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看完電影《林則徐》,《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後的觀後感500字左右
你有本事寫完一千字觀後感再來讓我們寫
2. 《林則徐》電影觀後感
《林則徐》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全體同學去看電影《林則徐》,我們別提有多興奮了。
影片剛開始,就讓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像壓了一塊石頭:英國殖民者為了掙錢,他們把大量的鴉片輸入中國,殘害中華兒女,霸佔中國領土,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我咬著牙,接著看了下去:清朝的道光皇帝為此十分著急,他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去廣州禁煙。林則徐抱著「鴉片一日不禁掉,就一日不回京城」的決心,他一上任就造了幾門八千斤大炮,邊積極備戰,修建炮台,拉攔江木排鐵鏈,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在和英國人的交戰中,他截獲22艘鴉片貨船,活捉了鴉片商人顛地,讓所有的鴉片商人交出了鴉片,在虎門銷毀,真是大快人心。
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導致鴉片戰爭爆發.定海失陷後,琦善到廣州,與林則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脅利誘下,擅自簽定割讓香港,賠償煙價六百萬元的《川鼻草約》。真是奇恥大辱。廣大勞苦老百姓忍不下去,紛紛扛起大刀,背起鋤頭,打得英國侵略者落花流水……
虎門銷煙,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而林則徐則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林則徐一生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受群眾愛戴的好官。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能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於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從這一點上看,他的確是非常地了不起,我十分敬佩他。當他因為清政府的無能,日思夜想、不吃不喝時,我為他深深擔心,責罵琦善這無恥小人。
我憎恨無能的清政府、仇恨侵略者,但林則徐剛直不阿、秉公辦事的光輝形象卻在我腦海中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
很小的時侯,就聽爸爸講述過有關林則徐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便對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充滿了崇敬之情。
今天,我滿懷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林則徐》這部電影,它真實面生動地再現了鴉片戰爭時期,英帝國主義為了護大殖民統治,將大量的鴉片傾銷到我國,嚴重危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後,來到了廣東。他帶領廣東人民與英國商人展開了英勇的斗爭;他率領英勇頑強的廣東軍民,抵禦了帝國主義的入侵,但是,由於封建統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無能,他聽信饞言後將林則徐流放到了尹梨。
當影片播放到林則徐帶領廣大軍民在虎門銷毀鴉片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的心裡激動不已。這一偉大的壯舉真是大快人心。銷毀鴉片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的心裡激動不已。這一偉大的壯舉真是大快人心。鴉片是一種毒品,長期吸食鴉片,不公危害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見,它的侵入,不僅危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而且使我們的軍隊喪失了戰鬥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對它深惡痛絕。虎門銷煙這一壯舉不但滅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還大長了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志氣。帝國主義其實就是一隻紙老虎,只要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打敗這只紙老虎的。
當影片播放到賣國賊琦善在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擺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臉時,我心裡頓時怒火中燒。我真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這喪權辱國的賣國賊在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喪失的不僅是個人的尊嚴,而且是民族的尊嚴。正因為這些賣國賊的存在,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才會遭到侵略者的踐踏、蹂躪。慈禧大後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為她的對內殘酷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對外一再賣國求榮,才導致我們的祖國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和蹂躪。這些賣國賊給後人留下的只是四個字,那就是——遺臭萬年!
做為每一個有血有肉的炎黃子孫,時刻都應該把祖國放在心裡。林則徐的英雄事跡將激勵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為振興和捍衛中華民族面獻身。
3. 《林則徐》,《開天闢地》,《建軍大業》,《大決戰》電影觀後感300字。
建軍大業,票房4.03億,而建軍預估票房為10億。所以建軍是賠慘了。造成這樣的原因如下:
1、主線不夠清晰,有流水賬的感覺。有人說這部電影叫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比較好。
2、建軍大業據說拍了70天,時間很短不夠精雕細琢。劇情也有很多瑕疵,很多人在軍事期刊上撰文指出《建軍》缺點。
3、建軍人物太多,很多人都是一兩個鏡頭,就算演技再好也沒用。而且過於高估了小 鮮 肉的作用。
4、時代已經變了,現在不是當年拍大決戰的時候,一聲令下,全部都去電影院看《大決戰》。電影拍的不夠吸引人,自然看的就少,個人感覺,《建軍》比《大決戰》還是要差點
4. 觀後感怎麼寫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則徐》後,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你看後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有的說林則徐帶領官兵虎門銷煙的鏡頭,大展中國人的志氣;有的說,當時的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給我教育最深;有的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鴉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們。然後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類似於林則徐這樣有民族氣節或與此相反的人。什麼東西給現今人們帶來精神和身體摧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電視上披露有的海關把關不嚴,讓一些走私物品進入中國,有的想到了社會上的吸毒現象和不健康的游樂場所,同學們暢所欲語,彷彿一下子有話可寫了,一個同學在《觀林則徐有感》一文中這樣寫到:「……在18世紀,鴉片使我們國敗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吸毒的現象又有抬頭,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識它的危害,如發現吸毒、販毒現象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希望我們的海關把住家門,不讓毒品再次蔓延。
觀後感範文
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觀《長江七號》有感
不久前,我觀看了電影《長江7號》。這部電影講述一個名叫周小狄的單親孩子,他的爸爸窮困潦倒。但為了讓小狄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爸爸舉債把小狄送進了貴族學校讀書。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發生意外去世了。小狄聽到消息後十分傷心,也十分後悔沒有聽爸爸的話。但這時奇跡發生了,小狄爸爸送給小狄的玩具——「長江七號」發揮了它身上的特異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雖然簡單,但發人深思。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經常對小狄說的一句話:「我們不去偷,不去搶,要努力讀書,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家人,一家比較富,另一家比較窮。他們各自都生有一個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為家庭環境好,從小就不愛讀書,還看不起窮家的女孩。而窮家的女孩卻很爭氣,讀書非常刻苦,學習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後來那位富家小女孩,由於從小不好好學習,最終一事無成。而那位窮家的小女孩,由於從小就用功學習,終於成就一番大事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對比小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有吃,有穿,還有玩。個個都是家裡的「小皇帝」,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他們對我們多疼愛啊。但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中有好多同學身在福中不知福,沒有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有的成天看電視,玩游戲,沒有認真寫作業;有的上課不認真聽講,腦子總在東想西想,老師提問時答非所問;有的搞衛生時經常偷懶,不幹活,在家裡也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的只想著自己,一點都不考慮別人,一味任性妄為,甚至在外面干壞事。如果這樣的話,長大後還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嗎?
我們都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寄託在我們的身上。在此,我呼籲廣大學生,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長大後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我也希望廣大家長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樣重視教育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老師評語:作者在概括電影情節的基礎上,圍繞「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句話展開論述。作者列舉典型例子進行論證,並呼籲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長大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見龍卸甲》觀後感
人生就象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這是趙子龍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被困鳳鳴山時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鳳鳴山子龍披上了甲,一戰成名,從此成了常勝將軍,第二次被困時身心俱疲的子龍卸去了甲,人生就在這一披一卸之中畫了個圈。
時勢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爺手中的棋子。從趙子龍與羅平安最後一次對話中可以看到了他內心的疲憊,這疲憊是因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勝將軍之名是甲、建功立業之念是甲,子龍雖早有卸甲之念,連年征戰的時局卻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卸。最後在鳳鳴山與後一輩的曹嬰一戰中,子龍終於悟到了自己只是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經老得可以棄去的棋子,而這一切都是人生定數。明白了這一點後,他終於可以不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這甲雖卸得晚了一點、悲壯了一點,但可以讓子龍在人生最後時刻很從容,無所負擔。上馬提槍,單人單騎,沖向的不僅僅是敵陣,也是奔向長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園。
不知道羅平安在給子龍卸甲後有沒有領悟到這一些,我想他在敲響最後一次戰鼓時應該是明白了。而年輕的曹嬰此戰之後一定也會與初時的子龍一樣給自己披上了一件難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後能否象子龍一樣領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爺爺曹操以及諸葛亮等人都只是滾滾歷史車輪上鑲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帶來尊嚴,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後的威風凜凜,卻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難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用心靈贏得心靈---《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所講述的是著名的指揮家因為母親的葬禮,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遇到了童年的同學,一本馬修老師的特別日記,打開了一段塵封了50年的記憶。這位優雅老人的童年記憶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養院聯系在了一起,音樂家原來曾經是一位問題少年,故事就從這里開始。其貌不揚,人過中年的失業音樂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養院成了代課的馬修老師,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這個陰森如同監牢的地方更加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調皮得無可救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不斷的犯錯與懲罰。工作的第一天馬修老師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頭破血流,前任老師因為忍無可忍而匆忙離去,馬修的第一堂課就因為學生的哄鬧,招來了校長的「咆哮」,但也就在馬修老師的第一堂課上,這群從來不知道理解與同情的學生,第一次沒有因為犯錯而被關禁閉,第一次知道了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就這樣在磕磕絆絆的一天又一天中,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群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望。馬修老師雖然最終被可惡、勢力的校長辭退,可孩子們用馬修了老師教給他們的歌,用寫著祝福與感謝的紙飛機送別了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暖陽中飛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著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雖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做為老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老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你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那麼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自豪地說出「我能行」。
親其師,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礎。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老師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教師,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老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老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
要懂得教育的藝術。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動用表揚與批評,是激勵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確的運用表揚與批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揚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信心。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活上兩個月」。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呢。後進生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大難題,他們要想得到表揚是難上加難。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的是自暴自棄。對待他們,教師更應以全身心的愛去感染他們,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一位大作家說過:「人人都是天才。」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後進生也不例外。做為教師則應努力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復雜多變的內心世界,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5. 以電影印象中國腳印寫一個觀後感 求關注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准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啟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觀了《火燒圓明園》,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系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系,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為《落後就要挨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系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系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里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裡?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為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為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為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為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為「紅花少年」。認為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則徐》後,學生認為無法聯系實際,我就這樣啟發學生:你看後印象最深的是哪個鏡頭?有的說林則徐帶領官兵虎門銷煙的鏡頭,大展中國人的志氣;有的說,當時的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給我教育最深;有的說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鴉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們。然後我再要求學生用比較法,針對現今社會,看是否有類似於林則徐這樣有民族氣節或與此相反的人。什麼東西給現今人們帶來精神和身體摧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樣,學生馬上想到了電視上披露有的海關把關不嚴,讓一些走私物品進入中國,有的想到了社會上的吸毒現象和不健康的游樂場所,同學們暢所欲語,彷彿一下子有話可寫了,一個同學在《觀林則徐有感》一文中這樣寫到:「……在18世紀,鴉片使我們國敗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紀的今天,吸毒的現象又有抬頭,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們青少年一定要認識它的危害,如發現吸毒、販毒現象要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希望我們的海關把住家門,不讓毒品再次蔓延。
6. 求一篇 100字的 林則徐電影讀後感 越簡單越好
愛國電影觀後感:觀《林則徐》有感
我國歷史的輝煌是許多人民英雄用血淚譜寫的,林則徐就是其中一位。
那時候,中國並不富強,外國人想出一個「美妙」的方法賺我們的銀子。他們高價賣鴉片給中國人抽,就這樣,人們「如痴如醉」的迷上了鴉片,一個個面黃肌瘦,重則死亡。鴉片在蔓延。林則徐見了不忍心,絞盡腦汁,想出了辦法,他命令手下把炸彈放在箱子里,假裝是去買鴉片的商人,他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外國人收下銀子並放在火上烤,以試銀子的真假。誰知,炸彈遇火突然爆炸,把奸吝的外國人炸得面目全非。「真是太棒了!」我忍不住大叫起來,終於一血恥辱,大快人心。林則徐,你真聰明,真勇敢,民族英雄,你當之無愧。
外國人仍不死心,又去和林則徐商議,林則徐靈機一動把箱子里裝滿了蜜蜂,因為他清楚的知道再放炸彈那些外國人就不會上當了。果然這次交易完畢後,外國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訓,知道不能在用火燒了,於是,他們用熱水澆箱子。可是,林則徐早已在箱子上挖了個小洞,蜜蜂遇到高溫以後,立刻一涌而出,把外國人蜇的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真是大快人心。
由此可見,林則徐多麼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呀!他的剛正不阿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 ,他任兩廣總督時,曾將200多萬斤鴉片,化為煙渣,流入大海,這偉大的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使外國人一段時間內不敢對中國有任何的輕舉妄動.
林則徐不愧為人民的英雄。和平發展的今天,中國日益強大,令世人刮目相看,但「落後就要挨打」這一教訓我們永遠都不能忘懷。今天,我是一名學生,將來,我也要去建設祖國,也許我成不了名人,更成不了偉人,但我會在平凡的生活尋找理想的真諦,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諾言,平平凡凡也是真呀!
7. 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要是應付的話大體有個套路,開頭就寫哪天哪天我觀影了{驚天動地},本片講述了***(電影內容)。過渡一下說你受益匪淺什麼的,然後寫得到的心靈感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責任方面-看到救災軍人的形象你的感觸,比如做人要有擔當,引用寫有關責任的名言小故事什麼的。團結方面-面對災難我們的民族是怎樣度過的,可以上升到民族團結的方面。奉獻-災難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跡,可拿出一例具體說說體會。最後,可以寫作為當代的學生,你要怎樣怎樣。
這個是最俗的。
要是高雅點,寫成隨筆,主要寫體會,影片內容也可少穿插點,把某個鏡頭帶來的心靈觸動放開了寫,可以盡量煽情。呵呵,以上供參考,還得自己多努力!
8. 電影虎門硝煙的觀後感600字初中作文
回眸歷史,一幕幕慘痛的經歷又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簽訂不平等條約,社會的嚴重腐敗,兩次不堪入目的鴉片戰爭……這激起了人民的憤怒,虎門銷煙便是其中一項最好的實例,現在看到當時的一幕幕情景,心中還是不由得激起憤慨的漣漪……
順治帝時期,政局動盪,社會上到處流竄著鴉片,外國人遠洋擺渡不少鴉片到中國牟利,社會走向衰敗。正在這時,順治帝在貪官的阻撓下,依然讓林則徐去廣州收繳鴉片,在林則徐的努力懲治下,所有的外國商人將鴉片收繳,便出現了虎門銷煙這一壯觀局面,可林則徐隱隱感到不安,一場大的陰謀才要繼續打響了……
貪官們因為無錢可賺,同時又想到了另一個計謀,竟然在皇帝面前說起林則徐辦事不利,洋人准備謀反。皇帝大怒,派貪官去管理廣州。
林則徐早料到洋人會惱羞成怒,便做好了十足的防禦措施,洋人開炮進來,卻攻不進去,便去攻福建、山東等地,皇帝卻認為林則徐護駕不利,將林則徐削官,廣州便成為了貪官的天下。
貪官收了洋人的賄賂,讓洋人攻佔了廣州,自己攜款逃跑了,林則徐代領漁民,團結一心,打退了洋人,而自己,也能心滿意足的告老還鄉了……
從此,人民開始反抗侵略者,但由於政局的腐敗,中國還是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這種反抗精神,讓中國在衰落中逐漸發展了起來……中國從此走向了繁榮富強!
望採納 謝謝
9. 寫《林則徐》和《鴉片戰爭》電影觀後感
《林則徐》
很小的時侯,就聽爸爸講述過有關林則徐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便對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充滿了崇敬之情。
今天,我滿懷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林則徐》這部電影,它真實面生動地再現了鴉片戰爭時期,英帝國主義為了護大殖民統治,將大量的鴉片傾銷到我國,嚴重危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後,來到了廣東。他帶領廣東人民與英國商人展開了英勇的斗爭;他率領英勇頑強的廣東軍民,抵禦了帝國主義的入侵,但是,由於封建
統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無能,他聽信饞言後將林則徐流放到了尹梨。
當影片播放到林則徐帶領廣大軍民在虎門銷毀鴉片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的心裡激動不已。這一偉大的壯舉真是大快人心。鴉片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的心裡激動不已。這一偉大的壯舉真是大快人心。鴉片是一種毒品,長期吸食鴉片,不公危害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見,它的侵入,不僅危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而且使我們的軍隊喪失了戰鬥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對它深惡痛絕。虎門銷煙這一壯舉不但滅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還大長了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志氣。帝國主義其實就是一隻紙老虎,只要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打敗這只紙老虎的。
當影片播放到賣國賊琦善在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擺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臉時,我心裡頓時怒火中燒。我真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這喪權辱國的賣國賊在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喪失的不僅是個人的尊嚴,而且是民族的尊嚴。正因為這些賣國賊的存在,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才會遭到侵略者的踐踏、蹂躪。慈禧大後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為她的對內殘酷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對外一再賣國求榮,才導致我們的祖國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國主義鐵蹄的踐踏和蹂躪。這些賣國賊給後人留下的只是四個字,那就是——遺臭萬年!
做為每一個有血有肉的炎黃子孫,時刻都應該把祖國放在心裡。林則徐的英雄事跡將激勵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為振興和捍衛中華民族面獻身。
《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