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剪接師職業
電影製作過程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是剪接師,他們負責在蒙太奇組合階段對影片進行精心調整。剪輯藝術中,一個常用的手法是加速蒙太奇,尤其在處理緊張刺激的追逐場面時。這個技巧的核心是縮短或跳過每個連續動作的畫面,通過視覺上縮短時間,製造出節奏緊湊、高潮迭起的效果。
在美國電影電視行業中,有一個專業且備受尊重的組織——美國電影電視剪接師協會(ACE)。這個協會匯聚了眾多頂級的剪輯師,他們憑借精湛的技術和對故事節奏的深刻理解,為電影的視覺敘事增添了無盡的可能。ACE的存在不僅提升了剪輯工作的專業度,也推動了整個電影工業的發展,為觀眾呈現出更為豐富多樣的觀影體驗。
❷ 保羅·赫希的美國電影剪輯師
Paul Hirsch是著名的美國電影剪輯師。1978年因《星球大戰》獲得奧斯卡最佳剪輯獎。他的剪輯作品還有《碟中諜》系列,《源代碼》等。
❸ 大家推薦幾個厲害的電影剪輯師,最好是國外的,要把他們的資料作品也放上來。
希區柯克,作品有驚魂記;阿拉伯勞倫斯,作品有諜影重重、羅拉快跑、爆裂鼓手。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❹ 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分享剪輯六大法則
觀眾情緒
觀眾情緒並不是指非常激烈的情緒,而是我們想讓觀眾產生的情緒。觀眾是否情緒不足,甚至於分神?如果觀眾在看電影時,能不斷推進情緒,就說明這是一部好電影。默奇認為,情感是你該不惜一切代價去保留的東西。“你想讓觀眾感知到什麼?在觀影時,如果觀眾從頭到尾都能感覺到你所想表達的感覺,你所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他們最終記住的不是剪輯手法,也不是攝影技巧,也不是表演,甚至沒有故事,而是是他們的感受。”
故事
剪輯是否推動了故事有意義地發展?很多人分不清故事和情節之間的區別,將他們混為一談,其實並不是的。故事的范疇更廣,意味著電影的題材;而情節指的是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默奇認為,每一次的剪切都需要推動你的故事發展。不要讓剪輯成為情節發展的阻礙,所有的次要情節都盡可能的減少,如果這個場景沒有推動故事的發展就應該削減它。
節奏
剪輯是否打亂了原來的電影節奏?這一條是對第一條原則的補充。節奏從來沒有好壞之分,只要它適應於你的故事基調。剪輯天衣無縫看不出痕跡,符合影片的感覺,那就是成功的剪輯。如果你想要更誇張或扭曲的感覺,節奏感非常快,想使觀眾產生奇怪的感覺,那麼這種剪輯方法也未嘗不可。
視線追蹤
我們是否清楚觀眾的視線位置?他們在看向銀幕的何處?聚焦於誰?在剪輯時,我們注意到這一點了嗎?或者是否給了觀眾適應機會?觀眾的注意力像一隻盛滿水的水杯,在跳接鏡頭時,觀眾的注意焦點也會隨之改變。如果改變過大, 水杯便會傾翻。了解觀眾正在看向哪裡有助於隱藏瑕疵,或者你可以根據畫面運動規律確定剪輯點。
軸線原則
現在許多電影里的很多鏡頭都越過了180度軸線,例如立體環繞拍攝,和跳接到某個可能的角度。在這樣不得不越過180度軸線的情況下,如果你是有動機的、不違背觀眾情緒,那麼盡可以這樣做。而如果這個做法不能支撐影片的整體感覺,那就不要這樣做,盡管它本身並沒有錯。
三維空間
這一條和上一條很相似,我們是否營造了環境?例如手風琴式剪輯法,剛開始是全景鏡頭,可以看清楚所有人和物的位置,然後推近,觀眾這樣就會基本明白場景里的人和物的位置,如果你想向觀眾揭曉,就這樣做。如果你不想這樣做,但是這樣做與影片基調相符,那也可以告知觀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支撐第一條原則。
關於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分享剪輯六大法則,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好萊塢電影剪輯師分享剪輯六大法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