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構圖有哪幾種
1,在決定畫面構圖之前,我們首先要決定的是畫面的畫幅。畫面寬度與高度的比例稱為寬高比。不同的拍攝格式會有不同的畫幅寬高比。最常見的寬高比有1:2.39、1:185(美國院線標准)、1:1.66(歐洲院線標准)、1:1.78(高清電視標准,也稱為「16:9」,高清攝像機用的就是此格式)。
了解拍攝的寬高比及展映、發行的寬高比都很重要,在製作過程中,可以保證作為視覺策略組成部分的畫面構圖保持不變。
1:1.66的銀幕寬高比2電影畫框是二維的,電影畫面用兩個坐標來定義,即橫坐標(x軸)和縱坐標(y軸)。
此外,用來表示畫面深度的第三個坐標(即z軸)可以通過縱深線索來加強畫面的縱深感,也可有意使之弱化。3,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與發展中人們總結出了一些和諧構圖的程式。三分構圖法,是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沿畫面水平、垂直方向將畫面分成三等份,分割線的交叉點就是趣味中心,將畫面里重要的元素安排在趣味點上可以獲得生動的構圖。按照三分構圖法,人物的眼睛通常被安排在這些趣味點上。如果角色向畫面右側看,那眼睛就放到左上角的趣味點上;如果角色向左側看,眼睛就安排在右上角的趣味點上。4,《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一書中提到,希區柯克曾向他分享了一個簡單但有效的構圖法:畫面中物體大小應與物體所處故事中的重要性直接關聯起來。這條構圖法則適用於畫面中有一個或多個視覺元素的情形,來製造緊張或懸疑效果,這在觀眾還不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在視覺上如此強調某一物體時尤為明顯。下圖是《盜夢空間》(Inception.2010年)的截圖。影片開篇,一個陀螺占據了一個畫面的很大比例,因為這個陀螺暗示著主角的現實或夢境。畫面中的物體的大小、顏色、亮度及擺放位置等都會對其相對應的視覺分量產生影響。盡管均衡與非均衡這類名詞在畫面構圖中並沒有實際的測量數值,但我們不難發現,當物體均勻分布於畫面時就能創造出均衡的構圖,達到一種整齊性、一致性。比如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中,用到了很多均衡畫面,給人傳遞一種整齊、嚴肅、冷靜的感覺。
均衡構圖——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均衡構圖——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
而當視覺比重僅集中於畫面某一區域的時候,其畫面構圖就是非均衡的,這種構圖方式經常與追逐、局促或緊張聯系在一起。均衡構圖或非均衡構圖所傳達的效果將在很大程度上由敘事情境決定。下面的截來是電影《斯隆女士》中斯隆正在重組她的團隊的畫面,拍攝主角的鏡頭傾斜,畫面非均衡的構圖同樣產生了集中、緊張感。雖然是非均衡構圖,但大多數的視覺分量都位於畫面的左上角,主體還是根據三分構圖法來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