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尋一部美國的電影
這部影片名為《大象》,講述了在美國一所普通中學發生的一場惡性槍擊案的過程以及前幾個小時的事情。主角約翰因為逃課被父親逼迫回到學校,艾利亞則喜歡攝影,在校園內外拍攝一些人物和風景照片,回到學校自己洗印。米雪兒則因為受到同學冷落,心情低落,她選擇到校圖書館幫助做工。喬丹剛剛交了一個新女朋友,卻因此受到了尼科爾等女生的議論。與此同時,埃里克和阿萊克斯因為經常受到別人欺負,通過互聯網買到了槍,在午睡之後,他們決定到校園里進行暴力襲擊。
影片通過描繪這幾個年輕人在事件發生前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掙扎。約翰為了逃避現實,選擇了逃課,而艾利亞則通過攝影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米雪兒則在孤獨中尋找著自己的價值,喬丹在戀愛的甜蜜與友情的考驗中掙扎,埃里克和阿萊克斯則在暴力與屈辱中尋找出路。影片的鏡頭語言細膩,通過對這幾個年輕人生活的描繪,展現了他們成長中的困惑與掙扎。
影片以一次悲劇性的槍擊案為背景,將觀眾帶入了這群年輕人的世界。他們看似平凡,卻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著種種挑戰。影片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真實的場景再現,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影片中,埃里克和阿萊克斯的暴力行為並非無緣無故,而是源於他們的內心深處的不滿和困惑。影片通過這些年輕人的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校園暴力、家庭關系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思考。
影片的導演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主題,揭示了青少年成長中的困惑與掙扎。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真實的場景再現,影片讓觀眾感受到了這群年輕人的喜怒哀樂。影片以一次悲劇性的槍擊案為背景,將觀眾帶入了這群年輕人的世界。他們看似平凡,卻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著種種挑戰。影片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真實的場景再現,讓觀眾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
⑵ 《性與暴力》,這部冷門劇揭露了美國另一面
一名瘦弱男生,背著一把步槍,推開學校的玻璃門。很快,教室里傳來了刺耳的哭喊聲和求救聲。5月18日,美國發生今年第23起校園槍擊案。休斯頓附近一所學校槍聲再起,10人不幸喪生。據統計顯示,2018年,在校園槍擊案中死亡的學生總數已經超過軍人的傷亡人數。算下來,美國平均每一星期就會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案。最新數據顯示,美國2018年一共發生槍支暴力事件21892起,死亡人數已經達到5427人,大規模槍擊事件導致101人死亡。校園槍擊案,始終牽掛著萬千民眾的心。
一部加拿大電視劇,將北美社會隨處可見的暴力拍了出來。2013年,[性與暴力]在加拿大的OUT電視台首播,成為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電視劇。探討性和暴力背後的故事,挖掘人性內心的黑暗面,反映深刻的社會問題,讓這部劇收獲31項提名和4項大獎。2017年秋,[性與暴力]第三季開播。或因為題材過於敏感,反響平平,IMDb和豆瓣上竟然連個評分都沒有。然而,片如其名,[性與暴力]真的將性與暴力拍給你看。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尺度之大,口味之重,令人咂舌。到了第三季,[性與暴力]轉而關注高頻發生的校園槍擊案,續寫大尺度劇的傳奇。
泛濫成災的校園槍擊案,早已引起電影人的高度重視。2002年,紀錄片[科倫拜校園事件]從校園槍擊事件講起,深入美國暴力事件的本質,引發觀眾思考。導演邁克爾·摩爾用校園慘案的背景、環境還有公眾反應,深刻探討了美國自由和自我毀滅之間的聯系和矛盾。2003年,美國電影[大象]也還原了一起校園槍擊案的全過程。美國一所普通高中,經常被人欺負的「患難兄弟」身穿美軍野戰裝,手持沖鋒槍走進學校,一場血腥屠殺就此展開。在[大象]中,沒有殺戮的快感,只有殘忍的真實。2007年,電影[暗物質]中,在校園政治的逼迫下,劉燁飾演的物理專業研究生也走上了一條血腥不歸路。類似的槍擊案在愛沙尼亞也發生過。電影[失控的校園]中,男主雖出身軍人家庭,卻因性格懦弱經常被同學欺負。即使有人為他挺身而出也是於事無補。忍無可忍的他終於舉起父親的搶,開啟復仇計劃。[性與暴力]第三季,同樣圍繞一場校園槍擊案展開。故事更復雜,敘述視角更全面,從槍擊案開始,串聯到與之相關的所有人——調查者、倖存者、施暴者等等。
之前經歷過大型槍擊事件的女社工,特意前來安撫槍擊案的倖存者們。其中一位倖存者,尤為奇怪。殺人犯非但不對他開槍,還把槍口慢慢對准了自己。兩人之間,似乎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而殺人犯本人,也曾經歷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與此同時,[性與暴力]還將鏡頭對准了性虐和仇殺。多起離奇的自殺事件頻繁發生,死者上吊,身邊還有自慰玩具,看起來是自殺身亡。其實,這都是兇手精心布置的自殺現場。芬恩先引誘獵物上鉤,趁著情慾難耐之際,他悄悄套好一根皮帶,勒住受害者的脖頸,使其窒息而亡。兩具赤裸肉體交錯纏繞,畫面宛如GV,香艷無比。導演藉助暴力和性慾的表象,反映了不容小覷的社會問題。不斷殺害男人的萊恩,是施害者,也是受害人。曾救助過他的女社工透露,芬恩的養父曾對他實施了性侵,那一年,他只有12歲。仇恨的種子,從小就在他心中生根發芽。長大之後,他專門尋找和養父一樣處於深櫃的男人,除之而後快。校園槍擊和肌肉男謀殺,這兩條線索同時進行,不看到最後一秒你絕對猜不到故事真相。
⑶ 太可怕了!這十部重口電影居然是真實案件改編
生活永遠高於電影,現實比電影更加殘酷和復雜。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十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它們揭示了那些令人心驚膽戰的重口事件。
《黑色大麗花》講述了1947年洛杉磯發生的分屍案,震驚全球。受害者貝蒂的屍體被肢解並遺棄,留下令人毛骨悚然的現場。案件撲朔迷離,兇手的蹤跡難以尋覓,直到66年後,一名退休警察出版的書籍揭露了他的父親是真正的兇手。
《孩子們》聚焦於1991年韓國大邱的青蛙少年失蹤事件,五個男孩相約出遊後消失無蹤。經過大規模搜尋,警方最終在山上發現了五名孩童的遺體,這起案件至今仍是韓國的未解之謎之一。
《十二宮》揭示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舊金山的連環殺人案,兇手自稱「十二宮」。他不僅留下殘忍的罪行,還通過信件、包裹和電話與媒體互動,挑戰警方和公眾。這部電影由大衛·芬奇執導,展示了懸疑和冷靜的敘述風格。
《那傢伙的聲音》講述了一起1991年在韓國發生的殘忍幼童綁架案。9歲的李亨浩被綁架並殺害,警方盡管付出巨大努力,卻在16年後仍未能找到兇手。電影以其對細節的精準描繪和對受害者家庭的深切同情,觸動了觀眾的心弦。
《追凶者也》講述了2007年貴州六盤水五兄弟的追捕之旅,他們騎著摩托車,行程超過萬里,最終在柳州一家磚廠抓獲了殺害代天雲的兇手。這是一部融合了黑色幽默和諷刺的犯罪喜劇。
《大象》通過1999年哥侖拜恩中學的校園槍擊案,展示了美國青少年暴力問題的深度和復雜性。這部電影由加斯·范·桑特執導,以其敏感的題材和先鋒的藝術手法獲得了贊譽。
《追擊者》聚焦於韓國歷史上最惡劣的連環殺人犯柳永哲,他殘忍地殺害了多名無辜女性。這部電影描繪了韓國警方與兇手之間的激烈追逐,揭示了犯罪心理的陰暗面。
《M就是兇手》根據20世紀30年代德國柏林的連環殺人案改編,講述了針對女孩的殘忍罪行。這部電影是弗里茨·朗的傑作,以其創新的聲音和影像技巧成為黑色電影的里程碑。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講述了1961年台灣的一起少年殺人案,揭示了青少年暴力和沖動的後果。這部電影通過細膩的敘事展現了人性的復雜性和悲劇的深刻。
《無人知曉》聚焦於1988年東京西巢鴨發生的西巢鴨棄嬰事件,揭露了社會邊緣的殘酷現實。這部電影以其深刻的社會批判和對人性的細膩描繪,贏得了觀眾的高度評價。
這些電影不僅展示了真實事件的殘酷性和復雜性,也引發了觀眾對社會、人性和道德的深思。它們提醒我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往往比電影更令人震驚,同時也展示了人類對真相的不懈追求和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的深切同情。
⑷ 美國校園槍擊案翻拍電影
大象 Elephant
導 演:
加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主 演:
Timothy Bottoms William S. Burroughs Adolf Hitler Larry Laverty Sherilyn Lawson 馬特·馬洛伊 Matt Malloy Marychris Mass Ray Monge
上 映:
2003年05月18日 ( 法國 )更多地區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劇情簡介:
影片揭開了美國一所高中里的平凡一日。像往常一樣,這個平淡的日子裡被家庭作業、足球、流言等等所填滿。對於每位學生來說,高中生活都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刺激的,友好的,痛苦的,孤獨的,或艱難的。
這部電影聚焦校園暴力,風格上繼承范·桑特的前作《蓋瑞》。製作上比之還要低調,沒有馬特·達蒙這樣的大明星,拍攝時也沒有劇本,只使用一台攝影機。演員大部分是波特蘭當地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