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B. 介紹幾部外國跟音樂有關的電影
10.《紫雨》(《Purple Rain》)
當然,這部電影擁有一個俗套的充滿了戲劇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來自明尼阿波利斯的窮小子如何成長為一個搖滾明星的故事。當然這傢伙不可避免的擁有破裂的家庭、和父親激烈的關系、旁人的誤解、愛人的離別、內心的矛盾,但最後,他面臨著眾多的壓力最終依然堅持了自己的夢想,然後如願以償的獲得了成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成功的明星背後都會有一個的故事,所以電影賽然俗套,但竟然是搖滾明星王子(也是影片的主演)的自傳性作品,好吧,讓我們相信他的生活真是如此。
上榜理由:它是第一部將MTV風格融入大銀幕的電影,並且它捕捉到了80年代音樂精髓。
9.《赫德韋格的憤怒樂隊》(《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第一流的CULT電影,以一部外百老匯戲劇為基礎改編而來。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漢賽爾的東德人,每天聽著收音機里的美國搖滾樂夢想著成為一個搖滾歌手,有一天他認識了一個美國大兵盧瑟,但是他需要跟他結婚才能將他弄到美國。無奈之下,漢賽爾只能做了變性手術,但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漢塞爾的陽具因而被割去大半,只剩下1英寸,這便是「ANGRY INCH」(憤怒的1英寸)的由來。漢賽爾改名赫德韋格來到了美國,但她並沒有實現夢想,盧瑟離她而去,她打起精神召集一些韓國軍人的妻子,成立The Angry Inch搖滾樂隊,但之後夢想在一次背叛了他……
上榜理由:它有一種華麗的朋克風格,包括其中的音樂。
8.《大門》(《The doors》)
搖滾電影的榜單怎麼能缺了《大門》這部電影呢?奧利弗·斯通這部好像嗑了葯拍出來的、混亂的、關於最後一位搖滾詩人——吉姆·莫瑞森的傳記電影。當然,電影在奧利弗·斯通這個瘋子手上使得整部電影更加的關注於莫瑞森,他充滿自毀性的尋求「智慧之地」的行為甚於對於他音樂成就的分析。大門樂隊的主唱吉姆·莫瑞森,可以說是60年代最富有激情和爭議性的人物,他傳奇的一生最後終結於27歲,因為酒精和葯品的過量導致的死亡中。雖然電影有很多傳統音樂傳記片的影子,如講述他們樂隊從開始到壯大再到解散的過程,但電影有力地捕捉到了一個有自毀傾向的搖滾明星,如神般狂暴的人生。
電影上榜理由:只有瘋子才能拍瘋子,電影呈現出一種催眠般的氛圍。
7.《湯米》(《Tommy》)
這部1975年的搖滾歌劇最大的貢獻就是,它網路了一大批那時代的搖滾和電影界的明星,包括「誰人」樂隊(The Who)、埃爾頓·約翰、傑克·尼科爾森、安·馬格麗特(她因此片而被提名為最佳女演員)、蒂納·特納和埃里克·克萊普頓。這部CULT電影根據彼得·湯森的原著歌劇改編,講述的是無助的湯米(羅傑·戴德里,The who的主唱)在小時候因窺見母親(安·瑪格麗特飾)與情夫通姦而變成盲啞白痴,直到他打敗了彈子球天才(埃爾頓·約翰)成為了一個名人。而他的名聲如此巨大,他竟然發現他有了宗教般的號召力,但是當他的追隨者企圖商業化他時,他憤怒的回擊了他們。
上榜理由:由The who操刀的音樂實在是太經典了,《Tommy》這張專輯也成為搖滾史上最終名的搖滾歌劇專輯之一。
6.《席德和南希》(《Sid and Nancy》)
搖滾明星的八卦,或者說丑聞,也是搖滾電影鍾愛的題材。比如本片,導演為我們呈現了在性手槍(Sex Pistols)狂野的吉他手席德和他的骨肉皮(指專門和搖滾明星睡覺的人)女友南希之間的粗糙的、充滿激情的、貌似命中註定的關系。雖然電影也為我們展示了性手槍樂隊——這個英國聲名狼藉的朋克樂隊——他們整體的狀態,但是,電影的焦點還是集中在這兩個人之間扭曲的愛情關繫上,最終他們被葯品腐蝕的人格使這段關系徹底走向血腥和悲劇。一天早上,南希發現被刺死在酒店中,希德因謀殺罪被逮捕。
上榜理由:八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八得好,電影擁有一種迷幻、張揚的氣質,就如他們的愛情一樣。
5.《巴迪·霍利的故事》(《The Buddy Holly Story》)
有時一位搖滾悲劇人物的傳記片(天哪,就沒有人有個好結果嗎)。當時還很瘦弱的加里·布塞扮演了巴迪·霍利——這位早期的搖滾先鋒——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演員獎。在這部出色的、有思想性的傳記片中,加里·布塞甚至親自演唱了其中的歌曲。電影追隨著青少年時代的巴迪·霍利在德克薩斯生活,在那裡他愛上了「魔鬼的音樂」,這使得他成為那些自以為是的宗教勢力譴責的對象,也是他成為了早期搖滾樂領域的明星。不過,故事還是擁有一個悲劇的結尾,年僅22歲的霍利斯在一次飛機失事上。Don McClean後來在《American Pie》中唱到:「The day music dead。」
上榜理由:音樂大師是需要紀念的。
4.《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
這部1957年由貓王主演的電影,可以稱得上是他最酷的作品,電影捕捉到了貓王身上反叛和性感的一面,它也是的貓王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危險的年輕人。電影獎的是一個頭腦沖動的青年文斯·埃弗里特,卻因在酒吧保護一位女士而誤殺他人入獄。他的獄友——一位失敗的鄉村歌手——看到了他的音樂潛力,說服他開始追求音樂事業。出獄後,文斯認識了佩吉,兩人合組唱片公司。文斯很快就走紅,甚至還跑到了好萊塢拍電影。但是,成功使得文斯越來越傲慢自大,佩吉終於離他而去。作為貓王比較少見的電影作品,電影中非常漂亮的舞蹈動作都是貓王自己設計的。
上榜理由:電影不但歌曲動人,貓王的表演也是一流的,簡直可以稱他為搖滾版的詹姆斯·迪恩。
3.《一夜狂歡》(《A Hard Day's Night》)
《一夜狂歡》——查理德·萊斯特1964年導演的這部迄今影響最為巨大的關於搖滾樂隊的電影,電影雖然是部劇情片,但是它忠實地記錄了The beatles開始引起國際性「披頭士熱」的那個瘋狂的時期,或許就此而言。《一夜狂歡》可以說是搖滾紀錄片的始祖。電影講的是四個從利物浦來的瘋狂的傢伙一夜之間發生的故事,保羅·麥科特尼要擺脫他的爺爺、約翰·列農和煩人的製作人糾纏不清、林戈·斯塔爾被弄進了監獄、喬治·哈里森因為認錯了人而麻煩重重。總之,這是不同尋常的一夜。
上榜理由:有了The beatles我們還需要什麼呢,在那個純真的年代,一切的張狂都是理所應當的。
2.《搖滾萬歲》(《Spinal Tap》)
導演羅伯·雷納導演了這部「偽紀錄片」,他虛構了一個叫Spinal Tap的英國搖滾樂隊,為我們展示了這支樂隊從「噪音爵士樂」到「迷幻樂」再到「硬搖滾」的發展過程。電影重點展現了Spinal Tap在美國的首次巡演,以及它最終導致了一連串的侮辱性的混亂結果。
導演雷納也在其中客串一角——為該樂團拍攝紀錄片的電影導演馬蒂!電影對於當代搖滾樂做出尖銳嘲諷,那些搖滾明星台上台下表裡不一的嘴臉更是在此呈現了誇張的喜劇色彩。甚至在90年代的時候,Spinal Tap還再次組合起來,舉辦了幾場極成功的演唱會!
上榜理由:搖滾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純潔,這部電影把真想扒出來給我們看。
1.《幾乎成名》(《Almost Famous》)
導演卡梅隆·克勞用這部半自傳性的電影回顧了他的少年時代。當然,故事中的15歲少年威廉就是他的化身。故事發生在70年代的美國,來自保守家庭的威廉·米勒。不顧保守母親的反對,當起了《滾石雜志》的記者,並追隨著一個當紅搖滾樂團「Still water」在美國巡迴演出。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如導師般的樂隊吉他手和美麗的「骨肉皮」。但他同時也目睹了那些搖滾樂手對成名的渴求,對自我的陷溺,對性和毒品的瘋狂等等並不美好的一切,甚至是整個年輕世代的掙扎和迷失。而米勒也從一個需要人保護的孩子成長為一個職業的記者和開始面臨著成人的痛苦與快樂的真正的年輕人。
上榜理由:本片的第一是當之無愧,這是一部真摯、誠實並且有趣的電影,它是為了那些熱愛搖滾也並且以之為生的人准備的。
C. 求一部八十年代的歐美電影 電影講述了兩個窮的男歌手開始不成功 最後奮斗到成功的故事
應該是巴西電影《生活之路》,央視曾經反復播放。
以下文字來自網路——
1982年夏天,一部巴西音樂片《生活之路》(巴西維拉製片有限公司1980年出品,長影譯制)在我國上映,財主和百萬富翁的名字和他們的歌聲隨即被我國廣大青年影迷所熟悉,一時間,到處都能聽到影片中的歌曲。
《生活之路》是敘述巴西兩位著名民間歌手若澤·雷格(藝名:財主)和米約納里奧(藝名:百萬富翁)從喜愛唱歌的油漆工成為巴西最著名歌手的經歷。
1986年8月,我國有關方面特邀請財主和百萬富翁來華演出,受到我國歌迷的熱烈追捧。在北京的首場演出中,他們演唱了十多首歌曲,其中就包括電影《生活之路》中的幾首歌曲。而《生活之路》這首歌,也是他們的代表作,其唱片銷量在發行初期就超過200萬張。
D. 求一法國電影的名字
前蘇聯影片《醜八怪》The Scarecrow(1983) 很多年以前CCTV-6播過
為照顧祖父,12歲的列娜·別斯索里采娃離開莫斯科,成了古城六年級二班的插班生。列娜長得不好看,同學嘲笑她為「醜八怪」。同班同學吉瑪在列娜遭到欺負時經常護著她,自然地成了她心中的英雄。吉瑪向老師透露全班逃課看電影,使同學們秋遊的安排被取消,列娜為吉瑪承擔叛徒的罪名,被同學孤立。由於自私和膽怯,吉瑪始終不敢說實話,甚至加入了對列娜的凌辱和迫害。當同學焚燒列娜的模擬像,為維護尊嚴,列娜終於做出了反抗。列娜自尊自強的行為震動了全班,真相大白後,同學們真誠的懺悔,在黑板上寫了「醜八怪,請原諒我們!」幾個大字……列娜和爺爺離開古城。
影片的主演克里斯蒂納·奧爾芭凱婕,1972年出生。她父親是一個馬戲團演員,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聯和俄羅斯流行文化之教母-阿拉·普加喬娃。如此顯赫的家庭出身自然會影響到小女孩的命運。16歲那年,她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開始和丈夫生活在一起,這位丈夫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學生們的偶像,享有「俄羅斯的麥克爾·傑克遜」美譽的弗拉基米爾·普列斯尼亞科夫(博客以前有介紹),後來他們有了一個兒子,克里斯蒂納開始一邊照料家庭,一邊在媽媽和丈夫的芭蕾組合里做伴舞。
1990年開始,「會唱歌的女人」(阿拉的名曲——譯者注)的女兒也開始唱歌了,最初登台是在媽媽組織的的明星聖誕群英會上,人們對其演技只是報以寬容的微笑。但是克里斯蒂納如果說不是繼承,那也可以說是打上了媽媽性格的烙印,她決然開始從事聲樂和舞蹈事業,為了拍MV,從來不吝惜財產,終於成為俄羅斯演藝圈的小星星。為了徹底擺脫家庭,她和普列斯尼亞科夫離婚,後者的事業在90年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奧爾芭凱婕的第二次婚姻震驚了當時的流行界,就像烏鴉群里突然出現一隻白色的烏鴉一樣,她的丈夫是某位車臣背景的商人,但是,當他們一起生下了一個孩子的時候,這些吵鬧聲逐漸就銷聲匿跡了。
在歌唱領域方面,阿拉·普加喬娃依舊是家裡的老大,但是在電影藝術方面,女兒卻超越了媽媽。阿拉只是參與過兩部電影的拍攝,講述的都是她自己的生平,而克里斯蒂納·奧爾芭凱婕卻是很認真的大手筆,她不僅僅從事電影,而且還從事戲劇演出。1995年參與私營性質的話劇《奇跡發生後的星期一》的演出,然後在俄羅斯戲劇藝術學院進修並在1997年主演了話劇《農民小姐》。
早在1983年,著名的導演、電影演員和俄羅斯最優秀的兒童電影作家羅蘭·貝科夫開始為他的新電影《醜八怪》物色女主角,他面試了1000多名莫斯科的男女中學生,克里斯蒂納也在這個候選的隊伍當中,貝科夫開始並不知道她是誰的女兒。開始導演並不喜歡這個克里斯蒂納,過了幾天他才想起那個叫克里斯蒂納的,他吩咐助理找到了她。後來電影公演後,阿拉·普加喬娃小女兒的名氣已經不亞於她媽媽了。
本片不單純是一部兒童片,還是一部現代心理悲劇,講述的是兒童之間殘酷的人跡關系。本片引起很大的爭議,在於它將兒童心靈中的骯臟、冷酷、貪婪、狡詐、欺騙等等人性的黑暗面暴露出來,從而投射出整個社會的氛圍和道德意識。導演充滿了激奮,對那個顛倒黑白、抹殺真善美、混淆是非的社會進行了嚴厲的抨擊和批判
克里斯蒂納在成熟之年還參加了幾部電影的拍攝,後來因為生孩子不得不淡出電影圈。總的說來,克里斯蒂納的表演是她兒童時代成就的一個亮點。
E. 法國電影人雅克·貝漢去世,享年80歲,他在電影領域有多大成就
他被稱為世界的紀錄片大師,是比較著名的電影導演,主要研究致力於自然界中的珍惜動物,他說拍紀錄片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重新獲得 愉悅感,他非常享受拍攝過程,所以一直做到了現在,有海洋,以及微觀世界,都是他最有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