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電影美國之後

電影美國之後

發布時間:2025-04-01 19:13:37

1. 試分析美國電影各發展階段的特點

一、起源

有記錄的第二張捕捉並再現運動的照片記錄為埃德沃德·邁布里奇在加利福尼亞的帕羅奧多拍攝的一組奔馬照片。在拍攝時,他將一組靜止的照相機擺於一排。他的成就促使各地的發明家開始嘗試製作類似功能的裝置,以捕捉此類運動。

在美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就是最早開始製作這類裝置的人之一,他製成了活動電影放映機,但由於該裝置的專利實施很嚴格,致使早期的電影製作人只能尋找替代品。

在美國,最初只是在輕歌劇的間歇為許多觀眾放映電影。企業家的各種電影展示活動,促使了戲劇性電影製作的首次世界范圍性的嘗試。

在美國電影業發展的早期,紐約是電影製作的中心。位於皇後區的考夫曼·阿斯托里亞製片廠(Kaufman Astoria Studios)創建於無聲電影時期,那時馬克思兄弟和費爾茲(W. C. Fields)在那裡工作。

此外,曼哈頓的切爾西也是電影製片的主要場所。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瑪麗·畢克馥的很多早期電影也是在這個地區拍攝的。但是,因一年四季的宜人氣候,好萊塢成為電影拍攝的更佳選擇。

二、好萊塢的崛起

在1910年初,美國電影放映機與傳記公司(American Mutoscope and Biograph Company)派導演大衛·格里菲斯帶著他的演員團隊到西海岸去拍攝電影,演員包括巴蘭徹·斯威特(Blanche Sweet)、呂倫居殊、瑪麗·碧克馥、萊昂納爾·巴里摩爾等。

他們在洛杉磯市中心喬治亞街附近的一個空曠外景地開始了拍攝。當時,公司又決定開發新地區。於是他們又向北前進了幾英里,到達好萊塢。當時還是小村莊的好萊塢,非常願意讓電影公司在那裡拍電影。

之後,格里菲斯完成了在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叫做《在古老的加利福尼亞》(In Old California),是一部傳記式情節劇,描述18世紀初的加利福尼亞,當時還隸屬於墨西哥。美國電影放映機與傳記公司的人員在好萊塢呆了數月,又繼續拍攝了幾部電影,才返回紐約。

當時是1913年,在聽說了該公司在好萊塢取得的成功後,很多電影製作公司也紛紛向西挺進,以避免托馬斯·愛迪生的電影製作工藝的專利費。在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電影公司和好萊塢同步發展起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電影僅能在幾個美國的城市完成。

但隨著電影業的發展,電影製作公司被吸引到加利福尼亞南部,因為那裡氣候溫和、陽光明媚,一年四季都可在戶外拍攝,那裡還有各種各樣的布景。雖然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的起始點眾說紛紜,但是格里菲斯於1915年拍攝的史詩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電影詞彙,至今仍在膠片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在20世紀早期,當媒體還是新事物的時候,很多猶太移民在美國電影業中找到了工作,並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臨街的五分錢劇院(Nickelodeon)中放映電影短片(劇院取此名是因為當時的門票價格為五分錢)。

一些年後,其中有抱負的電影人,如塞繆爾·戈爾德溫、威廉·福克斯、卡爾·拉姆勒、阿道夫·朱克爾(Adolph Zukor)、路易斯·B·邁爾(Louis B. Mayer)和華納兄弟(即哈利、亞伯特和傑克)紛紛轉到電影製作上,很快就成為了新型企業,即電影公司的巨頭。

(當時還有一位身兼女導演、也是製作人和電影公司巨頭的人物愛麗絲·蓋·布蘭琪(Alice Guy-Blaché))他們為電影業的國際化奠定基礎;不過美國電影業常被指責為以美國為中心的偏狹觀念。

一戰後,一些歐洲導演恩斯特·劉別謙、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弗里茨·朗、讓·雷諾阿,以及演員魯道夫·范倫鐵諾、瑪蓮娜·迪特里茜、羅納德·考爾曼和查爾斯·鮑育(Charles Boyer)等電影人紛紛來到美國。

他們加入了一個演員的自我發掘時代——在有聲電影誕生後,紐約城劇院的演員紛紛加盟了這個20世紀最受矚目的發展行業。20世紀40年代中期,電影行業達到高峰期——美國影院每年上映約400部電影,每周有近9000萬美國民眾前去影院觀看。

「威廉·海斯拯救美國電影業」,出自美國漫畫家賽勒斯·亨格福德(Cy Hungerford),1922年

20世紀20年代後期,有聲電影在好萊塢逐漸升起。1927年,首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使用維他風唱片機,同年5月,西方電氣公司旗下分部電器研究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ERPI)在電影配音方面獲得壟斷權。

有聲電影一方面的影響就是許多無聲電影演員接不到工作,因為他們多數人的嗓音糟糕或是記不住台詞。1922年,美國政客威廉·哈里森·海斯(Will H. Hays)離開政壇,組建了前身為電影製作室組織的美國電影製片發行商協會(MPDAA),該協會在其退休後改為美國電影協會。

有聲電影的發展早期,美國的電影製片廠發現他們的有聲作品不為非英語國家的電影市場所接受,甚至在其他的英語國家中也遭到冷遇,原因是那時的同步配音技術仍相當不成熟。解決辦法之一是製作與之對應的外文版好萊塢電影。

1930年左右,美國公司在法國橋連城建立了一家電影製片廠。多個不同的電影攝制組在那裡分時工作,他們使用相同場地,穿著相同服裝,甚至絕大部分的場景也是相同的。國外的失業演員、劇作家、選秀比賽中的優勝者經過篩選後被派往好萊塢去拍攝好萊塢英語電影對應的非英語版電影。

這些版本的電影的拍攝預算不高,由二流的只會講英語的美國導演執導,通常在晚上拍攝。西班牙語攝制組中包括了路易斯·布努埃爾,恩里克·嘉蒂耳·彭塞拉(Enrique Jardiel Poncela),莎維爾·庫加(Xavier Cugat)和埃德加·內維列(Edgar Neville)等人。

一些外文版的好萊塢電影絕對可以和它們的原聲版相媲美,西班牙文版的《驚情四百年》就是其中一。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同步配音技術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了,外文配音就變得很尋常了。

三、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所謂好萊塢「黃金時代」,是指從1920年代末,即無聲電影時代末期,至1950年代末這段時間。成千上萬部電影在此期間產生。其開始標志是1927年出品《爵士歌手》,其中音效的使用不僅結束了無聲電影時代,同時也增加票房收入。

不管是西部片、鬧劇、音樂劇、動畫片還是傳記片,好萊塢影片幾乎都遵循一個模式——每個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都有自己特定製片團隊。

例如,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和赫伯特·史托哈特(Herbert Stothart)效力於米高梅電影公司,艾佛瑞·紐曼在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工作了20年,賽西爾·德米爾的電影大多由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而導演亨利·金(Henry King)的電影則大多由福克斯出品。

同時,人們根據影片中的演員陣容就可以大致猜出該部電影的出品公司,米高梅聲稱「旗下的電影明星比天堂里的還要多」。每個電影公司的電影題材和獨特風格也使得人們猜到每部電影的出品公司——這一現象在今已不復存在。但是每部電影都與其他電影有著些許區別。

不像汽車製造者,拍攝電影的人都是一些藝術家。譬如,1944年的電影《逃亡》(To Have and Have Not)之所以出名,並不僅僅是因為男一號的扮演者亨弗萊·鮑嘉和勞倫·巴爾考,而且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本出自兩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電影原著小說作者海明威和該劇本改編者威廉·福克納。

在整個1930年代以及黃金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里,米高梅主宰著電影市場,並擁有大量好萊塢超級明星。同時,米高梅也因創造了好萊塢明星制而備受好評。

米高梅的明星包括「好萊塢之王」克拉克·蓋博、萊昂內爾·巴里莫爾、珍·哈露、諾瑪·舒利亞、葛麗泰·嘉寶、珍妮特·麥克唐納(Jeanette MacDonald)及其丈夫金·雷蒙德(Gene Raymond)、斯賓塞·屈賽、朱迪·加蘭以及金·凱利。

在這一時期美國電影業取得的另一個偉大成就是華特迪士尼公司。1937年,迪士尼製作了當時最成功的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1939年,米高梅創作了歷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亂世佳人》,盡管在大蕭條時期,這部電影仍然是史上票房最高的。

很多電影歷史學家對這一電影高產時期創作出的許多偉大電影作品都做出了評價。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製作了這么多部電影,並不是每一部都必須成為熱門。

電影廠可以在一部有著優秀劇本與相對不是那麼出名的演員的中等預算故事片身上冒險:而由奧森·威爾斯導演的《公民凱恩》符合以上描述,它也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另一些情況下,像霍華·霍克斯、希區柯克及法蘭克·卡普拉等堅定的導演們為了達到他們的藝術理念,而與片廠進行「斗爭」。

1939年是片廠制度的鼎盛時期,有很多經典電影在這一年發行,如:《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驛馬車》、《史密斯先生上美京》、《呼嘯山莊》、《天使之翼》、《異國鴛鴦》與《午夜》等。

黃金時代以來的電影中,現在被譽為經典的有:《卡薩布蘭卡》、《風雲人物》、《一夜風流》、原版《金剛》、《叛艦喋血案》(Mutiny on the Bounty)、《城市之光》、《紅河》與《大禮帽》等。

四、片廠制度的沒落

「小三」(環球影城,美國藝術家和哥倫比亞影業)沒有自己的劇院,拒絕分享同意裁判書。許多獨立製片人也對折衷和形成一個眾所周知的獨立運作電影製片人的體系,控告派拉蒙壟斷底特律劇院不滿意-因為派拉蒙通過控制演員,像鮑勃霍普,波萊特戈達德,維朗妮卡湖,貝蒂赫頓;

經紀人透露賓克羅斯比,艾倫拉德和長期為加里庫珀工作室工作的長期演員-自1942年開始。在二戰期間,五大電影公司沒有達到同意裁判書的要求,沒有發生重大後果。但是二戰結束後,在好萊塢反壟斷案中,他們作為被告加入了派拉蒙。

最高法院最終裁決主要製片廠電影院的所有權和影片發行是違反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結果,工作室開始釋放演員和技術人員通過與他們的合同。好萊塢主要的工作室改變了電影的模式,因為每個工作室都挺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演員陣容和創新團隊。

這導致了逐漸失去特色,米高梅電影製片公司、派拉蒙公司、宇宙公司,哥倫比亞公司,RKO公司和福克斯電影公司很快認識到這一點。

但是某些電影人,例如塞西爾B德米爾公司同演員的合同也是到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後或者電影使用相同的創意團隊,以至於德米勒電影無論是1932年製造還是1956年製造看起來仍然像是一個模式。並且每年電影製作的數量隨著平均預算猛增而下降,在行業策略上標志一個重大變化。

現在工作室目的在於生產娛樂,而這種娛樂是電視無法提供的: 壯觀的,有英雄色彩的影片。工作室還開始出售部分電影膠片庫給其他公司去銷售電視。到1949年,所有大型電影製片廠放棄了他們劇院的所有權。

電視也有助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下降,因為它打破了電影業在美國娛樂界的霸權地位。盡管電影業在19世紀50年代隨著長期政府檢查制度淡化,在未來電影中能夠獲得一些影響力。在派拉蒙反壟斷案結束後,好萊塢電影製片廠不再擁有電影院,因此致使美國影片能夠在美國電影院不需要審查制度。

這補充了1952年奇跡在斯泰因公司同約瑟夫威爾遜事件的決定。 美國最高法院改變了其早期的立場。從1915年的相互電影公司同俄亥俄州案工業委員會的案件中,陳述了電影是藝術的形式,有權保護第一修正案;美國法律不再審查電影。

到1968年,美國電影協會(MPAA)代替了海斯法典-在政府威脅檢查後,其現在極大侵犯了美國電影協會,證明准則的起源已經同電影分級制度一起結束了。

五、新好萊塢和後經典電影

後經典電影這詞用來形容新好萊塢變化的故事敘述方式。人們認為新的劇本與塑造人物的新方式利用觀眾在經典時期培養起的期望:打亂的年份,以結局出人意料為特色的故事情節,主角與反派間模糊的台詞。

後經典故事敘述的本質展現在黑色電影中,如1955年《無因的反抗》,以及希區柯克情節支離破碎的《驚魂記》。

「新好萊塢」一詞用來描述新一代電影學院培養的導演的崛起。他們掌握了六十年代歐洲發展起來的技巧。1967年電影《邦尼和克萊德》標志著美國電影重振的開端,也意味著此後新一代電影,在票房上能夠取得成功。

好萊塢一直堅守製片人中心制的原則,新好萊塢獨立製片的出現,開創了導演和製片人融合的趨勢,形成導演資本制。

同時擔任電影製片人和導演的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佐治·盧卡斯、布萊恩·德·帕爾瑪、馬田·史高西斯、威廉·弗萊德金、史蒂芬·斯皮爾伯格開始拍攝向電影歷史致敬的影片,並發展了現有的電影體裁與技巧。七十年代早期,他們的電影不僅受到好評,還取得票房成功。

早期的新好萊塢電影,例如邦尼與克萊德,逍遙騎士是成本較低的影片,沒有道德上的英雄而是增加了性和暴力,然而,哥普拉,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各自憑借《教父》,《大白鯊》以及《星際大戰》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有助於現代大片的產生,也吸引製片廠更加關注製作更多大片。

這些年輕導演的更多投入並沒有帶來好處。通常,他們把時間表排的太滿,預算超支,因此導致自己或攝影棚破產。最有名的兩個例子是科波拉的《舊愛新歡》,最典型的是邁克爾·西米諾的《天堂之門》,單是這部影片就使美國聯藝電影公司破產。

Sir Alfred Hitchcock,(1899年8月13日-1980年4月29日)原籍英國,是一位聞名世界的電影導演,尤其擅長於拍攝驚悚懸疑片。

這位世界所公認的恐怖大師,事實上也是由他發明了「驚悚文藝類影片」(the thriller genre)這一電影類型。阿佛萊德·希區柯克同時也是個優秀的技師,熟練的把性感、懸疑、幽默都融合在一部電影里。

(1)電影美國之後擴展閱讀:

今日好萊塢

一、運作特色

好萊塢電影常會有透過片廠(電影發行商)與製作人簽約合作的方式,分別讓片商負責販售的通路,而製作人則專注於電影本身,出產行銷全球的大型製作影片。

二、敘事美學

在好萊塢影片的劇情鋪陳,少有文化或語言的障礙,其主題多是可跨文化傳播的高概念電影,這樣的作品因為主題符合主流市場,故全球都容易推銷。因此現在好萊塢也成為世界許多地方電影的代名詞。

雖然此類電影票房好、跨文化,但也有文化評論者批判若獨尊高概念電影,會造成電影敘事風格如出一轍,了無新意,「是一種商業化和專斷化,最終將導致多樣化的消失。面對這樣的全球霸權,負責任的電影人和批評家應該讓眼光超越好萊塢,建設多元的電影模式」。

三、產業規模

美國因為電影相關的文化產業,造就了許多的工作機會與龐大的商機。據美國電影協會報告指出,2011年美國電影業造就的就業總數超過220萬人,其中約有70萬名為直接的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另外150萬名為間接受雇支援電影製作工作的各種人員,2012年美國電影業收入為107億美元。

2. 美國電影after有幾部

到目前為止,美國電影after總共有三部。第一部《之後》是由詹妮·蓋奇執導,約瑟芬·蘭福德、赫洛·費因斯·提芬主演的青春愛情片,於2019年4月12日在美國上映。第二部《之後2》是由羅傑·昆寶執導,約瑟芬·蘭福德、赫洛·費因斯·提芬、迪倫·斯普羅斯主演的愛情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北美上映 。第三部《之後3》是卡斯蒂利·蘭登執導,赫洛·費因斯-提芬、約瑟芬·蘭福德、阿莉爾·凱貝爾等主演的電影,於2021年上映。

3. 電影美國往事中有一點沒搞明白。為什麼麥克斯要殺面條。

麥克斯追殺面條是因為面條舉報了他們,後面麥克斯又想讓面條殺了他自己是因為想逃脫法律的審判,年輕時的黛博拉由詹妮弗·康納利飾演。

麥克斯想要搶劫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有過鐵窗經驗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

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

後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3)電影美國之後擴展閱讀:

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

導演賽爾喬·萊昂內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頗有氣勢,暴力的描繪有一種詩意。時間跨越40年,從經濟大蕭條、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等重大事件均作為背景。

影片主人公面條並不像一個傳統黑幫電影中黑幫人物,他更像一個屈從於環境和直覺的平凡之人,同時也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來尋求最終的救贖。

4. 電影美國往事中部長怎麼死的

我來給你說說吧

  1. 第一個問題。

  2. 首先你要明白電影分為3個時間線。

  3. 第一個是少年時期,與你的問題無關,pass。

  4. 第二個時間線是成年時期,這也是電影開始所描述的追殺所發生的時期。簡單來說,「電影開始有幾個人在追殺面條」是發生在麥克斯背叛面條一夥之後,而追殺他的人,電影里並沒有明說,但是有不少線索暗示幕後黑手是一個叫弗蘭克的人----「鑽石劫案」策劃者。具體分析你可以去美國往事找找看。

  5. 第三個時間線,是老年時期,「可是後面麥克斯又想讓面條殺了他自己,面條下不了手,他居然進了攪拌車自殺了」發生在這階段,麥克斯自殺原因應該是自身走投無路+內心愧疚,電影里講得很明白。

  6. 2. 第二個問題

  7. 少年Deborah是詹妮弗康納利演的沒錯,人家12 3歲演的肯定跟現在長得不一樣,不信去詹妮弗康納利吧瞧瞧去吧。

  8. 打完收工

5. 作文大全600字看了電影之後讀後感美國電影

最近,我看了一部美國科幻災難片《後天》。在《後天》這部電影中,主人公賀爾教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風暴將到達美國,於是他馬上報告副總統,要求把人們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否則將會死傷無數,但是副總統並不相信這些茄旦陸。這時,賀爾的兒子森姆正乘飛機飛往紐約,在途中他乘坐的飛機遇到一股強大的氣流,森姆特別害怕,不過最終他們還是到達了紐約。就在他們到達紐約的晚上,在北極的研究人員給賀爾發了一個電報,上面說,海洋的溫度直接下降了十三度,風暴來臨了,人們四處逃竄。這時政府才知道這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他們找賀爾教授做分析,分析出來的結果令人難以想像,這個巨大的風暴將把整個歐洲的北部全部封凍。這時,賀爾遲吵教授想起正處在風暴風眼中的兒子森姆,於是他馬上動身,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兒顫頃子與他的夥伴救了出來。
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在片中賀爾教授為救兒子

6. 如何評價電影《美國往事》

往事若是真說起來,大概就是江湖,兄弟,流血,愛情。


7. 美國往事

本期分享經典電影《美國往事》,這部電影有多個版本,最早於1984年在美國上映的版本只有139分鍾,由於劇情簡化太多,導致很多人看不懂,口碑和票房都很慘。後來有兩個比較多見的版本,分別是3:49分版,和4:12的加長版,經過幾十年的口碑積累,成為毫無爭議的經典,入坑推薦觀看加長版。 

由於影片太長,敘事風格緩慢,初看的時候,很容易放棄,但只要堅持看完的,基本就會入坑。又因為影片穿插敘事和閃回比較多,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只看一次很多細節無法體會到,可以肯定會再看第二次、第三次,解讀方法、欣賞角度也具有多樣性。

這篇影評的目的,一個是自我歸納總結,另一個就是介紹給還沒入坑的朋友。所以我們把敘事結構按時間順序重排,先努力把故事講清楚,再來找一些細節欣賞和感悟。

1921年在美國紐約貧民區,14歲的少年「面條」、 「排簫」、「派西」以及小一點的多米尼克,混跡在街頭,幫助黑幫收保護費,干一些坑蒙拐騙的勾當。直到他們認識了新搬來的少年MAX,幾個小夥伴的命運從此改變。 

美國20年代正是禁酒令時期,黑幫團伙的主要收入就是販運私酒。面條想到一個辦法,可以成功逃避警察的追蹤,使得私酒運輸量大幅提高,幾個小夥伴也賺到了第一桶金。

12年之後,MAX接面條出獄。在肥仔老莫的地下酒庄,面條才知道,他們的生意做得很不錯,而且這些年裡賺的錢都有面條一份。面條順理成章地重新加入了小幫派,MAX顯然以老大自居,排簫、派西和面條聽他指揮。

四人幫的動作越來越大,搶劫珠寶鑽石完了還要黑吃黑,最後居然參與到了工會罷工的斗爭中,甚至直接與警方角力。這期間幾次行動,面條逐漸對MAX的野心有排斥,且一直心系初戀女友黛博拉,而MAX對面條的不思進取也是非常憤怒。

禁酒令即將解除,幫會收入必將陷入困境。MAX計劃搶劫聯邦銀行,面條不同意,兩人再次起了爭執。面條經過痛苦的抉擇,向警方告發了MAX等人的走私活動,希望通過幾年刑期救兄弟們一命。卻未料當晚MAX、排簫和派西都被打死。滿心悔恨的面條被黑幫當做叛徒追殺,只得逃離紐約,在車站居然發現100萬幫會基金莫名消失。

35年後,面條收到一封神秘的來信,獨自回到紐約,卻發現了喪心病狂的故事反轉。MAX並沒有死,而是欺騙了所有兄弟,獨吞了幫會基金,改名換姓躋身上流社會,成為貝利部長。最不能接受的是,當年的初戀女友黛博拉居然成了MAX的情婦,並和MAX有一個孩子。

貝利部長遭遇不可挽回的政治危機,本想一死了之,他一心只覺得虧欠面條太多,希望死在面條手中。面條在清楚一切之後,並沒有表現出年輕時的沖動,而是默默地離開。MAX無法求得最後的心理安慰,投身垃圾車自殺。

故事講完,但這只能算是個故事大綱。

如果按這個故事結構平鋪直敘,除了結尾的大反轉,其它看起來都很平淡。事實上這部電影的優秀點之一就是穿插敘事的方法。

比如電影開始,面條在中國煙管抽大煙醉生夢死,刺耳的電話鈴聲不斷刺激面條,看到後來才知道,電話鈴聲是暗示面條打電話舉報,導致兄弟被殺。

接下來是面條逃亡,直接就跳到了35年後面條回到紐約。正真驚艷的一幕是電影開始後40分鍾,老年的面條通過一個偷窺孔,回憶起少年時的事情。少女時期的黛博拉,是我個人看過的電影中最美少女,沒有之一。

而黛博拉和面條的情感糾葛,也是這部電影重要的故事線。黛博拉是酒店老闆的女兒,因此家境稍好,她的魅力不只是單純的美麗,而是她從小就一種堅定的志向,要當明星進入上列社會。面條對她的情感,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到隔壁班的美女校花一樣,連招呼都不敢打,只能偷窺。面條經常從老莫酒店廁所的小洞,偷看黛博拉練習舞蹈。而黛博拉早已發現面條偷看,卻不揭穿,還要脫衣露出小PP引誘面條。

黛博拉對面條的情感,也是一種說清的情愫,正如她自己所言,面條是她唯一在乎過的人。而她給面條念聖經的時候,就已經很清楚的表明了,「他永遠無法成為我的愛人」,從骨子裡覺得自己不可能嫁給一個小流氓,卻又獻上自己的初吻。這一切都被MAX看在眼中,MAX對於黛博拉和面條的情感,從小時候起就有一種強烈的妒忌。

面條從監獄里出來的時候是26歲,這是面條唯一脫離黑幫的機會,他一見到黛博拉就像找到心靈的歸宿一般,而這一次又被MAX有意的干預打斷。後來面條包下長島最好的酒店向女友表白,而黛博拉還是一如既往的冷靜和目標明確,她要離開面條去好萊塢發展,面條心如死灰,黛博拉輕柔的吻別卻導致一場不可思議的強奸。

過往有很多人譴責這場戲,至少在10年前我個人也是無法理解,歸根到底這是兩種思維錯位造成的。黛博拉從小就給自己規劃了一條,走向上流社會的路線,在她詞典里,輕柔的吻別應該換來,「王子」一般冷靜而禮貌的放手。而對於剛從12年牢獄出來的面條,她的冷酷拒絕再次將面條推向無盡的地獄,徹底激發了一個小流氓心底的獸性。從這一刻開始,面條已死,可能殘存的一絲人性應該就是兄弟的情誼。

而兄弟又如何。MAX搶劫聯邦銀行的瘋狂計劃深深折磨著面條,他不願兄弟走上不歸路,選擇了黑幫最忌諱的告密,卻直接害死了幾個兄弟,帶著滿心的悔恨逃亡35年。最後的大反轉,又讓面條僅有的一點美好回憶也盪然無存,這就是面條悲劇的一生。羅伯特·德尼羅在本片中的表演,個人認為是他的演藝生涯最佳表現。

表面上看MAX是人生最大的贏家,充分印證了,在美國那個自由的國度,一個窮小子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擇手段,也可以躋身上流社會。他能夠完全的控制排簫和派西,在氣場上卻總是輸給頑固的面條。

致使他想出一條毒計,促使面條以拯救兄弟的初心報警,害死兩個無辜的兄弟的同時,自己假死獨吞所有財產,而面條不得不,帶著害死兄弟的愧疚獨自逃亡。他的計劃可謂天衣無縫,甚至把面條心愛的女人、玩過的女人都收在自己的後宮,足見其扭曲變態的內心。而最後面條對MAX說,「我的兄弟在35年前已死」的時候,MAX這一生的美國夢也徹底破碎,而投身垃圾車自殺,是否就是他也承認,自己就是個垃圾。

這部電影,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比如幾個人的綽號就能說明他們的命運。

MAX 【最大】 代表老大,也暗示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

Noodles 【面條】 還有一個意思是【笨蛋】

Cockeye 【排簫】 意思是【喝醉酒的人】,永遠玩著手中的排簫,提供了本片大部分的背景音樂。

Patsy 【派西】 意思是【容易受騙的人】 。他小時候買了一個蛋糕,本來是打算用來付給佩姬的嫖資,卻無法抵抗蛋糕的美味,一口一口的吃完了,預示了他這一輩子的格局。

這四兄弟,除了MAX,其他幾個都是笨蛋和傻瓜,在26歲的時候都死了,面條可算生不如死。

黛博拉從人生的規劃上算是成功了,但是後半生居然成為MAX的情婦,相當於默認了MAX對面條的徹底背叛和欺騙。她和MAX生了一個孩子,卻起了和面條一樣的名字,說明她這一生在感情和物質的選擇上,充滿不可調和矛盾,一輩子在偽裝下過活,有什麼幸福可言?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夢」的成人寓言故事,優秀的敘事手法,成功的人物塑造,非常清晰地描繪了從20年代到60年代,美國黑幫、平民、到上流社會的眾生相。這部電影後來有很多模仿和致敬之作,比如熟悉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陽光燦爛的日子》都能看出來一些表現手法上的借鑒。

最後要說 ,這部電影內涵遠不止上面這些,可欣賞和感悟的東西還有很多,歡迎一起跳坑。

8. 美國電影之後結局什麼意思

意思是:已經死亡的安娜·泰勒最終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終於放下還陽的執念,開始走向另一個世界了。

青少女泰莎是一個三好學生、恭敬順從的女兒、忠心的女友,當泰莎踏進大學校園,懷著雄心壯志開始新生活的時候,她遇見了神秘、黑暗、壓抑、叛逆的哈丁,一頭蓬亂的棕色頭發,操著傲慢的英國口音,紋身,哈丁和此前泰莎認識的人都不一樣。

雖然他很可愛,但同時也有粗魯甚至殘忍的一面,哈丁的態度足以讓泰莎憎恨她,她也確實這樣做了,直到兩人共處一室接吻後,泰莎心中的熱情被點燃了。哈丁堅持他們不是一路人,並一次次地消失,但泰莎每次都挖掘得更深,致力於找到重重謊言下哈丁的真實面貌。

基本信息

《之後》是由詹妮·蓋奇執導,約瑟芬·蘭福德、赫洛·費因斯·提芬主演的青春愛情片,於2019年4月12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Anna Todd所著同名暢銷小說,講述了青少女泰莎和壞男孩哈丁·斯科特之間的愛情故事。

9. 電影《美國往事》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1933年的紐約。漆黑的夜,伊芙回到家。她是個妓女,和一個叫面條的黑社會人物同居。她摸索著打開台燈,發現房間里有點不對勁。掀開被子一看,床上有一個槍眼組成的人形。伊芙剛要叫喊,一聲槍響,牆上的鏡框被打得粉碎,幾個匪徒用槍指著照片惡狠狠地吼道:「他上哪兒去了?」「不知道。」又一聲槍響,伊芙倒在血泊中了。

匪徒們來到樓下抓住面條的好友、酒吧老闆胖子老莫,他熬不住酷刑拷問,說出了面條的去處。

此刻,面條正躺在唐人街上一家華人開的大煙館里吞雲吐霧。他手上拿著一張當天的報紙,報紙頭版赫然刊登因拒捕而被警方擊斃的三名青年男子的照片。這三個人都是面條親如手足、生死與共的童年朋友。昨天是面條打電話報了警,因此他對三個兄弟的死懷有深深的內疚。煙館伙計通報了匪徒來搜查的消息,面條趕緊從後門脫身了。

面條摸回酒吧,手腳利落地結果了守在那兒的匪徒?救下了老莫。他從門後抄起一把鑰匙要上樓去接伊芙,老莫告訴他伊芙已經死在匪徒手下。面條思忖片刻,轉身朝門外走去。身後響起老莫的聲音:「你需要什麼?錢?」面條邊走邊答:「不必了,我已經拿到鑰匙,我能拿到更多。」

火車站附近,面條打開了私人儲物櫃,再打開皮箱後卻滿面狐疑。他想取走的錢沒有了,箱子里只有一堆舊報紙。火車汽笛響了,面條懷著負疚而又迷茫的心情,帶著錢箱之謎離開了紐約。

35年後的1968年,兩鬢染霜的面條又回到紐約。午夜時分他在莫胖子酒吧找到了這位舊日老友。面條拿出一封寄給羅伯特·文森的信,問老莫這信是不是他寄出的,莫胖子感到茫然。那封信上說,面條的三個亡友已遷葬,讓他回來辦理手續,信末沒有署名。知道面條的他們這伙人里活著的只有老莫,而且他35年來隱姓埋名,與世隔絕,既然不是老莫所為,那麼信究竟是誰發出的,又出於什麼動機呢?面條拿出鑰匙還給老莫,「我當時想,拿到那筆錢後就分給你100萬。」老莫驚呼:「我還以為你獨吞了呢!」「沒有,那箱子是空的。」「這些年你都幹了些什麼?」「改邪歸正,用羅伯特·文森的名字,老老實實地活著。」

更深夜靜,面條毫無倦意。他彷彿又回到童年時代,往事歷歷在目。

還是這個酒吧,他常常從廁所的牆洞里偷看一個美麗的女孩在庫房裡練習舞蹈,她是胖子小莫的妹妹,叫黛布拉。面條喜歡她,可黛布拉對他的態度十分傲慢。

布魯克林區的一條街上有三個窮孩子,是面條的好朋友,面條最講義氣,又會出點子,三個窮夥伴跟著他經常干點惡作劇騙錢花。不久他們又結識了一個叫邁克斯的男孩。當時正值美國禁酒時期,邁克斯和面條一夥就干起了販運私酒的勾當,用胖子的酒店賣黑酒,賺了不少錢。邁克斯自恃年長,主張賺的錢歸大家共有,存到火車站儲物櫃里,規定兄弟五人都在場方可開箱取錢,鑰匙放在酒吧里由胖子保管。五兄弟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警察買通巴格西為首的另一夥流氓跟他們作對,巴格西無端打死了他們的小兄弟,面條盛怒之下用刀捅死了巴格西,被判12年徒刑。

1933年面條刑滿出獄。12年後的邁克斯一夥已今非昔比。他們為販賣私酒開了公司,在酒吧地下室開設妓院,巧取豪奪,無惡不作。面條回來後自然入伙。一次他們搶了一家珠寶店,拿到鑽石後邁克斯殺了珠寶商不算,還幹掉了他們的合夥人。面條雖然也參與其事,但認為這種手段過於毒辣,再說他也不願意受制於人,內心裡與邁克斯產生了分歧。

此時黛布拉已實現童年理想當上了舞蹈演員。她對面條歸來表示歡迎。一天晚上,面條為黛布拉包了整整一座豪華的飯店,請她吃飯,並藉此機會表明心跡。黛布拉看到面條如此真誠,不禁為之動情,可她表示,不能為了面條貽誤前途,第二天她就要去好萊塢繼續謀求發展。看著12年來朝思暮想奉為女神的心上人如此輕易地拒絕了自己苦苦追求的愛情,面條十分灰心,一怒之下強奸了她。事後懊悔不已,從此又結識了漂亮而溫順的妓女伊芙。

就在政府取消禁酒令的時候,邁克斯又在策劃搶劫聯邦儲備銀行的行動。面條認為這無異於把兄弟們推向絕路,極力反對。邁克斯不聽勸告,一意孤行。那個珠寶商的女秘書卡蘿爾這時已成了邁克斯的姘婦,她對邁克斯的決定也大不以為然,就請求面條想個辦法。面條不忍拿兄弟們的性命去換錢,就搶在行動之前向警方告發了他們販賣私酒的事,以便警方以較輕的罪名拘捕他們,使搶劫銀行不能成為事實。不料事與願違,他的一番好心反而讓兄弟們命喪黃泉。

面條從往事回憶中又回到了1968年。他依信中所囑來到河畔公墓,面對死者亡靈,不禁感慨人世滄桑。使他大惑不解的是,三位亡友的墓碑和紀念堂不僅修建得十分考究,而且上面刻著的修建人姓名竟是面條自己!牆上掛著一把儲物櫃的鑰匙,鑰匙還在晃動,像是什麼人剛剛送到這兒來的。面條來到火車站,打開儲物櫃里的皮箱,裡面整整齊齊放著一箱鈔票,上面附了一張字條:「下次行動的預付款。」

當天晚上,面條無意中看到一條電視新聞:參議員貝利因接受運輸工會頭子奧唐奈的賄賂受到指控,即將出庭受審。看到記者采訪奧唐奈的鏡頭,面條不由得又想起一段往事。面條出獄的那一年,邁克斯一夥曾保護過當時的工會積極分子奧唐奈,邁克斯和面條他們在醫院里給鎮壓工會罷工的警長艾洛剛剛出世的獨生兒子來了個「調包計」,迫使警長作了妥協,此後他們就成了奧唐奈的保鏢。

面條回到紐約一一拜訪故人,他去老人院看望卡蘿爾時得知,當年在面條報警之前,邁克斯已與警方串通一氣。他早有獨吞五人財產之意,所謂搶劫銀行不過是借警方之手除掉兄弟們的手段。此後他更名換姓,不僅經商,而且成了紅得發紫的政壇人物。

黛布拉如今已成了大明星,聲名顯赫,正在主演《埃及艷後》。在黛布拉的化妝室里,面條見到了她。面條告訴黛布拉:「我來看你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看看你拒絕我是不是正確,看來你是對的。第二是問你,我是否應該參加明天參議員貝利的晚會。」黛布拉明白,面條已接近了事實的真相,她不無痛苦地說:「我們都老了,但我們畢竟還有美好的回憶。如果你去赴會,這美好的回憶也將消失,我求你別去赴會,從後門出去,一直走,別回頭。」

面條沒有聽她的話,在舞台出口處,他見到一個少年,面貌酷似當年的邁克斯。黛布拉告訴他:「這是參議員貝利的兒子,他的名字和你的一樣。」淚水模糊了面條的視線,他沒想到,黛布拉沒有嫁給他,卻和邁克斯生了兒子。

參議員貝利豪華的別墅,盛大的晚會正在進行。面條如約來到主人的會客室。一個聲音響起:「還不動手,等什麼呢?」主人轉過身來,眼前的參議員貝利正是當年的邁克斯,依然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他以近乎命令的口吻說:「我已是死人,我想在死之前把我欠你的債還清。他們想處死我,可我只能接受你一個人的處決。我奪了你的錢,你的心上人,我留給你的是35年的折磨。都是錢搗的鬼……你應該報復。」

面條緩緩地說:「我也有一個故事,很多年以前我有一個朋友,很親密的朋友,為了救他我報了警,結果把他殺了。那是我們之間一段非常偉大的友誼……我希望對你的調查最終能證明你是清白的,否則他的一生真的是白白浪費了。」邁克斯手裡攥著那塊如同刻著往事的舊懷表,若有所思。

面條走出了別墅,邁克斯跟了出來。停在門口的一輛巨大的垃圾車正在起動,垃圾車的粉碎機驟然響起,垃圾車過後,面條看到粉碎機里攪動著邁克斯衣服的碎片。

垃圾車的尾燈變成了1933年的車燈,車上滿載慶祝解除禁酒令的青年男女。

唐人街大煙館里,舞台上晃動著皮影人,年青的面條躺在煙榻上吞雲吐霧……他笑了,往事如煙如夢……

閱讀全文

與電影美國之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半人半妖電影大全集 瀏覽:142
柏林電影節精靈少女 瀏覽:651
韓國和劉德華最新電影 瀏覽:740
任賢齊新電影導演 瀏覽:826
第一部古裝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15
給大人看的動畫電影 瀏覽:799
優酷緝毒電影大全 瀏覽:341
first電影節往年評委 瀏覽:92
韓國電影胸好看的 瀏覽:294
19部豆瓣2015年電影下載 瀏覽:287
你好李煥英電影票是40嗎 瀏覽:740
電影要單買3D眼鏡 瀏覽:575
純情電影2016豆瓣 瀏覽:223
過把癮就死電影法國 瀏覽:759
2016年中國電影排名榜 瀏覽:484
歐美鋼針刺乳電影 瀏覽:191
日本麻子電影 瀏覽:369
一個女孩變成貓的電影動漫 瀏覽:80
爸爸入獄女兒被鎖是什麼電影 瀏覽:797
泡泡國際電影節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