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後感的範文
觀《長江7號》有感
不久前,我觀看了電影《長江7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叫小狄的單親孩子,他的爸爸窮困潦倒。但為了讓小狄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舉債把小狄送進了學校讀書。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發生意外去世了。小狄聽到消息後十分傷心。但這時奇跡發生了,小狄爸爸送給小狄的「玩具」——「長江7號」(其實是一隻外星狗)發揮了它身上的特異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發人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經常對小狄說的一句話:「我們不去偷,不去搶,要努力讀書,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家人,一家比較富,另一家比較窮。他們各自都生有一個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為家庭環境好,從小就不愛讀書,還看不起窮家的女孩。而窮家的女孩卻很爭氣,讀書非常刻苦,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後來那位富家小女孩,由於從小不好好學習,最終一事無成。而那位窮家的小女孩,由於從小就用功學習,終於成就一番大事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寄託在我們的身上。在此,我呼籲廣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後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老師評語:作者在概括電影情節的基礎上,圍繞「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句話展開論述。作者列舉典型例子進行論證,並呼籲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長大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觀後感
人生就像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後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後在鳳鳴山與後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於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後,他終於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後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後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後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後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後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後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介紹電影內容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老師的特別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0年的記憶。這位優雅老人的童年記憶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養院聯系在了一起,音樂家原來曾經是一位問題少年,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其貌不揚,人過中年的失業音樂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養院成了代課的馬修老師,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這個陰森如同監牢的地方更加沒了希望。校長,冷漠的老師,調皮得無可救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不斷的犯錯與懲罰。
工作的第一天馬修老師感到了害怕,善良的「麥神父」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頭破血流,前任的老師因為忍無可忍而匆忙離去,馬修的第一堂課就因為學生的哄鬧,招來了校長的「咆哮」。但也就在馬修老師的第一堂課上,這群從來不知道體會的學生,第一次因為犯錯而被關禁閉,第一次知道了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補嘗。就這樣在磕磕絆絆的一天又一天中,馬修老師用他的善良,用他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猶如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望。馬修老師雖然最終被可惡、勢力的校長辭退,可孩子們用馬修了老師教給他們的歌,用寫著祝福與感謝的紙飛機送別了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
感悟
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暖陽中飛翔時,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著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為老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時時刻刻關心你的每一位學生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
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那麼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老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老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老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
要懂得教育的藝術。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動用表揚與批評,是激勵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信心。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後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做為教師則應努力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 心靈相融! 從2008年至今,由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推出的品牌節目《開學第一課》已經陪伴全國中小學生走過了6個新學年,今年仍將在9月1日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晚八點黃金時段與全國中小學生如約相見,
2014年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
2014年,在總書記號召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開學第一課》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旨在引導父母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孩子的好榜樣,幫助廣大青少年養成誠實守信、孝敬感恩、團結友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節目分為「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在嘉賓演講、人物故事、文藝表演和互動游戲等環節選取了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和明星嘉賓一起展示「家風」的力量;同時節目還引入了創新環節——「說文解字」,通過「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兩個卡通人物的對話來闡釋各篇章主題字的構成和含義,力求以生動、活潑、多元的方式寓教於樂,帶領廣大中小學生去發現並傳承父母身上的良好習慣和美好品質。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講嘉賓有「童話大王」鄭淵潔、青年歌手容祖兒、來自震後災區藏族武藝班的孩子,還有「搖滾爸爸」秦勇與兒子大珍珠,
觀後感
《2014年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童話大王」鄭淵潔講述了關於「孝」的家庭小故事,他給孩子們總結出可以實踐孝心的具體方式,比如把好吃的先讓給父母,盡量陪伴父母,為父母洗一次腳。他認為「讓父母對你放心、讓父母為你自豪、讓父母有你踏實、讓父母因你富足,這就是孝順」。青年歌手容祖兒為孩子們帶來的故事從「媽媽從小就教育我,愛干凈、愛整潔,就是最基本的禮儀」開始。媽媽教育她關心長輩、並時時考慮他人的感受,家裡甚至連吃飯都有不少禮儀規矩。她用自己的故事鼓勵孩子們:「一個懂禮貌的人往往會贏得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多人的喜愛;文明禮貌要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搖滾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台,只為陪伴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的兒子大珍珠,他們攜手克服困難、相互陪伴、一起長大的故事,給孩子們上了一堂充滿「愛」的課,不僅僅只為表達父母之愛,更是教會孩子愛自己、愛生活、愛生命。在尾聲環節——「強」,一群來自震後藏區的孤兒,講述了自己在志願者張家振老師的帶領下走出家鄉、來到武藝班學習武術,並在這個大集體中逐漸擺脫陰霾、自強自信起來的故事。孩子們曾因為失去父母而痛苦、自卑,但通過武術的學習和「張阿爸」的鼓勵變得自信堅強,並在「張阿爸」的感染下,又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當志願者、當老師,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武術去幫助其他孤貧兒童。武藝班孩子們與張老師一起,用充滿自信的武術表演,向大家展示「少年強,中國強」的精氣神,鏗鏘有力地喊出了「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口號。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首次將「父母」的角色引入了孩子們的開學課堂。「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希望通過這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和父母們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將「父母教會我」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教育部要求中小學校組織集體收看或通知到每一位學生,讓孩子在家與父母共同觀看。 九月,獻給老師;九月,如期而至。世界因此燦爛。我們歌唱九月,因為這是您永恆的節日。我們牢記九月,因為這是我們真誠的表白。九月,是只情滿四溢的杯子,我們用雙手高高地舉起一片真誠的祝福聲中,請您乾杯。斟滿一杯美酒,為自己乾杯。
2. 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800字左右
2009-05-01 00:08關於《南京!南京!》我有一些不得不說的話。
從很小的時候起,家裡的長輩就對著我們這些懵懵懂懂的孩童講述戰爭。那時,天真的心縮成一團,不過把那些當作唬人的故事。後來上了學,從課本上那些渲染著淡漠麻木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的是「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侵略戰爭是明治維新的局限性所導致的必然結果」當我嬉笑著把他們念經一般的背下來時,並沒有感覺到歷史這門學科的殘酷。再後來,我看電影讀小說,《辛德勒名單》《說謊者雅各布》《拯救大兵瑞恩》,在一片黑白的背景下,紅衣女孩的屍體曾使我振顫;雅各布堅持到最後的謊言使我難忘;湯姆漢克斯執著的用手槍炸掉的轟炸機使我深思。這些電影讓我壓抑,結尾絢麗的色彩又使我欣喜。他們教會了我尊重生命,也讓我有了一個絕不輕言褻瀆戰爭的習慣,這個習慣讓我帶到了陸川的《南京南京》里。
說實話,我看這部電影本身視為了一個人——劉燁,但是當時間軸先前走,劇情鋪陳開來時我早就忘了劉燁了。我感覺那些黑白的絕望正在將我淹沒,思維中那些玩榮譽勛章游戲戰爭的畫面就像石頭一樣縛住我的腳往下沉。我看見戰士無法保護自己的百姓而永不瞑目,我看見裸露的隨意丟棄的女人的屍體,我看見孩子們黑白分明的眼睛,我看見那些像羊羔一樣驚恐的對侵略者舉起稚嫩小手的孩子,我看見對著無助的女人下跪的德國人……我看見日本軍官在浸透了無辜冤魂的水裡洗澡,我看見日本人把女人像自動售貨機一樣異想天開的標上時間和價碼,我看見他們在爆炸的釘滿他們同類的教堂前歡呼,我看見他們在活埋的已經死去的人們的沙土上跳舞,我看見頭顱取代了彩燈作為了慶典的裝飾品,而他們也在懷念自己的家鄉、和家鄉的女人上床、喝家鄉的清酒。我憐憫這些可憐的惡魔,不知他們是否聽見「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
說實話,在多少次爆發眼淚後,我早已精疲力竭,但我還是想說點什麼,即使語無倫次,即使沒有論點、分論點、沒有華麗的開篇和結尾,我還是要說,當高圓圓說那些孩子可以有過冬的棉衣和食物時,當那個燙頭發、抹口紅,在千萬萬人受著苦難仍能把自己打扮得風情萬種的妓女從人群中走出來時,當那些視名節重於生命的女孩子對著殘殺自己父母兄弟的人打開自己的腿時,當那個說著「朋友」和「我是良民」的知識分子看見自己稚嫩的女童被朋友扔下樓時,當那個有情的軍人一槍斃了那個風中殘燭般會唱戲的姑娘而不是繼續凌辱她時說「她真漂亮,但她活著還不如死了」時,當…….我都無疑一次次的涕泗橫流,但是我笑了,我對著屏幕說,你看見了么?苦難的中國人死了,有良知的日本人角川死了,帶著花朵燦爛的笑著的孩子他也會死的,但是,聽聽我的心跳聲吧,是不是比你們的戰鼓美妙多了?藏在這里的是希望!是民族的脈搏!在那鼓動著黑白色旗幟的背景下,在那片肆無忌憚的長滿野花和白楊樹的鄉間的田野里,侵略者們,試試奪走沾滿我們鮮血的土地!於是我感到圓滿了,從未出現過彩色的膠片開始倒影天空和美麗的世界的顏色。
3. 關於愛國主義的電影觀後感範文
愛國主義是一種思想觀念的社會意識形態,中國惟有國魂是最可寶貴的,那麼關於愛國主義的電影 觀後感 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愛國主義的電影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愛國主義的電影觀後感1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我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便禁不住熱血沸騰。《閃閃的紅星》這部影片我太喜歡看了,閉上眼睛,一幕幕動人的情景便浮現在我眼前。
看著這部影片,我自己也彷彿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卓越的斗爭。冬子的爸爸在戰斗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動手術。手術中疼得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看到這壯烈的場面,我恨不得沖上前去,把敵人消滅干凈。救出冬子的媽媽。
小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燒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看完這部影片,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加倍珍惜。我們是在紅旗下長大的,沒有經過任何艱難困苦,可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樣,絕不向困難低頭,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去戰勝它;當遇到危險或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我們要像冬子的媽媽那樣,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生活的道路上,我們要像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重任,衫清汪把祖國的榮譽看得高於一切,從難從嚴要求自己,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頑強的拼搏精神,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小英雄。
這部革命故事影片像導航的燈塔,處處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它又像戰斗的號角,時時催促著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它是我心中的一顆啟明星!
愛國主義的電影觀後感2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一篇兒童話劇紅領巾,它不但好看,還蘊涵了許多道理.
這篇兒童話劇主要講了,幾個小學生經過了時光隧道回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遇到了紅軍兒童團,於是小學生們也幫忙殺敵,最後兒童團的小紅軍為了保護小學生們,一一犧牲了.是的,都是紅軍的同志們奮勇殺敵,寧死不屈,消滅敵人,我們現在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他們都獻出了生命,有的變成了殘疾,有的被敵人殘酷地殺害,有的則能倖存下來.他們都是最偉大的,最正橘高尚的,最值得被別人稱贊的,也是最令人敬佩的.有了他們,才有我們,要不是他們的堅強和偉大,我們是不可能生存下來的,也不會有我們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和紅領巾,因為他們是用血換成的.
我們要尊敬革命前輩,是他們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的.
愛國主義的電影觀後感3人生就像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或仔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後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後在鳳鳴山與後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於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後,他終於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後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後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後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後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後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後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