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俄羅斯電影致命關系觀後感

俄羅斯電影致命關系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3-07 19:56:04

A. 《致命黑蘭》影評

女豬腳為了替父母報仇,殺了二十幾個無辜的人,就是為了引出真凶,最後真凶也是被殺了,很好的影片

B. 致命的誘惑觀後感

《致命的誘惑》重新提出了美國和西方社會長期忘記的倫理道德問題。影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絲絲入扣。

首先,編劇毫不猶豫地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描述一對被致命誘惑的男女從相遇到戀愛的過程,主要是敘事,但煽情的味道很濃。

影片作者非常注重細節的處理,如加洛格雨傘的照片;他從艾麗克絲那兒回到家給狗吃義大利面,故意弄亂床;接警察電話時檢查抽屜裏手槍的鏡頭,這不僅增加了電影的興趣,而且准確地反映了當時人物的心態。

影片的燈光也很有特色:昏暗的電梯里一盞微弱的紅燈搖曳不定;艾麗克絲房間的黑牆和暗燈;她住的街道昏暗模糊;舞廳里閃爍的燈光和奇怪的氣氛;所有這些都會讓人感到骯臟、不祥和和不安。

導演也非常注意鏡子的使用。加洛格從鏡子里欣賞妻子的美麗,鏡子里反映了這對夫婦恩愛的美麗形象。貝思從擦去水氣的鏡子里發現了艾麗克絲,這些象徵性的鏡頭語言都有渲染氣氛和襯托主題的效果。

C. 寫一遍致命ID觀後感

《致命ID》觀感
這部電影真的好費腦細胞,不過好刺激,如果我對人格分裂有很深的認識就好了。
本來我覺得這只是一部關於一起連環謀殺案的電影,但是一個一個嫌疑人卻按著房間號碼的順序一一被殺,犯人逃不出那家汽車旅館,到後來甚至全部屍體消失,漸漸意識到這並不是單純的謀殺案。看到後半部分,更發現這是在進行一名胖子犯人的心理治療,(這是一位犯下六起連環謀殺案的犯人,表面看起來挺正常的,其實患有人格分裂症,「在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每一個人格在一特定時間占統治地位。這些人格彼此之間是獨立的、自主的,並作為一個完整的自我而存在」,看得我都有點混亂。)通過葯物,醫生讓胖子犯人的11個人格相互殘殺,最後想剩下善的那個人格,可最後真正剩下的卻是那個小男孩,即胖子犯人的本格,有很陰暗的一面,精神世界裡他殺了改邪歸正的妓女,現實里,他殺了那個醫生。因為對人格分裂的認識不深,所以我上網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能讓我最易理解的對於人格分裂的解釋:「在分裂人格的精神世界裡,人格與人格之間本來是不會相互碰面的,他們都會單獨存在,並且永遠意識不到其他人格的存在。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會以為自己是本尊,是一個完整的存在於現實的人格。但是一個人的心理,在同一個時刻,必然只允許一個人格保留,所以,當一個人的人格同時堆積在一個空間的時候,人格與人格間,必然會不自覺或自覺地互相消滅,精神世界也會採取措施消滅掉多餘的人格,來維持精神的完好。」看完各方各面呢的資料分析(特別是豆瓣的一篇影評),我對這個影片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覺得導演真的好牛啊!居然能讓心理治療這么抽象的東西具體地表達出來,也覺得演員演得很好,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新婚妻子的演技

D. 致命ID電影觀後感

已由網路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
原網頁

登錄 注冊 豆瓣社區

絕贊的電影——鏡頭無浪費情節無BUG邏輯無缺陷
2009-01-07 21:32:00 來自: augest (春季里到來~減肥忙~)
的評論 5
這部電影實在太經典了,一個無用鏡頭都沒有,且懸疑精彩,所有情節都有伏筆,所有伏筆都有深義,整體邏輯毫無BUG,一改絕大多數懸疑電影愛故弄玄虛,過程忽悠結尾大轉折,往回思考全是漏洞的缺點。

首先,影片的開頭就交代了兩條主線進行敘述:一個是將要被行刑的犯人卻因可能凡有精神病而要舉行聽證會。其中的細節交代兇手犯了連環兇殺案和兇手的母親是個妓女。第二個就是11人被困motel的連環兇殺,亦影片主體部分。
在Motel這部分的敘述中,出場人物包括:
1.冒充旅店老闆的小人物larry(有鏡頭交代他匆忙的把真正旅店老闆的照片藏進抽屜里),他一方面貪財(盯著女明星的錢包看並在女明星死後偷走),另一方面卻不好色,最直接的表達著對妓女的厭惡(作為一名男性,對比假警察的直接勾引和lou透過門縫觀察paris的態度,很是奇怪)
2.一家三口:懦弱的繼父(出了事就很羅嗦),不愛說話只抱著玩具的孩子,有點強勢的母親。
3.過氣卻仍頤指氣使的女明星。
4.具有正義感責任心等等一切有點的帥哥司機(前警察)
5.騙錢的妓女,並打算開邪歸正。實際上除開頭騙老頭錢的鏡頭外,沒有任何顯示她是個妓女的鏡頭,甚至還拒絕了假警察的調情。
6.吵架的新婚小夫妻。男孩認為結婚是一時沖動,性格暴躁而女孩很焦慮並且欺騙他假懷孕。
7.假警察與連環殺人犯。關於假警察的身份有多次提示:在穿衣服時背後的血印就暗示了大家,這衣服應該是別人的;在追殺人犯時他用名字而不是姓稱呼對方;發現女明星的頭時他直接想用手去拿被曾經是警察的司機阻止。連環殺人犯,此人最開始提示大家在motel情節的不合理之處:他明明逃跑到荒野,回頭窗外卻仍然是motel;他被綁起來之後忽然問假老闆冰箱里裝的是什麼(作為一名逃犯,他理應是不可能發現冰箱里的屍體的,而且那個冰箱是在他視線所不及的裡屋)

然後故事開始推進,人物一個個在懸疑中死去。
同時不斷有鏡頭提示,情節的第一條線審判也在繼續中,辯護方提出日記來證明嫌疑犯的多重人格。
不禁引起觀眾好奇,這兩條線索什麼時候能夠相遇,究竟相互之間有什麼聯系(片頭的照片可以看出,此次審判的受害者並不在motel中,而且那個胖子犯人也不再motel中)。

而仔細注意在Motel的兇殺案,開始越來越多不可解釋的疑點,將案情指向不可能犯罪:
1.前面提到的連環殺人犯的2處
2.Lou的死:在lou被殺時,ginny只與他有一牆之隔,卻沒有聽到任何任何打鬥的聲音
3.最明顯的:小孩父親在一串復雜事件的作用下死亡卻仍然擁有編號7的鑰匙,這是殺人案中最難計劃並實施的部分。
4.爆炸的車中沒有找到屍體。很不可思議吧,即使觀眾沒看到過車輛爆炸現場也多半看過偵探片,沒有屍體甚至沒有骨灰太不尋常。
5.之前死去的6具屍體全部消失,甚至連洗衣機內筒,棒球棒,床鋪這種地方都變得十分干凈,沒有痕跡。如果真的存在兇手,會在移屍之後做那麼多復雜的清潔工作么?
6.Ed找到這些人之間的關聯,竟然是生日都在5月10號(之前有金牛座的小伏筆);並且每個人的名字都是美國地名。
到這里還有相信是真的存在現實中的殺手么?什麼樣的殺手能這么湊巧的找到這些人並把它們困在雨夜的motel並用種種不可能的手法殺害大家么?

此時,司機Ed的腦海中忽然響起了那首胖犯人自己編的詩,兩條線索以奇妙又合理的結合起來了,原來大家都是胖犯人腦海中分裂出的人格,並因葯物治療而在一個個合並消失中——這不是謀殺案而是人格的自我治療,強的人格消滅整合弱的人格!這不但解決了從開始觀眾的疑惑,而且推出了新的問題:剩下的4人格中有一個是殺人犯,不能讓它留下。
於是,假警察的身份被揭穿,經過一番爭斗,假旅店老闆被殺,而司機和假警察同歸於盡。最終剩下Paris開車離開motel。

此時,回過頭分析這些人物的人格象徵:
(被殺害的順序表示了胖子內心人格的強弱)
1.過氣女明星:象徵著胖子心中社會虛偽自私的部分,是很弱勢的人格,最先被消滅掉了。
2.年輕丈夫Lou:年輕的新婚男子,象徵著胖子理想中的親生父親。然而在他的現實生活中這個人並沒有給他留下多大影響,於是只是一個模糊的形象,很快就消失了。
3.連環殺人犯:從心裡醫生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得知,胖子正是因為小時候看到變態殺人才受刺激到心理扭曲的。於是這個形象代表了在胖子小時候殺人的那個犯人,他看起來就凶惡,並很快被殺。
4.懦弱的父親:胖子的真實生活中缺乏父愛而母親又是妓女,於是他擅自捏造了這樣一個繼父的形象,懦弱,卻最終因為救孩子而死。
5.母親:胖子對自己現實中母親的印象只有妓女和很忙,於是他捏造了這樣一個理想的母親形象,這個母親有點強勢也明確愛他,卻最早就出事故了,完全沒能力照顧他。
6.年輕妻子Ginny:可以說母親在胖子生命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於是他塑造了一個完美卻無法做什麼的母親來愛他,又塑造了Ginny這樣一個有點神經質假裝懷孕的年輕妻子來照顧他(片中無數鏡頭都是ginny在摟著、安慰著小男孩timmy,並且為了保護他逃走而死)
下面進入4個主要的也是活到後半段的心理人格:
7.Larry:這個人可以說是胖子人格中最像正常人的部分:他看正常的綜藝節目、貪財、膽小、懦弱,卻也從沒干過什麼真的壞事,最像現實世界的芸芸眾生。他直覺的厭惡妓女paris,卻也幫助paris來對抗假警察,最終被假警察殺死。
8.假警察:胖子塑造了假警察這個人格,他負責承擔在過去殺害6個人的罪行。胖子就是受年幼時見到殺人犯刺激才心理扭曲,他自己長大後卻也犯下了相同的罪孽,兩個人的犯罪檔案擺在了一起,胖子內心卻不願意承認自己也變成了當年那個變態那樣的殺人犯,於是在內心吧這個人格偽裝成一個警察。然而這個假警察最終要和真正的警察對決。
9.司機(真警察):這個司機可以說是所有正面形象的化身,胖子為自己塑造的完美形象。他雖然無意中撞了人(這個情節的安排,也許是胖子的正面人格願意讓自己相信自己的殺人行為是無意的)卻勇於承擔責任,有能力幫助保護身邊的人。他因內心的譴責脫離了警察的退伍也顯示了和假警察的區別。也只有他這個男性人格善意的對待Paris。這個人格是胖子對自己的理想。最終和假警察同歸於盡。
10.妓女Paris:這個人格集中了胖子內心對母親是妓女這個事實的所有執念。她用身體騙錢,她受人歧視與輕視。她也同時希望改邪歸正,能夠單純的回老家種橘子,而司機殺死了假警察,滿足了她的願望。

然而,此時細心的觀眾一定有疑問,如果多重人格的胖子最終真的將他所有人格整合成一個,最終被留下的為什麼是Paris這樣一個曾經當過妓女的女性?是的,motel里有11個人,可是心理學家卻只發現胖子的十個人格(9個善良1個邪惡)。

最終出現了胖子最深層的人格:那個10歲的小男孩,他的母親是一個無暇照料他的妓女,他無法原諒自己的母親,他目睹了一個連環殺人犯的殘忍行徑,他長大後犯下了同樣的罪行,他深藏在自己的心底——一邊原諒自己,一遍懲罰自己,一邊偽裝自己,一邊保護自己。
終於,只剩自己。


PS 想要了解關於人格分裂的更多故事,可以看心理學小說《24重人格》。每個人格的出現都有其深刻意義。專業學習心理的也許可以介紹更多相關知識。
Identity / 致命ID
你認為這篇評論: 有用 1641 沒用 60

第 1 /4頁
|
下頁
收藏本頁
分享給好友

致命ID觀後感
| | 2012-12-10 06:37
返回搜索結果
網路首頁
設置與反饋
轉碼聲明

E. 致命黑蘭英語觀後感

沒英文的/

一日有幸與眾瓦友在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參加《致命黑蘭》的首映式,機會難得,內心激動不已。看過之後,有點小小想法說與眾人聽。

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影片表現手法中規中矩但不乏有精彩動人之處,說與大家聽聽。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的不好,敬請見諒!

精彩一:

當父母被殺,父母的昔日好友、今日的殺父母的劊子手坐在面前,小小的年僅九歲的卡塔麗亞,恐懼、害怕,她的那雙美麗的大眼睛睜得大大的,眼淚在眼眶中,她明白:只因父親把passport——犯罪證據(生的權利)給了自己,否則自己將無法擺脫被殺的命運,同時一旦交出「免死金牌」,等待她的只有死亡。所以她伺機而動,當機會來臨,她拿出手中的匕首快、准、狠,狠狠刺向敵人,其中所展現的冷靜、機智不得不讓人佩服,特別是小小年紀逃跑技術一流,值得學習啊!(小演員的表演真精彩,導演、編劇確實很用心,真是一大亮點!)

精彩二:

擺脫美國大使館人員的護送,小女孩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地——芝加哥。在去的路上,她手中有一本雜志《公主戰士》(也就是她所嚮往所追求的的職業——殺手),這是導演密埋下的伏筆。等來到臟亂差的街道,她冷靜的告訴一黑道分子,找某某某。緊接著,影片向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兇殘的毆打別人的黑道分子,他竟然是小女孩所找的人——他的舅舅埃米利奧,這不得不說是一幅強烈對比的畫面,估計導演想表現既是在兇殘的人,他的內心也有想要保護的人,或者說人的軟肋。

精彩點很多,不能一一劇透,敬請諒解。

總體來說,小女孩卡塔麗亞的想做殺手為父報仇的想法是幼稚的,以一人之力,以一敵眾,怎麼可能?有點太不切實際了。

他舅舅埃米利奧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後更明白平淡生活的意義、幸福,所以他希望小女孩卡塔麗亞能夠做一個普通人,享受平淡生活。但小女孩強大的復仇之心是他所沒有想到的。當小女孩找埃米利奧時已經抱定being
a Warrior Princess
的決心。當舅舅為她報考一學校時,她內心認為舅舅根本無心幫他,但聰明的舅舅立即展示了他非凡的殺人技藝,讓小女孩明白:若想做一名出色的殺手,必須了解這個社會,這個世界的運轉模式。

是不是劇透太多了,諸位。敬請大家關注《致命黑蘭》。

PS:謝謝格瓦拉生活網——南京電影網,謝謝小格美眉,謝謝吳色,謝謝東大網管。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千言萬語不能表述我心中的感激,惟有真心的說一句:「謝謝!」 如用到小妹之時,必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當然,小妹沒那麼大本事,唯有盡力而為,只要不違法亂紀,(*^__^*)
嘻嘻……)

PPS:女殺手的殺人手法確實高超,很有高的智商,但借殺人引出殺父仇人的想法極其幼稚,不成熟的,但電影畢竟就是電影,如果他的思想如他舅舅一樣成熟就不會有後話了,哪能吸引觀眾??(*^__^*)
嘻嘻……

PPPS:女主身材真棒,這讓我一胖妹紙情何以堪啊,唯有淚流,~~~~(>_<)~~~~

F. 有誰有《致命的自負》讀後感~~~3000字以上,要有自己的觀點,要引經據典~~~

《致命的自負》讀後感

國際商學院 經濟學3班 06307142 趙賢翾

假期讀了一本書。當然是官網貼出的LIST上的。我不得不說,那個奇怪的LIST 上面的書名不僅大多數都沒聽過,而且非常之難找…並且很多書的內容…都非常「奇特」。比如說這本,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負》。這本書可以說是來之不易,輾轉從某大學的圖書館內部資源當中找到它的電子版,不過讀了之後,我發現,全部之中,吸引我的只有它的名字。
《致命的自負》是哈耶克生前的最後一本書,這不是溫和的,系統的純學術性的作品,如我們的教科書一樣。它是一本論戰性的書,從頭到尾彌漫著硝煙的不友好的味道。一篇書評把這種語言風格形象地描述為「超越了實證態度的話語暴力式的論證方式」, 「破壞性的批判」。盡管「他批判的武器本身是建設性的,原創性的」,但我非常不喜歡這種失禮的說話方式。並且他這種冗長的,繁復的,深刻地帶有哲學性的理論型論證真的讓我非常非常地反感。當然我想我十有八九是誤解了人家了。也許這種說話方式是思想家們一直在使用的一種高深的學術技能,也許寫成這樣是為了增加己方理論的威嚴和批判的強度,但是我以一個完全不具備這方面知識和經驗的凡人視角來看,當強大的人頭頂光環身披6翼翱翔在天空中時,他的形象無比高大,他的氣息無比威嚴,同時他距離地上的芸芸眾生也無比地遙遠了…
哈耶克,強大而美麗的人。他不僅是個思想家,而且是個經濟學家。他對社會學和生物學都有研究,在大多數知識分子在用繁瑣的形而上學論證有關意識形態的問題時,他卻使用他的經濟學知識,用簡單的利益分析達到目的。當時,「社會主義是建設這種新的世界的一種目前看來是唯一的方式」這種觀念已經流傳已久,並且深入人心。自啟蒙運動以來,已有無數的知識分子試圖證明它,並且似乎已經取得了確鑿的證據,在很多人眼中,這個命題的存在性部分已被認定為真。在這種時候能提出如此堅定和壓倒性的反對理論,無論如何,這位思想家是非常強大的。
這本書,是一本批判「以社會主義為代表的『建構理性主義』」的著作。當看到內容的時候,我有點不敢相信。雖然幫我找到這書的老師跟我解釋了這本書是多麼地經典,多麼地必讀,可是我怎麼都覺得這種逆天的題材無論如何應該屬於和諧范疇吧,呵呵。雖然人家寫這本書並不是針對東方的中國或者別的什麼社會主義國家,更不是為了郁悶生活在補考和重修陰影下的我,人家要回應的僅僅是來自資本主義內部的聲音。
進化論,擴展秩序,利己,利他,傳統道德。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完整和含義豐富得可以作為定理或者別的什麼東西,拿出來就可以充分說明它所代表的觀點。可是我最欣賞的,也是唯一贊同的,是哈耶克對反迷信乃至敵視宗教的有力反駁。我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堅定有力的對宗教存在的重要性的論證,這是自己之前曾經試著想做過很多次(但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過早失掉我們視為不真實的信仰,會使人類在我們正享受著的擴展秩序的長期發展中失去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而且即使到了今天,失去這些無論真實還是虛假的信仰,仍會造成很大的困難。」作者在第九章的開頭就這樣強調。
一個規則,是否是合理的存在,是否應該持續地存在下去,要看它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長期地保存下來的。法律如此,宗教亦如此。哈耶克在書中先解釋了小團體的規則。人們在這樣的小團體當中生活了幾十萬年,人們都相互熟識,互相滿足對方的需要,並且追求著共同的目標。「對個人行為的這些限製作用,最初有可能是作為辨別群體成員的標志。後來,關於神靈會懲罰違反者的信仰,使這些限製得以保留下來。」
當文化發展,社會取代了小團體的時候,人們在社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追求著成百上千個不同的目標。在這些人當中,遵從一些習俗的人取得優勢,勝出並在優勝劣汰的競爭當中生存下來。「有些習俗的益處並不為遵守習俗的人所知,這些習俗只有在得到其他一些強烈信念的支持時,才有可能被保留足夠長的時間以增加它們的選擇優勢;有些超自然的或神秘的信仰很容易地起到了這一作用。」
就是說,宗教其實是自然選擇和進化的結果,「沒有理由認為,來自宗教的支持是有意培養出來的,或認為在所有這些事情中往往存在著什麼『陰謀』。」這么做就會變強,這么做就會勝出,成功的先輩們希望後輩走正確的路,僅此而已。事實上哈耶克後面也說明了宗教信條本身的傳承,也是自然選擇在發揮作用。他提到了,宗教當中也有不贊成私有和家庭的。但是只有支持私有制和家庭的信條保存下來,因為這么做確實是有利於生存的。
「總之,宗教認為道德是由我們無法理解的過程決定的,這一觀點也許比理性主義的欺人之談更真實」。說宗教是某些人處心積慮發明出來,用以在群族中享有特殊權利,這么說是沒有證據的;說宗教是少數的精英分子,高瞻遠矚地看到了它不為人知的益處,並且在幕後冷靜地計算著它的利與弊,這樣說更加是無稽之談。對於宗教長期被統治者利用以維護自己的獨裁統治,作者提出了這樣的見解,「世俗統治者也不時有意地動員宗教的支持,有時甚至到了玩世不恭的地步——但這往往只涉及一時的爭端,在漫長的進化時期幾乎無足輕重,在這種長時間的進化中,得到贊成的規則是否促進了共同體的發展這一問題,要比哪個統治集團在某個特定時期對它表示青睞的問題更具決定性。」
關於來自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抨擊,哈耶克提出了這樣的反駁,宗教實際上只是維護道德規則的一個途徑。「許多人在談到上帝時,他們所指的也許只是那些維持其共同體生存的道德傳統或價值觀的化身。」之所以要把神人性化,也許是因為在傳教的過程中,「也許大多數人只能把抽象的傳統看做某個人的意志,才能對它有所理解。」關於宗教的弊端眾說紛紜,說法不一,可是沒有宗教時,我們無比清晰地看到了它的後果——道德的淪喪。「那些傳教士,據說他們對自己的教誨是否正確已經有所懷疑,卻依然繼續傳教,因為他們擔心信仰的失落將導致道德的衰亡。」
某貓從未見到過如此經典的論述,在這樣的描述下,給我的感覺比在教堂里或是寺廟裡面感覺到的都更加偉大。
「在大多數情況下,取勝的往往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堅持「盲目的習慣」,或是通過宗教教義學會了「誠實是最好的策略」之類的觀念,他們藉此擊敗了那些另有「理性」見解的更聰明的同類。作為生存戰略,嚴守成規與靈活多變相對應,都在生物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以刻板規則的形式出現的道德,有時可能比易變的規則更為有效。」
「迷信對人類幫助甚大。它為眾人提供了行為端正的動機,即使這種動機本身是錯誤的;人們出於錯誤的動機做正確的事,與願望極好卻做了錯事相比,當然對這個世界更為有利。關繫到社會的是行為,不是看法:只要我們行為端正,我們的看法是否錯誤並不會對別人有絲毫影響」。
「『在矯揉造作的理性和哲學時代出現以前很久,宗教,即使它只有最為粗陋的形式,便已經頒布了道德規則。』(亞當?斯密)」
「『有些感覺遲鈍的人,總是詛咒他們熱愛過的東西。』(伯納德?曼德維爾)」

「我們看到光,你卻看到影。」讀同一部著作,有人獲得力量,有人獲得安慰。即使有知識缺乏和技術拙劣如某貓的人,當別人看到其光輝和強大,從中獲得無窮的力量的時候,我卻只看到一個無與倫比的語言暴力魔人...算了,看來只好等我的閱讀水平再高一點的時候再重讀這部作品了- -
不知道其他人讀了這種強大的作品會不會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入非非。對我來說,這本書給我的唯一的啟示,

神阿,願您還未拋棄我們。

G. 有沒有關於外國電影的影評

評論一:
片子緊湊了!

為了不讓電影淪為「動畫版」的文字說明,原著已經精簡再精簡,可還是撐足150分鍾。難得的是影片沒有遺漏任何一個解密關鍵的環節,連「白化殺手」塞拉斯的身世也用鏡頭拼接快轉,可見導演煞費苦心。兩個密碼筒變一個,復雜的密碼解釋能舍則舍,博物館館長和孫女索菲·奈芙的決裂過程一筆帶過。沒有了雜七雜八的信息,影片的確創造了環環相
扣的緊張氛圍,轉而考慮一下,如果電影也事無巨細地一一解釋,你也許要在電影院坐上整整半天!

情節太快了?

影片情節進展過快,似乎所有東西一瞬間都堆到眼前。觀眾畢竟不是訓練有素的情報人員,所以只要有一處沒有弄懂,就會一直如墜霧中。提彬爵士與羅伯特在書房中的大段對白,簡直堪比一堂宗教學講座,要是不知道「聖騎士」、「東西羅馬的分裂」、「中世紀的黑暗」,要解的密平白又多了幾重。電影放映結束後,一位年紀稍長的阿姨不斷詢問身邊的人:「這個主教怎麼不明不白就相信壞人呢?這個教堂跟前面那個白人(塞拉斯)去的是不是同一個啊?為什麼前面那個人沒找到杯子呢?……」

美女呆了?

仗著情節抓人,導演就是有本事把大牌如湯姆·漢克斯、讓·雷諾活生生變成大道具!

最讓影迷扼腕的就是奧黛麗·塔圖的造型——「我可愛的天使愛美麗啊,在這部片裡面怎麼變成保守高中女教師了!」原著中「勃艮第葡萄酒」般的發色在她身上顯得十足暗沉,藏青色職業套裝加窄身裙毫無女人味,即使為塑造一個「智慧果決」的女探員,也不至於把女性魅力掃盪干凈。沒有了愛美麗的古靈精怪,索菲·奈芙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女教師。

「文藝腔」少了!

聽說許多看原版影片的觀眾被那些西班牙詞根,法語發音搞得「七昏八素」,譯製片廠連夜趕制中文版,掃平一切語言障礙。製作精良的中文版,沒有以前譯製片的那種「毛骨悚然」的文藝腔,把許多繁難的宗教文字翻譯得十分流暢,配音演員的幽默感大有進步,喜歡開玩笑的提彬爵士即使說著標准普通話,他每次出現依然能讓觀眾爆發笑聲。

評論二:
實話實說,《達芬奇密碼》這本書本身也並非文學價值很高的作品,其中的創意、理論甚至是寫作手法都充滿了抄襲和借鑒的影子。丹·布朗唯一值得稱道的是,他用最聰明的辦法把這些東西揉在一起,並趕在一個對信仰充滿懷疑的危機年代出了這本書。

無論怎樣,對於愛好神秘科學的人來說,即使這樣一本略帶快餐文學和奇幻小品色彩的小說還是會吸引你在一個晚上連夜讀完。

加上好萊塢的大製作、漢克斯和法國天使的搭檔,也使得我對電影充滿了期待——這種期待的基礎是只希望能再現書中緊張氣氛和高智商的推理,並不指望一部根據暢銷書改編的電影能有什麼驚喜和突破。

問題在於,連這樣一種期待基本也沒能實現。電影里的漢克斯們彷彿變成解迷類RPG游戲的角色,表情做作、節奏混亂,根本不像是一部好萊塢的精美電影。

不過,我們不能責怪漢克斯和他的美麗女搭檔奧黛麗·塔圖,畢竟他們已經努力在做了,只是編劇和導演賦予他們發揮的空間實在太狹小。首先,對比原著中更加犀利和明顯地嘲諷天主教廷,電影在此弱化的太多太多。大概是考慮到天主教徒們對電影的反對吧,電影在很多情節和對白上都緩和了不少,這樣使得本應該多少能反映現代社會信仰危機的可能性喪失殆盡,關於基督的爭議在電影裡面徹頭徹尾地變成了一個戲劇的噱頭,而非嚴肅和現實的歷史問題。其次,作為原著特色之一的懸疑和緊張氣氛,在電影中幾乎僅僅單純地演變成恐怖——比方說事共會的肉體苦修、隱修會的神婚儀式等等。此外,電影的節奏把握也很成問題,雖然在150分鍾里看似迷題一個接著一個,但實際上卻令人感覺毫無變化,前30分鍾覺得刺激,後面的時間里就覺得「審美疲勞」,尤其是在電影後段中缺乏更新鮮的鏡頭的時候。

如果說,以上種種都是由於電影本身的特點不得不改變的話,那麼個人倒是認為沒有再現原著中精巧和充滿智慧的各種解迷元素反而是電影的致命傷。這就好像你在玩一個類似「古墓麗影」的游戲,第一個迷題是1+1等於幾,第二個迷題就是2+2等於幾一樣乏味。各種迷題設計的是不是令人贊嘆卻恰恰是這種冒險類電影的殺手鐧,看看以前的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就曉得了。

盡管如此,說了一大堆的缺點,還是要提幾個值得一看的地方。出演白化病人賽拉斯的演員保羅·貝塔尼很不錯,雖然台詞並不很多,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我們一點也聽不懂的拉丁語,不過表情和細節動作卻十分到位。其次,雖然百分之九十九的內容都沒有改編的令人滿意,但是影片最後結尾對小說的改編卻十分有新意,甚至可以說更好一些。個人最喜歡的部分也是最後漢克斯以古代聖殿騎士的姿勢跪在抹拉大陵墓前的那一幕。

H. 焦點訪談致命的密碼觀後感

在浙江省溫嶺市石塘漁區,當地群眾把郭文標尊稱為「平安水鬼」,寓意為神通廣大的「海上守護神」。只要附近海域發生險情,求救電話就會打到郭文標手機上。不管是誰家漁船拋錨,船主們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只要有求救電話打來,郭文標總會立即發動他的機帆船,全速趕到出事海域化解危難,不求回報。
2005年8月的一天,台風襲擊溫嶺市石塘漁區。兩位網箱養殖戶冒險駕小船出海打算拖回養殖箱,結果被海浪困住無法上岸。情急之中,人們想到了「水鬼」郭文標。郭文標獨自駕駛機帆船在狂風怒號的大海里,冒死將遇險漁民運送到海港內,安全送上了岸。
在石塘人眼裡,郭文標在當地是一個「愛管閑事」的人。一天晚上,海面風力達9級,一艘貨輪螺旋槳被水中的尼龍繩纏住不能動彈。如不及時搶救,貨輪隨時會被大風吹翻,情況十分危急。郭文標不顧妻子勸阻,穿上潛水服,駕駛小船趕赴出事海域,花了一個多小時,幫這艘貨輪解除危機。
20多年來,只要接到求救電話,郭文標總是隨叫隨到,多次冒死出海救援遇險船隻,幫助許多船員死裡逃生,拯救了130多條生命。近日,郭文標申請的海上平安民間救助站獲得有關部門的批准,這將是當地第一家民間海事救助站。郭文標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參與海事救助。

I. 求電影致命id的觀後感,急需!

旅館中的11個人都是同一個人的11個不同人格,這個現實中的人(就是那個胖子)殺了人,但他的醫生判定他有精神分裂症,於是把這11個人格聚到一起,結尾就是那個邪惡的人格除掉了其他10個人格

J. 致命id觀後感

致命id觀後感這部電影卻完美融合了所有的元素,恐怖,懸疑,燒腦,人性,推理,甚至,俗套也能在這里,變得別有深意。

當明白,你看到的廝殺,是一個人內心呈現的時候,你會吃驚嗎? 90分鍾的電影,90分鍾的費解,恍然大悟的一刻,那個人格分裂的人,一直坐在那裡,面對法官和心理醫生,他在靜止不動中,殺死了十個不同的自己。

人格分裂得如此之多,的確異於常人。童年被妓女母親虐待的陰影,令他沒有形成完整而統一的人格,支離破碎中,他平庸懦弱,輕率浮躁,虛榮任性,善良正義,貪婪欺詐,冷酷殘暴它們互相控制與毀滅,而最終勝出的,還是那個最邪惡的少年 還是要說,不要放任了可以塑造的童年!

分裂人格者正進行的實驗劇場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沒有邏輯似的時間與空間,氣氛是雷電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診斷出擁有十種人格卻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個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於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樣,那是因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實的人。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致命關系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太原紅星電影院 瀏覽:900
多電影觀後感1500字 瀏覽:548
表妹韓國2017電影迅雷 瀏覽:658
美國麻煙電影 瀏覽:102
2017電影藍光 瀏覽:730
2015mtv電影獎視頻 瀏覽:911
說說自己搞過哪些親戚電影 瀏覽:630
女主是盲人的韓國電影 瀏覽:440
11歲男孩當上總統要炸俄羅斯電影 瀏覽:922
電影心裡有數在哪裡拍的 瀏覽:194
神話類電影美國 瀏覽:278
校園2017永恆電影網 瀏覽:762
東京電影節范冰冰 瀏覽:725
午夜驚情2017電影分析 瀏覽:603
電影人物仿妝視頻大全 瀏覽:966
周氏電影大全2015 瀏覽:199
成龍曾江演的電影 瀏覽:671
動漫版動作愛情電影 瀏覽:153
電影蘋果精彩在哪裡可以看到 瀏覽:191
吉林哪裡買電影票 瀏覽: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