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九連的介紹
《第九連》是由俄國導演菲奧多·邦達爾丘克 執導的戰爭類電影。該電影總投資達900萬美元,先後在俄羅斯、烏茲別克和芬蘭等地拍攝。自9月29日公映起,它迅速刷新了俄電影票房的數字。在短短5日內,就有200餘萬俄羅斯和獨聯體觀眾觀看了電影,賺取了近1億美元的收入。到今天,該片觀眾人數達650萬人,創下了2.5億美元的驚人票房,超過了《黑客帝國》、《指環王》等好萊塢大片在俄羅斯的票房紀錄。
B. 一部蘇聯軍人在高地堅守,大戰塔利班的電影叫什麼
俄國影壇獻映大片《第九連》,該片是俄國首部以阿富汗戰爭為主題、正面描繪參戰蘇軍的影片。
影片再現真實存在的蘇軍空降兵第三四五團第九連。這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部隊,屢建奇功。阿富汗戰爭一開始,它就從駐地費爾干納跨過邊境,進入戰場。影片呈現給觀眾的是兩部分內容一是新兵從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應征入伍,到訓練基地接受特種培訓的情景 二是投入阿富汗戰場的實戰。培訓新兵從實戰出發,毫不留情,有的士兵實在支持不住,倒在地上。阿富汗戰場這一段主要描述九連受命占據三二三四高地,保護蘇軍大部隊安全通過,而自己則彈盡糧絕,三十九名官兵,六人犧牲,十二人受傷,打退敵軍十二次強攻。但就在九連官兵高呼「現在大部隊可以安全通過」時,上級代表卻告訴他們,政府早就宣布撤軍了,並責問為什麼沒有同上級聯絡但第九連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通知,作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犧牲。正如蘇聯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本身一樣,是一場無謂之戰。
C. 求一部電影名字 是國外的,戰爭片,開頭入兵,被推了頭發,他把理發師按在地上也把他的頭發推了。 部
中文名
第九突擊隊
外文名
9-ya rota
其它譯名
第九連;The 9th Company(英文)
出品時間
2005年
導 演
Fyodor Bondarchuk
類 型
戰爭,劇情,動作
主 演
Fyodor Bondarchuk,Aleksei Chadov
片 長
133 Min
上映時間
2005年
票 房
到2005年10月16號,它累計票房達1900萬美元
對白語言
俄語
色 彩
彩色
主要獎項
2005年俄羅斯的戰爭動作大片,票房挺第一
聯合出品國家
芬蘭 /俄羅斯/ 烏克蘭
投票評分
7.6/10 (209 votes)
故事背景
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
D. 第九連的影片背景
影片追求真實。演員應征入伍剃光頭,在五個月的攝過程中,頭發日日見長,符合他們入伍的時間和在戰場上的經歷,也是影片導演有意為之。影評界有人稱這部片子是俄國的《現代啟示錄》。
《第九連》主創人員拍攝這部影片的理念,正如導演小邦達爾丘克所說,真實描述阿富汗戰爭的情況,不寫當時的政治,不美化那場戰爭,只寫一支小部隊的日日夜夜,一支由十八、九歲新兵組成的部隊從培訓到上戰場的經歷。導演說,有朋友問他,是不是在拍電影,想不想拍一部描寫阿富汗戰爭的片子。當時他正計劃重拍父親的《一個人的遭遇》,但表現的是車臣戰爭,因此決定拍攝《第九連》。
「我們離開了阿富汗,我們,第九連,贏得了自己的戰爭。但是,直到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不知道在兩年之後,我們曾經為之戰斗過的國家,將不復存在,我們曾經為之驕傲的蘇聯軍服和勛章也不再是時髦;不知道Дегало上尉留了下來繼續為國家服務,在俄羅斯中部城市Тула訓練新兵,而一年以後,他卻在一次行軍拉練中死於中風;我們也不知道白雪公主和她的媽媽,所居住的邊境城市,從此荒蕪。我們被新生活無情地拋棄了,我們中有的人生活得很富有,有的人被戰爭的陰影折磨一生。回到祖國前,我們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被大部隊遺忘在混亂中,在那遙遠的高地。我們離開了阿富汗,第九組,我們贏得了勝利。」
這是俄羅斯電影《第九突擊隊》的結尾,一個神情落寞、滿身勛章的老兵安靜地坐在坦克車頂,身後是蜿蜒巍峨的阿富汗群山,電影就在這樣一種悲涼的氣氛中結束。
坦率說,在觀看《第九突擊隊》前,俄羅斯戰爭電影在我心目中還是和前蘇聯一樣:高大全的主角、高喊口號的政治委員、臉譜化的反派……這一切,都隨著《第九突擊隊》被擊得粉碎。
影片的情節介紹現在在網上已經鋪天蓋地,一部未在國內做任何宣傳的國外電影居然在網上被熱烈追捧至如此境地,實在值得國內電影從業人員好好思考。因為,正是他們,近年來「奉獻」給了我們諸如《沖出亞馬遜》、《DA師》、《槍手》、《突出重圍》等著名爛片。我們看戰爭電影,不是為了看什麼電腦特技,更不是為了看什麼「軍人也是人,也有感情糾葛」。
整部電影可以很明顯看出美國戰爭大片的影響,從一個普通士兵的視角去閱讀那場持續十年的戰爭。正因為是士兵的角度,所以才更顯真實,正如現實生活中的第九組老兵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上級命令我們開赴前線,說是需要這樣做。我們也就整裝前往,沒有問為什麼。」這正是士兵才會做的回答。
影片的最後一場戰斗耐人尋味,第九組在付出了慘重的犧牲後終於守住了陣地,當最後倖存的金牙向陸航指揮官報告戰斗完畢且大部隊可以安全通過時,指揮官卻問他為什麼還不撤軍,為什麼陣地和指揮部一直沒有聯系。一場無謂的戰斗和犧牲,正是阿富汗戰爭的縮影。
結尾,曾經意氣風發的金牙滿臉落寞地坐在坦克車頂,周圍是一群稚氣未脫的新兵蛋子,曾幾何時,他和他的弟兄們也象那群新兵蛋子一樣,滿懷希望地來到阿富汗。他們曾經以為他們是解放者,可迎接他們的是槍林彈雨;他們曾經以為戰爭很浪漫,可不斷地死亡讓他們徹底清醒。正如金牙最後的獨白:「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我們為之戰斗的國家,在兩年以後消失了。」曾經的感動變得虛幻起來,一個曾經為之流血犧牲的國家,一下子就不副存在了。那些戰死的看不到這些的人反而是幸運的。而活下來的只會感到一片空虛和困惑,以及無盡的傷痛。金牙是那場戰斗的倖存者,可他也已經死了,他的激情與活力,早就與他的弟兄們一起長眠在了阿富汗群山。
「我們離開了阿富汗,我們,第九連,贏得了自己的戰爭;但是,知道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知道,不知道在兩年之後,我們曾經為之戰斗過的國家,將不復存在,我們曾經為之驕傲的蘇聯軍服和勛章也不再是時髦;不知道Дегало上尉留了下來繼續為國家服務,在俄羅斯中部城市Тула訓練新兵,而一年以後,他卻在一次行軍拉練中死於中風;我們也不知道白雪公主和她的媽媽,所居住的邊境城市,從此荒蕪。我們被新生活無情的拋棄了,我們中有的人生活得很富有,有的人被戰爭的陰影折磨一生。回到祖國前,我們對這些情況一無所知,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被大部隊遺忘在混亂中,在那遙遠的高地。我們離開了阿富汗,第九組,我們贏得了勝利。」
阿富汗戰爭,蘇聯輸了,但在這些士兵眼中,蘇聯贏了,因為他們守住了高地,他們的高地。
E. 電影《第九連》(第九縱隊、第九突擊隊)究竟讓我們體味到了
俄羅斯電影特色顯著,常以長篇幅的鋪墊開篇,而到了結尾,往往才真正展示其魅力。《第九連》(第九縱隊、第九突擊隊)作為一部戰爭題材作品,其品質頗為上乘,無需深究人物性格刻畫,戰爭場面雖短,但其震撼力不容小覷。此片中的某些鏡頭,如炮擊迫擊炮的場景,便被後世的《紅海》等作品所借鑒。《第九連》向我們傳達了一個深刻信息:戰爭並非兒戲,其殘酷與艱辛讓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