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6年到08年上映了哪些電影
2006年
傷城》《墨攻》《雲水謠》《好奇害死貓》《瘋狂的石頭》《寶貝計劃》《東京審判》
2007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
排名 電影 電影(English) 出品公司 全球票房
1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迪士尼 961.000.000
2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華納 938.500.000
3 《蜘蛛俠3》 《Spider-Man 3》 索尼 890.900.000
4 《怪物史萊克3》 《Shrek the Third》 派拉蒙/夢工廠 797.700.000
5 《變形金剛》 《Transformers》 派拉蒙/夢工廠 706.500.000
6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迪士尼 617.900.000
7 《辛普森一家》 《The Simpsons Movie》 20世紀福克斯 525.600.000
8 《300死士》 《300》 華納 456.100.000
9 《諜影重重3》 《The Bourne Ultimatum》 環球 441.200.000
10 《虎膽龍威4》 《Live Free or Die Hard》 20世紀福克斯 382.100.000
2007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國產)
排名 電影 上映日期 出品公司 發行公司 年度總票房
1 《投名狀》 07.12.13 中影 中影/保利博納 192.000.000
2 《集結號》 07.12.20 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 180.000.000
3 《色·戒》 07.11.01 上影/安樂 中影 137.000.000
4 《門徒》 07.02.14 中影/保利博納 中影/保利博納 65.000.000
5 《命運呼叫轉移》 07.11.30 中影/中國移動 中影 37.500.000
6 《不能說的秘密》 0707.31 傑倫傳播 保利博納 37.000.000
7 《導火線》 07.08.03 保利/光線 保利博納 35.000.000
8 《男兒本色》 07.07.19 環宇娛樂 保利博納 33.500.000
9 《兄弟之生死同盟》 07.08.03 映藝/保利博納 華夏 32.000.000
10 《鐵三角》 07.10.03 博納/銀河映像 博納/光線 29.000.000
2007年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
排名 電影 上映日期 出品公司 發行公司 年度總票房
1 《變形金剛》 07.07.11 派拉蒙夢工廠 中影/華夏 300.000.000
2 《蜘蛛俠3》 07.05.03 索尼 中影/華夏 150.000.000
3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07.08.11 華納兄弟 中影/華夏 140.000.000
4 《加勒比海盜3》 07.06.12 迪士尼 中影/華夏 125.000.000
5 《007:大戰皇家賭場》 07.01.29 索尼 中影/華夏 100.000.000
6 《博物館奇妙夜》 07.02.14 20世紀福克斯 中影/華夏 63.000.000
7 《忍者神龜》 07.05.18 華納兄弟 中影 35.300.000
8 《龍騎士》 07.04.06 20世紀福克斯 中影/華夏 35.000.000
9 《靈魂戰車》 07.06.02 哥倫比亞 中影/華夏 29.000.000
10 《虎膽龍威4》 07.11.09 20世紀福克斯 中影/華夏 29.000.000
2007年度香港電影票房排行榜
排名 電影 上映日期 出品公司 上映院數 年度總票房
1 《蜘蛛俠3》 07年5月 索尼 88 55.020.000
2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07年7月 華納兄弟 106 52.190.000
3 《色·戒》 07年9月 上影/安樂影業 61 48.410.000
4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 07年6月 迪士尼 85 41.840.000
5 《變形金剛》 07年7月 派拉蒙夢工廠 76 39.670.000
6 《博物館奇妙夜》 07年3月 20世紀福克斯 37 37.540.000
7 《門徒》 07年3月 中影/博納 33 26.420.000
8 《料理鼠王》 07年8月 迪士尼 38 25.240.000
9 《憨豆的黃金周》 07年4月 環球影業 32 21.100.000
10 《怪物史萊克3》 07年7月 派拉蒙夢工廠 57 21.050.000
2007年度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
排名 電影 上映日期 出品公司 周票房記錄 年度總票房
1 《蜘蛛俠3》 07年5月 索尼 148.000.00 336.530.000
2 《怪物史萊克3》 07年5月 派拉蒙夢工廠 122.000.000 322.720.000
3 《變形金剛》 07年7月 派拉蒙夢工廠 67.000.000 319.250.000
4 《加勒比海盜:世界的盡頭》 07年5月 迪士尼 122.600.000 309.200.000
5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 07年7月 華納兄弟 77.410.000 292.000.000
6 《諜影重重3》 07年8月 環球 70.181.000 227.470.000
7 《300死士》 07年3月 華納兄弟 70.025.000 210.610.000
8 《料理鼠王》 07年6月 迪士尼 47.227.000 206.450.000
9 《我是傳奇》 07年12月 華納 71.850.000 206.130.000
10 《辛普森一家》 07年7月 20世紀福克斯 39.699.023 183.140.000
2008年的
片名:末日危城
其它譯名:In the Name of the King: A Dungeon Siege Tale
類 型:幻想/ 冒險 / 動作
導 演:烏維.波爾 Uwe Boll
編 劇:Glenn M. Benest/David Freeman/Doug Taylor
主要演員:克萊爾.福蘭尼 Claire Forlani/馬修.利拉德 Matthew Lillard/雷.利奧塔 Ray Liotta/克莉絲汀娜.羅根 Kristanna Loken/Eva Padberg/朗.普爾曼 Ron Perlman/伯特.雷諾茲 Burt Reynolds/約翰 里斯.戴維斯 John Rhys-Davies
上映日期:2008-1-11
國家地區:美國 / 加拿大 / 德國 影片介紹: 改編自著名的動作RPG游戲,講述一位農夫為拯救被搶走的妻子以及為死去的兒子復仇,找上了控制著獸族軍隊的高盧惡魔。本片由德國著名游戲電影導演Uwe Boll執導,既然是由動作游戲改編的,其中的動作鏡頭當然不少,所以該片請來了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程小東擔任動作指導。Uwe Boll是當今最熱衷將游戲改編為電影的導演,目前已經將《鬼屋魔影》改編為電影,另外他的手上還有多款游戲等待拍攝,不過業界普遍對他的作品不看好。
片名:光暈
其它譯名: 光環
類 型: 戰爭 / 科幻 / 懸念 / 驚悚 / 冒險 / 動作
導 演: 內爾.布盧姆坎普 Neill Blomkamp
主要演員: 丹澤爾.華盛頓 Denzel Washington
上映日期: 2008-7-4
國家地區: 美國 影片介紹: 改編自微軟著名暢銷FPS游戲《光環》系列作品。游戲《光暈》成功地創建了一個吸引人的、令人難忘的、新穎的科幻世界。其次,《光暈》的主角士官長被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位偉大的英雄。在對抗著名的 Covenant 外星生物和被稱作 Flood 的寄生生物的戰斗中,勇敢神秘的士官長贏得了勝利,他在純粹血肉之軀的人類不能成功的地方成功了,這就讓他成為了一位萬眾矚目的英雄。 該片眼下的大部分工作已經陷入停滯調整狀態。
片名:納尼亞魔法王國:凱斯賓王子
其它譯名: 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
類 型:奇幻 / 家庭 / 冒險
導 演:安德魯.亞當森 Andrew Adamson
編 劇:安德魯.亞當森 Andrew Adamson/C.S. Lewis/Christopher Markus/Stephen McFeely
主要演員: 安娜.帕普利維爾 Anna Popplewell/Skandar Keynes/喬吉.亨雷 Georgie Henley/William Moseley
上映日期: 2008-7-1
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影片介紹: 《納尼亞傳奇》創佳績 迪士尼宣布拍第二部。 將於3月8日正式在中國內地上映,由迪士尼與沃爾頓傳媒公司聯手打造的的史詩巨制--《納尼亞傳奇》系列的第一部電影《納尼亞傳奇:獅子、女王、魔衣櫥》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橫掃全球票房市場,目前全球票房已經高達六億五千萬美元,超越同期的《金剛》多達一億美元。在剛剛公布的第78屆奧斯卡獎的提名名單上,《納尼亞傳奇》獲得最佳化妝、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音效剪輯三項提名。這些都令兩家合作公司士氣大振,趁機宣布:即將籌拍下一部《納尼亞傳奇》電影,電影內容將跳拍《納尼亞傳奇》系列的第四本書《凱斯賓王子》(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納尼亞傳奇》目前已經上升到2005年北美票房排行榜第三的位置,僅次於《星戰前傳3》、《哈利波特4》。只要再多一千二百萬美金就可以擠下《第六感》改寫迪士尼影史的票房紀錄,成為票房僅次於《加勒比海盜》的迪士尼真人演出電影。 根據外電報道,《凱斯賓王子》將於2006年年底開拍,預計2007年聖誕節檔期上映。《凱斯賓王子》是《納尼亞傳奇》系列中另外一部四個人類小孩都出現的故事,因此四個小主角依舊會歸隊主演,而成功執導第一部的紐西蘭導演安德魯.亞當森已經受邀繼續他的納尼亞之旅
片名:查理威爾森的戰爭
類 型:傳記/ 戰爭/ 劇情
導 演:邁克.尼科爾斯 Mike Nichols
編 劇: 阿倫 索金 Aaron Sorkin
主要演員: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朱莉婭.羅伯茨 Julia Roberts/艾米.亞當斯 Amy Adams/內德.貝蒂 Ned Beatty
上映日期: 2008-1-1
國家地區: 美國
影片介紹: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世界格局扔持續著「東-西爭霸」的局面,冷戰的恐怖陰霾持續籠罩著整個地球。而眼下,亞洲的火葯桶之一——阿富汗則成了龐大的冷戰體系中凸現出來的升溫熱點。就在1979年年末,寒冷的冬天籠罩著阿富汗北部的山區。一支前蘇聯特種部隊悄悄潛入,隨著雙方的直接交火。一場曠日持久的蘇阿戰爭終於爆發了。 從實力上,弱小的原始部落國家阿富汗顯然無法與強大的前蘇聯相抗衡。但出乎意料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戰局卻逐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強大的幕後推手自然來自前蘇聯的勁敵——美國。而代表美國勢力的則是一個及其神秘的人物——美國國會評論員查理.威爾遜(湯姆.漢克斯飾)。此人在家鄉德克薩斯州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州議員的顯赫身份為他的風流韻事提供了相當便利的條件。何況,在他身邊還有個德州數一數二的女富豪喬安妮.赫琳(茱莉婭.羅伯茨飾)的強力支持。事實上,剝去查理放盪不羈的外表,在他的內心卻隱含著出眾的智慧和敏銳的職業感,尤其是當國家的利益擺在眼前時,他更是會毫不猶豫、奮勇向前。 當遙遠的西亞戰事發生時,敏銳的查理在第一時間便急切地關注了這場戰爭的動向。而富婆情婦喬安妮.赫琳更是激進地表示美國應該直接參加這場戰爭,並強烈建議查理應該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智慧為弱小的阿富汗游擊隊做些什麼。在好友CIA特工蓋斯.阿瑞克托斯(菲利普.西摩爾.霍夫曼飾)的幫助下,查理和喬安妮遠涉西亞戈壁,腳步遍及以色列、埃及等國游說各處的軍火商、政客。很快,阿富汗游擊隊就從資金和裝備上得到了強大的支持,這顯然無異於美軍的直接參戰。經過了長達9年有餘的拉鋸戰,阿富汗游擊隊終於在西方世界的明爭暗助下,抵制住了前蘇聯多達50萬大軍的強大攻勢。最終將蘇軍的鬥志托跨,戰爭也不了了之。此後,前蘇聯在世界各地的勢力逐漸縮水,漫長的冷戰時期也行將結束……
片名:王室雙姝
其它譯名: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類 型:歷史/ 愛情/ 劇情
導 演:Justin Chadwick
編 劇:Peter Morgan/Philippa Gregory
主要演員: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埃里克.巴納 Eric Bana/Tiffany Freisberg/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Kristin Scott Thomas
上映日期:2008-2-29
國家地區:英國 影片介紹: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根據菲利帕.格里高利(Philippa Gregory)的同名歷史小說改編,故事圍繞蒂托王朝時著名的喬治八世與其第二任妻子展開。 波琳家族當時在宮廷內侍奉,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貪色的喬治八世(埃里克.巴納)某天看上了已婚的姐姐瑪麗,強行要求瑪麗與之同房。妹妹安妮則與宮中一公子哥兒混上,後被姐姐發現,遭家族唾棄而流放。瑪麗懷上喬治的小孩,待產期間妹妹回朝。報復心極重的安妮為了受寵於喬治不惜使勁各種卑下手段,把原本不喜歡喬治但懷小孩後對喬治漸生情愫的姐姐擠出了喬治的宮廷,還逼喬治與妻子卡瑟琳離婚及立她為後。只可惜,安妮懷男失敗,頭胎為女兒,即後來的伊麗莎白一世,第二胎流產,後來走投無路,在眼看要失寵之前,她要求與自己的哥哥結合以再獲生產的機會。結果又是流產。而且天機泄露,喬治八世處斬了波琳兄妹。瑪麗帶著她生下的男孩與一個馬夫長結合,過著無名但卻幸福的生活。 這段歷史曾經被拍攝成經典影片《亨利八世和他的六個妻子》,新版編劇是Peter Morgan,導演是Justin Chadwick,影片計劃今年秋季由BBC電影公司在倫敦開拍,索尼負責北美發行,焦點公司負責國際發行權。
片名:赤壁
類 型: 劇情 / 冒險 / 動作
導 演: 吳宇森 John Woo
編 劇: Qian Wang/Jing Zou
主要演員:林志玲Chiling Lin/周潤發 Yun-Fat Chow/鄒兆龍/張震 Chen Chang/張豐毅 Fengyi/Zhang/尤/趙薇 Vicki Zhao/胡軍 Jun Hu/劉燁 Ye Liu/金城武 Takeshi Kaneshiro
上映日期:2008-6-21
國家地區: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
影片介紹:
《赤壁》號稱投資5000萬美元,將於2007年3月正式開拍,2008年上映。 吳宇森介紹,三國里的故事很多,《赤壁》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片段,他選擇的是劉備和孫權聯手打敗曹操的故事。他表示會尊重歷史和民間傳說中所流傳的人物形象。但也對一些人物的性格做出了重大調整,比如,突出了周瑜性格中正面的東西,使他變成了一個心胸寬廣的人。 吳宇森確認了目前定下來的演員:周潤發扮演周瑜、梁朝偉扮演諸葛亮、林志玲扮演小喬。他表示有相當多的日韓演員要求出演其中的角色,但他覺得《赤壁》的故事找日韓演員來演沒什麼意思,他不會為了考慮日韓的電影市場而用日韓演員。與他形成對比的是,《無極》卻正是考慮到日韓市場,而動用日韓演員的。 該片投資之高是中國電影史上從未有過的,吳宇森介紹,這些資金主要花費在搭設場景和特技製作上。「雖然《赤壁》是發生在長江邊上的故事,但長江周邊也變得異常現代,因此只好選擇在河北拍攝。」
片名:X戰警4
其它譯名:狼人的復仇
類 型:科幻/驚悚/奇幻/ 動作
編 劇:David Benioff
主要演員: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布賴恩.考克斯 Brian Cox/胡凱莉 Kelly Hu
上映日期:2008-1-1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2006年暑期,本打算轟轟烈烈地憑借《X戰警3》終結這一並不算特別成功的漫畫改編電影系列的20世紀福克斯,萬沒想到這一場「最後之戰」卻打得個漂漂亮亮。首周末票房就輕松突破1億美元大關。最終在全球取得4億5500多萬美元的高票房。也更加堅定了福克斯公司的製片人再度打這部系列漫畫主意的信心。於是,這部繼續由「金剛狼」休.傑克曼為主打的《狼人的復仇》便又赫赫地寫在了福克斯2008年的電影計劃表當中了。在這部新作中,自然是主要圍繞「金剛狼」羅根追尋自己的身份為主。在X博士查理的幫助下,羅根對自己的身世有了些許眉目之後便想方設法追尋自己的過去,並繼續與眾多的變種人和邪惡的人勢力發生著不斷的糾葛及沖突…
片名:長江7號
其它譯名:長江七號
類 型:科幻/劇情/喜劇
導 演:周星馳 Stephen Chow
主要演員:周星馳 Stephen Chow/張雨綺/田啟文/林子聰
上映日期:2008-1-20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中國大陸
影片介紹: 關於影片的故事情節,星爺也是做足保密功夫,而記者通過對拍攝現場的觀察,和各方面采訪所得到的信息,對於《長江七號》的故事情節,也是略知一二了…… 首先,從《長江七號》的場景來看,雖然寧波美景頗多,不過當記者把周星馳在寧波拍攝的大部分地點轉了遍,突然發現,這些個拍攝場地卻是相當簡陋和危險,溫馨小家位於寧波一條大馬路邊的一棟獨立的小樓房,這里就是《長江七號》中周星馳和他兒子的住所,顯然這樣一棟拆遷已半的破舊房子是很符合,以窮困潦倒形象現身的周星馳的身份;從用木製板封住的窗口可以看的出,他們的家是在三樓。 不過,既然周星馳早在開拍前都說過,要拍一部父子深情的電影,那麼在這個破爛的家裡,一定會上演一處感人的好戲。由於周星馳一向身形不夠強壯,而在戲中卻有段要他推磚的悲慘場景,後來從一群扮演民工的群眾演員們那裡得知,周星馳在這部電影中不僅有很消耗體力的表演,更有相當多經歷痛楚的情節——例如:在電影中,他出演的角色因為討要薪水而被人追打;還有一場是周星馳所扮演的父親倍感心痛地打兒子;在戲中幾乎是一貧如洗的周星馳是買不起價值上百的玩具,但心中相當愧疚的父親也不忍就此放棄,於是他在垃圾堆里揀到一個破玩具,送給了他的兒子,沒想到的是。這個揀到的玩具竟然是和外星人聯系的通訊器,而後周星馳一家,利用外星人的優勢,痛罰學校里欺負兒子的富家子弟,以及工地上拖欠工資並毆打周星馳的工地包工頭林子聰,讓一家走向了幸福生活。而這個救他們父子於水深火熱的外星人很有可能是極具母性光輝的星女郎——張雨淇。
片 名:見鬼美國版
其它譯名:見鬼
類 型:恐怖/ 驚悚
導 演:大衛.莫雷奧 David Moreau/克塞維爾.帕魯德 Xavier Palud
主要演員: 傑西卡.艾爾芭 Jessica Alba/亞歷山多.尼沃拉 Alessandro Nivola/帕克.波西 Parker Posey/François Chau
上映日期: 2008-2-1
國家地區: 美國
影片介紹: 本片翻拍自2002年港片《見鬼》。港版《見鬼》由陳可辛監制,彭氏兄弟執導,李心潔主演,三年前被湯姆.克魯斯買走了翻拍權。《見鬼美國版》今年2月5號在洛杉磯開拍,阿湯哥和陳可辛一同擔任監制。 本片講述的是小提琴樂手悉尼.威爾斯小姐(傑西卡.阿爾巴扮演)自幼雙目失明,能用眼睛看世界是她一生最大的願望。終於有一天她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術,來歷不明的眼角膜讓她重獲光明,但也因此帶來了無盡的煩惱。重獲光明的威爾斯發現自己看到的世界與別人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她能夠看到凡人無法看到的鬼魂世界,更為恐怖的是,她發現她在鏡子中看到的竟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女人。她開始覺得恐慌,向別人講述她的見聞,然而沒有人願意相信她。恐懼與孤獨讓她痛恨自己眼中的世界,甚至後悔自己重獲光明。在反復思量之後,威爾斯認為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來歷不明的眼角膜,於是,她踏上了追查眼角膜來源之路,等待她的,仍將是眼中不停出現的鬼魂和靈異事件 ……
片 名:鬼已來電
其它譯名:鬼來電西洋版
類 型:恐怖
導 演:Eric Valette
主要演員:Torrey DeVitto/Phillip Jeanmari/Randy McDowell/ahj Mowry/Anna Nagata
上映日期:2008-1-14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同名日本鬼片重拍。不經意地發現行動電話的屏幕上顯示著一件 「未接來電「的留言,不可思議的,竟是一通由自己手機號碼打來的是電話,而且時間顯示是三天後的日期,呼取留言時,清楚聽到自己的聲音,那聲音中充滿著無助及恐懼,然而,三天後的這個時候,即是死神降臨的瞬間……
片 名:第一滴血4
其它譯名:無
類 型:動作
導 演: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Sylvester Stallone
主要演員: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Sylvester Stallone/詹姆斯.博林 James Brolin/金.迪肯斯 Kim Dickens/Bruno Campos/馬修.馬斯登 Matthew Marsden
上映日期:2008-1-25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去年剛拍完《洛基6》,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的超經典《蘭波》系列又將推出第4部! 越戰後藍波引退在曼谷當一名輪船修理工,有一回受聘護送一班基督教傳教士進入緬甸。當部份傳教士被殘暴的緬甸軍人俘獲,他唯有率領一支雇傭兵隊伍冒死拯救。 今回蘭博亦自身難保,無法再單槍匹馬闖龍潭,終於也需要別人支持。或許勇猛如他都要嘆句「年紀大,機器壞」,這位遲暮英雄,已非昔日所向無敵的「一人軍隊」了。 而在此部中,《蘭波》系列終於擺脫了裝A級片的政治做作,變得有B級片的妖嬈風采。此部中蘭波越發「辣手」了:一刀削掉腦袋、重機槍將人打成肉醬、撕碎喉嚨…… 這些即使B級片們都難得一現的「先鋒」元素,都將出現在這最新的《蘭波》里了!
片 名:我為錢狂
類 型:犯罪/ 喜劇
導 演:卡里.科瑞 Callie Khouri
主要演員:黛安.基頓 Diane Keaton/奎因.萊提法 Queen Latifah/凱蒂.赫爾姆斯 Katie Holmes/羅傑.克羅斯 Roger R. Cross/特德.丹森 Ted Danson
上映日期:2008-1-18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三個女子組成一個不太靠得住的聯盟,決定干出驚天駭俗的大事,密謀搶走美國聯邦儲備局要銷毀的鈔票。
片 名:新娘靠邊閃
類 型:喜劇
導 演:Anne Fletcher
主要演員:凱 瑟 琳.海 格 爾 Katherine Heigl/詹 姆斯.馬 斯 登 James Marsden/馬 林.阿 克 曼 Malin Akerman/愛 德 華.伯 恩 斯 Edward Burns
上映日期:2008-1-11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連續擔任27次伴 娘之後,簡遇到了難題,因為她妹妹結 婚的對象竟然是她暗戀的人。
片 名:蝙蝠俠:黑暗騎士
類 型:動作/ 犯罪
導 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主要演員:克里斯蒂安.貝爾 Christian Bale/瑪吉.吉倫哈爾 Maggie Gyllenhaal/希斯.萊吉爾 Heath Ledger/邁克爾.凱恩 Michael Caine/加里.奧德曼 Gary Oldman
上映日期:2008-7-18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前傳續集《蝙蝠俠:黑武士》中全員到齊,大壞蛋一籮筐,拭目以待。這次蝙蝠俠(克里斯丁貝爾)將和高登局長(蓋瑞歐德曼)連手合作,共同對抗在蝙蝠俠系列漫畫中最邪惡乖戾的大反派「小丑」(希斯萊傑),難得平靜的高譚市將再掀風暴,正邪大戰一觸即發。 克里斯丁貝爾眾望所歸將再次出飾蝙蝠俠一角,老管家和老科學家也同樣分別由老牌演員米高肯恩和摩根佛利曼等原班人馬擔崗,令人意外的是反派高手蓋瑞歐德曼這回改邪歸正,扮演蝙蝠俠的夥伴警察局長高登。
片 名:奇幻精靈事件簿
類 型:奇幻 / 科幻
導 演:馬克.沃特斯 Mark S. Waters
主要演員:弗雷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瑪麗-路易斯.帕克 Mary-Louise Parker/尼克.諾爾蒂 Nick Nolte/瓊.普羅萊特 Joan Plowright/戴維.斯特雷澤恩 David Strathairn
上映日期:2008-2-15
國家地區:美國 影片介紹: 這部大製作電影改編自暢銷幻想小說。 派拉蒙影業公司這部結合真人和特效的電影,將把重心放在雙胞胎兄弟傑瑞德( Jared )和西蒙( Simon )和他們的妹妹瑪羅琳( Mallory )開啟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魔幻世界。弗雷迪.海默( Freddie Highmore )(曾參演《尋找夢幻島》( Finding Neverland ))已經確定飾演雙胞胎兄弟,而莎拉.伯格( 《前進天堂》( In America ))將出演他的妹妹。 帕克將飾演孩子們的媽媽,因為最近與丈夫(安德魯.麥卡錫( Andrew McCarthy ))的分開而感到身心疲倦。 諾特和肖特將為兩個奇異的角色配音:Mulgrath,一個可以任意變形的魔王,試圖將他的魔爪伸向孩子們;Thimbletack/Bogart,一個既可以分別保護這個家也可以搗亂惡作劇的小東西。 普洛萊特將飾演孩子們的阿姨,她被別人認為精神不正常因為她可以看到不尋常的東西而且被他們所庇護。 這部電影將在蒙特利爾製作,由馬克.沃特斯( Mark Waters )執導。
2. 香港電影的歷史發展
香港電影史的發展應該從電影傳入香港開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路易·盧米埃爾在法國巴黎公映了《盧米埃爾工廠的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這一天,被世界各國電影界公認為「電影時代的開始」。
1896年初,路易·盧米埃爾的助手來了香港放映這些影片,而電影就是這樣傳入香港。自他離開後,香港電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動。當年,美國湯默斯·愛迪生公司派出一位電影攝影師到香港拍了一批紀錄片:名為《香港街景》、《香港總督府》、《香港碼頭》、《香港商團》和《鍚克炮兵團》。
這幾部有新聞紀錄的電影雖然不是香港電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們是在香港拍攝的,內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們稱為「香港電影」。
從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過一些很短的紀錄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關報導是這樣的:「現在中環街市對面,即同記辦館面前,准十五晚開演『成套戲本』(即整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法國導演下·齊卡當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難》。
1907年,香港有不少電影院紛紛開辦,而且公映的次數和數量都較以往為多,因此被視為香港電影事業的第一個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燒鴨》,是上海亞細亞影戲公司在香港拍攝的一部默片諧劇。該片的導演梁少坡同為該片的主角,故事講述一個小偷(由梁少坡飾演)想偷燒鴨,卻被警察捉住了。劇情十分簡單,但不乏詼諧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燒鴨》雖在香港攝制,卻並非香港電影公司的作品。該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後來結束了他在上海的電影事業,回美國路經香港時,和黎民偉合作製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並因而催生了香港電影事業,而黎民偉更被譽為「香港電影之父」。這部電影的出現,象徵香港電影史啟蒙期的終結,萌芽期正式開始。 據《中國電影發展史》記載,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莊子試妻》在1913年出產,編導是黎民偉、攝影師是羅永祥,主要演員是黎民偉和嚴珊珊。
這部電影創下不少香港電影紀錄: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國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女電影演員參演的香港電影;
(四) 也同時是第一部有特技攝影的香港電影。
黎民偉及其兄長海山、北海於1923年創辦了香港第一間全由香港人投資創辦的電影製片公司「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他們並非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動香港,以至全中國的電影工業。
民新的成立為香港電影業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它不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聞紀錄片《中國競技員赴日本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又在1924年在廣州成立了香港第一個演員培訓所民新演員養成所,發掘有演戲潛質的人。
此外,民新還攝制了香港出產的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於1924年,珍貴的新聞紀錄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大會》、《孫大元帥檢閱軍團警會操》以及1925年出產的《孫大總統東較場閱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實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電影事業已漸漸成長,可是由於黎民偉具有同盟會的背景,港英政府禁止民新於香港開設攝影場,香港電影發展被迫中止了。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無理殘殺中國人民,中國各地紛紛罷工、罷課,以示抗議。同年6月,內地的罷工熱潮擴展到香港。香港大罷工期間,每天都有商店倒閉,百業凋零,所有娛樂活動,包括電影放映一律停止。這個現象令剛萌芽的香港電影事業夭折。次年10月罷工結束,但香港電影事業仍然未能復甦起來,因為有實力的電影工作者都去了廣州或上海發展。雖然期間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員,但這都是有名無實,直至 1929年末,仍沒有一部香港電影生產過。
1930年初,黎北海等創辦了香港影片公司,製作出創業作《左慈戲曹》,然後香港才陸陸續續再有電影製片公司的成立,香港電影事業才見起色,得以復甦。
1930年,香港的電影業隨著黎北海(黎民偉兄長)創建香港影片公司而開始復甦。不過,真正令香港電影業站穩住腳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偉的上海民新與其他幾間電影公司合並而成的「聯華影業公司」。「聯華」可以說是為香港電影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是戰前中國最大的電影廠之一。
為了培養人才,聯華在1931年4月開辦演員養成所,教授的課程包括編劇、導演、表演、攝影等,堪稱一間電影全科學校。它培訓了一批傑出的粵語片導演,如李鐵、黃岱等,對香港電影貢獻良多。
「聯華」香港分廠一向都是拍默片,雖然當時有聲電影興起,創辦人卻不敢冒險。於是,第一部粵語有聲片就由上海天一電影廠的湯曉丹執導拍成,就是《白金龍》。
有聲電影問世後,香港的電影公司紛紛拍攝有聲片。1934年「聯華」香港分廠解體,黎北海另創了香港第一家有聲電影製片廠「中華」,並導演了一部局部有聲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聲片《傻仔洞房》(1934)。
進入1935年,香港電影正式步進有聲時代。
從1935年開始,香港的粵語片產量每年遞增,從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過一倍。受到抗日熱潮的影響,香港生產了多部愛國電影,其中包括大觀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線》。
1936年,社會教育片成了香港電影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愛國片在同年增多了產量。當然,故事片在香港電影史上從來也並未受過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編導的《兒女債》。
1937年到1938年,由於「七七事變」的發生,香港抗日氣氛高昂,因此電影工作者也紛紛開拍抗日愛國片,頓時間,愛國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產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為愛國片。
1939年秋,受到歐洲國家的戰爭所影響,1940年的港產片產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電影業陷入低潮。大觀電影廠及其他電影設施被炸,大量的香港電影拷貝和底片也被燒毀或遺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殘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狀態,在這期間,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幾部由日本電影公司拍攝的紀錄片問世。
戰後初期,電影製片廠的數目較戰前為少,大中華是其中一個較有規模的,因為它擁有李麗華、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導演朱石麟和吳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華生產了34部國語片和8部粵語片,可惜到了1949年,產量卻愈來愈少,被迫關門。
總括來說,日本入侵對香港電影業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香港電影經歷了四年的停產,才在1946年上映了戰後首部港產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電影界很多左派人士為了逃避國民黨的政治壓力,或中國內地通貨膨脹的影響,紛紛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國語電影業便愈來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達至高峰。 香港電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內地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電影,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沖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成熟的雛型。
20世紀50-60年代是國、粵語片起飛的時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粵語片的盛產期。這段黃金時期粵語片有以下幾個主流:
粵語片
1:粵劇戲曲片
據估計,在20世紀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粵劇戲曲片問世,差不多每三部粵語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粵劇片,而在1958年更達到了高峰,這一年的160部電影中,粵劇佔了一半。
舞台式的粵劇片基本上製作費不高,電影技巧也不特別考究,因為大部份都沿用粵劇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節,其餘的排場做手都不嚴格。因此,這類戲曲大多被揶揄為「五日鮮」、「七日鮮」。當然其中也不乏製作認真,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朽經典,如《帝女花》(1959)、《紫釵記》(1959)、《李後主》(1968)等。而戲曲片的演員亦有不少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劍輝、白雪仙、新馬師曾、薛覺先和林家聲等等。
至於粵劇戲曲片為何會在20世紀50年代大受歡迎呢?這是因為戰後粵劇發展蓬勃,進棚看戲成為上流社會的消費享受。至於一般市民只好聽電台話劇或聽粵曲,有見及此,電影公司便把大量經典粵劇拍成電影,讓戲迷可以以低廉的戲票欣賞傳統的粵劇戲曲。
2:文藝片
這時期的文藝片背景多為民國或當代,講求戲劇結構,又或改編自中外文學、流行小說,或襲取好萊塢通俗劇的故事模式。而提到這類環繞家庭倫理、男女之愛的文藝片,就不得不提粵語片電影公司中的佼佼者——聯合電影有限公司(中聯)。
中聯創建於1952年,共生產了44部電影,出品了不少粵語片中的經典,如李鐵的《危樓春曉》(1953)、《天長地久》(1955)、楚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傳戶曉的作品。
中聯的21位精英,有見於影藝界充斥著粗製濫造之歪風,遂以認真的拍攝態度、主題健康的電影信念為大前提,創辦中聯以抗衡媚俗投機而質素低劣的七日鮮貨色。這批電影界精英包括導演李鐵、吳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員:吳楚帆、張鍈、張活游、白燕、黃曼梨、紫羅蓮等等。
中聯電影每每針對香港社會種種問題,批判上流大亨的偽善丑惡,帶有濃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國電影的美學層次。大概是因為過分執著於傳統道德使命,中聯漸漸跟時代脫節。到1967年,它也隨著粵語片的息微而關閉,但其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是絕不容忽視的。
3:古裝武俠片
20世紀50年代的古裝武俠片大多以民間熟悉的俠義神怪故事為骨幹,但武打場面並不講求真實感,發展至後期(20世紀60年代初、中期)日漸注重動作場面設計,大量加進了特技花款(如怪獸、怪人裝扮和模型特技)、曹達華和於素秋就演了不少這類古裝武俠片,如《如來神掌》系列。
4:喜鬧劇
這類電影大多以詼諧搞笑的喜劇演員掛帥,橋段不外乎「大鄉里出城」、「癩蛤蟆想食天鵝肉」之類的故事,如新馬師曾、鄧寄塵主演的「兩傻系列」。
以上各類型的粵語片雖然在電影美學角度上來說,藝術感略嫌粗糙,但論到能否帶給觀眾共鳴,則可謂綽綽有餘,難怪這段時期,粵語片的產量可觀,令粵劇片達至高峰期。
5:國語片
事實上,從1967至1969年,粵語片的產量仍高於國語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況才開始扭轉。
國語片由低沉轉盛的轉折點,是五十年代中期國際發行公司」與邵氏父子改組,分別成為電影懋業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電懋資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組後銳意在香港電影業大展拳腳。它們不但全力推動國語片,還建立完善的發行網來開拓海市場。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製作大量高質電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不了情》,達到前所未有的以十萬為單位的票房成績。邵氏電影製作豪華瑰麗,粵語片中的爛衫戲可謂相形見絀,加上製作重質不重量,鮮有七日鮮的電影出現。
國語片的熱潮不獨使國內興起的黃梅調電影帶到香港並使之流行起來,更創作了新派武俠片,包括改編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俠作品:胡鵬導演的《射鵰英雄傳》(1959)。單在1963年,武俠片的產量已高達61部,而武俠片之中的代表作則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66)及張徹的《獨臂刀》(1967)。狄龍和姜大衛、王羽這些武打明星的出現,亦可視為70年代李小龍冒起的前奏。
事實上,從20世紀50年代起,國、粵語片的確並存,雖然兩者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相容的。可是,隨著國語片從1970年迅速發展,加上粵語片青黃不接,於1970-1971年間,國語片的產量多達116部,而粵語片只有22部;於71-72年間,國語片數量依然上升,反觀粵語片卻只剩一部,鄧麗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後的數年,國語片一直領導著香港電影市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粵語片面對著國語片雄霸市場的威脅,但仍力求在戲種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順勢興起,並造就了兩位當時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蕭芳芳和陳寶珠,電影界追捧偶像的熱潮可說是由她們而起。 七十年代
20世紀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而香港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以致7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厲氣勢,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電影業占著領導的地位,擁有東南亞電影王國的美譽,出品了大量國語武打片,大導演包括楚原、張徹及劉家良等等。他們都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電影世界裡都是強烈的陽剛味,其中張徹的電影更造就了偶像級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龍、傅聲等。1979年的《英雄無淚》就是當年邵氏最賣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類古裝刀劍片的鋒芒其實以較在60年代遜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龍的出現。
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軍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
1973年李小龍驟然暴瘁,令功夫片熱潮未能延續。而隨著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觀眾對遠離現實的功夫片漸漸失去興趣,反而對反映當時社會狀況,諷刺現實的電影加以青睞,這就解釋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為最賣座電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員,如鄭少秋、沈殿霞都是當時的電視藝員,而由於電視已成為當時的重要媒體,因此他們對觀眾來說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這部電影的成功,不但為以後的新電影類型作了開端,更令粵語片得到重新振興。
自此,很多電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風格,演員的演繹亦帶有嘻笑怒罵的味道。從電視跳到電影的許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由於從70年代中期開始,大家的主導閱讀方式是電視模式,很多粵語片的題材或靈感都是來自電視內容,如《阿福正傳》(1974)、《大鄉里》(1974)、《新啼笑姻緣》(1975)。許冠文、許冠傑兩兄弟也跳出了電視趣劇的框框,走上大銀幕,以其獨有的笑話公式拍攝了一系列非常賣座的喜劇 :《鬼馬雙星》(1974)、《半斤八兩》(1976)、《賣身契》(1978)等等。這些電影不但令喜劇在香港電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更促使了後來功夫喜劇的誕生。
1978年袁和平執導《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劇的地位,使其成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電影類型。功夫喜劇離開電視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設計及諧趣的雜耍風格吸引觀眾;可以說是揉合了傳統功夫片及許氏兄弟式的喜劇精粹。演員方面,成龍,洪金寶等也擺脫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貪玩的形象來親近觀眾。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種,提到70年代的香港電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導演李翰祥從台灣返回香港東山再起,大拍風月綽頭及騙術奇觀電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騙術奇譚》,不但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新的一頁,也象徵著70年代香港電影意識的轉變-金錢至上、綽頭化的風格抬頭,這個影響一直延續到80年代。不過,1979年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出現卻為香港電影帶來了富神采而短暫的變奏。
1979年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始。大批電視幕後工作者轉投電影圈,他們包括許鞍華、章國明、譚家明、嚴浩、徐克、余允抗等等,他們本著對電影的熱誠,及年輕人特有的創意和社會觸覺,拍出不少充滿個人色彩的電影作品,為香港電影打開嶄新的一頁。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瘋劫》(許鞍華執導)、《蝶變》(徐克執導)、《點指兵兵》(章國明執導)。其後這批或在外國學習電影,或在電視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輕導演繼續拍攝了一部又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邊人》(1982)、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譚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數十部作品,都很能表達這些導演對當時社會氣象的感覺及情懷。
雖然這些新導演全被以「新浪潮導演」之名,但事實上,他們每一位的作品都極富個人色彩,並沒有陷入香港電影類型化的傳統模式。許鞍華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銳;徐克有一股神經質的張力;方育平作風朴實,真實感濃厚;嚴浩浪盪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間;譚家明走中產美學;章國明擅拍警匪片等等,這些特質都體驗到新浪潮電影的「作者論」美學。
「新浪潮」標志著香港電影與上一代中國本位粵語片的決裂。五、六十年代的粵語片往往背負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創新;而「新浪潮」電影則帶有濃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強烈的本地感性;這跟導演們於香港成長、受西方教育很有關系。
此外,這時期的電影都慎用大明星,製作成本亦得到控制,跟後來的港產片標榜卡士明星,動輒千萬製作的營運模式可謂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電影界從來都是以商業掛帥,新浪潮電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難免被淘汰的厄運。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龍虎風雲》等。除新藝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時的電影公司還有德寶電影公司。德寶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劇(《雙龍》系列、《富貴逼人》、一方面也拍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或者都市優皮小品路線 (《三人世界》、《單身貴族》),務求達到片種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電影公司則繼續以成龍作頭牌,讓他從《師弟出馬》、《龍少爺》的功夫小子形像,漸漸成為《A計劃》中穩打穩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跡》,更是成龍的顛峰之作。
同樣是武師出身的德寶明星洪金寶卻憑《鬼打鬼》(1980) 開創了靈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屍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風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謀妙計五福星》以至《運財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
據統計,80年代的十大賣座香港電影之中,新藝城佔了四部,嘉禾佔了五部,再加上多產量的德寶(1984至1989的五年間,拍制了47部電影)整個八十年代可稱為三雄各據的時期。
跟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新浪潮相比,我們會發現到80年代的香港電影由於太過側重劇情堆砌,明星包裝,因此電影類型單向化,更遑論什麼作者論了。有人認為這時期的電影造就明星、扼殺導演、編劇的創作,使香港電影走上窮途沒落,加上1989年經濟、影帶市道不發達等種種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電影市道滑落。盡管如此,若不以電影質素或創意來衡量,單看票房成績及投資者的態度,說20世紀80年代的香港電影屬飛黃騰達的時期實在不為過。 1990年,周星馳以《賭聖》大破紀錄,開始他的票房神話,90年代至今基本是周星馳的天下。
綜觀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基本上仍可稱之為百花齊放,我們不但有從80年代順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導演:張婉婷(《秋天的童話》)、王家衛(《旺角卡門》)、關錦鵬(《胭脂扣》)、陳嘉上(《小男人周記》)等等,可是,依照香港電影的傳統,賣座的片種總有跟風者,而當跟風者眾、水準參差的時候,亦即該電影類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俠動作片熱潮如是,賭片熱潮及後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沒有例外。
到了90年代中期,港產片票房連續下挫,西片逐步抬頭。《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創下六千萬元票房佳績,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Titanic)更以一億一千萬元攀上頂峰,這部映了195天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還佔了「本世紀百部賣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壓倒了在80年代威風一時的新藝城作品《最佳拍擋》系列。
另一個令90年代香港電影褪色的原因是盜版問題。80年代錄影帶市場興起已經令電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後期,盜版VCD更為香港電影市道帶來了重擊。不少電影在午夜場或首映過後便出現盜版,海關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責任,後來香港政府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海關逐漸加強掃盪,才使盜版VCD活動略為收斂。
香港電影界曾多次組團訪京,與港澳辦及電影局商討創作自由、版權問題等,亦促請中央政府開放市場。1997年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董建華先生首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到香港電影,並撥出一億港元開發電影科技及接受資助申請,令香港電影人略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搞得有聲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電影人揚威國際,張曼玉、蕭芳芳、王家衛先後在柏林、戛納等國際影展中獲獎,香港電影漸受國際影壇重視。可惜的是,這也導致影圈人才外流,吳宇森、唐季禮、袁和平、林嶺東等著名導演紛紛前往好萊塢發展,周潤發、成龍及楊紫瓊等巨星級演員亦被好萊塢羅致。20世紀90年代的賣座保證是「雙周一成」(周潤發、周星馳及成龍),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電影人在亞洲區尋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績最突出的是在台灣一脫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轉型,由脫星變性格演技派,成績斐然。還有90年代中期之後,香港掀起日本電視劇熱潮,連帶電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員參與港產片,其中又以女星為主,包括《星月童話》、《東京攻略》和《阿虎》,當然亦少不得成龍電影里插科打諢的一眾日本美女。
科幻特技也順著世界性的大趨勢融入香港電影之中,《風雲之雄霸天下》與《中華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動作片《特警新人類》及《紫雨風暴》、《藍血人》更特別邀請外國特技效果專家設計爆炸場面,令觀眾嘆為觀止。
總括來說,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電影雖然較諸於80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創作意念及電影製作方面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小成本製作的獨立電影如《過海隧道》、《天上人間》等亦有公映的機會,加上數碼電影的冒起,而劇本創作亦得到應有的重視。相信踏入新紀元,香港電影將會追求更高的質素,並帶領整個亞洲區的電影業邁向國際影壇。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於20世紀80年代電影公司大灑金錢,演員一天九組戲的好景日子來說,2000年代的香港電影的確危機重重,陰霾滿布。還有90年代的奇跡及幾個國際知名的名字,周星馳、周潤發、成龍等等。
2003年是香港電影業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經濟繼續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發,使許多戲院空空如也,並令電影製作停頓四個月;該年只共拍攝54部電影。香港的兩位著名歌手兼演員張國榮(46歲)和梅艷芳(40歲)的死,對電影業更是雪上加霜。
周星馳獨有的「無厘頭」喜劇深得民心,他的作品如《逃學威龍》、《唐伯虎點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劇經典。從《喜劇之王》開始,周星馳導演的作品全都是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周星馳明顯減產,一邊休養生息,一邊走上幕後之路。
周潤發拍了一連串英雄片、動作片,雖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還算有觀眾緣。其進軍好萊塢,除拍攝一貫的動作片(如《血仍未冷》) ,還嘗試拍如《安娜與國王》。到大陸轉型做配角(如《讓子彈飛》《大鬧天宮》,也只能拍《大上海》這種老本行電影,可惜在香港竟只有500萬港元的票房。
至於成龍則大致維持一年一部大製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對於90年代的成績,2000年後成龍主演電影已不算大賣。可惜在電影風格上難求突破。《十二生肖》在香港更只有800多萬港元的票房。
導演方面,「雙王」王晶和王家衛可謂雙映成趣,一個擅拍商業味道極重的電影,更被揶揄為「屎尿屁」導演;一個專挑大明星合並,產量少、藝術味濃,往往得到國際影展的垂青,兩人電影風格回異,但在21世紀的香港電影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創將之一杜琪峰頗受矚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來愈有個人風格。還有憑《香港製造》打出名堂的陳果亦成功地從獨立電影導演變為香港主流電影導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