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海軍上將
《海軍上將》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xbou0gdMB9N-g5rSxQuCQ
作品相關介紹:影片在17世紀中期歐洲風雲突變的歷史背景下,完美展現了荷蘭救國英雄、海軍上將米希爾·德·魯伊特(MichieldeRuyter)的英勇形象與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㈡ 夏里亞賓生平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夏里亞賓,1873年至1938年活躍於歌壇,出生在俄國喀山的農民家庭。盡管早期教育有限,但他的天生歌喉卻使他在音樂道路上嶄露頭角。1892-1893年間,他在第比利斯向烏薩托夫學習聲樂,主要學習義大利美聲,也研究了俄羅斯傳統。在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他成功塑造了多個角色,1894年加入皇家歌劇團,隨後又轉戰莫斯科,以演唱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如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斯普科夫的姑娘》和穆索爾斯基的《鮑里斯·戈多諾夫》等知名角色,聲名鵲起。
1901年,夏里亞賓在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首次登台,國際聲譽由此確立。他結識了多位國際級藝術家,包括卡魯索,並在1907年與卡魯索合作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浮士德》,為觀眾呈現了經典之作。1913年至1914年,他在倫敦演出歌劇。革命後,他回到俄國,擔任馬林斯基劇院的藝術指導,並繼續舞台生涯,被授予蘇維埃人民歌唱家的稱號,備受贊譽。
然而,1927年,夏里亞賓在巴黎的善舉卻引來爭議。他資助了俄羅斯難民,卻因此被誤解為資助白衛軍,導致頭銜被撤銷。盡管高爾基勸他回國,但他對國內環境信心不足,被迫流亡海外。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深眷戀。
夏里亞賓在美國和巴黎度過晚年,1935年曾來華巡演,受到熱烈歡迎。他的演出尤其在哈爾濱和上海引起轟動,如明星般備受矚目。在與梅蘭芳的交流中,夏里亞賓分享了他的演出習慣,對年輕藝術家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一生中,不僅在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也間接影響了音樂愛好者李德倫,成為了後者音樂道路上的啟明星。
1938年4月12日,夏里亞賓在巴黎病逝,他的遺體經過盛大的葬禮,最終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實現了他生前對祖國的期望。他的雕像坐落在墓前,彷彿還在傾聽音樂,成為後人懷念的象徵。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夏里亞賓(1873-1938),俄國男低音歌唱家。被譽為世界低音之王,他是一位具有獨創精神的藝術家,表演與人物、語言 和歌唱高度融合,嗓音洪亮,音域寬廣,富有表現力。主演過電影《可怕的沙皇伊凡》和《堂吉訶德》,錄有近 200張唱片,著有《我生活的一頁》和《面具和人》等書。
㈢ 蘇俄內戰(12)東方白衛軍的形成
一戰爆發前,約12萬捷克僑民在俄國。一戰開始後,他們組建了隸屬於俄軍官的捷克軍團,前往東線對抗奧匈帝國。到1917年,軍團已壯大至3個師,4萬餘人。十月革命後,盟國和協約國爭搶這支力量。1918年1月,捷克民族委員會宣布軍團為法國軍隊一部分,並由法國軍官領導。
1918年初,馬薩里克主席與布爾什維克談判,計劃將軍團轉移到法國,繼續與德國作戰,承諾軍團不幹預俄內政,但考慮到蘇維埃俄國的無政府狀態,希望軍團持有武器自衛。托馬斯·加里格·馬薩里克,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多次被選為奧地利帝國議員,創建捷克人民黨,後流亡國外,領導反對奧匈帝國的斗爭。
1918年10月,馬薩里克在華盛頓宣布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臨時政府,並被選為總統,被尊為捷克斯洛伐克開國三元勛之一。面對計劃擱淺,軍團決定通過伏爾加河、烏拉爾、西伯利亞前往海參崴,再乘船赴法。蘇維埃政府最終同意軍團按此路線撤離。
盡管捷克軍團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但政治傾向左傾,四分之三士兵為社會主義者,盡量避免涉入俄國事務。阿列克謝耶夫曾建議軍團進攻莫斯科,但被拒絕。軍團的主要目的是離開俄羅斯,前往法國作戰。
4月,捷克軍團的中立政策被打破,受到德國政府的壓力,布爾什維克拒絕了德國的請求。軍團與蘇維埃政府的沖突加劇,導致「車里雅賓斯克事件」,引起雙方緊張關系。捷克軍團指揮官蓋達大尉開始與反布爾什維克地下軍官組織及社會革命黨人會面,達成協議,與白軍合作。
5月21日,托洛茨基下令逮捕捷克民族委員會領導人,並要求軍團解散或加入蘇維埃政府。5天後,托洛茨基命令軍團就地解除武裝,任何攜帶武器者將被槍斃。這一決定導致局勢緊張。
5月25日,捷克軍團發動叛亂,攻佔鐵路樞紐,切斷電報和鐵路線。隨後,軍團攻佔了鐵路沿線城市,解散地方蘇維埃政府。捷克軍團在伏爾加河地區鞏固陣地,一路向東,攻佔車里雅賓斯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等地,最終抵達符拉迪沃斯托克。
捷克軍團的叛亂改變了局勢,蘇維埃俄國面臨嚴峻挑戰。為平息叛亂,蘇維埃政府在東部建立遠東方面軍,遏制了捷克軍團和白衛軍的進攻。隨後,紅軍轉入反攻,成功驅逐叛亂者,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1918年,葉卡捷琳堡的蘇維埃政權處決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布爾什維克的政策引起社會不滿,導致大規模起義。伊熱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工人起義爆發,推翻了布爾什維克政府。隨後,高爾察克海軍上將在西伯利亞發動政變,成立全俄臨時政府,與西伯利亞政府聯合,但內部協調困難,未能有效控制局勢。
高爾察克的政權遭到哥薩克軍首領的破壞,他們各自為政,搶劫和平居民,白衛軍的支持逐漸減弱。為取得勝利,高爾察克發起進攻。最終,紅軍取得對蘇維埃政權的勝利,結束了國內戰爭。
㈣ 俄羅斯人為什麼喜歡雕塑
從俄羅斯歸來,已經數月了。高爾察克塑像,一直想寫卻又一直未寫。這期間,為了弄清他生前身後的哀榮,查閱了大量史料,終於明白了一點:作為沙皇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是舊俄的誓死捍衛者。高爾察克的悲劇,正在於他對皇權體制的必然崩潰,缺少基本的歷史理解。
一路觀山/文圖
俄羅斯人喜歡城市雕塑,莫斯科如此,聖彼得堡如此,邊地小城伊爾庫茨克也如此。
在這里,似乎一切人或物都可成為雕像的元素。如薩克英雄塑像,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塑像,列寧塑像,高爾察克塑像,高爾基塑像,16世紀沙俄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皮特和弗羅尼亞塑像,一隻長得像是柯基犬的狗的塑像,日俄友誼塑像,獸醫診所前好醫生Aibolit的塑像,電影院前影迷的塑像,十二月黨人妻子的塑像,消防員和救生員的塑像,伊爾庫茨克優秀州長的塑像,貝加爾湖淡水海豹塑像,以及被視為市徽的「海狸銜紫貂」塑像??
耐人尋味的是,列寧與高爾察克,在世時各懷志向彼此仇恨,為了建成或保衛自己理想中的俄羅斯而互為敵人。如今,他們都被小城保留下來,成為俄羅斯復雜歷史的驚鴻一瞥。對我來說,伊爾庫茨克眾多雕塑中,印象最深的當屬高爾察克。他高高矗立在茲納緬斯基修道院門前,是這座城市特有的故事。
身著戎裝的高爾察克,微微低頭,雙手攏進大衣里,臉色陰沉地俯視著俄羅斯大地。
底座上,一名紅軍戰士和一名白軍戰士怒目相向,手持步槍正在廝殺。後來整理照片時,看到這個畫面,不禁想起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中,一個東正教神甫的台詞:「我們是不是把白軍和紅軍都埋在了一起?上帝是不分紅白的,都是他的子民。」
對於看過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中國讀者來說,高爾察克這個名字可能並不陌生。他曾是白軍「最高統帥」,率領白衛軍與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作戰。在紅軍的攻勢下,他從伏爾加河流域退到伊爾庫茨克,1920年1月被捕。2月7日清晨,高爾察克被帶到修道院附近秘密處決,隨後屍體被拋入安加拉河中冰窟里。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重新定義了一批人。高爾察克,不再是白匪、反革命,而是海軍上將,國家民族英雄,優秀的將領。對其歷史進行了新的評價,肯定了他的功績,並在此樹立雕像,供人緬懷。
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海報
在俄羅斯民間,對高爾察克的評價更熱。2008年,有一部俄羅斯電影風靡世界,主人公的偉大人格、凄美愛情、曲折命運贏得觀眾眼淚,片名叫《無畏上將高爾察克》。電影表現了高爾察克早年對日、對德作戰中的出色表現(網上可以搜到)。電影畫面精緻,堪稱經典,尤其是海戰場面,拍得異常真實殘酷。不過,說句實在話,影片把高爾察克拍得太完美了,面對德軍炮火的勇敢,面對起義士兵的冷靜,面對純真愛情的剋制,以及對沙皇的忠誠,對死亡的蔑視等等,全都集中在他身上??與此相反,奧斯托羅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高爾察克則是白軍大頭目,燒殺姦淫無惡不作的魔鬼。如今,高爾察克從時間隧道升上地面,由被億萬人唾罵到萬眾仰視,歷史彷彿與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也許,俄羅斯人想用這部電影告訴世人:歷史是一面多棱鏡,換個角度,則是另一種情狀。卻不免讓人由此感悟:歷史畢竟是人寫就的歷史,我們了解到的歷史,永遠帶有主觀色彩。
高爾察克塑像,靜靜矗立在這個街心公園一角。塑像的方形底座非常高,據說是為了防止反對者破壞,可見高爾察克雖然走上「神壇」,在國內外卻都還是個爭議人物。高爾察克塑像背後,就是著名的茲納緬斯基修道院。1920年2月7日,他就是被帶到這座修道院後秘密處死的。茲納緬斯基修道院建於1762年,是俄羅斯東部最大的修道院。
這座修道院,規模雖不及喀山聖母大教堂,但是內部陳列保存著東正教世界的聖物——西伯利亞傳教士聖伊諾凱(St Inokent)遺骸的金色石棺,很多教徒因此不遠萬里前來,只為一瞬間的瞻仰。修道院內部不允許拍照,所有的鏡頭都是在院內的拍的。這一張,屬於「最內部」的了。
修道院有壯觀的穹頂,絢麗的壁畫,悅耳的單聲聖歌隱約可聞。據說,最早的修道院是木製的,後來因為木頭腐爛,19世紀初用石頭重新修建。這座綠樹成蔭的花園中,安葬著許多歷史名人的遺骸。俄羅斯著名的十二月黨人的妻子,就葬於此處。
十二月黨人的妻子,是這個城市重要的一筆。據《流放之鄉:伊爾庫茨克往事》一文寫道,1825年12月14日,一批深受法國啟蒙思想熏陶的俄國軍官在聖彼得堡發動起義,他們中的許多人本是貴族之後,卻試圖推翻沙皇。這些人被稱作「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後,121位十二月黨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他們主要集中在伊爾庫茨克和赤塔。他們中一些人的妻子自願放棄歐洲優越的生活,在尚無鐵路的情況下,籌集不菲的馬車費,千里迢迢來到這片不毛之地,與愛人一起忍受飢餓和酷寒,一些人因此而死。
十二月黨人的妻子雖然沒有直接參加革命,但是由於她們對於丈夫事業的支持,毫無保留的教授給當地人民她們所掌握的知識,才藝,使得他們被流放的30年對這個地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也許,她們未必能夠完全理解丈夫事業的偉大歷史意義,但是她們一定能夠完全理解什麼是愛情,沒有這群妻子的生死不離,被流放的十二月黨人也許不能夠在冰天雪地里樂觀地生活下去,堅持到30年後大赦的那一天。因此,他們一些人離世後,被安葬在茲納緬斯基修道院,世代受到人們的祭祀和瞻仰。這座建於1762年的修道院,蘇聯時期一直被關閉,直到1994年才重新開放。
俄羅斯人的轉折記憶是蘇聯解體,從此進入文化多元化發展時期。關於這一點,茲納緬斯基修道院和許許多多教堂得以重新開放,即可見一斑。又如小城伊爾庫茨克街頭,既有高爾察克塑像,也有列寧塑像;既有東正教堂,也有黃教白塔,還有馬克思街、列寧街??當地人給出的解釋是:我們可以批判歷史,但不能改變歷史。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伊爾庫茨克的旅遊靈感,這里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一路觀山發布:2017.09.27
㈤ 求一部俄羅斯電影的名字
電影的名字是《列寧格勒(2007)》。演員:Gabriel James Byrne加布里埃爾·伯恩, Mira Katherine Sorvino米拉·索維諾。
㈥ 俄羅斯哪些經典小說被拍成電影,語言較通俗自由的影片又有哪些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享譽盛名
《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戰爭和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復活》
以上作品都被拍過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