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6 10:50:45

Ⅰ 《血戰鋼鋸嶺》裡面的什麼精神最感動你呢

道斯的性格。對於他不願碰槍的原因、他這種獨特的價值觀的形成,電影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第一個是他幼年時與哥哥哈爾打鬧,失手打傷了哥哥,突然開悟,後來信奉一個叫「七日復臨派」(Seventh-Day Aaventists)的小教會,絕對不殺人。第二個是他的父親是一戰老兵,回家後酗酒、與母親吵架。一次父親酗酒後險些槍擊母親,道斯奪下手槍後差點殺死父親。兩個原因疊在一起,導致了他對武器和暴力的極端憎惡。

其次是道斯生還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信仰或是運氣好。電影交代了他生長於弗吉尼亞的山區,從小爬山不費勁;到了新兵訓練營,雖然不摸槍,體能訓練卻名列前茅。他反應敏捷、體力充沛,這為他日後在鋼鋸嶺上躲避日軍到處救人埋下了伏筆。

然後,本片著墨最多的,是道斯對和平的信仰與戰爭的關系。這種關系最初以碰撞的形式出現:無論是戲中角色,還是銀幕前的觀眾,在起初都會覺得道斯這種信仰是非常可笑的。他就是一個——我第三次用到這個詞了——聖母婊。

因為第一,他的信仰會害死他自己。在道斯決定參軍的時候,父親質問他:「你以為戰爭會去遷就你的理想?」(Do you figure the war is going to fit in with your ideas?)

其實這還不能稱之為「聖母婊」,坐實這一稱號的事實是,他的信仰還可能會害死別人。在訓練營,中士就在其他士兵面前譏諷他:「二等兵道斯不崇尚武力,別指望他在戰場上會救你們!」中士的話不無道理。很多時候,戰場上要殺死敵人,才能救自己的戰友。一個連敵人都殺不了的人,如何依靠他?

不過這些職業軍人們沒有意識到的一點是,還有很多時候,要救人,沒必要殺人,真的就只需要字面意義上的「救」,救死扶傷的「救」。這就是道斯的思考角度:「當整個世界執意要將自己撕得粉碎時,我覺得想把其中一點拼湊回來並不是一件壞事。」(With the world so set on tearing itself apart, it doesn't seem like such a bad thing to me to want to put a little bit of it back together.)

在一場戰爭中,殺人很重要,但救人也很重要。我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到了戰場上,即使戰友告訴道斯有的傷員已經不行了,沒法活著回到後方,他的回答是:「你也不能肯定。」(You don't know that.)

在戰爭中道斯的信仰仍舊顯得格格不入,但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戰爭的殘暴孕育了道斯對和平的信仰。因為他從小耳聞目睹一戰給他的父親還有家庭造成的創傷。小時候,當父母吵架之後,母親會告訴他:真希望你見過他戰前的樣子;當他的哥哥哈爾參軍入伍展示自己的漂亮軍服時,父親的臉上沒有喜悅,口中講述的是自己戰友的漂亮軍服是如何被子彈打穿、被鮮血染紅的;當戴斯蒙德要參軍時,父親帶他來公墓,告訴他自己三個最好的朋友就躺在這里,被蛆蟲啃咬。

在描寫鋼鋸嶺的慘烈時,導演梅爾·吉布森絲毫不吝嗇血腥而暴力,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最後被定到了R級:對噴灑的血漿、飛濺的四肢、燒焦的皮膚絲毫不加掩飾。導演壓根兒不想照顧觀眾的感受、不想美化暴力。當戰爭突然打響時,我幾乎是脫口而出「卧槽」。我不能說觀看這段戰爭場面很愉快,但我覺得這是一部戰爭片的基本素養:一切都可以美化,唯有戰爭場面不行。不論目的有多麼崇高,戰爭本身永遠是殘酷的,是要流血、要斷胳膊斷腿、要家破人亡的。

Ⅱ 如何評價美國主旋律電影《血戰鋼鋸嶺》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硫磺島的來信》。裡面更詳細的展示了在這些懸崖峭壁的島挖的盤絲洞。在鋼鋸嶺也是這么乾的。所以剛上島的時候,對這些懸崖峭壁很是頭疼。於是多斯和另外兩位士兵一起用貨網做了一個簡易的攀岩的道具。而這個道具在電影中多斯到戰場時候已經有了,而且還相當的完整,但現實中,這個攀岩的道具十分的簡陋。

Ⅲ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第一段怎麼寫

不一樣的風景
——微電影《我的老師》觀後感
宋營小學 郭慧捧
生活中誰都有老師,一部短短的微電影《我的老師》,喚起了我們溫馨的記憶。當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的時候,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老師?抽空去看看他們吧,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送走一批又一批學生,不應該被我們遺忘。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我的老師》反映的是元氏縣南佐中心小學教師何彥麗,放棄進京的機會,克服和丈夫、失明孩子兩地分居的困難,舍小家為大家,獨自一人在鄉村小學堅守七年,立足三尺講台,默默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
的確,這樣一部朴實無華的電影能深深打動觀影人的心,只因我們心目中也曾渴望出現這樣一位老師。回想我的學生時代,確實有一兩位老師讓我印象深刻,也曾經幫助過我,那份感激之情一直埋藏在我心底。而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看了這部影片,我也在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可能我無法成為影片中那樣的老師,但至少我從這位老師的身上學到了寬容和奉獻的精神。
我為什麼要做老師?身為教師的我無數次地問自己:是因為我看見過我的老師在深夜孤燈下認真批改我們不認真的作文!是因為我看見過我的老師臉色蒼白地在講台上深情地為我們釋疑解難!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更要對每一個學生都抱有一顆愛心。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效果。熱愛學生,就要關心學生、
了解學生、親近學生,主動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建立感情的橋梁。當你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時,你會發現每一扇門的背後,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個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已屬於你我,我們又怎能不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三尺講台呢?一個好老師的生命是應當這樣渡過的: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也不因誤人子弟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驕傲地說:我把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孩子。
在我們現有基礎教育水平下,作為教師,你們知道該如何定位自己了嗎?答案很簡單:「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這一輩子也許我們只是一塊平凡的基石,但是我們將穩穩的紮根地下,托起明天的高樓大廈。也許我們只是一株無名的小草,但是,我們將與芬芳的泥土一道默默地耕耘,培育出萬紫千紅的春天。

Ⅳ 血戰鋼鋸嶺看完之後你什麼感受

和看完《上甘嶺》《英雄兒女》,感受一樣,戰爭無情,人性偉大

Ⅳ 對於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應該如何評價

如何評價梅爾·吉本森導演的電影《血戰鋼鋸嶺》(Hacksaw Ridge)?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他因為在沖繩島戰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勛章,同時也是首位獲此榮譽的在戰場上拒絕殺戮的醫療兵?

電影的結尾,出現了真實故事裡的原型人物,配上大氣磅礴的音樂,電影的主題和情感進一步升華。盡管這種做法非常傳統,但梅爾·吉布森用極為老練的手法將這個主旋律故事講的激動人心,壯懷激烈。

Ⅵ 看了《血戰鋼鋸嶺》的觀後感,四五百字左右。

鋼鋸嶺(位於沖繩島)戰役,乃太平洋戰爭一部分。在戰前,日本構築了完善的防禦工事(碉堡以及地道),易守難攻。美軍數次沖鋒均被擊潰,死傷無算。美軍的屍首成車地往回送,彷彿運送的不是屍體,而是垃圾;戰場上開膛破肚者有之,雙肢被炸飛者有之,至於來不及送回的屍體,除了被清場的日軍「補刀」,還要被覓食的老鼠「蹂躪」。這種場景,真實的讓人想吐。
主角戴斯蒙德·道斯所在的連隊,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新一輪沖鋒。
道斯,弗吉尼亞州一農家子弟,基督復臨教派教友,這個教派謹遵聖經十誡「不可殺人」的命令,道斯對他的信仰非常較真。美、日開戰後,道斯不顧父親反對,執意參軍,但又不想扛槍殺人。那麼沖突來了:如何調和戰爭與個人信仰?道斯一開始想得很單純,做個不殺人,只救人的醫務兵。
做醫務兵,豈是自己說了算?
進入訓練營後,道斯用自己的信仰為不扛槍辯護,長官和隊友們一副「你不是開玩笑吧」的表情,之後,發現道斯確實對信仰很認真。他們便把他視為「異類」,侮辱他,虐待他,而他也不以為意,真正做到了不以信仰為恥。
長官們想以精神病為由把他開除,結果道斯死活不承認自己有精神問題,所以矛盾升級為:要麼承認自己是精神病,退伍走人;要麼接受軍事法庭審判,蹲監獄。最後,道斯的父親出馬,作為「一戰」老兵,這位父親通過請求自己的老上司某准將,准許道斯有基於宗教信仰不持槍的權利,至此,始轉為醫務兵。可以想像,如果沒有父親這層關系,道斯指定是蹲監獄了。他在信仰面前不肯妥協,即使未婚妻勸說也不濟事。他的理由很簡單,如果不堅持信仰,他不知道如何做自己,也就沒法想像餘生如何和妻子相處了。
真正讓這位「異類」成為「聖人」的,是一場軍事撤退。
費勁努力,美軍終於攻克了一座碉堡。孰料,不久之後,日軍展開反沖鋒,如果大家對日軍的死亡沖鋒沒有感官印象的話,這一段電影絕對堪稱經典。美軍寡不敵眾,全線潰退,道斯所在的連隊被徹底打散,隊長撤退到後方後,發現大部戰友尚未撤回。心急如焚,請求上級予以軍力支援,上級無奈的說,現在無兵可用。
現在主角迎來了自己的時刻。
在就要撤退到安全地帶時,道斯意識到自己該干點什麼?他向上帝祈禱,彷彿聽到一個聲音說,回去救人。結果他冒著日軍的炮火、清場,救出了75名戰友(順帶還救了幾個日本兵),別問我怎麼知道具體數字的,因為我查wiki了。如果不考量道斯的信仰,我們絕對無法解釋這件事,上帝借著虔信人的手,完成了世俗之人無法想像的「奇跡」。以至於事後,隊長對道斯說,「你是我誤解最深的一個人,你的成就大過連隊中的任何一個人。希望你能在未來某個時刻原諒我。」道斯笑而不語,彷彿說,我從來就沒有怪罪你。
此役之後,道斯成為連隊里的「聖人」。以至於沒有他的「禱告」,他們都不想進行新一輪沖鋒。道斯用自己的勇氣和犧牲精神,贏得了尊重,並證明了自己的「信仰」並非虛妄之事。
說到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秉持世俗理性之人,往往視之為「迷信」或反理性的東西。其實說起來,信仰乃一種「理性不及」(non-rational)的東西。你無法用世俗理性的標准評判它,就像按世俗的標准,道斯根本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事實上,道斯確實不以為這是自己的成就,而是謙遜地歸之為上帝的意旨。
另,《血戰鋼鋸嶺》的導演是梅爾·吉布森,是的,就是執導《勇敢的心》的那位。

Ⅶ 看完《血戰鋼鋸嶺》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看完《血戰鋼鋸嶺》第一感覺是震撼,在知道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後,多了一份難以置信。

我們常說電影富有戲劇性,總是在人為製造沖突,但有時候,現實更加戲劇化。

歷史上的道斯更加神奇,他不使用武器更多是來自童年的陰影。在道斯很小的時候,父親喝醉後用槍差點誤殺了道斯的舅舅,從此道斯暗自發誓不再碰槍。

他因為拒絕碰槍而被軍法處置,卻因為救了75名戰友的性命而獲得了榮譽勛章。

這樣傳奇的故事搬上大熒幕,導演梅爾·吉布森反而在一些地方做了低調的處理,因為真實的事件太難以置信。

Ⅷ 看過《血戰鋼鋸嶺》的都來說說,這個片子好看嗎

《血戰鋼鋸嶺》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戰爭片,很好看。

美國和日本,兩個擁有各自堅定信仰的國家,在太平洋上碰撞出了最殘酷的一場場戰役。電影最後也給了武士道精神一個庄嚴的鏡頭,戰場上的士兵沒有對錯,他們都在為各自的信仰戰斗。這個片子講的是信仰的力量,影片結尾處的日本人切腹自盡也有他們對自己的天皇和武士精神的信仰,更有道斯基督教的信仰。

Ⅸ 如何評價電影《血戰鋼鋸嶺》

伴隨著沖繩島戰役的來臨,《血戰鋼鋸嶺》開始從文戲逐漸轉入了在大銀幕上久違的戰爭場面。《勇敢的心》中血腥的冷兵器交戰是梅爾·吉布森調度宏大戰場的小試牛刀,《啟示錄》中的血腥描繪是一次漸入佳境,到了《血戰鋼鋸嶺》,血腥與暴力簡直就已經爐火純青。比起讓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拯救大兵瑞恩》開頭30分鍾的諾曼底登陸戰,梅爾·吉本森帶來的是一次基於「大兵瑞恩」的全面升級。

閱讀全文

與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人電影是美國哪個公司的 瀏覽:469
俄羅斯電影予以消滅完整版 瀏覽:525
美國電影專業本科排名 瀏覽:775
主角諾亞被上司追殺的電影 瀏覽:445
抗日片女神搶手三嬸是哪個電影人物 瀏覽:727
美女僵屍電影大全 瀏覽:489
天堂影院電影網 瀏覽:104
中國有關恐龍動畫電影 瀏覽:566
看電影激光4K哪個好 瀏覽:751
236宅宅zz電影網 瀏覽:568
哪裡可以看有顏色的電影 瀏覽:984
韓國愛情動作電影2019r級 瀏覽:226
有哪些辦公室戀情的電影 瀏覽:255
超人歸來電影插曲 瀏覽:665
洽豆電影網 瀏覽:924
蘋果電腦用來看電影玩游戲 瀏覽:579
王寶強電影票房多少億 瀏覽:161
閃電麥昆三全集大電影 瀏覽:376
碧血劍電影電視劇全集 瀏覽:580
TCL電視怎樣找電影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