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和聲電影觀後感

和聲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9 18:33:55

1. 《戲前說戲》觀後感作文500字

投票觀後感剛看到我發的投票:你理想中的生活,大家都選了「平淡而真實」。可以看出,大家都有一顆踏實的心,在踏實的做著每一件事。其實每個人都有幻想,都有憧憬,但大家都把它藏在心靈最深處的地方。這樣最好,生活不能在幻想與憧憬中度過,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在平淡而真實中,每個人都在踐行著自我價值,這才是最珍貴的。

標題:觀後感作文500字
網址:http://u.sanwen.net/subject/1580812.html
沙發回目錄
《大渡河》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09

《大渡河》觀後感沈家門小學 四(4)班 董入源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看了一部電影——《大渡河》。 《大渡河》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紅軍戰士們艱苦卓越地跨越瀘定橋。在跨越瀘定橋過程中,紅軍戰士們有的痛苦;有的喜悅;有的歡笑,也有的流下了難過的眼淚。但是終於勝利了! 最令我難忘的是飛奪瀘定橋的時候:紅軍戰士們為了順利渡河,唯一的一條路線就是通過瀘定橋。誰知,國民黨反動派竟然知道了!就預先把瀘定橋的木板拆掉了,只剩下了那幾根細細的鐵索!在過瀘定橋的時候,紅軍戰士們受到了敵人猛烈的炮火攻擊,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們不怕槍林彈雨,毫不猶豫地沖向敵人封鎖下的鐵索橋,艱難地爬過去,但是他們有的掉下去,有的被無情的炮火打中了!最後紅軍戰士英勇頑強地成功奪下蘆定橋,消滅了阻擋的敵人,大部隊順利通過。看完了《大渡河》這部電影,我早就已經熱淚盈眶。這部電影讓我更加懂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都應該加倍珍惜。雖然我們現在過的很幸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抗日戰爭時穿的是草鞋,有時肚子很餓了還只能吃一些草根。我們應該對現在的幸福生活知足了!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對得起為祖國的解放而犧牲的紅軍烈士們,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出力報效。

板凳回目錄
《暖春》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09
《暖春》觀後感

文 / 曲有為 讀後 類作品 《暖春》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山村。一天,7歲的孤兒小花又累又餓地暈倒在村頭。老農寶柱爹不顧兒子兒媳的反對將可憐的小花背回家收養。懂事的小花引起了不孕的嬸娘香草的嫉妒。她一次次地想送走小花,但都沒能成功。因為不能忍受兒媳,爺爺帶著小花搬了家,爺孫倆的日子過得貧苦但快樂。為讓小花上學讀書,年邁的爺爺上山割柳條、編籮筐,替小花攢學費。善良的小花則用她心去接近叔叔和嬸娘,感動了他們和周圍所有的人。爺爺用愛呵護小花,小花用善良感化寶柱和香草,一家人終於又團圓了。這份愛心感染了全村人民,就在全村人為這一家人的團聚捐款,村長卻向大家講了一個保守了三十多年的秘密。原來寶柱爹一輩子都沒有媳婦,寶柱竟然也是他撿回來的孤兒。四個毫無血緣關系的人維系著一個普通卻不平凡的家庭。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用錢買不到的東西,其中一種就是愛,還有一種叫純朴。嬸娘香草因為自己的缺陷嫉妒小花,而換來卻是深深地悔恨。她三番五次地把小花送走,給小花找茬,可小花卻還是努力地幹活;給她送鍋貼;她燙傷腳時不顧被嬸娘推倒受傷去找人;為了治嬸娘不孕給她找偏方葯材——螞蚱,甚至把山坡上的螞蚱都抓光了,終於感化了嬸娘,讓嬸娘悔悟到自己不是,也感化了村裡的所有人。小花是稚嫩的童愛,嬸娘是及時反悔遲來的愛。 最感人的除了小花的愛之外還有寶柱爹的對毫無血緣關系的人的博大的愛。寶柱是他收養的,小花是他收養的。這兩個和他毫無血緣歡喜的人竟被他關懷的如此的細致,如此的貼切,直把他們養大成人。可見它是一位多麼慈善、多麼善良的人。 朴實,這部電影處處顯露著農民的朴實。黑黝黝的皮膚、土裡土氣的衣服、純朴的性格,這部電影將農村的一幕幕刻畫得淋漓盡致;將農民的憨厚表達得毫無瑕疵。 許多同學感動得哭了,有些同學哭得都不成樣了。這里不光有女同學,也有男同學。可見影片之感人。我沒哭,大家說我沒有人情味,看來我的測測EQ(情商)了。

#4樓回目錄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09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五蓮縣實驗小學 六年級十一班 李子琦 9月1日是開學的第一天,我懷著期盼的心情,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 一陣美妙的音樂從一雙正在鋼琴上飛舞的手中傳來。那是一個名叫劉浩的小男孩,他7歲就開始學琴,卻一直沒有考級,也許你聽到這動人的琴聲會感到奇怪吧,因為,劉浩是一個盲童!我們常人學鋼琴,都是手眼腳並用,無法想像,一個視覺世界一片漆黑的孩子,是如何練就這樣嫻熟的琴技。那是因為他有一個媽媽,這個偉大的母親幫劉浩把五線譜改成了盲譜,一針針,一線線,滲入了多少情,多少愛啊! 世界上最美的女孩是誰?是她,孟佩傑。她5歲時失去了雙親,養母就是她最親的人,而養母卻在小裴傑7歲時就癱瘓了,成人都難以承受的重擔,就這樣沉甸甸地壓在了小裴傑稚嫩的肩上。一位記者阿姨送給裴傑一盒肯德基,她一口都沒捨得吃,回家捧給了媽媽,並告訴媽媽說,自己都吃夠了,結果是,直到現在這個懂事的孩子還不知道肯德基是什麼味道!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比起這些人,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幸福。每天在家人的精心呵護下,我度過了11個春秋,父慈母愛,還有爺爺奶奶的嬌寵,吃的、穿的要什麼有什麼。就是這樣我還時不時的抱怨和不滿,看到這些可親可敬的人們,終於懂得,什麼叫「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次的好成績,每一次的開懷大笑,每一天的上學放學,每一天的健康平安······都是最平凡而珍貴的。 原來,幸福就在我身邊!

#5樓回目錄
文明新北京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09
文明新北京觀後感今天我觀看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文明新北京》節目,看完之後,我深有感觸。在這個節目中,我知道了六大文明是什麼,那就是禮儀文明、環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務文明、觀賞文明和網路文明;我還知道了「個十百千萬工程」是什麼,那就是十個品牌文明團隊、百個文明北京新市民、千個文明示範樓門庭院和萬名孝星。 從小就生活在祖國的心臟,感受著它每一次律動,感受著它每一次變化,如今「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提得這么響亮,我作為北京人更自豪啦!北京有著這樣崇高的名譽,不都是那些為北京的美好明天而默默做出貢獻的人的功勞嗎? 我們應該深深地感謝他們,向他們致敬! 在介紹的所有人中,我最敬佩那位再普通不過的叔叔魏勇了。他,是一位平凡的計程車司機,每天忙忙碌碌。有一次,一位老奶奶打他的車。在邊走邊聊的過程中,魏叔叔了解到老奶奶患了尿毒症,而她的子女卻都不在身邊,每天都是自己辛苦的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於是魏叔叔和愛人商定:決定每次都接送老奶奶去醫院做透析。就這樣,從那年開始,魏叔叔是幾年如一日的接送老奶奶。2005年魏叔叔與老奶奶一起吃年夜飯的時候,老奶奶向鄰桌也就是老奶奶的鄰居是這樣介紹魏叔叔與他的愛人:老奶奶指著魏叔叔的愛人說:「這是我的女兒!」指著魏叔叔說:「這是我的兒子!」當看到這的時候,我感動得熱淚盈眶!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卻在此時成為親如一家的母子,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啊,我又怎能不熱淚盈眶呢?這些都是幸福的事兒,下面我再來說說困難的事兒吧!在節目中,我知道了最困難的一年是在2007年。當時老奶奶癱瘓了,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魏叔叔的父親也因為小腦萎縮導致腦出血,也癱瘓了。看到這兒,我能感覺得到魏叔叔說話的語氣變了,變得激動,變得哽咽,接下來魏叔叔的敘述讓我震驚了:魏叔叔的母親是一個30多年患有美尼爾綜合症的人,並且還裝有心臟起搏器。在這一年,魏叔叔的岳母也查出來有結腸癌,需要做手術。這一年,感覺命運對魏叔叔如此不公,這一年真是舉步維艱,這么多老人都同時需要照顧,怎麼辦呢?就在這個時候,魏叔叔的公司知道了這件事,及時從親情計程車車隊調了幾名司機幫助魏叔叔,才終於度過了困境。聽到這,你難道不感動嗎?感動我們的身邊有這樣的好人,感動北京的天空這樣蔚藍!身為北京人,感到很榮幸的同時我們也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爭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

1.不亂扔垃圾,並號召同學們少用一次性用品;

2.去商場購物時帶布袋子,並勸阻爸爸不開車,一起乘坐公交車;

3.以後坐公交車上車時排隊上車;

4.以後見到長輩要問好;

5.和網友聊天時不說臟話;

6.觀看節目時不大聲喧嘩。我想只要我們都努力做到最好,那麼美麗的北京會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讓我們都爭做成為文明的北京人吧!

#6樓回目錄
電影《海洋》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09
電影的種類很多,有的是喜劇,有的是悲劇;有的能教育人,有的甚至能誤導人。昨天,我就看了一場名叫《海洋》的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心中深有感觸。

進入影片,你可以看見不計其數的熱帶魚玩耍嬉戲,時而圍成一個圓,時而又圍成一個長方形。可愛的白鯨帶著他那像在一直撅著的嘴巴,在海中隨心所欲地游動著,即使反轉著游也沒有人管他們。再看看橙黑相間的小丑魚,他們在色彩斑斕的珊瑚中捉迷藏,好不快樂!

海底的動物無憂無慮,沙灘上的動物也是怡然自得。看看可愛的小海豹。瞧他們在沙灘上曬著肚皮睡覺的樣子,簡直比在海洋館中的他們有趣多了。更有趣的是蒼蠅在他們的頭前飛舞,海豹們也只是瞟他們一眼,真像個懶得動身的孩子。小烏龜們從泥土裡艱難地爬出來,又像賽跑似的向海中爬去,好可愛啊!人們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不過,片中的喜劇到這里就該結束了。海中也有許多動物是不友好的。比如鮟鱇,他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頂,血盆大口有他的身子大。在亮處,魚兒見了他們可怕的樣子都會逃之夭夭。不過在漆黑的海底,他那像小燈籠一樣的東西就會吸引許多魚兒,待魚兒靠近,鮟鱇一口就能把他們全吞掉。再看看凶惡的鯊魚,完全不對可愛的海豹手下留情,張開大嘴,跳出水面,一叼一個准。

看到這里,我心想:那些動物怎麼那麼凶惡啊,魚兒們好歹也是生命,怎麼能這樣無情?可是,更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艘漁船從海面駛過,放下一根魚鉤,頓時,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片鮮紅的海水。我瞬間感到鑽心的痛。這時,人類又使出最大的力氣,用刺網拉上一條正在苦苦掙扎的鯊魚。人們無情地將鯊魚的背鰭和尾鰭割掉,然後將那無力掙扎的可憐鯊魚直接丟到海里。看著那隻剩下魚翅,不能游動的小鯊魚,是多麼的無助啊!

到了影片的結尾,電影中展現了一條在驚濤駭浪上極力行駛,卻終被淹沒的漁船,似乎在預示著人們在捕殺動物的話,損失的是自己。看了這部電影,我真切地感受到,人類比那些凶惡的動物更殘忍。海洋是魚類的天堂,人們有什麼資格去佔領魚類的領地,並捕殺可憐的魚兒呢?地球是大家的,怎麼就不能給魚兒一片天空,不能忍住想吃肉的慾望,不去捕殺那些魚?我下定決心,以後盡量少吃魚肉,給魚兒們活著的希望!

天津市河西區中心小學(梅江校區)六年級:劉雅欣

相關文章 《海洋朋友》觀後感 說了再見——《海洋天堂》 觀後感 《海洋天堂》觀後感 《海洋天堂》觀後感——父愛如山 爸爸就是那大海龜——《海洋天堂》觀後 編輯推薦

#7樓回目錄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09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觀後感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是一部科幻題材的美國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查理與其他五個孩子在威利·旺卡的帶領下參觀了巧克力工廠的故事。而且,其中四個孩子因為自己的缺點分別受到了懲罰,只有查理沒有受罰。

查理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們居住在一幢破舊的房子里,房頂還有一個大洞。其實,他們連肚子都填不飽。

威利·旺卡為了尋找自己工廠的繼承人,把五張金券藏在了巧克力的包裝紙裡面,並發布消息:只要誰抽到了金券,誰就可以參觀巧克力工廠。就這樣,巧克力被一掃而空,四個其它國家的孩子和查理抽中了金券,被邀請到巧克力工廠參觀,第一個男孩因為貪吃被吸進了管子,第二個孩子因為爭強好勝變成了藍莓,第三個孩子因為十分放肆被松鼠扔進了垃圾道,第四個孩子因為過高看待自己被變成了手掌般大小的人,只有查理,沒有被罰。因此,他得到了整個工廠。而威利·旺卡也在查理的幫助下與父親和好。

這部電影我非常願意看,情節引人入勝,同時也教育了人們,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只有改掉壞毛病才會得到驚喜,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8樓回目錄
6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觀後感
觀後感作文500字 | 2014-05-21 15:10
國慶閱兵儀式觀後感 6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觀後感

看了國慶60年大典,令我十分振奮!好多年沒有這么激動、這么有激情、這么有感觸了!

電視節目,比親臨現場,肯定差別很大,但仍能讓我贊嘆不已。早期的春晚節目曾經讓我歡樂過,但以後的春晚就有些失望感;奧運轉播曾經讓我自豪過,但還是略顯平靜;99閱兵轉播,那軍人、軍車的整齊劃一、那女兵姐妹的英姿颯爽給我印象最深,但比起本次閱兵來,就顯得單調多了。

本次閱兵,論整齊度,不比99閱兵整齊;論武器裝備,雖然90%是新武器,100%是國產,但對我這個外行,感覺卻比較遲鈍;那花樣繁多的彩車,也是一閃而過,再加上逆光,感覺有些眼花繚亂,效果不夠理想。

讓我這么激動、這么有激情、這么有感觸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合唱團!他讓我感覺到了音樂原來這么美妙!行進原來這么美妙!領袖們的聲音原來這么美妙!遊行群眾的舞動原來這么美妙!我們的武器原來這么美妙!孩子們變換的各種背景圖案原來這么美妙!

在閱兵前,記者采訪《建國大業》中毛澤東的扮演者唐國強,記者問,你最喜歡看哪一部分?他回答說:群眾遊行部分。當時我還不贊成,不是閱兵式嗎?不看閱兵卻看遊行?我可是愛看閱兵。沒想到,遊行比閱兵還好看!

如果沒有合唱團,群眾遊行也許不過如此。本次閱兵式增加了合唱團,為遊行增添了50%的光彩,效果十分成功。這次,我感動得流淚了,就是因為合唱團。伴隨著改為進行曲的《東方紅》的樂曲,在播完毛主席的聲音後,一片花海歡呼,緊接著合唱的聲音:「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時,我流淚了。其他三位領袖的方隊也是如此。藝術真是神奇!大救星這句歌詞,我聽了十年,唱了十年,從來沒有與感情掛鉤,在某些爭議中也沉思了好多年。但是這次,讓合唱團這么一襯托,那種億萬人民對領袖的感激之情一下子給表達出來了。

我這才知道,為什麼流行歌手們唱歌時走來走去,走到群眾中去;為什麼管樂團演出時走著演奏更會產生高潮;甚至連二胡演奏也變成群體的、舞動的;為什麼戰士們行進中的歌聲那麼嘹亮。原來,行進是一個美妙的元素,合唱是一個美妙的元素,群體是一個美妙的元素。這種動感的美、和聲的美、群體的美結合在一塊,就能讓人產生共鳴。感謝導演的創意,沒有讓人們的汗水白流。

從這次閱兵式的成功,我們應該受到一些啟發。以往春晚,為什麼沒有達到這種撥動心弦的效果?我認為一是缺少動感,二是缺少共鳴,三是缺少群體參與。假如春晚增加遊行的版塊,類似外國的狂歡遊行,讓社區的廣大老百性都參與,讓他們都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歌頌,從而產生凝聚力,堅定信仰,一定會起到宏揚中國主旋律,振奮精神,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當然,我們也應該接受一些教訓。如果在天安門附近設幾個探照燈,也就不至於逆光拍攝了吧。

2. 歌劇卡門的觀後感

寫作思路及要點:從藝術方面寫出《卡門》的觀後感,比如劇情、細節等等。

正文:

《卡門》雖然描寫的是愛情、慾望、嫉妒、仇恨的悲劇,但因為劇中有大量的對話,所以它的體裁是喜歌劇,可見當時的歌劇和喜歌劇之間的區別並不是從內容來考慮,而完全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比才的最大優點,也是他最深刻的獨特性,就是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因素:

民間因素、喜劇因素和悲劇因素,並成功地將三者融為一體,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點。然後,悲劇因素再漸漸主宰整部歌劇,最後並吞了其他兩個因素。從序曲開始,這個極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預告了卡門的命運。

《卡門》的旋律緊湊,節奏充滿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寫逼真細膩,因而造成許多戲劇高潮,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劇性。比才的和聲也很富想像力,音域也很寬廣,很能表現卡門緊張、激動的悲劇情緒。

這部作品的音響結構也很完整,它的豐富感來自於配器法與伴奏中精緻的對位材料。歌劇的序曲為A大調,四二拍子,迴旋曲式。然後突然把A大調轉到F大調,突出了第二場中《鬥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短小的序曲的最後27小節中,作者引進了卡門,用她的一個具有增二度音程特點的主題來加強觀眾對她的印象。

隨著增二度音程越來越清楚地成為減七和弦的一部分,這個減七和弦往往使人聯想到劇中邪惡的事物。最後序曲在一個加倍的ff減七和弦結束。

3. 大家有好一點的韓國電影《和聲》的影評嗎真的好感人~

來自三國奇緣 (迅雷看看)
太感人了,感情描述的很細膩,喜歡這種慢慢品味內心的感覺~~~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所女子監獄合唱團里發生的故事。 女犯人貞慧在獄中生下了兒子珉宇。這個來之不易的小生命對貞慧的意義重大,然而,監獄畢竟不是養育孩子的地方,等到珉宇長到18個月,監獄勢必要為他找到一個收養家庭,這對貞慧來說心酸且無奈。監獄的女官方科長一向對犯人持有偏見,但小珉宇的出現令這個慣常冰冷的女人也為之心動,並未孩子操持了周歲紀念。但8個月後,貞慧仍要面對和兒子分離的時刻。 某日,監獄內舉行了合唱團的表演,深受感動的貞慧向獄長提議,組織一個由犯人組成的合唱團,充實大家的精神生活。於是,獄長同意了貞慧的建議,並承諾她,如果她可以成功組建合唱團,她可以和兒子共同外出 .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4861627/#reviews這個網址是豆瓣網的影評 可以慢慢看

作者:隋唐婧 發表日期:2010-10-29 20:59:00
(天涯論壇)
窗外忽然下起大雨,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電影《和聲》,觀看完畢。心情淡淡的,
影片的感覺彷彿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那般。
當然裡面的配樂遠遠不及放牛班的春天,
但是女犯人的境遇與那些沒人管教的孩子們有相似之處。
同樣不受人待見,是一群猶如生長在角落裡的苔蘚。
是一群被世界遺忘的人。是一群被世界所擯棄的人。

當母親渴望看到女兒,而女兒卻選擇逃避。母女之間相互糾結。
誰是誰非已不重要。
當母親渴望給予兒子母愛。卻只能趴在玻璃後面痛苦的注視
是什麼緣由造成現在的局面,已不重要。
當母親渴望女兒的回信抑或探望,而女兒選擇了冷漠回應。
心靈的哀傷,心底的吶喊,那些已不重要。

當一群女犯人,圍坐一圈,像天真無邪的小朋友般,扭捏著做著自我介紹,
那一刻,是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
明明身為女人,心裡都有一顆地雷!都很脆弱,卻使用暴力,相互傷害,
打開心扉的剎那,她們:只不過是一群大號的貓,是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
她們同是天涯淪落人。所以她們集體啜泣。
請問,那一刻她們打動你了嗎?

萬事萬物終有結局,或好或壞,總有它的最終宿命。
我們生活在制度之下,我們是人不是神。終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德高望重的指揮要去奔赴她自己的路了,監獄走廊里:默默地走,和聲相伴。
她回眸一望,影片戛然而止。
影片結束,心中只有一句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她:特指所有,所有的女犯人們)

4. 《和聲》觀後感

我是張老師,這個問題你還是自己寫吧!

5. 韓國電影美麗的聲音觀後感

讀(觀)後感的題目有一定的要求,可以直接寫「《XXX》觀後感」「觀《XXX》有感」,也可以寫上一個題目再以「《XXX》觀後感」「觀《XXX》有感」為副標題,例如:
純潔清澈的友誼
——讀《我飛了》有感
我舉的例子是讀後感,當然,讀後感和觀後感都一樣,都是這個格式。
正文就沒什麼特殊要求了,內容上要求介紹書(電影)的內容篇幅少,寫自己的感想篇幅多(可寫一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好不要泛泛而談)。要語句通順,中心突出,盡量用詞恰當、優美(切記不可堆砌過多華麗辭藻),表達准確。

6. 《音樂之聲》 電影的觀後感

音樂與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一鍾嚮往,對,是自由,雖然起初她自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自由,是這部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我認為。
修道院是修身養性的地方,有點雷同於中國的道觀和寺廟,但它實質上是對人性的一種束縛,規矩甚多。瑪利亞顯然不屬於那種地方,她熱愛自由,喜歡奔跑於廣闊的草地上,喜歡象小鳥一樣地唱歌。她的這種行為是不被修道院里眾人理解的,所以她感到迷茫,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應該向上帝懺悔,幸好院長是個通情達理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我們看到她也唱歌,很動聽。如果沒有這位開明的院長,瑪利亞很可能會象其他修女一樣在修道院里過著平淡乏味而單調的日子,然後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忘記任何開口唱歌。
院長很可能在瑪利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所以希望她不重蹈覆轍。
從傳統的意義上說,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純真、熱情、美麗的瑪利亞後來成為了船長的妻子。影片為了表現瑪利亞和船長之間的愛情,安排了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當然這位伯爵夫人也美麗,善解人意,而且還很富有,看起來是船長妻子的最佳人選,但船長最終還是選擇瑪利亞。

7. 誰有韓國電影《和聲》的觀後感,急需!請朋友們幫忙!謝啦!

《和聲》觀後感
監獄是一個封閉而敏感的地方,關押著各種類型的特殊群體——罪犯,社會各界對其的了解程度甚是局限。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和聲》電影的推出,給社會公眾展現了監獄的真實一面,從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接觸和理解「罪犯」這一個原始的印象,看到了真善美的人性,改變了原所賦予了這一特殊群體的罪惡的定義。《和聲》電影,通過一個新生兒誕生後的18個月的時光,充分挖掘出各個服刑人員對「新生物」的喜愛和關心的柔和一面;通過音樂的藝術魅力,吸引了老少服刑人員投入到合唱團的集體學習中,從中找到人性的正確歸途,覺悟了過去的種種錯誤的做法,並樹立了新的人生動向,為今後的改造和重出社會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
通過《和聲》電影的觀看,讓我感觸的比較深的觀點——「社會應該對「服刑人員」給予一個客觀而正確的定義,不能用罪惡醜陋詞性來以偏概全地覆蓋所有群體,而是正視了其中具有真善美群體的存在,以一個地位平等、值得尊重的形象來引導他們改造,並為重出社會的發展空間留有一席之地」。不能否認的是,在目前的社會中,社會公眾對於監獄還是所謂的罪犯的涉及,都有點談虎色變的誇張效應,特別是對於有脫逃事件的發生,社會更是引起一片嘩然的躁動。他們是危險的,他們是罪惡的,他們是可恨的,各種各種的評價,在社會空間中流傳。但是,當我們站在服刑人員的角度來看待時,默默聽聞著這些是非評價時,又是怎樣的一種感受,縱然心中有多少個悔恨的糾結,多少個新生道路的想法,可是在這樣的一種外界壓力下,又能叫他們怎樣以一種積極奮進的心態來接受改造,走好新生的道路?古語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走錯了一步,選擇了錯誤的人生坐標,以致走進了監獄的改造封閉圈,這並不是說他們都是喪失了人性的一面,這並不是說他們都是罪惡魔鬼的化身,這並不是說他們從此以後都只能沿著錯誤的道路永遠走下去,而是說他們可以讓我們原諒的,可以在新生的道路上開始新的生活,可以在犯錯之後更有意識地避免了更大的錯誤。
通過《和聲》電影,讓我感觸較深的另外一點是,站在監獄人民警察的角度,應該如何管教和開化服刑人員。居處於監獄這樣一個封閉的圍牆內,監獄人民警察是管制和教育服刑人員的主體,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工作方法是否科學起到關鍵的作用。在《和聲》的電影中,藉助音樂藝術的魅力,採取合唱團的集體合作組織方式,用藝術來凈化他們的心靈,通過和諧的旋律來喚起他們心中的真善美一面,達到了積極而完美的效應。這種教育手段是一種新創舉,監獄人民警察可以借鑒其中,對於服刑人員的開化方式,不拘泥於傳統,而結合工作實際,開創新思路,開展新的活動方式,豐富和完善監獄工作體系。
監獄,是集中多樣化服刑人員的封閉區域,對於這樣的一個特殊空間,我們不應該只是把它當做火山口一樣來強制守護,而是在充分保障其安全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一個犯過錯後的新生起點,從這里走出來的是一個充滿積極向上的新生命,投入到社會也是大家庭中正常的一員,平等的地位,公平的待遇。誤入歧途只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繞個彎,依舊回到人生正常的軌道!

8. 求電影《春光乍泄》影評

作者:碧落

片名「春光乍泄」四字所用的字體,現今書刊的標題文字絕少見用了,那種字體使人聯想到舊中國「八卦」小報題頭漢字的形狀,流露那麼一絲輕佻、不正經。事實上,影片實在與「春光乍泄」無關,作者的奧妙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有部分觀眾認為上當了,而有部分人又覺得惡心。

愛 情 與 友 誼

一組兩個男人的床上戲,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開場白。甫一開始,觀眾的性向道德觀就這么遭受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震撼,然而總的來說,影片不是要為坐在暗中觀眾席上的異性戀者們提供一出同性戀奇異景觀,他們接著會看到,兩個男人的愛情故事原來喜怒哀樂五味俱全,這與自己男男女女的情愛經驗又有何不同呢?同性戀的「合法性」在影片中不容置疑,故事裡「反面」人物缺席,兩個男人的愛情的麻煩出自他們自己內部(合不合得來),而非外部世界(同性戀者恐怕永遠要經受這個世界異樣眼光的打量)。一個異性戀者編排的同性戀故事,但是這個真正的敘述者隱慝了,置換成顯彰著的一個同性戀的和一個准同性戀的敘述者。敘述身份移花接木使二元對立(同性戀對異性戀)的窘難情境被巧妙地抹去了,故事因此能夠以沒有來自異性戀觀念的壓力而產生的焦慮(矛盾)的態勢前進。戀愛歸根結底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同性戀愛,影片說,又何嘗不是呢?那些感人至深的愛情片總是著力於開發兩個人之間的那塊領地,黎耀輝與何寶榮之間異乎尋常的愛情的魅力在於這份情感再尋常不過了——甜甜蜜蜜、吵吵鬧鬧、合合分分。如果把何寶榮換成一個女人,這是一出模式標準的愛情故事。當一段愛情結束時,要像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去分析其中原因嗎,我們看到連分手的原因都是標準的:黎耀輝離開何寶榮是前者受不了後者脾性頑劣,懶惰,或者再加上水性楊花。結尾部分,何寶榮悔改了,黎耀輝卻不顧而去,這是一個標準的愛情悲劇的結局。
我們說它「標准」是指影片展示了人們愛情體驗中那些共性的東西(至少許多愛情片是這么說的),但是,這部影片的這對男人實在有些不同,愛情在生理和氣質上相等相當的兩個人之間進行時(不言自明,正統上愛情在肉與靈的陰陽兩極間生成),它不能不迸發奇光異彩。我們看到,黎耀輝身上恰當地有著一種男性寬厚品性,而何寶榮不恰當地缺乏一種女性溫婉味道,當醋勁是從一個大男人向另一個大男人發出時,它具有某種特殊的可觀賞性。
第三個人小張是站在臨界點的一個男性,他喜歡「聲音低沉」的而不是「騷」的女孩,他知道黎耀輝是同性戀者後還進一步主動與他交往,他因為有問題想不通而離家外游(是想我到底是喜歡男人還是喜歡女人這個駭人的問題嗎),在街頭踢球他與黎耀輝有曖昧的身體動作接觸。編導安排一個性向模糊的男人夾在兩個男人之間,除了讓其中一個人吃醋外還能有別的什麼原因?我們覺得,黎耀輝與他這段沒有越軌的情誼如同編導者自己關於同性戀問題的一個注腳——男人與男人的友誼距離他們生發愛情有多遠呢,王家衛的意思是,可能不遠。

瀑布.探戈.piazzolla

瀑布作為角色嘴上的詞和燈罩上的畫多次出現在影片故事中,但它的實景只出現兩次,一次是角色未到場的插入,一次是黎耀輝到場而何寶榮未到場的順接。俯全景別、移動拍攝的瀑布鏡頭分別持續了約一分鍾和兩分鍾,這在基本上由短切境頭組成的全片中是絕對的例外。我們還注意到,兩個瀑布鏡頭所配置的音樂是一致的,piazzolla的tango apasionado,而且,在黎耀輝與何寶榮愛情最甜美的廚房共舞段落,舞樂正是瀑布的音樂,而共舞畫面又穿插在第二個瀑布長鏡頭中,於是,瀑布、探戈、piazzolla復合而一,三位一體,成為影片一個重大的隱喻標志-——邊緣人物在邊緣環境的邊緣體驗;一對同性戀中國男人的情懷在一個陌生國度,與一處其趣迥異的大瀑布,與探戈和piazzolla的音樂通融匯聚了。

黑、白、紅、黃

片頭與片尾的字幕出在整幕的紅底上,很新鮮。實際上,紅色是片子的主導色彩之一,紅、黃、黑、白四種顏色(權將 「黑」與「白」也當做自然色)構成了全片的基色。總體上,影片可以分成前半部黑白片段落與後半部彩色片段落兩截,雖然兩個段落分別錯落了個別對方色的鏡頭。在黑白片部分,面畫在極限程度上利用了黑色和白色兩極,黑白片成了名符其實的黑白片——灰色層被抑制到不易覺察的地步。值得注意的還在於,這種黑白高反差畫面是在夜景燈效下取得的(使用燈光便於控制曝光)。同樣為大都在夜景燈效下拍攝的彩色片部分,紅、黃兩色十分突出,格外醒目,顯然,其它的色彩被抑制掉了。

在彩色片中間雜黑白片一般僅僅是為了標識電影敘述時態的過去完成與現在進行之區分,由於本片區分過去、現在時態不重要,黑白片的使用恐怕更多出於風格上的考慮。實際上,抑制了灰色的黑白畫面與凸顯了紅黃的畫面是影片影像鮮明的風格特徵,這種風格化了的影像色透發著濃烈的視覺表現力。我們看到,黑白片的部分一反曝光嚴謹、層次分明、畫面格調精緻的美學傳統,呈現為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構圖籠統粗糙(黝黑的路面上熾白的光斑;由遠及近駛來的巴士車頭白燈劃破漆黑的夜色;打開冰箱,竄出一窩白光;整個過度曝光的高速公路上白晃晃的景象……);彩色片的部分,色彩不是恰如其分地被均勻而細致地映現出來,紅、黃兩色在幾乎每一個畫面都被重重地凸顯了(何寶榮身上的鮮黃色茄克;屠宰場地上的一灘豬血;小張碗里的一抹蛋黃;深紅色的床單;一個空鏡頭畫面里兩個紅、黃色帶相間的油桶……)。總之,影片質感鋒礪的黑白影像和溢彩流光的彩色畫面,其色的賦與效果,具有動人心魄、非同凡響的繪畫般的筆觸。阿斯特呂克「攝影機——自來水筆」理論說在探索和表現人的世界時,電影攝影機在創作者手裡應能達到如同作家手中的筆那樣自如而豐沛的地步,照此說來,畫面作為電影創作的媒質,攝影機在攝影師手裡不就應如同畫家手中的畫筆嗎?光與色是現實主義繪畫畫面處理的依據和主要美學表現手段,這同樣適用於攝影藝術。過往電影(包括一些偉大的影片)的攝影拘於空間亮堂,色彩均衡還原的傳統美學原則及攝影機鏡頭透視盡攬無遺的物理性能,很少對影片畫面的光與色進行強烈干預。本片不同,畫面的光與色是刻意織造的,黑、白、紅、黃四色擔負起了創作者在影像層面及予韻味的任務。那麼韻味何在?我們知道,一般來說,黑、白與冷峻、深邃、矜持有關,紅、黃與火熱、放盪、爆烈、浮躁有關,而所有這些,不就是影片要傳達的精神氣質嗎?影片光色運用令人嘆為觀止的還在於,在傳達了冷峻、火熱等等韻味的地方,黑白與冷峻、紅黃與火熱等等的關系不是嚴格對位的,由於角色、情節、剪輯等因素交互纏結,具體場景里黑、白、紅、黃的具體韻味要復雜得多。

拍法和剪法

手持肩扛無座架方式拍攝出來的畫面,鏡頭都處在從微弱到明顯的晃動、搖動、移動之中,加之取景角度平實,入鏡人、物避繁就簡,構圖實在拙樸(傾斜的水平線、不規則的構圖),影片的拍攝方式顯出了隨意性;同樣,剪接看起來也很隨意,在次第組成的兩個鏡頭直到一組鏡頭里,慣常的剪接點,一般的銜接方式(如對話人物正反打,分解和重組動作等),鏡頭之間的匹配關系(如景別錯落、時空的邏輯性等),諸如此類傳統電影剪接所要遵循的條律往往被打破了。代之的是,鏡頭每每從兩個人物這個角度的中全景跳切到他們另一角度的中全景,一個畫面中的動作常常未到飽滿狀態就嘎然切換掉了,而個別百無聊賴的空鏡頭持續時間又異乎尋常地長。
影片創作者為何要置電影攝影和剪接藝術精緻曼妙的豐富傳統於不顧,追求一種粗糙的貌似無技巧的風格呢?我們認為,創作者們在這里實驗性地、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種嶄新的電影畫面語言、影像敘述方式,它體現了一種後現代主義的電影藝術觀:當稀罕的電影鏡頭是扛在一個似乎非專業的、不穩的肩頭上拍攝出來時,電影具有了某種平民性(這樣的鏡頭誰不會拍呢);鏡頭內容和構圖不見了精緻的布排,沒有多少層次豐厚的景深,沒有幾個綿長雋永的長鏡頭,短促扁平的缺乏深度感的鏡頭畫面寄寓不了任何真理性的意義;另外,畫面被套上黑、白、紅、黃基色,影像信息表達變得異常確切而濃烈。我們認為,其實,這正是人眼中的這個世界,因為世界總是被人所觀照的,從來都失卻了其在光學鏡頭中那個四平八穩、一成不變的物理性存在的面目。影片影像平面感很強的同時凸現作者渲染裁剪的痕跡,令人聯想到後現代主義者描述的這樣一幅當代風俗畫:有色鏡片背後一堆怎麼也聚攏不到一塊的碎片,而所謂人的世界不過是零亂的世界碎片的零亂的折光。
時間和空間

任何電影故事都得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向度上展開,電影藝術建築於時間綿延和空間關系基礎之上。在一般的影片里,時間只是單方向的戲劇動作時間,空間只是偏平的戲劇動作空間,時間和空間僅只作為被當作事件過程的容器,僅只作為戲劇故事的長度和厚度的標識刻度被意識到。但是,在那些偉大的、富於創造性的影片里,時間和空間因素往往從背景躍到前台。在編導者自覺而技藝高超的操控下,時間和空間因素在電影銀幕世界會脫下其在現實和現實主義藝術作品的世界裡刻板馴服的外衣,展示其抑揚頓挫、穿鑿際會的魔幻法力。
先談時間。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考究一部影片的時間:
1. 整個故事情節內容的時間跨度;
2. 鏡頭與鏡頭的時間關系(根本上只有兩種「並置的即共時性的,漸次的即歷時性的);
3. 單個鏡頭的時間長度,鏡頭內容以人的現實感為參照的持續時間,以及鏡頭在觀看者心理內部引起的時間長度感覺。
我們認為,《春光乍泄》的時間形式在上述三個層面都呈現與眾不同的特點:
a. 雖然影片故事內容的時間跨度是確定的,從入境阿根廷到返回台灣(或者影片最後一組鏡頭的背景竟是香港。台灣抑或香港,這不重要),但是整個故事的時間觸角卻要悠遠和深長得多。我們知道,故事剛開頭藉由黎耀輝之口說明,倆人之前已多次「由頭來過」,而影片故事你可以認為總的來說講述了他倆的又兩次「由頭來過」。結尾,悲劇性意味自不待言,其開放性暗示也不容置疑——誰能擔保他倆不會再次「由頭來過」呢。這一來,時間是前進了,時間所挾裹的東西(人、物的性質)我們能說前進了嗎?恐怕不能。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故事內容的時間長度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
b. 雖然鏡頭之間的時間關系不外乎共時與歷時兩種,但傳統影片在處理鏡頭加鏡頭的問題時是多選擇歷時關系、處處減少使用共時剪接的,時間順暢、空間不核突是絕大多數影片組合「影帶」的金科玉律。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發現情形是不同的,鏡頭組接往往給人不順暢的跳的感覺,原因是兩個鏡頭之間總有一段本應得到再現的時間被刪略掉了,更有甚者,影片不時會非常唐突地插入一個或幾個令人驚詫不已的別個時空的鏡頭。我們認為,在本片中,以模仿時間綿延特徵而形成的、傳統電影處理鏡頭與鏡頭之間關系的模式(一個動作接一個動作、一個事接另一個事,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式微了,兩個鏡頭次第的、循序的特徵減弱了,而並列的、對比的傾向增強了。
c. 影片一些鏡頭採用了升格拍攝與降格拍攝方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創作者竟然可以在兩個正常速度的鏡頭之間徑直插用個別變格鏡頭,而這與別的影片如此做來閃回和驚悚的目的是不同的。通常,一組升格拍攝的畫面給人浪漫感,一組降格拍攝的畫面給人滑稽感。通過改變鏡頭拍攝的機械運轉時間(拍攝時或放映時,一般所做的是在拍攝時),改變鏡頭內事物的運動頻率,改變觀眾的觀看心理時間感應,從而產生浪漫或滑稽的觀賞效果,觀眾理解和接受起來沒有絲毫問題(想想當初人們第一次見到電影中的慢鏡頭和快鏡頭時是何等驚駭)。也就是就說,再現和表現事物時,超越其現實運動時間的做法不會與觀看它的心理時間反應格格不入。進一步說,人的內在心理時間並不與外界物理時間一一對應,這為藝術作品對時間進行壓縮或拉長處理作了心理學美學的辯護,而且,恰恰是這種不對應,給我們的內心投下了豐富得多的感受。本片部分畫面的升格降格處理和插入正是創作者馴服物理時間,豐富心理時間感受的實踐。在影片這般處理的畫面面前我們咸受到某種詩意,這種詩意多過了傳統這類畫面所能給人的浪漫和滑稽感。
再說空間。
人們有將丑東西掩在柴房後院的傾向。既然中華民族不認同同性戀把戲,那麼把它放到異國他鄉去上演吧,避免在我們熟悉的、光榮的、沐著道德清風的土地上排演一出駭然邪劇。南半球的阿根廷夠遠了吧——道德上的距離(有時變成編導潛意識中的道德感壓力)可能移置成故事空間背景的距離。

關於影片的空間,耐人尋味的還在於,故事發生在的場景盡是低等旅館、吧廳、窮街陋巷、廁所、廚房等等不潔的地點,我們有理由推測,同性戀在異性戀普通人觀念中的「不潔、傷風敗谷」的意念也滲透到了編導對於影片空間背景系列有意無意的編排中(如此一來,這個被正面敘說的同性戀愛故事露出了縫隙,影片積極的主題被它的空間布排方式從消極方向上解構了,對此的進一步闡述見後文。)
另外,我們看到,空間背景一進入銀幕就被改造了,那種經緯分明,長寬高勻稱的現實中的空間不見了,呈現出經過作者揉捏拼合的幻化色彩。克拉考爾關於電影之於世界的照相復原本性的論點,巴贊關於電影源於祟拜、模擬永生不滅的世界的沖動的說法,對這部影片是不適用的,因為相反,《春光乍泄》表現出對現實中的空間不滿,欲加改造重組的虛構的、而不是寫實的慾望傾向。用一種詩意的形而上的眼光來看,不妨把影片看做一部關於空間的幻想曲,其中,兩個香港青年在阿根廷土地上撒野;他們入關的時空背景用亂翻護照的幾秒鍾畫面替代了;唯一一次出現的香港的畫面是倒過來的(因為香港在地球的另一頭);北京鄧小平的死訊經由電視廣播在台灣布告;台灣的一條街偏偏叫遼寧街;著名的阿根廷足球是電視中一個球場觀眾的鏡頭加博卡青年隊與河床隊踢球的鏡頭;三次出現的三個不同的公廁;地球的最南端的燈塔啊;非要去不可的地方瀑布啊……

敘述聲音

影片中有兩個人的敘說的聲音(畫外音),黎耀輝的和小張的。聲畫不同步,聲帶加插旁白即敘述聲音,常常為那些在故事形態上銳意要「搞搞新意思」的影片運用。運用得當的敘述聲音能與影片的對白,與影片的畫面形成某種戲劇性的、審美上的張力,為影片的劇情發展、美學意蘊添加類似音樂中的和聲效果和復調意味,使影片的聲畫形態變得繁復縟麗。這是對電影中旁白使用的概括性評議,具體《春光乍泄》中敘述聲音的用法和成果有獨到的地方。
首先,如果抹去敘述聲音,影片的故事形態和表意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會是原樣?抑或某些東西出現了?消失了?減弱了?增強了?扭轉了?理解(看懂)變得有困難了?雖然沒能做個實驗,我們還是滿有把握地認為:本片的敘述聲音果真可以去掉——觀眾失去的多半是些指示劇情的訊息,而得到的是更有挑戰性的捉摸不透、耐人尋味的觀賞體驗。
其次,影片中兩個敘述人的聲音都沒有內在的告白對象,倆人的言語純粹是自言自語,這與有內置交流對象的旁白不同嗎?(在陳可辛的《甜蜜蜜》里,黎小軍 [黎明飾]的旁白聲其實是給未婚妻的信的內容。)我們認為,前一種情況是外向的,因為讓劇中人無遮飾地向著觀眾席說話,等於把觀看者與電影故事的間距直接暴露出來,起到提醒觀眾你這是在聽在看,你沉浸不了故事當中,得像不時出現的敘述聲音那樣,對故事作出語言性的反應的功能。後一種情況相對來說是內向的,設計起來可以非常巧妙的它,根本無意於打消觀看者的電影——白日夢。
第三,黎耀輝與小張的旁白不是自白,倆人的話語內容並非圍繞或者指向倆人自身,黎耀輝說的是何寶榮而小張說的是黎耀輝,正因為有了小張和他的聲音,兩個主角之一的、被「話語照射」的何寶榮,與另一個主角黎耀輝等量齊觀了,因為後者也未倖免「話語的照射」,他者的君臨。
最後但最重要的是,王家衛似乎在借劇中人的口,表述自己顛覆重「看」輕「聽」的電影歷史的「野心」——小張說「……有時我覺得,耳朵比眼睛還重要,很多東西用耳朵聽比用眼睛看好。好像一個人假裝開心,可聲音卻裝不了,細心一聽就知道了嘛……,我不喜歡拍照……」。一名從業於規模巨大、服務於看的需求的產業的電影工作者表露對自己行業「公正性存在」的懷疑。如同現當代無數先鋒藝術家透過作品返身自問本門本類本件藝術的存在合法性,暴露藝術所棲居其上的媒質其先天性缺陷一面一樣,王家衛似乎在此對電影中看居絕對主導地位的發展歷史不以為然,表現出自嘲的勇氣和反諷的機智。王家衛的重「聽」輕「看」其實有著深刻的哲學思想背景,那就是現當代結構主義、符號學、語言學哲學等的長足發展使整個人文科學從支持物質之象第一的觀念轉到支持符號(尤指語言)之維第一的觀念了。從深廣的哲學意義上說,「聽到的」比「看到的」重要。 回到這部影片,王家衛之於「聽」和「看」的轉移還沒有完。黎耀輝發自內心最深處的心聲—悲慟—在錄音機里留下的卻不是無聲,就是雜音,——「聽」比「看」重要,但是最真實、最重要的聲音,人卻聽不到。

演員演繹

據說梁朝偉是被王家衛騙到阿根廷拍這部戲的,結果,他演繹的黎耀輝奪得該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的獎項,這是名至實歸。當代中國電影男性銀幕形象大多可以歸到滑稽、丑角式人物和沒有多少現實生活根據的假、大、空人物兩類,我們的銀幕上缺乏可感可信、具有我們民族特點、時代特徵和生活特質的、正面的男性形象,梁朝偉塑造的黎耀輝角色因此不可多得。角色身上透現了一個中國男性深沉、堅忍、奉獻的感人肺腑的精神力量,而且,角色精神內涵的感染力是通過演員收放自如的演出與演員自身的個性魅力來實現的。

放逐以及皈依

弗萊認為,人類的藝術創作活動歸根到底圍繞著不多幾個母題展開。相信弗萊的說法,我們確實能在《春光乍泄》中發現一個一言蔽之而又已為無數文藝作品重復過的母題——放逐以及皈依。
把故事搬到天涯海角、窮街陋巷上演,其流放主人公的意味自不消說。黎耀輝是偷偷拿了父親的錢出走的,在拋離阿根廷和何寶榮,回到香港(台灣)的土地後,他希望父親原諒他。這里,我們讀到故事背後一層的喻意:主人公違背了父法(偷了父親的錢),為「父」所放逐,後來他終要求得「父」的寬恕,皈依回到父法中來。其實放逐與皈依的題旨沿著影片顯在的故事內容的途徑即可輕易讀解:男人就是男人,男人之間的關系不能逾越友誼(後來黎耀輝跟小張就止於朋友),何寶榮的性別角色錯亂了,並且徹底迷失在性別角色自居混亂的叢林中(他陷進回家——出走——回家——出走……,如此往返反復的萬劫不復中),他因此被取消了皈依的權利(回香港、回到愛人身邊),他被永久性地放逐了。至此,我們驚訝地發現,影片在不同的層面的思想內涵非但不同,而且是矛盾的、相互消解的、解構性的。從故事層面上說,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同性戀者的關注、理解、同情,以及把同性戀作為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來發掘的一種人道主義的胸懷,而從故事的深層結構上看,我們看到是一則關於兩(三)個同性戀男人被從身體上和心靈上放逐、悔過者與自製者得以皈依的寓言。

之於影片的所有莊重的感想在看到片尾演職員字幕後不禁啞然失笑。黎耀輝、何寶榮原來是劇組里兩個助理攝影的名字,開同事的玩笑,此例可謂登峰造極--其實倒過來,你可以認為被開了玩笑的是故事裡的人物。

9. 觀《 溫暖的再見 》的觀後感

思路:從這部影片的內容展開。

《溫暖的再見》講述的是與韓國偶像有關、悲喜交加的動人故事,嬉笑過後深切的悲痛開始觸及人的心底,讓觀眾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以及愛情的神聖。該片塑造了一個情深意切的偶像故事,是一部積極樂觀的成人童話。

《溫暖的再見》作為一部努力帶給觀眾溫暖和感動的作品讓人想起電影《和聲》,不同的是該片把場景搬到了醫院,登場人物更多。但是雖然在眾多宣傳營銷下該片雖然讓觀眾都留下印象,但票房成績並不理想。



(9)和聲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溫暖的再見》由南澤秀執導,李弘基、馬東錫、白珍熙、全敏書等主演的情感電影,該片於2013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

曾是黑社會流氓嗜煙如命的腦瘤患者、在夜店打工的肝癌晚期病人、醫院風紀班長志願者等,即將走入生命盡頭的病人們邂逅了因對他人施暴被處以志願服務懲罰的偶像歌手忠義(李弘基飾)。

在安娜(白珍熙飾)以偽造兩倍的志願服務時間為條件的誘惑下,忠義答應幫助他們參加選秀節目,旨在希望能夠阻止病房被強拆。

10. 電影不朽真情觀後感1000字

思路:根據電影不朽真情的內容展開,並結合自己的觀點作分析。

初戀無限美,因此當初戀女友變成弟媳,私生子從美正太長成肥仔,貝多芬也好惆悵。其實萌的是小貝多芬和他爹,小孩融入星空里,又是那股子宇宙觀啦。Gary Oldman還是那麼讓人喜歡。

才開始看就想看第二遍的佳作。身兼編導的伯納德對貝多芬謎一般的情書大膽猜測,串起其生前有關親情和愛情的種種疑點,成就了這部片如其名、可以不朽作品。傳記電影做成懸疑片,讓人屢屢猜錯又不失線索調理,可見作者之匠心了。

因愛而生恨,因恨而互相傷害,偉人也逃不過「錯過」的命運捉弄。加里奧德曼的演出相當成功,其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對天才極端性格的把握讓人嘆服。



(10)和聲電影觀後感擴展閱讀:

該片揭示了貝多芬那果敢剛毅的外表下人們不知道的細膩情感,盡管電影故事情節人們爭議不斷,可是該片配樂全部是音樂巨作。

貝多芬創作的音樂不但展現了一個普通人所經歷的復雜人生,也展現了一位偉大藝術家在面對人生命運和人類社會的放逐,在孤獨中實現了人與自然融合的精神境界。

所以,貝多芬所創作音樂在該片中居於中心地位,它不但展現故事與人物角色,推動敘事、展現中心主題、創設氛圍,而且使音樂變成該片之靈魂。

閱讀全文

與和聲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日本電影中國古代 瀏覽:196
鋼鐵俠蜘蛛俠是什麼電影 瀏覽:895
2017韓劇喜劇電影 瀏覽:652
黎未希和阿妍是哪個電影 瀏覽:668
人權監獄電影豆瓣 瀏覽:946
2018動畫電影推薦喜劇 瀏覽:582
兄弟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419
華府天地電影院 瀏覽:27
火爆武俠動作電影 瀏覽:383
電影總成本包括哪些 瀏覽:278
國外電影女孩子車禍厚度過 瀏覽:388
十大恐怖惡心電影 瀏覽:830
史蒂芬金十大恐怖電影 瀏覽:769
蜀南竹海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966
我們向印度電影 瀏覽:870
美國講街舞的電影 瀏覽:631
朱茵拍的三級有哪些電影片 瀏覽:976
電影里哪個最賺錢 瀏覽:329
劉亦菲參加2016上海電影節 瀏覽:327
3d電影激光廳和巨幕廳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