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後天》裡面的場景怎麼模擬的
是2004年的一部美國科幻電影,描述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後所帶來的災難。該片是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資達1.25億美元。還有同名雜志和歌曲。
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網路上的解釋。
的確,空前災難。
一秒鍾之內降溫10攝氏度 自由女神被雪埋到腰部 飛機墜毀撞地,一個飛行員扒開機門,他從飛機里爬出來只需要3秒鍾,但他還是沒能快過風暴……
太多太多……太多太多的死屍……
一切摩天大樓、公共設備,金融中心,股票、資產、數以千計的記者、工作者,以及一位優秀的美國總統…… 人類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也是其應有的代價。
幸好,人類挺了過來。災難之後美國新任總統公開道歉,幾千萬人的生命換來了一句 「We were wrong. I was wrong.」
這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不大,其實一點不大。生命平等。等價的人命,換回了我們對等價的其他生命的重新思考。
災難之後,我們是不是也應反思自身,我們千方百計發展起來的經濟,我們引以為傲的繁榮,竟建立在今天這數以千計的生命之上!……沒有悲哀,無需多說,人類早就想到了,我們自己心裡清楚得很! 低碳生活,節能減排,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不踐踏草坪,不亂砍樹木,不隨地亂扔垃圾…… 這一堆的號召揭露了,我們其實早就預知了這場災難的到來,經濟的發展會給環境生態打來的巨大破環以及嚴重後果,這早是我們意料之中的。就算這些號召提出來也沒有用,我們做了么?!你做了么?!如果沒做,那你又做了些什麼?!買完雪糕的包裝紙隨地一扔是吧?就算垃圾桶就在前面,
「什麼呀,那塊那麼臭,那麼臟,還沒走過去,我就先吐了」
「哎呀,又不差我這一個包裝紙,我就是把這一個扔進垃圾桶,全球氣溫也不能一下就降下來呀」
「這么多人,別人好認為我是作秀呢,別瞎得瑟了」 呵、
是吧?這就是我們的想法是吧?上超市自備購物袋,覺得那是很丟人的事,是吧?
災難沒來的時候,光提出一些空口號,每個人都在張著嘴說「保護環境,預防災難」
災難來的時候,又嚇得不行,又哭又逃的,呵、逃上哪呢?哪還沒被破壞過?災難過後,我們又繼續投入到加速經濟建設的工作中,隱形地製造下一個災難……
【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這真的不能再把它只作為一個只是說說的空口號啦!!
礦泉水瓶喝完之後不要扔,可以留著裝水,下次再用。…… 我們能做的好多好多!!
………………
人類自古以來,便以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面貌活著,我相信我們可以。 我愛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