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好看的十部懸疑電影
1.《致命ID》
《致命ID》(又名《殺人游戲》),看完一遍,你會覺得不太過癮,或許也會覺得很多對白沒怎麼注意因此看不懂後續,所以,再看一遍吧!影片沒有恐怖的鏡頭,也沒有幾處惡心的場景,可是偏偏這樣還是讓人感到莫名的寒氣。旅館內的邪惡,旅館外大雨傾盆,只是黑夜。雙重結局,一個也沒有料想到,特別是第二個結局,和電一的結局真的有的一拼!看完此作後,讓人聯想到很多電影的片段,但是故事的構思卻與任何一處都不同,感覺尤為奇特。
2.《第六感》
《第六感》(又名《鬼眼》),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已經是十多年前了,當時帶給我的震撼卻依然清晰。這絕對不是一部普通意義上的鬼片或者驚悚片,由開頭的驚栗片格局一轉再轉,中段鬼怪出沒而後段急轉直下成為溫情洋溢的家庭片,及致最後五分鍾的高潮揭謎底戲,真令人意料不到。即便是看過多部鬼片的觀眾也不得不承認,這是最耐人尋味的一部。
3.《小島驚魂》
一部日式的心理恐怖片,每過幾分鍾都有讓人不寒而立的音樂和場景,對於劇情,我愛不釋手,我不想丟下一秒鍾的時間離開屏幕,我只怕漏掉了細節。細節決定了此片的成功,每一處細節都是那麼的重要,對於大局,對於雙重意外的結束。有人說這部片子和《第六感》很相似,是啊,兩部結局都是一樣的讓人震撼,讓人感到莫名的哀傷。
4,《搏擊俱樂部》
140分鍾里,導演芬奇給我們講述的是黑色的幽默。這部電影第一遍看過之後的那種似懂非懂,不確定和不相信。虛無主義與光影魅力的絕佳契合,才會衍射《搏擊俱樂部》如此經典的佳作,大衛·芬奇虛實交縱的手法,寓以自我的搏鬥構思,對於何為存在做出的見解即便在今時來看亦然是顛覆性的,那風格奇詭異的黑色幽默間,一探深淺是迷失的自我。
5.《萬能鑰匙》
一部充滿黑暗色彩的懸疑片。該片營造的恐怖氣氛讓人不寒而慄,特別是有幾處突然的心理嚇人鏡頭,硬是讓我嚇得叫了一下。當然,這不算是恐怖片,因為片子放了一些後,我們就開始猜測這部片子的結局會是怎樣,當然,和往常一樣,結局我們都沒有猜到,雖然有點假,但是假的太讓人意外了,意外的讓人太驚訝了!絕妙的結局啊!強烈推薦!喜歡恐怖與懸疑的不妨來看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6.《沉默的羔羊》
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的敘述方式和《七宗罪》很像,內涵性也與後者不相上下。看完後,感覺自己的心靈被它洗禮了,偶爾和劇中的台詞產生共鳴的時候,會會心一笑,再看看周圍的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成功的電影一定會去拍續集,這部也一樣,至於後面的幾集我還沒來得及看,當然,不想放過這樣好的片子。
7.《恐怖游輪》
我看過的最好的懸疑片,導演先帶我們進入第一個小輪回,然後經歷JESS123的小輪回,讓我們自作聰明的觀影者以為自己看懂了,其實是3個小輪回組成的在船上發生的事情而沾沾自喜,期待JESS打破輪回,結果她被沖上沙灘回到家果斷殺死自己,然後帶兒子離開,都以為輪回終於要結束,直到JESS撞到鳥,把死鳥扔到沙灘上,卻看到沙灘上有無數的死鳥,這時才知道一切全部還在輪回中……
8.《迷霧》
改編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說,他還有《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
9.《穆赫蘭道》
長達148分鍾的電影,稀里糊塗看了100多分鍾後還是一頭霧水,跟《閃靈》一樣難懂的劇情,看著看著突然電影變了,變得跟前面格格不入,完了,徹底的亂了,更不懂了。期待著,終於最後來到結局,彷彿明白了什麼,又感覺完全抓不住。我毫不猶豫的再重新拖放著又梳理一遍,再加上網路上的達人們各種解說,我基本看懂了。
10.《死寂》
《死寂》,我認為這是一部 懸疑+驚悚+恐怖 三維一體的影片。其實整個劇情沒覺得特別的恐怖,結局有5分鍾反轉意味,不過其實也不是特別有需要看第二遍的需要,作為恐怖片,一般般,遠沒有《萬能鑰匙》的結局耐人尋味,也沒有《小島驚魂》的細節需要反復體會。不過驚悚的氣氛,嚇人的場景還是很不錯的,值得一看。
B. 泰德·漢森個人作品
泰德·漢森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演員,他的個人作品涵蓋了不同類型的電影與電視作品。
在2009年,他完成了《黃壁紙》(Sage at Duel),在2008年他分別在《良善意圖》(Store owner)、《本傑明·巴頓奇事》(Mr. Daws)、《夜之羅蘭思》(Old Gus)、《水晶河》(Olin Arrendal)、《愛使人受傷》(Parking Lot Man)、《預知》(Crying Man at Disaster)、《福克斯沃斯的大夜晚》(Big Daddy)和《羅納德·魯尼》(Oldie Bowling Alley Man)中出演角色。
2006年,他參與了《德克薩斯之夜:里基·鮑比的歌》(Chip)、《性心理障礙》(Professor Krafft-Ebing)、《雪中奇跡》(Pastor Lindquist)、《伊麗莎白鎮》(Sad Joe)、《死鳥》(Elderly Teller)、《鮑比·瓊斯:天才的擊球》(Elderly Law Client)、《綁架》(Robert Gidden)、《陪審團》(Pulaski)、《第二諾亞》(Ticket Salesman)、《閃電》(Ticket Man)、《花園中的善與惡的舞蹈》(Passer-by)、《第二個諾亞》(Doc)、《旅行者》(First Trailer Buyer)、《最後的舞蹈》(Judge Gorman)、《格洛迪》(Henry Royce)、《拳擊赫萊娜》(Mailman)、《沉默的受害者》(Dr. Reed)、《以謀殺之名》(Walter)、《炸綠番茄》(Bailiff)、《巴黎鱒魚》(Hotel Clerk)、《我愛》(Mr. Nelson)、《蘇迪和辛普森》(Mr. Henderson)、《密西西比州謀殺案》(Wilbur Combs)等作品。
在1990年代,漢森在《法律與秩序》(Judge)、《北方與南方》(Dr. Sapp)、《貝尼與巴尼:拉斯維加斯卧底》(Choreographer)等作品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時在1997年的《午夜花園中的善與惡》中,他也有精彩的演出。
總的來說,泰德·漢森在電影與電視作品中,以其豐富的表演和多樣的角色,展現了其作為演員的才華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