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問個電影名-急
中文片名:
南極大冒險
外文片名:
Eight Below
更多中文片名:
零下八度
南極物語
更多外文片名:
Antarctica .....(USA) (working title)
影片類型:
家庭 / 劇情 / 冒險
片長:
120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導演 Director:
弗蘭克·馬歇爾 Frank Marshall
編劇 Writer:
David DiGilio .....(screenplay) (as Dave DiGilio)
Toshirô Ishido .....(film Nankyoku Monogatari) &
藏原惟繕 Koreyoshi Kurahara .....(film Nankyoku Monogatari) &
Tatsuo Nogami .....(film Nankyoku Monogatari) &
Kan Saji .....(film Nankyoku Monogatari)
演員 Actor:
保羅·沃克 Paul Walker .....Jerry Shepherd
布魯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Davis McClaren
賈森·比格斯 Jason Biggs .....Charlie Cooper
穆恩·布拉得古德 Moon Bloodgood .....Katie
Gerard Plunkett .....Dr. Andy Harrison
August Schellenberg .....Mindo
溫迪·古遜 Wendy Crewson .....Eve McClaren
Belinda Metz .....Rosemary
Connor Christopher Levins .....Eric McClaren
Duncan Fraser .....Captain Lovett
Dan Ziskie .....Navy Commander
Michael David Simms .....Armin Butler
丹尼爾·巴孔 Daniel Bacon .....Bureaucrat #2
Laara Sadiq .....Bureaucrat #3
馬爾科姆·斯圖爾特 Malcolm Stewart .....Charles Buffett
Dexter Bell .....Worker #1
Gary Chalk .....Boat Captain (as Garry Chalk)
Brenda Campbell .....Waitress
Michael Adamthwaite .....Wharf Boat Captain
Buddy Cain .....Crew Member
Damon Johnson .....Jamison
Richard Sali .....Frank
Panou .....Howard
Megan McKinnon .....Kayak Girl
Levi Woods .....Bar Patron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Patrick Crowley .....procer
Doug Davison .....procer
Bruce Hendricks .....executive procer
David Hoberman .....procer
Christine Iso .....executive procer
Masaru Kakutani .....executive procer
Roy Lee .....executive procer
Todd Lieberman .....executive procer
版本1
本片講述的是動物與人之間真情流露的感人冒險故事,在空無人煙、遍地冰雪的南極洲大陸,在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一位探險隊員Gerry Shepherd與研究學者執行一次研究任務,他們帶著八隻雪橇狗一同跨越冰原探險,沒想到卻因為一次意外發生,同行的學者受傷必須立刻送醫,Gerry為了要拯救夥伴的性命,被迫必須留下他忠心的雪橇狗而繼續前行,Gerry離開時也許下誓言,要盡快趕回來將狗兒們帶走。這八隻被留在冰天雪地的狗兒們不畏冰雪,依然奮勇求生守在原地,這場生存競賽是在跟時間賽跑,狗兒們能不能克服風雪的考驗,再度跟主人重逢?
版本2
為了搜尋一塊墜落在南極島上的神秘隕石,一支由三個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開始了他們的南極探險之旅。探險小組包括傑瑞·夏洛德(保羅·沃克),他最好的朋友庫珀(賈森·比格斯)以及一個性格古怪的美國地質學家(布魯斯·格林伍德)。去南極考察探險,當然離不了在雪地上行走的特殊工具——雪橇,以及人們的忠實夥伴,雪橇犬。並且,這八條「精明能幹」的雪橇犬都像他們的人類同伴一樣,都各自擁有自己的頭銜和稱號:領頭的「瑪雅」、忠實的「矮子」、老實「老傑克」、力氣大的「杜魯門」以及奔跑速度極快的「影子」等等。
初登南極這塊雪白冰雪覆蓋的土地,探險隊員們都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所吸引,然而,他們卻絲毫沒有預想到,隨著對極地的慢慢深入,更加惡劣的天氣以及極為凶險的自然環境將帶給他們越來越多的麻煩,甚至是對生存的極大挑戰。果真,在乘著狗拉雪橇前進幾日之後的他們遭遇了一場空前的暴風雪,溫度自然也是急劇下降。隊員們自然是對眼前的狀況有些准備不足。其間,更加危險的一幕也「適時」地發生了——其中一名隊員不慎踩破了薄冰,掉進了刺骨的冰水當中,還好有勇敢的雪橇犬相助,及時地將繩索送到落水隊員手中,令隊友將其拉出險境。然而,眼前這場突如其來的猛烈的暴風雪卻真的無法躲避了。阻斷了他們的前進之路不說,幾個人的生命也收到嚴重的威脅。無奈之下,眼看風雪勢越來越兇猛的隊員們只能被迫放棄一路上幫助他們的夥伴——雪橇狗,讓其各自逃命去吧。
被拋棄的雪橇狗們拚命脫繩索以從雪崩中逃生,為了生存下去,它們掙扎著互相依靠,共同抵禦嚴寒積雪的同時,還要為了填飽肚子與身形龐大的海豹搏鬥。此時的八條雪橇犬就像生死一線的好兄弟一般,相互支持著。探險隊的一行三人終於安全返回了基地,但冰雪中雪橇狗們拚命前行的景象卻一直纏繞著他們。終於,抵不過良心的譴責,三個人同時決定,無論冒著怎樣的危險,都要將他們忠誠的夥伴們拯救出冰雪嚴寒……
幕後製作
[編輯本段]
外景地
影片是如何再現南極風光的呢?在南極拍攝似乎不太可能,而事實上片中的「南極」也不止一個地方。在選景方面,導演請來了羅賓·蒙塞——山地安全方面的世界級專家,同時是冰川、雪景、水景以及邊遠地帶方面的技術顧問。蒙塞在世界范圍內尋找理想的拍攝王國,最終選定了3個外景地。
1、加拿大的斯麥瑟鎮:高海拔的滑雪小鎮,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以北750英里處。斯麥瑟鎮座落在一個非常獨特的桌面形小高原上,四面都是看不到樹木的曠野,可以說是再現南極原野風貌的理想之地。影片主要場景拍攝地,包括美國和義大利科考基地的營地,冰凍火山和影片中小狗杜威摔下冰崖的場景。
2、丹麥的格陵蘭島:充滿魔力的北方國度,到處都是冰川和海岸冰原。影片中最為壯觀的自然場景就是在那裡拍攝的。
3、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斯圖爾特:距離阿拉斯加海得爾邊界不遠,是影片中另外一些動人心魄的遠景拍攝地。
搭建科考基地
影片生動地展示了南極科考隊員的生活。那麼這一切是如何實現的呢?——製作設計師約翰·威利特對南極的一些實際科考基地做了深入研究,尤其是著名的美國麥克默多基地,夏天在那裡工作的人數能達到上千人,在黑暗漫長的冬季也有250人留守。那個基地由宿舍、實驗室和食堂構成,儼然是個村落,那裡的居民由探險家和富於冒險精神的科學家構成,他們身體強健,個性鮮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在斯麥瑟鎮拍攝不會像在南極拍攝那樣艱苦,但同樣也非常不容易。因為那裡的天氣會在10分鍾內發生巨變,攝制組每天要准備好拍攝3種不同的場景,以便能夠根據天氣條件隨機拍攝其中的任意一場。即使這樣攝制組也必須在寒冷而潮濕的雪天拍攝,就連不讓雪花落在鏡頭上都是非常困難的事,而且還要時常擔心在乳白天空條件下的能見度問題以及回放問題,還包括布設電纜問題。
這部影片的絕大部分鏡頭在外景地拍攝,但是有少數鏡頭在外面拍攝過於危險。為了拍攝那些人和狗在冰凍的水下面臨危險的關鍵鏡頭,約翰·威利特在一個大攝影棚里搭建了一堂景,被人們稱之為「冰景」。搭建『冰景』非常不容易,但是它對表現劇情至關重要。
搭建「冰景」,一方面再現格陵蘭島一帶的冰凍峽灣,一方面還必須是一個能夠操縱動畫模型海豹並且供雪橇犬表演的地方。設計師威利特曾4次造訪格陵蘭島,所以他知道那應該是什麼樣子,逼真地表現冰層是件令人頭疼的事,光是製作不同的冰層就需要13道工序,包括透明的冰、河冰、雪冰和冰山上的冰。」
狗狗培訓
培訓場地最初在加州。在影片開拍前3個月,為了適應寒冷和冰雪的環境,它們和20多名馴養員轉移到了斯麥瑟鎮附近一個大雪覆蓋的鄉下農場。
最初的訓練涉及表達感情,如吠叫和齜牙,還有很多頭部動作。
隨著訓練的深入,雪橇犬開始進行技能培訓。包括從躍起追蹤飛鳥(利用拖動拴在線繩上並填充了食物的玩具引誘它們)一直到在冰面上爬行,甚至還對它們進行忍受埋在雪堆中的訓練。首先,教它們把身體蜷作一團並且按指令躺好,然後把少量雪撒到它們的身上,事後給它們以獎勵。每做完一次都要再增加一些雪,直到讓雪撬犬感覺埋在雪裡非常舒服為止。
在影片中看起來最簡單、最自然的動作反而是最難做到的。比如說讓雪橇犬學會望著男演員保羅。雪橇犬和它們的馴養員相處時間很長,彼此非常和諧,所以它們自然會望著自己的馴養員。於是,一方面要培養演員和雪撬犬的真正感情,同時還要設法讓馴養員在鏡頭外面讓狗做動作,比如說「伸出爪子」,但卻讓雪橇犬的眼睛望著保羅。
拍攝時每條狗都有兩名馴養員和它們一起工作。就連拉雪橇對於這些狗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它們本能地會把雪橇拉出去很遠,但是在影片中為了劇情需要卻經常要求它們拉5英尺遠便突然停下來。
訓練過程中,這些雪橇犬在彼此相處中建立起了獨特的關系,而這種社會等級制度卻恰恰和影片中對角色的要求基本吻合。
精彩花絮
[編輯本段]
·杜威和杜魯門的名字來自1948年參加美國總統競選的候選人托馬斯·E·杜威和哈里·S·杜魯門。
·關於那頭嚇人的海豹:它是假的。奧斯卡特技美術獎獲得者斯坦·溫斯頓的團隊應邀為雪橇犬和海豹大戰場景製作生性頑強的動畫模型海豹。弗蘭克·馬歇爾曾經與溫斯頓共同創作過《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動畫模型海豹完成後需要塗上一層薄薄的花生醬,以便引誘雪橇犬攻擊它。
·日本版的電影《南極物語》與本片相比結局要殘酷得多。而真實事件中,一共有十五隻狗,最後只有兩只生還。
·盡管電影中狗狗們以白天戲居多,但真實事件中的狗狗們卻不得不忍受南極圈冬天漫長的黑夜。
穿幫鏡頭
[編輯本段]
·片中那架無法同時攜帶所有人員和狗的飛機型號是雙水獺(Twin Otter),至少可以搭乘20個人。
·影片開頭有幾處提到時間是冬天,但實際上那時的時間設置——1月份正是南半球的夏天。
·影片開頭有一些黑夜的景象,而實際上那時(1月份)南極點附近的太陽基本23小時掛在天上,剩下的時間天也是亮的。當狗被救時(7月份),地上的影子顯示太陽在天空正中,而那時太陽基本只在地平線上呆一小時,也不會升到那麼高。
·麥克斯把捕到的鳥讓給瑪雅的時候,沿著麥克斯的視線仔細看可以看見馴養員的手閃了一下。
2. 描寫平民競選總統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LZ可能說的是新出的《年度人物 Man of the Year》(2006) 也不能說是平民,畢竟還是個和政治有關的公眾人物。
一年一度的11月7日即將來臨,美國公民也迎來了行使公民權的中期選舉。在美國,政治與流行文化日益結合緊密的今天,前摔跤選手和以肌肉見長的動作明星都「移民」至政府官員的公寓里,數百萬的美國人開始從每天晚上俏皮的談話節目了解當今的政治動向,而不再像以前那樣來自於嚴謹的新聞播報員……
《年度人物》也算是一部應時應景的作品,在一個媒體覆蓋率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國家裡,娛樂工業和政府之間的概念越來越模糊,觀念也是越來越淡薄。所以當有人說一個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成了美國總統時,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天方夜譚。湯姆·道布斯主持著一個收聽率非常高的晚間談話節目,他從不怕得罪人,專門對政客冷嘲熱諷,以激怒別人謀生,觀眾大多被他尖酸刻薄的言辭和犀利智慧的主持風格所傾倒。湯姆在自己的世界中如魚得水,直到美國總統選期臨近,令他突發其想:為什麼我不去競選美國總統呢?他在節目中將這個想法一公布,立刻得到美國「草根階層」的熱烈響應,最終,湯姆的名字還真被列在了總統候選人的名單里。他背後沒有強大的財團支持,只有平時和他一起工作的幾個朋友幫忙。而他發表的競選宣言也與別人不一樣,不像其他人那樣不斷地承諾自己當選後會做些什麼,而是不斷質疑現在的競選制度,他覺得作為一國領導人,不應該只是為大眾服務,而是要對國家負責--歷屆的美國總統都沒有盡到應盡的義務。
在大選結果公布的日子裡,湯姆驚倒眾生,以絕對的優勢勝出,舉國上下一片驚嘆,直到此刻,他們終於意識到,那個最愛講小笑話的節目主持人,將會成為一個全新的領導人,帶領他們進入一個完全自由的國度。就在湯姆走馬上任的當口,謹小慎微的選票分析師埃莉諾·格林發現,竟然是自己公司的選票計算機發生了故障,才讓湯姆得到了不應該屬於他的勝利……得知真相的湯姆,是將錯就錯在政治的漩渦中繼續迷失自己,還是做回那個大家熟悉、喜愛的主持人?
----------------------------------
另外介紹一部題材相近的片子《妓女競選總統記》(2003)
由於反對派的國會議員因被總統執政派的殺手暗殺,頓時令國會中兩大政黨出現相同136位議席的情況,所以必須要在城市Su-Rak進行特別的選舉。當兩黨為這個議席爭得水火不容之時,卻有一位名不經傳的候選人Ye Ji-Won(藝智苑飾演)冒起,本身是妓女的她因一次誤會誤打誤撞成為候選人之一,她雖然毫無政經驗,可是單憑她的個人魅力及宣傳策略,既然令越來越多人支持她,令整個選舉變得十分矚目……
3. 《珍珠港》中羅斯福的台詞
1920年8月18日,美國憲法第19號修正案正式生效,賦予了婦女選舉權,美國第一夫人的作用因此變得日益重要。隨著大眾傳媒業,尤其是電視的發展,第一夫人更是像明星一樣受人矚目。從此之後,無論是否得到人們的喜愛,第一夫人們都構成了美國政治體系和選舉機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為公眾人物,第一夫人們的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她們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也許正
如她們中的一位曾經說的那樣:在魚缸中生活4年或者8年。
的確,她們是一群具有特殊社會地位的女人,她們嫁給了美國最有權勢的男人。伴隨著權力與榮譽,她們不僅是白宮的女主人,也是萬眾矚目的政治人物;她們不僅是社會活動家也是時尚的領導者。
本文選取了從二戰前後到現在的幾位美國第一夫人進行描述,因為她們不僅有著鮮明的個性和魅力,同時,她們與自己的總統丈夫一起,經歷並書寫著美國的歷史。
埃莉諾·羅斯福對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諾·羅斯福———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妻子,是位一共當了4個「任期」的第一夫人。正是埃莉諾賦予了「第一夫人」這個詞彙真正光彩照人的含義,使得第一夫人成了美國政治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埃莉諾還保持了一個記錄:對丈夫的不忠容忍了29年!
埃莉諾長得並不漂亮,高高的顴骨、敦厚的鼻翼、突出的牙床加上180厘米的身高,使她在歷來以美貌著稱的美國第一夫人中顯得有些特殊。毋庸置疑,她的一部分吸引力在於她是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侄女。但埃莉諾最特殊的地方是她的個性魅力,她以女性少有的獨立、冷靜、寬容、豁達的心態輔佐了政績顯耀的羅斯福總統。
幼年時的埃莉諾內向、少語、靦腆而又十分憂郁,不願與人溝通。15歲時,埃莉諾被祖母送到了位於英國倫敦附近的「阿倫斯伍德」女子高中就讀。不久後,在祖母家的一次家庭聚會上,她見到了她的未來丈夫,也是她的遠房表哥羅斯福。1905年3月17日,在叔叔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見證下,灰姑娘實現了她的夢想,嫁給了她英俊瀟灑、博學多才的王子,同時也走上了美國第32任總統夫人之路。當年,埃莉諾20歲,羅斯福23歲。
在兩人結婚13年後,埃莉諾發現了她的丈夫、當時的海軍副部長與他的女秘書露西·默瑟的曖昧關系,兩人的夫妻關系實際上就此結束了。埃莉諾提出離婚,但羅斯福不同意,因為在那時,離婚就等於「政治上的自殺」。
他們的一個兒子埃利奧特1973年披露,盡管默瑟的事沒有造成羅斯福與埃莉諾離婚,但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的夫妻關系:「他們從此再也不是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系了,但達成了今後互相尊重的協議,這是一種非常親密的組合,但再也不是身體意義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了。」
打消了離婚念頭的埃莉諾選擇了隱忍退讓,直至丈夫拉著情人的手去世,埃莉諾也沒有在外人面前流露出怨言。
傑奎琳·肯尼迪光彩照人的悲情一生
傑奎琳的風格是如此鮮明、充滿智慧、富有創造性。從她入住白宮成為肯尼迪夫人,到嫁給希臘船王亞力士多德·歐納西斯,傑奎琳在每一個年代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成為美國人眼中永遠的第一夫人。
帶著些許的哀怨神秘與古典高雅,傑奎琳出現在了美國人民面前,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貴的內涵,風姿綽約、時尚前衛的她不久便成了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婦女效仿的對象。
自從傑奎琳·肯尼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個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富裕的家庭塑造了她高貴的內涵。父親的指引,使她打少女時代起就知道如何做能夠吸引住男性,尤其是成功男性的目光。雖然童年時父母的離異使她一度自閉,被同學謔稱為「難以接近的怪人」,但是繼父帶來的巨額財產又使她比以前更加奢侈、更加叛逆。
她喜歡挑戰性的事物,因此她最愛騎馬,同時她也喜歡約會,尤其是同時與不同類型的男生約會,因為她把這看成是挑戰與鍛煉自己社交能力的一種機會。終於,她結識了整整大她12歲的肯尼迪,並成為了美國第35任總統夫人。
由於經常陪伴丈夫出席各種社交場合,風姿綽約、時尚前衛的傑奎琳不久便成了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婦女效仿的對象。
然而,鏡頭前迷人的總統夫人並不能拴住總統的心,剛剛結婚兩個月,她的總統丈夫就與女秘書有了關系,而在她懷孕時,丈夫正在一個已離異的女人身邊。丈夫所做的一切,對於一個妻子來說是多麼的殘忍,然而多年來,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所有的男人在情場上都是英雄,我愛我的丈夫。」她自己心裡很清楚,她是深愛著她的丈夫的。直到1963年11月22日清早,肯尼迪在達拉斯被刺殺。沒人知道她當時的心情,就像沒有人能了解日後她會下嫁希臘船王一樣,她選擇了沉默。
1968年10月20日,傑奎琳和歐納西斯在天蠍島的一個小教堂內舉行了婚禮,那年歐納西斯68歲,而傑奎琳只有39歲。這場婚姻摧毀了傑奎琳的名譽,甚至有小道報紙尖銳地寫道:「傑奎琳嫁給了空頭支票。」
1994年5月19日,傑奎琳在自己的家中離開了人世。那一年,她64歲。
盡管傑奎琳在白宮的時光只有短短的1000餘天,但是在美國人的心中,她早已經是無可替代的白宮女主人,那個引導時尚潮流、冷靜而又有些神秘的第一夫人。
南希·里根一切為了愛
南希·里根很難和諧、靈活地應付諸種狀況,但是,她知道如何在適當的場合保持沉默,在批評與非議中,她依舊以第一夫人的儀態較為完整地站在了民眾面前。而他與里根的美滿婚姻也成為一段廣為人知的「白宮經典」。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於2004年6月5日去世,最悲傷的莫過於與他相濡以沫的夫人南希。自稱「全球最佳丈夫」的美國前總統里根,確實名不虛傳,人們從他寫給南希的情書中不難體會到他對她的至情至愛。
1963年他寫給妻子的信說:「當你熟睡時,你蜷曲的拳頭就放在頦下,很多個黎明破曉的清晨,我就躺在你身邊,看你。我怕弄醒你,但又不禁輕輕地撫摸你。」
里根是惟一一位離過婚、當過演員的美國總統,而他的妻子———南希也是眾多第一夫人中最為本性的一位。她古板、保守而又十分真實。
幼年時,南希父母惡劣的婚姻關系使得南希與父親的關系逐漸疏遠,最後在她繼父的領養下,與生父脫離了父女關系,童年的遭遇使得她一直以來渴望一個和諧美滿的家。
南希的母親是一名演員。南希從小就在母親的熏陶下對藝術產生了興趣,並成為米高梅公司的一名電影演員。做演員期間,南希結識了伊里莎白·泰勒、克拉克·蓋博等許多業界的精英,但結識名人的增加並未使她的知名度有所提升。為此,南希一度非常苦惱。但自從認識了里根,她的困惑不見了,與里根的結合使她完全放棄了自幼鍾情的演藝事業。她曾經說:「自從與里根結合後,我的生命才剛剛開始。」
南希是一個很理性的女人,雖然她並不是特別聰明。因為在多數的社交場合和協助丈夫的政務處理上,她並不能和諧、靈活地應付諸種情況,以至於眾多美國民眾與新聞媒體對這位第40任美國第一夫人未表示出太多的好感。但是,南希卻知道如何在適當的場合保持沉默,雖然她極為在意公眾對她的看法。但是在批評與非議中,她依舊以「第一夫人」的儀態站在了民眾面前。
南希同樣是一個追求時尚、崇尚美感的女人。但由於個性的差異,她並未如傑奎琳一樣為美國婦女普遍接受。女人們批評她的奢華與品位,男人則不滿她「協助」總統過多參政。但南希作為第一夫人是稱職的,正是因為有了她,里根婚後52年的生活極為規律與安逸。
希拉里·柯林頓為政治而生
希拉里·柯林頓在美國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紐約一位政治觀察家丹·格林伯格曾評價道:「對於希拉里,人們或愛或恨,但絕沒有中間路線。」
在希拉里的狂熱追隨者眼中她是一位勇敢的妻子、一位性感的女人、一位充滿智慧的女強人。而在她的政敵眼中,希拉里則是一個虛偽狡詐、老於世故和政治伎倆的女人。但是無論是她的政敵還是狂熱追隨者都不得不折服於她的公眾影響力。而且根據種種跡象表明,她也許是最有可能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的候選人。
希拉里·柯林頓是美國的第42任總統比爾·柯林頓的夫人。當年「萊溫斯基事件」使全世界的人們對這位飽嘗「背叛」滋味的女人充滿同情,但是,對政治滿懷激情的這位前第一夫人,在政治上的成就又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甚至,很多人在想,如果希拉里不是女性,那她很有可能取代柯林頓,成為美國總統。可以說,希拉里,就是為政治而生的一個人。
希拉里的父母十分注重對希拉里獨立、組織協調等方面能力的培養。15歲時,希拉里對政治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在成為耶魯大學的高材生後,她結識了當時的同學、日後的丈夫柯林頓。由於共同的政治愛好,兩人牽手走到了一起。
柯林頓競選總統之時,希拉里憑借著敏銳的思想、高度的政治敏感為柯林頓做了大量的競選准備工作。為了配合丈夫的總統競選,希拉里接受朋友們的建議,一改往日干練女強人的形象,換上長裙,剪掉劉海,使自己看起來具有足夠的親和力。然而,這種外表上的改變並不能真正掩飾住希拉里內心那種自立、自強而具有的那種堅韌而又強勁的勢頭。
當1998年爆出的「萊溫斯基事件」使柯林頓顏面掃地、面臨彈劾的時候,希拉里果敢而又堅決地走了出來,站在了丈夫的身邊。也許他們更適合做的是「合作性的夥伴」,而不是生活中的夫妻。也正是從那以後,這位極具政治天賦與遠大理想的女性開始了她向著權力巔峰的挑戰與進攻。
勞拉·布希支持率高過丈夫
勞拉·韋爾奇·布希用耐心與真愛感化了布希這位曾流連於燈紅酒綠的花花公子;並用賢惠與溫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惡習。勞拉不喜歡過多干預政治,更不喜歡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但是堅強自信的她卻又時刻令自己在眾人面前光芒四射。
勞拉1946年11月4日出生在得克薩斯州石油小鎮米德蘭德,那裡是布希家族的傳統「勢力范圍」。勞拉的爸爸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建築商和地產商,勞拉是家裡的獨生女。
31歲那年,她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布希。他們倆從認識到1977年結婚只花了3個月時間,當時的布希還是一個花花公子,夢想就是當個石油工人,成天就知道開著跑車,喝得天昏地暗。
究竟是什麼讓勞拉看上了當時還是花花公子的布希呢?勞拉痛快地回答說:「他的幽默感和充沛的精力。還有跟他
呆在一起時無限的快樂。我們倆的個性確實很不一樣,但我覺得我和他恰恰是屬於互補型的那一類。」
正如勞拉所說的一樣,她與布希是互補的一對,她用她的耐心與真愛感化了這位曾流連於燈紅酒綠的花花公子;她以她的賢惠與溫柔使丈夫戒掉了嗜酒的惡習。布希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要感謝我的妻子,是她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愛,並且能夠時刻提醒我該做和不該做的事情。她使我的生命充滿意義,使我的人生變得平和。」
勞拉·布希是一位低調的女性。無論是丈夫當得克薩斯州州長時,還是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她都不願過多地參加公眾活動,而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生活。結婚的時候,她曾親口對布希說,不願在公開場合代表他作政治性的發言,但是另一方面,她更是一個尊重家庭、以丈夫為中心的妻子,當布希決心競選總統時,她在背後鼎力協助,屢次亮相,憑借自己的魅力征服了許多選民,使丈夫在總統選舉中一舉獲勝。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勞拉不想成為全國聚焦的人物,她只知道,要當總統的是她的丈夫而不是她。(張霄羽)
回答者:cargem - 經理 四級 3-15 20:24
摘要: 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同尋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傳統的白宮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為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載入歷史史冊的。埃莉諾·羅斯福之所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其關鍵因素之一是她與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婚姻關系。
關鍵字: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婚姻
安娜·埃莉諾·羅斯福是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妻子,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創了美國歷史之最。埃莉諾·羅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會活動、獨立意識、公開講話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無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國20世紀的婦女中都找不到與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間,埃莉諾從本質上改變了白宮女主人的傳統形象,成為各種社會活動的積極倡導者、政治活動的熱情參與者、丈夫事業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夥伴,這種現象是前所未有的,並為後來的第一夫人們所效仿。埃莉諾熱愛政治,並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她的這一成就與她的婚姻狀況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擬從五部分來論述這一關系。自從1905年與富蘭克林結為夫妻後,埃莉諾就與政治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富蘭克林逐漸向政治權力巔峰努力期間,她對政治也產生了興趣,並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對此,她說:「我總是從我應該做些什麼這個角度來考慮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據我的個人願望。因此,我對政治產生了興趣。妻子的義務就是要與她丈夫的興趣愛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歡的是政治、書籍或某一種菜餚。」 [1](p.92)因此,作為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諾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動。1910年,她支持丈夫競選成功,當選為紐約州達奇斯縣的參議員,丈夫的勝利促使埃莉諾與政治的關系日益加深。通過參加更多的政治活動,埃莉諾逐漸學會了正確評價各種各樣的人和復雜的社會關系,漸漸懂得政治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同時,這些活動豐富了埃莉諾的頭腦,使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促使她更加積極地參與政治活動。1912年,埃莉諾第一次參加了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使她對政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年,富蘭克林由於幫助威爾遜競選成功而被任命為海軍助理部長,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此時,埃莉諾認為自己更應該助丈夫一臂之力,當好他政治上的助手。
一、1905年—1918年:初涉政壇時期
在表面看來,他們的婚姻是很完美的,一個主外——從事政治;一個主內——協助丈夫,夫唱婦隨,可謂珠聯璧合。盡管這樣,他們的婚姻還是出了問題。1918年,埃莉諾發現丈夫愛上了一個名叫露茜·佩吉·梅瑟的女人,當時她極為震驚,感到心灰意冷。婚姻出現危機主要由於他們的性格不同。富蘭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諾則真誠、正直,講原則、講理想。這些品格當初使他們相親相愛,結合在一起,而如今,這些品格已經蛻變成他們沖突的根源。但他們都不會為對方改變自己,所以經過十幾年的共同生活之後,他們的婚姻出現了裂痕。露茜事件極大地打擊了埃莉諾做妻子的自尊心,她突然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她說:「此時此刻,我的整個世界翻了個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對自己,面對我周圍的一切,面對我的世界。」[2](p.19)這個事件使得羅斯福夫婦的親密夫妻關系從此結束,而被政治上和事業上的合作關系所取代。對此,他們的兒子吉米·羅斯福評價道:「為了社會地位、孩子和未來,他們同意繼續他們的婚姻,但是作為事業合作夥伴,而不是丈夫和妻子。」[3](pp.11~12)他們的婚姻繼續著,但對埃莉諾來說,這是一條嶄新的路,這意味著她得到了某種解脫,再也不用一味地迎合富蘭克林的需要了,她可以將寶貴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業之中,而不是局限於丈夫的政治活動范圍之內。
這是埃莉諾初涉政壇的時期。在婚姻危機之前,雖然她已開始參與政治,但她從來沒有從中獲得滿足,而且那時她無法突破一個年輕妻子的傳統角色,無法擺脫習慣勢力和丈夫對她的約束。但自從發現了丈夫的婚外情後,她就可以同他建立一種新的不同於以往的夥伴關系,可以自由地追求新的成功之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逐漸放棄過去並獲得自信的過程,一個逐漸與丈夫建立起平等的政治夥伴關系,同時擁有自己政治事業的過程。
二、1919年—1932年:奮勇登攀時期
雖然埃莉諾與富蘭克林在性格上差別很大,但他們卻是一對配合默契的政治夥伴。婚姻危機過後,他們依然在為政治事業奔波。1920年,埃莉諾參加了富蘭克林競選副總統的活動。在競選中,她在許多問題上顯示出了自己獨特的敏銳性和縝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間表現出來的政治才幹使輿論界和政界開始對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測風雲,富蘭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並一度陷入了絕望。對埃莉諾來說,這無疑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她知道,惟一能讓丈夫振作起來的辦法就是讓他繼續留在政壇,因為他是決不會甘心在有生之年過默默無聞的生活的。而且她認為,政治需要的是一個人的頭腦、智慧、口才、應變之術、治國之道,身體則在其次。由於丈夫的疾病,埃莉諾的生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她與他的關系更密切了,先是作為他的護理人,後來又作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參加各種會議和活動。作為民主黨的一員,埃莉諾參加了民主黨州委員會婦女部的工作,於1922年春天發表了她的第一個政治性演講。1924年,埃莉諾作為民主黨婦女部的負責人參加了艾爾弗雷德·史密斯競選紐約州州長的活動。她在競選中表現出來的組織和管理才能給職業政治家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史密斯想藉助她的力量為1928年總統競選助選。這一系列活動的結果,使埃莉諾在丈夫接受民主黨紐約州州長提名時,比她丈夫在民主黨內更有影響力。對這一段經歷,埃莉諾後來回憶說:「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終要自力更生,這個病使我對於他的、我的和孩子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 [4](p.108)埃莉諾把1921年到1922年間的那個冬季描繪為對她生命的最嚴重的考驗,她經受住了考驗,並逐漸成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
1928年,富蘭克林在埃莉諾的幫助下當選為紐約州州長。從富蘭克林癱瘓到當選為紐約州州長的7年裡,埃莉諾的政治貢獻和出色的組織才能使她成了紐約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務實精神在民主黨內及婦女政治組織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紐約時報》對她的影響大肆宣揚,稱她是「具有政治頭腦和號召力的女人」[5](p.557)。作為州長夫人,一方面,埃莉諾擁有自己的事業;另一方面,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幫助丈夫。在富蘭克林任紐約州州長的四年中,埃莉諾和富蘭克林學會了在政治上互相幫助,而接近於一種兩個政治家間的專業合作。
1930年,埃莉諾在記者面前公開評論了自己的婚姻,她認為一個妻子要起三種主要作用,即伴侶、母親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種作用最為重要。她說:「今天,我們知道,一切都取決於妻子與丈夫之間的私人伴侶關系是否融洽。」[1](p.142)她強調相互尊敬是一樁美滿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時一個婦女應該發展她自己的興趣愛好。根據這一點,自露茜事件之後,埃莉諾與富蘭克林之間的政治夥伴關系已成為美國人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到1932年時,埃莉諾已經在她與丈夫的關系方面經歷了好幾場危機,每一場危機都威脅到她的尊嚴,但她經受住了這些考驗,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自信,促使她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這是埃莉諾奮勇登攀的時期。由於富蘭克林的婚外情,埃莉諾與他的關系一度緊張。但1921年富蘭克林的疾病卻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為了保住丈夫的政治生命,埃莉諾開始公開參加各種政治活動,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這一系列活動使埃莉諾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並得到了政界人士的一致承認和贊賞。在為共同事業進行的奮斗中,他們的夫妻間關系變得日益融洽和諧起來。在四年的州長夫人生涯中,埃莉諾成為富蘭克林的「耳目」,向他匯報各地的情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使埃莉諾在政治上日漸成熟起來,為她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做了充分的准備。
三、1933年—1945年:人生巔峰時期
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任總統,埃莉諾由此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總統夫人的權利給她展示了一個新的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她要利用第一夫人的特殊地位從事她所信奉的事業,迎接時代的挑戰。她說:「人們感到在毫無目的地前進,我們都置身於洪流之中,誰也不知道將在何處上岸。在我看來,重要的是我們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所持的態度。我們必須以樂觀的精神心甘情願地承擔和大家分擔可能出現的不測,勇敢地去迎接未來。」 [1](p.156)1933年—1945年是美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埃莉諾順應時代的要求,一改傳統第一夫人的形象,積極地參與各種政治和社會活動,代替總統履行了許多重要的政治職能,在戰勝經濟危機和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把埃莉諾這個時期的政治活動分兩個階段,即「新政」時期(1933—1941年)和美國參加二戰時期(1941—1945年)。
(一)「新政」時期。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使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失業人數劇增,社會動盪不安。為了克服危機,富蘭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實行「新政」。埃莉諾也在尋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標,希望作為第一夫人為美國人民戰勝危機貢獻力量。從州長官邸搬進白宮,埃莉諾逐漸表現出更多的獨立性。她說:「在結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後來是由孩子們和富蘭克林製成的模式。當最後一個孩子進入寄宿學校以後,我開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實現我的目標。」 [6](p.261)她的目標是什麼?首要的目標當然是支持丈夫當好總統。此外,她也有個人的側重面,即婦女平等權利、黑人民權、青年問題,在這些方面她走在丈夫的前面,也走在全國的前面。
埃莉諾是她那個時代美國婦女的象徵。作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為美國婦女獲得平等的權利而奮斗。在成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於丈夫召開了自己的記者招待會,而且只允許女記者參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個利用媒體的總統夫人。埃莉諾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她那個時代的美國證明,婦女不僅僅只關心家庭問題,她們對一切問題都有自己的觀點。在「新政」期間,對於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如青年人失業問題、幫助千百萬貧困家庭、緩和種族矛盾等,她的意見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在這期間,埃莉諾和富蘭克林的政治夥伴關系不斷加強,他們討論共同關心的政治問題,探討國家局勢,交換對於立法和行政問題的意見,談論政治和道德價值等,這既是他們共同的事業,同時也成了他們夫妻恩愛的源泉。由於埃莉諾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經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關世界各地情況的私人報告。埃莉諾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萬英里,第二年是6.8萬公里,人們稱她是「飛行的第一夫人」[4](p.113)。埃莉諾為30年代的「新政」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說富蘭克林是「新政」的「頭腦」的話,那麼埃莉諾則是「新政」的「心臟」,他們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對此,邁拉·G·古廷寫道:「埃莉諾·羅斯福對總統決策的影響比她前面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屬於她丈夫的政府,並經常作為他的良心在發揮作用,特別是涉及『新政』的時候。」[4](p.118)
到1940年時,埃莉諾已當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從6點鍾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為社會事業盡職盡責地操勞,成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夥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尊重,而最關鍵的是受到了富蘭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總統競選中,埃莉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地捲入政治中。由於國際局勢的影響,富蘭克林史無前例地參加了第三屆總統競選。迫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富蘭克林很容易獲得了提名,但是許多代表反對他挑選的競選夥伴亨利·華萊士。由於種種原因,富蘭克林未能親自去會場向代表們做說服工作,埃莉諾就被請去代表他講話,總統候選人的妻子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埃莉諾督促代表們將所有的個人利益融化於國家利益之中,她在會上說:「你們不能把這次提名看做平常時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國人民必須意識到我們正在面臨著一個極其嚴峻的局勢。」[7](p.8)「未來的四年對總統來說將是困難的,因此他需要一個他所信賴的,能協助他工作的人。這個人就是華萊士。」 [2](p.190)她的講話扭轉了大會的局勢,最後華萊士獲得了提名。埃莉諾在富蘭克林的第三次競選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埃莉諾的幫助,富蘭克林能否打破美國175年的歷史傳統還得另當別論。
(二)二戰時期。在二戰期間,作為一個母親和第一夫人,埃莉諾一方面把四個兒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戰,另一方面鼎立協助總統,帶領全國各階層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戰爭。在戰爭期間,埃莉諾繼續堅持「新政」,認為美國不能因為戰爭而放棄「新政」,因為「新政」也是一場戰爭,一場針對經濟蕭條的戰爭。她依舊在為婦女的利益四處奔波,提倡婦女走出家門,走進工廠,支援戰爭,號召婦女參政,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為此,埃莉諾督促建立特別的社會服務機構,來減輕在職母親們的負擔,同時,要求公司堅決執行戰爭勞工委員會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在捍衛並支持婦女進入工廠勞動的運動中埃莉諾遠遠地走在時代的前面。
在戰爭期間,埃莉諾擔任了公民權益保護辦公室副主任這一官方職務,這是有史以來美國第一夫人第一次擔任官方職務。埃莉諾認為公民權益保護不僅意味著要管理防護掩體和醫院,還要照料私人房屋、幼兒園和休假設施以及強化社會道德。但她的這種觀點遭到保守人士的批評,迫於各方的壓力她提出了辭職。對此,她說:「我認識到,像我這樣的人在政府中工作是很不明智的。」 [7](p.124)在這之後,埃莉諾參加了推動美國向歐洲難民兒童開放門戶的運動,同時又致力於接收逃往美國的難民,尤其
4. 有一部美國電影,說的是一個現代的弱智,500年後做了總統。是什麼片名
是《蠢蛋進化論》。
《蠢蛋進化論》是邁克·喬吉執導,盧克·威爾遜等主演的科幻片。
講述了一名凡夫俗子自願接受人體冬眠實驗,不料實驗出錯。他在500年後醒來,發現他變成了地球上最聰明人類的故事。
劇情介紹:
研究者對同年齡組的兩個家庭做了跟蹤調查:一對是IQ為130的天才組合,夫妻和睦,但是無嗣,正當兩人准備作試管嬰兒之時,男主人卻在自慰中意外死亡;另一個家庭,都是IQ 80的低能夫妻,天天吵架,不過卻人丁興旺,不僅三代同堂,而且家族甚大。
根據這個調查,研究者選擇了一個自願者鮑爾斯(盧克·威爾遜Luke Wilson 飾)做冷凍實驗,不想實驗出了差錯,500年後他醒來後,卻成為地球上最聰明的人。他被盲打誤撞地選做了總統的候選人,支持他的甚至還有5屆自由搏擊冠軍。
在盛大的競選現場,他只能硬著頭皮面對選民演說,對於種植、沙塵暴等問題,他提出的是灌溉這一看似離譜的解決辦法。而且,還得到了選民的擁護,然而這個美夢迅速破滅了,他開始遭到謾罵、攻擊,甚至是性命堪憂。
(4)美國經典總統競選電影一切盡在不言中擴展閱讀:
1、喬·鮑沃斯
軍隊資料室管理員,不明不白地參加了上級的休眠實驗,一覺醒來才發現已經過了五百年。由於人類智商下降,成為了地球上最聰明的人,為了回到過去絞盡腦汁,無可奈何之下幫助未來的蠢貨們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2、麗塔
與喬一起參與實驗的妓女,在喬善良的感召下決定改過自新,重新開始,並在關鍵時刻救了喬一命。
3、弗里托
喬在未來見到的第一個人,是一個十足的蠢材,也是把喬送進監獄的辯護律師,為了錢幫助喬尋找時光機,是喬在未來世界的依靠。
4、卡馬喬
五百年後的美國總統,雖然智商不高,但是對喬充分信任,最終在他的支持下,喬的政策得到了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蠢蛋進化論
5. 求一部電影關於美國精選總統的是喜劇來的
<<關鍵投票>>
原片名:Swing Vote
影片類型:劇情 / 喜劇
片長:126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混音:索尼動態數字立體聲(SDDS )、數字化影院系統(DTS)、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別:美國PG-13級(含有部分不雅的語言)
拍攝日期:2007年7月23日 -
上映日期:2008年8月1日 美國
發行:迪士尼電影公司(Walt MotionDisney Studios Pictures)
[編輯本段]主要演職人員
導演:約書亞·邁克爾·斯特恩(Joshua Michael Stern)
編劇:傑森·瑞奇曼(Jason Richman)
約書亞·邁克爾·斯坦恩(Joshua Michael Stern)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Kevin Costner )
保拉·派特納(Paula Patton)
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
凱爾斯·格蘭莫(Kelsey Grammer)
[編輯本段]製作與發行
製作公司:
Treehouse Films (II)
G&M Films
Tig Proctions[美國]
試金石影片公司[美國]
1821 Pictures
Radar Pictures Inc.[美國]
發行公司:
Walt Disney Studios Motion Pictures(2008) (USA) (theatrical)
Delanic Films(2008) (UK) (all media)
Kathy Morgan International[美國](2008) (worldwide) (all media)
Paradise Group[俄羅斯](2008) (Russia) (all media)
Benelux Film Distribution[荷蘭](2008) (Netherlands) (theatrical)
Splendid Film[德國](2008) (Germany) (theatrical)
特技製作公司:
Great FX
Custom Film Effects[美國]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失業的藍領工人巴德(凱文·科斯特納飾)是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離婚中年人,他有個早熟、富有主見的12歲女兒莫莉。巴德成天啤酒不離嘴,寧可釣魚也不找工作,而是在一個小樂隊擔任主唱。巴德從來就不關注政治選舉,根本就沒有注冊過選民資格。就在這次的總統選舉前,精靈鬼馬的女兒提前用郵件為巴德注冊獲得投票權。然而投票機器的故障讓這對父女發現他們成了改變世界的決定性人物,因為巴德的這一票將決定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
各路媒體和民主、共和兩黨的競選團隊雲集巴德居住的小鎮。父女倆的平靜生活從此風起雲涌。為了拉攏巴德的選票,不論是現任共和黨的總統,還是民主黨的候選人施展各種招數。巴德面對著自己從未見過的大場面,從最初的驚慌失措到最後的處變不經,十天之後全世界都等待著他關鍵的一票……
[編輯本段]影片簡評
在本片中,選票的意義高過人的價值,選票的權利變成了異化的權力。很多學者認為現在是一個去政治化的時代,普通人的一張選票常常顯得毫無意義,本片卻試圖用「意外」來描繪美國選舉的畫卷,當然,影片最後揭示的主題還是很向上的,人沖破了權勢的誘惑,民主回歸了正常的價值范疇。
一句話評論:
《關鍵投票》用喜劇的方式展現了一對父女發現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後周遭的變化。
——comingsoon網站
影片不可能對接下來的選舉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巴德的一番話提醒我們,從一個簡單的選舉者到為他所選的候選人產生好感,他們(競選團隊)是有能力控制這一過程的。
——MediaNews網站
科斯特納不擅長這種裝傻充楞的角色,編導們把"巴德"的形象限制住了,難道一個啥也不懂的蠢貨就是今天美國勞動階層的代表?我看是編劇自己的犬儒主義作祟罷了。
——《麥克萊齊報》
凱文·科斯特納又一次押寶自己的影片,這回是《關鍵投票》。
——《洛杉磯時報》
[編輯本段]幕後故事
幕後製作:
破釜沉舟的凱文·科斯特納
2007年迪斯尼邀請凱文·科斯特納出演《關鍵投票》中父親的角色,凱文自己的電影公司Treehouses Films為此而積極運作,但好萊塢其他大公司對《關鍵投票》都不甚感興趣,於是凱文決定拿出自己的資金來籌劃和運作影片拍攝的一切細節。「所有人都不看好這部特殊的影片,那我就自己投資做下去吧。我可不把它當作骰子來賭博,就是一個可以預期並控制的危險罷了」,凱文·科斯特納微笑著面對這一切。這一次,他投入了差不多2100萬的身家。「當我做電影的時候,我不去擔心什麼市場營銷之類的事情,我就是想把這個片子做好」,科斯特納如是說。要知道,這位老兄獲得奧斯卡影帝稱號的那部《與狼共舞》也是破釜沉舟的結果。
從昔日粗獷的西部英雄,到今日的普通父親形象,不得不讓人感慨凱文·科斯特納身上的歲月變遷,甚至有影迷覺得他已經不復巨星風采。但凱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不認為這樣的父親角色預示自己演員生涯的終結,盡管最近幾年一直出現在家庭類型的劇情片中。他尊敬每一個角色,無論是英雄還是普通人。扮演普通人,讓他更能體會一個父親的責任,更坦然地面對一切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在談到這部電影的表演方式的時候,凱文說,「其實我一直就很喜歡喜劇,而且盡可能地在我認為可行的影片中加入幽默的成分。我做過的電影基本上都屬於廣義上的喜劇,除了當年的《大地無限》。在《關鍵投票》里,其實是我更加開拓性的一種嘗試,在保證演出效果自然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些肢體上的幽默感。」
《關鍵投票》中飾演巴德女兒的瑪德琳·卡羅爾是位出生於90年代的小演員,她出演過很多影視劇和廣告,在《鬼來電》、《迷失》和《生化危機3:滅絕》中有都出色表演。 「父親」凱文·科斯特納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對記者表示,能和凱文·科斯特納合作簡直就是不敢想的奇跡,在這之前有很多人告訴她凱文是個不太好合作的大明星,於是她一開始也有些擔心,進入到攝制組以後才發現凱文就是那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好父親」,就像影片里的一樣,絲毫沒有什麼巨星的架子。卡羅爾說:「有凱文在那兒,所有的一切就沒什麼難的了。他會經常幫我,還給某些場景設計一些好玩的東西,台詞上的和動作上的,我很享受一起和他表演的樂趣。」
大選之年的熱門話題
2008年是美國總統大選的一年,這部選舉題材的電影因這個熱門話題而格外引人注目。在影片的宣傳活動中,凱文·科斯特納多次向觀眾強調參與投票的重要意義,他說:「這是作為公民的權利,你知道,這也是一種特權」。他認為整部影片展現了一些當下深深影響美國人的事件,他表示:「我想我們都知道什麼是民主,選舉是最基本的一步……能讓我們聯合在一起而不是作為孤立的個體存在下去。當你處於某件事件沖突的中心時,你肯定不會感到孤獨,因為你成為整體的一部分了,而且你會看到因為你的抉擇將改變些什麼,那就是我們為之追求的東西」。凱文·科斯特納甚至對記者說,「要是有人說『根本沒必要為這種充滿弗蘭克·卡普拉式悲憫同情腔調的美國喜劇浪費時間』,你最好還是別理他們,因為這部片子根本就沒在鼓吹什麼,看就是了!」
小主演卡羅爾則承認只是從周圍人的言談舉止,特別是父母親的行為知道政治選舉到底是什麼。參演了《關鍵投票》讓她大開眼界,明白了政治選舉可以幫助好多人。「我都有點等不及想知道誰是那個最後勝利的人,雖然他們競選演講時那些難懂晦澀的詞語讓我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