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代電影公司名字
1896年,法國歷史上誕生了一家頗具影響力的企業,那就是百代電影公司。它的成立標志著電影工業的新篇章,以其獨特的公雞頭片頭標識聞名,那是一隻昂首高唱的公雞,象徵著公司的精神和活力。該公司活躍了近四十七個春秋,其名字'百代'與定期新聞片製作緊密相連,例如著名的華納百代新聞片,成為了電影界的一個標志性品牌。
不僅如此,百代電影公司還以其出品的高質量攝影機聞名,'百代'的影機品牌也因其技術先進和藝術追求而備受贊譽。這些攝影機不僅在電影製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見證了電影技術的發展歷程。
直到今天,提到'百代'二字,人們仍會聯想到那個時代的電影藝術和科技成就。它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和文化的遺產。
百代電影公司(Pathé)為法國人查爾·百代及哥哥愛米爾·百代於1896年之法國電影公司。公司標志為一隻昂首高唱的公雞。1900年,百代迅速進入成長期,隨即成為法國甚至全球電影業的龍頭。在美國好萊塢尚未興起前之1907年-1920年,該公司的製片風格與理念為全球主流,也影響諸如日本及印度電影業。1920年代之後,娛樂性不足的該公司雖迅速沒落,仍有一定影響力。目前該公司業務以定期新聞片製作為主。
❷ 聖·米凱萊有一隻公雞演職員表
電影聖·米凱萊的一隻公雞的導演陣容強大,由才華橫溢的兄弟組合保羅·塔維亞尼(Paolo Taviani)和維克托里奧·塔維亞尼(Vittorio Taviani)共同執導。他們的合作源於對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故事《神聖與凡人》的深刻解讀。
編劇方面,塔維亞尼兄弟再次聯手,將文學作品轉化為銀幕故事。他們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描繪,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演員陣容星光熠熠,Giulio Brogi 飾演主角 Giulio Manieri,Cinzia Bruno、Renato Cestiè 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共同演繹了豐富多樣的角色。其中,Daniele Dublino 飾演監獄看守,展現了角色的獨特魅力。
製作方面,電影由Giuliani G. De Negri擔任製片人,他的加入為電影的製作提供了堅實的支持和保障。
總的來說,聖·米凱萊的一隻公雞的演職員表匯集了才華橫溢的導演、編劇和演員,共同打造了一部值得期待的藝術作品。
《聖·米凱萊有一隻公雞》這部電影改編自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聖人與凡人》,但做了較大改動。
❸ 我用三天假期追了10部電影,藝術談資回來了
國慶假期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看著新聞里人氣爆棚的各大景點、商場,我頓時覺得頭暈眼花,四肢無力,不禁感嘆:還是繼續做條咸魚默默在家躺著吧!!!然而,即便是做條咸魚,也要做條人類高質量咸魚 在此,我整理了十部藝術類影片,讓你避開國慶高峰期,即便足不出戶也能感受濃厚的藝術氣息 !
01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Loving Vincent
· 電影海報,導演: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
片長:95分鍾
影片講述了畫家梵高去世一年後,老郵差約瑟夫·魯蘭從梵高的前房東手中得到了一封梵高生前想要寄給弟弟提奧的信。由於收件地址無法投遞,老郵差便委託兒子阿爾芒完成這個任務,把梵高這「最後」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提奧那裡。
但是,此時的提奧由於無法接受哥哥的死訊也已自殺離世,為了尋找提奧遺孀的地址,阿爾芒來到了梵高最後生活的奧維爾小鎮。他和與梵高接觸過的居民們聊天,大家對梵高的死因眾說紛紜,這讓阿爾芒對梵高自殺一事也充滿好奇,並決定尋找他死亡的真相。在這一調查中, 原本反感梵高的阿爾芒似乎漸漸理解了文森特·梵高——這個瘋狂而痛苦的天才。
雖然說梵高的繪畫作品在平常並不少見,但看完這部電影,我還是被強烈的梵高風油畫震撼住了! 影片一共動用了125位畫師,根據梵高的120幅原作再加上演員拍攝的853個鏡頭,創作了1000多幅手繪油畫。 如果你想知道它們動起來的模樣,如此誠意滿滿的作品你一定不能錯過!
02
《畢加索的秘密》
The Mystery of Picasso
影片 以懸疑片的手法記錄了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一次作畫過程 。1956年盛夏,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尼斯的一間畫室里,面對難耐的酷熱及聚光燈的強烈輻射,畢加索興致昂然地揮筆作畫:生動的線條在畫紙上迅速遊走和變形,一朵花先是變成一條魚,接著變成一個美人,然後變成一隻公雞,最後變成了牧神。
電影以獨特的方式記錄了畢加索創作20餘幅畫作的詳細過程,觀看本片成為近距離接觸這位繪畫大師的最有效途徑。本片拍完後, 畢加索將拍片過程中所畫的20餘幅畫悉數毀棄 。
看完這部電影,你可以驕傲的和大家說:「我可是看過畢加索畫畫的人!」但與此同時,我還想感嘆一句:你永遠不知道畢加索下一秒想畫什麼!!!
03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影片改編自作家崔西·雪佛蘭的同名小說,以《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這幅畫為 歷史 背景,虛構了一段發生在17世紀的愛情故事。
少女葛利葉由於家境貧寒,於是便來到畫家維米爾家中做女傭。維米爾和妻子、岳母一起生活,她們常常擺出頤指氣使的神情,妻子對正當青春的葛利葉更是戒心重重。在非常苛刻和壓抑的氛圍下,葛利葉在維米爾家過得卑躬屈膝。
維米爾的畫帶給了葛利葉一點生活的樂趣。她收拾主人畫室的時候,流露出了對藝術的天分。她跟維米爾談論對畫的理解,二人的交心讓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長。葛利葉知道不可能與維米爾修得正果,但她願意做模特奉獻給維米爾作畫,於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便因此誕生了。
在整部電影中,最經典且唯美的片段就是畫家維米爾給葛利葉打耳洞的那一場戲,雖然台詞寥寥無幾,但卻可以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二人內心世界的 情感 波動。但在真實的 歷史 事件上來看,這幅畫背後的故事誰也不知道,所以請各位看客「身陷其中」的時候,不要當真哦!
04
《席勒:死神與少女》
Schiele:Death and the Maiden
影片講述的是藝術家席勒的故事。在二十世紀初,席勒是維也納最受爭議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生活與作品常受美麗女子及其所生活的行將末路的時代所驅動。 其中兩個女人對他產生持續影響——他的妹妹葛爾蒂是他的首位繆斯,而十七歲的瓦莉也逐漸成為其真愛, 並在代表作《死神與少女》中留下永恆身影。席勒的極端繪畫成為維也納的丑聞,但諸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大膽的藝術家和藝術商卻領略到其中的不尋常之處。然而,席勒也准備好翻越自己的痛苦,為藝術犧牲愛情與生命。
正如片中席勒所說:「只有心胸狹隘的人才會攻擊藝術的自由!」影片中,你會看到席勒的單純與瘋狂,和對自由的嚮往。為了藝術他可以犧牲愛情可以辜負一切。
05 《雷諾阿》
Renoir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1915年的法國,著名的印象派藝術家雷諾阿已經步入了人生的晚年,妻子的去世、身體上的病痛再加上兒子尚·雷諾阿在戰爭中身負重傷,這一連串的打擊讓年邁的雷諾阿日漸消沉,一蹶不振。就在此時,一位名為安蝶爾的模特出現在了雷諾阿的生命之中,安蝶爾的年輕和活力讓雷諾阿的生命再度輪轉到了春天。
然而就在這時,兒子尚·雷諾阿回家養傷,他震驚於安蝶爾的美貌,對其一見鍾情,可是,讓尚·雷諾阿沒有想到的是,他炙熱而強烈的感情卻令父親再度墜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年邁的雷諾阿將這份痛苦轉化成為了創作的動力,一幅幅美輪美奐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從他顫抖的手下誕生了。
看完電影,你就會感受到為什麼在雷諾阿的生活里明明充滿了痛苦、絕望、死亡,但在他的畫中我們卻能看到滿滿的幸福、希望和祥和。
06
《雪莉:現實的願景》
Shirley:Visions of Reality
影片用 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的 13 幅絕世名畫構成了美國 社會 歷史 的現實風景 ,而 歷史 正是由無數的個人故事所書寫的——雪莉,一個美國女性的縮影,她走進霍普的畫作,走過美國 20 世紀的重大 歷史 時刻,見證政治、 社會 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劇變:從珍珠港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麥卡錫時代和冷戰到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和越戰爆發、從股市崩盤到經濟蕭條、從貓王埃爾維斯•普利斯萊和搖滾樂到馬龍•白蘭度和瑪麗蓮•夢露……
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我就已經被畫面中的霍普風美學迷住了!這是一部電影藝術與繪畫藝術高度結合的影視,一部霍普粉絲必看的作品!
宏大的議題倚托幾近靜止的精美畫面,借用雪莉段落式的內心獨白,以女性視角解讀美國 歷史 , 書寫出一 篇新世紀美國女性的獨立宣言 。
07 《弗里達》
Frida
影片以弗里達的自畫像為線索,講述了這位墨西哥著名女畫家短暫卻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18歲之前的弗里達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 18歲時發生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 ,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
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她的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與激情。那時候她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活自己,她前去請求畫家裡維拉指導自己的畫。對方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
影片中弗里達的扮演者,還原度實在是太高了!電影畫面中濃烈的色彩元素、拼貼手法,想像力十足,更能讓人對弗里達苦難短暫而又熾熱的一生感同身受。
08 《夜巡》
Nightwatching
影片講述了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職業生涯,並 著重講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創作過程 。倫勃朗一直是上流 社會 的肖像畫家,他擁有接踵而至的訂單,美滿甜蜜的愛情。
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為他生下小兒子不久去世,生活開始大轉折。隨之而來的是因為為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畫家創作的集體肖像《夜巡》又被顧主告上法庭,使倫勃朗蒙受了事業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衰落,他開始陷於債務之中,此後半生滄桑……
看完這部電影,你能看到畫家倫勃朗眼中的光影世界,走進倫勃朗的內心世界,感受人情冷暖、人世滄桑。電影中舞台感濃烈的畫面與倫勃朗的畫作也如出一轍。
09 《夏加爾與馬列維奇》
Chagall-Malevich
影片改編自夏加爾在1917-1918年住在Vitebsk commissariat的真實事件,那段時間他懷著對光明美好未來的希冀與感望,創立了現代學院派繪畫。故事以十月革命為時代背景,從夏加爾從巴黎返回故鄉開始說起,主要講述了夏加爾與貝拉矢志不渝的愛情,以及夏加爾與馬列維奇在藝術理念的分歧而導致夏加爾出走異國的故事。
·《夏加爾與馬列維奇》電影片段
· 夏加爾《小鎮之上》
影片中無數飛天的場景,無處不體現夏加爾心中的天馬行空。電影以民謠和神話的風格來重現馬克·夏加爾之謎,試圖通過傳說和故事並以銀屏來呈現他變化莫測的創造力。
·《夏加爾與馬列維奇》電影劇照
·《夏加爾與馬列維奇》電影片段
10 《我與塞尚》
Cezanne and I
影片刻畫了 法國文學巨匠埃米爾·左拉和印象派繪畫大師塞尚之間著名的決裂 。在普羅旺斯如詩如畫的鄉間,年輕的左拉和塞尚彼此欣賞和啟發,共同探討藝術的真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隨著二人在各自的藝術領域里不斷接近自己的理想,現實主義的左拉和浪漫主義的塞尚最終無法繼續彼此理解。他們的友誼也走到了盡頭。
看完影片,我不禁為兩位大師之間的友誼感到惋惜,他們曾是最好的知己,相互鼓勵,惺惺相惜。但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對沖下,一切又顯得那麼無可奈何。他們的決裂甚至沒有一句言語,而事情最後就這么發生了。
編輯 ZAO
圖片、資料 網路
往期精選
·
·
達芬好奇Pu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