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什麼電影是關於歐洲歷史的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又叫《王室雙姝》《鳩占鵲巢》。兩位好萊塢當紅女星娜塔莉波特曼和斯嘉麗約翰遜主演,是08年最大的一部英國宮廷大戲,講述了十六世紀英國皇室一段香艷而「骯臟」的歷史,亨利八世和兩個姐妹瑪麗·波琳和安妮·波琳(伊麗莎白一世之母)之間勾心鬥角、愛情情仇的故事。 《公爵夫人》 《伊麗莎白》。 《巴黎春夢》, 《王者之舞》, 《瑪歌皇後》,法國影壇的宮闈巨制,改編自大仲馬的文學名著。 《路易十四的情婦》,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宮廷電影,蘇菲迷絕不能錯過。 《九日皇後》,都鐸王朝連出了三位女王,珍格雷、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她們是愛德華六世的外甥女和姐姐,又經同一位女學究王後的長期調教,卻下場迥異。 《芳芳鬱金香》,呂克貝松編劇作品,發生在法國宮廷的一段唯美感人的愛情故事。 《宮廷怨史》,19世紀初期西班牙宮廷奢華的生活,糜爛的貴族情色糾葛,墮落的政治交易,夾雜著華麗的宮殿建築,獨特的宮廷馬術表演,追求法國時尚的貴族生活,宴會中的巴洛克音樂,西班牙歌唱家的美妙歌喉,造型優美的玻璃器皿,以及 19世紀油畫的古典褐色調子,美麗的人體肖像,引領著觀眾重回那個時代的西班牙。影片的美術與服裝無不隱透著一種的古典美。 《諸神的黃昏》,講述的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的歷史故事,從他1864年加冕直到1886年去世,如同一個浪漫的英雄。 《名利場》,19世紀的英國,奧斯卡影後瑞茜·威瑟斯朋飾演的出身貧寒但野心勃勃的貝姬·夏普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征服世界的歷程。 再說戰爭類的,其實這些裡面沒有多少是中世紀的了,主要還是古代歐洲的: 《賓虛》,最偉大的史詩電影,曾獲14項奧斯卡提名,囊括11項大獎,至今無人打破此記錄。電影有將近四個小時,但是非常好看,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尤其是高潮部分長達半小時的賽馬比賽可稱經典,五星推薦,喜歡史詩電影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 《勇敢的心》,絕不可能錯過的電影。講述中世紀威廉姆華萊士反抗英王長腿愛德華的故事。梅爾吉布森自導主演,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獲贊譽無數。華萊士的一句「freedom」成為了影史經典。 《特洛伊》,取自《荷馬史詩》的故事。有著神話色彩,但實在是比較經典所以說一下。 《亞瑟王》。克里夫歐文和凱拉奈特莉主演。亞瑟王是什麼來頭也不用我說了。講的就是這樣一位羅馬和英國共同傳唱的英雄的故事。但是電影質量一般。 《天國王朝》,講述十字軍東征的故事,和前面的兩部相比遜色不少,但場面恢弘,故事也比較吸引人,可以一看的史詩電影。 《角鬥士》,前面有朋友說了,的確是很經典是史詩電影,拉塞爾克勞主演,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5項奧斯卡獎。 《埃及艷後》,很經典的電影,伊麗莎白泰勒扮演的埃及艷後絕對是影史經典,一個被歷史風雲推至風口浪尖的女人,一個心懷叵測、狼子野心的女人,一個利用男人達到失現自我的女人,一個最終自我發現的女人。克利歐佩特拉,一個古埃及的女王,窮盡一生追求自我的實現。 她與凱撒、安東尼之間的愛情故事很讓人回味。 《王者之心》,又叫《崔斯汀和伊索爾德》,這兩位的故事在西方世界與羅密歐朱麗葉並稱兩大愛情經典,講的是英格蘭部落領袖之子和仇人愛爾蘭國王之女這對身負國仇家恨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為千萬人傳頌。片子將愛情夾雜在歷史故事之中,展現了大氣蒼涼的背景。 《亞歷山大大帝》。奧利弗斯通導演,科林法瑞爾、安吉麗娜茱莉、安東尼霍普金斯等等大腕出演,簡直是豪華之師,但是風評很一般,但還是可以一看的,看看這位馬其頓的傳奇人物建立的曠世功勛。 《聖女貞德的故事》。呂克貝松導演的作品,根據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的故事改編,如果對英法的百年戰爭或是貞德的故事有所了解,這片不得不看。 《斯巴達克斯》,我說的不是老庫的那部,而是04年翻拍的那部,又叫《風雲群英會》,講述奴隸英雄斯巴達克斯的成長及奮斗的一生。很宏大的場面,而且當時羅馬共和國的三巨頭也悉數登場,非常的震撼。雖然意識形態成分比較濃,但還是不錯的片子。當然庫布里克那部也是經典了,不過許多技術上視覺上的東西和現在比是差了些,內涵則勝出許多。 《斯巴達300勇士》。近兩年來被說爛了的片子。是靠電影特效打造出來的一部戰爭史詩,講述了著名的溫泉關一戰。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狙擊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的500萬大軍(號稱)的故事。 《匈奴大帝》,講述一支來自東方的匈奴族軍隊由阿提拉帶領橫掃歐亞大陸,挑戰羅馬帝國的霸主地位的故事,戰爭場面宏大,展示一段我們並不大熟悉的匈奴帝國的歷史。 《最後的兵團》,講述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任皇帝奧古斯都羅慕路斯的故事,想拍成史詩電影,但故事單薄了些。
⑵ 關於歐洲戰爭歷史的電影有哪些
冷兵器:
特洛伊
百夫長
角鬥士
亞瑟王
羅賓漢
達契亞人
萬世英雄
羅馬之戰
匈奴大帝
天國王朝
亞歷山大大帝
失蹤的第九兵團
戰略之父:漢尼拔
300斯巴達勇士,共兩部。
近現代:
亂世兒女
光榮之路
君主的僕人
滑鐵盧之戰
⑶ 有沒有關於歐洲歷史的電影 義大利,法國 ,西班牙,英國。。等國家
有 講述沙皇俄國歷史的人物傳記片《葉卡捷琳娜女皇》《年輕的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
講述大英帝國宗教改革的人物傳記片《都鐸王朝》《鳩占鵲巢》《伊麗莎白一世傳-童真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傳II-黃金時代》
講述大英帝國最強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物傳記片《年輕的維多利亞女王》《年輕的維多利亞》
描寫英聯邦伊麗莎白女皇二世的人物傳記片《女王》
講述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物傳記宮廷片《茜茜公主》
描寫法國大革命的人物傳記電影《基督山伯爵》《絕代艷後》
描寫法國封建社會強盛時期的人物傳記片《鐵面人》《國王的情婦》《蓬巴杜夫人》
描寫西班牙中世紀發現新大陸歷史的人物傳記片《1492發現新大陸-哥倫布》
描寫英國維多利亞時代鼎盛時期的世界名著改編電影《霧都孤兒》《呼嘯山莊》《簡愛》《苔絲》
描寫一戰的俄羅斯文學名著改編電影《戰爭與和平》
描寫俄羅斯歷史的意識流電影《俄羅斯方舟》
描寫土耳其奧斯曼末期的歷史傳奇片《後宮》
描寫英國神話時代傳奇故事的《梅林傳奇》《阿瓦隆傳奇》
描寫蒙古成吉思汗的歷史人物片《成吉思汗》竟然是由日本人演的
⑷ 有哪些講述歐洲歷史的電影,電視劇
歐洲歷史電影:
特洛伊
斯巴達克斯
亞歷山大大帝
埃及艷後
凱撒大帝
羅馬帝國淪亡錄
亞瑟王
王者之心
天國王朝
絕代艷後
⑸ 蘇菲的世界 電影觀後感
感受《蘇菲的世界》
我曾經看過一部叫《蘇菲的世界》的電影,就是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世界。會改變我的一生。
這是根據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主要是講哲學和歐洲史的。書的主人公就是名叫蘇菲的16歲女孩和一位神秘的哲學家。一天下午,蘇菲放學後發現自家的郵箱里有一個大信封,上面只寫著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還以為這只是個惡作劇。但她的思維不知不覺地關注起這個問題了,它思考著我到底是誰,換言之,人類和相之而來的文明是怎樣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呢/那麼世界又是怎麼出現的呢。他發現這是一個極深奧而又嚴肅的問題,是的,這很嚴肅,人們在這個世界上來來去去,應該知道這一切的真相
事實上當我和蘇菲一起讀到那封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哲學和歷史的旅行。或者說,我們已經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似乎就是那樣一部充滿邏輯懸念的懸念小說。從蘇菲受到那封信開始,以後每天蘇菲放學回家都會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她的哲學老師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闡述了從巴爾干半島上的希臘文明開始,一直到上帝在歐洲確立了神聖的地位——即中世紀的開始。在這段時間內,我和索菲都認識了蘇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廣場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別人討論關於時間存在的形勢和她存在的意義這之類的哲學問題。還有他的學生伯拉圖是怎樣構想烏托邦和唯心主義理論。知道了中世紀初的偉大哲學家史諾賓沙是怎樣將哲學和基督教義以及《聖經》新約和舊約中所有觀點結合起來的。在歷史方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愛琴海孕育出的希臘文明是如此的令人驚嘆,那裡所有的思想互相碰撞,詭辯學派、唯心學派等諸多學派互相辯論。在雅典,世界上的第一個議會誕生了,幾千年前的產物,至今仍是主宰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人類的理性與思維第一次以知識為載體向外輸出,輸向人類自己、輸向自然、輸向萬物。你看,今天人類不正是用我們所獨有的思想去對自然對其他生物施發號令嗎?我從雅典衛城裡看到了人類正在成長、人類的理性、知識、思想、這些都比他們都祖先有了更大的提高。從希臘半島那兒傳來了人類正揮起思想這把巨斧,改造起世界來的聲音。巨斧敲打時發出的火花,那正是思想碰撞發出的火花。人類開始走上成為萬物統治者的道路,因為人類擁有的是其他生物所沒有的——智慧。
思想在進步、人來在成長,時代更在發展。終於,人類社會走進了封建時代。歐洲也開始了中世紀。在歐洲,人們開始把自己的思維與上帝聯系起來,他們認為智慧包括大自然都來自上帝的創造。人們開始了極端的宗教狂熱。那時,人類對自己對自然的看法和希臘時期截然不同。他們認為人類本身是卑賤的,所有的熱愛和敬仰都給了上帝和那些大主教、修道士們。這個時期的哲學問題幾乎都與宗教有關。中世紀的歐洲特點就是戰亂紛飛,當時來自北方的日耳曼和南方的法蘭克人、英格蘭人在北歐爭奪土地,南方的西班牙人和羅馬帝國在像阿拉伯人宣戰。最後爆發了十字軍東征和英法百年戰爭。總之一切的沖突都與宗教有關。
當那位哲學老師講到中世紀的末期,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時,那位神秘的哲學老師終於露面了。他穿著一身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衣服,帶著蘇菲穿梭時空,來到了16世紀的歐洲。因為接下來,蘇菲要了解歷史上最精彩、最偉大的一個時期:文藝復興。蘇菲在16世紀的巴黎遇到了來此講學的莎士比亞、還有蒙田、黑格爾等哲學家。那個時期,隨著地理大發現把人類所認識的疆域大大擴大,人們開始認識到上帝是不存在的。於是大批的學者開始回到唯物主義認知的方式上,重新研究希臘的文明。因此從15世紀末到17世紀初這段時期稱為文藝復興。牛頓、伽利略、等一大批科學家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類未知的東西。特別是人類了解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開始懷疑教會的權威。這時,人類重新審視了自己、自然和上帝。人類對自己又重新樹立了自信,那個時期,整個歐洲都沉醉在科學和探索精神中。兩個人走一塊兒,不再問候:「上帝保佑你。」而是諸如:「是慣性在決定地球繞太陽轉的軌道是圓的。」這之類的話。因此,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教誨,隨之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科學成果,這就為歐洲的崛起准備了條件,正是在這時,歐洲開始超過了中國、埃及和印度。歐洲也開始了殖民主義。
讀完文藝復興這一章後,蘇菲和我對世界的看法已經有點清晰了。接下來是18世紀開始,歐洲的黃金時期。君主封建制被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新問題也出現了,但解決問題的哲學家也出現了:馬克思創建了他的共產主義哲學。他客觀的審視著、評價著資本主義。他的理論影響了歐洲的東方——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建立起來了。這對以後的影響是巨大的。
蘇菲的哲學課講到這已經都結束了。她和她的老師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為他女兒所寫的小說里的人物。但是他們卻有了自己的思維,他們和人類一樣了。最後蘇菲和她的老師,終於逃脫了少校的控制,並沒有隨著少校寫完小說而結束。他們仍在這個世界上,看著這個世界的變化,繼續他們的哲學課。
此時我重新思考起那兩個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想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正如歐洲的歷史一樣,人類和世界都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世界隨著人類進步,人類也隨著世界而改變。文明從無到有到發達,這是一段重要而又曲折的旅程。我發現,我已經開始用另一種看待事物的眼光去認識所發生的一切。我的哲學課也會和蘇菲一樣,會繼續下去,在生活中,在思維、人類和不斷變化的世界中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