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雨果法國電影

雨果法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3-12 03:27:35

❶ 雨果電影

雨果-cd2.rmvb

❷ 雨果的所有作品

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
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
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
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
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
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
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1827: 《克倫威爾》(Cromwell) (劇本)
1829:《東方詩集》(les Orientales) (詩)
1830:《歐那尼》 (Hernani) (戲本)
1831:《鍾樓怪人》(Notre-Dame de Paris) (小說)
1838:《呂布拉》(Ruy Blas) (劇本)
1853:《懲罰集》 (les Chatiments) (詩)
1856:《沉思集》 (les Contemplations) (詩)
1862:《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小說)
1869:《笑面人》 (L』Homme qui Rit) (小說)
1859-1883:《世紀傳說》(la Legende des siecles) (詩)
1874:《九三年》 (Quatre-Vingt-Treize) (小說)

❸ 雨果的簡介

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學運動的領袖,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
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
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180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欠尚松城。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
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
雨果天資聰慧,9歲就開始寫詩。15歲寫的《讀書樂》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獎勵;2
0歲時因發表詩集的《頌歌與雜詩》,國王路易十八賜給他年金。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
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
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
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
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
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
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故事發生在中世紀。「愚人節」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
斯梅拉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美。
這時,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梅拉達著了迷,他內心燃燒
著情慾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於是他命令教堂敲鍾人,相貌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
拉達搶來。結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鍾人
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鍾人雖然外貌醜陋,內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
埃斯梅拉達對法比一見鍾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後面跟著,出於嫉妒,他用刀刺傷
了法比,然後逃跑了。埃梅斯拉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達從絞刑架下
搶了出來,藏在巴黎聖母院內,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慾,遭到拒絕
後,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卡西莫多憤怒地把弗羅洛推下教堂摔
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達的屍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
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
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
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
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
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
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
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
害,不得不流亡國外。
流亡期間,雨果一直堅持對拿破崙三世的斗爭,他寫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
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
工》和《笑面人》。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小說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農民出身的貧窮工人冉阿讓
有一次看見姐姐的幾個孩子餓得直哭,於是去偷麵包,不幸被人抓住,判了5年徒刑。他幾
次越獄,被抓回來又加判了共14年刑期,結果為了一塊麵包坐了19年的牢。出獄之後,
冉阿讓到處遭人白眼,沒有工作,沒有飯吃,他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復仇。這時,一個叫米里
哀的主教感化了他,他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
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成為富翁。他為貧窮的人提供就業機會,給他
們飯吃,給他們房子,他處處樂於助人,被市民們選為市長。這時,市裡來了一個叫芒汀的
姑娘,她原是農村姑娘,到城裡做工,被人誘騙生下一個女兒。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一個
旅店老闆家中,老闆是個惡棍,趁機敲詐她,芒汀被迫賣掉美麗的頭發、漂亮的牙齒,又賣
身當了妓女,最後貧困交加,病得奄奄一息,冉阿讓聽說後立即去照顧她,答應在她死後撫
養她女兒珂賽特。這時,警察沙威正追捕失蹤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讓,在馬德蘭市,他抓住了
一個貧窮的工人,認為他就是冉阿讓,准備把他送進監獄,為了救這個無辜的工人,冉阿讓
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他又落入警察手中,去監獄的路上,他設法逃脫了。
冉阿讓馬上找到珂賽特,帶著她躲在一個僻偏的修道院里。多年過去了,珂賽特已長成
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她和一個共和黨人馬呂斯相愛了。1832年,巴黎爆發了共和黨領
導的起義,遭到七月王朝的血腥鎮壓,馬呂斯身負重傷,冉阿讓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下水道把
他救了出來。這時,沙威混進起義者隊伍進行偵察,被抓住後判處死刑,由冉阿讓去執行命
令,槍斃沙威,但冉阿讓卻把沙威放了。沙威在冉阿讓的高尚人格前羞愧難容,投河自殺。
珂賽特和馬呂斯結婚了,年輕人非常幸福。冉阿讓一個人過著孤獨的日子,最後他死在
了珂賽特的懷里。
《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
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
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所以,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又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
數的觀眾。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
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
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
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
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
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
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❹ 雨果簡介

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進入法學院學習,但是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幾部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41年雨果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0年法國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雨果返回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❺ 雨果簡介

維克多·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
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進入了法學院學習,但是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寫的《讀書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而這幾部都是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
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義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七月革命」之後,法國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為首的大資產階級統治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不斷對雨果進行拉攏,1841年雨果被選入法蘭西學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為法蘭西貴族世卿,還當上了貴族院議員。雨果創作中的斗爭熱情減弱了,1843年,他寫了一個神秘主義劇本《衛戍官》,上演時被觀眾喝倒彩,遭到了失敗。雨果為此沉默了將近10年沒有寫作。
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他還寫其他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在色當兵敗之後,普魯士軍隊直逼巴黎。在這國家危亡的緊要關頭,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他到處發表演講,號召法國人民起來抗擊德國侵略者,保衛祖國。他還用他的著作和朗誦詩歌得來的報酬買了2門大炮,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精神。
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致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幾乎每天都要給朱麗葉·德魯埃寫一封情書,直到朱麗葉·德魯埃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四課),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現在叫《船長》)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7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上海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六年級下冊第十課。鄂教版六年級下冊第21課。《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入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課)
雨果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1862)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❻ 雨果簡介電影哪個國家拍的

拍攝地點:美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電影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約翰·羅根擔任編劇。阿沙·巴特菲爾德、科洛·莫瑞茲、本·金斯利、裘德·洛、艾米莉·莫迪默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2年5月31日在中國上映。電影講述12歲的雨果·卡布里特在遇到了一位窮苦的玩具推銷員以及他的教女伊莎貝爾之後,進入了一個無比奇特的世界,並有幸認識了魔術大師兼科幻電影製作的始祖喬治·梅里埃的有趣故事。本片被影評人形容為是馬丁·斯科塞斯「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榮獲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11項提名,並最終奪得5個獎項

❼ 電影《雨果》到底講了什麼

電影製作人和雨果父親的死的關系:電影製作人和雨果父親的死沒有關系,,雨果他爹是死於博物館的大火,只是個意外。

電影講述了在20世紀30年代的巴黎,在父親死後,12歲的孤兒雨果(阿沙·巴特菲爾德飾)被交給他的叔叔照顧,他的工作是維護火車站的27座時鍾工作正常。雨果住在火車站的高牆內,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藏身於大鍾後方,冷眼觀察來往過客,藏著滿腦子秘密。

他那死去的父親給他留下的唯一遺產,就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要修好它,雨果必須找到一把心形的鑰匙,他相信這是父親給他留下的信息。

雨果在火車站里偷取零件時,被火車站的玩具店老闆喬治(本·金斯利飾)抓了個正著,因此結識了喬治的教女伊莎貝拉(科洛·莫瑞茲飾)出人意料的是,伊莎貝拉剛好有一把心形鑰匙,靠著這把鑰匙,雨果發現了機器人中藏著的秘密,更讓他驚訝的是,原來玩具店老闆就是當時已被人遺忘的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他的電影曾讓雨果和他的父親深深痴迷。

拓展資料:

如何評價電影《雨果》?

在快結尾處聽到一句【It still works well】

就這么一句話將所有的分線鏈接在了一起

車站鍾樓的看守者去世了

但是表呢

It still works well

因為有一個小男孩每天偷著去調表

被戰爭奪取腿的保安

一拐一拐的靠假肢行動笨拙的抓不到小男孩

假肢不好用了還是殘疾的他對社會沒用了

It still works well

哪怕戴著假肢,他還是可以的到賣花姑娘的愛

跟不上現代科技與特效的老電影

電影院不會再放,大眾不感興趣

它已經毫無意義了么

It still works well

它作用在它曾經感動過的人的心上

對於受它啟蒙而決定投身電影業的新一代導演來講

對於用電影承載關於父親的大段記憶的小男孩來講

It still works well

不再被普遍接受的看似沒有了意義的東西卻仍作為特殊的意義存在於被他感動的人的心裡

看完《雨果》後去看了《月球旅行記》

無論是它因技術局限而無比奇怪的刺眼的粉黃光,還是粗陋到跳戲的道具都無法引起我的觀影興趣。但是對於當年的坐在影院初次看到這樣電影的人來講呢,這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可以勾起人嶄新的夢想,就像幼年的程蝶衣逃出戲院看到的那出《霸王別姬》一般,說得粗陋點就是會心一擊感動到失禁。

很多評論說情懷不等於好電影,可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於隱隱約約的把當年初次看到梅里埃電影的人的那種喜極若狂的感動傳遞給現代的人們。看慣了大特效3D IMAX的人們的胃口越來越刁也就越來越難以找到那種感動,導演試圖把當年的那種感覺用幾個情節的鋪墊再一次的完整的傳遞出來,用冷眼旁觀置身事外的純觀眾視角自然是只覺得片段零碎,主線不夠明確。

不妨放下審視的目光,將所有零碎的劇情當做醞釀感情的碎片,毫無戒備的等導演把自己推向感動。

❽ 雨果 電影主要講的啥

《雨果》主要講述了12歲的雨果·卡布里特在遇到了一位窮苦的玩具推銷員以及他的教女伊莎貝爾之後,進入了一個無比奇特的世界,並有幸認識了魔術大師兼科幻電影製作的始祖喬治·梅里愛的有趣故事。

劇情介紹:小男孩雨果(阿沙·巴特菲爾德 Asa Butterfield 飾)天生機械控。他寄宿巴黎火車站鍾樓,偶爾會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來修補父親(裘德·洛 Jude Law 飾)留下的機器人。

一次行竊,他被店主喬治•梅里埃(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飾)當場抓獲,因 忌憚帶獵狗的巡警(薩莎·拜倫·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飾)只得就範。

喬治拿走了雨果父親的遺物一本機械手冊,令他心急如焚,他尾隨至喬治家中,結識了養女伊莎貝拉(科洛·莫瑞茲 Chloë Moretz 飾),他懇求她幫自己保住手冊。

而伊莎貝拉則覺得此事蹊蹺,於是兩人結伴探秘。修好的機器人作畫的落款卻顯示喬治的名字,讓他們疑心頓起。終於他們發現了喬治家中裝滿畫作的神秘櫃子,並在圖書館的電影書籍中發現了喬治的身世。一位知情人的顯身,讓他們的奇幻冒險更添神秘。


(8)雨果法國電影擴展閱讀

《雨果》角色介紹:

1,雨果

小男孩雨果天生機械控。他寄宿巴黎火車站鍾樓,偶爾會去玩具店偷些零件,用來修補父親留下的機器人。一次行竊,他被店主喬治·梅里埃當場抓獲。

2,伊莎貝拉

雨果結識了喬治的養女伊莎貝拉,他懇求她幫自己保住手冊。而伊莎貝拉則覺得此事蹊蹺,於是兩人結伴。

3,喬治·梅里埃

是火車站玩具店的店主,但其實他就是法國默片大師喬治·梅里埃,雨果與父親得到的機器人正是他的精心製作。最後在眾人的幫助下,梅里埃終於敞開心扉,走出陰霾。

❾ 雨果簡介

一、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二、1802年,雨果生於法國貝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處奔走宣傳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

三、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9)雨果法國電影擴展閱讀:

雨果其人

1802年2月26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貝桑松(Besançon)的一個軍官家庭,其父勃魯都斯·雨果為拿破崙麾下的一位將軍。從中學時代,雨果愛好文學創作,對文學產生濃厚興趣,便開始寫詩。他的文學活動是從他為《文學保守派》雜志寫稿開始的。

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漢·伊斯蘭特》獲得了小說家諾蒂埃的贊賞。與諾蒂埃的結緣,促使雨果開始轉向浪漫主義並逐漸成為浪漫派的首領。

維克多·雨果:「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陽」

2月26日是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誕辰,他在法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位大文豪給世界人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他的不朽名著《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等至今深受全世界讀者喜愛。

這位法國大文豪還和中國有著不解的淵源,他是一個寫信痛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罪行的勇者、一個中國古董的收集者、一個創作了不少中國特色水墨畫的人。

維克多·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他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作的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以及21卷哲理論著,共計79卷,而且每篇作品都堪稱經典之作。

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

同時,他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畫家,其作品包括名著插畫、人物畫、風景畫,終其一生共創作了幾千幅畫作,而且他畫的不是歐洲的主流畫,畫的主要是中國特色的水墨畫。

❿ 法國雨果的介紹

雨果

(l802~1885)

作者簡介:

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長篇小說。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閱讀全文

與雨果法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愛情時間電影 瀏覽:150
2017不好看的電影 瀏覽:152
帝企鵝日記1電影觀後感 瀏覽:500
2016沈騰賀歲版微電影老爸來了 瀏覽:55
聖大電影城能退票嗎 瀏覽:239
成龍喪屍叫什麼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432
最終幻想3d邪惡電影下載 瀏覽:813
看電影被牽手怎麼反應 瀏覽:77
泰國電影鬼老婆 瀏覽:725
最破舊電影院 瀏覽:417
劉德華生日電影片段 瀏覽:942
俄羅斯直升機電影叫什麼 瀏覽:26
365電影網我就是這般女子 瀏覽:459
2016槍戰電影排行 瀏覽:94
張學友英雄本色電影插曲 瀏覽:232
第十屆北京電影節主題 瀏覽:883
刻在我心的名字電影導演 瀏覽:969
行者電影插曲 瀏覽:645
最新悲傷愛情電影 瀏覽:714
接雨順電影節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