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位大哥幫個忙!!!
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的功能
(一)電影音樂的描繪作用
電影音樂的描繪作用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景物描繪和心理描繪。在電影中,電影音樂的景物描繪和心理描繪常常是融為一體的,比如日本導演新藤兼人的影片《鬼婆》,一開始就是一片隨風起伏的蘆葦盪,伴隨畫面的是急促的鼓聲和低沉的薩克斯的聲音,這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也調動了觀眾的視聽。又如日本影片《追捕》,杜丘為了追查真凶而深入一家精神病院。深夜,他溜出病房查看情況,這時響起一段低沉、恐怖的音樂,而且是用驟然的方式出現的,節賽明快、尖厲刺耳、和聲不協調,結合黑暗的畫面,使人毛骨驚然。描繪性音樂之所以能被人們所接受,主要是因為它符合人們正常的心理要求,人們在觀看影片時,常常要求同時從聽覺方面得到補充。
(二)電影音樂的抒情作用
抒情作用主要是表現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區別於其他藝術的最大特徵是高度的抽象概括。電影所要表達的不如視覺藝術,諸如繪畫、攝影、電影畫面等那樣具體明確,然而它在表達情緒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至於電影表達思想的能力上面值得商榷,但是電影音樂可以直觀的和畫面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銀幕無法表達的人物復雜的內心。起到這種作用的音樂,在影片中的表現可以是畫內音樂,也可以是畫外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歌曲。在影片《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以此宣洩心中的憤慨,是電影音樂借聲抒情的著名範例。
(三)電影音樂的渲染作用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例如故事片《城南舊事》,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每個時代的樂曲或歌曲,從內容、音調、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樂器都有所不同,電影音樂可以根據影片的時代背景,選用那個時代特有的樂曲或歌曲作為影片的主題音樂,也可以運用這種音樂為影片製造背景氣氛,以達到渲染影片時代氣氛的作用,這也能契合觀眾的期待視野。比如表現新中國的影片,常採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樂旋律等等。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故事發生的地點,選用具有當地特點的歌曲、地方戲曲、地方曲藝的音樂,即可為影片營造渲染出一種地方色彩來。比如影片《紅旗譜》講述的是河北的故事,音樂也選用河北梆子音樂作為素材,突出瑣吶、板胡等具有北方特色的民族樂器,音樂風格直明告訴觀眾故事發生的地點。又如影片《林則徐》,吸收了廣東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為林則徐「廣州禁煙」標明了地點。至於國外影片,其音樂的地域性也十分明顯,我們常常有類似的觀片經驗,很快就能分辨出哪個是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這除了服飾語言以外,音樂也都有鮮明的各國地域特色。
電影音樂選用不同民族的音樂,為電影渲染了民族特點。比如彥克、羅念一選擇富有鮮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樂為故事片《農奴》配樂,並由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西藏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顯。又如雷振邦作曲的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以新疆塔吉克的民歌旋律創作主題歌與插曲,渲染了新疆塔吉克民族聚居區的民族風情。再如莫爾吉胡作曲的影片《成吉思汗》中的音樂,也洋溢著蒙古族的特色。
(四)電影音樂的貫穿作用
在電影中,音樂在轉場、切換、閃回等鏡頭之間,可以起到把分散、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的作用,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電影敘事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花費很多篇幅(畫面)詳細地交待所有的短鏡頭,而音樂是不佔空間的,音樂把這些表面並無關聯的鏡頭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電影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之一。貝拉馬拉茲指出:「當聲音效果能對劇情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時,聲音的劇作意義就變得更深刻、更重要了……這時聲音不僅出現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並且進而影響整個過程。他還說,「聲音不僅是畫面的必然產物,它將成為主題,成為動作的源泉和成因。換句話說,它將成為影片中的一個劇作元素。」音樂在影片中作為影響整個劇情的因素,它的作用遠遠超出於一般聲音。例如在影片《冰山上的來客》中,《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影片中先後出現多次,每次都與劇情發展緊密相關。再如影片《巴山夜雨》中的兒歌《蒲公英》同樣具有這種性質。
(五)電影音樂的評論作用:
電影音樂發揮的評論作用,即用音樂表達創作者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觀態度,如歌頌、贊美、同情、控訴、哀悼等等。在影片《血戰台兒庄》中,面對激戰過後的屍橫遍野,加弱音器的小號幾次吹奏出《義勇軍進行曲》,使這個肅穆、悲壯的畫面猩紅的扎入人的眼睛,給人悲慟和動容知情,所有這些感情用語言是很難表達的,而這里用的音樂卻勝過千言萬語。正如蘇聯電影音樂理論家切列姆興說的:「音樂繼續著語言的作用並使之更深刻,達到語言所不能達到的緊張性和情緒。」
(六)電影音樂的深化主題作用
電影音樂立足於對影片思想主旨的開拓,著意於深化影片畫面背後的思想主旨,從影片思想深層去發揮音樂的藝術功能,即超越音樂的感性階段賦予音樂理性的內涵。例如影片《人到中年》中的音樂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影片音樂以主題貫串的手法,以交替調式的旋律語言和具有韌性而又純凈統一的弦樂群的音色演奏,突出影片悲涼凄婉的基調音樂很自然地使觀眾在為之深切感動之後又感慨無窮,加上畫面刻畫了女主人公的追求,她的愛情,她的困難以及她的堅定信念,推動觀眾去思索產生這一悲劇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使音樂具有了批判的理性的潛力和張力。再如影片《紅高梁》中那高亢激越的瑣吶聲和鏗鏘有力的鼓聲,從聲音造型上將音樂鋪到了電影上,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敢於抗爭的吶喊和激跳的心聲,張揚了影片的思想意蘊,就為影片增加一層色調。
在電影音樂中,一個音樂主題往往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幫助觀賞者在主題的第一次出現時就能記得,並將主題辯論出來,使音樂和畫面中的人物或事件相結合。電影音樂主題在影片中最主要的運用方法是主題貫穿,這種方法運用得最典型的是美國電影《泰坦尼克號》。影片主題歌作為全片配樂的基幹,是全片音樂創作的核心與素材的源泉。在影片中以變奏形式有機地先後數次在故事情節中出現,起到首尾貫穿、音樂主題突出的作用。主題歌《我心永恆》只以完整形式出現在片尾字幕中,在長達三小時的影片中,人們對數次出現在情節中的音樂主題比較熟悉了,在觀眾同故事中的人物經歷了一場天災人禍和感受了一段生死戀情之後,當席林•迪翁那感人肺腑的歌聲出現時,便將觀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這是我從別的地方復制過來的希望對你有用!!
Ⅱ 如何在影視作品中將音樂作為劇作元素推動情節發展
音樂對於影視作品最重要的作用,在於對影視作品情節的促進作用。因為影視音樂作為電影中的一個元素,本質上是為電影情節,為劇情服務的。在電影的情節進行過程中,有大量的音樂作為輔助,其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刻畫特定情節中人物的內心,揭示人物的內心寄託和心理變化,音樂本身是人物的無言的旁白,表現人物的情感。二是加強情節的節奏,推動情節的拓展、跳躍,形成人物在特定情節氛圍中的情感體驗與抒發高潮。三是作為情節中的一個劇作元素,表達人物內心的閃回、幻覺。但是不論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如何發揮其促進作用,都是圍繞情節開展的,在每一部故事片中,某一個階段的特定情節,用到的僅僅是一種情感基調的音樂,或者是愉悅的,或者是傷感的,或者是玄幻的,它們與人物情感和故事情節結合在一起去表現。具體來說,音樂在影視作品情節中主要有以下的促進作用。
(一)對於情節的渲染作用
電影音樂通過渲染情節,為情節營造出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最終達到深化視覺效果的作用。背景氣氛,包括環境氣氛、時代氣氛、地方色彩或民族特點等。這里舉這樣一個例子,正如同我們所看過的一些恐怖片,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不管什麼樣風格的恐怖片,共同特點是全都藉助音樂來營造氣氛,如果沒有音響效果,再恐怖的片子也都會失去些表現張力。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其發揮渲染氣氛作用時,並不是單純地描繪、解釋畫面,刻畫主要人物的內心,重復或擴大情節的視覺效果,而是通過音樂為情節部分或者整體地創造某種氣氛,增強聽覺感受,使人產生如臨其中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通感。
1. 情節取向
影視音樂在氣氛的渲染過程中有著很強的情節取向,是要批判還是要表揚,絕不是模糊的,而是與情節和畫面緊緊融合。王家衛在評論電影音樂時,認為音樂成為情節的一種提示,提示你身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時代。音樂在影視開篇中,起到的是開場白的作用,在片尾起到的則是總結以及發人深省的作用。動畫電影《木蘭》中,木蘭去見媒婆的前夕,影片以獨唱、重唱、合唱的方式唱出歌曲《榮譽》,音樂配合人物的動作節奏表達木蘭不安的心情,此時,音樂的取向就是用歌曲來加強木蘭的動作、思想,使木蘭形象的塑造更立體化、更加鮮明動人。電影中的音樂運用的中國民族樂器笛子、古箏、二胡等,均是為了創造一種民俗的氛圍,也是為了其情節的取向所服務的。
2. 情節對比
電視音樂並不是獨立成篇的,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總是能夠引領情節前後對比的。例如,在前段情節中,音樂可能塑造的是寧靜和諧的氛圍,相對安靜、美好的情節呈現其中;而在後段情節當中,音樂塑造的是凌亂、繁雜的氛圍,對應的情節畫面是嘈雜、不安的形象,音樂在此運用對比的手法渲染畫面氣氛,增強了情節的戲劇效果。還有一種手法就是在某一段情節中,音樂明顯與情節畫面是存在反差的。例如,電影《指環王》中矮人佛羅德毀掉魔戒的那段情節,佛羅德不想把魔戒扔到萬丈懸崖里,而他的朋友山姆力勸他要毀掉魔戒,此時哈比國的小精靈和佛羅德為爭搶這只魔戒而進行殊死搏鬥,畫面情節展現的是氣勢恢宏而又節奏緊張的。而此時電影音樂所渲染的氣氛卻是抒情悠揚的。這樣使得此段情節的內在的張力充分表現出來,視聽結合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3. 情節連貫
音樂在渲染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起到情節連貫作用,引起受眾對前段已經經歷過的故事情節的回憶和再現。例如,通常我們的很多影片,都有這樣的情節,前段情節當中講主人公的歡愉的生活,而在後段情節當中,主人公的生活發生變故或者是主人公的離去,在此間反映前段主人公歡愉生活的情節回放,同時音樂也同時回放,讓受眾與劇中人物一起去回憶主人公的幸福生活,其間伴隨著哀怨和凄涼。這樣,在音樂中回想起故事的各個情節,此時音樂起到了良好的連貫作用。在很多情況下,電影音樂將作品裡那些性質上容易脫節的情節用視覺手段連接起來,這種連接比直接轉場和空鏡頭過渡都來得自然流暢,這一點在使用蒙太奇手法拍攝的鏡頭中最為明顯。但是音樂對於情節的連貫作用,不是處處都用,僅在關鍵的情節轉折過程中才可以用,這是一個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