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評《鋼的琴》主題分析
描寫小人物生活。
王千源飾演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用工廠廢棄的鋼鐵為女兒鑄造了一架飽含父愛的「鋼的琴」的故事,視角獨特,詼諧幽默中有著對現實的人文關照。王千源在戲中貼近20世紀90年代的造型以及他不留痕跡的表演風格完完整整地塑造了一個真實而特別的父親形象,他帶有超越常規的黑色幽默的表演,讓整個影片擁有溫暖的質感。
雖然故事講訴的年代環境艱辛,物質缺乏,但片中王千源飾演的陳桂林下崗後自謀生計組建樂隊為婚喪嫁娶吹拉彈唱,他充滿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和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將平凡無奇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快樂與激情。
當看到陳桂林與女兒在一起,與眾工友在工廠里熱火朝天的鑄造鋼琴的時候,可以讓人看到生活艱辛以外的溫暖質感,同時又清新、生機盎然。
劇情簡介
《鋼的琴》是一部由張猛執導,王千源和秦海璐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於2011年7月15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② 一起來回憶九十年代的往事,一部《鋼的琴》是怎樣虜獲了觀眾的內心
電影《鋼的琴》是一部大時代碾壓下,小人物的浪漫情詩。
雖然《鋼的琴》當年秉持著「國產片希望」的高口碑,雖然它沒有刻意走現實主義尷尬賣慘、強行反思的路線,甚至在這種令人有些心疼的故事中,展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浪漫情懷,但電影上映期間,它過於平實內斂的風格使得票房和排片都將它完全冷遇了,這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市場的一種悲哀,也是一種無奈,如今它以這么高分數排在豆瓣電影TOP250的榜單上,姑且算是一種最低限的安慰吧。
③ 鋼的琴精彩地方觀後感
《鋼的琴》觀後感 今天觀看影片《鋼的琴》,覺得這片子拍得很美。貫穿於其中的音樂美得讓人窒息,悠悠揚揚的背景音樂絕對算是一個亮點。 這部電影是以農村為背景的文藝片。裡面沒有大牌的影視明星也沒有華麗的後期製作。有的只是那份令感動的真誠。 這是一個發生在農村窮苦人的故事,講的很現實,描繪的很藝術,之所以感動我是因為裡面的生活和一些發生的事情以及一些事物能再生活中找到,因為自己是個農村人,確實能身臨其境地考慮,也深深的喚起自己童年的記憶。 故事的主線很簡單,講的是父親為了留住女兒召集村上的朋友為女兒造琴的故事,當然裡面還穿雜這些寫瑣事。當時那個時期,當時那個環境,地點,人們是多麼地互助與相親相愛。造琴是個大工程,父親喚起父老鄉親來幫忙,在那個時候人們多麼熱情,都願意放下手上的活來完成一個父親的願望,當然也可能是文藝片的過度渲染創造感情,但是在那個時代是有那麼多的好心人,這也能想起小時候各家串門的時候,現在也是有的只是少很多了。 其實這電影最讓我欣賞的是其中穿插的背景音樂,很高雅的音樂流淌在破舊窮困的鄉村間,反而反差出了別樣的意蘊。電影在大喜大開心的大場景上加了點淡淡地憂傷,像結束的時候那份音樂帶來的傷感恰當地表現了父親失去女兒和情人、朋友的痛。 電影還有一點看的很開心,造琴的時候裡面很多的造琴工具也是令人懷念的,讓我想起兒時村上人們造房子所用的工具,親切~。 造琴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電影以這個主線,估計也是與當下全國的農村自己圓夢的故事相對應吧,很多地方都有農民自造飛機、車潛艇···這代表著每個人心中的夢想,敢不敢實現其實是自己的意願,只要有心什麼夢想都能上實現的。 造鋼琴也讓自己懷念起小時候爺爺為自己做二胡的事情,雖然不能用不能發聲,但是卻飽含著濃濃的愛意,這份愛意什麼也無法替代。 最後的場景,女兒彈著鋼琴,雖然發出的聲音不美妙,但在那個時候每個人都陶醉在裡面,這完成了每個人的夢想的鋼琴總算是做成了,沒有像那個煙囪那樣倒塌掉,也深深地埋藏著父親和大家的愛和期望。 煙囪倒塌那一刻人人注視著,社會的進步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經濟的繁榮,也摧毀了人們的那份美好的記憶。
求採納!!! 拜託!!!
④ 鋼的琴 影評
根據鋼的琴改編的音樂劇《鋼的琴》目前正在全國巡演,很是不錯哦,現在優票網有買一贈一活動
⑤ 求《鋼的琴》影評,800字,最好稍微專業一點
鄉愁這東西,原先只有一種,就是某人身處乙地,因思念故鄉甲而泛愁。餘光中的詩歌《鄉愁》就是。現在又多了一種,就是某人站在甲地因思念若干年前此地的事情而生發出來的悵然感。《鋼的琴》就是。前一種是地域范疇內的鄉愁,後一種是時間范疇內的鄉愁。地域性鄉愁的表現手法,一般是將隔著時空的甲地和乙地的生活交叉疊現,就會收到煽情的對比效果。而時間性鄉愁只要把同一地方不同時代的生活,蒙太奇般穿插在一起,就會讓悲情達到高潮。
但張猛的《鋼的琴》,根本沒有把鏡頭閃回從前陽光爛燦的日子,就能把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表現出來。這份功力,屬大師級的。而張猛顯然不屬大師。在這之前,這個出生於七十年代中期的東北漢子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同樣沒聽過他的名字。這不奇怪,因為他總共才導演兩部片子,除了這部,還有一部叫《耳朵大有福》。《耳朵大有福》的藝術水準怎麼樣,我不知道。但這部《鋼的琴》儼然可以與國際一流電影一競雌雄。憑我的記憶,它應該是近五年國內最好的一部電影。有它在,中國電影似乎還有得救。
它敘事簡潔,卻不像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簡潔到膚淺。它思想厚實,卻不像顧長衛的《最愛》厚實到沉重。它台詞幽默,卻不像馮小剛的《非誠勿擾》幽默到輕浮。它寓意繁復,卻不像賈樟柯的《三峽好人》繁復到晦澀。它情緒飽滿,卻不像陳凱歌的《趙氏孤兒》飽滿到濫情。總而言之,它恰到好處。而電影藝術的關鍵詞,其實就是恰到好處。把鏡頭、光影、音樂、人物、情節、台詞、剪輯在主題的統籠下都做得恰到好處,渾然天成,電影就有大師的范兒了。能把電影做成這樣,其實是可以雅俗共賞的,但現實是,剛剛上映的《鋼的琴》票房黯淡,這或許只能歸罪於電影的宣傳力度不夠?
從綠顏色的警察服裝看,我們得知《鋼的琴》之事,應該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上世紀九十年代是個什麼年代?簡言之,是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時代,也就是根正苗紅的工人階級集體下崗的年代。從時代嬌子潰退到社會邊緣人,成為走卒販夫,導演張猛並沒有花一個哪怕是五秒鍾的鏡頭去表現,而只用一段段濃烈的音樂在反襯這個時代下崗工人無限沒落的同時,也在為那個時代的「輝煌」招魂。陶醉於過去以俄羅斯風格為主打的音樂,其實就是沉浸在過去時光中無法自拔。從某種意義上講,陳桂林那班哥們,已成了這個時代行屍走肉般的「活死人」。時代已完全把他們當作了累贅,如果他們從這個時代消失,不但沒有人憐憫,某些政客反而會為之稱快。
相對這些工人兄弟來說,劇變是慘淡的,生活是平淡的,未來是黯淡的,但生命卻不能讓它寡淡無味,活著,總得要有一點滋味,要有一點希翼。如果說最開始,他們的確是在幫哥們陳桂林去爭取他女兒的撫養權,而去鑄造那台鋼琴的話,那麼到最後,當鋼琴能否造成,陳桂林女兒的撫養權都將勢必失去時,這幫兄弟就完全是為了證明自己在造琴了。證明自己什麼?證明自己的夢想在困窘的現實中依然肥碩燦爛,證明工人階級的情誼並未煙消雲散,證明下崗後的人們並非一無是處的廢物。最初造琴,他們是迫於現實的壓力;最後造琴,他們卻為自己從枯燥的日常生活成功逃逸找到一個借口,從而超越現實困境,進入夢想新天地。
那座鋼做的琴,其象徵意味就非常濃厚。醜陋的、粗糙的、冷冰冰的鐵架鋼皮,既象徵著國營集體試驗失敗後工廠里的種種世相,也象徵蟻族般生活的失業工人的面相,在這樣粗礪黯淡的外殼之下,工人階級依然藏著大集體蘊育的劍膽琴心式的浪漫和豪邁,依靠造琴,他們重溫了大集體時分工合作的團結和嚴謹,分享了大集體時火熱的豪情與榮耀。日漸黯淡的現實雖然骨感得如一座鋼琴架,但內心發出來的聲音仍然是那麼的柔情萬種。
這樣處理,《鋼的琴》其思想高度不但絲毫不亞於《最愛》,而且還避免了因憤世嫉俗引起的外相狹隘。與《最愛》實打實的表達方式不同的是,《鋼的琴》採取的是四兩拔千斤的藝術手段,它只備了腹內熱腸一副,心中熱淚兩行,就把全部寓意都包裹在看似拉家常式的懷舊之中,而它偶爾黑色幽默式的荒誕敘述,也避免了主題因圖窮匕見後「流血伏屍」的慘狀。所以電影雖然深刻,卻並不尖酸;雖然憂傷,卻並不絕望;電影中的人物雖然身處茫茫「夜色」之中,卻仍不忘追逐夢想那一點飛舞的螢光。它像一枚令人無法釋懷的沉思之果,外殼卻包著鄉愁的淡淡意緒。
幸福誠然要有堅實的物質作後盾,如果拚死力爭,也無法獲得可支撐幸福的物質,那還不如遁入空靈的精神世界去捫求幸福。陳桂林這班哥們的造琴過程,其實就是返身進入精神的過程。你可以說他們是駝鳥哲學,也可以說他們已達到了佛的境界。就看怎麼理解了。
地域性鄉愁,是我們與思念之地隔著一段無法逾越的距離造成的。而時間性鄉愁,則是我們被迫突然斬斷與過去光陰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產生的。具體地到這部電影,就是由國家政策的斷裂性和分割性導致的。過去我們以階級斗爭為綱,後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有了私有制的大集體,就迫不及待地拋棄公有制的大集體;我們拔亂反正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熱,又投身於一切向錢看的狂熱之中。我們剛剛擺脫大躍進的魅影,現在又陷入惟GDP是論的陷阱之中。正是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政策,才會生生割斷人們與過往生活的優美銜接,個人的命運就像洪流中上下翻騰的一枚樹葉,是根本由不得自己作主,時間性鄉愁由此產生。
⑥ 英文版影評,鋼的琴
It's a simple story, beautifully told, about complex characters. Each of the quirky characters is beautifully drawn, and their goals and relationships skillfully interwoven.
Never is the storytelling compromised for a cheap laugh. The cinematic language seems to draw it's influences from the stage and silent films and bold cinematic risks are taken that all work.
I appreciated the intimate insight into the workings of relationships (guanxi) between men. They trade cigarettes, favors and gifts constantly - in exactly the way I've read happens in instrial towns. But the film explains this fascinating flow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side private relationships with unselfconscious authenticity.
For me the biggest highlight - and what really elevated this film to the realm of 'all time best' - was the use of Russian elements in the score and narrative.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Russia is so complex and interesting and standing shoulder to shoulder like old comrades, they were nothing short of perfect.
For anyone with a genuine interest in China I highly recommend this film.
⑦ 《鋼的琴》一句話影評~~一句話!!急
不卑不亢,又幸福,又心酸,懷舊歌舞和黑色幽默把這一出人生杯具詮釋出了豁達、開朗的味道
⑧ 電影《鋼的琴》多看幾遍,才能寫影評
隸屬於小人物的故事中,深諳以大時代的變遷,《鋼的琴》以鋼琴為媒介,將現實主義的壓抑與浪漫主義的文藝,巧融於一體,溫情故事下折射而出的是社會巨變之下心理動盪,電影中運用大量前蘇時期作為配樂和有源音樂,更為突出了這種語境,可貴的是影片在涉及到有關懷舊的惆悵和現實的無奈這些情緒處理時,避免了廉價的煽情,荒誕的黑色幽默中呼之欲出的是關乎夢想的堅韌,而與之中電影所寄予的情懷不僅飽涵以友情的羈絆,更令人動容於那父愛的偉岸。——夢里詩書
⑨ 鋼的琴影評
其實在剛開始我看著一部電影的時候,的確被裡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改革,東北更是工業的重地。所以這個地方有很多工廠停產改制,還有倒閉,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社會出現了非常大的改變。整個影片的布景都很貼合,那種特殊的時期。
在這部影片裡面,人們經常看到空無一人的街道,露在外面的機械裝置,管道以及破舊的房屋。還有最滿各種雜物的空間,整個影片都是一種冷色調,再聯繫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不能看出這種場面,色調都是在為這種背景做鋪墊。影片裡面大部分場景都是破舊的工廠四處可見的工業元素。
黑暗的車間,地上的積水所以它是一部描述落魄東北工業時代的影片,沒有什麼比這種場面調度更適合。這種場景也讓人們相信都是現實生活之中存在的。
而且在這部影片裡面,音樂成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因為影片中不僅充斥著很多蘇聯歌曲,也有很多中國80年代流行的歌曲。導演對配樂要求很嚴格,光是超級瑪麗的音樂,就用了兩次。
一次是給孩子做紙板鋼琴的時候,使用了這個背景音樂,讓劇情顯得非常的荒誕。電子游戲的配樂很好的貼合了這一點,讓這種荒誕的行為在音樂的搭配之下,顯得更有喜劇效果。
第2次是出現在張桂林,看到自己情人和其他人逗樂的場景。這時鏡頭全都集中在演員的側面上,所以人們沒有辦法仔細觀察他的表情和肢體,音樂就起到了代替語言的效果。
⑩ 電影《鋼的琴》讀後感,由秦海璐主演的!在線等!急急急!謝謝好心吧友!
《鋼的琴》講述的是:上世紀90
年代初,東北某重工業城市。原鋼廠工人陳桂林在下崗後,獨
自拉起了一支樂隊,終日奔波在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之中,生活勉強維持。他的妻子小菊離家出
走,轉投有錢的假葯商人懷抱。如今小菊光鮮回歸,不僅要與桂林離婚,還要爭奪獨生女小元的撫養權。
桂林慨嘆自己失敗的命運,於是一心要將女兒培養成鋼琴家。為了得到女兒,他四處籌措買鋼琴的錢,甚至和女友淑嫻(秦海璐 飾)以及當年鋼廠的好哥們夜入學校偷鋼琴。
當所有的辦法都失敗後,桂林偶然翻到一本關於鋼琴的俄國文獻,於是叫上夥伴們在早已破敗的廠房中開始了手工製造鋼琴的征途……
影片的開頭是,一對並肩站著的夫妻,簡單告訴大家他們要離婚。此後的故事都是圍
繞著這個因由展開。男主角陳桂林歷經滄桑和變故,只剩懷里的那架手風琴,就如他身後的棚
子已經破舊的只剩支架,而他的妻子得到了想要的生活,衣著光鮮,時尚靚麗,兩人討論著女
兒圓圓和誰在一起。而我覺得這是導演對現實生活真實的寫照,男主人公誠實的工作,勞動,
拚命的對子女付出,卻無法得到一個幸福的家庭。雖然影片里也有寫了那些創業和再就業的人
物,但是任然無法掩蓋一種淡淡的諷刺。當他們這些人掙扎生存,一身疲憊的時候,卻忽然發現,自己永遠無法追趕上「一個賣假葯」的無良商販…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也是每個社會變型期的悲哀。我們無法避免,只有硬著頭皮挺住,並想辦法迎接下一輪的考驗。
影片里,因為夫妻婚姻的失敗,父親想盡一切辦法為女兒弄一架鋼琴,為的只是將女兒留在身邊,而年幼的女兒,在影片中扮演的是「下一代」的代表人物,整片中都是「沉默的」,「
早熟的」
。但是最後,她拋棄貧窮的下崗父親,追隨嫁給賣假葯商人的母親。這也是暗示我們社會
的教育失敗,我們愛的方式失敗,我們的下一代正在走向一個危險的方向。而影片中造鋼琴的
這一小團體,同時也是一種暗示,代表著被這個時代,被這個社會拋棄的老工業基地,他們個
個技術精湛,但卻無用武之地。他們面臨著日益瘋狂的世界開始困惑;他們開始擔心無法負擔子女的未來。這就是影片反映的當下的現實。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不但是對父愛和愛情的表述,也充斥著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更主要體現了主 人公在這個矛盾下的成長。在現實面前,只有為自己鑄一台「鋼的琴」
,讓自己變得坦然和堅強,經得起時間的打磨,經得住風雨的洗禮,走到成熟的時候,理想和現實也就交匯融合,不再遙遠的對立。
磚
牆、煙囪、下崗、廠房、硬碰硬、俄羅斯老歌、生銹的車間、失落的包工頭、不卑不亢的父親、埋在機床
里的文藝夢,滿含情懷,以及底層的、窮途末路似的智慧。一個階級的倒掉,工廠之子的輓歌。比想像更荒誕的,是他們那個卑微的夢。
但是電影演到最後,又是在那個破舊的房屋前,還是之前的一男一女,唯一的區別是那個曾經執著 的男人已經放手,對現實放手,對未來放手。
這架鋼琴能否造出來,圓圓是否能夠留在父親身邊,都已
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他們暗淡生活中的一抹夢幻曙光,這
架鋼琴如一台時光機,引領他們重溫往日的溫暖和榮耀,這是這些被社會邊緣化的人群已經忘卻很久的感覺了。
《鋼的琴》用一個緊湊的故事、貌似輕松、幽默的敘述方式,還有不斷插入的歌舞場面,超現實也好、諷刺也好,能讓黯淡現實生活,立馬活色生香。
它的風格非常雜糅,統一在懷舊的情緒下。大量中俄老歌先以強烈的沖擊把氛圍鋪墊上了。以對稱(片頭夫妻對話)
、誇張的弧線(追逐胖頭)和黃金分割
形成的構圖風格,使它幾乎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