視。這樣的一個情節很容易讓人想記《變形記》。
不過不管是《苜蓿地》,還是《變形記》,〈第九區〉從整體上來說不像任何一部電影,它是一個新的創造,有標志式的科幻片。
男主演叫沙爾托·科普雷,不是明星,整部片也沒有什麼大腕明星。可是票房與口碑依然取得很好的成績,說明最重要的還是劇本啊。當然男主演演技也很棒,把一個一開始做為外星人的場地管理員那種有點小得意,又興奮,又自以為能與外星人打好交道的神情心理刻畫得很好,而到了從感染外星液體開始的不舒服,到發現手的變化的震驚與逃亡中那種失落與表現得很到位.
但是到了電影後小半部分我不太滿意,當他穿上那個鐵皮機器時,電影好像變成了變形金剛。而且這個機器人是怎麼跳出來的我一直沒看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影片的後半部,外星人對男主人公說,可以治他的病,但是要到那飛船上,最後還說要二年才治得好。可是電影的最後,主人公沒有走,我就不明白了,飛船不是很強大嗎,為什麼不帶走男主人公啊?為什麼是二年後再回來治他,而不是帶他到飛船上飛上兩年呢?而是讓他完全變成了大蝦模樣的外星人苟且偷生在地球上?難道是讓他贖罪嗎?他搶奪了外星人重要的液體瓶子,讓自己變成了外星人;他打暈了大蝦外星人,自己和小外星人來開飛船,卻根本沒有大蝦那麼熟練,可謂種苦果,得苦果!這個結尾,不明白也不滿意。

19 、《超時空接觸》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扮演者朱迪·福斯特完全征服了我,我想,我又要像當初迷上尼古拉斯凱奇和威爾斯密史那樣,要瘋狂的找尋她的電影作品來看了。

這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這部片,應該是全人類的夢想吧,不管是普通人,還是高智商的科學家,亦或是政客,都是渴望著能接觸宇宙。這部片,展現了在這個夢想下各種不同身份的人的言行舉止。主角埃莉是最堅持,最有夢想,也是最純粹的高智商的科學家,她的身上集中了很多平凡而不知名的優秀科學家的品質;還有埃莉那亦科學亦政客的原上司,喜歡見風使舵,搶功勞出風頭,最實際的狡猾的人,最後在爆炸喪生;還有神秘的超級富商老頭,他是埃莉夢想能實現的最關鍵的人;影片還出現了柯林頓的演講,據說也是通過後期的製作合成在一起的,加上在聽證會上咄咄逼人的國家***局長,他們代表的是政治。而埃莉的情人,他的戲份其實不是很突出,代表了影片貫穿的宗教觀念。對了,埃莉的搭檔另一個科學家,就是《越獄》里警官馬洪,他的表演,似乎一貫的松馳和加點神經質的結巴。

電影真實,劇情豐滿,即使有各種專業影評人挑出大大小小的毛病或瑕疵,在我看來,就像把一個星球和整個銀河系來比較,是微不足道的。很多人對外星存在生命質疑,但是影片中不斷出現的這句:「如果宇宙中只存在的生物只有人類,那將是對空間的極大浪費。」(這是小說作者、世界一流的天文學家和科學活動家卡爾。薩根的一句名言)來支持著女主人公。就像佛家所說的,你看不到的,就真的不存在了嗎?
電影最後,埃莉從依照外星人提供的圖紙製造出來的飛船上,還沒有發射升天,就直接掉進了水裡這一段,我覺得這樣的構思真的太棒了,即合情理,又出乎意料。她在宇宙中穿越時空隧道和蟲洞,來到一個美麗異常的星球,見到了她已去世的父親,原來這是外星人下載她的記憶思維,而幻化成父親的形象來和她接觸。雖然他們的對話,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因為外星人只是告訴她,這些時空隧道和蟲洞是早都存在了,他們自己也不明白誰是創造者,但是人類需要邁出這一步來於外界接觸。宇宙的這一段旅程經歷了18小時,可是埃莉從飛船掉下來,才不過幾秒鍾!所以人們才會懷疑她所描述的不過是妄想。

這是我目前看過的邏輯思維最嚴謹的科幻片了!
我突然間,好想買一個天文望遠鏡啊!

20、《月球》
對我來說,人生最開心的事之一莫過於能欣賞到一部好看的科幻片。好的電影,一定會在精神上刻下烙印,喚起我們深層次的情緒與思想。
看完了《月球》,不由的會想起《2001太空漫遊》,也會聯想到《逃離克隆島》,甚至,再一次的體驗到了《人工智慧》中令人感到孤獨和虛無的情感。
這里有一個人的孤獨,有人與機器人的依賴,也有當人面對另一個自已時的迷惑,以及人要了解真想尋找答案的決心,更有,一個人在了解了真想的那種震驚與失落,傷心與絕望。影片傳達的那種情緒是那麼的強烈,影片之外的我,完全能深深的感受得到。
主人公最大的心願,就是快點結束在月球工作的三年,回地球見到日思月想的妻女。每一個三年裡,他都無數次的重復在鬧鈴中醒來,開始一天枯橾的工作——為地球輸送一種元素能量。支持他的只有那個回家的希望,與他作交流的,只有一個機器人。只是,這一切都是月能公司為了利益的謊言。三年一到期,卻是他的死期。當然,謊言是總有一天瞞不住的,越是費盡心思的隱瞞,其實埋下的隱患越大。但是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一成不變的習慣與狹小環境中,是很難發現的,至到另一個他的出現才改變了一切。
什麼是真相,什麼又是真理?如果我們一輩子待在地球上的某一個小小的地方,每天重復著相同的路線,做著相同的事,一個月前的我甚至和現在的我根本沒有任何的不同,這個我,和這個月球上的人又有什麼不同呢?而你,懷疑過你的世界和生活嗎?有勇氣走出各種約定俗成的規則嗎?
《月球》以低成本製作,構思精巧完整而又踏實的好劇本,兩大影帝的出色演技(其中一個是給機器人配音),專業是哲學的導演,一起為我們獻上了一部比較高水準的科幻片。

21、〈我是傳奇〉
其實我是非常喜歡看這部電影的,一直沒有加上來,是總認為這部片的名氣太大了,那麼多人應該都會知道,都會喜歡看。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業科幻片,同類題裁的還有〈生化危機〉三部曲,〈驚變28天〉,都是講述人類研究的某樣東西感染了病毒,然後病毒迅速擴散,人類變異,逃亡,成為生化人等等。
其實拍得嚇人的電影也不少,可是講到「好看」兩個字,那很多是不及格了。像這樣類型的電影,你不能指望它達到很科學很幻想的很合理的境界,但至少要讓觀眾覺得好看,除了視絕上的震人和情節上的嚇人效果,再多一些人性的挖掘,多一些劇本的完整合理,細節上的感動和不要假得離譜,拍攝手法和角度比較新穎有創意,這樣不好看都不行呢。
順便說一下,我這里就不會再推薦像〈星球大戰〉、〈獨立日〉、〈後天〉、〈變形金剛〉、〈生化危機〉、〈黑客帝國〉等,在科幻電影上都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力以及商業上的很成功,地球人都差不多知道的大片了。當你把這些相當經典的電影都看完了,不知道還有什麼好看的時候,我的推薦才是目的哦。

22、《鐵人浮生記》/機器管家
「我寧願身為人類而死,也不願身為機器人而活。」
這就是機器人安德魯的宣言,並以此為目標,經歷200年的努力,歷經一個家庭的四代人的生生死死。
安德魯窮盡一生,只為了成為一個人,擁有一個人應該有的感覺,擁有人類的自由和愛情,他實現了這一生的需求,最後和心愛的女人,安詳的面對著死亡的到來。 電影以科幻的角度,平靜的敘事手法和羅賓威謙斯後半段精彩的表演,應該會觸動到人類不自知的,麻木的心。

23、《金剛》
《金剛》我又看了第二遍,實在忍不住,還是把它也放了上來,這應該是比較高成本的商業片了。
我覺得喜歡科幻的朋友很值得一看的,《金剛》的劇情來說確實很精彩,險象環生,跌宕起伏,越到後面越覺得:好戲還在後頭呢。比特效,可能是比不過《2012》了,但是在編劇和細節上,我覺得比《2012》好看多了,後者的內容空太多,像個拼盤。
看到有人調侃《金剛》,說影片這么長,不過就是一個野獸和美女的童話故事。這樣的描述太過於概念化了,把影片很多精彩的場面,還有美女與孤獨的金剛那種微妙的的,純真的情感一下子給抹掉,很不公平。
個人認為,它是在商業,情感,藝術上平衡得比較好的一部科幻片。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女和金剛在懸崖邊,看著日漸西落的夕陽,與寧靜的大自然相映成了很美的畫面,遠處的藍天和鳥兒,旁邊的飛流直下的瀑布,讓我忽然神往有一天也能生活在這樣的大自然中,可是看到晚上那黑壓壓的,惡心的蝙蝠時,我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24、《變種異煞/千鈞一發》
主要演員: 伊桑·霍克 烏瑪·瑟曼 裘德·洛 戈爾·維達爾

其實一年前就已經有朋友推薦過這部科幻片,我記住了大概內容,卻沒記住標題,所以很遺憾的一直錯過了這么好看的一部科幻片。

這部片大概講的是未來的日子,人類已經可以通過基因來篩選後代,讓最優秀完美的基因組合成最優秀的人,而自然分娩的出生的後代,因為存在種種缺陷,在社會上處於劣等人的地位,可是就有這么一位自然人,渴望著飛向太空的夢想,讓他超越了了自己身體的極限,占勝了那自然基因種種不可能完成的百分比基率,並借用了另一位精英人的身份,最終完成
了夢想。

畫面的色彩拍得很美,劇情的構思很巧妙,裘德.洛很帥,我覺得他就是現代版的完美人,有著高貴優雅的氣質,無可挑剔的五官和俊朗的身材,連抽煙的動作都是那麼迷人,想起他在《人工智慧》里演的外表像貓王一樣的舞男,到現在一個因過於完美不甘屈居第二而想自殺的殘疾人,他的演技無不在證明著,他的演技與外表一樣光芒四射。男主角我不太了解,
其實單看也不錯的,可是在裘德的映稱下,我覺得還是不夠帥。女主角有著冷峻的氣質和極為突出的好身材,走路很有美感,就像看模特在走台步。

文森小時候的經歷——那種因出身不如人的,周圍的人總是用同一種聲音告訴你:「你認命吧,別夢想了,你就應該過如何的生活。」這種心情我能體會得到,因為每一個人在小時候常常會不自覺的與周圍的小孩作比較——他的出生就是註定比我好!可是文森他不認命,最終進入到只有基因中最精英份子才能達到的夢想——飛向太空。當然其中有運氣,因為他和朋友總能化險為夷,可最終靠的還是他堅持下去的勇氣。

對於我而言,這部科幻電影的勵志程度,不比奧巴馬傳奇的奮斗史來得少,更與他的那句名言:」Yes we can 」有著相同的力量。

小知解答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星際迷航電影觀後感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達電影城老人優惠 瀏覽:856
網上怎麼買電影票小吃 瀏覽:179
奧萊村電影院3d眼鏡 瀏覽:120
毒販大媽法國電影下載 瀏覽:11
電影電視貓劇情介紹 瀏覽:618
話費訂電影票 瀏覽:514
電影巧奔秒跑插曲彈棉花 瀏覽:335
延吉左岸電影城有電玩嗎 瀏覽:600
找500個兄弟不帶槍是哪個電影 瀏覽:520
食人電影大全 瀏覽:632
韓國電影女兒的男朋友 瀏覽:599
馬的電影院3 瀏覽:543
特種部隊電影2018 瀏覽:614
2018國產電影產業 瀏覽:855
守衛惡魔鎮電影插曲 瀏覽:866
美國電影卡通 瀏覽:760
怎麼回復電腦看過的電影 瀏覽:408
電影無雙的英文插曲名稱 瀏覽:724
光棍2018在線電影 瀏覽:168
印度鞋子電影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