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是一部令我至今難忘的電影,我真想不到有那樣窮的地方,有那樣窮的學校,有那樣愛學生的老師,更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因為被老師所感動而認真學習。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不禁流下了熱淚,那兒有一個窮的學校,學校有個老師,他母親生重病而在床上無法起來,並去看望母親,老師去找代課老師,卻沒一個人幫他,最後,找了一個小學沒有畢業的十三歲小女孩代課。張慧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因為家窮,所以把他送去城市打工。老師知道了這個消息,決定去把他找回來。但因為沒錢,所以走路去找,後來發現張慧科走失了,又去報廣播,都報了六次了,還沒找到,她又去電視塔,當張慧科在電視上看到代課老師時,流下了淚。
當時,我也流下了淚,老師,是一個好老師,雖然,只是一個代課老師,一個小學生,可是,少了一個學生也不行,因為,她知道教好學生是她的責任,哪怕只當一個月的代課老師。為了一個學生,而從一個很窮的地區走到一個富有的城市,那多麼的費力,哪天,我能去那裡捐給她們一萬元錢,那該多好啊!
說到張藝謀,我一直以為他是靠中國的貧窮發的家、出的名。從《秋菊打官司》到《一個都不能少》,都是不加任何修飾的把中國最貧窮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而且還得了不少的獎。我一直認為這些影片能得獎的原因是因為外國人對中國的貧窮落後感興趣,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所以我一直就有所抱怨。
五一期間我有幸完全看了一遍《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卻使我改變了看法。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不錯,影片選用的所有演員均是普通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他們都未經過專業的培訓,但卻以其真誠質朴的表演,演繹出感人的故事。
魏敏芝和張慧科都是河北小赤城縣所屬兩個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以紀錄片式的風格追求一種真實感。全業余演員、全紀實鏡頭、全真實布景,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感染了很多人。
我認為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就是真實,它真實的體現了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環境是多麼的差。村長讓找一個初中畢業的代課老師都找不到,最後只能找一個小學畢業的;一天只能用一跟粉筆,在寫字時要計算大小,太大了粉筆不夠用,太小了學生看不清,一盒粉筆只要一元錢,能用兩個月。
在魏敏芝代課的一個月里,也發生過很多故事,有時候也讓人笑,但這笑是有些酸楚的。就比如張老師找到魏敏芝問他會做什麼時,他說會唱歌,就唱了一首跑調的歌,張老師說:「一個月也不能總教這一首歌啊,就抄課文吧」,這就是對於二十八個學生一個月的交待。再有就後來的為了進城的車票,而發生的一系列的事,從算車票錢到去磚廠搬磚再到把剩下的錢去買可樂,到最後又想到去混車,等一系列的事情的發生,我認為這是一個最好的教育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而且又把數學運用到實踐中去了,還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所以通過看這部電影我才認識到張藝謀真的是個高手,已經到達了一個境界。
以前我聽人講過關於台灣的台南市發生地震,有一百多所小學需要重建,據說在台南發生地震初期,有人呼籲台北人捐款,台北人認為不關自己的事,就不願意捐。後來有一個學者說:「我們的孩子需要教育,台南的孩子也需要教育。如果現在那些孩子得不到教育,那將來長大成人,他們也將會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工作生活,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呢?」。後來就有很多人捐款。
我國現在的教育水平差距如此之巨大,據統計中國有近100萬象魏敏芝和張慧科這樣的孩子,國家應該做些事情了,國人也應該做些事情了,這些人是中國的未來啊,他們和所有的人都將有關聯。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二年級三個班的老師和同學在學校階梯教室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一個也不能少》。
電影情節是這樣的:有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村裡有個水泉小學,小學里只有28個孩子,課桌、椅子都破爛得不成樣子,但孩子們的臉蛋是紅撲撲的。學校里只有一個老師姓高,同學們都叫他高老師。一天,高老師的母親病危,所以不得不回家探望,村長找了一個代課老師叫魏敏芝,並吩咐她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一天,一個叫張慧科的同學去城裡打工了,魏老師湊錢買票但錢不夠,不得不去混車,結果半路被識破推下車,她走呀走。一路上買紙寫尋人啟事,風餐露宿,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在電視台前那一遍遍地問:「你是台長嗎?」然後她在電視台發出了呼喊:張慧科,你快回來!我找你三天了。那抽泣的聲音在我耳邊久久回盪。因為魏老師的願望只有一個:全班二十八,一個都不能少。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張慧科找到了,大家還給小山村捐了許多物資,漸漸地學校的條件也變好了。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我們的學習條件這么好,與那個破爛不堪的水泉小學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如果還不努力學習,那就太不好意思了,我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
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反映貧困山區師生學習、生活的故事片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劇中講的是水泉小學高教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年僅十三歲的魏敏芝做代課教師,高教師臨走前再三叮囑她班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但她毫無教學經驗,不但不知如何教起,甚至受到學生的欺負。但她給校長的保證是,她會在原教師回來後把班級交還給她,「一個學生都不會少」。當班上一名學生因家計困難而必須放棄學業到城市中打工,這名代課教師想起她「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費盡千辛萬苦要將他找回。她沒有錢,沒有社會資源,卻必須在復雜的大城市中找尋一名小孩。尤其是當小魏教師面對著鏡頭,流著淚說:「張慧科,你跑到哪裡去了……」的時候,我的眼淚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小魏教師其實只有十三歲,如果換在我們這兒,她應該上小學六年級。但為了那五十塊錢的代課金,為了多地教師說的「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她歷盡艱辛。
為了能籌集到去縣城的車費,她帶著學生去搬磚;車費不夠,她就步行去城裡,在城裡她更是一分錢也捨不得亂花,餓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飯,渴了就喝自來水。為了省錢,她寫了一個晚上的尋人啟事,聽說上電視找人最快,她竟在電視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多地教師臨走時的叮囑——「一個都不能少」。
小魏代課的水泉小學,只有一位教師,兩間破舊的教室,卻有大小四個年級的三十多名學生,這也能算學校?難怪同學們會發出驚訝的聲音。這那像我們學校,全部是寬敞明亮的樓房,還有許多現代化的教學設施。那兒的條件真是太差了,多地教師連粉筆頭也捨不得丟掉,為了掙錢,象張巧珍小學還沒畢業就得進城打工。想想我們有好多同學平時卻不懂得節約,亂用零花錢,真是不應該。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更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
影片最後,水泉小學在許多好心人的幫助下,條件有了明顯的好轉,張巧珍這只「小鳥」也已經歸林,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全國象水泉小學這樣的學校肯定還有許多,象張巧珍這樣的學生一定為數不少。想到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不幸的同齡人,如果我們的每一位同學都能想到那些貧困山區的同齡人,把零花錢節約下來獻給希望工程,就會使更多的象「張慧科」這樣的學生重新回到學校。
劇中的魏教師對學生那麼好,我們的凌教師對我們也一樣的好,同學生病了教師會去關心同學,為同學補課。同學犯錯誤了,教師會耐心地批評教育,幫助同學改正錯誤。教師這樣的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教師。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一個都不能少》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在電影中,有個情節觸動了我。粉筆在教室里甚至可以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為我有時也背著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裡,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忙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了那兩名學生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為:「不懂事兒」。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職責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我為電影里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盡管影片里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鍾的時刻,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床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啟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裡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因此,必須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就應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里理解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發奮和愛心去做的事。
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電影: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有一個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前後少了兩名學生,在自己帶的28名學生的幫助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電視台的幫助下找到了男孩並獲得好心人的幫助。
這個代課老師比我們還小,13歲,但她倔強的堅守「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在最後很多人籌錢,但這些資金及物資有多少能送到貧苦學生手中,又有多少資源是真正花在學生身上的,當老師說要找張慧科時,到村長家求助,村長一面收起大魚大肉,吃剩下的,一面拒絕她的請求,並說沒錢,想幫也幫不了。當老師去搬磚時,農民工都知道這是幫助同學,那麼那些不讓上車,不給予幫助的城裡人,又算的上什麼。電視台的接待員,口口聲聲的按規章辦事,看見那個就有本事讓一個小女孩在外面等了一天半,大晚上就睡在路上。很多人知道張慧科的事情,都是以不耐煩的態度去面對,難道這個世界就沒有一點點平淡么。
這個故事,說出了貧困小學的不幸,說出了整個中國的不幸,每一個勢力的人民的不幸。
我認為,山村小學單靠慈善是不可能的,國家的大官小官已經完全沒有當初共產黨的光鮮,社會的腐敗值得我們去深思。
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時,心裡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母親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時千叮嚀萬囑咐,班裡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可不久,張慧科同學因家裡貧窮連飯也吃不飽,就去城裡打工。魏老師知道後,從遙遠的鄉鎮十萬火急地趕到城裡,最後在電視台台長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雖然是一個年僅12歲的小老師,可像她這樣信守諾言、千辛萬苦把輟學打工的學生找回來,真的令人感動。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貧窮面前總是顯得那麼無能為力。影片中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總是讓我忘不了。雖然水泉小學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家境又是那樣貧寒,可是同學們仍然在艱苦的環境里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比他們好多少倍,難道我們不應該更加努力地學習嗎?我們的老師也處處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就更有理由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老師、回報社會。
看完《一個都不能少》電影,我覺得魏教師很愛自我的學生,她為了找張慧科跑到城裡去,花了好多錢,她的錢都是到磚廠和學生們一齊搬磚掙來的,很辛苦才掙了十五元,她給學生們買了兩罐可口可樂,她讓同學們一人一小口,最終輪到她了,她只喝到了兩滴,這時候她們的錢只剩下九元了,因為沒錢買到城裡的車票,她只能步行到城裡,在城裡為了找到張慧科,節儉每一分錢,自我用筆寫了尋人啟事一百張,渴了就喝自來水,餓了就吃別人的剩飯,她到了電視台,為了找台長,在電視台大門外等了一天半,最終見到台長了,她要求台長幫她找張慧科,台長說讓她做一個農村教育專訪節目,能夠節儉廣告費,並且還有可能找到張慧科,魏教師在節目中哭著說:「張慧科你在哪裡,我都找你找了三天了……」當她們回到村時,有些人給他們捐了彩色粉筆等學慣用品。
看完電影我的感受是:教師的愛是偉大的,為了一個同學找了三天時間,因為魏教師與高教師之間承諾過「同學們一個都不能少」。魏教師堅持著,承諾是最重要的,我們也要遵守承諾。
多麼偉大的教師,多麼感人的故事。我們生活在這么優越的環境中,學習在這么寬敞明亮的教室中,我們以後更要認真加強學習。
今天我們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場名為《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
劇中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病了,高老師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張慧科因為家裡窮去城裡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裡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台台長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雖然我們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為什麼這么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孩子們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小學的學生在惡劣的環境下,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好。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為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地為我們辛勤地忙碌著。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看望同學,為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看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贊嘆:「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師魏敏芝,僅僅十三歲,小學剛畢業,如今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二十八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內因,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敏芝帶來不少的壓力。第一次縣里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張慧科因家庭貧困,突然離校進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
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人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的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著到長途車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寫了尋人啟事,又到電視台……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著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看了影片,我受到深深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看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贊嘆「多好的一位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課教師魏敏芝僅僅13歲,小學剛畢業,當時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也不能少」!
內因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敏芝帶來了不少的壓力。第一次縣里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第二次張家慧因家庭貧寒,突然離校進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子,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個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著,她到長途車站,用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車尋人啟事,又進電視台……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勵著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實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是8歲了,我也要長大,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親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裡面內容非常感人。
在這個感人的故事裡,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姑娘,她當上了代課老師,以前那位老師姓高,臨走前高老師跟代課老師說:「這28個人我交給你了,要一個都不能少。」小魏老師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28個人一個都不能少。
代課老師姓魏,由於那是農村,生活條件較差,在這里有四個年級,在一間教室里讀書,而且教室很窄,老師連粉筆頭都節約,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學習條件差距多大呀!
魏老師細心地照顧著這28個人,可是這裡面有一個孩子叫張慧科,是個小男孩,他家太窮,就到城裡去打工。魏老師知道這件事後就連忙湊錢去城裡。於是她領著同學們搬磚攢夠錢,跟剩下的27個孩子告別了,她自己靠走路去城裡連著2天2夜都沒睡覺,她的耳邊又想起高老師的那句話:28個人一個都不能少。於是她連夜趕路,終於到了城裡,並且連忙寫了好幾張尋人啟事,寫了一晚上粘到各處,後來她知道可以從電視台找人,而且更快,在電視台的幫助下,她終於找到了那個小男孩——張慧科。
魏老師對學生負責,雖然窮,但是魏老師依然牢記著這句話:28個人一個都不能少。真讓人敬佩!
今天,我們的語文老師帶我們去五樓多媒體教室看了一場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故事講述了貧困山區水泉小學的高老師因母親生病要回鄉一個多月,所以,讓村長找一個帶課老師,村長就找了一個年僅13歲的魏敏芝做帶課老師,並答應給他50元,吩咐他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因為班裡有一個女生跑的快,被縣里的老師看種了,所以讓她去縣里上學,可魏敏芝說,高老師吩咐他一個都不能少。
幾千塊錢,所以到縣里打工掙錢去了。於是,魏敏芝決定去沒過多久,另一位同學又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欠人家縣里找張慧科,他先是去廣播台叫人家播,可是沒找著。又去商店買了紙和筆寫了尋人啟事,可是在他睡著的時候被風颳走了。他又到了電視台,等了台長一天多,終於見到台長,找到了張慧科。電視台為水泉小學捐了錢和許多學慣用品,電影圓滿結束了。
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是多麼的關心和愛護。我們要好好學習,用好的成績來報答我們的老師。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多多捐款。
『貳』 看電影觀後感怎麼寫(2)
看到這四個人,我的心中總會不要自主地激動起來,腦海中馬上浮現出一幅中土世界的畫面。我對那裡充滿嚮往,但我內心的狂熱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之上的,並不是因為感性的喜歡而喜歡。
故事從夏爾的袋底洞開始,比爾博。巴金斯受甘道夫的邀請,與矮人國王索林。橡木盾簽署了一份聘用合同,與其他十一個矮人一起踏上去孤山戰巨龍的征途。這么介紹有點兒土,並且有點兒像孫悟空一行人西天取經的感覺。但事實上,這絕不是打怪殺怪那麼簡單。比爾博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良,雖然他也怕麻煩,但仍然蓋不住冒險的誘惑;索林是個天生的王者,有魄力,且勇敢無畏,雖然陷入阿肯寶石的陷阱中迷失了自我,好在最後醒悟過來,承擔起身為矮人國王的責任,拿起武器同半獸人廝殺,最終竟犧牲了生命。但他自始至終都認為比爾博這個霍比特人是他最好的朋友。
所以,整部影片告訴我們勇敢、善良、友誼這幾個詞,或許還不僅僅指這些。我認為,整部影片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當你陷入迷茫、不安、悲傷的境遇中時,想到它,心中的某塊角落就會馬上溫暖而且明亮起來,自己也就可以暫時寄居在那兒,使心靈回歸平靜而安詳。
實際上,《霍比特人》的結束代表著中土世界在向我們告別。從魔戒到霍比特人,有許多觀眾可能已經從一個青澀的少年變為心智成熟的成人了。數十年的時間,當再返回中土世界時,心中定會有幾分激動吧!雖然時間間隔很長,但依然能夠喚醒身上的熱血分子。如今,十幾年過去,中土世界告別了我們,並不代表我們會忘記它,忘記托爾金老人家給予我們的世界。
正如《魔戒》書中所說,在這個正邪難分的時代中,分辨真正的善惡很難,但《魔戒》和《哈比人》的`故事卻永遠都可以帶給我們在這樣的世界中生活下去的力量;永遠都是那些純真的、渺小的事物,因著他們的信念和堅持,改變了整個世界。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吃驚,一個智商測試只有七十五分的男孩竟會做出那麼多了不起的事!
被眾人認為是一個低智商的孩子甘·福斯特,從小就只有媽媽與他相依為命,雖然家中有許多住宿的旅客,但沒有人與他說話。他的母親總告訴他“蠢人就應該做蠢事”,也正是因為這句話,阿甘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生活著。
阿甘由於智商達不到正常學校所要求的最低標准而拒絕他報名,校長也曾一度建議他去特殊學校讀書,母親卻堅持要讓自己的兒子與其他孩子過上一樣平靜的生活,終於阿甘可以上學了,但在上學的第一天,當阿甘走上校車,看到明明有許多空座位,可同學們卻以各種借口不讓他坐,阿甘失落地站在車中央,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如此地排斥他,並稱他為白痴、蠢貨。正當他迷惑不解時,一個甜美的聲音呼喚他,阿甘驚異了,一個女孩叫他過去坐在自己的旁邊,除了他母親外,這是第一個跟他說話的人,在阿甘眼中,珍妮是那麼美,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
然而,我們的阿甘在學校過得並不快樂,因為怪異打扮和低智商使得其他同學總是欺負他。起初他逃跑,但跑得十分慢,漸漸的,阿甘擺脫了自己殘疾的雙腿上的鐵架的束縛,他覺得自己跑得那樣快,似乎已經飛起來了。也正是從那一刻起,跑步成了阿甘的特長,在他驚人地考上大學後,運動場上的飛奔令他十分快樂,他堅定地完成了學業。
後來阿甘又參軍入伍了,他在隊伍中認識了一個黑人,由於他家曾以打魚為生,所以他對阿甘說,待他回國後,要買一艘捕蝦船,自己當船長,阿甘當船員。可是,這個美夢還沒來得及實現,他就犧牲了,而阿甘則因表現優秀回到祖國,甚至得到了總統的接見。阿甘回國後,沒有忘記與黑人朋友的約定,我看到這里時難以想像,世間竟有這么愚蠢的老實人,要知道在一個進步的時代,光憑一張網就想生存簡直是無稽之談,而我們的阿甘卻不顧他人的勸說,執著地向前走著。終於有一天,一場大浪幾乎摧毀了所有的漁船,只有他這個幸運兒安全歸來。從此,周圍人的海貨都只能從阿甘那買,很快他便擁有了一大筆財產。
就在阿甘沉醉於最初的成功的快樂中時,母親患上了重病,一周後,母親永遠地離開了他的傻兒子。我很佩服阿甘在面對生與死時的勇敢,以及執著的生活態度。看著阿甘的經歷,我有點懷疑,他真的是低能兒么?人們總說上帝如果把你的一扇門關閉了,那麼一定會在別處為你打開一扇窗戶。阿甘正是如此,他有他的特長,例如:跑步,難以想像,他竟然幾次穿越美國,跑了三年多的時間,也許老天被他感動了,終於讓阿甘找到了珍妮和他聰明伶俐的兒子——他一生的最愛。
我體會到無論智商如何,只要誠心做事做人,生活同樣會十分美好。
剛剛看完電影《瘋狂外星人》,竟然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看,和之前看過的卡通電影不一樣,電影中的情節極富特色,一會讓人大笑,一會讓人感動,處處透露出親情和友情的強大力量。
啵啵星人們的船長史麥克帶著啵啵星人在地球的法國巴黎登陸,並將人類居民轉移到了澳大利亞。
聽說啵啵星人的目的不是佔領地球,而是逃脫瓜星人的追捕。瓜星人的目的也不一樣,他們的目的是拿回他們和啵啵星人船長史麥克和平交談時拿走的被啵啵星人稱為“閉嘴石”的石頭,因為裡面有許多瓜星人的後代。
啵啵星人小歐在發送派對邀請時,不小心把信息發送到了整個星系的所有生命的手機上,暴露了啵啵星人的所在地,這讓小歐成了所有啵啵星人的通緝目標。
他在逃跑途中偶遇了地球女孩小費,她的願望是與被轉移的媽媽團聚。於是他們倆開始了一段令人捧腹的路途。在這段路途中,小費讓小歐感受到了真正的友情,並激發了小歐的冒險精神,讓小歐變得富有感情和勇敢,正是這兩點讓小歐成為了啵啵星人的領袖,並成功解救了啵啵星人和地球的危機。
『叄』 《跑出一片天》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跑察州出一片天》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昨晚我和媽媽起觀看了部名叫跑出片天的電影,這是部關於成長的勵志電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位小男孩,他叫李小天,他很喜歡跑步,而學習成績很差,但他爸爸卻不懂他,心想讓他考大學,將來有錢了,開家大飯店,這樣他爸爸就不用靠賣砂鍋來維持生活了。
小天是個沒有媽媽的孩子,在他的夢里,總有隻藍色的大飛鳥,輕輕的撫摸著他的臉,可當他醒來的時候,大飛鳥不見了,他非常傷心,因為他想敗轎蔽媽媽。由於小天個子小,所以在學校直被大個子馬曉嘲笑,馬曉是個學習好,跑步快,什麼都好帆氏的個大男孩,小天為了超越他,每天堅持不懈的跑步,天只為加快秒鍾,把腳都磨出泡泡。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最後的比賽中取得了勝利。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愛好,即然選擇了,就應該在這方面加倍努力,讓它成為自己的強項。小天被人嘲笑、被人輕視,可他不放棄,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向他那樣、勇敢、勤奮、堅持不懈的做好每件事。
我看了《跑出一片天》後深深有感,其中胡靜飾劉藝丹;常鋮飾李飛雄;田亮飾大眼仔;曲雙雙飾小蔡老師;苗雅寧飾李小天;賀小語飾小博士;楊冪飾蠍子······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位小男孩追夢的故事。
李小天喜歡跑步但是他的爸爸(李飛雄)不支持他,反倒讓他念英語因為他想讓李小天考上重點大學,因為跑步的夢想所以李小天認識了邢風(大眼仔)於是大眼仔便開始培養起了李小天的跑步能力,教會他了起跑、沖刺。但是他的爸爸卻反對他,有一次李小天很晚了還沒有回家,原來他是在那裡練習跑步,最後李飛雄被說服後,有一次小天去參加四百米跑但是因為堵車他的爸爸抱著他往比賽現場趕,半路被大眼仔帶去了,最後小天用自己的實力贏得了比賽。
小天能獲得本次比賽的冠軍離不開自己的辛勤努力,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正如大眼仔所說的400米賽跑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比賽,他就像人生一樣輸在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我們要學習李小天,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最近我看了《跑出一片天》這部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爸爸李飛雄獨自一個人撫養兒子李小天,並在他身上寄於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期望,期望孩子考滿分、上重點中學、大學。
我從影片明白,李小天有跑步的天賦,也想跑步,但父親不支持他堅持跑步訓練。其實父親李飛雄並不是不懂李小天的想法,而是他更懂生活的真實。這些年看了不少關於前體育冠軍迫於生活而賣獎牌、打散工的新聞報道後,說明運動員這條路並不好走。而幸運的是,大眼仔在教小天跑步的同時,更要他加強學習。所以,我在影片看到了小天在做仰卧起坐的時候讀英語等學習和運動相結合的片段。
我覺得在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的同時,更要讓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將來。我並不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但在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就務必把這件事情做好。在我們還不懂得以後生活的辛苦時,爸爸媽媽要引領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我什麼都輸給別人,唯一能為自我爭取的就是跑過別人!」,男孩小天為了實現夢想而用盡全力的奔跑,也令人觸動至深。
星期四下午,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跑出一片天》。看完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只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會成功。
影片中的李小天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學生,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參加四百米跑步比賽並取得冠軍,但他卻遇到了一位實力強勁的對手——馬驍。幸運的是,李小天的朋友大眼仔,知道了他這個心願後,決定教他跑步,准備比賽。漸漸地,他提高了跑步速度,辛苦的努力沒有白費,後來,校長在比賽遴選隊員時,李小天跑出了五十九秒五九的好成績。可是正式比賽那天,卻出了點小意外,小天的`爸爸李飛雄由於著急送小天去比賽而弄傷了腿,此時比賽場上的小天正擔心爸爸的傷勢而比別人遲了幾秒起跑,但這沒有影響他的發揮,因為他心中一直存在著信念,只要不放棄就會成功。於是他奮力的向終點沖去,終於,獲得了冠軍。看到這里我為小天的成功而高興,更為他的執著所感動。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只有努力、堅持、拼搏才能成功,才能實現夢想!在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或許會遇到許多困難,但是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克服一切困難,走向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和理想,你只要肯吃苦,不怕累,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你保證會實現你的理想、願望的。
上周星期五,學校組織了看電影,電影里的小天,就是一個為了理想而奮斗的人。這部電影叫《跑出一片天》,主要講了:小天是一個活潑開朗、比較貪玩的孩子。他學習成績十分不好,經常考零蛋,可是他爸爸對他的期望很高,讓他考上重點大學。為此,小天也不少被他爸批評。但是他也有自己的願望與理想。他的願望就是成為體育健兒。但是,由於他達不到參加運動會的標准,每次都被拒之門外。可是他不灰心,就回家去苦練了。他的朋友邢天,就幫他訓練。他每天起早摸黑的訓練起跑和速度。訓練起跑時,小天把腳扭了一下,但小天還在跑,終於,小天跑的有點快了。在學校選拔運動員的時候,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天選上了,他代表學校去參加運動會,小天得了第一名。
電影里的小天,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體育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學習成績不怎麼好,小天,我想對你說:「你只要把跑步時那股不怕苦,不怕累得勁兒,用到學習上,你保證會考上重點大學的。」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是《跑出一片天》。裡面講了一個李小天小朋友的故事。李小天沒有了媽媽,和愛他的爸爸相依為命。他不喜歡學習,酷愛跑步,可他賣砂鍋的爸爸總想讓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大學。
李小天有一個朋友叫大眼仔,真名叫刑風,教他跑步,教他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當他的爸爸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不僅想到了自己的過錯,還支持自己的兒子跑步。
過了一段時間,李小天參加了比賽。他的好朋友都在歡呼,都在為他加油。最後,通過李小天的努力,他不僅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還有了一個愛他,喜歡他的媽媽。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爸爸媽媽是多麼愛我們,我們以後要聽從他們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媽媽,做個懂事的孝順的好孩子。
看了這部電影我還懂得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只有夢想不去努力是不行的,我們要為實現夢想而去努力,去奮斗!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跑出片天》。
李小天是個沒有媽媽,只靠爸爸賣砂鍋掙錢,供李小天上學。李小天非常喜歡跑步,可是因為身材不夠高沒有參加學校田徑隊。他爸爸非常不同意他跑步,說讓他好好學習考重點中學。他們班有個跑的最快的同學叫馬曉,他四百米跑,跑進了分鍾內,他有資格參加北京市小學跑步比賽。為了練習跑步,小天經常偷偷練跑步,他爸爸點也不知道,小天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叫大眼仔,大眼仔400米能跑進53秒,小天想和大眼仔學跑步,大眼仔同意了,開始教小天,天晚上小天還在練,被他爸爸發現了,小天氣之下把他知道的全說出來了,他爸爸非常慚愧,蹲在藍球架下抱頭痛哭,小天的老師非常想讓小天參加北京市小學生跑步比賽,主任說小天必須跑進分鍾內才能參加,小天真的跑進了分鍾內。能參加比賽了,小天在比賽中贏了,跑了55秒30的好成績。
我看了電影後非常感動,並從中得到了個啟示,定要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夢想,並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近我看了《跑出一片天》這部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爸爸李飛雄獨自一個人撫養兒子李小天,並在他身上寄於了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希望,希望孩子考滿分、上重點中學、大學。
我從影片知道,李小天有跑步的天賦,也想跑步,但父親不支持他堅持跑步訓練。其實父親李飛雄並不是不懂李小天的想法,而是他更懂生活的真實。這些年看了不少關於前體育冠軍迫於生活而賣獎牌、打散工的新聞報道後,說明運動員這條路並不好走。而幸運的是,大眼仔在教小天跑步的同時,更要他加強學習。所以,我在影片看到了小天在做仰卧起坐的時候讀英語等學習和運動相結合的片段。
我覺得在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的同時,更要讓我們有一個穩定的將來。我並不覺得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但在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就必須把這件事情做好。在我們還不懂得以後生活的辛苦時,爸爸媽媽要引領我們,成為祖國的棟梁。
「我什麼都輸給別人,唯一能為自己爭取的就是跑過別人!」,男孩小天為了實現夢想而用盡全力的奔跑,也令人觸動至深。
《跑出一片天》這部電影敘述了一個小男孩,他叫李小天,他酷愛跑步,他的父親是一位賣砂鍋,李小天從小沒有母親。他的父親希望他好好學習,不再走他的老路。但李小天不放棄跑步,直到他遇見了大眼仔。大眼仔很同情李小天,他將李小天培養成了一位長跑健將,同時,他的父親也理解了李小天。
一代天驕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大眼仔在幫助李小天也費了不少功夫。大眼仔將李小天帶到了一個跑步俱樂部去訓練他,在俱樂部中任何人都比他厲害。他從跑步開始練,起跑一次,回來一次,起跑一次,回來一次……從上午練到下午,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看到這里,我覺得他只是為了一個強身健體的普通運動項目就這樣堅持不懈,我們現在重要的學習都推來推去,我們可真是比不過李小天啊。
我們應該學習李小天不放棄、不抱怨的精神,我們既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也要有不放棄,不抱怨的心理。更要有夢想,就去追。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個電影,叫跑出片天。這個電影非常好看接下來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這篇電影的主人公是李小天。李小天是個從小就沒有媽媽的孩子他的爸爸是賣砂鍋的,兩塊錢碗砂鍋。他們家很貧窮但是李小天每次考試都考零蛋。可是李小天非常喜歡跑步但由於身高不夠不能參加田徑隊,但是他每次偷偷地跑去送砂鍋。李小天還有個好朋友叫大眼仔,有次大眼仔帶他去挑戰夜跑之王。小天得了個第名參加完比賽後小天又找回了信心。小天的體育老師非常想讓小天參加北京市小學生跑步比賽,主任很不耐煩讓小天試次,不過他必須跑進分鍾內才能參比賽加。李小天竟跑出59.59秒的好成績。
開始比賽了李小天起步慢了別人但是他到最後的時候竟然超過了個又有個選手最後得到了個第名我太為小天高興了。
我懂得了個道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在《跑出一片天》影片中的主人公李小天,他生活在單親家庭中,與父親相依為命。他的父親因為沒有文化,一直靠賣砂鍋為生,所以他非常希望他的孩子能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他總是對他的孩子說:「將來你要上重點高中的!」然而李小天是一個喜歡跑步的孩子,當被同學譏笑是,他更是下定決心,用實力證明給大家看。
於是李小天刻苦訓練,每天他練習起跑,用幫父親送砂鍋的方法來練習跑步,通過練習仰卧起坐的方法,來鍛煉腹部力量……看著李小天跑過終點的那一剎那,我感動極了。李小天的成績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憑著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屈不撓的精神,終於有了喜人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雖然輸在了起跑線上,卻贏在了終點。李小天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
想想我自己,我的生活是那樣的幸福,和小天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而我有時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就會退縮,這與迎難而上、不懈追求的小天比起來又是相差很大。「愛拼才會贏!」感謝影片《跑出一片天》給我帶來了深深的啟迪。
昨天上午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後,學校組織老師們觀看了電影《跑出一片天》。 片中的主角是一個10歲的小男孩,從小母親離他而去,一手由他父親帶大,家境不好的他在學校學習生活上處處受同學和其他夥伴的欺負。雖說成績不怎麼樣,但他很喜歡跑步,有著超出同齡的跑步天賦。在田亮飾演的(大眼仔)大哥哥的鼓勵支持後,頂著父親的壓力他毅然決然的堅持跑步鍛煉,結果通過他的不懈努力訓練,在一次小學生跑步大賽中脫穎而出擊敗了甚至超出了他年紀的孩子獲得了冠軍。從此他父親對他跑步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從以前的反對甚至反感,到現在的全力支持,很顯然他被自己孩子的執著努力所打動。後來在收獲成功的同時也收獲了家庭的喜悅和睦,一個愛他支持他的阿姨。
影片結束時,我感慨萬千,一個人的出生和出生的環境無法改變,但可以改變的是之後你人生的志向跟生活,改變不是嘴巴說說或是立個誓言什麼的,而是要靠你的實際行功,就像小男孩那樣,用自己的兩條腿來跑出自己的夢想,跑出自己的一片天。
看了《跑出片天》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有個叫李小天的人,他考試常常考0分,他的爸爸李飛雄,長大想讓他考重點大學,每天早上,都讓他讀英語,可是他自從認識了大眼仔這個人,他就喜歡上了跑步,每次李飛雄讓送砂鍋的人走的時候,李小天就偷偷都下樓,替他送貨。
有次,在北京舉行中小學生運動比賽,李飛雄為了讓兒子在運動會上,取得勝利,專門給李小天買了雙鞋,並在他比賽那天專門打計程車,送李小天去參加比賽,由於交通的堵塞,李飛雄為了讓李小天保持體力,並且在10點到達運動會,在車之間的空隙里,劃破了手,弄破了褲子,這讓李小天感受到李飛雄的愛,在比賽的時候,以55秒,得了第一。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即使你的身上有99個缺點,但你總會有個優點。
「400米賽跑是一個奇特的比賽,它就像人生一樣,輸在起跑線上,卻贏在終點。」這就是本周二我在學校里觀看的一部勵志片——《跑出一片天》中的台詞。影片結束了,然而這句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讓我回味,讓我深思……影片中的一幕幕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在影片中,李小天特別喜歡跑步,他努力練習跑步,想著自己的夢想,不退縮。為了跑出好成績,他練了一天,提高了一秒,就這么一秒讓他特別開心。因為對他來說:他進步了。
面對爸爸的阻撓,自己的身高,主任的刁難~他沒有放棄。他不斷為自己的夢想爭取機會。他成功了。誰能想到在比賽前,它是以最差的成績進入比賽的隊員。最後變成了每個人都想得到的冠軍。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他李小天不是一事無成,你們可以做到的,他也可以做到。
我不禁想到,我們是否有他這樣的堅持,我們是否能為夢想不顧一切,是否能靠自己得到成功?我,沉默了。
今天,我在學校看跑出片天的電影,這部電影非常好看,為什麼我這么說呢!就是因為,電影里的小男孩,叫李小天,李小天不僅遇到了這么好的教練,就是大眼仔,大眼仔就是森碟的爸爸,田亮,當時我非常驚訝,想;為什麼田亮也出現在電影里呢?我又想,算了,不想這個了認真看電影吧!我帶著問題看電影,電影里的人物有;李小天、大眼仔、洪飛雄(李小天的爸爸。),電影的內容是;有個叫李小天的小男孩,他們家是賣砂鍋的,他的爸爸叫洪飛雄,他在學校吹牛說,他的爸爸比別人的爸爸跑的都快,可是,等爸爸知道以後,爸爸想打他,可是,爸爸沒有打,因為他知道他的孩子只是在幫他……
今天,自從看過這個電影以後,我知道我們應該認真學習、讀書,長大以後當個讀書家。
『肆』 電影《奇跡男孩》300字觀後感二年級範文
天生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奧吉,從小由母親在家裡教導,五年級時,他終於有機會進入普通的學校學習。我為大家帶來幾篇《奇跡男孩》觀後感供大家閱讀。下面是我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奇跡男孩》觀後感一
有一個名為奧吉的男孩,他每天出門都會令人倒吸一口冷汗,因為他是一個畸形兒。由於路人的反應,奧吉每天出門都戴著個頭盔遮住他的臉。後來,他上了學。不過由於學校的規定,他不能佩戴頭盔,這就導致了奧吉每天都要接受來自同學們的嘲笑。不過,他的同桌麥克對奧吉很善良,每天無論什麼時候都與他在一起,陪他聊天。但他的另外一個同學就不是這樣了:朱利安每天都嘲笑奧吉,甚至有一次把班級集體照上的奧吉刪除了!還在背面寫上「野獸不屬於這個班級!」。這就對奧吉影響很大了。奧吉下午回到家,便將自己鎖在房間里大哭。學校春遊到了,去森林公園。奧吉和幾個同學在森林和三個初中生打了一架。雖然大家都遍體鱗傷,但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故事的最後,奧吉獲得了榮譽勛章,連嘲笑他的朱利安也對他刮目相看。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來到一個新環境不適應,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吧。
《奇跡男孩》觀後感二
昨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患病的五年級小男孩的上學經歷。
在去學校之前,都是由他的母親給他上課,為了照顧他,母親放棄了自己做老師的夢想。男孩看透了媽媽的心思,決定到學校去學習。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家人驚訝極了。母親尊重他的決定,送他去一所學習讀書。他在同學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喜歡上了學校。
可他的校園生活一開始並不怎麼樣,因為有的小朋友說他手物,都像看動物一樣看他,小男孩感到很傷心,好幾日都垂頭喪氣地回家。爸爸問他的校園生活如何,小男孩勉強的說:「還行!」可是他心裡並不這樣認為。
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跟同學們友好相處,獲得了學校里的第一個「朋友」,可那個孩子並不是看著起來的那樣友好。後來,他用的他的實力收獲了許多真誠的朋友。他由一個自卑、自閉的孩子變成開朗自信的少年!他通過努力獲得了學校頒發的榮譽勛章,開始了新的生活。
通過這部電影,我明白了,我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要學會愛護自己,珍惜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奇跡男孩》觀後感三
昨天下午4:00,媽媽帶我去看電影,名叫《奇跡男孩》,這是一部勵志的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10歲的男孩奧吉,因為父母相傳的基因 ,所以他天生臉部畸形。奧吉1到4年級都是在家裡自學,5年級的時候,他終於能去爸爸媽媽給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了。他臉部畸形的樣子不想讓別人知道,所以他上學的時候都要帶頭盔。後來他鼓起信心,把自己的頭盔摘掉,用他真實的面貌面對生活。在後來他交了一個好朋友叫傑克,他們兩個一起面對了很多困難,傑克也成為奧吉最好的朋友。在畢業典禮上,奧吉獲得了表彰得到了全校學生老師的熱烈歡迎。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有許多感受:人的美,不是外表美,而是心裡美。當別人遇到困難時,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 還要真誠的對帶他人。當別人犯了錯誤,你不要嘲笑他,不然他心裡會更難過,而且你肯定都有犯錯的時候,如果他犯錯的時候你嘲笑他,那你犯錯的時候他也會嘲笑你!做人要誠實,不要用一些謊言去說服這件事情,在說了這件事情肯定會被查清楚的!
《奇跡男孩》這部電影,看完後,對你以後的生活也大有幫助。
希望大家去觀看!
《奇跡男孩》觀後感四
不知道你是否觀看過這部電影。但當你看過之後,你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你經常煩惱的問題,很容易就能解決。《奇跡男孩》的主人公奧吉由於天生臉部畸形,跟媽媽在家自學。在他五年級時,他的父母不希望他以後會脫離人群和脫離社會,所以選擇讓他去學校上學。可是,同學們待他如怪物,他那張臉成為大家討論的笑點,連剛結識的朋友也不可靠。最終,奧吉在父母、姐姐,媽媽、布朗老師的幫助下,用自己的勇敢、善良感化了同學,獲得了校長頒發的獎章,成為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看完電影後,我的心彷彿被一隻手輕輕撫摸過。當看到奧吉第一天上學被同學嘲笑,卻沒有回擊,到家後失聲痛哭,我為他感到不平,為他感到委屈。,他是多麼善良。當去野外交流時被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他為保護朋友傑克·威爾挺身而出,我心中燃起憤怒之火,也想沖上去教訓一下那個以大欺小的學生,他是多麼勇敢。當他和傑克的科學項目獲獎時,歡呼雀躍,我在中心為他鼓掌,他是多麼聰慧!
雖然奧吉不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卻比一個普通人做的更好。而我們是一個非常普通正常的人,我們卻不如他善良,勇敢。
這部電影了,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是"當你在正確的答案和善良兩者之間做出選擇時,請選擇善良。"以及"如果你不喜歡你所在的地方,那就想像一個你想去的地方。"
《奇跡男孩》觀後感五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奇跡男孩》,電影講述了一個叫奧吉的小男孩,出生時因為某些原因,他做了27次手術後才終於呼吸正常,視覺正常,聽力正常。但27次手術後卻使他看起來不正常——臉部畸形了。因為這些原因他一直在家裡,功課都是他媽媽自己輔導。到了五年級時,媽媽認為他不能再呆在家裡,該去學校了。他去了學校,剛開始所有人見到他就趕緊躲開,幾個壞孩子也用各種方式羞辱他。但他用行為感化了別人,最後獲得了學校獨一無二的勛章,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
『伍』 看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同學們,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看電影觀後感,一起來閱讀學習吧!
昨天下午我們學校組織去看電影。一路上同學們興高采烈地猜測著看的內容。到了電影院我們這才知道電影的名字叫《海洋》。
我看到海洋里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各種魚類。魷魚、鯊魚、海豚、水母等是我認識的魚,也有我好多不認識的魚,它們都長得不一樣,穿得衣服也五顏六色,漂亮極了!海洋里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魚,如羊頭魚,它的頭上長了一個大包,就像一個老壽星,還有石魚,它非常厲害,它可以隱蔽起來,偽裝成石頭的樣子,很難被發現,以此用來捕捉小魚。可是,現在人類一直還在不停地捕魚,不停地破壞環境,這些可愛的魚都快無家可歸了!我還看到了藍鯨、海星、螃蟹、章魚、等生物……海邊,有有北極熊,水獺、企鵝、海象等真是可愛啊!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人類要愛護大自然,愛護海洋環境,不能過度捕殺海洋生物,否則海洋生物就有可能滅絕,大海也可能被污染。以後我也要從自己做起,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我還要呼籲我們所有的人類都要積極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大自然!
看完《孔子》,只記得一句話: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許可能加上一句:雖未能至,心嚮往之。只是內求的信念,是反求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許,無為方能無不為,但無為而非不能,無用安知不是大用。為何在乎結果,而非過程,無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無因而無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點方可達到B點,無起點何來終點,無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證明,有因無果,那是勇氣,無因有果,那是荒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撐果價值的艱辛。
也許,兩點之間,直線不是最短。我們的意志和良知告訴我們,我們是有選擇的自由的,能負責任的,可是我們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經驗中卻受著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們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們的生命最終也要服從因果律?以前我們提「曲線救國」,因為直線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這樣理解,兩點之間,是不是就可以說曲線最短。遇山遇水,我們搭橋鋪路,甚至挖隧道,從經濟學層面說,這不是最經濟的。路總要隨著地勢,你搭橋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壞自然。如果我們要達到山頂,是不是也可以搭橋、掘坑?所以詹天佑的「人」字形鐵路才是偉大的`創舉。一切偉大的創舉總不能置於別人或自然代價之上。
孔子知不能為而為之,實則無畏,因其思想方能流傳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討論其作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許在功利社會的當今,有因無果,不成主流,實認愚蠢。所以當今最短這樣思想理念,所以成功學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車有房有美女嫁個有錢人。有人說有錢人就是等有了錢才是人,學好數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錢就能活在天堂,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就在於有錢否,再也不是好人與壞人的區別了。
如今社會最喜歡樹立英雄,所以孔子只能作為聖人。伽利略說過:需要英雄的國家真不幸。所以如今最缺的是聖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為之,實則時代賦予的責任,也是良知應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國,談的是權、錢和關系,所以時代的使命必與之相反,那又有幾個人能夠明確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有時我們說個人的偉大,其實歷史並不使單個的人不朽。雖然孔子知不能而為之,但他不能打斷歷史的循環。歷史總是曲線前進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個人想用直線式打斷歷史循環前進,那某些個別事例、事跡或事件,也同樣打斷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循環。無論何時,只要人們追求他們的目標,像耕種那如果沒有他們的勞作,就無所出產的土地,若強迫自由飄盪的風揚他們的帆,越過不停翻滾的浪,也就打斷了無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內翻轉的運動了。所以影片中說,夫子的思想又有誰能夠理解。所以當我們在一種歷史過程的意義上深思歷史的本質、國家的歷史命運及它們的沉浮興衰時,永遠不能寄託於個人而忽視歷史過程必定是循環的。
我們所有的人都通過出生來到這個世上以及這個世界通過誕生而持續更新。也許這才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歷史總不能靠個別人來承擔。既然提出「文化強國」理念,回歸孔子儒學不知可否?改變如今民不民、政府不政府的局面。
孔子最後回魯國講學立著,我們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從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標不是把年輕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帶入世界的一個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隨著教,沒有學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說教,但是沒有教育也能輕而易舉地教,一個人即使活到老學到老,也不一定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必須留給專家和教育局考慮的細節。
其實,教育的要義在於,我們要決定我們對國家的愛是否足以讓我們為國家承擔責任,是否要讓它免於毀滅,因為若不是有新的、年輕的面孔不斷加入進來和重建它,它的毀滅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育是立國之本,不是說來玩笑。強國戰略無不是人才戰略,而不是政治、經濟、軍事戰略,但也不是不無關系的,只是輕重之別。
同時,教育也是要政府決定,政府對孩子的愛是否足以不把他們排斥在體制之外,是否要讓他們自行做出決定,也就是說,不從他們手裡奪走他們推陳出新、開創我們從未預見過的事業的機會,並提前為他們重建一個共同世界的任務做准備。也許中國畸形的教育與西方教育方式的區別就在於此吧。
『陸』 二年級作文《國王與小鳥》電影片的觀後感200字
有同齡人說沒看過《國王與小鳥》,我簡直不能容忍,就像聽說本地人不認識路。80年代的黑白電視時代,多少人曾對國王與小鳥,和另外一部電影:《畢加索的奇異旅行》留下深刻印象。那時候不會用「另類」、「荒誕」這樣的形容詞,只知道它們「不一樣」,因此簡直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它們是厚牆上的窄窗,透出一點點關於光怪陸離的世界的信息,讓人驚訝,震撼,還有對小我的迷茫和慌亂。人類的表達和思維是多麼豐富和難以把握!它們的來歷至今還是謎:當時的央視為什麼要播能播這樣的電影?我願意出100塊錢交換答案。
重看《國王與小鳥》,重溫少年記憶,當然不僅如此,它不再那麼奇異,但通過它卻完全可以把20年前後的我自己聯系起來,這個我,那個我之間這么容易找到線索?我不會說這是註定。
都說這電影有一部分取材於安徒生童話《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這簡直不是真的——這兩個故事在各方面都大相徑庭。如果你還記得,那篇安徒生童話只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片段,有點抒情調侃的,牧羊女和掃煙囪的小夥子想逃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轉了一圈還是回家讓老祖父同意婚事。而在國王與小鳥里,牧羊女和掃煙囪的人完全不是主角,這兩個角色所演示的浪漫愛完全無足輕重,至於窮小子與壞國王爭奪純情女孩的框架,在這電影里只是被借用的故事底座。
又有人說這片子是影射法國大革命,國王的城堡是巴士底獄。但國王怎像軟弱的路易十六,他不是也像所有其他荒唐乖戾的獨裁者。這個故事應該是疊映了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三帝國覆滅這所有的革命與王國滅亡的經典歷史,成為導演自己的新革命狂想曲,以及極樂版的一九八四。
在電影里,號稱幅員廣闊的王國的領土,其實只限那座非歐幾何風格的城堡,地上297層屬於國王,黑暗的由秘密警察看守的地下城屬於窮人。這個城堡封建王朝為體,工業文明為用,國王用警察、陷阱、地牢和密室保衛他的統治,用電梯、按鈕、摩托艇、直升飛機……這些被他熟練而歡快地使用的機械手段加以強化。這種時間嫁接明示導演主要觀摩的是當代極權,這個年代給極權者的特別權益是:他們能利用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大規模製造和傳播個人崇拜,國王塑像從城堡地牢的流水線上看似無窮無盡地生產出來的畫面醜陋而恐怖,20世紀後的妄人們因此比他們的前輩更有力量。
牧羊女想跟國王要她情人的自由,國王說:「做苦工就是自由」,藝術館里的古典雕塑都被改成頂著他猥瑣的頭像,草坪,樹、蛋糕,油畫、煙火,一切裝飾的形狀都是他,歇斯底里的王國。
在這個王國的上空飛翔著小鳥,他是個癲聖般的預言家,高叫著「到處都有陷阱,抓小孩的陷阱,抓老鼠的陷阱……」只有他具有挑戰國王的能力,軟弱的一對情人在絕境中總是呼喚他的解救,而在地下城,他是個傳說,在那裡,只有一個流浪盲人奏著歡樂的樂曲,堅持世界上肯定有太陽和小鳥。當小鳥終於進入地下城,窮苦的人們都湧上街頭歡呼著小鳥小鳥,對他們來說,小鳥是關於美麗新世界即將到來的許諾和證據,和舊中國人對佛陀出世的捏造,cp對共產主義的宣揚異曲同工。
然而真正打敗國王的全不是這些窮人,而是本來專門吞吃他們的獅子,受了小鳥的蠱惑之後。向獅子發表極具煽動性的演說的小鳥,其實也像個未上台的極權者——列寧和希特勒不都被封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
家么。更關鍵的力量是一座巨大的機器人,小鳥從國王手裡奪過它,摧毀了整個城堡,發動風扇將國王吹得無影無蹤。這個情節無法解釋為諷刺,而是導演再次表達了他對現代性的恐懼與崇拜的混雜心態,在他開始製作這電影的50年代,這也許是典型的,至今也未必過時。
整部電影避免呈現死亡血腥,國王和警察飽受捉弄,浪漫愛受輕視又受憐憫,小鳥瘋得滑稽,獅子不會真的吃掉人,幼鳥落入陷阱後總會得救,悲哀的善意是荒誕的中間調底色。但是,那個機器人實在是過於龐大和突兀了,它是一個在社會變革的絕路上崛起的暴力偶像,所有人都在它的掃盪中逃竄,它讓革命在破壞大發作中徹底拋棄了「解放」的虛諾。
最後,城堡變成一片廢墟,只有機器人在黃昏或黎明中孤獨沉思,一隻求救的幼鳥牽動它細小的柔情,它放出幼鳥,一拳打碎籠子——一個太直白的結尾,讓這部電影最後成了對革命暴力的祭禮。再回想它通篇對好窮人與壞當權者的二元設計,大大減少回味。或者,這只是一個任性的狂想,動畫片不必解說革命如何可能、革命後又如何的苦惱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