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禁閉島300字觀後感
(自己節選下面內容)
、這部片子是一兩年之前看的。前些天在電腦中找到了觀看後寫的一點拙見。有時我們說的話、寫的字會不會成為以後生活的預言?現在再看以前寫的文字,發現這段時間以來,或許我也當了一次泰德。
有人推薦這部片子,說是引起的爭論很大。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兩種不同的結局上,據說大多數女生相信的是其中一種結局,男生反之。空閑時找來看了一下,說說我的看法。
整個片子看下來,個人感覺這就是一個實驗,當然,最終的執導者是導演,被試驗者是戲里的男主人公,亦是戲外的觀眾。 劇情在這里不多做復述,就故事而言,我認為戲里只存在兩個陣營: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也就是說,除男主人公外,戲里所有其他人都同屬於一個陣營,只是他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些人明確告訴泰德,這只是一個游戲,一個只針對他的游戲,他的身邊沒有朋友,只有他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信賴,他們把自己陣營里的其他人放在了對立面,只是為了讓泰德堅持自己的信念,是為了以後在兩種觀念相碰撞時,看泰德還能不能堅持自己,其最終目的還是為實驗服務。相對應的,另一方的人充當的是迷惑泰德的角色,他們努力使泰德相信自己是患了精神疾病,只是不能面對自己,活在一個自己虛構的世界裡。是為了通過他們不斷地暗示,看泰德能不能放棄原有的堅持,達到為泰德洗腦的目的。
泰德確實有著精神方面的疾病,這來自於他過的經歷所受到的精神創傷:二戰、他妻子。這都是些不好的回憶,他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來,也不敢勇敢面對,所以選擇逃避,他在潛意識里把這些事過濾了一遍,只保存了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實。這也是他最後一度否定自己的原因。但這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在我看來,這其實就是一個實驗。
喬治和瑟蘭多看似跟他是同一個陣線,當然還包括他的朋友。喬治告訴他這只是一個游戲,一個只針對他的游戲,他只有從過的回憶里走出來才能揭示真相;瑟蘭多告訴他關於塔里進行的手術,他的朋友與他一起經歷風雨,患難與共,他們這么做,都是為了使泰德相信島上確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實是為實驗做鋪墊。試想一下,如果有99%的人告訴你你所相信的都是假的,你一直堅持的其實只是一個玩笑,只有1%的人堅定的和你站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會受到言論的影響,隨大流而;意志堅定者會不為所動,堅持自己最初的信念。但如果到最後你才發現那1%支持你的人,他們曾經所說的、所做的,你無比相信的事實,其實都是謊言,而且這一切還是從你的反對者口中得知,你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在最後告訴你,其實你一直以來都錯了,這時你還會堅持自己原本的信念嗎?就像瑟蘭多告訴泰德塔里的秘密,但事實是塔里什麼都沒有,他原本相信的真相這時卻成為反對者用來說服他的佐證,他們會說,看吧,我都說他們是騙你的,我說的才是真的。這其實對他的沖擊才是最大的。再加上泰德原有的精神創傷,這時他就會迷惑,對自己的堅持產生懷疑,是不是真的是自己錯了?所以他才會相信考利等人的話,相信自己確實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裡。我也相信最後考利醫生所說的有很多可能都是事實,不然泰德也不可能被他們所影響,放棄自己一直以來所有的堅持。套用一句術語,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假亦真時真亦假。不過最後他似乎明白了,他最後說了一句話:你是願意像怪獸一樣活著,還是像好人一樣死?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是一種感情動物,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價值、是非觀。如果我們人雲亦雲,那無異於鸚鵡學舌,如果我們任由別人控制我們的大腦,輕易把自己的靈魂交付他人,那就等於行屍走肉,與怪獸無異。但可悲的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實中,所謂的怪獸並不在少數。
其實影片到底是哪種結局並不重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重要的是,我們看完片後的感悟。說說我的體會。最主要有兩點,感受最深的兩個字:堅持。這跟固執己見不同,而是一種信仰。不管外界環境,不理泛泛人言,只要自己覺得對的事,就算再難也要堅持。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因為我們畢竟不是活在真空。再有一點,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禁閉島。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願觸碰的記憶,好像我們在自己心裡無形中建造了一座島,將自己囚禁在島上,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很難走進。
⑵ 電影禁閉島2000字觀後感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189148/
⑶ 如何評價電影《禁閉島》
很多時候人們困惑:那些犯罪分子或者是道德敗類,還有那麼多的偽君子每天究竟是怎麼面對自己的種種惡行,並且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可能早就選擇一死了之。但實際上,其實不需要用什麼神秘的方法,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在做跟他們一樣的事。當一個人做錯事,行為和態度發生沖突的時候,會有很不爽的感覺。這是因為人具有對身心統一性的需要。
即使一個人在生命中的一個時期只有一個角色,那他是否僅僅在上演一個故事呢?一個相同的事情,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這是一部值得觀賞的電影!
⑷ 關於《禁閉島》觀後感
首先不得不承認這部片子很有創意。讓人看完片子後會產生不同的想法。
我個人在看完片子後,認為導演真正要表達的故事情節應該如下:
觀眾在看完5/4時,都還是認為主角是一個聯邦的執法官來精神病院查案。看似這個精神病院的確是有問題。但影片最後5/1內容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解釋,其實主角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前面整個故事都是院方為了給他治療配合他演的一出戲,是想讓他從幻想中恢復過來。最後他意識也恢復過來,還表示出感激之情(劇中神態可以看出),但他自知無法擺脫這個幻想,所以在最後還是選擇死亡,他認為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脫。他深知醫生會對他再做鑒定。片尾 ,早上他裝著變成了「泰迪」就是為了選擇死亡,可以看出醫生和他對話就是在鑒定他只否恢復,當醫生看到他還是活在幻想中時,對院方表示他無可葯救(看動作)。最後醫生對他叫「泰迪」時,還是在試探他,但他並沒有回頭。說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泰迪」而是安德魯,他只想解脫,不想回頭。我覺地是導演高明處,讓明白人可以看懂他是裝成患病。劇中集中營的情節,我認為主角早年是當過兵(片子演的是1952年),只是他覺得自己沒早回來解救他兒女,如同沒早到集中營解救那些死亡者一樣。他要殺了他妻子這個做法就像他對德國軍官的憤恨讓他不能痛快的死去是一樣。
⑸ 電影禁閉島影評
心理驚悚片Shutter Island深入解析這是一部讓人看了腦袋直疼的電影;這是一部顛覆了好萊塢模式的電影……這就是美國名導馬丁·西科塞斯掌鏡、《泰坦尼克》男主角萊昂納多主演的心理驚悚片《禁閉島》(ShutterIsland)。只有智商150以上的人才能一口氣將該片看完,而剩下的人會被片中遍布的謎題和懸念繞暈,然後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把碟片磨花。這就足以解釋這部晦澀難懂的電影非但沒遭遇滑鐵盧,反而在今年2月底首映後還相繼登頂美國、英國、法國、韓國等國的票房首位,全球票房猛吸2億美元,因為很多人把看懂該片作為證明自己智慧的一個象徵,你需要把思維剖成兩半才能從「禁閉島」走出來,這不是看電影,更像是一個分腦游戲。 分腦故事一部電影兩條線索大家有必要了解下《禁閉島》所設置的時代背景。這部電影設定在冷戰初期,一個充滿猜疑和妄想的年代。二戰陰雲剛剛消散,核戰爭危機籠罩全球。 萊昂納多飾演的警探泰迪被指派到囚禁和醫治有犯罪前科的精神病人的禁閉島調查一樁神秘的女病人失蹤案,泰迪在當警探之前曾參加過二戰的歐洲戰場,並參與解放了納粹的達豪集中營,這為他今後遭遇的一系列噩夢埋下伏筆。言歸正傳,說說《禁閉島》引起影迷的分歧根源。很多人表示,觀影障礙首先在劇情上,網友基本分成兩派,爭得不可開交。其實馬丁·西科塞斯的高明之處就是在同一部電影里講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是偵探的故事。泰迪和搭檔一起到孤島精神病院調查女病人瑞秋的越獄案,但他真正目的是借機找一名燒死他妻子的縱火犯萊迪斯,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精神病院對病人實行洗腦和葯物控制,所以他決定找出真相。在鄰近大功告成之時,他險些被博士洗腦。他只能假裝接受「事實」以為韜晦之計。最後他望瞭望醫生手裡裹著的手術刀,對助手說了耐人尋味的那句話:「究竟是變成行屍走肉好,還是堂堂正正地死才好」。之後隨眾人走進燈塔。第二個是縱火犯的故事。泰迪其實就是萊迪斯,由於他患精神病的妻子溺死了自己的三個孩子,他一怒之下槍殺了妻子,面對整個家庭的破裂,他瘋了,從而產生幻覺,並在大腦中產生了偵探故事的版本,他的那個警方搭檔其實是他的主治醫生。最後泰迪清醒過來卻無法面對現實,不願像怪物一樣繼續活下去,而寧願承當起一個正常人的責任而選擇赴死,假裝他沒有清醒。他清醒、冷靜地走向結局,主動去完成這個壯烈的悲劇。從某種程度講,第二個故事更應該是電影本身想表達的,你看,萊昂納多不是在海報中劃燃了一根火柴,這不是就在隱喻他是縱火犯嗎? 心理游戲一場弗洛伊德的勝利很多喜歡追逐另類、陰暗、懸疑的看片達人都栽到了《禁閉島》手中,絕非此片很爛,相反是很贊。你要徹底消化該片帶給你的隱秘訊息,需絞盡腦汁,這比之前講述精神分裂病人的電影《搏擊俱樂部》或《致命ID》更讓人感到頭大。 嚴格說來,《禁閉島》的突破應該要感謝一個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被弗式的精神病理論所引導和左右,堪稱是他名著《精神分析引論》的電影版。電影中有個長得很像弗洛伊德的配角——禁閉島上的納爾仁博士,一開始泰迪和他的相遇就是病人和醫生般的對話,納爾仁博士暗示泰迪有很強的「防禦功能」,這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的一個關鍵術語,指病人潛意識里抗拒承認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此後,泰迪不斷地做夢,夢到他被燒死的妻子在自己手中變成灰燼,但觀眾看到的是他妻子肚子上有個明顯槍傷,這就再度印證了弗洛伊德《夢的釋義》里對焦慮、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理論的闡述,泰迪之妻就是被他本人開槍打死的,而非燒死。 Shutter Island影評不管怎樣,馬丁·西科塞斯都是值得尊敬的——雖然有些國人影迷對於他依靠翻拍港片《無間道》而獲得奧斯卡獎頗有些不以為然,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位從影四十餘年的老導演一直在堅持為觀眾奉獻一部又一部好電影,尤其是在黑幫電影領域,他幾乎可以說是除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外最出色的導演了。不過,這次在2010年初,他卻帶來了一部與其喜愛和擅長的黑幫電影風格完全不同的影片——《禁閉島》。 雖然影片的風格完全發生了變化,不變的倒是仍然啟用了業已儼然成為老馬「御用演員」的Leonardo DiCaprio的主演。他所飾演的聯邦執法官和助手來到一座專門收治重症精神病患者的醫院的荒島上,調查一名女患者逃離的案件,誰知道隨著調查的進展,他發現了太多的疑點在內,案情變得撲朔迷離;但是,更為讓觀眾迷惑和驚訝的是,這位聯邦執法官來到這座荒島的目的也不是破案那麼簡單,他竟然也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秘密……從影片的內容來看,這是一部典型的懸疑驚悚片,按照以往這種類型片的套路,最終觀眾也會獲得真相,可是這一部影片卻出乎了觀眾的預料:因為最終的真相竟然還是難以發現…… 先拋開令人掃興的劇透不說,這部影片是老馬在拍攝了多年的黑幫片後的一個開拓新類型的嘗試。從整部影片的品質來看,這種嘗試是非常成功的。當然最為驚悚片,場景的設置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這一點,對於作為老導演的馬丁,當然不是問題。影片很好的製造了懸疑和驚悚的氛圍,無論是在畫面的處理和配樂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影片一開始就是以Leonardo DiCaprio奧飾演的執法官泰迪在海上的痛苦暈船作為開端,一開始創造的就是一種極度不穩定的氛圍,之後的荒島上的精神病院的場景無論在荒涼而混亂的布景還是在展示精神病人的受摧殘後的可怖性上,著墨雖不多,渲染卻足夠。之後在情節的推動之下,隨著故事的驚心動魄的展開,導演更多的選取了暴風驟雨的天氣和海邊懸崖峭壁的場景,來增強影片本身的緊張感和驚悚感覺,而影片大部分時間里的灰色色調的選取也增強了影片的壓抑感和懸疑效果,加上黑暗囚室里的絕望情緒的營造和劇中人物身份難以確定的詭異的眼神和對話,配以適時出現的緊張感十足的音樂,影片始終讓觀眾在一種緊張和疑問的氛圍中度過每一分鍾,甚至一直到影片的最後一秒。作為一部懸疑驚悚片,馬丁成功的向世人表現了他的功力絕對不僅僅是限於黑幫片而已。 當然,作為一部懸疑色彩濃厚的片子,故事才是最吸引觀眾的。本片在這一方面也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甚至說還有很多的創新。本來這影片在一些細節上可以延伸出更為深刻的話題,比如主角泰迪作為一名在二戰中目睹許多無辜平民的死亡深受創傷的士兵,自己甚至還扮演過槍殺投降德兵殺人者角色,這是對於戰爭創傷進行控訴的一個良好題材;還有一個就是影片中所提到的泰迪來這所醫院的一個目的是探求醫院利用無辜病人進行試驗的真相,恰恰是與戰後「冷戰」開始以後麥卡錫主義盛行盲目消滅「共產主義者」帶來的罪惡有關,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性。可是這一次老馬鐵了心就是想講一個精彩的故事,其他的都忽略不計。影片在執法官泰迪貌似經歷千辛萬苦的經歷中慢慢尋找真相,就在觀眾以為他已經找的醫院「罪惡」的證據的時候,事情卻急轉直下,泰迪本身就是這座島上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本來以為影片到此就有一個結局,可是影片最後泰迪卻以一句無比清醒的「野獸般活下去,還是像好人般死去」讓故事再次陷入了一個未知的結局中去了。到底是泰迪真的是精神病患者,因為自己的妻兒的慘死而嚴重精神分裂,製造幻覺,還是這座荒島上的醫院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害怕泰迪揭露而逼迫他承認自己是精神病患者?如果再從影片的開頭一點點尋找,這兩種可能性竟然是都是存在的!影片最終在一個燈塔處結尾,而這一個燈塔卻恰恰是影片中最為關鍵、卻從未真正展示其內貌一個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著真相的未曾揭示。在茫茫的大海上,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荒島上,真相被掩蓋了…… 當然,觀影有很強的主觀性,可能不同的觀眾,可以從影片的細節中發現很多東西,進而找到真相。不過,對於這種結局非常隱晦的影片,單純的以「沒有明確結局」來指責是短視的。影片追求的就是一種在緊張驚悚氛圍內的懸疑,如果觀眾真的被真相所困擾,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看作是編導的精心刻意之舉,將影片中的懸疑色彩進一步延伸到了戲外,使得觀眾回味無窮。如果真的有人認為自己的找得到真相,那也是一種成就感的體現吧,不過也恰恰表示編導的苦心已經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幾年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肯定的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也選擇了一個沒有直接表達的結局,引起整部故事發展的那一袋錢到底是落在誰手上?這種謎底,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導演想要表達的是一個過程,和過程中人的本性。而對於老馬的這部《禁閉島》而言,真相也許是同樣服務於這部影片的懸疑驚悚的特質吧。 最後再贊一句Leonardo DiCaprio的演出,這是他和老馬大師的第四次合作了。這位昔日的帥哥已然完全脫去「偶像」的外表,在演技上愈發成熟,尤其是對於飾演這種精神分裂的角色而言,要求極高,不過他的演出還是極為出彩,是這部影片獲得肯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影片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結束上映,對於Leonardo DiCaprio而言可能是個遺憾,因為距離下次頒獎又要近一年時間,誰也難以保證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一年後還會不會被那些評委垂青……
⑹ 禁閉島影評 心靈的自我發現
雖然結局是開放式的,很多人也抱怨看不懂,但僅僅因此而抱怨電影不好可有夠白痴的。看完的那天晚上我上網找了些影評,發現同志們的看法基本有:Teddy瘋了,一切是他幻想出的/Teddy沒瘋,一切是演戲為了把他搞瘋兩種。之後兩天和看過的幾個朋友談了談,倒搞出幾個想法。
這是一部心理恐怖片,一部非常弗洛伊德的電影。弗老說「精神神經症。。。為潛意識的願望滿足」,而夢也一樣。從這點出發,仔細觀察電影的細節,分析一下,不難得出結論:『Teddy』,或者我們更該叫他Andrew,確實瘋了,而一切是圍繞他做出的心理學試驗。電影本來就是從他的視角拍攝的,主觀的敘述外加夢境代表的無意識應該能說明真相。
1。關於名字的暗示
主角叫Teddy Daniels,看似非常正常,非常普通的名字,太普通了,普通到不適合作恐怖片男主角的名字。為什麼用這個名字?
片中燈塔里院長Dr. John Cawley在紙板上標出了4個名字,雖然有點快(話說再詳細再慢點就成了柯南的解疑了),讓人一時反映不過來,不過可以拿來做分析的線索。
Teddy Daniels(主角) Andrew Laeddis(主角記憶中的殺妻兇手)
Dolores Chanal(主角之妻) Rachel Solando(失蹤的女病人/醫生)
仔細拆開名字中每個字母,可以發現Teddy Daniels = Andrew Laeddis,Dolores Chanal = Rachel Solando。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夢之解析的那套片語合的理論。
而 Dolores這個名字,在西班牙語中dolor是疼痛的意思。Teddy是Theodore的呢稱。而Theodore來源於希臘語,是「上帝的贈與」的意思。這都是夠明顯的暗示了。
2。一切都是演戲
a。作為一個marshal,在監獄門前交槍的那幕,chuck那半天掏不出的樣子只能說醫生你這事先沒排練好吧。
b。Teddy激情詢問醫護看守人員,而他們那心不在焉的態度很可以說明一些事情
c。Teddy詢問一個殺夫女病人的時候,為什麼這個女的把chuck支開就為Teddy一個人寫了個「RUN!」?
d。那個很老的精神病醫生Dr. Naehring對Teddy說話的態度可有夠親切的,就像醫生對待病人一樣溫暖。
e。那懸崖其實也滿好爬的,看似瘦弱的 Solando醫生都能爬下去,為什麼那麼多看似很壯的搜索人員不敢爬所以啥也沒搜出來?
f。Chuck建議Teddy乘亂去C區,當teddy碰到George Noyce時他可閃的真是時候。
g。2個看護討論額外演出費用時被Teddy聽到了(此條來自wiki,我只有那麼點印象)
h。那麼重要的燈塔的守衛居然就一個人。。。也真好ko
i。Teddy對Dr. Cawley說他在懸崖洞中遇到Solando醫生,而且他們永遠抓不到她。光頭冷笑:確實我們抓不到。
j。記憶/幻想中的 Andrew Laeddis長的實在是太魔獸了,有夠不現實的。可以理解為作為「善」的 Teddy(不喝酒又喪妻傷感的二戰老兵+國家認證marshal)分裂出來的那個代表惡,導致妻子死亡的自己的分身。而Dolores Chanal,Teddy之妻為什麼瘋了,親手殺了3個小孩?也許可以從「找到的病人」 Rachel Solando身上分析。可以想像,「teddy」參軍前與Dolores有婚約,Dolores在漫長的等待中有點不正常了。雖然人戰後回來了結婚了有小孩了,但是Teddy精神狀態不好有酗酒問題又經常出差(他是出差回來發現妻子殺子的,出差回來第1件事情倒是給自己倒了杯==),於是慢慢的Dolores就瘋掉了。Teddy意識到杯巨的起因就是他自己,悲痛之極把這段記憶給抹去了,把自己分裂成了Teddy和andrew兩個人格。
k。至於記憶是怎麼被自動修正的。我的建議是看south park 「 Fish dick」一集cartman是怎麼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的記憶的。話說開頭輪船在大海中航行的鏡頭拍的有夠影棚的,而電影從Teddy洗臉,然後看著鏡子中自己的臉開始,「假」,「幻覺」的畫面感一開始就開始塑造了。(老馬你向自己的電影致敬是吧!)
3。借古喻今
講述二戰士兵的戰後綜合症的電影,好像不多,也可能我看的不多。不過見過第一批進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美國大兵的情節,讓我想起Godard在電影史1A中畫外音說的:「如果George Stevens沒有用16厘米彩色影片拍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屍山的場景,也不會有後來(回到好來屋掌鏡)拍下的Elizabeth taylor在陽光下幸福的場景。」他也講到了「集中營屍山」的畫面是無法「想像」,無法「表現」的。對個人而言,納粹軍官企圖自殺漫天飛紙片的夢境/回憶似乎有點過於「表現力」了。而和妻子在一起的夢中房間里滴水=現實中天花板漏水漏他身上也過於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性了點。不過這不妨礙Shutter Island是一部很棒的作品。
原作寫於2003年,寫的是1954年的事情。為什麼選擇戰後這個人們已經達到普遍共識的年代寫?Dr. Naehring對Teddy提到的Trauma,指的是因為精神創傷造成的情緒過度反應甚至長期心理問題。美軍戰後綜合症已經不是新鮮名詞。這樣的新聞有很多。我可以摘抄幾段:
「美國防部統計顯示,2008年至少有128名陸軍士兵自殺。今年年初至4月份,已有48名美軍士兵自殺。此外,五分之一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歸來的士兵至今仍受沮喪、創傷性應急障礙和自殺傾向等精神疾病困擾,難以回歸正常生活。」
「一些心理問題專家提醒說,陸軍的這一計劃更像是一種實驗。但他們也說,這項計劃可以解答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能否教會人擁有堅強意志。
在一節「抗壓力」培訓課上,教官要求一級士官詹姆斯科爾和一名同學參加角色扮演游戲。情景是筋疲力盡的科爾和戰友們在一天快結束時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完成一個艱難任務。」
而前腦葉白質切除術lobotomy早已不是新聞,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飛躍瘋人院)便是經典。只不過70年代之後,這個臭名昭著的手術才被放棄。至於製造沒有意識的國家殺人機器,恐怕不僅僅是科幻和漫畫中的人才有的幻想吧。
為什麼說Scorsese寶刀未老,借二戰題材反映當代美國問題,也許是最聰明的選擇。電影最後「Teddy」為什麼對「Chuck」說那些」I can't stop thinking, do I want to live forever and being treated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saint?" 的話,明明他已經想起了一切?也許是因為他看著遠處的Dr. Cawley,Dr. Naehring和獄長,就像他們所代表的政權軍權和科學權威,統治著小島這個一個孤立社會的最高階層。他明白了自己是永遠不能逃出他們的掌心,而發瘋並不能使他忘記痛苦的過去,並不能幫他逃離責任和命運。他只能作為一個曾經的國家機器,並繼續作為將來的國家機器而存活下去。
⑺ 求一篇原創 禁閉島 的觀後感
首先我聲明,下文中出現的關於精神病的言論沒有對任何人的歧視,因為我覺得:所謂精神病人,只不過是不打算對這個紛雜的世界徹底妥協的人。
"REMEMBER US FOR WE TOO HAVE LIVED,LOVED AND LAUGHED"(記住,我們也曾活過,愛過,笑過)——《禁閉島》
(來源:《一念無明》)
不管你做了什麼,不管有多可怕,不管有多痛苦。
在你的頭腦里,它們都是有意義的,不是嗎?
你從未遇到過自認為是壞人的人,不是嗎?
你不會將過去放進地下室的房間里,鎖上門,再也不走進去嗎?那是我會做的。
當然,按我的情況,可能需要一整棟樓來裝我的記憶。
然後你遇到對你而言特別的人,
你想做的只是扔給他們這把鑰匙,
說:「開了,進來吧」,
但是你不能。
因為裡面很黑,還有惡魔。
一旦有人看見裡面有多骯臟......
我一直都想,
沖開門,讓陽光撒進來,把一切都清洗干凈。
如果我有一塊巨大的橡皮,能擦除一切,
從我自己開始。
問題在於,如果,
如果沒有鑰匙......
——(《天才雷普利》)
我喜歡用《一念無明》、《斷線》、《禁閉島》、《降臨》等電影都使用過的曲子《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來結束(信息來源:網頁鏈接),同時想像一下:
人應該怎麼做?是做個白痴活著,還是做個正常人死去?」
——《禁閉島》
I used to think this wa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我曾以為這是你故事的起點)
Memory is a strange thing.(記憶這作風詭異的東西)
It doesn't work like i thought it did.(它不像我想的那樣運轉)
We are so bound by time.(我們完全受制於時間)
By it order.(要跟隨它的節拍)
...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盡管已經提前知曉人生以及它的走向)
i embrace it.(我無所畏懼)
A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並且會珍惜每一分鍾)
If you could see your whole life,from start to finish,would you change things?(如果你能一覽自己的人生,從出生到死亡,你會嘗試改變嗎?)
——Maybe i will say what i feel more often.(也許我會盡量多吐露心聲)
——《降臨》
⑻ 禁閉島的影片評價
《禁閉島》是一部上乘的心理驚悚電影,該片強調電影視聽手法的運用,通過鏡頭運用、聽覺效果等將影片的緊張恐怖氣氛烘托得恰到好處(《信息時報》評) 。《禁閉島》的氣氛營造,從片頭隨派拉蒙標志出現的第一個音符就已經開始了。斯科塞斯如工匠一般一刀一鑿地將現實剝離開來。泰德在二戰後十年罹患的戰爭創傷由閃回得以表現。「戰後創傷休克癥候群」的典型症狀可從片中那些身著普通西裝領帶,煙不離手,壓低帽檐走進大雨並裝作神情自若的男人身上一一呈現。一切細節都預示著令人不安的可怕秘密,泰德的自信和自我被不斷蠶食,而這一切在導演的安排下都無懈可擊(美國影評人Roger Ebert評) 。
《禁閉島》是一部探討精神與行為的懸疑驚悚片。導演斯科塞斯使用了大量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泰德·丹尼爾的幻覺和夢境,大對比度的色彩和慢鏡頭的使用成功的營造了影片詭異神秘的氛圍。德國軍官倒在血泊里抽搐,奧斯維辛集中營路邊冰凍的屍體,孩子們在泛著血光的湖面上漂浮,懷中妻子流著血的身體化為灰燼,這些血腥唯美的鏡頭不僅讓人印象深刻,而且極富視覺沖擊力。片中,萊昂納多的表演精準有力,延續了他在斯科塞斯電影中慣有的硬漢形象與黑幫氣質(網易評) 。 《禁閉島》討論的是關於精神世界和現實世界孰真孰假的命題。在真偽難辨的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喪失,內在與外在的價值評斷失衡。可惜的是,相比《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等斯科塞斯的代表作,該片在精神病人的故事情節上過於反復,懸念的鋪陳零碎不清,使得影片成為一部經不起推敲的恐怖片。特別是虛張聲勢的配樂,不但沒有起到預期的心理引導作用,反而給觀眾強加的不適。導演過於追求視覺和聲音技巧的使用,卻丟掉了他最本性最特質的風格:冷靜沉著的電影語言。或許斯科塞斯想創造自己的懸疑風格,但是對比希區柯克的環環相扣與波蘭斯基的步步為營,顯然他對《禁閉島》的把握能力令人失望(網易評) 。
片中的現實環境和泰德的幻想之間的界限並不明朗,這是該片最主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也直接導致了影片的情節發展緩慢,從而降低了觀眾的觀影興趣,觀眾極有可能已經發現了有些情節是導演在故意誤導。每當片中的謎團迭起,當劇情推進到高潮時,影片的情節又放緩了下來,而主人公泰德又遭遇了一系列的虛虛實實的人物。事實上,斯科塞斯是在迫使觀眾按照他事先准備的線索去思考情節,並希望觀眾在謎底揭曉前才恍然大悟。悲哀的是,觀眾可能一早就識破了導演的處心積慮。當謎底揭曉後,觀眾可能感覺情節牽強附會,並無太大意義。(《第一財經日報》評) 。
⑼ 萊昂納多主演的《禁閉島》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禁閉島》,由小說《隔離島》改編而成,在2010年上映,被稱為經典的燒腦懸疑作品,但撥開層層疑雲,用一句話概括,其實就是不願面對現實的男主泰德,為了逃避現實,就在腦海中臆想出了一個關於禁閉島的世界。
如果是第一個版本,那麼故事立意就可以擴大到人性善惡、陰謀詭計的沖突,更容易引起觀眾在現實層面的共鳴;但如果是第二個版本,那麼立意就跟很多意識流電影一樣,看似荒誕、高級、疑雲叢生,但其實都可以將難以解釋的問題歸因到主角的精神妄想症上,這種套路已經有《致命ID》、《穆赫蘭道》的珠玉在前,再拍新穎度就少了很多。
另外,就共鳴點而言,能引起的也是比較俗套的觀點,即對現實世界的非常無奈,只能選擇自我麻痹,活在一個遠離現實痛苦的精神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