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災難電影《2012》主角一行人坐什麼運輸機去拉薩的從紐約哪個機場起飛
片中男主角帶領一家人逃難時,為了能到中國,和一個俄羅斯富翁 一起上了一架大飛機。這架大飛機是安東諾夫An-225超大型軍用運輸機,起飛重量超過60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 。機場不是紐約好像是拉斯維加斯的機場。
Ⅱ 戰爭之王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電影《戰爭之王》真實故事原型是Victor Bout。影片中的尤里奧涅夫的原型就是臭名昭著的軍火販子維克多鮑特,原KGB成員。
Victor Bout曾被稱為「死亡批發商」,他的公司職員超過300人,擁有約40架貨機,他所擁有的「安」式運輸機的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
1992年,25歲的布托得到了第一桶金子。他借了12萬美元買了三架「安」運輸機,開始在莫斯科四處飛行。
1993年,他將業務遷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那裡,他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個機場租用運輸機,建立了一家進出口公司。
在短期內,布托的公司贏得了一份「正式合同」,為比利時駐索馬里維和部隊提供武器。為了進一步擴大在非洲的存在,布托在賴比瑞亞成立了阿爾薩斯航運公司。
按照「賣錢」的原則,向非洲國家出售自動步槍、步槍手榴彈、機關槍、火箭發射器和其他武器。布托的「觸角」幾乎遍及非洲的每一個角落。
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盧安達、肯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南非、史瓦濟蘭、蘇丹和烏干達等,只要有戰爭,布托夫人就像蒼蠅一樣飛來飛去。
布托因違反聯合國武器禁運而成為國際刑警組織的目標。與此同時,聯合國觀察員已經將布托作為目標,指責他向安哥拉、賴比瑞亞和獅子山走私大量違禁武器。
聯合國安理會的一份報告描述了布托如何使用至少5個別名向非洲走私武器,如「維托·弗拉利維克·布托」、「維托·布托」和「維托b」。
(2)俄羅斯最大的運輸機電影擴展閱讀:
本片拍攝於2004年,在四年後的三月,鮑特在泰國被捕,被關押於曼谷特殊監獄。他精通六國語言,其中包括漢語。
但片中凱奇在中國邊境說的那句中文可不怎麼流利。電影的開篇,以一枚彈頭為視角,講述這枚彈頭從製造到售賣到上膛到發射的過程,實在震撼。
不過是一些金屬,一點兒粉末,放一塊兒就成了不長眼的殺人凶器,一個生命轉瞬凋零,一個家庭霎時瓦解。
電影拍攝背景:
在20世紀末,當美蘇冷戰結束時,另一場噩夢出現了。僅在烏克蘭,從1982年到1992年,就有價值3200億美元的武器流入黑市,由中間商和軍火商賣給飽受戰爭蹂躪的第三世界國家。
軍閥、商人、國際犯罪集團,甚至美國政府本身都捲入了涉及巨額股份的軍火交易,形成了復雜而令人興奮的利益網路。
但在此之前,從未有一部電影像《戰爭之王》那樣如此接近並揭示了武器交易的真相和內幕,也從未像《戰爭之王》這樣毫不掩飾地扮演了美國人的角色。
結果,由於敏感的題材,這部電影很難找到美國投資者,而且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拿到錢。最終,在這部4200萬美元的獨立電影中,幾乎沒有投資者在美國,所有的資金都來自海外。
Ⅲ 2012裡面那架大型運輸機是AN
電影《2012》里的那架大型運輸機是根據安東諾夫225的基礎虛構出來的,電影里的片段可以看到機身上標示了「Antonov 500」(安東諾夫500)的字樣。安托諾夫安-225「夢想式」運輸機(烏克蘭語: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ія",英語:Antonov An-225 "Mriya"),北約代號「哥薩克」(Cossack),是一架離陸重量超過600噸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承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與飛機,而翼展寬度也僅次於休斯力士運輸機,是迄今為止出現過翼展第二寬的飛行器。安-225是由現屬烏克蘭所擁有、蘇聯時代的安托諾夫設計局開發作為蘇聯太空計劃的設備運輸用途,迄今為止僅實際製造過一架,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試飛。Ⅳ 電影2012里的巨型飛機是什麼型號
An-225夢想式運輸機 安托諾夫An-225「夢想式」運輸機(烏克蘭文:Антонов Ан-225 "Мрия",Antonov An-225 "Mriya"),北約代號「哥薩克」(Cossack),是一架離陸重量超過600噸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的一架運輸機與飛機。由現屬烏克蘭所擁有、蘇聯時代的安托諾夫設計局開發作為蘇聯太空計劃的設備運輸用途,迄今為止僅實際製造過一架,在1988年12月21日首度試飛。
歷史
An-225是蘇聯在1985年春季時,因應當時蘇聯的暴風雪號(Бура́н / Buran)太空梭與其他火箭設備之運輸需求而開始設計,較為科學的放棄了單純由貨艙運貨的設計思想,轉變為背駝式(看圖 類似於背駝哥倫比亞號的波音747),這樣就沒有了貨物體積的限制,為軍用民用貨運都提供了更大便利。由於開發時間非常短,An-225的大部分概念都是來自蘇聯另外一架大型運輸機An-124,以後者為基礎,延長其機身,為了背負暴風雪號避開在飛行過程中太空梭後方所產生的亂流,因此An-124原本的單垂直尾翼設計被兩個位於水平尾翼末端的對稱式垂直尾翼給取代,變成一個由正前方看去是「H」字形的機尾。除此之外,為了提供足夠的推力,An-124原本所搭載的四具ZMDB Progress D-18高旁通比渦扇發動機(High Bypass Turbofan)也被增加到六具之多,而全機結構也根據尺碼與重量的增加而進行適當的強化。
An-225的一號原型機是在1988年11月30日完工出廠,並於12月21日在基輔進行第一次試飛,1989年5月12日時它首次完成暴風雪號的背負飛行。但很可惜的是,由於當時蘇聯的經濟已經惡化到不足以支持昂貴的太空計劃,因此暴風雪計劃在實際發射成功一次之後就被迫中止,而專門為了太空計劃而設計建造的An-225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連正在建造中的二號機也在半途叫停,使得只真正背負暴風雪號飛行了一次的一號機,成為碩果僅存的一架An-225實機。蘇聯解體後An-225由安托諾夫所在的烏克蘭接管,但由於該國的經濟狀況不佳無力操作An-225,因此一號機從1994年5月以後就被存放在工廠的一角,機上許多主要零件也被拆下作為An-124與An-70的備用零件,實際上等於是已經處於不能飛行的報廢狀態。1998年安托諾夫嘗試繼續建造施工一半的二號原型機,1999年起該公司展開一個新的計劃,將旗下擁有的An-124機隊開放出租給西方國家作為超大型貨物的運輸用途,由於世界上唯一一架能與An-124能匹敵的運輸機、美國空軍的C-5「銀河式」運輸機是純軍事用途的飛機,因此An-124成為世界上唯一可民間租用的超大型貨運用機,使得這包機性質的經營方式大大成功。
因為An-124民用化的成功而恢復信心,安托諾夫於是將目光又轉回曾經一度中斷的An-225身上,在經過1年左右的改裝與機身強化之後,An-225換上最先進的西方航電設備,於2001年上半年起開始重新飛翔於天空中,並曾在當年6月在法國的巴黎航空展中再次亮相,目前偶爾會負擔跨大西洋航線的貨運飛行任務。目前安托諾夫正在積極進行二號原型機的建造,並且檢討進一步大量生產作為超大型民用運輸機的可行性,而原本23,400公斤推力等級的俄制引擎,也可能會換成西方民航界使用、推力更大的勞斯萊斯Trent 892型(41,414公斤推力)或普惠(Pratt & Whitney)PW4098型(44,453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
設計與性能
如同大部分蘇聯系統大型飛行機的慣例,An-225使用的是適合高籌載量用途的肩扛式機翼設計,兩主翼下掛總共六具的大型發動機。操作介面上,An-225採用四重線傳飛控(Fly-By-Wire)設計,還附有電子系統出問題時可以緊急使用的機械式備援系統。An-225的主翼翼展為88.74米,雖然這數字比人類有史以來曾經製造過翼展最寬的飛行器、美國飛行大亨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的木製H-4力士式飛行船「史普魯斯之鵝」(H-4 Hercules "Spruce Goose")短一些,但因為史普魯斯之鵝從來沒有真的「飛起」過(它實際上只飛離了水面約20米,在這種高度表現下史普魯斯之鵝只被視為是一種翼地效應機),因此An-225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翼展最寬的飛機,縱使後來登場的空中客車A380(翼展79.8米)也未能勝過。
An-225當初是為了作為運輸火箭用途而設計的貨艙形狀非常平整,整個貨艙全長43.51米,最大寬度6.68米,貨艙底板寬度6.40米,最大高度4.39米。為了方便巨大貨物進出,An-225與大部分大型貨機一樣,採用機首可以上掀打開的「掀罩式」(Visor Type)機首,並把駕駛艙設在主甲板上方的二樓處,不過與An-124不同的是,An-225的機尾處沒有可以打開兼作卸貨坡道用的尾門。An-225一共需要六名機組人員來操作,分別是正副駕駛各一名,兩名工程官,兩名積載官,在駕駛艙後方有一個小型的客艙,可以乘坐60至70個乘客。不過以An-225的巨大機艙容積,如果轉用做為客機,初步估計它可能可以同時容納得下1500到2000名乘客。
重量與體積驚人的An-225,在起落架部分的設計也很華麗,鼻輪部份是由兩對復輪一共4個輪胎組成,而腹輪部份則是前後七組復輪左右共兩排,因此總共有28個輪胎,全都是以油壓方式上下,其中前輪具有轉向作用以提升飛機在地面滑行時的機動性。
An-225的酬載重量原廠公布是250噸,但一般認為,An-225至少有超過300噸的酬載能力,其中貨物不是只可放在機身內的貨艙中,An-225原本為了背負暴風雪號太空梭所設計的機背貨架,也擁有載運250噸重物體的能力。相比之下,美國空軍所擁有最大型的軍用運輸機C-5也不過只有118噸的額定酬載能力,縱使連安托諾夫自家招牌的An-124,也不過是150噸的水準而以。除了一般所注目的酬載能力外,An-225因為機身龐大,所能攜帶的油料也相對地更多,因此擁有超長的續航能力,縱使在全負載的情況下仍能持續飛行1,350海里(約2,500公里)的距離。事實上,An-225是國際航空聯盟(Fédération Aéronautique Internationale,FAI)在2004年11月新制定的世界紀錄標准中,長程飛行的荷重紀錄保持者,握有多項離陸重量300噸以上等級機種的世界紀錄。
數據諸元
用途:重型運輪
全長:84.0米(275呎7吋)
主翼展全寬:88.74.米(290呎)
尾翼展全寬:32.65米(107呎1.5吋)
全高:18.20米(59呎8.5吋)
輪距:8.84米(29呎)
軸距:29.10米(95呎9.5吋)
最大離陸總重量:600噸(包含機身、燃料與籌載重量)
最大籌載重量:250噸
動力系統:6 x ZMDB Progress D-18渦扇發動機
推力:6 x 23,400公斤(相當於6 x 229.5千牛頓),總計1377千牛頓
速度:850km/h(極速)或700km/h(巡航速度)
機艙:長35.97米;寬6.4米;高4.39米
最大航距:15,400公里(滿燃料狀態)或4,500公里(滿籌載狀態)
組員數: 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