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發展歷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申請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
同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復函同意,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於1993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應邀出席了電影節,並對上海國際電影節按各項國際標准進行了嚴格的實地考察,於1994年認可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當時定為每逢單年舉辦一屆。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來自世界各國1,100名來賓出席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盛會。評委會主席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擔任,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大島渚、香港導演徐克、澳大利亞導演保羅·考克斯、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扎洛夫、巴西導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國際評委。在20部參賽片中評出了4項金爵獎和一項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台灣中影公司出品的《無言的山丘》獲最佳影片獎。有20萬觀眾觀摩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和評委個人影片回顧展。國際影片交易市場共有來自海內外16家製片商設展台。電影節還邀請了著名國際影星索菲亞·羅蘭、德博拉·拉芬、桃井熏等參加電影節有關活動。共有200餘名中外記者對電影節進行了采訪報道。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電影節報名影片數量被刷新,比前一屆增加48.4%,並首次採取網上報名方式。
電影節開幕式紅毯眾星雲集,陣容強大:凱瑟琳·德諾芙、西格尼·韋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亞姆·尼爾森夫婦、安迪.麥克道威爾、愛德華·諾頓、羅恩.希爾佛、真田廣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譚盾、張東健、張國立、徐靜蕾、陳豪、黎姿、成龍、周迅、林志玲、周筆暢以及《伯爵夫人》攝制組、馮小剛率領的《夜宴》攝制組等應邀匯聚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上展示明星風采,群星璀璨,堪稱世界一流。從此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被譽為「亞洲第一紅毯」。
享譽全球的世界頂級導演呂克·貝松擔任評委會主席,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任副主席。電影節「金爵獎」國際評委會9名評委中,3位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憑借呂克·貝松在世界影壇的權威地位以及馮小剛在國內影壇的超強人氣,加上其他國際評委的影響力,評委會陣容更加體現其權威性與國際性,被媒體稱為「夢之隊」。國際名導李安出席電影節,參加論壇演講,並榮獲本屆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頒獎晚會上另一個特別獎項 ——傑出藝術成就獎則由法國國寶級影後凱瑟琳·德納芙獲得。
Ⅱ 電影冷知識有哪些
跟電影有關的冷知識
1、《寂靜嶺》拍攝的地點是美國賓州的森特勒利亞小鎮,那裡陰森可怖,根本沒有人住,已經被荒廢了,但荒廢的地方那麼多,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小鎮呢?其實是因為《寂靜嶺》中故事發生的地點原本就是按照這個小鎮而設定的,不得不說這這種詭異的地方真是讓人心裡發慌啊。
Ⅲ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標志是什麼意思
上海電影節的大宗旨是
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
爵(圖中物體)是古代飲器
宴請貴客、朋友相聚時以此相敬
個人理解這個標志的意思答題即為歡迎四海影界賓客、共同繁榮電影藝術的一種寓意召喚
故簡單用貫徹時空的古代飲器表達始終如一的開放好客的情懷
並電影節設獎「金爵獎」。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Ⅳ 金爵獎基本簡介
金爵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自設立以來,始終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評委進行評審。這一獎項不僅代表了中國電影界的最高成就,也成為了世界電影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四個核心組成部分包括「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和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這些活動匯聚了全球的優秀電影作品,展現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激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金爵獎」評選每年都會從世界各地的參賽影片中挑選出16部左右的優秀作品,這些影片均為世界首映、國際首映或亞洲首映。參賽作品題材多樣,風格各異,既有影壇前輩的力作,也不乏新生代導演的崛起之作。通過影像藝術,這些作品傳達了對文化的多元理解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爵」字,取自中國古代盛酒的器具,其造型典雅,象徵著古老東方民族的傳統文化。參賽影片經過嚴格的選片過程,由電影節選片人和境外選片顧問推薦,通過選片委員會的統一審看遴選,最終由國際評委會進行評判。國際評委會由至少七位業界知名的專業人士組成,包括導演、製片人、演員和影評人等,他們的評選結果體現了電影節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中國國內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中國電影文化的重要標志。每年6月在中國上海舉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和專業人士。電影節的舉辦不僅促進了電影產業的發展,也加強了中國與國際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吸引了大量的媒體報道和觀眾參與,成為了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盛宴,每年的參與人數超過150萬,體現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世界電影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一個展示電影藝術的平台,也是推動電影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吸引全球的優秀電影作品和專業人士,上海國際電影節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搭建了橋梁,同時也為國際電影藝術的發展貢獻了力量。每年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是一次電影的慶典,更是世界電影人交流、合作與創新的舞台,其對電影產業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
上海國際電影節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經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