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平淡生活里的刺 記電影《萬箭穿心》
既是被一根刺扎中心臟的難受,也是照出自己的影子的難堪。
這部電影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到讓人感覺到壓抑和不適,觸摸到了最生動的疼痛。
故事發生在90年代漢口的一個普通家庭,女主人公李寶莉是街上擺地攤賣襪子的下崗女工,面容姣好但性格潑辣、心直口快,有著小女人的精緻,每天出門前會在家中用發棒把劉海卷出好看的模樣;也有市井氣息濃厚的粗野,能和別人避之不及的街頭混混建建保持融洽關系。
李寶莉的丈夫馬學武出身鄉下,是工廠的辦公室主任,性格軟弱,有著小知識分子的清高,在家中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面對妻子動輒不留情面地斥責,總是選擇默默忍受。
兩人的性格水火不容,但日子也能在隱忍和妥協中湊合著過,就像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一樣。
電影從搬家開始。
一次企業分房讓這個小家庭住進了新房。
當李寶莉心滿意足地坐在新家裡,為終於不用忍受公共廁所的惡臭而興奮時,一向如悶葫蘆一般的丈夫馬學武突然決絕地說出,李寶莉,我要和你離婚。
這句話來得並不突兀,馬學武奮斗多年,成為廠里的小領導,並拿到了分配住房,本以為可以藉此機會扭轉在家裡的地位。而搬家當天,李寶莉在眾人面前劈頭蓋臉的訓斥、搬家工人露出的嘲諷表情,讓馬學武徹底寒了心。
李寶莉以為這不過是丈夫在長期壓迫後的一時不滿,而馬學武這次卻鐵了心了,每天早出晚歸,回家後就睡在沙發上,並有了外遇,對象就是廠里那個能記住他的生日、會一臉崇拜地聽著他吹噓的女工周芬。
警覺的李寶莉很快發現了丈夫的異常,跟蹤後發現馬學武和周芬親熱地走進了一家小旅館,李寶莉在電影中第一次痛哭,那是世界觀的傾覆,記憶里跪在母親面前發誓要對自己好的丈夫,竟然也有了外遇。
李寶莉找到了丈夫幽會的房間,聽到了翻雲覆雨的聲音,她激動地想撞開門捉姦在床,這時一個路過的小男孩讓她想起了家中的小寶,撞開門後的痛罵和撕打或許一時解氣,但這個家肯定就散了,想到這些,她又匆匆離開了賓館。
但性子里的剛強不允許她忍氣吞聲,她選擇了撥通110,假借舉報賣淫嫖娼,讓警察去拆穿丈夫的外遇。
不知情的馬學武因此丟掉了辦公室主任的職位,帶著對妻子愧疚重新回歸了家庭,李寶莉用自己的強悍方式留住了丈夫,畸形的夫妻關系繼續苟延殘喘。
過了不久,馬學武的老家拆遷,母親到小家庭里居住,受到了李寶莉的冷遇,這又成為馬學武的一塊心病。
滿腹的憋屈無處傾訴,他聯系了曾經的情人周芬,並傾吐了對她的思念和愛意。
周芬對此無動於衷,淡淡地說,馬主任,你是個好人,但你不懂女人的心思。
周芬也許曾經愛過他,但愛的是那個可以指揮眾人、侃侃而談的馬主任,當馬學武暴露出自己皮囊底下的軟弱和怯懦時,只能得到一張好人卡了。
工廠裁員,馬學武因為外遇的劣跡成為第一批下崗職工,他已經無路可去了,無法再面對妻子的冷嘲熱諷,小知識分子的清高也無法在街頭強悍地生存,他終於失魂落魄地走上大橋,選擇了自殺。
經歷種種變故,李寶莉性子里的狠勁愈加剛強,彌補下丈夫逃避留下的空缺,拉扯住搖搖欲墜的家,撫養兒子小寶長大成才成了她所有的動力。
為了掙到更多的錢,她改行成為挑扁擔的苦力,在辛苦的勞作中成為一個頭發花白、皮膚粗糙的"婆婆"。
兒子小寶終於長大,並考上了重點大學。李寶莉終於要嘗到苦盡甘來,卻再次遭受穿心的一箭。
小寶要與她斷絕母子關系,並讓她搬出這個屬於父親的家。
原來小寶從父親遺物里發現周芬的照片,通過周芬了解到,父親死前才得知讓他身敗名裂、失業下崗的報警電話是妻子撥打的,這成為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兒子小寶的心裡,母親李寶莉一直是凶惡的形象,文化的缺乏讓她從小到大隻會問一句,作業寫完沒?
而父親總是帶著和善的笑容,說話慢條斯理,陪伴他一起做作業,在家庭中永遠是一個被壓迫的形象。
他甚至覺得,父親的出軌是理所應當的,父親和情婦的感情閃耀著潔白的光芒,母親守寡多年後和建建的黃昏戀是骯臟惡心的。
而報警真相被揭發,更讓他覺得母親是逼死父親的兇手。
李寶莉從憤怒到痛苦,她也從未意識到,一個想要留住丈夫的報警電話竟然間接逼死了丈夫,自己含辛茹苦十年最後被兒子趕出家門。
她走到丈夫跳江的橋邊靜坐了一整天。
一句「婆婆」把她的思維拉回到現實,是啊,自己已經成了婆婆了,十年的"扁擔"生涯,在她的身上彷彿疊加了二十年的滄桑。
那是一群陌生的年輕人在喊她幫忙拍照,她有點手足無措地拿起相機,看到這群快樂的大孩子,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小寶。
童年的小寶總在家庭的爭吵中哭鬧,失去父親後更是心事重重的模樣,很少像眼前的年輕人這樣,無憂無慮地笑著、鬧著。
她就這樣輕易原諒了不懂事的兒子,回到家中,輕手輕腳地收拾好物品,用那根負擔了整個家庭十年的扁擔挑起行李,離開這個家庭。
我想起了余華的活著,這部電影也一樣,描述了普通人與生活的抗爭。
女主人公李寶莉的形象開始並不討人喜歡,她太過強勢,在搬家工人面前不留情面地訓斥丈夫,毫不避諱地拿丈夫的性能力開玩笑,對婆婆態度惡劣,她的強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而當丈夫自殺,她的強悍又讓她義無反顧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十年的時間在電影里只是一晃而過,而當這一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知道是怎樣漫長的忍耐和煎熬。
電影中,李寶莉的好友小景多次告誡她,發生這么多事是因為她的新家風水不好,七八條路從樓底下穿過,在風水上叫萬箭穿心。
李寶莉咬緊了牙說,什麼萬箭穿心,還有一大家子等著我養活,我說這是萬丈光芒。
她的確在最艱難的歲月里煥發出了最堅韌的光芒。
走在熙熙攘攘的市場里,隨處可見這樣一個個李寶莉,她們衣著樸素、步履匆匆,會扯直了嗓子做生意,會用粗鄙的辦法討價還價,生氣了會罵出臟話,歲月早早帶走了青春和精緻,留下了粗糲和堅韌。
曾經的我們,也有過電影里的熊孩子小寶一樣的荒唐。
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你看人家,母親是挑扁擔的,照樣考第一」,感受到的不是對母親的感恩,而是彷彿丟了自己的臉似的羞愧。
套用領袖的一句話,生活不是請客吃飯,不易做文章,不是繪畫綉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
生活里的英雄也不會展現出壯烈的姿態,他們的身子是佝僂的,前行是狼狽的,形象是粗陋的。
電影的最後,建建開了一輛破麵包車來接李寶莉,兩個飽經風霜的中年人走在了一起。
說話油腔滑調、滿身紋身卻又有著一顆熱心腸的混混建建給這個灰暗的故事增添了為數不多的暖意。
麵包車駛向依舊平淡的新生活,剛起步卻熄了火。
李寶莉下車,罵了一句,推車,車在震顫後重新發動起來。
就像我們的生活,起步時都曾幻想自己是一輛敞篷或超跑,磨礪後才發現是一輛常常熄火的破舊麵包車。
但推一推,還能開,生活還要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