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鳥朝鳳》是一部怎樣的影片
中國電影大師級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即將在明天正式上映,與好萊塢超級英雄大片《美國隊長》正面對抗。在昨晚舉行的首映禮上,包括世界級電影大師張藝謀、馬丁斯科塞斯在內的大導演、電影人、文化名人、政府官員都對影片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希冀與期待。而《百鳥朝鳳》似乎也成了檢驗中國電影良心的又一塊試金石,但無論票房表現如何,《百鳥朝鳳》在劇情上是值得交口稱贊的。
作為一部主打嗩吶文化傳統、繼承的主旋律影片,《百鳥朝鳳》劇情並不枯燥乏味,反倒有著張力十足的戲劇沖突和情感張力,甚至有好幾個地方都戳中了淚腺,讓人有淚如泉涌的沖動。其實,這類影片是很容易讓人困頓、乏味的。但鄉土情懷濃郁的吳天明卻以扎實的情感入手,將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刻畫的細膩而真摯,以傳統文化載體嗩吶的承襲、弘揚為主軸,以嗩吶情為堅實、豐厚紐帶,將兩代糙老爺們間的朴實情感牢牢勾聯在一起,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特有民俗民風。
吳天明導演是中國第四代電影導演的大師級人物,其導演的《生活的顫音》《人生》《老井》《沒有航標的河流》《變臉》記錄的都是中國百姓最民間也最素樸的真摯情感。這些影片我早期是在露天電影院看的,後來又在錄像廳、電影頻道、現代化影院中有所欣賞到。可以說,吳天明導演的這些作品,雖數量不多,但幾乎部部都是精品,不僅在國際上收割大獎無數,在國內更是拿獎拿到手軟。更挖掘了張藝謀等巨匠級電影人。吳天明導演作品所橫跨的30多年,正是中國電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30多年。如今,中國電影已經邁進世界大國行列,可惜的是,吳天明導演已經駕鶴西去,無福親眼所見。但頗感欣慰的是,其生前執導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百鳥朝鳳》終於要上映,與廣大觀眾見面了。無論票房幾何,這部交口濯濯,獲贊栩栩的口碑佳作,一定可以慰藉吳天明導演的在天之靈。
《百鳥朝鳳》承襲了吳天明導演細膩而精緻的敘事風格,這部電影與《老井》《人生》一樣,有著濃烈的黃土地氣息,而在傳統文化嗩吶所發出的陣陣情聲中,我們更可以切膚感受到西北民風的淳樸、熱烈、豪邁、奔放。電影雖然講的是嗩吶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但實質所涉獵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愛真情,人與嗩吶之間的真情實感,人與鄉土與大地間的淳厚情感。吳天明導演以犀利的鏡頭語言,精準捕捉到了人與人,人與嗩吶的精妙關系,故而能在劇情上燃動觀眾的心緒,激活情感共鳴,激發心理共振,也就順理成章了。
《百鳥朝鳳》以嗩吶寫人,以人寫社會,將嗩吶、人與社會的命運有機勾兌在一起,以小博大,以點帶面,切片式呈現出社會發展對人的命運的沖突,對嗩吶文化的沖突。也因此,影片構建了幾組非常精彩的矛盾沖突,也正是通過這幾組矛盾沖突的立體呈現,讓觀眾切實體驗到了嗩吶文化傳承與弘揚的緊迫性與現實性。
其實,又何止是嗩吶,在中國有很多類似嗩吶一樣的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也許,這並非人人有責,但這些事情總有人去做,去堅持,就好像電影中的嗩吶師徒。就好像不忘初心,鄉音不改的吳天明導演一樣。我想,作為一名觀眾,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進影院去欣賞、傳播這部電影。去傳播嗩吶文化的承襲與發展,去為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做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努力。
2. 耍猴兒和鬼王迎親一樣嘛
兩首曲子不一樣。
鬼王娶親嗩吶曲叫《囍》,它利用中國傳統樂曲嗩吶和現代音樂元素結合,二者一個是懷舊,一個是時尚,給聽者聽覺上產生強烈的對比和沖擊。
而耍猴兒嗩吶出自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是《瘋狂的外星人》的賀歲原創單曲。
3. 《閃光少女》中斗琴為什麼嗩吶一出,西洋樂器就亂了
我認為是因為嗩吶獨特的音色,還有急轉的曲風令西洋樂亂了。
一般西洋樂以小提琴快速的起音,民樂則以中國的二胡迎合接應。大提琴與琵琶相互較量,單簧管的音色迅速而飽含律動,民樂用笛簫進行管樂反擊而不失韻味,笙與喇叭調皮對壘,鋼琴與揚琴正面交鋒。
西樂陣營由於對民樂的音律不熟悉,導致主提琴手潰敗停音,鋼琴強行僵硬救場,雖極力想找到民樂的律動性,無奈節奏難以琢磨,只能停手候音。隨著嗩吶音樂的再起,各民樂樂器重新奏響,完美回歸西樂主場《野蜂飛舞》,讓西樂只能望塵莫及,雖耳聽熟悉的旋律,也無力回天,眼看著民樂將整首樂曲推向了高潮。從西樂在這次的音樂中完敗。在音律上,西洋樂陣營里根本沒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住。
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留言。
4. 看外國電影多了,為什麼感覺他們的電影配樂那麼好
主要是和人家的審美觀念有關!歐美風都是交響樂史詩類型的 大氣磅礴!咱中國的還是民族風較重!什麼笛子啊 簫啊 嗩吶啊!各有各的優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