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4 05:58:55

Ⅰ 電影《一個也不能少》觀後感 不少於400

電影《一個也不能少》是一部反應中國農村生活,農村教育的影片。他是張藝謀導演的代表之作,它真實深刻的反映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我們不了解的一些農村教育的現狀。這部電影純朴,自然,簡單,情節感人,在播出之後廣受好評。作為國產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在國際上也引起廣泛好評,獲得了一系列大獎。這樣的殊榮對國產影片來說絕對是個意外。幾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這部電影,感動依然在胸中隱隱回盪。

電影的主要故事情節是:水泉小學的唯一老師高老師,因為老母病危要請假離開一個月。村長老田找到一個年僅13歲的叫魏敏芝的女孩子來代替高老師上課。帶課的報酬是50元人民幣。這個魏敏芝其實只是個剛剛小學畢業的學生,難道村裡面沒有其他人了嗎?還真沒有其他人了,在這個水泉村,像高老師和魏敏芝這樣有文化的人是再也找不到幾個了。根據村長老田的指示:魏敏芝的任務就是牢牢看緊了這幫孩子,一個都不能少!這個任務簡單明了,但真正操作起來可不簡單!魏敏芝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都很不足。她上課就是讓孩子抄課文;為了不讓學生外逃,她索性把學生鎖在教室里,任憑他們打鬧一概不理會。目的只有一個——「一個都不能少!」她對老田的話可是記得牢靠。然而即便是這樣,還是出現了一隻漏網之魚——班裡最調皮搗蛋的張慧科——逃跑了——而且是去了城裡!這回事情變得嚴重了。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都與魏敏芝尋找張慧科有關。為了尋找張慧科,魏敏芝可算是吃盡了苦頭。步行到城裡,在車站借宿,一日三餐都不保,寫了一大堆尋人啟事最終卻成了廢紙一堆。最後,情急之下,她找上了電視台,終於,上天不負有心人。魏敏芝的行動感動了台長,在電台播出魏敏芝哭泣的畫面後。失蹤的張慧科也找到了!而最重要的是,因為電視台的報道,水泉小學的教育現狀被外界所了解。

這部電影與張藝謀以往還是後來的電影相比,最大的特點是運用了非專業的演員,而且所有的演員都用他們自己的真實姓名,演他們自己真實的故事。這也是整個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鄉土題材的影片和反映中國普通百姓生活的影片,張藝謀導演過很多部,純朴,自然,真實,接近普通中國人某個既定時期的生活現狀,這是張藝謀的藝術風格。《一個都不能少》在繼承張藝謀以往的藝術風格的前提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還原了生活原來的樣子,本來的面目:影片中貧困荒涼,交通閉塞的小山村,甚至那隻破得掉渣的手扶拖拉機,村長那一身洗得發白的藍色中山裝和同樣褪了色的帽子。還有破爛不堪的水泉小學,孩子們身上臟爛不堪的衣服,他們的紅臉蛋……這一張張帶著強烈泥土氣息的畫面無不勾起已經生活在城裡的那些曾經是鄉下人的人們多少辛酸的回憶?其實,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著一個埋藏很深的鄉土情節。這也正是這部影片真正感人的原因所在。它觸痛了人們心靈中最敏感的神經。藝術源於生活,而著名導演張藝謀直接從生活中截取一個平凡的畫面,這是他的成功之處!普通平凡,真實感人的生動畫面,演員們真實的演繹了自己的故事,著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非專業的演員真實的向觀眾們上演了自己的影視作品。值得我們很好的分析!

Ⅱ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紀錄片式的風格統御了整部影片的美學,非職業演員、紀實性的拍攝手法、貧困的山村小學,這裡面追求一種真實感。不管這種真實感有沒有做到,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感染了很多人。就是這樣一部最不像張藝謀風格的電影成為了張藝謀電影中最不可少的影片。

影片講述的是水泉村水泉小學的故事,一個代課老師謹記休假老師的交代,不能讓一個學生流失,這個交代成為了她的責任。然而電影總是這樣不能沒有後戲,一個學生去了城裡打工,作為老師的的責任,她去尋找學生,一切故事便開始了。

影片故事主線可以分為兩條,一條是魏敏芝因為50塊錢去學校代課,而高老師交代的是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這成為了她50塊錢的責任。另一條是當第二個學生出走,找會這個學生已經不是50塊錢的責任,而是老師的責任,老師對學生的責任,是師生情,是愛。在兩條故事主線連串的發展下電影的內容、人物、主題思想不斷的得到升華。

第一條故事線的內容是水泉小學的老師休假,村長50塊錢請魏敏芝代課,魏敏芝是這一故事線的核心人物,責任就是50塊錢一個月不讓學生流失,無論學生們在課上怎麼調皮搗蛋,魏敏芝都不管,讓人覺得這個老師不盡責任,然而我們該看到這個老師自己也是小孩,她的責任是不讓學生流失,上課怎麼樣不是她的責任。說到這一主線的主題思想突出表現在學校的一個學生被體育老師看中帶她城裡搞訓練,而魏敏芝卻不讓這個學生走,甚至把這個學生藏起來,因為學生走了她就失職了,一種為職而做出的責任讓我們看到了魏敏芝的死板,甚至是無知,因為她不知道這是這個孩子走出山村的最好機會,但我們也看到了她的倔強,也正是有了這種倔強的精神才讓電影有了第二故事線的出現,可以說這一段是為後面的故事做鋪墊。

第二條故事線是發生在城裡的事,張惠科出走,魏敏芝堅決要把她找回來。經過和這群學生的相處魏敏芝慢慢的喜歡上了這群孩子,慢慢有了老師的責任,產生的愛的責任,魏敏芝出城不夠費用便帶著學生們去搬磚塊,魏敏芝為了節約錢甚至上車不給錢「混車」,不管路途的遙遠、艱難她都要進城找學生,這一幕幕讓我們感動,她要完成對前面老師的承諾,完成一個都不能少。

有一個畫面讓筆者最為印象深刻、最為感動,魏敏芝找電視台幫忙卻不能進到裡面找人,便在外面等,從白天到第二天的清晨,魏敏芝靠在電視台的大門邊上在睡覺,一個搖鏡頭,從她的臉一直要到搖到她手邊隨風飄起的尋人啟示單,讓筆者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和一種心酸,老師為找一個學生能這樣做,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管她學歷高低、年齡多大,她就是一個老師,體現這責任、愛和愛的責任。這一整段把一個都不能少的主題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句平凡卻有真摯的話:「你為什麼還不回來,我找你三天了。」更是把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思想推向了極致。

筆者在此深深的嘆一句,當老師的、想當老師的沒有看《一個都不能少》,想做好老師有點難,做學生的沒看《一個都不能少》也很難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就是這樣一部平實的關於師生的電影、講述老師愛的責任的電影成為了老謀子經典電影中的經典。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很平實、傳統、司空見慣甚至非常老套的電影,這恰巧是我們的一個目的:在司空見慣中拍出一份真切和力量來。我們拍電影的人,在今天電影市場的需求下,當然要把電影拍得好看。所以,我們的另一個目的就是:電影除了好看以外,還能告訴大家什麼,讓大家想什麼,關心什麼,愛什麼……因為我堅信,觀眾的口味並不如我們所設想的那樣單一和膚淺。」

Ⅲ 一個都不能少的影評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
再看《一個都不能少》已經事隔十年之久,今昔相比,感慨良多。
記得最初觀看《一個都不能少》還是在師范學校讀書時學校特意放給我們這些師范生的,當時操場上除了送給傻乎乎的魏敏芝的鬨笑聲,還有高談闊論聲,甚至有的男同學實在懶得看悄悄的溜回宿舍睡覺去了。看完之後,影片留給我們的印象並不深刻。
參加工作已有八年,當已有八年教齡的我再次觀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後,心潮起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一中國農村、山區教育仍很落後。
當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而且奧運會的成功召開讓世界認識了日益蓬勃發展的中國,但是,中國農村、山區教育的落後是不可迴避的事實。資源短缺、經濟落後是基礎教育遲遲未能在貧困山區中普及起來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居於窮鄉僻壤適齡孩兒仍沒有入學讀書的機會,有幸入學的卻又每一刻也在求學和生計間作拉鋸式的取捨。在日益重視教育發展的今天,我想這也是我國政府一直關注也會最終得以解決的問題。
二教師的敬業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水泉小學有一位鞠躬盡瘁,滿心熱摯的高老師,他成為了黑夜中的一線曙光。在數月沒有發工資,沒有錢買粉筆,把僅有資源耗盡的情況下也對二十多個學生不離不棄;即使面對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趕回家探望的情況下,他仍對學生放心不下,依然想過不回家探病。但現實卻不容許這事發生,唯有叮囑魏敏芝好好看管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即使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仍然願意付出五十塊作為魏敏芝的代課酬勞。高老師工作態度之認真,對學生就學的堅持,對山區教育的不離不棄,令所有觀眾無不動容。
魏敏芝為了遵守對高老師的承諾,她竭力的保持著集體的完整,不讓學生去縣城上學,把輟學的學生追回,所以同學們愛她,當同學們分喝那兩瓶3元錢的汽水,他們都想到了小魏老師,都異口同聲地說要給老師喝。當小魏老師做了好多徒勞而得不到結果的事,我們往往認為她很傻,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傻有時候就是崇高。
想想,有多少像高老師、魏敏芝那樣的老師都甘心奉獻於我國的教育事業,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但我也希望能盡快提高教師的待遇,我想這樣一定能使農村、山區老師安心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教育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三必須增強責任感、有奉獻精神
校長在開學初安排全體教師觀看《一個都不能少》,所有老師都明白校長的良苦用心。
我校近年來正在經受嚴峻的考驗: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教學質量不高,中考成績滑坡……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作為初三老師,我也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為提高成績甘於奉獻。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與同頭老師的協作能夠完成學校交給我們的工作任務。

Ⅳ 一個都不能少 觀後感

看過《一個也不能少》電影不知幾次,每一次觀賞之後,總是淚流滿面。這並不是因為電影波瀾壯闊的鏡頭與賅世驚俗的場面。它只是一部極其平凡的電影。沒有名演員的參與;沒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場景;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雖然導演是著名的張藝謀。
一位小學才畢業的13歲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師離去學校的一段時間里,她被*長領來小學校,毅然代起了課,當起了臨時代課老師。依高老師的吩咐,她還能勉強維持上課。後來,她的高與她耳齊的學生,也不大聽從她的管束。畢竟是年幼無知的小孩子,踩壞了高老師留給她的那幾根粉筆,他們還不斷打鬧,還到處亂跑。

縣少體校選拔學生,小紅(明新紅)入選。小魏就是不同意,因為高老師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個學生一個也不能少!還是*長花了幾塊錢,收買了那個小子(張慧科),才找到了小紅。少體校的車瞞著小魏開去了,小魏得知此事之後即忙抄近路飛追,終於無功而返。

張慧科不辭而別,搭車去城裡,後來竟然在車站里走丟了。小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立馬要去城裡找他。可是哪來的路費呢?小魏採取了學生的意見,幫磚瓦廠搬磚賺錢充當路費。千方百計籌錢,卻湊不足路費。後來全班同學齊幫忙,終讓小魏趁亂擠上汽車。但近城時,她卻被查出未買票,被推下了車。她就步行進城。

在縣城的幾天幾夜裡,她到處打聽,到處尋找,想盡一切方法。風餐露宿,把僅有的六七塊錢也花去,買了紙筆,書寫尋人啟示。在車站廣播室尋人失敗之後,她竟然走進了電視台,在台長的全力幫助下,她錄制了節目,終於找到了她的學生。

電視台用兩輛汽車送他們回鄉。還送來了許多教具、圖書、籌集了很多資金。鄉村沸騰了。

我含淚在激動中看完這部電影,還有誰能不為小魏老師進城找她的學生這一情節所打動的呢?為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學生幫磚瓦廠搬磚;為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冒險擠車,步行進城;為了找回學生,她吃殘渣剩飯,睡當街牆角;為了找回學生,她幾天守候台長,終於感動了縣城,錄制了電視節目,找回了學生。

我為這部電影喝彩,不僅因為它有動人的情節,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師:執著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性格,歷歷在目,學生的天真無邪,童稚無知,活潑淘氣,栩栩如生;高老師、*長等一幫*里的大人,又是那麼地純朴、憨厚、叫人難以忘懷;縣城裡的台長、老闆娘又是那麼的關愛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唯美的,心靈塑造是唯美的;人際之間的關愛展示是唯美的。

我還多次地被這部電影的配樂所感動。每當到了人物特別是主人公魏老師處於最為艱難的境地之時,那配樂便那麼低沉、悠揚、哀怨地響起。一聲聲凄厲的哀鳴,正反襯出人物的無可奈何。這實在讓觀眾聲淚俱下,一片噓聲疊起。

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我非常欣賞。它實在感動了我的心靈!

電影影評
初中時,在亞洲電視看了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對於我們來說,中國大陸普遍的失學現象是難以有切身理解的,我們的同情也只能是短暫的寄籍,透過無數次的學校集體捐款、參與義工活動、飢饉運動,對中國大陸有需要的人民伸出援手,僅此而已,談不上有深刻的心靈震顫。在物質豐厚的社會,我們過著便利的城市生活,舒適的居住環境讓大部分人看不見更大部分的社會現實,而我就壓根忽略了這部電影中的艱澀、樸拙的生活與面對著的許多沒有實則經驗的生活問題。《一個都不能少》是中國北方農村的一個切面,這樣一個切面不偏不倚落在中國最現實的教育問題上,而這個現狀是非常可怕且嚴重的。初看這樣的電影並沒有甚麼東西把我吸引過來,平時看的大製作多了,故對這樣電影接觸不多,但這絕不是我謝絕現實電影的口實,反而因為我對文化的深愛,在看完賈平凹、蘇同、余華的一大堆文字後,對中國大陸貧困農村有更進一步的好奇與探勘的慾望。 電影的背景是中國河北一農村,一個老頭兒(高老師)教一班窮苦的農村學生,因要請假回鄉一個月,村長找來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擔任代課老師,並答應給她工錢五十塊。電影的故事結構極為簡單,只有一條發展線,起點是其中一個學生因為她跑得快被拔尖去參加運動會了,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因為她答應了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她被拔去了,這件事令她的心就是放不下來;而另一個學生長張慧科到城裡打工去了,又失了一個學生,魏敏芝一連不見了兩個學生,不知如何向高老師交代好,於是就決定到城裡找張慧科。故事因此由農村場景轉移到城裡去,展開了魏敏芝尋人的故事。故事十分簡單,但所探討的問題卻極為沉重。首先,電影帶出了一班純真的農村兒童,他們沒見過世面,在農村裡受教,這里有一點很有趣,他們學的東西就是「抄課文」,這還是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的,抄完了再抄,我會問:「這樣除了練字外,還能學到些甚麼更實質的東西?」,因此可想而知,高老師的學歷不高,他所教的就只是把課文一五一十地抄在黑板上,讓學生一五一十地抄錄,這就算一節課了。這讓我難以想像,我們平時修的科目加上課外的有十多科之多,而且老師都經過極為嚴格的考核才能拿到文憑開課,師資優良,因此對於影片中的高老師的封建式教育覺得極之迂腐,但這或許就是電影所要反映的一個問題:農村教師的學歷不足。而讓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這個問題也就更顯而易見了。況且,以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來帶一班學生是不合理的,出了問題難以應付,而本身就會引出更多的問題來,影片中,魏敏芝要到城裡去找張慧科,沒錢乘公交車出城去,因此領著一班學生去搬磚塊賺取車費,這就是一個問題。 可見在當時舊社會錢對人們來說是非常貴重的。當時魏敏芝為了那50塊錢,不惜去茫茫人海中找一個學生,就是為了高老師的話,一個都不能少。 另外,影片所勾勒出來的城市面目也令人看了不安,尤其是中國大陸那種習慣成自然的上下級身份,即使是對一個鄉村來的小孩子也是如此,影片中魏敏芝到電視台要見台長,那個接待處的女職員對她說話的口氣和態度就表明了就種社會階級性,城裡人瞧不起鄉下人,這活靈活現就是大陸社會上下級的例子。以前到內地我就有這樣的一種經驗,我們向一個蹲在路邊的「公安」問路,他蹲著抽他的煙,完全把我們當透明的看;更不能容忍的一點是去廁所要收錢,而那個看門口的人口氣又大,沒錢滾開的嘴臉讓我哭笑不得,也不就一元,不是我付不起,而是你不覺得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嗎? 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說:「我們是這樣大的一個國家,有資源,有人口,八億或者十億,能夠同心協力的話,我們在亞洲的情況,哪裡會不及日本?由於長期的專制封建社會制度的斫喪,中國人在這個醬缸里醬得太久,我們的思想和判斷,以及視野,都受醬缸的污染,跳不出醬缸的范圍。年代久遠下來,使我們多數人喪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氣,一切事情只憑情緒和直覺反應,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為價值,都以醬缸里的道德標准和政治標准為標准。因此,沒有是非曲直,沒有對錯黑白。在這樣的環境里,對事物的認識,很少去進一步地了解分析。」這種「醬缸」文化即是所有中國人共有的弊病,從這部電影里你就能領教不少,或者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能領教上不少不少不少了。 如想了解中國社會如今的怪誕,可去圖書館找專著來研讀,可到研究所聽講師的漫長的講座,或者更便利的方法是去看看余華的小說《兄弟》,那種中國社會由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開始的光怪陸離,在這本小說中一露無遺。我不想在此談中國社會問題,這種問題太沉重、太大了,大到我不能承受的程度,就交給大學的社會系去深討吧。我們說到電影,電影是以一種紀錄的形式呈現社會上的各形各色的問題,像我們身上的第三隻眼睛,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看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

Ⅳ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怎麼寫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寫法可參考如下: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Ⅵ 關干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看了這部影片後,唯一想表達的情感就是:感動。為了學生的努力學習而感動,為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而感動!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水泉香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生病了,高老師要回家探望。可是,老師一走是給那些孩子上課呀,於是,便請了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做水泉小學的代課老師。
水泉鄉的條件很差,連村長都半年沒發工資了,而水泉小學的教學條件則更加糟糕了,連粉筆都屈指可數。開學後不久,班級里的張慧科就因為家裡窮,父母有卧病在床,沒辦法逃學只好去城裡打工。魏老師和同學們好不容易湊足了9塊錢使魏老師來到城裡。為了找到自己的學生,魏老師向電視台的登記人員苦苦哀求,卻受盡了辱罵,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不知疲倦地四處尋找。幾經輾轉,最後,在電視台台長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學生張慧科。我現在的環境與他們相比簡直是天堂與地獄之差,我應該好好珍惜,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影片中的魏老師為了她的學生辛勤地操勞著,而現實中老師一樣關心著我們,愛護著我們。我們對老師一定要尊重!

Ⅶ 一個都不能少影評

《一個都不能少》令張藝謀洗盡鉛華,重新回歸熟悉的農村題材,還是擅長的「一根筋」似的人物刻畫。

本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講述了一名農村教師魏敏芝發現班上一名學生輟學到城市中打工時,為兌現給校長的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開始了她大都市漫漫尋人路的艱辛歷程。

在這部作品裡,張藝謀不僅側面反映了中國農村教育的現狀,破陋不堪的教室,三條腿的教桌,每天只能用一根粉筆,學生隨時面臨輟學,而且直面滲透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教育。

在不粉飾不雕琢的狀態下,向民眾訴說著日益遠離當代都市的優良品質——對追求的執著,民風的淳樸以及人性的善良,旁敲側擊的反譏了當代人對於信仰的缺失或靈魂的迷失。

尤其是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台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准了理當如此。

Ⅷ 《一個也不能少》觀後感

第一次看張藝謀的《一個也不能少》是在高二的時候。
那時候的我們能抽出時間集體看電影很不容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我們很珍惜這個我們認為的閑暇時光,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就是它的平凡的人物。真情自然的演出,最近大片層出不窮,但是我還是喜歡這些老電影帶給我們的感動和認知,那些浮華的大明星畢竟離我們太遠,那些無厘頭的噱頭,畢竟不應該離我們太近,雖然沒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場景,沒有懸疑復雜的故事情節。但是它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作品。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一位小學才畢業的13歲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師離去學校的一段時間里,她被村長無奈地領來小學校,在高老師百般無奈之下,開始了為期二十六天的代課生活,他其實什麼都不懂,高老師問他會唱什麼歌她遲疑了一下,很自然,她並沒有扭扭捏捏,而是邊唱邊跳自得其樂,也許,在我們的眼裡,她的音調,她的舞蹈都足以讓我們嗤之以鼻,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天真質朴的人性光輝,沒有現代社會面試的矯揉造作,沒有欲蓋彌彰的心機。她就是為了自己明確的目標而來,在高老師走出門後,她跑了出去,因為她要50塊錢作為工資,這是村長答應他的,可是高老師說:「他也有半年沒有工資了,學校有的也就是幾只粉筆」。她雖然很失望,但是還是留了下來,並且答應了老師學生一個也不能少。 於是這個電影名的由來就在此。

也許只有在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學習竟然也是一件如此艱難的事,然而,我們這些在溫室里的花朵卻不知道該怎麼珍惜學習的機會,在我們的大學里,大家都主動的形成一個不良的風氣:站座位最搶手的就是最後一排,我們的老師不是教授就是研究生,但是我們還是有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現象,我不禁感受到,這個世界有些事就是那麼的大相徑庭。魏敏芝是落後的有缺點的,畢竟她連兒歌都唱不好,畢竟她連算數都不會,不過,作為一個在農村的小女孩卻有著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她有著最執著的品性,堅毅的性格。

片中魏敏芝那快被夕陽淹沒的身影,電視台鐵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都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什麼樣的內心才能堅持的呼喚——不管是不是要丟人現眼,孤坐街頭,受人鄙夷。她魏敏芝只要認准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 。

不得不說,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我還是笑場過,就因為那幫小學生的升旗儀式中的每一個動作,我們今天軍訓時教官教的停止間轉法,在這些小學生的比劃下,無論是動作,還是表情,都讓人不得不想笑,但是雖然我是真的笑了。也讓我明白了,教育在那個時候,那個地點,也是多麼令人咋舌。可憐的學生們就這樣被教育,但是我們難道可以批評老師嗎?不能,他們自身能力雖然有限,但是他們卻也是竭盡全力了。那還是貧窮和落後的錯了。

我為這部電影喝彩,不僅因為它有讓人淚流滿面的的情節,有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電影衍生出來的各種心靈的思考,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學習和領悟。

魏敏芝小老師:執著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性格,歷歷在目,;學生的天真無邪,童稚無知,活潑淘氣,栩栩如生高老師、村長等一幫村裡的大人,又是那麼地純朴、憨厚、叫人難以忘懷;縣城裡的台長、老闆娘又是那麼的關愛同情弱小。就算有不可愛的人和事發生,那也只是這部片的插曲,終究一個也沒有少。

Ⅸ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 觀後感 50字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內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隨著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
作為一個老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為一個人卻有著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反之,則是符合邏輯的。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為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為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為由游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著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面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為人類共同理想奮斗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台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准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為之震,久難忘懷。

Ⅹ 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鄉的物質、思想都發生啦很大的變化。相比之下城市的人得到啦更好的教育。而在某些貧困的山區教育極度缺乏,這不得不引起國家和我們的關注。然而在人性方面我們也不得不考慮一下:為什麼城市人變得越來越冷淡,越現實,越勢力,而「鄉下人」越顯的淳樸老實,難道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不,不是的,這是應為在社會范圍內還沒形成一個正確、良好的風氣,因為一旦有人做好事我們就會將他看作異類,是他難以自容所以我們應當大力弘揚這種正氣,打破消極思想「一統天下」的局面!
一個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師與學生張慧科之間矛盾的發生、發展、結局,幾乎是影片的全部內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隨著這一矛盾的變化逐步表現出來了。
作為一個老師,魏毓芝有自身的缺點,然而作為一個人卻有著這些缺點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閃光點。我們很容易想到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純粹意義上的人,而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反之,則是符合邏輯的。 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種盡職盡責、不達目的不罷休、一條道走到黑的精神。這對於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難道不是更具指導意義嗎?對於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對事業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恆的人來講,不是極具規勸意義嗎?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個人,一個也不能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很好地體現了主人公堅強不屈的性格。因為把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去實現自己的信念的精神總是讓人佩服且感動的,試想在現實生活中用這樣誠實和頑強的態度對待實際困難的又有幾人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質文明的急劇膨脹反到成為了許多精神空虛者最美麗的藉口。他們以此為由游戲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爛,卻有著動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來,吃喝嫖賭樣樣會,不枉人間走一回。看看,多麼瀟灑,多麼豁達,在揮霍浪費上面心比金堅、勢不回頭、大義凜然得讓人心碎,比革命時期為人類共同理想奮斗而被捕就義前的烈士們還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會享受不會創造的頭腦總是讓人感覺十分悲哀的,而把個人利益凌駕於一切利益之上者,當屬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陽拉長的身影和電視台大門口一聲接一聲的「你是台長嗎?」的詢問聲,是何等震顫人心,那是對所有觀眾心底的理性呼喚——不管前面的困難,只認准了理當如此。只是那麼一個簡單的理由:一個也不能少。關於這一點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讓人拍案叫絕,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為之震,久難忘懷。

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菜菜愛電影2018手機版 瀏覽:599
電影4k是3d 瀏覽:779
少年看電影動畫 瀏覽:104
電影劉德華主演與狼共舞 瀏覽:454
最適合看電影的電視機 瀏覽:915
法國大廚電影片段 瀏覽:849
中國電影橋導演 瀏覽:709
豆瓣電影評分戰狼 瀏覽:520
美國停電電影 瀏覽:190
伴娘電影美國 瀏覽:157
愛情是什麼東西電影 瀏覽:812
同志電影尋第一季 瀏覽:697
美國電影舞動青春主題曲 瀏覽:404
迅雷下載電影天生一對印度 瀏覽:699
調音師電影2018在線 瀏覽:370
土耳其反恐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678
魔獸大電影雲盤 瀏覽:560
俄羅斯隱形人搶銀行的電影 瀏覽:86
特別虐心的犯罪電影有哪些 瀏覽:630
美國電影五個字的電影 瀏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