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21》電影好看嗎
好看,《1921》,以恢弘而浪漫、青春而崇高的全新方式,書寫了那段可歌可泣的中國革命史,帶領觀眾深入歷史現場,沉浸於那段崢嶸歲月,獲得繼續堅定前行的精神力量。
《1921》用了更詩意化、生活化、戲劇化的手法。影片以國內的北京、廣州、上海、長沙和國際的維也納、巴黎、東京、莫斯科等多個城市交織為敘事的網,每個城市發生的故事最終交匯到上海「一大」召開這個點上來,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置於國際形勢發展的大視野中。
主要角色簡介:
1、李達
參與「一大」會議組織和籌備工作。曾前往日本留學,歸國後致力於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曾任上海外國語學社日語老師。1921年9月,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充滿著浪漫主義氣息,曾經在徹夜完成進步刊物的編輯工作後,爬上屋頂,對著朝陽大聲呼喊。
2、劉仁靜
「五四運動」中的學生先鋒,理論知識豐富,能言善辯,充滿激情,有「小馬克思」之美譽。從中學時便是《新青年》的忠實讀者,在北大求學期間熟讀馬列著作,並加入了李大釗發起籌建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年僅19歲的他作為北京共產主義早期組織的代表,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並擔任翻譯。
⑵ 電影《1921》的實際觀影體驗如何,有哪些很燃的瞬間
《1921》中的罷工場面則是讓我所感到顛覆和震撼的。如果說這中間的差異在哪裡,我覺得最好的解釋就是《覺醒年代》中的「覺醒」二字吧。
工人階級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我們自己就有著無窮的力量工人階級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我們自己就有著無窮的力量,我們可以去改變這一份不公平!不僅僅是一份自身待遇改變的訴求,讓人們群情激奮的更多的是,大家很清楚,我們是在救亡圖存。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了整個中國的工人階級,才能在列強的夾縫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壓迫中,走出一條屬於中國自己的道路。就這點就夠了吧,最珍貴的是回憶,我們容易忘卻,現在可以把回憶撿起來了,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整部電影既有革命的血腥,也有血色的浪漫,既有歷史沉重感也充滿革命先烈的朝氣,配合激盪人心的音樂,確實有很多鏡頭打動了我。
具體每個人的觀影體驗不同,此處就不詳細描述(劇透)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⑶ 在《1921》這部電影中,王源飾演的角色的人設是怎麼樣的
《1921》這部電影,由眾多演員出演,其中包括黃軒、倪妮、劉昊然、陳坤、王俊凱、王源等人。其中王源在該片里扮演的是一名重要人物的少年時期,該角色設定為正在赴法留學,是人人口中的“油印博士”,人設是一名年輕有為的有志青年,出場時長大概有三分多鍾。該角色正是青春活力的年紀,有追求有理想,宛如初生的太陽一般,在困境中依舊意氣風發。片中王源身穿格子襯衫馬甲,頭戴一頂貝雷帽,復古文藝氣質撲面而來。即便只出場了三分鍾,依舊給觀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雖然角色戲份不多,可王源還是憑借自己過硬的演技,給觀眾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也正是演員的本職工作所在,角色並不大小之分,演得好、演得出彩才是演員該做的事。
⑷ 電影《1921》,雖美中不足,但你知道電影的感人之處嗎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滄海桑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為了中華民族改變命運的關鍵。電影《1921》在這個上映,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那天是法國國慶日7月14日,毛潤之跟著慶祝的法國人走進法租界領事館,立刻就被看門的人推了出去。法國人在里邊載歌載舞,歡樂慶祝,毛潤之站在外面濕了眼眶。法國人肆無忌憚在中國土地上歡樂,中國人只能在他們的門外看著天空燃起的煙花……青年毛澤東心中升起了不屈,他開始極速的奔跑
。他在奔跑中,電影還穿插了他對家裡生活的回憶,他被父親追打著奔跑後,被母親呵護身後。奔跑中的毛主席內心奠定、信心滿滿,從他奔跑的剪影中我們能看見他以後為祖國的事業而奔跑的身影。
全片最讓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李達和妻子在天台聊天,李達講起以前抵制日貨時的經歷,發現連燒毀日貨的火柴都是日本製造的,感慨「偌大的中國連自己的火種都沒有」。「已經開始改變了」,妻子王會悟安慰他,隨後李達用哽咽的聲音唱起了國際歌……
100年後的今天,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已經脫去了過去的屈辱和貧窮。在全球新冠疫情形勢嚴峻下,我們卻可以熱鬧的在電影院看該電影,我們是如此的幸運和自豪。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