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3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哪些影片
2023年上海電影節主競賽入圍影片有:
【主競賽單元】
《不虛此行》導演:劉伽茵(中國)
《第八個嫌疑人》導演:李子俊(中國)
《尋她》導演:陳仕忠(中國)
《約瑟夫的兒子》導演:豪巴姆·帕班·庫馬爾(印度)
《火種》導演:康納·奧哈拉(英國)
《你好,媽媽》導演:山田洋次(日本)
《遺跡的聲音》導演:瑪爾塔·拉拉納(西班牙)
《妮娜》導演:奧克薩娜·貝奇科娃(俄羅斯/喬治亞)
《被惹怒的電影人》導演:梅赫迪·法德·加德瑞(伊朗)
《琴聲訴憶》導演:多米尼克·德魯德爾(比利時)
《人生初日》導演:保羅·傑諾維塞(義大利)
《658公里、陽子的旅途》導演:熊切和嘉(日本)
【亞洲新人單元】
《伊人自強》導演:拉蘇爾·卡哈尼(伊朗)
《死因不明》導演:阿里·扎尼加(伊朗)
《漫漫長日》導演:王子川(中國)
《乘船而去》導演:陳小雨(中國)
《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晉(中國香港)
《喜歡高興愛》導演:劉兵(中國)
《梅的白天和黑夜》導演:羅冬(中國)
《和毛絨公仔說話的人很溫柔》導演:金子由里奈(日本)
《奔逝》導演:艾蘇丹·塞特(哈薩克)
《星期日》導演:肖基爾·霍利科夫(烏茲別克)
《信號》導演:李·豐沙文(寮國)
《年少日記》導演:卓亦謙(中國香港)
【動畫片單元】
《海豚男孩》導演:穆罕默德·科赫讓迪絲(伊朗/土耳其)
《土狼的四個靈魂》導演:亞倫·高德(匈牙利)
《尖頭的權太》導演:西澤昭男(日本)
《鍾馗》導演:王羽熙、黃山川(中國)
《紐約俠客行》導演:傑雷米·德居森(比利時/法國/西班牙)
【紀錄片單元】
《焦慮貝魯特》導演:扎卡利亞·加布爾(約旦/黎巴嫩/卡達/西班牙)
《少女與馬》導演:楊荔鈉(中國)
《摩西的間諜》導演:伊茨克·勒納(以色列)
《走線》導演:努里亞·克拉維羅、艾托·帕拉西奧斯(西班牙/墨西哥)
《馬哈茂的中年激情》導演:達沃德·阿卜杜勒馬利基(伊朗)
【短片單元】
【真人短片】
《倒春寒》導演:張津銘(中國)
《劫日禮物》導演:姜曉通(中國)
《中場休息》導演:張曜元(日本)
《我來自海洋》導演:菲魯茲·塞哈爾(黎巴嫩)
《打破溫室》導演:特奧娜·加爾戈修(羅馬尼亞)
《獸皮》導演:利亞·約翰斯頓(加拿大)
《她問》導演:文淇、鄭子憶(中國)
《知了》導演:鍾鴻鍦(中國)
《夢想美麗海洋的那條魚,被困在魚缸里的那條魚》導演:安東尼·卡澤特(法國)
《故園》導演:安德烈·克列切托夫(俄羅斯)
《乖囡》導演:曾華倩(英國/中國)
《燕子》導演:瑪麗卡·穆哈梅詹(哈薩克)
《二十》導演:林齊穎(中國/美國)
《無線》導演:何塞·普達德斯·馬丁內斯、胡利葉塔·加斯洛、大衛·馬奎達·帕沃(西班牙)
【動畫短片】
《追尋那隻鳥》導演:烏娜·洛倫森(冰島/加拿大)
《最後的語言》導演:迪克·格羅布勒(南非)
《乘客》導演:胡安·巴勃羅·薩拉梅利亞(阿根廷)
《偷來的旋律》導演:格奧爾基·博古斯拉夫斯基(俄羅斯)
《蜜蜂與蒼蠅》導演:蘇夏(中國)
2023年上海電影節影片徵集工作:
2021年12月15日起至2022年3月31日、2022年12月20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金爵獎紀錄片單元、金爵獎動畫片單元、金爵獎短片單元以及國際影片展映單元面向全球開通線上征片。
在兩個報名周期內收到的來自12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800部作品中,名導新作匯聚,世界首映和國際首映比例進一步升高。
2022年12月30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短視頻單元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正式面向全球徵集。短視頻單元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網站面向社會徵集4分鍾內(含4分鍾)的成片短視頻影像作品,劇情、動畫、紀錄、實驗等類型短視頻作品均可報名。
20部入選作品的創作者,將受邀參加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現場推介、導師論壇、探索課堂、後期培訓等系列活動,並將走上電影節閉幕紅毯,出席金爵獎頒獎典禮。
2023年2月1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正式啟動報名工作。2023年3月15日起至4月30日,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接受電影市場活動申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Ⅱ 第一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是
第一位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是王家衛。
王家衛1997年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導演。
唯一的金棕櫚獎:1993年,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鞏俐、葛優等人主演的《霸王別姬》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
第一位最佳導演:1997年,王家衛憑借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並最終奪得了最佳導演獎。
第一位影帝:獲得過戛納影帝的華人演員只有兩位:葛優和梁朝偉。
唯一一位影後:獲得過的戛納影後的華人演員只有一位:張曼玉。
唯一一位電影節評委主席:2006年,獲得過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的中國導演王家衛,成為了戛納電影史上唯一一位華人評委主席。
Ⅲ 拿過金熊獎的中國人
拿過金熊獎的中國人是張藝謀導演。
金熊獎(GoldenBearAward)是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2年,每年頒發一次。金熊獎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
張藝謀,1950年4月2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電影導演,「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國波士頓大學、耶魯大學榮譽博士,北京電影學院特聘教授。1978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廣西電影製片廠。1984年在電影《一個和八個》中首次擔任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1986年主演第一部電影《老井》奪三座影帝。1987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從此開始實現他電影創作的三部曲,由攝影師走向演員,最後走向導演生涯。1987年至1999年執導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令其在國內外屢獲電影獎項,並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2002年後轉型執導的商業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曾任第1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和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2008年擔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總導演,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獎和央視主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並提名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2013年執導電影《歸來》。2015年籌拍好萊塢電影《長城》。2016年擔任中國杭州G20峰會文藝演出總導演。2017年執導動作電影《影》,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19年10月1日,擔任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總導演。2022年,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金熊獎。
Ⅳ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中國獲獎情況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電影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展示窗口。以下是部分中國電影作品在該電影節上的獲獎情況:
1983年,中國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榮獲第七屆最佳影片美洲大獎。1985年,凌子風導演的《邊城》獲得第九屆評委會榮譽獎。1986年,陳凱歌的《大閱兵》榮獲第十屆評委會特別獎。
1990年,滕文驥導演的《黃河謠》和動畫片《山水情》分別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短片獎。1995年,謝飛和騰格爾憑借《黑駿馬》分別贏得最佳導演和最佳音樂藝術成就獎,而張藝謀則榮獲百年電影貢獻獎。1997年,謝晉執導的《鴉片戰爭》獲得了第二十一屆「美洲特別大獎」。
1998年,王學圻憑借《太陽鳥》獲得評委會特別獎。1999年,《那山那人那狗》贏得觀眾投票獎,由霍建起執導。2000年,鞏俐憑借《漂亮媽媽》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和藝術成就獎。
2001年,成龍榮獲第二十五屆蒙特利爾美洲特別獎。2004年,安鐵軍和范偉憑借《看車人的七月》分別獲得評委會特別獎和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滕文驥的《日出日落》和張曼玉均榮獲藝術貢獻獎項。2006年,楊亞洲和倪萍分別在《雪花那個飄》中獲得評委會特別獎和最佳女演員獎。
2007年,簡藝的處女作《冬筍》(英文名:Bamboo Shoots)贏得最佳處女作銅天極獎,展示了中國新導演的才華。2008年,王全安的《紡織姑娘》榮獲評審團特別大獎,而他的《永恆之火》作為北京奧運官方電影,獲得了特別獎,閉幕式上展映。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下旬,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爾所舉辦競賽性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的宗旨為「鼓勵文化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之相互了解、刺激各大洲電影製作的提升來培育優質電影、拔擢電影工作者與新創作品、發掘和鼓勵新進人才、並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專業人士的交流。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為國際A類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