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法國電影懺悔在線

法國電影懺悔在線

發布時間:2025-02-12 09:31:01

⑴ 請問一個<悲慘世界>的電影版本,謝謝。

我想應該是以下這出: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1958)

導演: 讓-保羅·李塞諾
編劇: 讓-保羅·李塞諾 / Michel Audiard / René Barjavel
主演: 讓·迦本 / 布爾維爾 / 費爾南·勒杜 / 西爾維亞·蒙佛特 / Danièle Delorme / Bernard Blier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East Germany / 義大利
語言: 法語
上映日期: 1958-03-12
片長: France: 210 分鍾 / Spain: 217 分鍾 / France: 179 分鍾(DVD edition) / Soviet Union: 195 分鍾 / West Germany: 101 分鍾(cut version)
IMDb鏈接: tt0050709

悲慘世界的劇情簡介 · · · · · ·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困的冉•阿讓(Jean Gabin)因為偷一塊麵包被判處十九年的苦役。出獄後,走投無路的他被好心的主教(René Fleur)收留過夜,可是他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警察將他抓獲,准備再次將他投入監獄,臨危之際,主教的謊言將他拯救,他也得到感化,化名開始了洗心革面的生活。
十年過去,冉•阿讓通過努力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得知妓女芳汀的悲慘遭遇後,他擔負起照顧其私生女兒柯賽特的責任。他沒想到的是,多年後會重遇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Bernard Blier),對方不信他已改邪歸正,一心要找他的麻煩,只因證據不足遲遲沒能得手,然而,他的好運沒能持續到八年之後。 © 豆瓣

另:如果你覺得是就留郵箱,我給你發觀看或者下載的鏈接

⑵ 電影gone with the wind

瑪格麗特生前唯一出版作品

通譯:《飄》(Gone with the Wind)1936年初版封面
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
初版日期:1936年5月
初版國家:美國
故事發生在喬治亞州的瓊斯博羅和亞特蘭大,講述了南北戰爭期間(American Civil War)、內戰後南方重新組織並與聯邦政府重建關系的過程(Reconstruction)及其後女主人公斯嘉麗·奧哈拉(一個農場主的女兒)的傳奇生活。
《飄》凝結了瑪格麗特(1900.10.8 — 1949.8.16)十年的心血,這是她生前唯一出版的一部小說,瑪格麗特原意署名Tomorrow is Another Day,後出版商認為與此書名相似的書太多,建議瑪格麗特想一個新名字,「飄」取自恩斯特·道森的詩:「我忘卻的太多了,Cynara!隨風而去。」("I have forgot much, Cynara! gone with the wind")。從出版至今,《飄》在全球的銷售量早已超過3000萬冊,被奉為經典名著。
① 1937年,瑪格麗特憑借該小說獲得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
② 1939年,該小說的同名改編電影成為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的大贏家;
③ 20世紀70年代,被改編為音樂舞台劇《斯嘉麗》,2008年重新演繹的音樂劇《亂世佳人》在倫敦西區公演。
《飄》所講述的是一個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愛情故事。

小說的主人公斯卡雷特·奧哈拉是美國喬治亞州一位富足且頗有地位的種植園主的女兒。父親傑拉爾德是愛爾蘭的移民。剛到喬治亞州時,傑拉爾德身無分文,靠賭博贏得了塔羅庄園的所有權。於是就開始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創業,編織著他的美國之夢。直到43歲的時候,他才和芳齡15的埃倫——一個東海岸法國移民的女兒——結了婚。傑拉爾德心地善良,但脾氣暴躁,而年輕的妻子則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嚴格的道德觀念。她親手操持著整個庄園的日常事務,甚至還為庄園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婦倆受到周圍白人庄園主的尊敬,也深得黑人奴隸的愛戴。女兒斯卡雷特在這種環境中慢慢長大了。

1861年4月,美國南北兩方的關系已經非常緊張。喬治亞州的男人們都在議論這場無法避免的戰爭。但是,16歲的斯卡雷特對此毫無興趣。她心裡想的除舞會、郊遊之外,還有那群圍著她轉的崇拜者。當她聽說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阿什利·威爾克斯將宣布與梅萊尼訂婚時,她心裡不覺一震。她一直喜歡阿什利的紳士風度,而且認為自己無論哪方面都比梅萊尼要強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說服阿什利和她一起私奔。

但在第二天的宴會上,斯卡雷特始終沒有找到和阿什利單獨交談的機會,因為阿什利一直同梅萊尼在一起。出於一種報復心理,斯卡雷特輕而易舉地把梅萊尼的弟弟查爾斯吸引到了她的身邊,幾句話就使這個在情場上毫無經驗的、靦腆的小夥子神魂顛倒了,宴會結束後,男客們就當前的局勢在激烈地爭論。傑拉爾德和一位名叫雷特·巴特勒的陌生人爭論得尤為激烈。雷特認為,南方沒有工業資源,打起仗來肯定會失利;而傑拉爾德和他的朋友們卻認為北方佬不經打,只要一兩個戰役就能使他們繳槍投降。

下午,斯卡雷特終於抓住一個機會和阿什利談了她的主意,但被阿什利婉言拒絕。斯卡雷特覺得自己被阿什利「拋棄」了。她氣急敗壞地打了阿什利一記耳光。

戰爭的消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隨之取消。斯卡雷特突然決定和查爾斯結婚,因為這樣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阿什利和自己的追求者。就這樣,任性的斯卡雷特在兩周之後就作了查爾斯的妻子。

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斯卡雷特突然變成了寡婦。更糟糕的是,她發現自己已經懷孕。幾個月以後,她的兒子韋德出生了。

寡婦的生活使生性活潑的斯卡雷特難以忍受。這時,阿什利也上了前線,其妻梅萊尼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暫住一時,斯卡雷特便帶著韋德離開了塔羅庄園,來到亞特蘭大。

環境的改變使斯卡雷特的心境稍稍有好轉。值得欣慰的是,亡夫查爾斯給她留下了一個庄園和城裡幾家店鋪的遺產。

隨著戰事越來吃越緊,亞特蘭大的婦女們都被動員起來,到當地醫院護理從前方運回來的傷病員,還要為南方邦聯的軍隊縫制軍需品。但是,由於斯卡雷特新寡,所以不能參加為出征軍人舉辦的舞會和晚會。

一次,醫院舉行募捐舞會。由於人手不夠,斯卡雷特被叫去幫忙。在舞會上,斯卡雷特又一次見到曾在塔羅庄園與她父親辯論過的雷特。現在,雷特已成了亞特蘭大頂頂有名的偷越北方封鎖線為南方軍隊提供物資的商人。每次從北方回來,他還給亞特蘭大的上層婦女帶來她們所喜歡的時裝和布料。因此,雷特很受貴婦們的歡迎。舞會開始的時候,雷特邀請斯卡雷特作他的舞伴。斯卡雷特終於忍不住這種誘惑,穿著喪服就步入了舞池。

隨著戰局不斷惡化,生活中的清規戒律在人們的心目中逐漸淡化。斯卡雷特又恢復了她原來的面目,頻繁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和軍官們調情說笑。但是,她仍無法忘懷阿什利。

有一段時間,雷特成了亞特蘭大許多人家的座上客。但是,由於他總是嘲笑和挖苦南方邦聯,很快就使人覺得討厭。只有梅萊尼同意雷特對戰爭的分析,因為,她丈夫阿什利在來信中也認為南方邦聯根本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1863年7月,南方邦聯的羅伯特·李將軍指揮的部隊在北方的賓夕法尼亞州失利。許多和斯卡雷特一起長大的男孩都在那場惡戰中陣亡。聖誕節前夕,阿什利從前線回來,在家休息數日。在他們獨處的時候,斯卡雷特把自己和查爾斯結婚的真正原因告訴了阿什利,並承認她依然愛著他。但是,經過戰爭磨難的阿什利己經喪失了過去的激情。第二年年初,梅萊尼得到前線來的通知書,說阿什利失蹤了.後來通過雷特的北方關系,才弄清楚:阿什利並沒有死。他受傷被俘後關在北方的岩島集中營。

1864年夏天,北軍直逼亞特蘭大——南方邦聯的首府。城市被圍,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裡許多人家都逃離了亞特蘭大。但因梅萊尼即將臨盆,斯卡雷特只好留下來守在她的身邊。其間,雷特曾登門拜訪,並要斯卡雷特做他的情婦,遭到了斯卡雷特的拒絕。

八月底,攻城的炮聲突然沉寂下來。傳說邦聯軍己決定放棄這座城市。正在這個時候,梅萊尼的兒子降生了。此時,亞特蘭大城一片混亂,根本找不到醫生。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斯卡雷特自己接生,保住了梅萊尼母子的生命。當天夜裡,最後一批邦聯軍撤出了亞特蘭大,北方軍很快就要進城了,絕望中,斯卡雷特只好求助於雷特。雷特用偷來的一輛破馬車,設法把她和梅萊尼母子送出了城,趁夜趕往塔羅庄園。

沿途的情景使斯卡雷特恐慌萬分。許多熟悉的庄園都被燒成了廢墟,只有一些斷垣殘壁矗立在那裡。經過一天的顛簸,她們終於來到了塔羅庄園。出乎意料,塔羅的白色樓房卻依然完好無損。但出來迎接她們的卻只有老父傑拉爾德和一個黑奴管家;斯卡雷特的兩個妹妹重病在床,而她的母親己在昨天離開了人世。年老的傑拉爾德幾乎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

整個家庭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斯卡雷特這個只有19歲的寡婦主肩上。全家除了自己和孩子外,還有老父、兩個妹妹、梅萊尼和她的新生兒,以及庄園上僅有的三個黑奴,總共需要維持10口人的生計。這時她想起了那些孩提時期從父親那裡聽到的故事,那些全憑自己的一雙手開創家業的愛爾蘭父輩們。

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要找到吃的東西。於是斯卡雷特天天提著籃子到地里去挖,到廢墟里去撿。她的兩個妹妹都是五穀不分的嬌小姐,是指望不上的,連三個黑奴也強調說他們從來只幹家務而不會乾田裡的活。苦難的生活磨煉著斯卡雷特,但也使她變得冷酷無情,家裡的人都有些怕她。從這時候起,斯卡雷特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決心恢復塔羅庄園昔日的風采:餐桌上擺滿銀質餐具、透亮的酒杯和豐盛的食品,馬廄里拴著一匹匹駿馬,車房裡放著豪華的四輪馬車,成群的黑奴在塔羅的田間採摘棉花……

一天,一個北軍士兵騎馬闖進了庄園,斯卡雷特用手槍幹掉了他,得到了一匹馬和從這個士兵口袋裡搜出來的一筆錢。這給她解了燃眉之急。

聖誕節前夕,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弗蘭克·肯尼迪帶著一個南方邦聯的征糧小組來到庄園。斯卡雷特當然不會把她們好不容易得來的糧食白送給他們。

1865年4月,南方邦聯軍投降,戰爭終於結束了。許多南方人都在為他們的失敗而痛哭流涕。而在斯卡雷特的腦海里,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保住塔羅庄園。

戰爭結束後,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過塔羅庄園返回他們的故鄉。有一天,斯卡雷特發現門口躺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年輕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這個名叫威爾的年輕人逐漸恢復了健康。威爾無家可歸,便在塔羅住下來,並慢慢地擔負起了庄園的許多管理事務。

阿什利終於活著回來了。他衣衫襤褸,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種氣質己消失殆盡。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羅庄園限期交納新附加稅,否則就要拍賣庄園來抵稅。原來,幾年前因過失而被塔羅庄園趕走的管家喬納斯當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員會的頭頭。現在,他企圖侵吞塔羅庄園,故而想出了迫繳附加稅的主意。斯卡雷特和威爾一籌莫展,希望阿什利能幫他們想點辦法,但阿什利的膽小無能使他們失望。

絕望中,斯卡雷特突然想起了雷特。如果雷特肯拿出錢來保住塔羅庄園,斯卡雷特情願嫁給他,或作他的情婦。第二天,斯卡雷特就來到了亞特蘭大尋找雷特,這時才知道,雷特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聯的大筆資金已鋃鐺入獄。情緒沮喪的斯卡雷特無意中遇見了妹妹蘇埃倫的未婚夫弗蘭克。他現在已是一家商店的老闆,手頭有一筆錢,斯卡雷特突然心生一計,謊稱蘇埃倫已經嫁人,然後輕而易舉地使弗蘭克投入了自己的懷抱。兩周後,他倆便結了婚。塔羅庄園得救了!但不久發現,弗蘭克並沒有什麼商業頭腦,而且對別人的勸告充耳不聞,因此生意經營得很不好。這時,雷特通過各種私人關系,得以獲釋。他借給斯卡雷特一筆錢,斯卡雷特便背著弗蘭克買下了一個倒閉了的木材加工廠,自己獨自經營起來。一個女人經商,而且也象男人一樣賺錢,這在亞特蘭大是前所未有的。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斯卡雷特懷孕了。她想在生產前多賺一些錢,以備急需,於是買下了第二個木材廠。在這段時間里,斯卡雷特每天自己駕車往返於木材廠之間,除雷特外沒有任何朋友。一天,雷特勸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襲擊,三K黨將會為她進行報復。而當時亞特蘭大執行「重建法案」的軍管政府則正在盤算著如何把三K黨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網打盡。

六月,斯卡雷特趕回塔羅庄園參加她父親的葬禮。葬禮之後,斯卡雷特全家,包括阿什利、梅萊尼、威爾等搬到了亞特蘭大,買了一幢破舊的房子住了下來。梅萊尼很快在婦女界贏得了信任,成了一位受尊重的人物。而阿什利雖然受斯卡雷特之託,管理一個木材廠,但經營得很糟糕。

斯卡雷特生了一個女兒,幾周後,她就又開始奔波於兩個木材廠之間。此時亞特蘭大的治安狀況不斷惡化。1867年3月的一個晚上,斯卡雷特在駕車回家的路上受到了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的襲擊。由於一個黑奴的保護,她並沒有受到什麼傷害。當天夜裡,三K黨出擊了,但他們卻陷入了軍隊設下的圈套。在交火中,弗蘭克被打死,阿什利受了傷。由於雷特的出謀劃策,才救了其他一批參加三K黨行動的白人。幾個月之後,不顧親友的勸阻和反對,斯卡雷特和雷特結了婚。他們的蜜月是在新奧爾良度過的,而由斯卡雷特自己設計的新居很快也告落成,這是亞特蘭大最豪華的住宅。對於斯卡雷特來說,此時她似乎實現了她在塔羅庄園時的理想。她在物質上的任何要求,雷特都給予極大的滿足,她真是應有盡有了。不久,他們的女兒邦妮出生了。在邦妮身上雷特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雷特之所以努力改變自己在亞特蘭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為了樹立邦妮今後在亞特蘭大的地位。

斯卡雷特對阿什利仍然舊情不忘。一天晚上,在木材廠,斯卡雷特和阿什利談得很投機。他們一起回憶了10年前的那個野外宴會。阿什利承認他自己和雷特其實很相象,只不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了不同的方向而已。回憶過去使斯卡雷特突然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她不由自主地倒在了阿什利的懷里。這件事很快被雷特和梅萊尼知道了。幾天以後,雷特帶上邦妮出遠門去了。他走後,斯卡雷特馬上去找梅萊尼,想向她坦露自己的過錯。但梅萊尼止住了她,她再三強調只有斯卡雷特才是她最親的親人。

不久,斯卡雷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這時她開始想念雷特,盼望他早點回來。雷特到家的那一天,斯卡雷特特意在樓梯口迎接。本想把懷孕的消息告訴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熱諷的神氣,斯卡雷特就氣不過來。結果失足,跌下樓梯,折斷了肋骨。雷特悔恨不已,在梅萊尼面前,象孩子一樣痛哭流涕,懺悔自己的過失。

自此之後,雷特似乎變了。他和過去軍管政府中的「老朋友」徹底斷了交,而且加入了民主黨,准備和亞特蘭大的一批南北戰爭時期的老戰士一起把聯邦政府任命的州長趕下台。1871年聖誕節,州政府的大權終於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裡。

黑人姆媽建議給四歲的邦妮買一匹小馬,這樣,她就不需要再和雷特同騎一匹馬了。沒想到好動的邦妮在騎馬跨越籬笆牆時遇到不測。邦妮死後,雷特整日酗酒,對待斯卡雷特如同路人。

梅萊尼不聽醫生的勸告又一次懷孕。懷孕後她的身體迅速惡化。臨終前,她把照看阿什利的重擔交給了斯卡雷特。這時,斯卡雷特突然意識到,一向瘦弱的梅萊尼實際上是保護她的寶劍和盾牌。

梅萊尼去世了,阿什利就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他比斯卡雷特更感到害怕。也只有這時,斯卡雷特方才相信了雷特多年來一直對她講的話,阿什利確實不值得愛。而她自己其實也並不愛現實生活中的阿什利,從此她生活中的兩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濃霧中,斯卡雷特拚命往家裡跑,霧中的她好象又重溫著多年前一直困擾著她的一個噩夢。終於,她看見自己住宅的燈光,霎那間她覺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為世界上還有雷特,而她真心愛的就是雷特!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雷特已經決定棄家出走,永遠地離開斯卡雷特。此時此刻,對於斯卡雷特來說,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羅庄園去這一條出路。她感到太疲勞了,腦子再也承受不了這些壓力。她自言自語地說:「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⑶ 鵝毛筆的《鵝毛筆》電影

中文片名
《鵝毛筆》
外文片名
Quills - Macht der Besessenheit .....(Germany)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124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德國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R for strong sexual content including dialogue, violence and language.
級別
Hong Kong:III Germany:16 Norway:15 Sweden:15 USA:R Canada:R Australia:MA France:-12 Japan:R-15 Spain:18 UK:18 South Korea:18 Malaysia: Brazil:16 Chile:18 Netherlands:16 Peru:18 Argentina:16 Canada:18A Denmark:15 New Zealand:R16 Switzerland:16 Finland:K-15
版權所有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2000 (on print)
製作日期
1999年8月9日 - 薩德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相反,輿論和權勢的壓迫使他更加執著,彷彿是一種沖破傳統桎梏的使命在不停的激勵著他。
經營瘋人院的考爾麥神父為人大度耿直,在同德薩德長期相處中,對他漸生好感。盡管考爾麥神父也不喜歡薩德的作品,但兩人還是結成摯友。期間,還有一名經常出入瘋人院的少女(凱特·溫斯萊特飾),她是薩德的僕人。德薩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由這名少女偷偷的帶到外面,得以流傳於世。
主持Charenton療養院的,是一位思想開放、主張人性化醫療的年輕神父。神父把Sade當作朋友。在神父的照顧下,Sade侯爵不但可以住在最好的房間,還可以繼續他的創作,他買通了院中的年輕洗衣婦Madeline,幫忙他偷渡作品到外面的出版社。這樣的日子相安無事地過了好久,直到一位專門以高壓手段對付精神病患的心理醫生Royer-Collard來到Charenton,在Royer-Collard的高壓統治下,Sade侯爵被禁止使用鵝毛筆。於是Sade想盡一切辦法繼續寫作,自由言說的慾望轟擊著道德的圍牆,他的堅強的甚至顯得瘋狂的意志震撼著每一個人。
Sade的最終命運當然不會圓滿。在被割去舌頭之後,他吞下神父手中的十字架自盡。就連神父本人也因同情Sade而被關起來,但他象Sade一樣,在Madeline母親的幫助下,拿起了鵝毛筆。
盡管薩德對抗傳統文化的行為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但他創作的現實題材的小說卻給予了當時人們思想上一次強烈的沖擊,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醫生代表現代技術理性。醫生與薩德是對立沖突的。醫生是國王派來的,暗示了權力與技術的結合。
院長或神甫是基督教的代表。神甫同情薩德,認為寫作是好事情,但不要公開發表,以免添亂。神甫在劇中前後的變化體現了基督教在當時的時代語境中的遭遇。
美黛蓮和薩德之間有一種感情,主要是精神方面的而不是肉體方面的。美黛蓮喜歡閱讀,喜歡薩德的作品。美黛蓮的出身是平民。她和她的同伴都喜歡薩德的作品。一個細節,美黛蓮和同伴在高聲朗讀薩德的作品,並模仿書中的故事,在閱讀和模仿中得到了極大的快樂和滿足,爆發出陣陣笑聲。而美黛蓮的母親則聽不下、看不下去了,感慨年輕人的道德墮落。值得注意的是:薩德預想的閱讀對象。這一對象是平民而非貴族,更不是像盧梭這樣的人。薩德的寫作給平民帶來了快樂。
什麼是民主?區分民主的政治層面和文化層面。其中更重要的是民主的文化含義。在20世紀,中國的學人主要關注民主的政治含義,而忽視了民主的文化含義。民主的文化含義就是慾望的解放,然後,這種被解放的慾望披著自然權利的面目出現。霍布斯是始作俑者。由此而來的問題即是:自然慾望的自由和平等問題。古代限制自然慾望是有理由的。
在各種自然慾望中,性慾是最強的一種,在現代社會中,至上已經成了現代文化的一個符號。雅書和俗書的差異通過薩德的寫作被突破了。
電影一開頭就是拿破崙說法國大革命是件壞事,需要重整秩序。阿多爾諾認為薩德和法國大革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揭開性的秘密,公開教導性的快樂就是啟蒙。 注意兩點:啟蒙的效果和啟蒙的來源。
關於啟蒙的效果,注意兩個細節。一是醫生和他的妻子。他喜歡上了那個年輕貌美的小修女,讓她還俗,結婚,把她像鳥一樣安置在家裡。裝修房子。年輕帥氣的裝修設計師。醫生忙於管理瘋人,疏於管理家政?小修女和裝修設計師逃跑了,留下了那封講述自己的「自然權利」的書信。醫生發現了秘密:《聖經》與薩德小說。薩德小說的啟蒙效果就是人性的解放。
神甫認為可以寫作,但不可公開。神甫與平民關系頗好,神甫與啟蒙有一種親緣關系。基督教主要就是針對平民的。 啟蒙的限度與寫作的慾望和禁忌。
薩德與美黛蓮的關系。美黛蓮告訴薩德:有些事情是只能想不能做的。 寫作的禁忌基於寫作對象的慾望的性質。這一慾望是否純粹自然性的?慾望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 一方面,薩德導演的戲劇。情慾的狂歡,並導致了血案。自然慾望體現了兩面性。性與暴力。 另一方面,美黛蓮與神甫的自然情感,體現了自然慾望中美好的一面。但神甫在經歷了通過的思想掙扎後選擇了上帝而非美黛蓮的愛。
《鵝毛筆》的關鍵:薩德為何要死?
薩德在監獄里最後一次寫作的瘋狂場景:從薩德經各獄友到美黛蓮執筆,體現了啟蒙的傳播過程。傳播過程最後由於誤解和模仿而引起狂熱並導致了火災。大火暗示了法國大革命。在熊熊火光中,瘋人們都跑出來了,暗示了法國大革命把平民以及人的自然慾望解放了。
這場騷亂中美黛蓮被發狂的火夫殺死了。 醫生在騷亂後代替了神甫。 神甫與薩德關於美黛蓮的對話。薩德吊十字架而死。
對薩德之死的解釋。考夫曼或許意圖表達這樣的觀點:薩德是對禁忌的含恨而死的。薩德吞下的十字架代表了基督教制度。薩德盡管和美黛蓮關系曖昧,但他其實非常清楚,他並非適合美黛蓮,神甫才是美黛蓮的最佳愛人。神甫可以選擇還俗而接受美黛蓮的愛,但神甫最終選擇了上帝。薩德死前發出了對基督教制度的詛咒和反抗。但小楓先生認為薩德吞下十字架體現了薩德對寫作的懺悔。關鍵的問題是:誰害死了美黛蓮?薩德認為是自己的寫作害死了美黛蓮。小楓先生還認為《鵝毛筆》的結尾是敗筆。
曾以《布拉格之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享譽世界影壇的菲利浦.考夫曼,終於將這個傳奇人物的生平搬上銀幕。影片著重講述的是薩德以色情文學成名之後被關在精神病院中堅持寫作的一段經歷,對於薩德這個神秘作者的性格、心理,編導都做了個人化的處理,賦予角色超越時代的思想和行為。片中,薩德的作品色情與否、道德與否,都已經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薩德自覺的反抗精神。在片中,薩德更象個為自由奮斗的勇士,甚至是革命者(每次騎馬來取稿件的神秘人就更象是一名革命鬥士了)。如果不是片中一再誦讀那些充斥著性器官及其隱語暗示的章節,薩德的作品在影片中很容易被理解為反抗暴政、爭取自由的革命言論。
這是考夫曼對薩德這一形象的美化處理,雖然算是寄託了一定的理想,但也不能不說是考夫曼的輕率之處。這種「古為今用」的改編,總會或多或少帶著編導專橫的強加意念。而且,考夫曼在漫無節制的隨意想像和情節編織中,採用了過於簡單的處理方式。片中大部分角色比較平面化、概念化,尤其是醫生一角。編導為使沖突集中,作了一廂情願的處理,這個殘暴冷漠的角色正好就是薩德筆下的貴族,又恰好是個對女兒亂倫的父親,而這個女兒居然用薩德的書籍勾引到一個年輕男人一起私奔。編導只靠一個主要角色就描繪出十八、九世紀的貴族階級的風流荒唐和虛偽殘忍,不知考夫曼是否得意,但其結果就是我們這些看戲的人付之一笑——當不得真的。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廠
DeLuxe (prints)
攝制格式
35 mm (Kodak)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3476 m (Spain)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福克斯探照燈公司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美國]Instry Entertainment [美國] ..... (as Hollywood Partners)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 [英國] ..... (UK)
20世紀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日本] ..... (Far East)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阿根廷] ..... (Argentina)
20世紀福克斯德國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國] ..... (Germany)
Continental Film ..... (Slovenia)
Gativideo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 (Spain)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國] ..... (as 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Twentieth Television [美國] ..... (USA) (TV) (as 20th Television) (a News Corporation company)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國] ..... (France)
其它公司
2020 Casting Ltd. [英國] ..... extras casting (uncredited)
AVC Catering [英國] ..... catering (as AV Catering)
Cosprop Ltd. [英國] ..... costumes made and supplied by (as Cosprops, London)
General Screen Enterprises [英國] ..... titles and opticals
Lansdowne Studios [英國] ..... music recorded and mixed at
Lays International Ltd. [英國] ..... transportation
Lee Lighting Ltd. [英國] ..... lighting
Location Facilities Ltd. [英國] ..... transportation
Oxford University ..... thanks
RCA Victor [美國] ..... soundtrack
Skywalker Sound [美國] ..... sound re-recorded at
Studios CTS [英國] ..... music recorded and mixed at (as CTS)
The New York Theatre Workshop [美國] ..... thanks
The Old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 [英國] ..... thanks
Tru-Cut [英國] ..... negative cutting
上映日期
美國,USA,2000年9月2日 ..... (Telluride Film Festival),2000年11月22日 ..... (limited),2000年12月15日
加拿大,Canada,2000年12月15日
巴西,Brazil,2001年1月5日
阿根廷,Argentina,2001年1月11日
秘魯,Peru,2001年1月18日
英國,UK,2001年1月19日
馬來西亞,Malaysia,2001年2月8日
瑞典,Sweden,2001年2月9日
德國,Germany,2001年2月10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01年3月8日
捷克,Czech Republic,2001年2月15日
匈牙利,Hungary,2001年2月15日
新加坡,Singapore,2001年2月15日
愛沙尼亞,Estonia,2001年2月16日
波蘭,Poland,2001年2月16日
澳大利亞,Australia,2001年3月1日
紐西蘭,New Zealand,2001年3月1日
斯洛維尼亞,Slovenia,2001年3月1日
冰島,Iceland,2001年3月2日
義大利,Italy,2001年3月2日
西班牙,Spain,2001年3月2日
以色列,Israel,2001年3月8日
丹麥,Denmark,2001年3月9日
荷蘭,Netherlands,2001年3月15日
瑞士,Switzerland,2001年3月15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奧地利,Austria,2001年3月16日
希臘,Greece,2001年3月16日
挪威,Norway,2001年3月16日
台灣,Taiwan,2001年3月17日
比利時,Belgium,2001年3月21日
法國,France,2001年3月21日
香港,Hong Kong,2001年3月22日
日本,Japan,2001年5月19日 該片作為一部傳記類的影片,比較真實的記述了兩百年前的一段歷史。影片耗資不大,沒有太多大場面的刻畫,但對於細節描繪下足了功夫。製片從法國請來了幾位研究歷史和民俗的專家親臨指導,還對演執人員進行了一次法國文化的培訓。
影片除了刻畫薩德這位傑出的作家之外,同時也告訴告訴人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傳統制度,客觀的對待社會發展,否則就會讓無知占據人的心靈。這也正是該片的現實意義所在。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懺悔在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笑很傾城大電影 瀏覽:250
布盧明頓電影觀後感 瀏覽:621
哪些電影最值得看的 瀏覽:412
2020年去世的美國電影明星 瀏覽:891
催淚虐心愛情電影 瀏覽:464
替女孩出頭的國外電影 瀏覽:449
三個人斗狗的國外電影 瀏覽:72
曾國祥最新導演電影 瀏覽:221
韓國電影感恩 瀏覽:394
英雄小八路的電影觀後感怎麼寫 瀏覽:667
藍精靈電影圖片2017 瀏覽:241
晉州電影院新天地影城 瀏覽:57
電影剪輯如何上傳清晰 瀏覽:214
柳州市步步高電影院 瀏覽:863
印度電影之蝗蟲之災 瀏覽:224
雨中跳舞的印度電影 瀏覽:951
vr電影需要什麼片源 瀏覽:417
北京電影院還提供3d眼鏡嗎 瀏覽:619
國外電影男主叫新一 瀏覽:382
侵權電影怎麼判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