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局外人電影美國解析

局外人電影美國解析

發布時間:2024-12-24 14:14:33

① 線人的幕後花絮

【第四部改編電影】
《線人》是繼《零下的激情》(Less Than Zero)、《情愛磁場》(The Rules of Attraction)和《美國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之後,第四部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的同名小說的電影作品……1985年,隨著處女作《零下的激情》的出版發行,埃利斯以一種極其迅猛的勢頭在文學界積累了非常高的聲望,贏得了整整一代人的贊美和擁護。在隨後的20多年的時間里,埃利斯不僅保留住了自己的名氣,更重要的是,他還維持並鞏固了自己作為一名不再沉迷於青春的非正式的桂冠詩人的根基。通觀埃利斯的文學作品的涵蓋內容,他似乎是在不斷地為每一個心懷不滿的年輕人講出自己的心聲,他還替那些剛剛步入成年、卻仍然糾纏於少年時期的痛苦和快樂的人說出了深埋在心底的話。
很少有作家能夠真正做到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在字里行間所凝聚起來的「時代感」,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像是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藏寶箱,對裡面所關注的時期做出了最為深刻的描述。不過,埃利斯的小說同時也顯示出一種永恆的特殊性,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完全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所以即使埃利斯選擇將自己的敘事角度和時間安置在了過去,卻仍然是現代感十足的……而且這一次,埃利斯還選擇親自出山,操刀為《線人》創作改編劇本,運用的是一些巧妙的寫作技巧,將之前專門剖析里根帶領下的美國歲月的線索,融入到了已經成為過去式的「布希時代」的編年史中。《線人》所關注的是一個普遍存在於美國歷史上的文化氛圍,紛亂復雜,卻又無法滿足所有的人,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從一場無節制的狂歡的宿醉中醒來一般,漠然而空洞。雖然時間定位是上世紀80年代初,但影片中暗含的線索卻非常明白地直指現在的美國。
就像原著小說一樣,電影版本的《線人》時常會引用一些參照物,以多條線索齊頭並進的方式匯總了看似毫不相乾的幾個短篇故事,然後通過一種極其偶然的巧合、借用一些臨時出現的人物連接到了一起。這些起到客串作用的角色大多是一些從年紀上看應該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散在了洛杉磯擁有著顯著的地域特徵的街頭……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由同一個話題衍生出來的變更體,以一種迂迴曲折的方式,詳細地闡明了老一代人的道德觀的淪喪,勢必要對年輕一代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在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所創造的那個世界當中,成年人似乎不願意或無法限制自身的行為,結果他們的孩子們同樣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斷地走向極端,與性愛、毒品、金錢和暴力糾纏在一起,他們只是在等待有人對自己說:「快停止,你們做的太過火了。」但是,類似的警告卻始終沒有出現過。差不多是在埃利斯的另外一部文學作品《美國精神病人》發行之後,他開始在故事中准確地界定所有相關人物的年齡,埃利斯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初那會兒,我還在上大學,經常往返於佛蒙特州和洛杉磯之間,所以我在小說中提及的許多故事,其實都是真實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或我成長的環境當中的。很多人都會想當然地問我,想知道《零下的激情》是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自傳小說——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產生這樣的想法,因為它本來就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下,『第一次』往往記錄的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過事實顯然並非如此,其實在埃利斯看來,《線人》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自傳,裡面更加密切地反饋出他的個人生活,埃利斯繼續說:「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在故事中融入了許多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所以我有種感覺,我一定能夠成功地為它創造出一部改編劇本,讓整個內容以影像的形式重新鮮活起來。其實我以前也為其他導演改編過我自己的小說,可惜最後都不了了之,舉個例子,我就曾為大衛·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改編過《美國精神病人》,可惜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從多部經典影片中獲取的創作靈感】
單就《線人》來看,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做出的顯然是一次成功的改編嘗試,他表示:「也可能是因為在所有的作品當中,我獨獨對這部情有獨鍾,親切感也最為濃厚,裡面的所有素材都是我費盡心思聚攏在一起的,所以我了解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還有男人和女人……雖然經歷過那麼多失敗的改編嘗試,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有一種預感,這一次一定能成功。」
盡管是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一手創作出《線人》這本小說的,將它搬上大銀幕的想法卻來自於另外一位編劇尼古拉斯·傑里克(Nicholas Jarecki),埃利斯回憶道:「我先是接到了一個電話,然後又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傑里克是誰,我記得他對我說,『我非常希望能夠將《線人》製作成一部電影,因為它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如果可能的話,我很願意和你一起為它創作改編劇本。』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傑里克是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的畢業生,他之前曾經製作過一部名叫《局外人》(The Outsider)的有關於詹姆斯·托貝克(James Toback)的紀錄片,我特別找來看了看,意外地發現自己竟然非常喜歡這部影片……當傑里克和我開始接觸的時候,他還非常地年輕,也就二十五、六歲的光景吧,所以我覺得他肯定要比我更加了解故事中那些年輕角色的想法和行為。2004年夏天,我們開始專心地商討改編《線人》的可能性,並把小說中發生在洛杉磯的14個故事全部羅列出來,進行取捨和拼接,然後找出需要重點描述的人物,讓所有的一切都在影像的世界裡變得可行。」
對於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來說,真要把《線人》帶上大銀幕還需要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最關鍵之處就在於尋找拍攝用的資金,埃利斯認為:「我曾經時常處於因渴望而產生的焦慮和苦惱當中,不過當我與製作過受到一致好評的《伊比的墮落》(Igby Goes Down)的製片人馬克·韋伯(Marco Weber)取得聯系後,一切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距離我和詹姆斯·托貝克共同創作出初版的劇本手稿,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我們終於成功地爭取到韋伯為《線人》擔任製片人,而在他的力薦之下,導演格雷格·喬丹(Gregor Jordan)也加盟進來,我們三個人共同對劇本進行了重新潤色。」埃利斯、韋伯和喬丹年齡差不多大,所以他們就1983年的洛杉磯分享的是相似的觀點和想像力,他們為這部影片注入的是成人化的敏感度。出於同樣的原因,他們對於如何將整個故事與現代社會聯繫到一起,也擁有著相似的觸感。
來自於澳洲的電影人格雷格·喬丹在此之前曾分別執導過《凱利黨》(Ned Kelly)和《驚爆前線》(Buffalo Soldiers),他表示:「《線人》是圍繞著26年前發生在一個年輕的作者身上的一切慢慢展開故事的,因為這位作者開始記錄他的生活,包括他的朋友、他的父母以及當時任何來自於流行文化圈的人物,同時還有他因此而產生的豐富的想像力。然後是4年前,已經40多歲的作者布萊特·伊斯頓·埃利斯將那些來源於他的生活的故事變成了一個電影劇本。當我看過了劇本之後,我意識到它將1983年的洛杉磯以一種極有洞察力的視角全面的解析了一遍,表面上看就像是一個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的林林總總的瑣碎記錄,其實裡面還滲透著一個中年男人的觀點和經驗。我能看出來埃利斯的寫作風格中總是帶有某種說不上來的情緒,非常地獨特,帶給人一種心頭發麻的惆悵,極具感染力,久久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所以我覺得當這個故事被拍攝成電影的時候,應該將這種情緒維持下去,肯定能夠為整部影片帶來一種豐富且鮮活的創造力。」
鑒於原著小說幾代人混淆在一起的多角色的特性,《線人》本身就是一個將營造情感看得比故事內容重要得多的作品,格雷格·喬丹也承認,自己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受到了另外一部同樣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洛杉磯的多人物、多線索的電影的影響,喬丹說:「一直以來,我都是羅伯特·奧特曼(Robert Altman)的忠實粉絲,對他自編自導的那部同樣有著多條故事線索的《人生交叉點》(Short Cuts)更是欽佩得不得了,裡面一段一段的內容可怕到令人生畏的地步,可同時又散發出強大的吸引力。對於我來說,這部影片就好像是一位導師,指引著我如何製作一部交織了如此多的黑暗的故事元素的作品,至少讓大部分觀眾都能讀懂我想通過畫面傳達的信息。」除了《人生交叉點》之外,喬丹也從其他影片中獲得了一些創作靈感,包括維托里奧·德·西卡(Vittorio De Sica)的《費尼茲花園》(Il Giardino dei Finzi-Contini)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放大》(Blow-Up)。

閱讀全文

與局外人電影美國解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說瞧不起中國人的那個電影是什麼名字 瀏覽:620
有什麼搞笑的經典電影 瀏覽:572
海南每年都有電影節嗎 瀏覽:504
新年第一天打卡電影院 瀏覽:827
楚喬傳電影網 瀏覽:315
天才俄羅斯電影 瀏覽:405
電影百萬英鎊導演 瀏覽:115
破處女電影網 瀏覽:237
車臣戰爭2014法國電影下載 瀏覽:926
韓國搞笑的鬼電影 瀏覽:440
微信買電影票怎麼弄 瀏覽:350
世界好看動畫電影 瀏覽:39
男主是導演女主是演員電影 瀏覽:663
奧斯卡獲獎動畫長電影 瀏覽:467
第五元素電影插曲 瀏覽:14
電話電影美國版 瀏覽:629
電影院3d眼鏡退款 瀏覽:671
泰國演的抓吸毒犯電影 瀏覽:11
有打檯球的歐美電影 瀏覽:915
松江左岸電影城門票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