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我們所知道的生活電影豆瓣

我們所知道的生活電影豆瓣

發布時間:2024-03-20 23:49:04

豆瓣9.1,淺談這部電影即為生活的影片,為我帶來的一些思考

文|小爽姑娘吖

「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法官問道。

「因為他們生了我。」,一個12歲的小男孩一臉真摯的回答。

父母生育之恩卻成為了被起訴的緣由?這樣一個引發社會熱議的案件背後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鏡頭轉入小男孩所在的家庭:在擁擠不堪的屋子裡,是小孩子交相的哭聲,父親一邊氣急敗壞地罵罵咧咧一邊沒輕沒重地推搡著小男孩,彷彿那不是一個孩子,而只是他的一個工具亦或是一個發泄物。母親似乎忙於自己的事務,顧不上管任何人。破舊的餐桌腿上栓著一個鐵鏈子,鏈子這頭是哭聲不止、撕心裂肺的妹妹,而母親卻似乎聽不到一般對此無動於衷。

而此時,小男孩最關愛的妹妹因為來了經事,不得不面對被父母強行賣給商販的現實。對承擔了本不該屬於他這個年紀的生活重擔的小男孩贊恩來說,這個家庭中的一切都讓他感到憤怒和無望;對不停生育卻只生不養的父母,他更是心生憤恨。壓迫和無奈之下,他走上法院,起訴了自己的父母。

這個讓人不可思議、難以釋懷的故事源自電影《何以為家》,它是根據黎巴嫩真實社會現狀編制而成的。

不同於大部分電影場景的虛構化,《何以為家》實地取材,影片中的場景的是黎巴嫩貧民窟人民真實的水深火熱的生活。整部電影不僅是取景,就連演員都來自於這片土地的實實在在生活的人們,電影的情節大部分都真實發生在他們身上,因此,它被稱為「半紀錄片」式電影。沒有過多渲染,將最真實的生活景象展示在觀眾的眼簾,而最打動人心的恰恰是這種真實。

整部電影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贊恩在原生家庭的生活及待遇,另一條是贊恩離家後與單親媽媽拉希爾的生活及待遇。

除此之外,還包含了很多展示社會背景的暗線,比如:贊恩第一次發現妹妹來月經時,想方設法地幫助她隱藏,因為他知道女孩子一旦有了經事就會被嫁人,實際上是被賣掉。一個12歲的小男孩是怎麼知道這么多的呢?因為這是他身邊的普遍現象,他告訴妹妹如果被發現,就可能像朋友艾麗婭的下場一樣永遠不能和家人見面,而且過的很不好。「艾麗婭」雖然是一個鏡頭中從未展示過的人物,但這個名字的出現就讓我們意識到「艾麗婭」不是開始,妹妹也不會是終結,包括贊恩的母親,她們都不是個例,而是社會普象。

今天,我將從家庭、社會及對個人的思考等方面來分析《何以為家》背後的展現的本質問題。在我看來,《何以為家》所承載的內容不僅僅是「生而不養」,更是一種含有教育意義的呼籲,同樣的社會現象值得被社會、國家、家庭乃至每一個個體重視。

贊恩的原生家庭:12歲的贊恩,是除獄中的兄弟之外,家中最大的孩子。他的家中大約有六七個孩子,大孩子出去賣果汁掙錢,小孩子由大孩子帶或者被鐵鏈子拴住。

在本該享受童年讀書玩樂的年紀,這些孩子早早地當了家,必須自己想盡辦法活下去。他們明明擁有雙親,卻和孤兒沒有兩異:自己工作、自己賺錢、照顧比自己更小的孩子,他們甚至比孤兒更可憐:還要忍受被父母使喚、毆打、辱罵,甚至一旦有了成人徵兆就會被父母賣掉。

影片中贊恩的妹妹被發現來例假之後,商販就上門提親,狠心的父母僅僅用幾只雞就同意將女兒送走了。妹妹不樂意走,贊恩竭力地阻止父母,但還是無法避免的父親扔上摩托車後座,強制送走的命運。僅僅十來歲的孩子,就因為結婚失去了生命。

妹妹過世,其父母是執刀的劊子手!當贊恩將他們告上法庭時,他們淚眼婆娑地去辯解,在他們身上並未展示出女兒過世應有的激動悲傷情緒:薩哈過世不久,母親就不再穿黑了。也許在他們心裡妹妹不過是很多孩子中的一個,也許他們內心的想法是大不了再生一個。為人父母,他們從未真正肩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應盡的責任!

以至於12歲的贊恩在法庭上說:我想讓大人們都聽一聽我的話,我想要那些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則長大後能回憶的是什麼?是暴力、虐待、侮辱或毆打嗎?

對比之下,單親媽媽拉希爾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父母,她給予孩子的是溫暖、是愛、是家。

拉希爾是贊恩離家出走後遇到的一個善良的單親母親,她在一家餐廳努力工作,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黑娃。她的生活也相當窘迫,沒有身份證件,買了一份偽造的證件以便工作;無法專職撫養孩子,只能偷偷的將孩子帶在身邊藏在購物車里;每個月還需要給母親寄錢。即便如此,遇見贊恩之後,她還是收留了他。拉希爾,她深切地愛著自己的孩子,下班之後和孩子玩樂,陪伴孩子成長。

她想要把好的東西帶給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拉希爾偷偷將顧客剩下的多半個蛋糕帶回去給孩子和贊恩吃,雖然是剩的,但能吃上蛋糕對窮人家的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侈,而拉希爾深切明白這一點,冒著被發現的風險也想要孩子們嘗一嘗鮮。

對自己孩子,拉希爾愛之深。即使再困難也沒有想過把他送人,因無證被拘留之後她心心念念的都是孩子。在監獄看到贊恩後,更是擔心,撕心裂肺地哭泣、叫喊,迫切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怎麼樣了。母愛真切偉大,在她身上展示地淋漓盡致。

在被遣送回國之前,因為沒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她眼神黯淡、神情淡漠;但當她看到小黑娃時,眼裡瞬間充滿了希望和愛,奔跑著擁他入懷,給他愛吻,生怕再失去他。這才是一個母親,一個有血有肉真實有愛的母親。

贊恩一家和拉希爾一家一樣,都是在社會上沒有真正的身份的人。他們都迫於生計,有著無盡的苦楚、無奈。拉希爾選擇用生命愛護自己的孩子,盡全力去愛他保護他,困難重重也不出賣他;而贊恩的父母選擇讓孩子去承擔生活的苦楚,把他們當勞力、商品,無節制地生,卻不養育他們、不盡責,只知道辱罵和毆打。

讓我們對比一下:在拉希爾的愛和溫暖下與贊恩父母的辱罵下,哪家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活著呢?沒有愛、沒有溫暖的家,何以稱之為家?

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生而不養、沒有愛、沒有溫暖、沒有希望。那些被鐵鏈子拴住的孩子們的人生悲劇,歸根結底在其父母!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得到的一定是與之對應的回報。

《何以為家》原名叫《迦百農》。迦百農,是聖經中的一個地名,耶穌曾經傳道的地方。它的釋義含有混亂無序的意思,和影片中的場景十分相符。

在影片中沒有身份的移民被抓,現實拍攝中,就有家庭就遭遇了逮捕。小黑娃的一家在停止拍攝後就被遣送了。影片中飾演拉希爾的女人在被逮捕後傷心流淚,她的眼淚是真實的,因為那就是她曾親身經歷的事情。影片中的主角贊恩經歷的所有的苦難,演員贊恩全部真實經歷和承受過。剝削、責罵、飢餓、無助、誤解……這都是他們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導演娜丁·拉巴基在拍攝前曾進行過為時3年的深入調查,她到監獄、勞教所和福利機構采訪過很多很多孩子,她問他們一個共同的問題:「生而為人,你快樂嗎?」,幾乎全部的回答都是:「不,我不快樂,我希望我沒有被生下來」。

這些孩子們過著極端被忽視的悲慘人生,他們就像寄生蟲一樣活著,沒有身份,沒有童年,沒有教育,沒有被愛,也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愛。他們的周圍充斥著無知、暴力和飢餓,身體上的折磨加心理上的遭遇讓他們感到絕望:如果是這樣,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這些難民孩子們是社會的一道「傷疤」,如何讓他們受到應有的保護是值得讓人思考的深刻社會問題。在影片結尾處,贊恩有了自己的身份證件。現實生活中,他也因這部影片受益,舉家搬遷到了挪威。他是幸運的,但還有許許多多的「贊恩」們,他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生活又該如何繼續呢?

值得慶幸的是,導演娜丁通過自己的作品讓世界開始「看見」。看見黎巴嫩難民區的現狀,看見這些孩子們的悲慘,看見社會這道痛徹心扉的傷疤。

只有先看見問題,看見社會的「傷疤」,這些問題才可能會被重視、被抬到桌面上討論,才可能有隨之而來的法律的變革,最後有被解決、被治癒的可能。

我們知道這很難很難,大概需要很久很久,但誰說沒有希望呢?

《何以為家》通過現實主義題材講述了一個特殊的法庭案件,贊恩起訴父母一案背後不僅是贊恩的事、父母的事,更是家庭的事、難民的事、孩子的事、律法的事、社會的事。影片結尾處,贊恩有了自己的身份證件,他笑了,這個笑容溫暖而又充滿希望,那是無數孩子生的渴望、活的希望。

下面,我談一談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思考和現實意義:

電影中贊恩的父母生了很多個孩子,卻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而是讓自己的幼兒上街乞討以求生存。他們只管生,不管養。有了男孩,就是苦力、勞力;有了女孩,就是商品,賣掉換錢。為人父母,他們本該身負重責,為孩子遮風避雨,但是他們不僅沒有做到為孩子們遮蔽,還把他們推入水深火熱之中,讓弱小的孩子去面對生活的血雨腥風。

實際生活中,也時常會聽到一些父母不負責任的、令人瞠目的行為舉止,比如拋棄嬰兒的社會新聞不斷:四川綿陽的公共廁所棄嬰案,因為24歲的媽媽的未婚先孕,擔心被發現就想要將孩子丟到公共廁所;河北邢台的男嬰遺棄案,男嬰出生不到24小時被遺棄,被發現時身上還有血跡等。

類似的案件讓人膽戰心驚,我國命令禁止棄嬰,但相似的事情卻頻頻發生。想要問問這些父母:如果不想要孩子,又為什麼要把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來呢?!每個孩子是無辜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愛惜的,既然選擇了他們,那就要對他們負責,承擔養育他們的責任。如果生了孩子卻做不到養育他們,那就不要生!那些生了卻不養,不負責任的人,妄為父母!

正如贊恩所說的,生了他們,你讓他們將來長大以後回憶起來能回憶的是什麼呢?是如何遭受父母拋棄,還是如何赤條條地來、孤零零地去?為人父母,盡職盡責,這是本分,不是情分。

12歲的贊恩把父母告上法庭,站在和父母平等的高度和他們對話,並發聲:希望他們不要再生孩子了。影片中對於這個案件帶來的社會反響並沒有重點描述,但通過監獄的人們看到電視上的贊恩的沸騰程度和一些背景的新聞采訪聲音來看,這次發聲是成功的。

電影中的贊恩被判刑5年,出來之後他的生活還會和原來一樣嗎?肯定不會了,因為他懂得反抗、勇敢發聲,在這個社會上他已經有了一定的聲望,而且這樣的案件必然會掀起一波浪潮,他永遠不會再回到原來的生活中去。

生活中似乎有無數個「贊恩」,他們都經受著和「贊恩」一樣的苦難、一樣的不幸,但他們又都不是「贊恩」,因為生活會磨平他們的脾氣、挫敗他們的勇氣、讓他們敢怒而不敢言,不敢反抗不敢發聲,在生活的折磨下人可能一步一步變得慘淡絕望。

娜丁·拉巴基的《何以為家》、柴靜的《看見》都是另一種形式的發聲,她們把生活的真相展示在世人面前,這樣的展示可能為她們帶來麻煩,但勇氣讓她們敢於站出來,讓人們看見傷疤,從而得到尋求治癒的方式。與此同時,勇敢發聲也成就了她們,讓她們開始發光發亮、與眾不同。

所以,學會發聲、學會反抗,當某些東西侵襲到你的底線時,勇於去面對,而不是一味地接受。

影片中單親媽媽拉希爾為天下母親作了一個榜樣,她的教育是以身作則的。為人子女,她有孝心,按期給母親寄錢;為人母親,她盡職盡責,養育愛護自己的孩子;為人員工,她踏實能幹,在一家店裡曾經干過6年,努力工作,老闆也對她很認同。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她為人善良,即使遇見了陌生人贊恩,在自己不富裕的情況下,也收養了他,給他吃住。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一點不體現在言語上,而是體現在行動中。孩子的成長需要的不僅是吃喝,還有教育和愛。父母是孩子來到世界上最先見到也是最信任的人,你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成為孩子眼裡的教學樣本。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寄託到孩子身上。自己不讀書,希望孩子愛書如命,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孩子做到,這不是奢望嗎?實際上,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明白:小孩都會學樣兒,父母讀書潛移默化的也會影響孩子愛上讀書,以此類推。

每個孩子出生來都是一張白紙,環境造就著他們的成長,而環境中他們最熟悉的就是家,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對孩子成長是一個有利的因素。也希望父母們都能明白:養育孩子,不只是填飽肚子,還要填充他們的精神。給予他們該有的教育和愛,讓孩子真正有歸屬感,有精神或心靈的填充,才能更好地成長。

《何以為家》通過倒序的記錄方式,讓觀眾從不可思議、疑惑的情緒中一步一步代入到緣由之中,為我們展現了真實的難民生活場景。12歲的贊恩演繹出的本不該屬於他這個年齡的成熟、懂事和擔當,令人心疼不已。也更讓人對其生而不養的父母譴責,對同類社會普象感到質疑。同時,導演也通過這樣一部影片,讓世界人民去關注活在水深火熱的難民小孩們,關心他們,呼籲教育與和平。

無論如何,生活都要繼續。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本質依舊熱愛生活。 我不奢望小「贊恩」們能夠在如此慘淡的生活下依舊熱愛它,但我真心渴望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每一個生活在困難中的人兒都能懷揣希望去活著。

㈡ 豆瓣8.8電影《房間》,你知道有什麼現實意義

《房間》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XF5lhhvFwFG2vLfYUZf3A

2015).mp4" data_size="4200.63M"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UXF5lhhvFwFG2vLfYUZf3A" data_code="usgc">

提取碼:usgc

《房間》是由蘭納德·阿伯拉罕森執導,布麗·拉爾森、雅各布·特瑞佈雷、威廉姆·H·梅西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6年1月15日在愛爾蘭上映。該片改編自愛瑪·多諾霍的同名原著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孩被鄰居所騙,之後被囚禁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長達七年之久的故事。

㈢ 有哪些豆瓣高分的電影

豆瓣排名top500的電影有戰狼2、流浪地球、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神偷奶爸3、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哪吒之魔童降世、紅海行動、摔跤吧!爸爸、悟空傳、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速度與激情7等。

豆瓣排名top500的電影合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6Q1zPR2A7Nx_Z4DrT8yVA

電影票房排行榜TOP500排行合集" data_size="" data_filelogo="https://gss0.bdstatic.com//yun-file-logo/file-logo-6.png" data_number="1" data_sharelink="https://pan..com/s/1e6Q1zPR2A7Nx_Z4DrT8yVA" data_code="ryjh">

提取碼:ryjh

推薦電影:

1、戰狼2

《戰狼Ⅱ》是吳京執導的動作軍事電影,由吳京、弗蘭克·格里羅、吳剛、張翰、盧靖姍、淳於珊珊、丁海峰等主演。該片於2017年7月2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3月20日,《戰狼Ⅱ》重映。

該片講述了脫下軍裝的冷鋒被捲入了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本來能夠安全撤離的他無法忘記軍人的職責,重回戰場展開救援的故事。

2、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由郭帆執導,屈楚蕭、趙今麥、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的科幻冒險電影。

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3、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是《變形金剛》系列第五部電影,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動作片,由邁克爾·貝執導,馬克·沃爾伯格、喬什·杜哈明、斯坦利·圖齊、安東尼·霍普金斯、勞拉·哈德克、傑洛·卡邁克爾、伊莎貝拉·莫奈、約翰·特托羅聯合主演。

4、神偷奶爸3

《神偷奶爸3》是由環球影業及照明娛樂公司聯合製作,凱爾·巴爾達、皮艾爾·柯芬、埃里克·吉隆聯合執導,史蒂夫·卡瑞爾、克里斯汀·韋格、崔·帕克等主要配音的3D動畫電影。該片講述了格魯因一次行動失利被反壞蛋聯盟開除後,意外得知自己有個孿生兄弟,在親兄弟德魯的勸說下,重新開始壞蛋生涯的故事。

6、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動畫電影,由餃子執導兼編劇,呂艷婷、囧森瑟夫、瀚墨、陳浩、綠綺、張珈銘、楊衛擔任主要配音。

該片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講述了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長經歷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7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㈣ 十部最有感觸的電影

1,《生活多美好》,豆瓣評分9.3分。

這部電影,如果你有以下毛病,花花都推薦你看。

1,工作,並不是我最喜歡的;

2,薪水,肯定不是我理想中的;

3,甚至連藍朋友、鋁朋友,都不是自己最中意的那一個。

4,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就能發財,我缺的只是一個機會啊。

以上問題,你有任何一個,都一定要看這部《生活多美好》。它被評為「百年來最勵志電影」第一名。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部片子一點都不苦情,它非常幽默,也非常平實,開篇是一篇黑暗的天空,只有上帝和男天使的對話(請大家自行腦補兩個老男人大聲嚷來嚷去的腔調),卻讓人忍俊不禁。

主人公不是超人、不是富二代,當然他也不是特別慘,就跟我們大多數人差不多,普通的家庭、普通的資質,不過,他擁有不普通的際遇和不普通的個性。

比如,因為下河救弟弟,左耳失聰了;打工時,做了好事,沒得到表揚,反而被老公打了耳光;主人公的夢想是環游世界,可是,每次當他准備好的時候,總有事情發生,他只能按部就班過著自己普通的小銀行行長的生活……

這些事情,在其他勵志電影里,都能大書特書上一筆,在《人生多美好》,導演用輕松的旁白就帶過了,是啊,與生活比起來,這些委屈、這些不幸又算得了什麼呢!

所以,花花強烈推薦這部《生活多美好》,讓我們在這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里,笑了哭、哭了笑,釋放出來吧,然後發現,生活是真的還不錯。

2,《觸不可及》,豆瓣評分9.2分。

這部電影也非常好看,也很輕松,並不苦大仇深。講述的是一個癱瘓的有錢人,找了一個有案底的黑人做自己的個人護理,在這個奇葩的帶領下,他們飆車、搞點小花招騙警察、談女人、當然,也談夢想。

是啊,別愁眉苦臉了,別苦大仇深了,別陷在自己的煩惱中出不來了,我們確實比很多人差,可是,我們也已經比很多人都好了,我們還能走,只要不停下來,走下去,就能走得更遠。

3,《指環王》系列三部曲,豆瓣評分9.0分,9.1分,9.2分。

大名鼎鼎的《指環王》系列,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故事好看、畫面震撼,是一部很好的電影。花花也不多介紹了,只說一下,在看這部電影時,花花兩次落淚,第一次是在精靈公主騎著馬帶著弗羅多狂奔,黑騎士在身後追趕,精靈公主勒馬回身,拿出劍對著黑騎士說:「你想要,就自己來拿。」

在這一句,花花哭了,是啊,想要的東西,就自己去拿!

第二個觸發淚點的時刻,是大戰前夕,希優頓國王戰前的動員,

前進,不要害怕黑暗,

昂首挺胸,希爾頓的騎士

斬斷長矛、敲碎盾牌,

今日一戰,血染黃沙

直到紅日東升!

向前,向前,向著毀滅,向著世界末日,

殺!殺!殺!

這一段,相信很多人都有感觸,畫面、音樂、演員絕佳的表演,非常觸動人心。而能觸動你心的,都是你心裡真正的渴望,拼盡全力吧,堅持吧,光明總會來的。

4,《活著》,豆瓣評分9.2分。

勵志電影,還是要來點讓人眼淚嘩嘩的片子,那就推薦這部《活著》。

很多網友開玩笑說,2020年,最大的目標就是活著。是玩笑,其實也不是玩笑,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會看到一個人活著,很難,其實也不難,沒錢、白發人送黑發人、老伴撒手人寰,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打垮他,可是每一次他都活下去了,是啊,經歷了悲歡離合、痛徹心扉,最後只與老黃牛作伴,還是可以邊笑邊活著。

5,《從海底出擊》,豆瓣評分9.0分。

這部電影被稱為「最好的戰爭片」,《帝國》雜志將這部影片評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的第25名。

偉大在於真實,不像有的戰爭片,大起大落、大生大死,這部電影,講述了1942年二戰期間,德國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出海,追擊英國的商船隊。途中潛艇官兵們經了歷無數的危難,最終返航時,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災難,他們能否返回基地呢?

沒有視覺特效,卻讓我們看到,即便我們非常努力了,可是很多事情還是不會如我們所願,想活,那就干啊!怎麼干,好好乾!用腦子、用勇氣、用意志,拼了命干!

建議所有男性都看這部片子,當然,現在的女性也很強悍,也可以看。

6,《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分。

這部電影太經典了,很多人都看過,對它的理解也很多,花花談談自己的感受——不管你落到什麼境地,你和別人不一樣,那就不要勉強自己和別人一樣,在困境中也要相信自己,也要磨練自己的技能和意志,當你足夠聰明、足夠堅毅、足夠清醒,什麼都困不住你的。

7,《阿甘正傳》,豆瓣評分9.5分。

同樣是一部超級經典的勵志電影,很好看,很美國,也很美國夢。

哈哈,偶爾還是要想想自己的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對嗎?

8,《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9.3分。

這是一部很美的片子,美好的童音,美好的男孩,美好的故事。而人生中遇到一位好的老師,當然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花花看完片子,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當然,走出電影,我們更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師,要用開放的、平和的、善於學習的心態,就能找到自己的良師。

9,《死亡詩社》,豆瓣評分9.1分。

說真的,這部片子非常出名,花花卻一直沒有看,因為它的名字,與《死亡筆記》太像了,而那一類型的片子,並不是花花的菜。SO……

不過看過這部片子之後,真是大呼值了,厲害了。

這部片子與《放牛班的春天》,主題是一樣的,都是講的一個特立獨行的老師的到來,改變了一群孩子的命運,而這部片子,更成熟,也更現實。

片中的孩子們,都是天之驕子,他們聰明、才華橫溢、而且懂事聽話,在父母、校長的心目中,他們幾乎完美。可是,他們不是機器,總有一些天賦的東西蠢蠢欲動,沖破了束縛,要追尋自己心底的聲音。

可是,追尋內心的聲音,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並不適合所有人,即便優秀如他們,沒有調節好內心,沒有調節好自己與世俗間的平衡,最終選擇了自盡。

所以,有的時候,與世俗和平共處,並不只是妥協,這也是一種智慧。

10,《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分。

這是一部偉大的片子,用這部片子做結尾,花花想說的是,無論什麼境遇,父母、愛、幽默、智慧,就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累了,回家靠靠老媽的肩膀,一起看會兒電視,又有力量了,加油!

㈤ 到目前為止,你看過哪些可以成為「頂級紀錄片」的紀錄片呢

近年來,我認為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有:《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類)、《人間世》、《生門》(醫療類)、《守護解放西》(社會類)和《張藝謀的2008》、《星耀征途》(奧運類)。

紀錄片通常是以真實生活為素材進行創作,創作者用攝像機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正如蘇聯紀錄電影導演吉加·維爾托夫所提倡的理念:把電影攝影機比作人的眼睛,紀錄片是用鏡頭「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因而,我鍾情的紀錄片大多是觀察式的,我始終認為這是它的魅力所在。用最真實的畫面直觀地反映我們生存著、生活著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並以影片作為媒介,用真實的畫面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

星耀征途-中國女排里約奧運會奪冠記

「中國女排,是我們的驕傲。」

當我們回憶起中國女排奪冠的時刻,仍然能夠回想起當時的那份激動心情。但是對於女排的隊員們來說,奪冠是長期訓練的「厚積薄發」,是頂住壓力的「奮力一搏」,是運動員們的堅持、傷痛、汗水共同交織的結果,不是偶然,也絕非運氣。在逆戰、絕戰和決戰後,才是女孩們的登頂。

紀錄片記錄著不同時代、不同物種間不同而又平凡的故事。它的色彩可以是明亮的,也可以是灰暗的;旋律可以是充滿喜悅的、也可以是暗含悲傷的。因為無論如何,這就是真實的生活。我始終認為如果一部紀錄片能牽動著人們的心情,那麼它就是一部好的、一部頂級的紀錄片。

㈥ 你有哪些看過五遍以上的電影

太多的電影,但能經歷歲月的考驗,越看越有味道的電影也許不多!下面僅介紹一下自己看過五遍以上的五部電影。

1.勇敢的心

豆瓣:8.8以後,當我看到「自由」的時候,我的心會很緊張,你的心是自由的,玩有勇氣追隨它。

這部電影在豆瓣有點爭議。有人說他們感動得哭了,也有人說根本感覺不到。有時候,你必須深入到別人的世界去發現你自己的世界裡缺少了什麼。② 藝術是一個人留下的唯一東西。我想我們可以用這部電影表達的友誼觀來回答智虎的問題:你認為什麼是最好的友誼狀態?--我和你之間有差異和距離,但我盡量尊重你,理解你。做的比說的多。

㈦ 10部看完後讓你深刻反思人生、反思世界的「日式負能量」電影

正能量電影將積極的處世態度展現在我們眼前,讓人在消極時能重拾希望再次迎向苦逼的生活。然而喝下無數雞湯後依然向我們襲來苦逼的生活,讓我們漸漸的開始對雞湯無感。

而負能量電影所展示的雖然是殘酷的,但卻又是真實的,通過這些「 殘酷的現實 」可以讓我們深刻的去反思世界,了解世界,從而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強大,在真正遇上生活中殘酷的事物時不至於驚慌失措,而是坦然以對。

而 社會派 電影里,就有著諸多我們需要的負能量。它所誕生的國度:日本,就是拍出這類電影的個中好手。

下面,我將推薦10部反思性極強的日式負能量電影。

01 《即使這樣也不是我做的》

關鍵詞:法律、人性

青年金子徹平在高峰期乘上了地鐵,趕往公司面試。不料,他在岸川站下車時,被一個女中學生拉住並被指返慶認為是「變態」,徹平因此遭到了逮捕,陷入一場繁瑣的官司里。

電影以一個「清白的嫌疑人」視角去經歷日本的法律系統。

揭露了整個日本法律系統里所存在的鮮為人知並被默認弊病。

本該是追求公正、公平的職業,卻靠著先入為主、慣性思維、偏見去拒絕著事件的另一種可能性。

「跟壞人不需要講道理」成了他們潛意識里認定的職業准則。

「判斷真相」並非他們目的,「判斷有罪」才是。

02 《紅手指》

關鍵詞:家庭、教育、人性

加賀的轄區內發生一起命案。年僅6歲的女孩春田井優菜被人殺害,兇手跡喊是附近居民區的一名初中生,這個名叫直巳的男孩在學校備受欺負,在家中則將自己封閉起來。為了掩蓋兒子的罪行,直巳的父母前原昭夫和八重子費盡心思搬運屍體,偽造現場。雖則如此,但是目光如炬的加賀刑警依然從中看出了端倪。(來源於豆瓣)

影片翻拍自同名小說,眾多評論里,最頻繁看到的是對這部電影還原性的肯定,對人性的聚焦依舊是東野圭吾作品的大賣點。

「對孩子的溺愛」與「對老人的冷漠」兩種極端情感,它們的同存使得人性變得復雜,也復雜了整個家庭。

「以大局漏州握為重」的家庭觀念,蘊含著人性的現實化與醜陋化。

03《黑暗中的孩子們》

關鍵詞:人性、孩童

日本新聞社曼谷分社的記者南部浩行從總社同事處了解到,近來不斷有患病的日本兒童來到泰國進行非法器官移植手術。南部隨即展開調查,並委託曾經的器官移植中介者幫忙收集資料,最終發現了令人感到絕望的無盡黑暗裡真相。

十足的黑暗,一黑到底,令人發指的惡行,人究竟能醜陋到什麼地步?

04《野火》

關鍵詞:戰爭、人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在各地的戰場已顯頹勢,南亞比島戰線情況尤為嚴重。

日軍殘存的部隊被逼進叢林里,正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問題。

在生存受到威脅的絕境下,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部分屬性一點一點的消失。

僅存的人性還是與這地獄格格不入,渴望回到人間是人性最後的掙扎。

05《彷徨之刃》

關鍵詞:法律、人性

自兩年前妻子去世後,已過中年的建築師長峰重樹和女兒繪摩相依為命,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但就在某個平凡的夜晚,父女的生活被徹底摧毀。繪摩在放學歸家途中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綁架,次日則屍陳荒野。重樹見到女兒遭到凌辱、虐待的屍體,卻無法得知女兒遇害的始末和原因。通過一通匿名電話,重樹得知女兒應該是被3個未成年的青年所害。 在此之後,這個痛苦的父親游離法律之外,向殺害女兒的青年們展開了絕望的復仇。(來源於豆瓣)

影片翻拍自同名小說,還原性雖被吐槽厲害。

但慶幸的是我看這部電影前沒看過原著。

兩年前看的片子,電影里的這句話至今都還烙印在我的腦海里。

06《青之炎》

關鍵詞:青春、社會

國中二年級學生櫛森秀一與母親友子、妹妹遙香住在一起。秀一的父親早年間車禍去世,十年前母親改嫁曾根隆司,而這段婚姻又因為曾根的暴力傾向而夭折,然而殘酷的人生卻依然延續著。

青春的無奈就在於「有限的能力」和「對事物的倔強」的沖突,無處安放的倔強,難以避免的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我還有很多喜歡的事,但卻無法再繼續下去了」

07《海與毒葯》 (有點血腥,慎入!!!)

關鍵詞:醫生、戰爭、人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醫學系研究生勝呂服兵役前在病房和研究室做醫學研究,然而他所目睹了兩場剝奪人命的手術,徹底摧毀了了他對人生美好的嚮往。

參與者懷揣著不同的動機,有人為了國家,有人為了名聲,有人為了權利,有人為了報復,有人為了探索醫學。

相同的是,人性在這些動機面前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被他們一一踩在了腳底。

08《惡意》

關鍵詞:人性、懸疑、犯罪

著名小說家日高在家被人殺害,兇手很快的就被找到,但兇手的殺人動機卻是充滿了謎團。

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相對原著小說稍有改動,但核心部分還是很好還原了出來。

警察在探索這個謎團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發現了令人為之震驚的真相。

令人意想不到的殺人動機,誰會想到人竟會為了這種事而殺人。

然而,這就是人性的某一面,它確確實實的存在,與生俱來的存在。

或大或小,都曾經出現在我們眼前。

09《人性的證明》

關鍵詞:家庭、人性、戰爭

死於東京皇家飯店電梯里的美國黑人青年被人發現後,警方展開調查,從諸多線索中一步步的發現了戰爭後遺留下來的悲劇。

借著戰爭而顯露的人性之惡,即使在戰後也難以收斂。

即使是血溶於水的親情,也敵不過忠於名聲、地位、仇恨的人性。

10《蛇之人》

關鍵詞:懸疑、人性

原本風平浪靜的貿易公司朝出社突發變故,主要負責人伊東部長突然自殺,作為骨乾的今西由起夫課長則行蹤不明,公司內亂作一團,內部高層更傳出今西貪污1億日元巨款畏罪潛逃的消息。為了避免進一步損害公司形象,高層責令和關西關系最近的女職員三邊陽子調查今西的行蹤。隨著調查的展開,平素里一向沉默耿直的今西,其鮮為人知的一面漸漸呈現在陽子的面前。(來源於豆瓣)

比起前幾部,負能量指數算是比較低的,但看完後還是有種說不出的難受,它所具有的反思性並不輸給其他幾部。

哨聲將洞里的蛇引誘出來,它們慢慢壯大,但不變的是白蛇依舊是白蛇,黑蛇也依舊是黑蛇。

而這個洞,就是人的內心。

PS:找不到觀影渠道的可以到我公眾號「Mao吉電影」回復「負能量」獲取。

END.

㈧ 未上映電影豆瓣差評滿滿,豆瓣到底公不公正

我們現在處在信息極度便利的時代,可以說各種各樣的娛樂生活是極其豐富的,我們也時常需要這些娛樂生活來豐富我們的精神,使我們能夠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中得到一些放鬆,那麼在這這么多的娛樂中,電影是我們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種娛樂方式。

第二個的話,我們也要知道豆瓣是一個網站類型的,那麼自然是有人在管理這個網站,既然是由人工來進行管理的,那麼它的漏洞自然也是有的,也有可能會出現評分不公正的情況,同時,也有可能通過多人的刷分導致評分不太公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豆瓣電影,它的評分基本上還是可信的,除了有一些個別特殊的情況,可能會導致它的評分失誤,我們大家如果要去看電影的話,還是可以通過這樣的網站進行一個預測。

閱讀全文

與我們所知道的生活電影豆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如何定電影 瀏覽:629
綠色頭發是哪個電影 瀏覽:630
如何給一個電影配音 瀏覽:470
電影印度愚公 瀏覽:911
電影頻道六點播過的動漫 瀏覽:590
張學友的電影大全 瀏覽:580
必看的十部電影愛情電影 瀏覽:261
嘎納2016電影節 瀏覽:367
多屏裸眼3D電影 瀏覽:396
女女電影韓國 瀏覽:225
如何看韓國電影愛回家 瀏覽:7
電影票買哪個位置好 瀏覽:54
韓國電影胭脂 瀏覽:16
買電影票紅色虛線圈起來的是什麼 瀏覽:422
主角風羽電影 瀏覽:209
開飛機轟炸日本海軍的電影 瀏覽:359
美國恐怖電影家人搬到家孩子 瀏覽:672
法國愛情尺寸度電影 瀏覽:117
外星人cg動畫電影 瀏覽:865
第一滴血電影1免費觀看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