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昆汀:《危情時速》是他2010年代的十佳影片之一
昆汀·塔倫蒂諾,電影界的巨擘,對電影的熱愛無止境,不論是經典佳作、西部電影、武士電影,還是此前提到的驚悚片《巨鱷風暴》,每一類都能激起他濃厚的興趣。
這使得昆汀將《危情時速》列為2010年代的十佳影片之一,頗顯其獨特品味。近期,他在The Ranger播客的三期節目中,探討了三部影片,其中一期聚焦《危情時速》。這部由托尼·斯科特執導,丹澤爾·華盛頓、克里斯·派恩、羅莎里奧·道森主演的電影,讓昆汀深感震撼。
昆汀在節目中闡述了他選擇的理由:「在過去的六周里,我回顧了大量的電影,重溫了已看過的,嘗試了未曾涉獵但預感會喜歡的。初次接觸《危情時速》時,我就被深深吸引。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導演才華的展現,斯科特將他想要呈現的一切完美融合,製作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最初,它位列我十佳片單的末尾,但重看之後,我甚至更愛它了,我認為它在名單中的地位應該更高。」
對於大部分曾經欣賞過《危情時速》的觀眾來說,可能並未將其納入個人的榜單,甚至遺忘於腦後。然而,通過聽取昆汀的分享,或許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如此鍾愛這部電影的根源。
❷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
美國二戰電影的特點,主要有:浪漫主義、戰史紀實、人性反思、人道主義、英雄主義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二戰電影主要以愛情片的形式出現,愛情與戰爭,是好萊塢電影所鍾愛的主題,戰爭中的愛情承受著比日常狀態更多的磨礪和摧殘,在血與火、生與死的洗禮之中,戰爭中的愛情往往以一種悲劇式的偉大姿態出現,它更容易擊中人類內心柔軟的部位,而從美國二戰中的愛情電影,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電影價值的變遷。
1、《卡薩布蘭卡》,以愛國主義精神與反法西斯為主基調,講述戰爭背景下一段感人至深的三角戀情。
2、《珍珠港》,在這部以偷襲珍珠港為背景的愛情電影中,電影技術發展所創造的戰爭視覺奇觀已達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而戰爭中的愛情也呈現出更加羅曼蒂克的商業姿態。
3、《英國病人》,片中男主角在一段婚外戀情中,為了拯救自己的情人,做出了向敵軍輸送重要戰爭資料的叛國行為。
二、英雄主義
到了90年代以後,寫實性戰爭片在朝更細微的方向發展,寫實的表現手段也大有不同,如近20年中拍攝出來的《拯救大兵瑞恩》、《狂怒》等經典二戰電影,均是以小規模的班級或者連隊為基礎單位來描述戰爭,寫實性的戰爭具體到了普通的作戰個體,而戰爭寫實的方式在手持攝影、CG技術等的發展下,也往更加逼真的方面發展,戰爭視覺奇觀已經成為好萊塢戰爭片的商業賣點。
三、人道主義
這個時期的二戰電影中,對戰敗方德國的描寫趨於客觀,相對於早期二戰電影對德軍的醜化,隨著戰爭電影對個體的回歸,新世紀以來對德軍的描寫則不再強調對德軍個體的醜化,而趨於用模糊的普通個體背影來表現,這種人性思考也表現在對日作戰的電影《硫磺島家書》中。
隨著對戰爭反思的深入,美國二戰題材電影均傾向於從人性層面來思考戰爭,一方面表現了人性的復雜,另一方面也歌頌了人性的崇高,這種對個體價值的尊重,正是長期以來美國電影所體現的美國價值。
四、總結
美國二戰電影帶著鮮明的商業色彩,在以商業價值為基礎價值導向的模式中,美國電影人不斷挖掘新的表達方式,在商業與藝術統一的基礎上不斷嘗試以更具表現力的方式來讓觀眾認識、紀念與反思戰爭。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之下,美國的二戰電影的表現側重點也在轉換,伴隨著美國電影創作集體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的深化,美國二戰電影也逐漸從宏觀大歷史回到微觀的個體,從宣傳記錄導向回到反思導向,半個多世紀以來唯一不變的主流只有對英雄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自身拯救者形象的反復歌頌。
❸ 馬龍·白蘭度是什麼職業
馬龍·白蘭度
馬龍·白蘭度(MarlonBrando,1924年4月3日—2004年7月1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美國影視演員。
1950年,他主演了影片《男兒本色》。1951年,他憑借在《慾望號街車》中的表演而獲得第2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53年,馬龍·白蘭度憑借《凱撒大帝》再次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1954年,他憑借《碼頭風雲》獲得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72年,他主演的《教父》令他再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1979年,他出演了又一部科波拉執導的《現代啟示錄》,之後,他還出演了《巴黎最後的探戈》《超人》和《血染的季節》等。2001年,他客串了《大買賣》,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大銀幕上亮相。1999年,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男演員」第4名。
2004年7月1日,馬龍·白蘭度在洛杉磯一家醫院逝世,享年80歲。
中文名:馬龍·白蘭度
外文名:MarlonBrando
別名:MarlonBrandoJr.
國籍:美國
星座:白羊座
血型:A型
身高:178CM
出生地: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出生日期:1924年4月3日
逝世日期:2004年7月1日
職業:演員
代表作品:教父、碼頭風雲、現代啟示錄、慾望號街車、叛艦喋血記、巴黎最後的探戈
主要成就: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4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兩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三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國男演員獎
早年經歷
馬龍·白蘭度從小就不服管教,曾數度被學校開除,其中包括一所軍校,在被軍校退學後赴紐約學藝。1944年開始登上百老匯舞台,三年後以《慾望號街車》的爆炸性演出成為劇壇巨星。20世紀40年代後期,他加入導演伊利亞·卡贊領導的「演員工作室」,成為該工作室最早的成員之一。
演藝經歷
1950年,馬龍·白蘭度進入電影界,在影片《男兒本色》中飾演主角。1951年,他因在《慾望號街車》中的表演而獲得第二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接著,在影片《薩巴達萬歲》中飾演墨西哥革命領袖,並榮獲第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3年,馬龍·白蘭度在《凱撒大帝》中扮演安東尼,他以次角再次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4年,他因在影片《碼頭風雲》中扮演一位孤身與黑社會抗爭的碼頭工人而第三次榮獲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並贏得第二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57年他在《櫻花戀》一片中扮演一位美軍少校;1958年在《百戰雄獅》中扮演一位納粹軍官;1959年在《漂泊者》中扮演一位流離失所的流浪漢。1962年主演電影《叛艦喋血記》。
1972年,好萊塢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導演的《教父》令他再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1979年,他出演了又一部科波拉執導的《現代啟示錄》。他還出演了《巴黎最後的探戈》、《超人》和《血染的季節》等。其中,《血染的季節》又一次讓他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
20世紀90年代後,馬龍·白蘭度依然演出了《天生愛情狂》和《攔截人魔島》。2001年,他客串了羅伯特·德尼羅和愛德華·諾頓主演的動作懸疑片《大買賣》,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大銀幕上亮相。
個人生活
馬龍·白蘭度自己講有9個孩子,但據警察局的記錄有15個。其中最受他鍾愛的,是與第一個妻子AnnaKashfi所生的長子克里斯蒂安。克里斯蒂安演過一些小角色,1990年,他在父親位於好萊塢穆赫蘭道的大宅里,開槍打死同父異母妹妹切娜的男友戴格·德霍雷,克里斯蒂安被控一級謀殺罪,於2008年去世,終年49歲。
切娜在生下男友的遺腹子後陷入抑鬱,於1995年自殺,年僅25歲。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大買賣-None,飾演Max
意外之財-None,飾演WardenSven'TheSwede'Sorenson
英雄少年歷險記-1997,飾演McCarthy
攔截人魔島-1996,飾演Dr.Moreau
天生愛情狂-None,飾演Dr.JackMickler
征服四海-1992,飾演TomasdeTorquemada
新生-None,飾演CarmineSabatini
血染的季節-1989,飾演IanMcKenzie
None-1980,飾演AdamSteiffel,ChairmanTitanOil
現代啟示錄-1978,飾演ColonelWalterE.Kurtz
超人-1978,飾演Jor-El
大峽谷-None,飾演LeeClayton
教父-1972,飾演DonVitoCorleone
巴黎最後的探戈-1972,飾演Paul
None-None,飾演PeterQuint
奎馬達政變-None,飾演SirWilliamWalker
三狼喋血-None,飾演Chauffeur
None-1968,飾演Grindl
金色眼睛的映像-1967,飾演Maj.WeldonPenderton
香港女伯爵-1967,飾演OgdenMears
凱德警長-1966,飾演SheriffCalder
種馬-1966,飾演Matt
諜艦-None,飾演RobertCrain
None-None,飾演FreddyBenson
醜陋的美國人-None,飾演
叛艦喋血記-1962,飾演1stLt.FletcherChristian
獨眼龍-1961,飾演Rio
漂泊者-1960,飾演Valentine'Snakeskin'Xavier
百戰雄獅-1958,飾演Lt.ChristianDiestl
櫻花戀-None,飾演MajorGruver
秋月茶室-1956,飾演Sakini
紅男綠女-1955,飾演SkyMasterson
碼頭風雲-1954,飾演TerryMalloy
拿破崙情史-1954,飾演NapoleonBonaparte
None-None,飾演MarkAntony
飛車黨-1953,飾演JohnnyStrabler
薩巴達萬歲-None,飾演EmilianoZapata
慾望號街車-1951,飾演Stanley
男兒本色-None,飾演Ken
參演電視劇
來源
執導電影
獲獎記錄
:
人物評價
馬龍·白蘭度外表俊朗,極有個性,他在電影中扮演的人物個個生動鮮活,令觀眾記憶猶新。他能夠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就像一座火山突然爆發,把平常積攢下來的能量全都在瞬間釋放出來。這種激情的迸發正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他在《教父》中扮演的黑手黨教父形象深入人心。(海峽網-廈門日報評)
馬龍·白蘭度以體驗派與自然的表演方法革新了美國的演戲藝術。他在電影《慾望號街車》中,以其獨特的厚實沉穩、粗野遒勁的表演風格成功地塑造了惡漢斯坦利的形象。而在電影《教父》中,他擔綱主演黑手黨首領柯里昂,演技絲絲入扣。(金羊網-新快報評)
❹ 13部經典美國動畫電影,有你喜歡的嗎
美國動畫電影世界豐富多樣,以下是一些經典之作:
首部展現天才少年與機器人大戰的《超能陸戰隊》(2014),講述了小宏與大白的冒險旅程。隨後,冰雪女王艾莎的傳奇在《冰雪奇緣》(2013)中開啟,安娜和克里斯托夫的冰雪冒險令人難忘。
喜劇元素也不乏其位,如《大戰外星人》(2009)中的蘇珊·墨菲變身巨人,與外星人對抗,以及《飛屋環游記》(2009)中老人和小胖子的空中奇遇。《瘋狂原始人》(2013)則帶我們回到原始時代,感受咕嚕一家的變遷與冒險。
《怪獸大學》(2013)作為《怪獸電力公司》的前傳,講述了大眼仔麥克·華斯基的校園生活與挑戰。《海綿寶寶歷險記》(2004)以海綿寶寶尋找皇冠的冒險,展示了友情與責任的力量。
《快樂的大腳》(2006)和《聖誕夜驚魂》(1993)則以音樂和奇幻元素,講述企鵝和鬼魅的奇特故事。《獅子王》(1994)的家族紛爭和成長主題深入人心,而《玩具總動員》(1995)的友情與對抗讓人感動。
《勇敢傳說》(2012)展示了女性爭取真愛的勇氣,而《蘭戈》(2011)中的蜥蜴英雄則帶給人們歡笑與溫暖。這些經典之作,你是否有所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