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梵高電影觀後感

梵高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9 17:43:02

❶ 星空之下的靈魂有多纖細(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影評

走進孤獨的靈魂 看那斑斕的世界
文/夢里詩書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以梵高死後他的死因為引,多人物視角的追溯,其所聚焦的並非是何般真相謎底,而是將梵高的靈魂躍然光影,於此中那數萬張梵高風格油畫所凝聚而成的動畫,更是使電影的每一幀儼然都無可挑剔,由此所形成的視覺沖擊——美妙絕倫。

梵高這一題材,其實已然不止一次的被搬上熒幕,從最早的記錄短片到「卷福」的電視電影,多種多樣的影視作品都在致力於去還原這位開山立派,卻在當時不被世人所欣賞的悲情人生,以表達對這位大師的敬意和英年早逝的遺憾,而這次的《至愛梵高》,除了有以「油畫動畫」這種尤為特立獨行的展現手法外,電影劇情也並不再是循規蹈矩的只是去再現他的一生。

在劇情上,《至愛梵高》以一封沒有抵達收信人之手的梵高書信為脈絡,主線故事明以主人公對梵高死因真相的探尋為展開,但實際上透過一個又一個曾經接觸過梵高的旁人的追溯,一個曲高和寡,難以被世人認同,格外孤獨的梵高形象隨著劇情的發酵被徐徐道來,雖然這種多視角訪談式的手法不免使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稍顯瑣碎,但也正是在這種呈現中,電影使一個眾所周知的真實事件改編,變的更具可看性了起來。

整部電影雖然時長僅為95分鍾,但卻是125位畫家,耗時7年由65000張油畫組合而成的,電影在畫風上高度貼合於了梵高的個人風格,所致力的則正是將梵高的昔日畫卷,在光影之中靈動起來,這種大膽的創新,使電影給人帶來的感觸是前所未有的,就個人作為一位尤為喜歡梵高畫作的擁躉來說,其所帶來的是宛若身臨其境於了梵高斑斕的藝術世界,不經間便會回想到梵高那一幅幅生氣勃然的畫作。

電影最後以《羅納河上的星夜》為結尾,將梵高喻為了美麗的星夜,《至愛梵高》是哀而不傷的,它帶領觀眾走進了一顆孤獨的靈魂,看到的是梵高筆下那斑斕的世界。

❷ 梵高《畫與人生》觀後感300字急求!!!!

作為一部貨真價實的文藝片加傳記,別懷疑,它一定有那麼點晦澀難懂的氣質,通俗點來說——藝術家的氣質。
在正式寫影評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羅列一下梵高自畢業以後的生活地點和狀況,雖然這看上有那麼點湊字數的嫌疑。梵高的一生幾乎只有短短十年,我不是指他活了多少年,而是他找到自己熱愛的位置的時間。
藝術公司-對宗教的熱愛-繪畫-離家(海牙)-荷蘭農村-回家-巴黎(浮世繪)-苦艾(關系緊張)-普羅旺斯(高跟)-自殘(割下右耳)-精神病院-歐韋-巴黎-自殺。
現在重新再看,是否會和我得出一樣的結論:梵高的一生幾乎就是在跌沛流離中度過,他思想的轉變相當快。影片的第一幕是梵高在監獄中的自述,可是對於這樣純凈的眼眸只會相信他的天才頭腦,幾乎完全忽視他的瘋狂。
故事一自敘的方式展開,來自於各方面的評論以及信件都對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有了評價。他最初在繪畫中喜愛運用素描以及灰色,他認為這是美的象徵,卻在最後留下的畫作以色彩鮮艷著稱。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對美的定義——從灰白到色彩、從鄉村到城市、從群體到個人、從記憶到靜物,他絕對沒有我們所謂的耐心,但他的天分給予了他這樣做的權利。試問,僅僅十年的創作便已舉世聞名,這不是天才又是什麼?
在梵高的繪畫人生,弟弟Theo給予了他最重要的幫助,在世期間,梵高沒有賣出過任何一幅繪畫作品,生活幾乎全部是由弟弟資助,可以說,若是沒有Theo,繪畫界也許就會少了這樣一位大師。許多畫作Theo都是第一見證人,包括舉世聞名的《星空》。在梵高的一生中,他畫了許多植物,而星空卻彷彿旋轉進入靈魂一般,蔚藍的天空扭轉與群山相互呼應,反映著不可思議的美。
梵高的短暫的一生都沒有伴侶陪伴,只有兩位情人,第一位也僅僅只是梵高的臆想。他在回家時,瘋狂愛上了自己的表嫂,並在此時說出了一句近乎可以概括梵高一生的句子——愛了就是愛了。這不僅是他對於愛情的態度,也是對於繪畫的態度。第二位是在治療梅毒時遇見的妓女,他把她接到家中,幫她照料生活並且作為模特,而這時他有創作出許多珍品。
影片進入尾聲,發展至梵高的精神問題階段,當他被帶入監獄被迫治療時,那一雙清澈的眼睛又一次出現了,依然的純粹。在進入精神病院後,他壓抑的沉默。
在一年的治療後,離開時他帶著絕望,最終在一篇麥穗中飲彈自殺。也許,對於梵高,這是最好的結局。
引用電影中的一句話「畫家都是要在死後畫作才會被人熟知。」這是天才的孤寂和內心。
六個月後,Theo死於梅毒,葬與梵高旁。
希望我的回答能及時的幫到你

❸ 《梵高傳》觀後感 2000字

痛苦便是人生」這是名畫家文森特.梵高的臨終遺言,也是他那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梵高是世上最孤獨的人之一。這是歐文斯給梵高寫的傳記《渴望生活——梵高傳》的前言。在傳記中中,美國著名傳記作家歐文·斯通用一支神奇的筆勾勒了這位一代印象派巨匠那充滿痛苦的悲劇人生。這個荷蘭畫家因為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最後開槍身亡。這本書看過很久了,它給予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梵高是個為藝術而生的天才,他的偉大毋庸多言。 他的弟弟提奧則是在他背後默默支撐他的另一個偉大的人,沒有提奧就沒有梵高。因為梵高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提奧定期給生活窘迫的梵高匯錢,讓他能在滿足溫飽的前提下繼續創作。梵高則不斷地寫信給弟弟,告訴他自己創作的過程,對生活的信心和絕望。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出生+繪畫+死亡,除此以外再無其他。雖然他也曾追求過愛情,卻從未獲得。當他為愛情把手放在燃燒的蠟燭上方,以此表白時,我感動得無意言語。無疑他的愛是瘋狂的,可惜沒人敢接受。和妓女生活的那段時間,更加沒有愛情可言。在絕望中無以回歸的梵高,最終選擇了以絕望的方式離開自己。 1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裡,梵高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於風景,植物和貧苦大眾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著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凄艷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高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艷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著無限嚮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為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但梵高發現,生命的疼痛滋長於他自己挖掘的傷口。於是,他在陽光充沛的田野上,對著自己的身體開了一槍,沒打中心臟,然後掩著傷口回到家裡,當天晚上,梵谷叼著煙斗一言不發.第二天,梵谷還與來看它的提奧談起他對藝術的見解.到了晚上,他開始虛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30分,梵谷停止了呼吸在他的弟弟提奧的懷里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37歲.他的遺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更是讓人感覺到他的內心深處那久久的痛苦和絕望。 梵高死後六個月,弟弟提奧在對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帶著無限悲痛離開了人世。他被人們安葬在他哥哥的墓旁-奧維爾墓園。墓園很簡單,兄弟兩的墓碑也很簡單,上面分別寫著:文森特.梵高與文森特提奧. 也許梵高早就意識到:破碎會帶來快樂。可以讓自己不再絕望,於是他選擇了離開……

❹ 《梵高》讀後感如何寫

《梵高》讀後感

渴望生活

溫森特梵高,一個一想起來就聯系起他那幅狂熱的絢麗的的向日葵的畫家。我從來沒有仔細研究過他的畫,一直對他有著一種同情才華橫溢的落魄的藝術家的情感。

今天終於把那本歐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傳看完了,從新的一個角度認識了他,並改變了對他那種同情的態度,換之的是尊敬和仰望。含著眼淚,想要記錄點什麼。淚水不是因為他悲苦的一生,或者是那可憐的終結,而是因為感動,一種非凡的生命力的感動。一種對生命的非凡熱愛而感動的淚水。

他的一生在流浪中渡過,他沒有家,被除了弟弟提奧之外的親人的排斥在外。沒有經濟來源,有的只有提奧,這個無私愛著他的弟弟,從最初每個月給他寄50法郎到後來每個月150法郎,提奧的一生跟他哥哥沒有分開過,從這樣的關繫上講。

在梵高自殺死後的六個月後的前後幾天,提奧也隨即去陪伴了他的哥哥。梵高為了繪畫四處流浪,不管是最初灰濛蒙的博日納里,還是找到藝術方向的紐恩南,他都是四處受盡白眼的人。在塵世生活中,他不擅長,太單純,他不遵循人世間的生活規則,在藝術道路上他走上了天堂,可是在生活之路上他一直在地獄里承受著(用我們常人的眼光看)。

不管怎麼樣的煎熬,沒有一分錢忍飢挨餓十天,發燒不止,或者是終日畫畫而被人認作瘋子,他都承受住了,最後讓他走向自我滅亡道路的卻是藝術上靈感的衰竭。雖然生活在最貧苦的塵世里,他卻從來沒有覺得苦過,只要他能畫,他可以畫,他就很快樂。最後因為精神分裂的折磨,導致他靈感衰竭,然後開槍自殺,那也沒有讓人覺得灰暗,反而覺得他渴望生活的力量一直存在。只是他要自己與自然淪為一體罷了。

在他的作品中,他一直想要表達的是他的思想,他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崇拜。閃爍的星星《星夜》,張揚的向日葵《向日葵》大概是我們在教材圖畫書上不陌生的一些畫,那一顆顆呈漩渦狀旋轉的星星,是充滿光芒的閃耀的力量,耀眼的黃色的向日葵是伸向天空渴望生活的一隻只手。

我沒有辦法在這樣零亂的思緒中表達梵高的繪畫意願,但是我願意抄下這段印象派畫家聚會中的宣言,來宣揚他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藝術表達意願:

我們把性格看的比醜陋更重要。把痛苦看的比漂亮更重要,把赤裸裸的嚴酷現實看的比法國的所有財富更重要。

我們全盤接受生活,無須再道德上加以評斷。我們認為娼妓和伯爵夫人,看門人和將軍,農民和內閣部長都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全都符合自然主要的要求,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梵高的最早的一個畫家朋友說的那樣,藝術的才華需要痛苦來滋養。也許正是因為在生活中的貧窮,不平等,才創造了他不懈追求藝術上的表達之路吧。他熱愛生活的意願從來沒有放棄過,直到被精神分裂折磨到靈感消失殆盡。

作為一種對高高在上的情感,我 感動於梵高的熱愛生活,對藝術的狂熱的精神。

僅此,膚淺地寫完讀後感,以此紀念這顆為藝術而生的靈魂。

❺ 梵高 【向日葵】 觀後感

說起來,我對向日葵這種植物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梵高那滿紙金黃。金黃的花瓣,金黃的花心,金黃的花瓶,連桌面都是金黃,不知這本當燦爛眩目的色彩,為何竟給了人一種不安,讓人感到無端躁動。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是在初中的美術課本上,本是不經意的翻看新學期的課本,卻乍見一片金色;一眼望去,吃了一驚,只覺得那金黃中充滿頑強與憤怒,讓人實在無法忘卻。類似的感覺就是聽到貝氏的《命運交響曲》,一樣的激動,一樣的感性,一樣的壓抑,一樣的爆發,一樣的情緒化,一樣的令人難以忘記。

當時看到這幅畫的心情,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正處在逆反期的我,感覺被世界都拋棄的少年,身上滿是與那向日葵相同的味道。痛恨這卑污的生活,世界卻聽不到吶喊的聲音。懷疑世界的同時,否定著自我,反抗命運的同時,也喪失著純真。散發著唐吉坷德般的鬥志,卻有著維特式的脆弱。看到那滿紙的金黃,滿紙的憤怒不安,滿紙的堅強倔強,只覺得,這就是我,這就是那個孤獨、悲哀、不屈的少年。

梵高的向日葵,震撼了當年那個只有十三歲的少年。少年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不知道梵高曾畫了數幅《向日葵》,更不知道梵高凄苦困頓的一生,卻從那零落的金黃中,那陰郁的深橘黃中,那寥寥的綠色中,看到了自我,看到了人生,看到了命運,看到了世界。

人們在欣賞一幅畫作的時候,往往喜歡探究畫家當時的歷史環境、心態和境況。於是,當人們凝視那金黃色的花瓣,也許會看到梵高那憤怒的頭發、充滿憂慮與不安的雙眸,與他凄慘的一生。然而,一幅藝術品之所以有足以持續百年千年的藝術生命,最主要的,恐怕不是它背後隱藏的那個世界,而更多的是它本身所具備的「靈魂」,與表現出來的那種「品格」。一內一外,構成了立體的藝術,完整的藝術,純粹的藝術。這靈魂與品格,才是真正吸引人、感動人、影響人的藝術品的本質吧。

有人說梵高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瘋子;有人說他只賣出一幅畫的一生很悲哀,也有人說死後成名的他一輩子很值得;有人說梵高為藝術而存在,也有人說藝術因為梵高而倍加輝煌。無論說什麼,梵高都再也聽不到,留下的,只有那一團團讓人深深震撼的色彩,一支支頑強矗立的向日葵而已。

忽然記起某個滿是螢火蟲的夏夜,就著星光與月輝,和著夏蟲鳴唱,躺在院子中席子上的少年,課本打開來,蓋在臉上。漆黑的短發,漸漸濕潤,那臉上晶瑩透明得水珠,分不清是深夜的寒露,還是滾燙的淚水。

感謝梵高。

給滿意吧

❻ 對 凡 高 星夜 的觀後感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當我們在認識繪畫中的表現主義的時候,我們便傾向於把它和勇氣十足的筆法聯系起來。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筆觸,它來自直覺或自發的表現行動,並不受理性的思想過程或嚴謹技法的約束。梵高繪畫的標新立異,在於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可以用一種小心謹慎的筆觸來加以證明。這種筆觸,就象藝術家在絞盡腦汁,准確無誤地臨摹著他正在觀察著的眼前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看,實際確是如此,因為梵高是一位畫其所見的藝術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這件作品是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他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他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他對人充滿了激情的愛,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畫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樣,從一開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殺前的幾個月里所畫的最後自畫像都是如此。它如實地表現出瘋人凝視的可怕和緊張的眼神。一個瘋人,或者一個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能畫出這么有分寸、技法嫻熟的畫來。不同層次的藍色里,一些節奏顫動的線條,映襯出美麗的雕塑般的頭部和具有結實造型感的軀干。畫面的一切都呈藍色或藍綠色,深色襯衣和帶紅鬍子的頭部除外。從頭部到軀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與節奏的組合,以及所強調部位的微妙變化,都表明這是一個極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藝術家,彷彿梵高完全清醒的時候,就能記錄下他精神病發作時的樣子。

❼ 《渴望生活——梵谷傳》的讀後感有哪些

為生活而生活

我印象中的梵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有一副代表作《向日葵》很

出名就這么簡簡單單的認識而他背後的許多故事全然不知在看完

《渴望生活——梵高傳》之後我深深的被他的這些故事打動著心裡

總是覺得有種感覺要說我想用《孟子·告子下》裡面的一句話來形容

最恰當不過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讀完整本書我最大的感覺是梵高是缺少愛的他渴望愛情渴

望家裡人以及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在愛情面前他又是脆弱的厄休拉

對他的輕視使他自暴自棄拋棄了古皮爾公司的工作凱·沃斯她的一

句「不永遠辦不到永遠辦不到」使他又再一次陷入愛情的困擾中

克里斯汀上帝賜予他的唯一妻子但是由於克里斯汀母親的原因他的

愛情又再一次破滅瑪戈特一位深深的愛著他的女人因為家人內部的

原因使梵高只能遠遠的看著他這些失敗的背後究其原因就是梵高

沒有自己的事業一事無成到處流浪在這個剝削人的社會倘若梵

高依靠他家族的支持成就了一番事業他也許能夠娶到厄休拉但是

這樣的話許多事情都會變或許也就沒有後來的梵高沒有後面的巨

作。

面對著諸多的感情上的失敗並沒有影響到他的畫畫之路對於畫

畫他仍然能提起勁來一幅又一幅的畫下去生活費則由他弟弟提奧每

個月寄給他他弟弟希望梵高能夠畫出他自己風格的畫他讓梵高先在

其他地方畫上一段時間不讓他這么早到巴黎就是怕他到了巴黎只是

仿效了其他人的畫畫風格但是這並不奏效梵高到了巴黎之後他的

畫既像高更的又像喬治·修拉的融合了許多畫家的風格但是這背離

❽ 藝術的力量梵高觀後感不少於三百字

寒假來了,給自己准備了一些紀錄片,打算每天看一點,本來也只是看看,長長見識,然而考慮到之前看過《壽司之神》《藝術家在場》等優秀的紀錄片都沒有做筆記,而觀看一個東西感受最深刻的往往是在看完的一兩小時內,所以決定還是不偷懶,乖乖寫一下感受。

梵高是我最喜歡的畫家之一,和大多數人一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的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激情、情感和力量是顯而易見的,而不是晦澀難懂的,而他的作品所表達的顯而易見的內容又為人所接受和認可,所以大家都喜愛梵高而不奇怪。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梵高了,是從《向日葵》開始的,實際上,他的《星空》和《麥田鴉群》以及《咖啡館》我更加喜歡一些,並且《星空》也應該是他最出名、被印製在各種產品中最多的一幅畫,但是似乎很多人對於梵高的初步理解,還是在《向日葵》,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估計也是教科書的功勞。

他的作品,顏色鮮明,富有生命力,富有活力和張力,跳動著或喜悅或悲傷的色彩,一切都是如此濃厚鮮明。當我第一眼看到《咖啡館》(原諒我不知道全名)的時候,我的整個人就被整幅畫所帶來的極端壓抑難受的氣氛給吸進去了,久久不能出來,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梵高作為一個畫家,他的表現力有多強,他的感染力有多強。

強是有原因的,毋寧說,強是有代價的。

他的代價就是,別人把藝術當成另外一個慰藉心靈的世界,難過了、喜悅了,就到那個世界去凈化洗滌心靈,但日子還是繼續,但他,卻完完全全把自己的生命都融入在了這個藝術世界裡——他精神病最嚴重的時候,是他的藝術成就達到巔峰狀態的時候,而當他在期待著自己可以痊癒的同時,也在煩惱著:自己可能再也達不到自己在病痛時所帶來的藝術成就。

也許他的精神病就是他沒有認清現實和藝術而帶來的痛苦,那種無法抑制痛苦而來的癲癇,他只有弟弟可以依靠,他甚至無法靠自己維持生計,他沒有結婚,說自己的作品就是自己的孩子——這種幾乎理想化的藝術境界(我自己認為的),在現實世界裡,是病態的,是不被理解的,而實際上,他也的確超越了一個藝術家本該有的精神狀態,而有些走火入魔了。

曾經我最惋惜的就是,他有那麼棒那麼棒的作品,可是不被人理解,賣不出去,等他死了,曾經的作品成為了世界的寶貝,如果他能早點被世界理解,那麼也許他的命運就會完全改寫——這個童真的想法很快被現在的我打碎:

第一:我們也許能理解他的作品,可是即便是過了這么多年,在宣稱如此開放的年代,我們依然無法理解梵高,梵高就不應該作為凡人而存在——他就是為藝術而生的,他的生命,就是來表達藝術的——這樣的人,在這個年代,依然會被送進病院,的確,看看我們周圍那些動作錯亂、異於常人的:」瘋子「們,我們都知道他們很聰明,可是我們就是不願意原諒他們——我們要安穩,我們要平靜。

第二:梵高不需要被惋惜。在他最病重的時期,藝術作品能否被理解和售賣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在這個時候,畫畫是他最大的良葯,是他唯一的出口,是他的天堂。如果一種藝術,能夠成為拯救一個人的秘方,世界上的其他金銀財寶又有什麼重要的呢?梵高也許是病態的,而他的病態,也恰恰讓他不需要用金錢來約束。盡管他是那麼渴望被理解,但他並不為不被理解而困惑和自卑,他覺得,在他死後,一定可以證明他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

我也只能理解他的畫。我也害怕我的周圍有他那樣一個有些瘋瘋癲癲的人。然而我卻愈發能感受到他的想法和我在某一點上的雷同和給我的幫助。

我熱愛美術和寫作。而在我生命中最最痛苦的時期,恰恰是我寫東西和畫畫最有激情、動力,也自認為最優秀的時期,而在快樂的、安逸的時期里,我提筆,往往覺得自己很無趣,不知該說什麼,也覺得沒必要,或者寫著寫著,覺得已經生澀不堪了。這有一點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像梵高這一生的精神狀態。

或許藝術世界本該和現實世界分割開來,藝術的快樂和凡塵的快樂只能相互借鑒、輔佐、取材,卻永遠無法兼而得之,至少在完成藝術作品的時候、思考的過程中,不能兼而得之。

零零散散說些有的沒的,只希望自己能堅持美術這條路,也過好這一生。
記得採納哦

❾ 求梵高 向日葵觀後感

梵高的向日葵 出差途中,路過一片綠色,漫不經心指過去,問道:「這是什麼?」 朋友笑笑,回答的同樣漫不經心:「是向日葵啊!」 聽了他的話,我愣了一下,再看那片綠色的時候,嘴中頓時充滿了炒瓜子的清香,略帶鹹味的水分頓時從腮幫不間斷的湧出來,牙齒也有些微微的抖動,幾乎迫不及待的希望能夠嚼著香鹹的瓜子仁, 喝一壺清香的茉莉花茶,在陽光慵懶的初夏的下午,和朋友天南海北的神侃一通。 說起來,我對向日葵這種植物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梵高那滿紙金黃。金黃的花瓣,金黃的花心,金黃的花瓶,連桌面都是金黃,不知這本當燦爛眩目的色彩,為何竟給了人一種不安,讓人感到無端躁動。 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幅畫是在初中的美術課本上,本是不經意的翻看新學期的課本,卻乍見一片金色;一眼望去,吃了一驚,只覺得那金黃中充滿頑強與憤怒,讓人實在無法忘卻。類似的感覺就是聽到貝氏的《命運交響曲》,一樣的激動,一樣的感性,一樣的壓抑,一樣的爆發,一樣的情緒化,一樣的令人難以忘記。 當時看到這幅畫的心情,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正處在逆反期的我,感覺被世界都拋棄的少年,身上滿是與那向日葵相同的味道。痛恨這卑污的生活,世界卻聽不到吶喊的聲音。懷疑世界的同時,否定著自我,反抗命運的同時,也喪失著純真。散發著唐吉坷德般的鬥志,卻有著維特式的脆弱。看到那滿紙的金黃,滿紙的憤怒不安,滿紙的堅強倔強,只覺得,這就是我,這就是那個孤獨、悲哀、不屈的少年。 梵高的向日葵,震撼了當年那個只有十三歲的少年。少年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不知道梵高曾畫了數幅《向日葵》,更不知道梵高凄苦困頓的一生,卻從那零落的金黃中,那陰郁的深橘黃中,那寥寥的綠色中,看到了自我,看到了人生,看到了命運,看到了世界。 人們在欣賞一幅畫作的時候,往往喜歡探究畫家當時的歷史環境、心態和境況。於是,當人們凝視那金黃色的花瓣,也許會看到梵高那憤怒的頭發、充滿憂慮與不安的雙眸,與他凄慘的一生。然而,一幅藝術品之所以有足以持續百年千年的藝術生命,最主要的,恐怕不是它背後隱藏的那個世界,而更多的是它本身所具備的「靈魂」,與表現出來的那種「品格」。一內一外,構成了立體的藝術,完整的藝術,純粹的藝術。這靈魂與品格,才是真正吸引人、感動人、影響人的藝術品的本質吧。 有人說梵高是天才,也有人說他是瘋子;有人說他只賣出一幅畫的一生很悲哀,也有人說死後成名的他一輩子很值得;有人說梵高為藝術而存在,也有人說藝術因為梵高而倍加輝煌。無論說什麼,梵高都再也聽不到,留下的,只有那一團團讓人深深震撼的色彩,一支支頑強矗立的向日葵而已。 忽然記起某個滿是螢火蟲的夏夜,就著星光與月輝,和著夏蟲鳴唱,躺在院子中席子上的少年,課本打開來,蓋在臉上。漆黑的短發,漸漸濕潤,那臉上晶瑩透明得水珠,分不清是深夜的寒露,還是滾燙的淚水。 感謝梵高。

❿ 梵高的《向日葵》觀後感

《向日葵》主要是以黃色為主,由燦爛的黃色系列組合而成。作品以豐盈而純潔的黃色色調,盡情地展示了作畫者內心中火熱的激情與不老的青春活力,那如烈火燃燒般的一團團向日葵,不僅僅寓意著秋天碩果累累的成熟,而且更加任性更加狂放不羈地描繪出了作畫者對生活堅毅頑強追求和熱烈渴望的激情與態度;那一團又一團熾烈如火的黃色,融合著自然的絢麗光彩的同時,也別有一番風味的宣洩了作畫者對生命的盡情體驗享受與永久激情的澎湃。在《向日葵》中,我感受到了藝術中豪放不羈的風格和充滿激情澎湃的絢麗色彩,暢舒隨意的線條畫風,擺脫了自然以物聚象的束縛感,讓身心疲憊的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暢和愉悅,讓自負的人找到了前進的動力,讓絕望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閱讀全文

與梵高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最新網址2018看片 瀏覽:371
李蘭迪2019海南國際電影節 瀏覽:441
日本有上線國內電影嗎 瀏覽:48
日本電影中國古代 瀏覽:196
鋼鐵俠蜘蛛俠是什麼電影 瀏覽:895
2017韓劇喜劇電影 瀏覽:652
黎未希和阿妍是哪個電影 瀏覽:668
人權監獄電影豆瓣 瀏覽:946
2018動畫電影推薦喜劇 瀏覽:582
兄弟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瀏覽:419
華府天地電影院 瀏覽:27
火爆武俠動作電影 瀏覽:383
電影總成本包括哪些 瀏覽:278
國外電影女孩子車禍厚度過 瀏覽:388
十大恐怖惡心電影 瀏覽:830
史蒂芬金十大恐怖電影 瀏覽:769
蜀南竹海拍過什麼電影 瀏覽:966
我們向印度電影 瀏覽:870
美國講街舞的電影 瀏覽:631
朱茵拍的三級有哪些電影片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