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好像是美國二戰題材的電影,一個女主角在法國是地下工作人員,為了營救被俘的愛國者在納粹裡面當招待
確定是《黑皮書》
故事以二戰末期荷蘭為舞台因叛徒出賣而導致全家遇害猶太裔德國少女發毒誓要為不幸慘死親人報仇雪恨這樣一個復仇題材驚悚片由一部《本能》讓莎姨活到現「不良導演」保羅·范霍文掌勺爭議度和話題性當然100%影片參賽今年威尼斯電影節雖顆粒無收但並不意味著競爭力低下評委影展結束後表示《黑皮書》最佳導演、女主角兩項大獎上均有很強競爭力無奈生不逢時面對德高望重雷乃和米倫只能望塵興嘆
其實自不過不失商業片《透明人》以來蟄伏六載范霍文攜老搭檔傑拉德·索特曼(《納粹軍旗下》)重出江湖本身便一條震動影壇猛料想必大洋彼岸系統化運營機制嚴重束縛這位「以表現人性惡著稱」個性派電影人因此好萊塢嚴重水土不服後返回故鄉以母語攝制《黑皮書》多少有些「歸復原點」意味
❷ 《暴力街區》這部電影怎麼樣
法國動作片系列《暴力街區》兩集分別上映,也捧紅了跑酷運動的鼻祖大衛·貝爾和塞瑞爾·拉菲利。今年,亦步亦趨的好萊塢翻拍版選擇了底特律作為新的故事大本營。這座美國工業名城極富末世氣息,彌漫著頹廢絕望的《鐵甲威龍》曾在這里上演,與《暴力街區》里的悲觀未來不無相仿。
時隔10年,大衛·貝爾重拾當年的角色——一名身手卓絕的俠盜式人物雷托,而他的警察搭檔達米安則換成了保羅·沃克。令影迷心碎的是,去年11月只拍了一半《速度與激情7》的保羅·沃克意外離世,此前殺青的《暴力街區》由此成為他生前最後一部完整作品。影片中,保羅·沃克的首次登場就是一個背影,接著是半張臉的特寫,然後才切到全身,不知是否是其過世後重新剪成這般,總之令人唏噓不已,而在影片結尾也打出了懷念保羅的字樣。這次的翻拍版加重了對警察達米安的刻畫,讓他早早亮相,安排他與家人的情感戲,並安插了一條復仇的支線:他廢寢忘食、不顧生死地追蹤城裡的大小毒販,將他們一個個繩之以法,然後在照片上畫上叉叉,不像公事公辦的警察,倒形同職業殺手。看過影片之後我們有理由懷疑,編劇之所以給保羅的角色增添人性因素,是為了彌補他在體能方面的不足。原版《暴力街區》的兩位主角都是練家子,無論跑酷還是格鬥均互不相讓。保羅可沒有這方面的功底,毒品工廠初試身手那一場,和原版中塞瑞爾的流暢舒展一比,高下之判令人不忍卒睹。原版那個經典的雙人後空翻鏡頭,觀眾可以看清雙方的臉,新版則調整了鏡頭角度,可想而知是為保羅的替身作掩護。
當然,跟著貝爾混,不跑酷萬萬跟不上節奏,可憐的保羅捨命陪君子,被弄得狼狽不堪,倒比原版多出一份喜感。影片另一大遺憾是,原版中幾位反派也是跑酷高手,強強對抗跌宕起伏,新版則完全淪為大衛的個人秀,跑酷一環猶如成年人暴虐小學生,對抗性太弱;此外對於已過不惑之年的貝爾,其身手也無法跟10年前自己的顛覆時期相提並論。
然而,要將非打星包裝成銀幕高手,也並非不可能的任務,具體可參見《諜影重重》和《颶風營救》系列。本片中保羅的格鬥戲也綜合了多重技巧,比如以巧妙的走位設計彌補身形不靈活,招數基本是直拳、膝頂、正蹬等低難度動作,再用鏡頭的組接、龍套的配合突出其力量感,頓時提升其「高手」之感。但整體而言,動作指導功力不夠,鏡頭又打得不夠近、切得不夠碎,遠沒有上述兩片那種凌厲狠酷的勁兒。近身中有幾招甚至是保羅輕輕一碰,混混自己就倒了,非常滑稽出戲。
要說半路出家演動作片,比較適合傑森·斯坦森那樣的前職業運動員,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出眾,動作指導調教起來也事半功倍。何況拍攝時保羅年近四十,為了一部成本不高的片傷筋動骨,也不劃算。在片頭差強人意的首秀拳腳後,他還有一場掛在飛馳汽車後的玩命戲,最終依靠007般的神奇手錶扭轉劣勢。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原版里並沒有的原創追車戲,為他挽回了不少彪悍指數。至於與大衛的單挑,看得出保羅盡力拚命了,大衛也盡力讓招了,但依然改不了別扭,電影特技能造就很多奇跡,可要縮短職業與業余之間的差距,仍力不從心。
❸ 法國有哪些值得看的犯罪題材電影
1.《這個殺手不太冷》
一部顛覆三觀的典型法國喜劇電影,講述販毒老太太Paulette把毒品包裝成美味的蛋糕,從而征服消費者,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這位毒舌老太鮮活而真實的樣子尤為打動人心,推薦!
❹ 有沒有類似法國電影殉難者那樣殘酷 變態暴力真實的電影!
血色月亮
身在其中
邊域之城
這三部也都是法國的
都非常血腥暴力
最近還看了部叫《伊甸湖》的
雖然不是非常哪個血腥
但是看完卻非常震撼人心
❺ 有哪些黑色主題的法國電影是我需要看的
一些黑色主題的法國電影:《鐵玫瑰》,讓·羅林著,1973年:一對外出散步的年輕夫婦決定在一片很大的墓地里散步。當夜幕降臨,他們意識到他們找不到出路,很快他們的恐懼開始壓倒他們。
沃勒里安·博羅奇克的《野獸》,1975年:一位已故商人的女兒和她的姑姑前往即將成為她丈夫的搖搖欲墜的庄園,卻不知道有關家族名聲的奇怪謠言。
《殉道者》帕斯卡·勞吉爾(Pascal Laugier), 2008年出版:一個年輕女子為了報復兒時綁架和折磨她的人,和她的一個朋友(同樣是兒童虐待的受害者)踏上了一段可怕的旅程,進入了一個人間地獄。
《猶太日報》,2010年:一名醫生為了復仇,綁架、折磨並殺害了強奸並謀殺他年幼女兒的男子。
《復仇》(2017):每年帶你的情婦出去玩一次吧,尤其是去打獵的時候——這對三個富有的已婚男人來說是一門暴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