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覺得《大魚海棠》電影里的三觀有問題嗎
《大魚海棠》這部電影畫面美、音樂美,唯獨劇本單薄。說到三觀真的有點問題:
遇上鯤,不過是場再普通不過的遇見。是 椿忘記族中老人的訓導,一次次主動接近了這個吹塤的少年。 一次次無意的接近,才讓鯤記住了這個不太一樣的紅海豚。為了一條魚獻上自己性命,我相信這不是鯤的本意。即便為初相遇的人又能怎樣,在鯤的眼裡椿不過一條紅色海豚而已。
明明知道有規則,卻偏偏去破壞。這是一切的根源。規則是用來打破的這句話彷彿很酷,卻用血的事實告訴我們,規則是保護我們的。
飼養鯤的靈魂就像打開潘多拉盒子,一系列可怕的事情接踵而來,雨水開始發咸,夏天下雪椿的世界開始亂了。逆天行事,終歸會受到天的責罰。在年輕的眼睛裡,認準的事情總要弄出個結果。什麼天規、什麼懲罰,在一個生命面前只是過眼雲煙。
這樣執迷不悟並不值得去稱道,當懲罰接踵而來時,停止才是最理想的選擇。
當椿和鯤成為全族的敵人,當椿面臨眾判親離,她依然為她欠下的債執迷不悟。鯤終要回到人類世界,此時椿已無所終,她最後的醒悟,更像一種無奈的選擇。面對濁浪滔天,她終於知道必須為她犯下的錯誤付出代價。她抱著必死的心為了世界的安寧在爺爺的幫助下才完成補天,換來一片祥和。椿死過一次,懂得了天命,懂得了生命的平等。 只是有一點她沒有明白,在全族人的利益面前,小我永遠要屈居二線。所有把個人訴求放在第一位的永遠不會得到真正的解脫。 在這場脫胎換骨的重生中,椿的成長還差那麼一點。不錯,她最後失去法力,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是湫的犧牲換回的,這不是椿個人努力的結果。
如果說他們是愛情的話,給人美好和希望的感情才是值得稱道的。眾判親離並不是考驗感情的籌碼。
這部電影,在我看來更像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青春就是認清自己、看清世界的過程,湫以偉大的犧牲成全了椿的成長。但願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出這樣的犧牲,但願不是所有的成長都需要這樣的一次脫胎換骨。
拋開那些過度宣傳、飢餓營銷、販賣情懷等場外因素,為什麼許多人能夠接受《大聖歸來》而無法接受《大魚海棠》?
《大聖歸來》很安全,因為基本上沒有什麼內涵,大家看電影就是圖個熱鬧,看孫悟空多麼帥,打打殺殺嬉笑怒罵90分鍾就過去了。
但是看完《大魚海棠》出來的許多人,心口都是悶悶的。鯤是好人、湫是好人、全村的人都是無辜的好人,為啥都要陪著一個綠茶婊倒了八輩子血霉?尼瑪這是瓊瑤劇啊,這是瑪麗蘇啊,這劇情真TMD坑爹啊……
其實編劇在這里冒了很大的險,他不想走《大聖》在劇情和人設上的安全牌,他想探討的是,一個人為了心中的一個執念,到底值不值得一意孤行、背叛家園、辜負父母、傷害青梅竹馬的暗戀者?
而影片給出的答案是:值得。
這與許多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從小受到的教育都大相徑庭。
這讓我想到了《色戒》。女主人公王佳芝就是一個大家嘴裡典型的「三觀不正」的「綠茶婊」,因為一時執念的愛情,毀掉了整個計劃,累及身邊的戰友,卻保護了一個日偽頭子。
這不符合道德標准,但是這是值得我們討論的人性。
張愛玲就是因為被國人詬病三觀不正,其文學價值在多年以來被大大低估。還好有個李安,在幾十年後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讓我們有更多的討論空間。
讓我們回到《大魚》中的椿,她有寵愛她的父母,有為她默默付出的青梅竹馬,一生安穩平順已經被安排好——長大之後接替母親的事業,嫁給有權勢的掌管水的巫祝奶奶的孫子湫……作為一個女人,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片頭,年邁的椿卻說了這樣的話:每個人都一樣,吃飯、睡覺、喝水,在集體中,我們都是一樣的面目,一樣的動作,一樣溶解在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最終泯然眾人……
從小受到的教育讓我們明白,我們是集體的一份子,因此,我們不能夠有越規矩的動作,不能夠有鮮明的個性,不能夠有過分的要求,事事要顧及他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特立獨行而干擾甚至傷害別人……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面目一樣的人,被規矩和紀律束縛,做著所有的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們浸淫在儒家思想里太久,被集體觀念束縛太久,要從眾,不要特立獨行,一切要顧及社稷蒼生,為了集體要把自己放在最小……而《大魚》里的鯤鵬來自《逍遙游》,《逍遙游》所提倡的就是不累於外物的絕對自由,這種價值觀是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的。
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說,被外界束縛的人、活在別人眼光地獄中的人,已經喪失了其存在的根本,他認為:每個人有選擇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成為什麼人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到底愛誰的自由。
我有選擇我過什麼樣的人生的自由。
只有屬於我們自己的選擇,才決定了我們的存在身份和我們與其他人的區別,才讓我們不會泯然眾人。
薩特又說,選擇「自由」的同時,必須承擔「自由」所帶來的一切後果。
一意孤行的椿,背叛身邊的一切,告別親人,喪失天神的身份,忍受無盡的痛苦,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翻倒乾坤,水淹家園,只是為了心中的一個執念,因為她覺得這值得。
這樣的女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累及旁人、辜負父母,卻最終實現了她的願望——觀影的大家憤怒了:她不能得到幸福!!!
其實不能怪大家吐槽這樣的劇情,因為讓我們接近和認同一個離我們很遙遠、令我們很陌生的價值觀,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於是我們選擇了簡化這一切,把它用一個「瑪麗蘇」就代替了。
但是大家想想,其實這樣是很不公平的。
--------------------------------------------------------------------------------------------------------
許多人都在義憤填膺地批判椿不懂規矩、任性妄為、大膽包天……但是,我能不能說,就是因為椿的幼稚和義無反顧,才令我而深深感動。因為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已經喪失了這種功能,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做到像椿這樣的純粹。我們要融入 社會 、注重社交和人際關系,我們正襟危坐、瞻前顧後、犬馬怖懼,唯恐有一點閃失。
那麼,在電影世界裡,難道就不能容我們在想像中幼稚任性一回?哪怕只是幻想一下,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寧願辜負整個世界,也要做到心中執著的事、守護覺得值得的人」,難道連這樣都要遭到抵制么?
---------------------------------------------------------------------------------------------------------
最後貼一段今天在微博上看到的話:
「你不喜歡這個工作了想辭職,你覺得人心險惡不想戀愛,或者想出去玩也好,想放縱生活也好,這些都不等同於'做自己'。所謂做自己,是不再刻意的追求他人認同,並找到了自己認定可貴的、值得堅持的事,然後拋棄那些形式上和思想上的束縛,跟平庸的生活搏鬥,跟無聊的時間對抗,不在乎輸贏。」
首先,我並不知道別人怎樣評價《大魚海棠》,眾口難調。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的意識都是獨立的個體,我也並不關心別人是怎樣評價它的。我知道的是,《大魚海棠》很好,真的很好。
整部電影都是以椿的角度進行講述,在影片最後的這段獨白中我們也可以很直觀的看出整部影片的主旨。或者說別人口中「不正的三觀」。但整部影片中許多細節都無時無刻不在向觀眾們傳達著積極的東西。
愛人所愛。很多人認為湫對椿默默付出,青梅竹馬的他們本應是天作之合,卻因為一條大魚的出現陷入詭異的「三角戀」,讓椿對湫的感情視而不見。可椿的感情線從始至終都十分干凈,始終是鍾愛著鯤的。我們的湫也表現得十分有風度,縱使在境況萬分危機的時刻湫也沒有將鯤拋棄。
家人的默默關懷。椿的爺爺用自身去轉嫁了湫身中的雙頭蛇毒,臨終前對椿說「萬物都有它的規律,誰都要過這一關。我知道你在做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所有人都會反對你。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對錯都是別人的事。照著自己的心意走,爺爺會和奶奶一起,永遠支持你。」這不僅暗示著後續的劇情走向,也傳遞著家人間濃厚的親情。
繼續前推,鯤的死的的確確是椿的過失這是毫無疑問的。面對鯤的妹妹的無助哭泣,涉世不深單純善良的椿根本不可能無動於衷。知錯就改這也算是「不正的三觀」嗎?
沒錯,椿也確實為了送鯤離開而不計後果,引發了一場災難致使村民們背井離鄉。可她也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她願意自己的性命去彌補,最終也成功的化解了危局。影片中還有許多微小的感動都十分令人暖心。這樣的《大魚海棠》,有什麼不正的嗎?
為了這條魚,全村人的生命算個屁啊?!魚魚這么可愛,為了報答他對我的救命之恩,我甚至舍棄了自己一半的壽命,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奉獻一下呢!這么沒有集體榮譽感呢?
雖然劇本後半段竭力讓女主彌補,使勁往回圓女主人設,但從一開始的人設崩塌已經導致這部劇三觀已經傾斜,女主一開始被定義的善良在她對待家人的那一刻已經開始模糊,安靜善良的青春期少女不會整日對家人綳著大長臉;不會沉迷玩魚,疏遠家人:
最後「別人死哥哥」她才想起生命可貴,眾生平等。雖然最後沒造成人員傷亡,但村子已經被強拆了!
為了一個人的救贖夢,你們也有奉獻一下,實現普世價值觀的偉大復興!
總之,女主就是一位普世價值觀的白蓮花,綠茶屬性有待商榷,畢竟初戀根本不懂愛情 ,有個哥哥不說破實在是再好不過了!人家對你一片心,你卻把人當民工!
總結一下,做人不能用自己的價值觀去同樣要求別人,也不能做「自認為正確的事干擾了他人的生活。 關注➕我
B. 尋一部世界上最恐怖的電影
德州電鋸殺人狂
應該是很恐怖了
不過我看你說的 咒怨 午夜凶鈴
應該沒什麼感覺
還有幾部據說是很恐怖的
我個人不敢看
靈動:鬼影實錄
一 《閃靈》(The Shning)
導演:庫布里克
最早拍攝時間:1980年R
入選理由:
看恐怖片,越看得多就越覺得不可怕。即使是恐怖片經典之作《驅魔人》,看得多了也會麻木,再也不會害怕。但任何事情都有例外,《閃靈》就是越看越令人感到可怕。
該片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影片的處理技術都堪稱一流。
二 《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導演:喬治 羅米羅
最早拍攝時間:1968年
入選理由:
本片是現代恐怖片的轉折點,導演羅米羅以數目眾多的死屍來嚇人。這是首部塑造黑人英雄的恐怖片。
三 《大白鯊》(Jaws)
導演:斯皮爾伯格
最早拍攝時間:1975年
如選理由:
這部影片還是拍攝技巧和演員的演技讓人折服。不過,這一切在加上斯皮爾伯格的獨特魅力,事情當然就不一樣了。
四 《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導演:強 卡朋特
最早拍攝時間:1978年
如選理由:
導演強 卡朋特成功的利用闊銀幕構圖營造才廣闊的空間,使人感到這個空間之中會有思念東西突然顯現。更嚇人的是有些東西在觀眾不留意的地方猛然跳出來
五 《慘無人道》(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導演:托比 胡柏i
最早拍攝時間:1974年
入選理由:
本片是根據變態殺人狂Ed Gein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不過只有很少的血腥鏡頭-
六 《驅人魔》(The Exorcist)
導演:威廉 佛烈金z
最早拍攝時間:1973年
入選理由:B
給人巨大的想像空間是該片入選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座賣率。這是一個以小女孩被惡魔附體為題材的電影。除了一些令人驚嘆的特技鏡頭(如連人帶床浮起等),這個小女孩運用粗俗及她的性別不相稱的方式說話,令人感到她因惡魔上身而成為了另一個人
七 《異行》(Alien)
導演:里德雷 斯科特
最早拍攝時間:1979年
入選理由:
故事是太空船上出現可怕的太空生物。導演斯科特緩慢而且細心地營造才恐怖氣氛
八 《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導演:韋斯 卡文
最早拍攝時間:1984年
入選理由:
導演卡文以創新的手法塑造了令小孩子們害怕的妖怪Freddy Kruger
九 《血光鬼影奪命刀》(Do not LookNow)
導演:尼古拉斯 洛9A
最早拍攝時間:1973年
入選理由
唐納德 蘇瑟蘭及朱莉 克里斯蒂在這部超自然的恐怖片中有優秀的表現。本片亦有效營造緊張氣氛而聞名。
十 《鳥》(The Birds).
導演:希區柯克
最早拍攝時間:1963年
入選理由
這是希區柯克最恐怖的電影。他精心營造的恐怖氣氛令人折服。
1、《驚魂記》(1960)
希契科克的著名影片《驚魂記》(Psycho)可說是恐怖驚悚片的代表作,在1960年的當時,這部影片可謂好萊塢最暴力最**的電
影,但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刀子殺人的場面,而是用純熟的電影技巧,如主觀鏡頭和斷斷續續的剪接方法,讓觀眾見到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從而體驗前所未有的恐怖氣氛。再加上恐怖的配聲和配樂,結果讓當年很多觀眾被片中的變態殺手和那場膾炙人口的浴室殺人戲嚇得
不敢一個人洗澡。《驚魂記》被美國電影機構選為最重要的一百部美國片之一。故事是說瑪莉蓮是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上班女郎,一
時沖動之下捲款逃離小鎮,她決定和情人山姆到加州重新生活。當她開車逃離小鎮後,夜色暗了下來,而且下起傾盆大雨,於是她只好
開下高速公路,長途駕車的勞累加上捲款而逃的壓力,讓她幾乎精神崩潰,於是她決定在路旁的貝茲汽車旅館休息一晚,在瑪麗蓮吃完
晚餐回到房間准備洗澡時,一個離奇恐怖的故事即將發生……
2、《七宗罪》
《七宗罪》(Seven,1995)繼承了心理驚悚片精華,更以哲學的角度剖析罪案與罪犯心理,把以思考取代動作的類型電影發揚光大
。大衛芬奇為影片營造了一個可怖的地獄氛圍:陰森詭秘的罪案現場和驚心恐怖的屍體慘狀,陰冷潮濕的橫街窄巷和匪夷所思的表情獨
白。而抽絲剝繭式的劇力推進和線索解疑,把籠罩觀眾頭頂多時的疑團一掃而光,但同時留給他們的卻是沉重心情和反思病症的折磨。
故事是說威廉是紐約警察局的刑事警官,還有一周就退休了。這時,上司又給他派了一個新搭檔——年輕氣盛的大衛。大衛對威廉辦案
的方式很不以為然。他們接到了一個案子,一個胖得出奇的男人在家中被殺,可他們又沒有發現什麼線索。這時另一起案子發生了,律
師格特被殺害。在現場的地板上用血寫著兩個字:貪婪。威廉若有所思。他重新回到前一個案發現場,終於在冰箱後面發現了兩個字:
暴食。他根據《失樂園》中的語句——基督教的七重罪孽:暴食、貪婪、懶惰、憤怒、驕傲、淫慾和嫉妒認為,還會有新的罪案發生…
…
3、《驅魔人》(1973)
時隔30年,《驅魔人》(The Exorcist)仍然是最恐怖的恐怖電影。片中小玲達·布萊爾被惡魔附身後的種種異行實在是拍得空前
絕後,那些綠色黏液、180度旋轉頭、蜘蛛爬、還有種種邪異的行為營造出了一部最駭人的電影。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威廉·弗萊德
金關於佔有和信仰的恐怖傳奇:女演員克麗絲與她十二歲的女兒阿麗來到華盛頓作訪問演出,阿麗她忽而在空中飄浮,忽而變得力大無
比,怪事層出不窮。醫生與心理專家對此束手無策,無奈之下克麗絲向喬治敦大學的戴神父求助。戴神父說阿麗是被惡靈附體。這部影
片於1973年在全美公映,在第二年獲得10項奧斯卡獎提名,並最終獲得2項大獎以及4項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大獎等。此後這部電影多
次被翻拍,票房一直不錯。
4、《過失》(2002)
《過失》(Frailty)是一個關於信仰、原罪和人心中善惡難辨的天性的故事。一個令人不安的主題,伴以天才的故事敘述,使之成
為一部結構緊湊的心理恐怖片。片名「Frailty」暗示了人類對外界事物感知能力的脆弱性。電影完美的將恐怖與神秘結合在一起,情節
絲絲入扣,扣人心弦,而最後一刻劇情的急轉直下,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雖然是一部恐怖片,但本片卻不是通過極力渲染血腥暴
力來贏得觀眾,它具有一種間接的暗示之美,觀眾與其說是被恐怖的場面所撼,還不如說是被自己的想像力所嚇倒。故事是說FBI探員韋
斯利被指派調查德州臭名昭著的「上帝之手」系列謀殺案。在調查過程中,突然有一天,一個自稱芬頓·梅科斯(馬修·麥康納)的陌生
男人走進他的辦公室,聲稱自己知道這個警方搜尋已久的連環殺手的真正身份。在韋斯利還在對此人的身份與目的報以懷疑的時候,芬
頓還透露了一個更令人震驚的事實:那個殺手正是自己的兄弟亞當。而亞當在完成他的謀殺之後,也自殺身亡。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芬頓此行的目的不僅僅是揭穿殺手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要進一步披露一個漫長而復雜的故事,一個殺手心中潛藏的真正動機。但無
論如何,這場瘋狂的行動對於梅科斯兄弟的影響是深刻的。少年時的經歷培養了他們對善惡的極端想法,預示了他們未來不可預知的命
運……
5、《閃靈》(1980)
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說,深刻發掘了瘋狂、記憶以及一個家庭的毀滅。在此影片中,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再度出擊,所營造的那種恐怖深入骨髓,令你完全無法自拔。盡管這部影片沒有引起預期的震撼,但仍是庫布里克最為成功的一
部作品。庫布里克帶著我們大家進行了一場顛簸離奇的旅行,進入了一個小說家(由傑克·尼可爾森飾演)瘋狂的內心世界。主人公和
他的妻子兒子居住的空曠荒蕪,被大雪所困的旅店,那圍繞在旅店四周沉重怪誕的寂靜使觀眾頗有患了幽閉恐怖症般的迷惘悵然。為了
更加淋漓盡致的刻畫劇情,庫布里克無情的將一個外表斯文的男子墮落成一個禽獸般的野蠻人。當他徹底瘋掉後,他用斧頭劈著受驚嚇
的妻子和有精神病的兒子。
6、《德州鏈鋸殺人狂》(1974)
《德州鏈鋸殺人狂》(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於1974年在美國上映,製作費超低,票房收入卻有三千多萬美元,而且帶
起了Dead Teenager Film風潮,影響力至今仍未消退。電影有多個續集及重拍版,以1974年的首集才稱得上極品。在影片中,皮臉人手
持電鋸,帶著死去男演員的臉皮出現在女主角前,周圍羽毛飛揚,再加一個慢鏡,確實讓人記憶深刻。本片鏡頭的運動尤其出色,剪接
更是鬼斧神功,一幕女主角眼部特寫的連環剪接,將女主角的驚慌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殺人不見血,全靠構圖去令觀眾意會的安排,
恐怖感絲亳沒有減低。其中一場戲殺人狂將女角活生生掛上屠房鐵鉤上,女角在鉤上邊尖叫邊掙扎,同時看著朋友被支解,便拍得相當
聰明,看到支解過程的不是觀眾而是女角,觀眾是透過女角的反應而感到恐懼,亳不血腥但又極度恐怖。
7、《繼父》(1987)
《繼父》(The Stepfather)是特里·奧奇恩的恐怖片代表作。故事是說一名企圖追求完美家庭生活的中年男子,在殺人之後用假
身份到別的城鎮娶了一名寡婦,他表面上的溫文有禮形象得到新太太的喜愛,但女兒卻發現了繼父神經不正常的種種跡象,令他非常失
望,因此再度引致新的大屠殺,殺死了妻女之後出走,尋找另一所白色籬笆房子,漂亮妻子和可愛孩子的家庭。《繼父》終究是說一個
人的心理崩潰,導致他不能實現「美國人夢想」的理想生活。發行後第二年,此片就重拍了。
8、《時空攔截》(1990)
《時空攔截》(Jacob's ladder)是情慾大導演安德里亞·林恩(《致命吸引力》、《出軌》)轉變風格的代表作。本片呈現一種亦
真亦幻的恐怖經驗,分不清楚究竟是在夢中或是現實?讓人有種熟悉卻又陌生的錯覺。影片介於邏輯與抽象之間,有種捉摸不定的調性
。故事描述一名從越戰生還返家的軍人(提姆·羅賓斯),發現自己出現了精神問題的後遺症,常出現被追殺的幻覺,每當生死交關時刻
,他會在另一個時空活回來,回想著之前發生的噩夢遭遇,然而隨即他又被現實世界中喚醒,所以他彷彿活在兩個世界般,難以確定孰
真孰假?或許兩者都是假的?可能根本沒醒來過?
9、《馬丁》(1977)
《馬丁》(Martin)可能是過去30年來一部最好但最不出名的吸血鬼影片。這是羅梅羅自己最滿意的一部作品。他並沒有走大部分
吸血鬼片的套路,而是充滿人性化的描寫了一個關於自我的故事,而且沒有給明主角的真正身份,採用了開放性的手法使影片充滿誘惑
,不僅重新演繹了「諾斯菲拉圖」,更暗含了年輕一代對自我的迷失,以及對宗教信仰的嘲諷,使影片的藝術性有一定的提升。片中主
人公馬丁對鮮血的渴望不過是他自己的幻想臆造出來的假象,所以他並不是真的吸血鬼。他得用葯迷昏別人而不是用眼睛把別人催眠,
他沒有獠牙所以只能用剃刀來刺破別人的動脈。
10、《千瘡百孔》(2007)
榮膺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威廉·弗萊德金炮製的史上恐怖至尊《驅魔人》之後35年,於2007年又打造一部冷酷無情、令人瘋狂的恐怖
片《千瘡百孔》(Bug)。故事是說俄克拉荷馬州一間破敗的汽車旅館內,住著沉默單身的女服務員艾格尼絲(艾什莉·賈德)。艾格尼
絲有著悲慘的過去,因此她不敢和太多人接觸,除了在簡陋的酒館幫同性戀好友R.C.(琳恩·柯林斯)照料生意之外,就老是活在恐懼
之中--害怕她虐人成性、在監獄里蹲了兩年、最近被假釋的前夫傑瑞(小哈利·康尼克)終又找上門來。戰戰兢兢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在
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