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紅高粱電影觀後感1500

紅高粱電影觀後感1500

發布時間:2022-04-27 12:21:06

Ⅰ 求《紅高粱》800字影評,怎麼分析電影的視聽和主題

似紅似火的精神抗爭
——淺析《紅高粱》的視聽風格

電影《紅高粱》是由張藝謀改編莫言同名小說而來,影片延續了張藝謀導演重色彩、 重時代刻畫等藝術風格。紅色色調是這部影片的靈魂,起起伏伏,揮揮灑灑的紅高粱,有著寄寓當地人民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導演借九兒、余占鰲等人物謳歌了三十年代西北淳樸卻擁有抗爭精神的勞動人民,延伸出現當代人們對此熾熱的感慨。這是他對故事繪聲繪色的彰顯,亦是對於小到封建禮教束縛,大到對民族侵略的偉大抗爭精神的贊頌。


紅色調的熾熱,貫穿至影片靈魂深處。導演從開頭便緊扣抗爭的主題,從畫面的最開始,九兒便是在濃艷的紅色下出場。此刻的紅色不僅僅是婚嫁的基本襯托,從九兒沮喪不甘的面部特寫便可看出,這更是對此刻九兒抗拒的內心心境的襯托。「坐轎不能哭, 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然而九兒卻掀了蓋頭,哭了轎,這是她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抗爭,而紅色正是她此刻內心最好的詮釋。直到影片的末尾,紅色的表現力則更加鮮明亮眼。九兒、余占鰲以及幾個弟兄夜晚在酒庄以高粱 酒祭拜英勇獻身的羅漢大哥時,周圍熊熊的焰火將整個屋子充斥著紅色的熱烈,映襯的是他們此時此地心中燃燒著的對日本人抗爭的熊熊烈焰。


紅高粱的內涵,詮釋著人物真實獨白。紅高粱作為片名,不僅僅是因為故事中的人民生活總是圍繞著紅高粱,更是因為高粱代表了當時朴實的勞動人民;一個「紅」字, 也不僅僅是因為高粱的顏色是紅色,更是因為它代表了朴實的勞動人民也擁有著紅色所 傳遞出來的抗爭精神。從小的方面看,余占鰲等抬轎工人在送九兒的途中,在高粱地遇到了劫匪,面對劫匪的蠻橫威脅,他們為保全大局作了小小的妥協便給了錢財,可當劫匪打了九兒的主意,余占鰲為首的弟兄便奮起反抗打倒了劫匪。這一小插曲為接下來大的方面作了呼應。同是在這片高粱地,結尾的高潮部分,面對日本人對當地人民的壓迫, 以及九兒的英勇獻身,一場熱血的戰爭在這片高粱地一觸即發,過程中導演有大量對高粱地的鏡頭特寫,一場血紅而壯烈的斗爭在火紅的高粱間相得益彰地展現,將紅高粱的內涵相得益彰地寄予在了抗爭的人群當中。


意境的濃墨渲染,給予了畫面想像空間。影片中有著不少重寫意的片段,往往以遠景的方式呈現,並且沒有人物對話......(此處省略500字)


此篇影評文章出自湃樂思教育編導專業高分學員,同學可以作為學習參考,完整文章收錄在《影評高分範文集》一書中。

《影評高分範文集》



Ⅱ 紅高粱觀後感,八百字

《紅高粱》觀後感

讀罷莫言的《紅高粱》,腦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紅,無邊無際。
紅色是富有生命力的顏色。它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最愛,「英雄」里的一幕:一片滿是金黃色的樹林里,兩個對峙的女子,飄逸的衣衫,顏色,是大紅,飛雪的劍嗖地刺進了對方的身體,讓她的血染紅了曾經的一片金黃……,風吹過,旋飄起火紅的樹葉,那樣的火紅,讓人心醉。很湊巧,這位導演也曾將《紅高粱》搬上熒幕。
《紅高粱》中充滿對於人的個性和生命強力的熱烈贊美。莫言在寫作《紅高粱》時就痛感現代都市中人性的齷齪和生命力的萎縮,轉而在高密東北鄉那一片粗獷、野蠻的鄉土大地上發現爺爺、奶奶們那種強悍的個性生命力,自由自在、無所畏懼、樸素坦盪的生活方式。
在《紅高粱》中,參與那場英勇的戰斗的主角是一幫由土匪、流浪漢、轎夫、殘疾人之流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然而,正是在這些粗魯、愚頑的鄉下人身上,莫言發現了強大的生命力。站在正統的文化立場上看,這些人是歷史的「邊緣性人物」。他們的生存方式和行為,大大僭越了文明的成規。他們隨意野合、殺人越貨、行為放盪、無所顧忌,是未被文明所馴化的野蠻族群。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生命力的破壞性因素。莫言賦予這種破壞性和生命強力以精神性,升華為一種「酒神精神」,透露了民族文化中所隱含的強悍有力的生命意志。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覺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個充溢著生命活力與性的誘惑的風流女子。她十六歲出嫁,憧憬著能顛倒在一個強壯男人的懷抱里,殊不知,貪財的父親把她嫁給了一個麻瘋病人,只因為單家是個百里首富,只因為單許給他一頭騾子。「我奶奶」絕望了,死而後生,她不顧一切,順從自然地接受了高梁地里與余占鰲的野合。
小說以一幅幅獨特的感覺畫面構成莫言的感覺世界。無邊際恍如血海的紅高粱,高粱地里狂風疾雨般地男女做愛,「我奶奶」那風流的充滿誘惑的形體與肉體,劉羅漢大爺被活剝後仍然痛罵不休的令人顫栗的場面,奶奶臨死前對天理的種種發問與驕傲的自我伸張,無一不是充滿激情的感覺投身。
在《紅高粱》中有一個鮮明的意象就是紅高粱,它代表著莫言所嚮往的洋溢著生命力度的充滿狂歡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強力的象徵。作品中多次寫到高密東北鄉人的生命強力。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鄉親們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鮮明的性格:挺拔、堅韌、堅固、團結、偉岸、生氣蓬勃、狂放不羈、英勇無畏。
通紅的高粱地里,灑遍了爺爺奶奶們、我父親的、劉羅漢、劉副官、方六,「劉吹手」們的鮮血,也留下了他們輝煌的戰果——鬼子們的鮮血。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國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愛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Ⅲ 《紅高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觀後感

《紅高粱》給我的總印象,集中到一點,就是充分地全力地表達了影片作者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這是一部帶上張藝謀強烈主觀意念的影片,應看做是一部較典型的作者電影。

在《紅高粱》中,張藝謀對原始生命意志、生命力之不可抗拒的贊頌與褒揚,堪說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極致,達到了幾成精粹的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一種五體投地的崇拜境界了。

首先是對性的神力的崇拜。在「顛轎」一場戲中,從表層來看,它是偌多抬轎的粗野壯漢對花轎中一位紅裝紅蓋頭新娘的戲謔式惡作劇;但從深層來看,它既是幾條赤膊壯漢面對新娘九兒的魅力所萌動的性的潛在歡悅與渴望的自發宣洩,又是對九兒面臨不合理不人道的兩性結合卻又愛莫能助的悲涼、怨憤之情的自發發作。而惟一能使這一載歌載舞的「顛轎」迪斯科從瘋狂的頂點戛然而止的神力,不是別的,正是轎中九兒的幾聲哽咽的啜泣聲。編導在這一情緒與節奏的轉變點中,把這群粗野壯漢內心合乎人倫天性的美好性靈洞悉與燭照出來,是影片開始首先打動人心的點睛之筆。這一節奏休止造成的情緒落差,確定了九兒在野漢們心中實際占據的真正神聖的地位,是影片對性的神力崇拜的一個明證。而在這群抬轎壯漢中,又惟有「我爺爺」余占鰲,以其更加強烈的受性的神力驅使的生命意志力,敢於把自己內心的騷動與渴望一一付諸外在的實際行動——比之於其他壯漢,余占鰲確實高出一籌,是名副其實的獨占鰲頭——憑著九兒曾給他的一個美目顧盼,以至於接踵而來的殺夫、劫妻乃至高粱地里的交歡野合,都成了一樁樁不再是施暴施惡而是全部順理成章的一攬子「仁」事美差了。這里的「仁」,不能以狹隘的法的定律為准繩,而必須從更加寬泛的自然與原始的生命定律——種的良性繁衍與發展、種的優勝劣汰中去尋找;而這里的「美」,自然是進行了藝術的選擇與渲染的電影美(如略去了「殺夫」的直接描寫等等)。當銀幕上展現九兒痴迷地後傾倒地的詩一樣朦朧的近景,余占鰲跪在那方倒伏高粱空地上的呈紅色「大」字狀展開的九兒身前的俯瞰大遠景(這里乾脆是一個宗教式性崇拜、生殖崇拜的肅穆儀式了!)以及逆光中紅高粱影影綽綽在麗日和風中搖曳的動態空鏡,可說是把影片對原始生命力的崇拜在此情此景以及情景交融的鋪繪中推到了藝術美的制高點——不過反觀影片,張藝謀實在應當在此處把文章的濃度做得更足一點,以使這一「天作之合,地成之美」的紅高粱地交歡場面,華彩樂章般地達到更其神聖化的境地!
其次是對死的神力的崇拜。在《紅高粱》中,張藝謀要展示我們的人生圖景是:這些十八里坡人,他們男歡女愛,活得自由自在,活得痛痛快快;而為族仇國恥,他們也一定奮起抗爭,報仇雪恥,哪怕是為此而死——而死,也是要死得自由自在,死得痛痛快快!生死愛恨之兩極,相反相成而一致。確實,這些人說死就死,那個李大頭、那個冒充「禿三炮」的路劫者等等,似乎是死得那麼容易、那麼輕松又那麼無聲無息。這里自然不是指這些消極意義的死。而那些有積極意義的死、那些為反抗外族入侵而就義之死——無論羅漢大叔還是九兒乃至「禿三炮」之死於日本侵略者的屠刀與炮火之下,都成為壯烈犧牲之死、震懾人心之死!為此,張藝謀在影片中不惜讓人接受血淋淋的感官刺激,並讓牛的被屠宰與人的被屠宰之均成犧牲做了強化對比。對此,我們當不能表面地視之為在對「犧牲」一詞做其概念本義的訓詁圖解,而是內在地在隱喻牛的犧牲與人的犧牲之不可同日而語。影片的結局使嗜血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明白:牛是在沉默中被屠宰而成犧牲,人則在爆發的反抗中成就自己的犧牲,並將與屠宰者同歸於盡。這一表現,也最終成為了對死的神力的證明。
第三是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被美其名曰「十八里紅」的高粱美酒,其品格在被重復唱過兩次的《祭酒歌》中得到了最高的褒獎:「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口不臭……喝了這咱的酒,見了皇帝不磕頭……」而余占鰲正是在一醉方休的酒的神力中,把自己同九兒在高粱地里的私情一吐為快,並在十八里坡人中自古至今傳為美談的——紅高粱酒的神力,就是十八里坡人的狂放不羈的神力;紅高粱酒的品格,就是十八里坡人的自由自在的品格。一四七,三六九:九兒,這個十八里坡的惟一女性,不正是在她入主十八里坡酒坊為掌櫃的那一刻,向酒坊眾伙計們第一次宣布了自己的小名就是「九兒」(酒兒)嗎?酒與人,其神力與品格之所以一致,就因為兩者都誕生於紅高粱地。十八里坡人以酒為氛圍,十八里坡人以酒為依託;酒彌灑在十八里坡的人群中,酒成了十八里坡人調節與強化人際感情關系的催化劑。說穿了,影片對酒的神力的崇拜,就是對十八里坡人的神力的崇拜。

《紅高粱》以對性、對死、對酒的神力的崇拜,表現了對人的本性中最基質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慾望、意志即生命本質力量的崇拜;它在影片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現,使影片不同凡響地「游乎逍遙放盪縱任變化之境」1。這是當今中國影片的一次破天荒的嘗試與探索。我認為,影片得以在國際影壇贏得共鳴與一致喝彩,正是在這一點上;它斷不是用「愈是有民族性就愈有世界性」一言所能概括的。

Ⅳ 《紅高粱》讀後感,不要網上有的,字數不限。

讀《紅高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 事中我的奶奶。她是一個生在亂世苦命 的女人,她是一個柔情萬種的少女,但 她更是一個堅強灑脫,俠骨凜凜的女中 豪傑。我欣賞她的不屈,欣賞她勇於追 求自己幸福的精神。那樣一個年代,一 個撐起一頭家業的女子,風風火火地活 過了,就像我的奶奶說的那樣就什麼都 不怕了。勇於追求幸福的人是無悔的, 莫言不僅給我們描敘了一片茂密的美麗 的高粱地 ,更在這多情的高粱地上給 我們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八月深秋,無邊無際的高粱紅成汪洋 的血海。高粱高密輝煌,高粱凄婉可 人,高粱愛情激盪。」我沒有見過高粱 地,也不知道漫無邊際的茂密的像汪洋 般血海的高粱地在風中飄揚是怎樣的一 番情景,但讀《紅高粱》我卻似乎身在 其中,看見了那片血海,目睹了它的壯 觀。這是一片多情的高粱地,這片高粱 地上,養育著這里的村民,我的奶奶在 這里與他的情人余占鰲野合了,在余占 鰲的帶領下,無數的人演出過一幕幕英 勇悲壯的舞劇,最後我的奶奶為抗戰死 在這血的海洋里。故事中余占鰲是一個 土匪,但我認為他更是個英雄。他對我 奶奶的不公而不滿,殺死了單家的人。 雖有點殘酷無情,但不影響對他的正義 感及英雄氣概。或者說,正因為他我的 奶奶才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使他 鼓舞了我的奶奶,給了我奶奶希望。他 帶領這村裡自發的人們,捍衛祖國的國 土,捍衛著他們的自由與幸福。沒有猶 豫,沒有恐懼。血親切得就像紅高粱。 就連王文義這樣一個怕死的人也敢於參 與其中,可謂英勇。他們一隊隊人在高 粱棵子里穿梭,幾十年如一日。沒有利 益,沒有軍銜,只是為了自由,為了捍 衛村民奮戰的人是土匪嗎?不,他是一 個具有土匪豪放的英雄。

不容質疑,我的奶奶也是一個女中豪 傑。敢作敢為,風風火火。一的一生只 要這樣活過就無言無悔了。我的奶奶是 亂世苦命的女人。他的父親為了錢,不 顧她的幸福把他許給了單家的麻風兒 子。她悲痛,無奈,想找尋父親的幫助 回復的就只有冷漠。她渴望掙脫自救卻

當余占鰲劫走她時,

又感覺無能為力。

她重新找到了希望。她拋掉了所有的所 謂的貞潔,道德,所有的一切,與余占 鰲野合了。生下了我的父親。單家的人 被殺死後,她以唯一的女主人的身份撐 起了一頭家業。同樣也承擔著外面的一 切風雨。她跟隨余占鰲,支持抗戰。奔 走與高粱地之間。當時的人都記得「女 中魁首戴鳳蓮,花容月貌巧機關,調來 錢耙擺連環,擋住鬼子不能前……」最後 我的奶奶在一次伏擊中倒在了那片高粱 地上,至死她回憶往事,也不悔自己的 一生。「天,什麼叫貞節?什麼叫正 道?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你一直 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愛著我自己的想法 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 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 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的十八層地 獄。我該做的我都做了,該乾的都干 了,我什麼都不怕。我不想死,我要 活,我要多看幾眼這個世界,我的天 哪……」若是當是我的奶奶屈服與父親的 安排,服帖地成為單家的少奶奶,那麼 還有讓人傳唱的女中豪傑戴鳳蓮嗎?或 許她會不愁吃穿,活到很老很老,但當 她死時候,她是不是也同樣的無悔/在 當時那個年代,我的奶奶不屈服於命運 的安排,執著於自己的追求。勇敢的追 求她的愛情,她的幸福。無疑,她是闊 達的,灑脫的,勇敢的,同樣她就像那 一片紅高粱一樣美麗。

「最後一絲與人世間的聯系即將掙斷, 所有的憂慮,痛苦,緊張,沮喪都落在 了高粱地里,都冰雹般打在高粱梢頭, 在黑土上紮根開花,結出酸澀的果實, 讓一代有一代承受。奶奶完成了自己的 解放,他跟著鴿子飛著,她的縮得只如 一直拳頭那麼大的思維空間里,盛著滿 溢的快樂、寧靜、溫暖、舒適、和諧。 奶奶心滿意足。」讀《紅高粱》後,我 想去看看那美麗紅高粱地,但我更想學 會擁有我的奶奶的勇氣與魄力,勇敢追 求自己的生活,把握自己的人生。

Ⅳ 紅高粱觀後感

《紅高粱》是公認的華語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這部片子在1987年一經公映,便在國內外獲獎無數,一片贊譽,無論是在技術層面對華語電影所產生的影響,還是所帶來的思想沖擊,都是任何影片所無法比擬的,張藝謀不單是首個將華語電影推向世界的中國電影人,也是第一個將畫面及色彩運用的如此出色的中國導演,本片在國內被評為當時年度最佳華語片,也被法國最權威的影評刊物《電影手冊》評為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位,在2005年更是被金像獎票選為華語電影百年百大華語片第一位。《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秘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贊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贊美生命,贊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贊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紅高粱)導演闡述》)。正因
紅高粱幕後花絮(4張)為這種對生命的禮贊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國際榮譽,這也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榮譽。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系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影片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盪盪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觀眾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影片,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贊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贊。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影片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影片中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為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與以往的探索影片不同,《紅高粱》雖然也承載了導演對生命主題的意念,但並不是完全像《黃土地》等探索片那樣淡化情節,靠純粹的電影視像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張藝謀在這部影片中是從實處入手,從規定情境下的具體人物性格人手,編織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框架,從而使意念通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為、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在此,導演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方法來達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的呢? 首先,影片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敘事線大部分由畫外音來完成。影片一開始,還是全黑的畫面時,聲帶上就傳來了「我」的敘述;「我給你說說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有人提起。」這是一個以現在時進行回述的視點,這個「我」在此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者。由於他沒有在故事中出現,按理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後代,這又使得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具有被敘述的意義。因此,這個視點是非常奇特而又新穎的,它使導演在處理全劇時有了一種游刃有餘的視點參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時,他的敘述的特點把故事拉遠,又具有歷史的間離效果。在此視點基礎上,導演在這開場白中道明了故事的虛構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從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納入非現實的時空之中。 畫外音在影片中出現了12處。而影片中的人物關系、周圍環境、時間轉換等幾個主要情節轉折點,幾乎都是由畫外音交待的。如我奶奶與麻風掌櫃李大頭的關系,高粱地的「鬼氣」,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規矩,李大頭被殺,禿三炮綁走我奶奶的過程,羅漢大爺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場等。畫外音在此影片中還承擔了一種「預敘」的功能,如抬轎出發時畫外音就告訴觀眾,轎把式將成為我爺爺,這就增設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畫面故事的進展更富有張力。在傳統影片中特別容易出戲的那幾段全被畫外音虛掉了,導演在電影的空間與畫面上也就能盡情揮灑,將大部分的畫面用在表現顛轎、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讓意念承附在具體的畫面上,依附於一個個具有強烈生命象徵意味的儀式之中,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境地。確實,畫外音在影片中是作為一個戲劇因素滲入故事之中的,它「縫合」了過去與現在、意念與故事。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全片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在這里,導演對色彩的運用是高度風格化的。影片一開頭就是年輕漂亮、靈氣逼人的我奶奶那張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接著就是占滿銀幕的紅蓋頭,那頂熱烈飽滿的紅轎子,野合時那在狂舞的高粱稈上閃爍的陽光,似紅雨般的紅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後天地通紅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紅色籠罩。導演對這種基調的選擇幾乎完全剝奪了我們對戲劇情節的關注,而進入一種對一個特定的造型空間的純粹情緒性體驗了。這是一種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贊美。這不是一個完全現實時空的再現,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結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紅色的擴張力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恆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了整個銀幕空間,極為輝煌、華麗、壯美。 第三,影片的空間環境與造型處理,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秘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間。影片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粱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著生命的神聖。當畫面上充滿了高粱地時,它是作為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群,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影片中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銀幕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粱鏡頭。在這里,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鏡頭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影片結尾,我爺爺與我爹泥塑般立於血紅的陽光里,面對那高速流動的高粱的鏡頭,我們內心喚起的是一種對生命的自信和對熱烈悲壯的生命的禮贊。 當然,《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豪放的風格,頌揚中華民族激揚昂奮的民族精神,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爐,發揮了電影語言的獨特魅力。可是在思想內涵和意蘊指向上也還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但作為我國電影的一部力作而載入史冊,卻是無疑的。

Ⅵ 關於紅高粱的讀後感3000字

如果能穿越,我願意活在宋朝」,近年來這個近乎荒唐的假設,一直在網路上瘋傳。秋沅並不掩飾自己對宋朝的喜愛和著迷。她說,宋朝是淡雅脫俗的字畫、是意境悠遠的詩詞、是內斂含蓄的汝窯、是人與自然親近相融的精神與氣度,是「美」的忠誠追隨者與呵護者。錢穆曾說:「中國在唐代以前可稱為古代社會,自宋代起至現在可說是近代社會。」宋朝歷來極受中外歷史學家的關註:宋仁義立國,開民智,啟民主之風,構建了中央集權加仁政的政治模式;宋工商惠國,大力發展工商業,藏富於民,人民安居樂業;宋以文治國,文化多元,自由開放,激發了中國人前所未有的創造精神,以致文星璀璨,科技文化巨大進步。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然而,也正是這個宋朝,卻備受外族鐵蹄的蹂躪,而且還是那麼的孱弱與怯懦,不堪一擊,富貴繁華瞬間在血光中灰飛煙滅。尤其崖山一役,少帝投海,十萬將士壯烈殉國。這冰冷悲凄的一幕,永遠是凝在國人心頭的血痕。秋沅在贊嘆宋的繁盛清雅的同時,旋即又感傷這種美的迅速毀滅,而且毀滅的是那麼的觸目驚心,讓人肝膽俱裂!秋沅喃喃自語:「我似乎看到宋在殘暴侵犯之下的慘烈,聽見它黯然凋零之際的慟哭。」痛定思痛之後,秋沅依然找尋亡宋的魂靈,它源自宗澤、岳飛、文天祥,還有那許許多多在時光中湮滅的無名勇士,「對生命有著最深沉的愛與理解,在過客生涯里執守內心的信念,在風雲際會處彰顯人的尊嚴與高貴,執著而不屈」,就是這種民族靈魂,「猶如暗夜天幕之上的點點星光,永恆閃爍。」
當今的中國,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期。就像狄更斯在《雙城記》的筆下:「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財富積累日益增長,人民生活日漸富足,但另一面,社會意識多元、多樣、多變,許多人信仰缺失,價值觀混亂,社會犯罪率飆升,民族靈魂凈化重鑄問題特別突出。秋沅文史知識淵博,不可思議地把瓷片與英靈史跡相契合,通過天馬行空的奇譎想像,力圖用魔幻神話的文學敘事方式,透過極強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辨,來思考人生的意義,頌揚歷史英烈,唱響人間正氣,並尖銳提出了「禍福相依」哲學的矛盾與困境,希望國人在「富足生活」環境下對「意識迷惘」狀態有所清醒和自覺的認識,並期待通過重塑民族靈魂來挽救這場危機。
宋·蘇軾《答張文潛書》:「子由之文實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秋沅的小說,猶如她的容貌氣質:清麗、溫婉,渾身透出一股唐宋美女韻味,富有詩意;但典型的白羊星座、猶如爺們MAN的個性,憑借觸動人心的文學功底和強大的歷史責任感,真切表達了這個偉大時代青年精英們所具備的思想與感情。閱讀秋沅的文章,你會時時感到一種溫暖,一種激勵,溫柔細膩的背後不失浪漫,溫馨之餘,也略顯沉重;簡約而不失深刻,淡雅而不失哲理,留給人們更多的是思考。相信大家很快就會喜歡秋沅的這部新書。

Ⅶ 紅高粱影評

紅高粱謳歌出人性的本真

《紅高梁》改編自莫言的兩部小說《紅高粱》和《高粱酒》,講述了女主人公九兒的父母要她嫁給50歲的麻風病人,在出嫁時砸到土匪攔截。其中一位抬轎男子余占鰲打跑了土匪,兩人相愛,後來九兒回家,余占鰲重新搶走了九兒的故事。

影片中剝人皮一段是最突出體現人性的,剝下的牛皮,血紅的一面鋪展在車頭,預示著剝皮活動剛剛開始,兩個剝皮者一個選擇揮刀大罵向敵人,一個選擇貪生揮刀向同胞。

在血腥的場面里,通過對比,清楚明了地顯示出了人性的本真,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面對死亡和道義時,有人可以拋棄生死,而有的人會拋棄道義,一心保命,影片在血淋淋的紅色中,讓觀影者體會到了人性的本真。

展現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影片中剝皮者抱著羅漢的肉皮瘋了的片段,整個畫面是泛著藍色的冷色調,傳達出一種死亡的嚴峻之感。

但從九兒他們為羅漢報仇開始,整個畫面的色彩跳入了紅色的暖色調中,在眾人一起跪拜決定報仇的片段中,紅色的畫面,紅色的皮膚,加之身後熊熊的烈火燃燒,表現出了他們報仇的決心,仇恨如同烈火般在心中燃燒。

最讓觀影者視覺受沖擊的當屬影片的尾聲,九兒躺在血泊之中,「我爺爺」從燃燒著的車子里走出來,通過身後陽光的照射,畫面如一幅高燃的油畫,頃刻之間,一切皆灰飛煙滅。最終影片畫面全部變成血紅色,「我爺爺」與「我爹」一起屹立在血紅之中的畫面,表現出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

Ⅷ 《紅高粱》影評

《紅高粱》——高粱地里抹不去的紅

對於80後的我而言,這是太老的電影。之所以找到這部電影來看,是緣於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不經意間看到陸川的采訪,當記者問到他是如何走上電影道路的時候,他提到了《紅高粱》,提到了姜文和鞏俐,是這部電影讓他愛上了電影,並決定投身於電影事業。

對陸川的電影很是熱愛,就《可可西里》一部,就足以讓我迷戀他一生。他的電影很特別,彷彿游離於主流電影之外。所以對於他所提到的一切,我都格外的關心。因此,我找來了《紅高粱》,但卻沒有刻意地調整心態去看,在電腦前吃著買來的飯,為了不顯得單調,便放了一部電影來助興。

電影是通過第三人之口講述的故事,畫面淡入的是鞏俐年輕的臉。那個年代的一樁再簡單不過的婚禮,然後途中遇到劫匪。姜文和鞏俐見上了,然後並無曲折的生活在了一起。電影中的國人都是那麼的淳樸,即使劫匪或者土匪三炮都並沒有顯出真正的邪惡。一切都那麼平淡,沒有刻意描寫誰的英勇,也沒有刻意描寫誰的邪惡。

即使是嫁給一個身患麻風病的老頭,或者身陷土匪的魔爪,打死一個劫匪,殺死一個老頭。都被輕描淡寫的帶過。那個年代的人對於苦難有一種無法理解的堅韌,也是對生活乃至生命的一種歷史性的漠視。

似乎那個時候的中國就是那樣的善良淳樸,一個個都老實本分。無論轎夫,釀酒師,土匪……都是那麼平平淡淡的安於自己的本分。談不上轟轟烈烈的愛情,也談不上誰比誰厲害聰明高尚。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不像是電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簡單生活。就這樣一個安靜祥和的高粱地,被日本的車輪踐踏了。

就在那片高粱地,日本人開始了殘暴的精神統治。讓屠戶剝人皮,而這兩個日本眼中的反動者,一個是土匪三炮,一個是出走幾年的羅漢。在面對日本人,他們都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好男兒。張藝謀導演並沒有藉此來大秀抗戰題材,也沒有把中國人對那段歷史的深刻記憶轉化為電影中的阿Q式描寫。

沒有日本殘暴的具體畫面,也沒有中國漢奸諂媚的小人臉,更見不著有組織有紀律的「敵後武工隊」,這只是那段歷史的一個小角落,是一個悄無聲息,無史可查的故事。沒有大喊打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愛國口號,沒有寧死不屈硬漢到底的所謂英雄。他們一撥人就是為了給一個兄弟報仇,喝上幾碗紅高粱酒,拿上簡單的武器就上了「戰場」。

戰斗是那麼的平和,烈日當空,一幫人在高粱地里悠閑而平靜的等著日本人的車輛到來,趟地上小憩,或者驅趕身邊的蚊蟲。由於等得太久,還讓孩子回家去叫人送飯。關乎生死的反抗,被張導描繪的這么優美寧靜。

電影中常常飄盪著陝北的民歌,一條粗野的漢子用歌聲擊碎著廣闊而空曠的高粱地。還有作戰時吹起的喜慶嗩吶,還有孩子對著紅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謠。沒有哭泣,沒有哀嚎,沒有慌亂……這就是紅高粱地發生的一切,這兒是男女主角的洞房,是日本人的屠殺場,是高粱酒的原材料產地,是作戰犧牲的地方。高粱地從無到有,倒了還長。故事也在這片高粱地反反復復的上演。

高粱本不是紅的,但電影中有太多的紅色元素。新娘的蓋頭和花轎,釀出來的紅高粱酒,日食之後那片刺烈而厚重的紅。這是一代人對歷史的整體記憶,也是張導想要展現給觀眾們的記憶,過了半個世紀。華麗的一回頭,沒有硝煙,沒有炮火,沒有鮮血,沒有慘叫,一切與聲音有關的東西都無法搜尋,只有那天邊的紅,是無法抹滅的記憶。

很喜歡電影里的平淡生活,雖然婚姻是通過買賣的,雖然有強盜土匪,雖然有日本鬼子,但那個淳樸安靜的高粱地卻是現今物質社會所無法替代的。現在的戀愛自由了,婚姻卻依舊不自由,身邊照樣有那麼多出賣自己追求所謂幸福的人。過去是父母所逼,現在是自我選擇。至於強盜土匪,現今更是多如牛毛,兇殘勝過當年的日本人。

正如調查所證,有吃有穿物質殷實的國人幸福感卻在下降……(省去無數和諧的言論)

深深的懷念那片高粱地!

Ⅸ 跪求《紅高粱》800字讀後感。不要網上已有的。急。。。。

那次在一本影視藝術鑒賞學的教科書上看到介紹說巴贊在「《鄉村牧師日記》與羅貝爾·布萊松的風格化」這篇長文中論述了小說與電影的關系,我就屁顛兒屁顛兒地找出書架上那本蒙上灰塵的《電影是什麼》來拜讀這篇文章。
是真正的拜讀,我最後敗給巴贊了。我只能說我從未適應過巴贊的那種調調,一頭霧水,不知所雲。我恨得牙根癢癢,忖道,好你個巴贊,你真是活該!我以後要把文章寫成你那樣,我也活該蒙灰塵!
那麼不讓巴贊那高深莫測的理論先入我為主倒也好,我正好可以自己發掘。大概是從李碧華,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開始,我就習慣先讀小說再看它的改編電影。這個名單可以列出一長列,但正如那些惡毒的影評指南威脅的,我亂打三年,也未成拳師,正好落入錢鍾書那喜歡用比喻的廝的尷尬諷刺:欣賞藝術兒不懂鑒賞,恰等於皇帝時代看守後宮,成日價在女人堆里廝混的偏偏是個太監,雖有機會,卻無機會!
面對如此惡毒的詛咒,我除了拒絕去參觀某天在美術學院的抽象繪畫藝術展外,卻也只能忍辱負重地像個「太監」似的在那些「女人」身上摸索,你可以將之看作是「猥褻」。
這次「猥褻」的對象是莫言。張藝謀的《紅高粱》。
在我對電影發生興趣時,功成名就的張藝謀卻已在他的藝術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偏,差不多淪入「唯漂亮主義」的可恥境地;而莫言這個山東高密的可愛老頭還在他的東北鄉筆耕不輟(按:他的《生死疲勞》我還在讀)。
先說小說,1986年的小說,我可以拿它來跟《檀香刑》作個比較。我實話實說,《紅高粱》沒有《檀香刑》精彩。倘要拿出莫言是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的證據,《檀香刑》更加合適些。不過作為莫言高密東北鄉世系中抗日戰爭的那部分的《紅高粱》在精神氣質上與清末時期的《檀香刑》是一脈相承。
莫言在寫高密東北鄉這片他所鍾愛的熱土時是傾注了與加西亞·馬爾克斯寫拉丁美洲的百年孤獨時相等的感情的。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的是一群真是可愛的人。盡管莫言用上了怪力亂神的筆調,但在寫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和遭遇時都是圍繞著一個不變的主題的,我要說,那就是對生命的禮贊,沒錯,這點被經常運用到描述張藝謀在這部電影中的成功,但這不是張藝謀自己的東西,而是小說中的東西。莫言寫的東北鄉是生機勃勃,生生不息的,那種洋溢在文字中生命的張力使得那些魔幻筆法真是可觸。
而莫言的語言則是完全的鄉土特色,很好辨認:他在《檀香刑》里寫不同人物的的視角,簡直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尤其是寫女性身份的孫眉娘,那當真是神來之筆。而比較下來,《紅高粱》里通過「我」來旁白敘述的這個故事中」我奶奶「(小說里提到叫戴鳳霞,電影叫九兒)就遜色多了,其實這兩個女性角色是很有可比性的,她們是莫言小說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們追求真正的幸福(通過性福表現),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會性別,她們是雷同的,但孫眉娘明顯更有光彩。
關於這種女性角色有一點很有意思,她們在小說里雖遭社會輿論傷風敗俗的非議,但未因此受到任何傷害,彷彿這高密東北鄉只有纏小腳這個封建陋俗似的。這可以看出莫言對自己家鄉的感情來了,顯然這是莫言主觀上的東西。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一以貫之的,他們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個混蛋,但於大是大非,民族大義,他們卻是勇敢無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種在血液里傳承的東北鄉精神(莫言也對這種精神的退化感到心痛),例如《紅高粱》里寫」我爺爺「土匪余占鰲,壞事做盡,好事干絕,我不得不為這么句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話拍一下大腿,妙!
莫言的小說里是一片野性土地上生命力(性慾為象徵的)旺盛的山東高密東北鄉人。
那張藝謀的改編電影呢?(按:莫言參與編劇)
電影自從獲得第七藝術的身份確認後,號稱是前六種藝術的綜合。小說作為文學藝術的一種,是否已經對電影俯首稱臣了呢?
表面上看是這樣,我們都知道《紅高粱》是張藝謀的《紅高粱》,多少人聽過莫言是什麼玩意兒啊!這其實是不正常的,正是我一直」痛心疾首「的消費主義造成了這種偏差——電影比小說更具消費性。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所獲得的表現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為大眾消費品的它卻容易陷於一個誤區——追求純視覺的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唯漂亮主義」(張藝謀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而他自己對此仍然沾沾自喜)。
原諒我用在線視頻這種糟糕的方式看這部電影,張藝謀這個攝影出身的導演對畫面的追求是一貫的(現在他只追求畫面了),《紅高粱》首先在視覺上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在這里不用贅述。但有一點我要指出,張藝謀把電影拍到了黃土十八里坡,與莫言小說里有著肥沃黑壤的東北鄉想去甚遠,不知是不是西安電影製片廠不願為山東省張目,哈哈,一個玩笑。不過張藝謀的這種地域移植總算不是不倫不類,小說的精髓電影里有,那就是那個什麼什麼(我不願老說它,有點矯情),抓住這個內容,形式可以千變萬化。
不過即使如此,張藝謀還是對影片的內容做了一些改動,這是電影改編的需要,但也是電影這消費主義走狗的可恥保留,例如,對「我爺爺」和「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野合或是日本鬼子剝羅漢爺爺的皮這血腥場景,電影都是點到為止,對小說內容這種削弱,我們不能當成什麼事情也沒有。但這怨不得張藝謀,他又不是帕索里尼。對至今仍以種種借口不肯推出電影分級制度的中國電影監管,我無言以對。要中國電影真能不受這氣,《紅高粱》怕是要被劃到NC-17里去了。
對讀過小說的我來說,被省去的這部分畫面跟李安剪刀手內地版《色·戒》是一個性質,是電影的一種自我閹割,也是對小說的一種精神閹割。
這種閹割同樣表現在對人物形象的處理上,電影里的人物甚至沒有這篇小中篇里的豐滿。
鞏俐的表演雖然賣力,但張藝謀沒給這時的愛人更多的空間,「我奶奶」在電影不夠野性,大部分人可能對劫花轎時,「我奶奶」面露微笑感到不解,光從畫面上是看不出門道的(電影語言的限制),顯得有些突兀。而在小說里,看到「我奶奶」之前的心理活動,此時看到她的笑容,你就可以對這個形象追求幸福(性福)的判斷進行確認了。
姜文的表演很到位,對電影安排給他的角色他游刃有餘地完成了。電影對「我爺爺」這個人物進行了刪節,不過老實講,小說里對這個人物的描寫也有點誇張了,這是莫言的嗜好,把男主角寫得神乎其神,無所不能。電影的安排更符合邏輯,觀眾更容易接受,算是改編的成功之處。
滕汝駿依然是《那人,那山,那狗》里那種一棍子打不出個屁來的悶角兒。這裡面也有一處很有意思:電影里安排了羅漢爺爺的出走,這可能又讓觀眾摸不著頭腦了。小說里沒這個情節,小說里「我奶奶」和羅漢爺爺還有一筆糊塗賬呢!電影可能覺得要按小說來,太傷風敗俗了,但卻安排了羅漢爺爺的出走,明顯是有點三角戀的意思。用巴贊那廝的話來說,張藝謀此時對電影的改編是「比皇帝還保皇」,這個安排如果不被視作是電影對小說的致敬,那就是橫生枝節!

閱讀全文

與紅高粱電影觀後感150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畫電影阿巳 瀏覽:798
2016情事韓國電影下載地址 瀏覽:455
美國隊長4電影完整版 瀏覽:110
電影城是怎麼賣電影的 瀏覽:107
2017年韓電影國毛片 瀏覽:462
八百電影在哪裡可以看到完整版 瀏覽:221
如何欣賞電影ppt下載 瀏覽:83
和萬箭穿心類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32
哪些公司投資了賈玲的電影 瀏覽:42
2020歐美電影豆瓣高分推薦 瀏覽:654
宮崎駿類似動漫電影 瀏覽:440
偉大的干擾素法國電影 瀏覽:513
美國女大廚烹飪去法國電影 瀏覽:981
皮微電影網h版 瀏覽:977
積極向上的電視劇電影動漫 瀏覽:486
唐伯虎點秋香電影動漫 瀏覽:690
經典電影插曲三笑 瀏覽:540
蟲電影網盤 瀏覽:505
美國十大高中生校園電影 瀏覽:711
小小兵電影大全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