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明月幾時有電影觀後感400字

明月幾時有電影觀後感400字

發布時間:2023-12-12 10:39:48

⑴ 怎麼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的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中秋時節望月懷人盼團圓的《水調歌頭》膾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屆上海電影節的開幕電影同時也是許鞍華的最新作品最終以《明月幾時有》為名,其意不言自明。

想必是出於對歷史上那些無名英雄的無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許鞍華集結了眾多當紅巨星、骨灰級戲骨及眾多圈內好戲之人共同傾力打造這部《明月幾時有》,光金像影後就有周迅、鮑起靜、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傾力加盟,其陣容之豪華,演技之保障,堪稱香港抗日版的《黃金時代》!不過其劇情卻遠沒有《黃金時代》那般晦澀難懂,所以看這么一出《明月幾時有》,你會較為驚奇地發現,這可能是你看過地最具有文藝范兒的抗日題材電影,不過在民國時期的香港的市井煙火氣息的映襯下,非但一點都不悶,相反還會不時有「於無聲處聽驚雷」之感。

⑵ 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怎麼寫

不得不說的是之於少年打動人心依舊是純真的情懷,無論是談論自己在墓碑

上的休息,還是幻想黑狗的懲敵,最後被風聲嚇怕暴露了其內心的自尊與弱小。當然,他還是成長的年齡,戰亂的生活迫使他慢慢成長,對方老師的思念也伴隨著他成長。 黑仔的勇敢

劉黑仔是個線索人物,剛開始以為是個小混混,一副混不伶仃的樣子,給幫會大哥傳話帶有濃厚的年輕氣盛、蔑視不在乎的樣子,但也有智慧於腦,先禮後兵是體現。如果說影片里有什麼暗在的對比,他會是之一,相比那些文人弱不禁風,整日與書與文相伴,他則「輕松」多了,四處「游盪」。年輕是資本,二十左右的年齡,身強力壯,反應敏捷,處事果斷,尤其是面對冒牌接頭人,看穿後稍作周旋一擊致命,這點是那些文人無法相比的。

有句話他說的很讓人深思,當和方老師告別時反而說自己的命好,這是感激之詞嗎,感謝上天讓自己經歷這么多危險還活著,是活著,當我們感覺更多的是該去感激自己吧,執著於自己的當下,從沒想過自己在短槍隊能活著,活著就成為了感激之源。其實,正是這種「無思」讓自己更好地完成當下的任務保有性命。當然有感激的心是好的,知足的心也不能被遺忘,隻身一人沒煩雜,甚至是愛情

都沒有,告別時那深深地一擁很快就放下,向著新的任務基地行去。期望的是勝利後再見,可誰會想那麼多呢,明天是怎樣都不得而知,有此念也只是留在心裡而已,活就在當下,於感情認識就停止在再見還是認知,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

⑶ 電影明月幾時有講了什麼故事 明月幾時有真實歷史背景介紹

該片講述1941年末,香港淪陷。日軍侵佔香港瘋狂搶掠,搜捕滯留在香港的中國文化人士,強令他們合作。

香港東江游擊隊接到上級指示,緊急營救躲避在香港、九龍的文化人士,並在香港人民的掩護救助下,全部安全撤離香港。以主要人物小學教師方蘭和一群地道的香港小人物,通過槍戰、巷戰、營救、炸葯、硝煙、鮮血和犧牲,在『三年零八個月』淪陷日子裡,為保衛香港與兇殘的日軍抗爭,奉獻出青春和生命的真實故事

⑷ 如何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不是一部一般的抗戰片,甚至不是一部一般的電影,不熟悉許鞍華的藝術追求的影評人難以理解是當然的。對這部電影的幾個誤解,包括主角塑造不飽滿,主角不出戲。其實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不是劉黑仔和方蘭,而是方蘭的媽媽,葉德嫻飾演的一個香港最普通不過的中年師奶。但她象徵了一個普通人在大時代的覺醒過程,正是千千萬萬這種普通人,不喊口號、不信奉什麼主義,卻是抗戰成功最大的犧牲者。明月幾時有?明月有的時候,她們都已經化作了光復的山山水水。‍‍

⑸ 觀看讀書節明月幾時有的觀後感

此次讀書節活動的形式多樣,既有個體誦讀,也有集體誦讀;既有領誦,也有合誦;既有分組合誦,也有男女生對誦。有時老師也參與其中;故事有個體講的,還有以小組為單位,有的一邊講一邊表演的,還有的把故事編成童話劇來表演的。以上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活動的效果。
此次活動全員參與,節目都是以四人組的形式上報的,每一個小組最少有兩個節目,同學們各顯其能,個個登台展示自己精心准備的「好戲」,我用相機捕捉著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教室里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不知不覺兩節課過去了,同學們意猶未盡。
讀書節,為同學們提供了展示自我和鍛煉勇氣的舞台,不僅激發了同學們讀書的熱情,還展現出了他們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同學們也得到一次十分有益的鍛煉。
讓我們與經典為友,與智慧牽手,共享成長的快樂!

⑹ 明月幾時有電影介紹

2017年迄今為止最好看的華語片”,帶著如此美譽,許鞍華最新力作《明月幾時有》今日起正式全面公映。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許多媒體和觀眾看片後均表示,最大的感動來自於許鞍華今次的敘事主體——大時代大事件中的“平民英雄”。下面全是由國柱我整理的明月幾時有電影介紹,還不趕緊過來看看,喜歡的就來挑選一個吧。

明月幾時有電影介紹_明月幾時有劇情簡介

上映當日,片方發布“劉黑仔的決斷”特輯,藉此回眸了許許多多為了最後的勝利,為了大家的團圓而獻出青春和生命的平民英雄們。主演彭於晏在特輯中隔空感謝自己所飾的角色——為今日和平獻出生命的東江英雄劉黑仔,“黑仔哥,我們現在這個世界大家都過得很好,您可以放心!”

五星陣容,滿分誠意,八大看點十足還原“香江熱血傳奇”,《明月幾時有》將註定成為今年暑期檔的良心之作,優質之選!

明月幾時有背景介紹

看點一:許鞍華打破“套路”拍攝最動人抗戰題材電影

作為華語影壇最優秀的女導演,許鞍華每一部作品總能引發高度關注,而《明月幾時有》更是自開拍之日起就話題不斷。許鞍華如何拍好一部抗戰題材?曾經的香港電影“新浪潮”締造者之一,是否能夠圓滿完成一次主旋律的拍攝?

事實證明,因為是許鞍華,抗戰題材可以不是“神劇”。沒有大義凜然的 口號 ,也鮮有戲劇化英雄表現,《明月幾時有》用抗戰中平民英雄的日常,回眸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形散神不散的敘事方式,使得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回1940年代,因著人物的命運而感動。

為了不想讓觀眾過於沉重,許鞍華這一次特別在片中埋入不少幽默元素,以至於有媒體“質疑”許鞍華變了。對此,許鞍華笑著反問:“你們對導演的看法可不可以不要那麼套路啊?“

看點二:周迅彭於晏霍建華為許鞍華聚首組“愛國者聯盟”

周迅、彭於晏、霍建華,是當下公認顏值高、演技高、人氣高的“三高”演員,此番在電影《明月幾時有》中首度相聚。片中,他們分別飾演小學教師方蘭、神槍手劉黑仔、紳士特工李錦榮,為了未來的勝利與團圓,各展其才,奮力抗爭,堪稱是亂世之中的“愛國者聯盟”。

此前接受采訪時,三位主演紛紛表示,能與許鞍華導演合作是許久以來的心願,更重要的是,幾個平凡的小人物在戰爭中成長為堅強的戰士,家仇國恨激盪間令人動容,能夠出演如此層次豐富又個性獨特的角色,是演藝生涯中一次難得的機會。

看點三:周迅回歸大銀幕為角色“返璞歸真”獲好評

時隔三年再次在銀幕亮相的周迅,此番在《明月幾時有》中展現“返璞歸真”一面,演繹從小學教師一路成長為女英雄的方蘭,收獲無數媒體及觀眾贊譽,有外媒稱周迅此次表演比《風聲》及《聽風者》更加自然無痕跡。

對於周迅來說,方蘭身上的神秘感深深吸引著自己,“她要混在人群中換不同造型,而且她的出現又神出鬼沒”,在她看來,這份神秘恰恰是時代賦予的,“那個時候必須保護多數人的生命”。對於周迅在片中的表演,導演許鞍華給予高度肯定,“方蘭是那種特別普通的角色,與周迅以前演繹的角色都十分不同,我覺得她演得比我想像中的更精彩。”

看點四:彭於晏化身“神槍手”感念平民英雄隔空致敬

《明月幾時有》中飾演馳名港九的神槍手“劉黑仔”,對於一直視周潤發為偶像的彭於晏而言,是一次精彩的角色體驗。許鞍華此番則重拾多年前拍過動作戲的 經驗 ,令彭於晏飾演的劉黑仔發揮“神槍手”的本色,身手利落,極具英雄色彩。

在那個動盪年代裡,劉黑仔所呈現出的勇敢無畏和活力令人激賞,在最新發布的“劉黑仔的決斷”特輯中,彭於晏吐露心聲,表示曾與導演充分討論過這個傳奇人物。許鞍華對劉黑仔的角色定位是——在輕松的外表下抱著必死的決心,而彭於晏則對劉黑仔看得更為透徹:“他為了國家的未來願意去做這樣的犧牲,為了這個世界去付出,他是快樂的。”

在彭於晏看來,《明月幾時有》有足夠的理由讓更多的年輕人去看到,“我們今天活在一個幸福的環境里,是因為有這些人的付出。雖然他們看不見了,但他們偉大的 事跡 ,我們會傳下去,給更多年輕人知道。”

看點五:會說外語能寫詩會做菜懂品酒霍建華詮釋“特工的修養”

這次在《明月幾時有》中,霍建華用“會說日語、英文,會做菜,會跳舞,還會寫詩”等技能,完美展現“一個紳士特工的日常修養”!片中,他所飾演的李錦榮為了心中的“團圓時候”,潛伏在憲兵隊內部,與戰友們里應外合,及時傳送價值情報。

在詮釋角色時,霍建華放下了“演”的狀態,展現大環境下受到感召的人物,讓李錦榮的轉變自然而然地發生。在霍建華看來,李錦榮身上的樂觀豁達深深吸引了他,“雖然他身上有很重的任務,但他還是能夠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對於霍建華在片中的表現,許鞍華直接給出了十分的滿分成績:“李錦榮這個角色外表溫和淡然,內心卻復雜深邃,這些霍建華都把握得很好,出來的效果我很滿意。”

看點六:“勝利大營救”首上大銀幕,籌備兩年80%源自真實史料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在抗日游擊隊的號召下,以方蘭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開秘密行動,成功搭救包括茅盾、鄒韜奮、柳亞子等在內的八百餘名 文化 名人和愛國民主人士逃離被日軍侵佔的香港。為了把這場香港抗戰史上著名的“勝利大營救”還原到大銀幕上,許鞍華導演籌備了兩年的時間,與編劇何冀平實地走訪,查閱了無數當年實施行動的東江游擊隊的歷史資料,“影片中有80%的 故事 都來源於真實的史料。”

許鞍華坦言:“當年這些人是從各自的行業走出來聚在一起的,互相不知道彼此是誰,卻一起齊心合力地幫這些文人逃出來,打完仗又回去做平民百姓,即使知道可能犧牲生命仍然義無反顧,這就是平凡人的熱血和激情!”

看點七:國際大師久石讓操刀配樂華語影壇實力派“眾星捧月”

此番在《明月幾時有》中,國際音樂大師久石讓受許鞍華之邀親自操刀,為影片獻上精彩配樂,電影在上影節首次放映時,片尾久石讓的名字引發上千名觀眾熱烈鼓掌,有媒體盛贊“久石讓的配樂是時代最好的回響”,無數人表示僅憑音樂都值得二刷。

此外,許鞍華一舉邀來眾多華語影壇實力派,除主演周迅、彭於晏、霍建華之外,還有郭濤、黃志忠、蔣雯麗、梁家輝、王菀之、鮑起靜、春夏等,無一不是獎項加身靠作品說話的實力演員!《明月幾時有》出品人、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表示:“《明月幾時有》呈現出的影片品質,毫無疑問會提升2017暑期檔的整體氣質和觀影水準。”

看點八:許鞍華致敬平民英雄,熱血不失細膩展現眾生相

在許鞍華導演看來,做人的最高境界莫過於“那時候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團結起來,去共同做一件大營救的事”,這是她拍攝《明月幾時有》的最大初衷。

首次出演許導作品的彭於晏表示,片中的熱血元素讓他對導演有了全新的認識,“導演希望在影片中展現真實和迅猛,而不是像我們以前拍動作戲那樣有很多套招和槍戰的場面。因為在真實殘酷的戰爭中,你要在最短時間內占據主動才能制敵。”而與此同時,許鞍華也保持了她獨有的細膩風格,令戰亂背景下的故事更有溫度,“我在說歷史,也在說歷史裡面每個人的經歷,通過這個故事,大家可以知道那個特殊時期香港市民的生活,跟做地下工作時的狀態是怎樣的。”

以上就是國柱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明月幾時有電影介紹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收藏 起來吧!

除了“明月幾時有電影介紹”,其他人還看過:

1. 電影明月幾時有劇情

2. 明月幾時有電影是根據什麼改編的

3. 2017年明月幾時有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4. 電影明月幾時有高清網盤鏈接

5. 明月幾時有劉錦進原型人物是誰

⑺ 如何評價電影《明月幾時有》

7月7日為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此時電影院上映了一部抗日題材的電影--《明月幾時有》,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圍繞著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香港風貌而展開,講訴了香港傳奇女性「方姑」的非凡的一生。方蘭是一位出身於香港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香港淪陷之時,本是一位文弱教師的她蛻變為抗爭者,與敵人展開搏鬥。

如何評價這部抗日影片?

1

目前網上評分只有6.9,很多人說這部獻禮片不好看,結構鬆散、平鋪直敘,全片貫穿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勢,卻讓你在黑暗中等了兩個多小時後,又生生地漏了一口氣,沒有炸雷、沒有爆發、更沒有情感的洪泄。

可高潮迭起就一定好看嗎?靜水流深就一定不動人嗎?未必吧。從生活瑣碎中解讀戰爭慘烈,用人物抉擇來印刻家國情懷,這都是需要功力和勇氣的。

說來慚愧,我們一邊抨擊著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一邊只為傳統意義上的大英雄喝彩,於是,當真實的小人物、平凡的煙火氣擺上檯面時,我們反而不能接受了。這算什麼?葉公好龍式觀影?

葉德嫻送情報時被日軍抓住,周迅慌忙找到彭於晏,打算去憲兵大隊救她。按照一般抗戰片的套路,這該是全片的高潮情節,因為肯定會人有犧牲,或是救援者捨生取義,或是被救援者慷慨赴死。

但《明月幾時有》沒有按常理出牌,周迅從彭於晏口中得知希望渺茫,最終選擇放棄營救,之後,懷念起母親的種種一度哽咽,故作堅強卻又在黑夜中露了怯。這一幕處理得極為克制,觀眾們也因此猜到了許鞍華的故意,故意讓主角做出真實情況下戰士會做的選擇,故意不讓影片在謳歌英雄主義中得到升華。

其實說到抗戰救亡的大動作,片中也不是沒有。歷史上彭於晏扮演的劉黑仔最有影響力的一次行動,就是1942年成功營救被困香港的700多名文化界人士,著名作家茅盾稱之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不過影片里把這次行動放在了最開頭,作為整個故事的引子,並沒有過多著墨。

爾虞我詐的諜戰?沒有。驚心動魄的血戰?沒有。粗看寡淡,緊接著卻是悵然若失的釋懷,隨即深思,是不是我們把咋咋呼呼的電影看太多了,忘了靜水流深也是一番境界?

或許在許鞍華看來,歷史的真實不一定非得用血淋淋、金手指的形式來呈現,也可以十分寫意:春夏想在眾目睽睽下傳遞情報,借微醺之態撫過對方胸前的口袋;周迅彭於晏從草坡滑下,狼狽之餘得見日軍的子彈如流螢劃過;霍建華的死甚至沒有直接的敘述,只是走出鏡頭後的一聲槍響……

影片最後,周迅送走了彭於晏,鏡頭從右往左緩慢掃過,巍然的太平山連上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夜幕下,香港猶如一座天上之城。那些小人物們,也得以完美謝幕。

說白了,《明月幾時有》的格局不大、立意不深、缺點不少,但瑕不掩瑜,韻味悠長,是一部非典型的抗戰片。它想給我們看的從不是什麼驚濤駭浪,而是海邊隨便一朵浪花,悠悠地躍入了浩盪大潮、又悠悠地消失在歷史長河。

⑻ 觀看明月幾時有有感

導語:曾經拍出《桃姐》、《黃金時代》的文藝片導演,又穩穩當當地把這份略俗氣的商業氣息妥帖地中和掉,製作了抗戰電影《明月幾時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電影《明月幾時有》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1】

《明月幾時有》的詼諧幽默,是看片前許多人沒料到的。

文人要逃難,特工要來接頭,沒想到殺手卻先登門拜訪了,這六目相對的、三臉懵逼的,你說緊張不緊張、搞笑不搞笑?霍建華飾演給日本人上詩詞課的教師,前一秒還在和軍官對酒當歌,下一秒畫風就突變到了「七步成詩」的斬殺令;還有一波接一波的突擊檢查、突然出現的子彈崩頭……這些沖突點,還蠻密集的,特別綿里藏針,看得人心驚肉跳。

喜劇元素也不少,恰當地穿插在緊張的革命和濃濃的霧色中。喜感也給各個角色們加了些人性,不那麼臉譜符號化了。當然,因為影片的篇幅有限,的確只有周迅和「方媽」這兩個角色,呈現出變化和成長,其他角色都是一亮相就定好了基調和風格,但因為一批表演實力不俗的演員,這些角色在有限的空間里,表達得很有層次和質感,令人移情。

演員、配樂和布景都是亮點,《明月幾時有》真沒有什麼是做錯的。

周迅在夜色下一個凌厲的側臉,就贏了

說到戲中主演,蟄伏多年的「機靈怪」周迅自然是最大看點。此番重歸銀幕,周迅的表現力還是一擊即中、直戳人心。

被周迅演出了名的角色,大多是敏感神經質或戲劇傳奇的。但這次,方蘭這個角色人淡如菊———對茅盾的思慕之心要淡,拒絕未婚夫錦榮的求婚也得淡,見到劉黑仔殺人她也得淡,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民教師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能看到這個角色潛移默化的改變———她看到表姐出嫁,淡淡地問:「為什麼這么著急把自己嫁出去呀?」少女依舊;得知母親被捕,周迅愣是在鏡頭前站了一分鍾,眼睛裡全是戲,但此時她的舉手投足已經是一個分隊隊長的架勢了啊。周迅表演除了「潛移默化」,一個夜色下的凌厲側臉,就贏了。

2017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2】

戰爭時代離我太遠了,從小看的抗日影片,都是過去的英雄,生得光榮,死得其所。但許鞍華把這一切都日常化了,抗戰、傳奇、英雄,都是日常。

在任何時候,都是在過日子。要吃飯、要戀愛鬧分手、要穿好看的衣裳、要結婚,甚至革命,也是許多雜事中,比較重要的那一件。

就連那些名垂文學史的人物,在逃亡的小船里相見,也都是哎呀沈先生,哎呀柳先生你也來了,蔡太太好久不見,活脫脫是文聯的新春茶話會。

抗起日來,也都草率笨拙,大家都是普通人,自然沒有大智慧周全妙計。盧巧音顫顫巍巍也能出逃成功,彭於晏殺漢奸時全靠運氣,殺完後與同伴結伴騎著單車,叮鈴鈴離去,分明是成功逃了晚自習的樣子。

方姑好像也沒有做很了不起的事,傳遞一下消息,挨家挨戶偷偷發傳單。放下傳單,拉一下門鈴,叮鈴鈴,躲在暗處看到少年人開門仔細端詳傳單,便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她是手裡舉著火把穿越黑夜試圖點亮天空的人。

自然也有猶疑、恐懼、不得已和窮途末路,方姑放棄救母,蹲在地上哭,短槍隊隊長,游俠一般酷炫的劉黑仔,躊躇著該不該蹲下去抱抱她。

舊時的明月和今時並無異樣,我們也有要舉著的火把,在房貸、戶口、學區房的背後,默默亮著。

喜歡這部電影的英文名:Our time will come。

最打動我的一幕,方姑要去打游擊隊了,她媽不肯她去,說抗日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當然說服不了她,方姑執意出門,媽媽追上,給了她一把傘和一枚戒指。隨後方母踢著拖鞋回家,方姑繼續埋頭趕路,好像她只是要去求學或者工作,可她明明是要去出生入死啊。

葉德嫻演得真好,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那種「老人不圖兒女為國家做多大貢獻」的媽媽的樣子。從開場的慳吝房東,到最後犧牲在日本人槍下,並不是有什麼反轉,而是一個完整的人物。

她只是怕傻村姑弄丟情報,也想順便去看看女兒,誰想到會被捕啊。抗日是常態,犧牲只是偶然事件。沒人當一回事的。

因為被劇透了方母會領便當,從一開始我就看得心驚膽戰,怕她隨時會死。因為太日常了,像你熟悉的人,她遭不測,才會更令人難過不已。

人在死前,會暴露最本真的自己吧。方母在那一刻,顯示了一個人最高貴的靈魂。這個靈魂,平時就沉睡在她平凡老嫗的身體里。

也許因為是導演的腦殘粉,很多人詬病的節奏和線索,我都覺得很妙。妙得像在閱讀小說,沈從文那種,明明還在寫小兒女情仇,筆鋒一轉,就去寫山山水水了。

包括沒什麼信息量的春夏,她像這部小說里的標點符號。給了電影氣口,也負責為葉德嫻畫上句號。

周迅的眼神里,水光瀲灧;春夏的眼神里,火光搖曳。

還有我一點也不覺得悶啊,全程看得驚心動魄。周一晚上四線城市的小電影院,上座率竟然有三分之一,沒有人中途退場,該笑時笑,方母死的時候,我瞥見前排男生背著女朋友偷偷抹眼淚。

「月,缺也。」這部電影恰恰也是這樣。我看的粵語場,能看到很多黃金配角們原汁原味的發音,但就會錯過周迅獨特的嗓音;反之亦然,總有缺陷。不過正好去看兩場,兩不誤了。

電影里最後劉黑仔和方姑告別,說時勢動盪,像他們能這么鄭重其事地告別已經非常難得。什麼時候再見?勝利的時候。

「我的真名叫孔秀芳,今年要27歲了,你記住這個名字,一定能找到我的。」

可惜歷史上的劉黑仔46年犧牲,也是27歲。

浮雲散,明月未照故人來。

方姑逝世於1998年,當時的月亮,在故事發生後又照落她身邊五十餘年。

2017電影明月幾時有觀後感【3】

《明月幾時有》的開篇改編自真人歷史事件「省港大營救」———抗戰時期,活躍在港粵地區的東江縱隊在日軍進攻香港期間營救800多名文化社會名流。這場生死救援,讓普通的小學教師方蘭和游擊隊隊長「劉黑仔」相識,後來她被組織收編,開始展開地下工作、漸漸蛻變為優秀的革命黨人;她的這一決定也影響了周圍的人,新舊朋友都被拉進了故事裡。

乍一看,這故事很主旋律嘛!但許鞍華導演又做了些加工,化「套路」為神奇,讓頗有距離感的「偉光正」獨角戲,「失焦」成了有笑有淚、鬆弛有度的生活日常。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而且相互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足夠成為這個大時代中極具代表性的注腳了。

用布景、台詞和表演細節,呈現亂世風貌

和《黃金時代》一樣,許鞍華選擇用「偽紀實」的'方式來講述《明月幾時有》。梁家輝飾演的抗戰親歷者佝僂地坐在黑白鏡頭前,在采訪中把過往的故事娓娓道來。連皺紋都會演戲的梁家輝,一秒就令人信服並投入其中。接著是用大量的包括布景上的、台詞上的和表演上的細節,來描述香港亂世的社會風貌。

旅店老闆娘「方媽」市儈精明,柴米油鹽和生意都得精打細算,顧不得人情。當知道周迅飾演的女兒方蘭投入革命,她脫口而出:「革命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你為什麼要去?」勸阻未果後,還來了句神吐槽:「你死不要緊,不要拖累隊友啊!」劉黑仔則是個神槍手,做事果決、身手不凡,他帶著一群不甚精明的隊友沖鋒陷陣,心狠手辣詭計多端;春夏飾演的富家小姐,看似每日笙歌燕舞,卻不過是只囚籠中的小鳥,父母入獄、無人依靠;葯店的女老闆、收留革命黨人的農民……更難得的是影片對漢奸的刻畫,向來被稱為「走狗」的他們,慌慌張張地呵斥「方媽」攜帶共產黨的宣傳畫,本以為必死無疑了,沒想「走狗們」卻趁不被人注意,轉手就把宣傳畫扔入河中。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私、懦弱、愚蠢,他們只不過在特殊時期,順應時勢生活。

省去炮火紛飛的套路,把唯一戰斗戲拍成慢鏡頭

在《明月幾時有》上海的發布會上,許鞍華曾突然有感而發,和現場媒體分享了她在收集資料時,收獲的趣事。她說有段時間,日本人在香港極力打造「太平盛世」,但其實人人都在找吃的。戰爭片「最常見的就是拍百姓沒有東西吃」,但她還發現,那段時間百姓們還會穿著光鮮,甚至要搭個墨鏡才外出;亂世之中看似荒誕的事還有繁文縟節地辦婚禮……「我還看了一部叫《天上人家》的、不少明星共同出演的片子,從頭到尾女演員都穿著旗袍、大衣、高跟鞋;男的穿一套西裝,晚上還穿西裝去睡覺!你都想像不出來的!」許鞍華像發現了珍寶的小孩,意猶未盡地玩味著。

類似這樣沖突甚至違和卻真實的細節,都被她揉進了《明月幾時有》里。在許鞍華拍的這部戰爭片中,炮火紛飛、地動山搖的大場面「套路」都被刻意省去,甚至還要做得更極致,導演把戲里唯一和日軍軍隊的正面對抗,玩性大發地拍成了慢鏡頭的「子彈煙花貼身舞」,舉重若輕又好不浪漫!更多的筆墨,還是被用來描述戰時小人物的過活和各自順應時代的選擇———非常許鞍華啊。她說過自己拍不了純動作戲,「看人做危險動作,都要怕死了」,在她看來,戲里的沖突都是合理的調劑,而且她也能玩得很好。

閱讀全文

與明月幾時有電影觀後感4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能看韓國電影的微信號 瀏覽:159
經典武打動作電影戰 瀏覽:857
驚險災難電影大全 瀏覽:351
周星馳要出來電影了嗎 瀏覽:517
楊冪2015出了多少電影票 瀏覽:673
電影產業變得越來越多樣英語怎麼說 瀏覽:154
劇本電影網 瀏覽:933
2017即將上映動漫電影 瀏覽:276
2016電影數據分析 瀏覽:291
劉德華黑幫電影插曲 瀏覽:524
侯孝賢最好的時光電影插曲 瀏覽:798
沈騰2017新電影羞羞的鐵拳 瀏覽:764
成龍拍電影嗎 瀏覽:672
電影動作大片古裝片 瀏覽:212
2015校園電影排行榜前十名 瀏覽:16
歐美吃人電影 瀏覽:468
2017值得看的喜劇電影 瀏覽:482
23釜山電影節 瀏覽:903
蘇聯電影2017 瀏覽:859
北京國際電影節朱一龍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