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1942》影評
告訴你一個方法
先網路:豆瓣
然後點擊豆瓣電影,在上面輸入1942,點開你所找的那一部,應該是馮小剛拍的那個吧,你點那個,往下面拉就能看到很多很多影評了,自己稍微借鑒一點,再寫點自己的就可以了
② 1942好看嗎,豆瓣才6.5分 ,但也有網站說好看但很壓抑
是的,確實有點壓抑,但是剛看過1942,個人感覺《一九四二》拍的很不錯,溫故抗戰苦難,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嚴肅電影,或許還能海外獲獎。同期上映的還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但那是是虛擬的,河南飢民餓死300萬卻是真實的。不知道你想不想了解Truth了,還是喜歡色彩艷麗,哪怕是海市蜃樓。
真實的歷史永遠比虛構更能震撼我。是天災也是人禍。雖有很多狗尾續貂的藝術加工,可是關於飢荒的殘酷和人類在時代和命運前面的弱小還是有很好的記錄展現。
就當是一部粉飾有點多的紀錄片吧。
所以我建議看一看啦,可以給您很多思考!
③ 一九四二影評色彩50字
1942觀後感
昨日我們觀看了電影《1942》,電影講述了1942年遭受天災、人禍而民不聊生的河南人逃荒的故事。財主老范家貯存了足夠的糧食,災民們聞訊前來「打劫」,災民人多勢眾,范財主只好先用緩兵之計讓他們進來,又派人去搬兵,計劃敗露後災民一氣之下燒了范家,殺了財主的兒子,老范只能帶著家眷踏上躲災之路。
逃災路上,他的老母親在一次日本飛機殘忍的轟炸中炸死,他的兒媳婦在五天沒吃飯的狀況下產下孩子,結果在極度虛弱中死去,老范之後不得不把寶貝女兒都賣了,換來五升小米。天地間最大的悲痛莫過於此了吧!老范帶著栓柱,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登上了去陝西的火車。火車上人擠人,栓柱的兩個孩子夜裡被擠下了火車,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車去尋找孩子。火車到陝西關口卻被不顧救災沒有良心的軍隊攔下,趕了回去。老范這才發現嬰兒已被自我悟在懷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親人走得一個不剩,悲哀欲絕、萬念俱灰的他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往回走,說是死也要死得離家近點,路上他認一個小女孩作孫女,在荒涼的雪山中,二人搖搖晃晃地走著,在這樣一幅悲涼的畫面中,電影落下了帷幕。。。。。。
④ 如何從營銷的角度看《泰囧》的票房遠遠低於《1942》的票房
《1942》票房的失敗很令人惋惜,這部影片不是人們所說的民族史詩,而是中華民族往昔的一段悲劇的復述,是一部能夠引起現今的人們深入思考的一部影片,其故事內容對於今天的人們具有很多的教育意義,應該能夠引起人們對人性和民族生存與發展的一個極其深刻的思索的一部影片。但由於該部影片在不恰當的時間、不恰當的營銷手段影響下,該部影片沒有實現人們預想的票房成績。
而《泰囧》這樣一部小成本的娛樂影片能夠取得票房暴漲,在我們對現今社會人文修養感到汗顏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有其成功的道理。
一、從電影上映的檔期和電影故事內容來看,《1942》這部影片沒有充分考慮人們消費需求,在市場營銷的角度沒有充分創造出令大部分觀影者滿意「顧客價值」,致使其票房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1、相對於《泰囧》的娛樂片性質,《1942》這部影片安排在春節前的賀歲檔上映,其市場定位沒有充分對人們在春節的消費需求進行准確分析
《1942》這部影片的上映時間是2012年11月29日,其時春節即將來臨,人們經過了近一年的工作與生活的身心勞碌,走進電影院目的應該很明確,通過觀看電影放鬆一下自己的身心;而且從傳統上講,人們更期望在春節前後這段時間從心理上感染更多快樂的成份,而不是沉重與悲傷。因此,《1942》這部影片的故事內容及沉重的主題很容易讓人們望而卻步,雖然人們並非是從感情上真的排斥這部影片。
而《泰囧》這部小成本的電影卻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這個特定時段的心理需求,在恰當的時點上映了相對恰當的影片故事。
2、影響《1942》票房的根源可能並非是影片本身,而是現今中國的「社會生態」。 受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經濟現狀及中國周邊復雜的地緣政治形勢影響,以及中國經濟固有的結構性問題,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飽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拖累,國家的經濟發展壓力透過國內實業壓力的傳導,加重了現今國民的生活壓力,加之原有的貧富分化、社會公平問題(快速發展的經濟體都須經歷的階段),加重了人們的生存壓力與精神負擔。
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直接的感情是需要鼓勵、看到未來的希望,並擁有未來民族發展的自信心。而不是如《1942》這部電影描述中華民族在曾經極端的歷史條件下人們的苦難與無助。其雖具有歷史意義及現實價值,但卻人現今的人們所不願承受的,哪怕他只是一
部電影故事。
二、從影片的片長以及同院線分成設計來看,《1942》這部電影沒有充分考慮到賀歲檔期間「大片雲集」、各部影片競爭激烈的實際情況,沒有充分通過「雙贏」營銷策略提高院線的放映積極性,影響《1942》的票房。
1、《1942》電影片長135分鍾,《泰囧》片長105分鍾,電影片長過長,勢必會影響院線的同一部電影的放映場次,即放映四場《1942》的所消耗的時間,可以放放映五場《泰囧》,而電影放映的場次越多,會使院線的觀影收益增加。因此比較來看,如果受歡迎程度接近的兩部電影,院線會更傾向於放映片長相對較短的電影。
2、在院線分成這塊,《1942》與影院大致為43:57,如果票房過三億則按45:55分成,《泰囧》堅持43:57的分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院線傾向於選擇對己有利程度更高的進行放映。
三、對自身品牌過於自信,沒有意識到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如此之強,導致《1942》這部影片的市場營銷理念更趨向於「產品導向觀念」,導致營銷近視。
《1942》上映當天,網路上就出現了大量的低評。以豆瓣為例,《1942》有多達60%的「一星」,而且很多評論更是電影首映尚未結束時便出現。清楚地說明了中國電影市場競
爭的復雜性與殘酷性。而《1942》的製片方顯然沒有做好充足的應對准備措施。
同時,由於對自身作品的品牌效應過於自信,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乎略了對消費者就本片故事所體現的人文理念的培養與渲染,沒有讓消費充分認識到本片所體現出的人文價值與歷史價值,從而不被消費者所理解,失去了人們該部影片的關注。
⑤ 豆瓣戰爭電影排行榜好看的有那幾部
優秀的戰爭電影,絕不只是表現出戰爭場面的恢弘,而是以戰爭為題材,試圖找到新的表達方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爭層面。
這里便推薦一部非常優秀的戰爭片,但是絕不只是讓觀眾感受到轟炸的視覺效果。
1.《你逃我也逃》
這是一部1942年的美國黑白老片,拍攝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影片講述的故事也發生在波蘭的戰前和戰後,不過導演劉別謙卻是一位德國人,而且影片同樣是對德國納粹以及希特勒的無情嘲諷。
看完此片,你會感嘆賽德克民族神聖的信仰,會為這樣一種遺民而稱贊鼓掌!
⑥ 馮小剛(1942)電影觀後感
昨天剛去看了,作為一個生活在四川的河南人,覺得還是我們的河南話好聽,感覺拍的不錯,沉重中有那麼一點詼諧,張默演的拴柱給人印象深刻,看了之後更討厭日本鬼子了。。。我們要自強。
⑦ 1942電影票房不高的原因
其實對比這部電影的真正價值,它的票房已經超出預想了。
這是一片豆瓣影評,有點牙尖,不過點得很到位:
《一九四二》公映前,輿論宣傳已然一片和諧,咱得佩服小剛秘藏的炒作寶典。公眾還沒看,一片「不哭你抽我」「這片都不哭,你還是人嗎?」的忽悠聲,多少國產大片上映盡這德行。引用張泉靈溢出眼淚的評價「平日里舌燦如話的影評人們看完這片也只有兩個字的評價:很好」,泉靈大姐代表了俺。萬里江山一片鼓掌,傳某人鼓了35次掌,手掌都拍麻了。
河南一位90多歲親歷者看片中河南老百姓幫日本人收拾中國人、繳國軍槍類似胡編亂造出的劇情,看完這片瘋了,罵主創是牲口,這種眼球劇情也能編的出來。誰要在這電影公映前的突擊宣傳戰中,說半句不好,誰就得給質疑道德有問題。這么苦難,這么悲情的國難大片,你丫敢說不好?誰要提出反對意見,一律口誅筆伐式的肅反。馮小剛叫囂著,這片子票房高到你們沒法想像。於是群眾們釋然了,你要正常人,你就得乖乖掏錢買票,看個DVD沒資格評價這片。
按照國產大片的市場規律,放映前一片叫好的大片,往往是爛片。陡然冒出吆喝式的鬨堂叫好,讓人心生寒意,放在當今時代感覺到輿論宣傳的可怕。你不能說不好,你要心裡覺得這片不好,得埋在心裡,別說出來,倘若要說出來得挨批鬥。看過馮導上鏘鏘那期,馮導說文革遲早得發生,可不電影界文革早在進行時,馮導才是真正掌握文革精髓的踐行者,順我者昌,逆我者也得乖乖貢獻票房出來。
的確是這樣,國內很多電影的票房是靠輿論抨擊出來的。
反正這個電影吧,
沒有觸及心靈的力量,像一場歷史幕布前的程式表演。擺事實頂簡單,誰都會的,那個「觸及心靈的力量」就是導演的態度,電影的價值導向。這部電影缺乏的最重要的就是這個。也許製作人很認真地吧,但他們的心沒在裡面。
⑧ 1942為什麼在豆瓣上的評價那麼低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刷分的結果。
我去看的那場是首映當天的早場,當時就已經有人在討論1942在豆瓣的1星問題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只有少數內部場次和零點首映場放過而已。這個情況是極不正常的。
此外,有很長一段時間,1942在豆瓣的得分分布非常奇怪。當時星等分布中,1星比例最高,然後是5星和4星,而3星幾乎沒有,2星則完全沒有。
寫到這里還是忍不住去豆瓣看了一下,豆瓣電影頭條的4個片子,大家可以點進去看一下打分的分布情況,然後你就會發現1942處於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狀態。
(至於是誰在刷的票。這一點據我所知也是有些議論的,大概指向同檔期的另一部電影。。)
最後說一下電影本身。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蔣方舟說「不知道是喜歡這個電影,還是不喜歡這個電影」;王小山說看完以後「說不出話來」。。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我發過一條微博,大意是說在肚子上突然猛擊了一拳。另外,在這樣題材的作品中,能做到這樣克制,其實是非常非常厲害的,很多細節的處理,也非常有范兒。。但有些東西我還沒有想清楚,就不展開了。
至於其他回答中諸位提到的一些情況,還是存在些誤會的——
1、消費苦難說。如果這個是消費苦難,那麼卡廷、竊聽風暴或者其他類似的東西呢?另外,我忍不住想起前兩天一個朋友跟我提到的,「『貧困山區』在我國真是神一般的存在」(因為你做什麼都可以被扯到那兒去)。(再順便問一句,國內導演敢來消費這種苦難的真的多麼?真的多麼真的多麼真的多麼?)
2、1962說。了解國情的人應該會明白,1942能上映也已經算是一個小「奇跡」了。而且,細心的話是能在電影中發現不少起「平衡作用」的段落的——這一點我還跟幾個熟悉娛樂業的朋友討論過。
3、IMAX讓位說。這個說法很盛行,而且很可能確實有人因為這個原因去刷分。但是稍微了解一點前因後果就應該知道,屁的愛麥下線實際上跟1942並沒有關系。
4、體形說。張國立最後那點兒的形象確實有點高大。但要說「減重增重幾十斤不帶眨眼的」。。。印象中張國立有自述從170降到120來著——當然,這是自述,也就不多評價了。
⑨ 電影《決戰中途島》的豆瓣評分是多少
7.8。
《決戰中途島》是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由伍迪·哈里森、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曼迪·摩爾、艾德·斯克林、淺野忠信等主演的電影。
影片改編自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扭轉了自珍珠港事件之後反法西斯盟軍節節敗退的局面。
同時,這也是世界歷史上著名「以小搏大」的戰役之一,在海空軍力大幅弱於日本的情況下,美軍以沉沒一艘航空母艦為代價,一舉擊沉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四艘、巡洋艦一艘。
此次戰役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9)1942電影豆瓣擴展閱讀:
歷史原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後3個多月里,日本佔領了東自威克島、馬紹爾群島,西至馬來半島、安達曼和尼科巴各島,幾乎完全控制了整個西太平洋。
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獲得了重大勝利,但美國航空母艦當時不在港內,一艘也沒有受到損失。
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決心摧毀美國航母艦隊。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拿下位於夏威夷群島東北方的美國重要航空基地——中途島。
雖然攻擊中途島的計劃被列為日本最高機密,但美國海軍情報局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合作,於1942年5月——中途島海戰打響前夕——成功破解了日本海軍通訊系統部分密碼,並判明了日本下一步的行動目標。
依靠這一情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召回了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艦「企業」號、「大黃蜂」號以及因為參與珊瑚海海戰而正在珍珠港進行大修的「約克城」號,再加上約50艘支持艦艇,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伏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
戰斗過程驚心動魄,攜4艘航母之威來襲的日本航母編隊與以逸待勞的美軍航母編隊展開激烈對決,數百架戰斗機、魚雷機、俯沖轟炸機交錯攻擊。
然而,擁有情報優勢的美國人笑到了最後,中途島戰役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
美國海軍首腦評價道:「中途島戰斗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了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了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
參考資料來源:豆瓣——決戰中途島 Midwa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