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共產國際電影

共產國際電影

發布時間:2022-04-11 05:11:01

『壹』 黃渤的一部電影名子

《鬥牛》的故事背景是抗戰時期,共產國際給中國的抗日根據地送來了一頭荷蘭奶牛,為受傷的戰士提供營養。但因為鬼子要進村了,所以根據地的同志不得不轉移,就把奶牛託付給了一位老鄉照看。這位老鄉就是黃渤,他起初不願意接收這頭牛,但是村長以把九兒(閆妮飾)嫁給他為條件,誘使他接下了這個任務。誰知道這頭牛硬是逼得黃渤不得不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鬥智斗勇。 由於有黃渤和閆妮這兩位頂級笑匠的出演,誰都以為這是一個喜劇故事。但其實影片雖然笑點很多,但依然是一個非常殘酷的故事。人性的丑惡、動物的善良,被活靈活現地刻畫了出來。尤其是結尾部分,更充滿了意外和惆悵感謝採納

『貳』 這是黃渤哪部電影里的截圖

這是黃渤在電影《鬥牛》(管虎導演2009年作品)中的劇照。


劇情介紹:《鬥牛》的故事背景是抗戰時期,共產國際給中國的抗日根據地送來了一頭荷蘭奶牛,為受傷的戰士提供營養。但因為鬼子要進村了,所以根據地的同志不得不轉移,就把奶牛託付給了一位老鄉照看,這位老鄉就是牛二(黃渤飾),他起初不願意接收這頭牛,但是村長以把九兒(閆妮飾)嫁給他為條件,誘使他接下了這個任務。誰知道這頭牛硬是逼得牛二不得不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鬥智斗勇。


『叄』 電影《王牌》背後的真實歷史是什麼呢

王牌在撲克牌里意味著最大的牌,是勝利的關鍵。為了爭奪或者保護王牌,其他牌都可以被犧牲。
考慮當時的歷史背景,那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准備長征的時期。目前的史料披露,其實長征並不是倉促准備,而是有一個長期的預案,包括物資,策略、情報等多方面的准備。(具體可參見論文《中共、粵系、蔣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有詳細論證)
關於電影時間節點與長征時間節點,關系密切。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紅軍主力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離開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紅軍從贛縣王母渡至信豐縣新田間突破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沿粵贛邊、湘粵邊、湘桂邊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二、三道封鎖線電影中,茶樓抓捕事件發生於1934年11月10日,此時紅軍正在試圖突破國軍第二條和第三條封鎖線,這兩條封鎖線在粵軍和緊挨桂軍勢力范圍。事後,大概在11月15日突破了封鎖線。由此可見,這5天,和電影情節發生的時間完全吻合。
當時,中共和共產國際的關系還非常密切,長征這樣全局性的戰略規劃,需要與共產國際磋商,也需要共產國際的支持和援助。而在當時,上海是實現這種交流的重要窗口。觀察電影,有歐洲人參與會議,必定是這種原因。另外,長征必須打通行軍路線,當時老蔣的中央政府,繳共態度較為堅決,分別從東北南三面壓迫蘇區。中共中央轉移,必須獲得兩廣軍閥的默許(當時桂系與粵系結成聯盟,與蔣介石貌合神離,對抗老蔣的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蘇區其實是兩廣軍閥的屏障。兩廣軍閥與老蔣都打共產黨,但都希望對方和共產黨拼個兩敗俱傷,自己好漁翁得利。前幾次中共反圍剿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在於兩廣軍閥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所以蘇捷那個廣東來的黨代表必須加入磋商,調整並知悉長征的戰略規劃,回去好向兩廣的軍閥開展工作。

根據上面的分析,什麼是王牌那就很清楚了。王牌行動」是個任務,掩護王牌的任務(此處特指掩護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但「王牌」本身不是人,也不是一件事,更不是個會議,而是指的黨中央(即此時的中央紅軍)。如果王牌是黨中央,王牌就不是一個人,而是由一群人結合起來的整體,保護王牌就保護了幾萬的中央紅軍。如果王牌是黨中央,保護黨中央當然可以說成是信仰,也自然時刻都在繼續。「堅持和維護共產黨領導」,在我國就是被提高到了這個地位,無論是明面的工作,還是秘密戰線的工作,都是以此為核心。這么解釋沒問題。

因此,電影中的王牌行動,就是對中共中央戰略轉移的路線、方向、目的地、協助者等一系列信息,在中共中央、兩廣軍閥、共產國際之間進行溝通和協調。這需要經過過多方磋商,協調各方各自的計劃和步調,從而對既有的「長征」規劃進行審慎修訂,和布置執行。上海的兩個會議,應該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針對長征的戰略規劃,在中共、共產國際、兩廣軍閥之間達成默契,而且可能涉及一些與兩廣軍閥之間的私下利益交易,促使桂系和粵系不打擊紅軍,或者至少置身事外(這可能就是第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二、是在中共內部布置任務,派遣黨員分別與共產國際和兩廣軍閥之間維持聯系,協調執行長征的戰略規劃(這應該是第二次會議的主要內容,代表廣東黨委出席的蘇捷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參會的,可是第二次會議被特務打斷了。)

至於被抓住的幾個人,應該就是長征戰略規劃的信息聯絡員,承擔著執行規劃,協調各方的任務。人被抓住之後,梁家輝列出了三個必須被保釋出來的人名,應該就是中共中央、兩廣軍閥、共產國際三方關系的主要協調人員。推測應該就是:王霞芬、施敬東、還有蘇捷。這三個人了解全部內情。尤其要命的是,11月10日到11月15日,如上所述,中央紅軍正在進行突破第三道封鎖防線的軍事行動,被抓捕的幾個人很可能了解紅軍最近數天之內的行軍策略,如果泄密,紅軍突圍行動很可能失敗,生死存亡。不僅如此,他們估計還對之後的長期規劃有相當的了解,因此,這幾個人,要麼被營救,要麼全部死去,絕對不能被蔣介石的中央政府破獲,否則「長征」的戰略規劃將會面臨推遲或是流產的危險,「王牌」將無法「存活」。

就這個危機的緊急處理,梁家輝執行的營救行動,其實有三種策略:
1、上策:三個人都營救出去,這樣可以讓他們繼續執行之前的計劃,因為再次磋商、布置將會浪費時間,增加風險。另外,觀察這三個人黨內地位都不低,最好不要犧牲掉;
2、下策:讓他們全部死去,這樣雖然會導致計劃被延遲執行,但是可以避免泄密,免得蔣介石拿到打擊桂系和粵系的口實,維持中共中央與兩廣軍閥之間的合作,留下戰略轉移的線路;
3、中策:利用敵人對王牌的認識錯誤,讓敵人誤以為王牌是一名重要首長,低估王牌行動的意義。讓被抓住的人中的一人作為王牌死去,解救其他人。
上、中、下三策其實都可以保證「長征」戰略規劃的秘密性,只要戰略規劃沒有泄露,就可以說王牌(中共中央)存活。目前來看,電影中實現的是中策。我看有人說王牌行動是黨內為了清除叛徒而設計的一個誘餌行動,我覺得這低估了這個行動的意義,也沒必要搞這種行動。觀察資料,那個時期是革命最艱難的時期,加上中央政府對待投誠共產黨員的政策很寬大,落網的共產黨員有大部分都叛變了。當時紅軍岌岌可危,中共中央自顧不暇,沒有餘力搞這么個大行動,犧牲那麼多好黨員就為了抓叛徒。保存革命火種,保護中共中央,犧牲再多人都值得,丟卒保帥,正當;為了抓叛徒,犧牲那麼多人,根本不值。

綜上:
王牌行動」是個任務,掩護王牌的任務。但「王牌」本身不是人,也不是一件事,更不是個會議。而是指的黨中央(即此時的中央紅軍)
如果王牌是黨中央,王牌就不是一個人,而是由一群人結合起來的整體,保護王牌就保護了幾萬的中央紅軍。
如果王牌是黨中央,保護黨中央當然可以說成是信仰,也自然時刻都在繼續。「堅持和維護共產黨領導」,在我國就是被提高到了這個地位,無論是明面的工作,還是秘密戰線的工作,都是以此為核心。這么解釋沒問題。

1、關於是否存在「陰陽局」問題
將王牌行動解釋為掩飾真實會議的虛假會議的說法,實際上不符合情理,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吧內有人已經對此作出了分析,不再贅述。把王牌解釋為黨中央就能把所有內容說通了。營救行動所要救出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要保證他們三個人掌握的訊息不要被蔣介石政府查獲,更好的是三個人都救出來繼續執行會議中已商定的內容。
另外,黨中央下的命令全力營救,是背著國民黨方面私下跟王峰下的命令,又不是給國民黨方面看的明面上的東西,秘密給他定下的底線就是不惜一切代價。這不僅僅是「陰陽局」那個層次的意義了,做個樣子會劃定這種底線么?不合情理。而且電影里說得是」不惜一切代價「營救,對於一個虛假行動的三個參會人員,會定下這種底線么?唯一的可能是,這三個人有著關乎黨中央存亡的重大意義,他們了解了黨中央戰略轉移的細節情報

2、關於王牌行動在」最後幾年「的出現。
其實很簡單,中共和國民黨之間的斗爭,只有最後一兩年才實現實力的反超,之前都是以弱搏強,所以中共中央時常轉移。比如解放戰爭的那幾年之中,最重要的轉移就是胡宗南攻擊陝北,大軍壓境,中共中央放棄延安,在陝北遊走,與胡宗南大軍周旋。因此,很可能在那樣的類似情形下,在情報戰線又部署過王牌行動.
好像大多數人都被石梅那最後幾句話誤導了。石梅只是說「最後幾年」有同時發生的兩個會議和王牌有關,但既沒有說那兩個會議就一定一真一假,也沒有說1934年這次就真的有兩個會議。而且就算說最後幾年有出現過同時開兩個會的情況,也不見得這次就一定是兩個會。石梅的話最多僅可以解讀出下述意思,那就是,王牌不可能是一個人,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參加兩個會議。避免對石梅這幾句話的過度解讀,將這個誤導去掉,一切都很簡單了,可以排除掉「陰陽局」的誤解

3、為什麼直到1953年還要保密
長征行動1935年就已經結束了,之後還要保密這么久,是有原因的。這次為了長征成功,中共中央與兩廣軍閥和共產國際做了私下的利益溝通。那個時候,紅軍處於最虛弱的時候,為了生存,為了保證長征的成功,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兩廣軍閥之間,達成什麼樣屈辱的城下之盟都有可能,城下之盟的履行也未見得是一時的,有可能是長期地付出某種代價。(類似情況,大家可以參考「外蒙古」問題,至今仍然諱莫如深)這種城下之盟當時是被迫為之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客觀上,可能內容很有沖擊性。也許直到現在,也不適宜為公眾所知悉,怕引發不好的評價。所以密級很高,久久不脫密。另外,在解放戰爭之後,兩廣軍閥有不少人隨蔣介石去了台灣,其中有些人在達成這個協議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為保護他們,讓他們繼續發揮情報作用,也有必要保密。

4、關於王霞芬的死和趙碧薇的責任。
如果王霞芬沒死,那麼就實現了上策,但是她死了,意味只實現了中策,還是對王牌行動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要追究責任,為什麼她會死?是有人出賣?還是有人膽怯,沒有執行好掩護任務?這里涉及了趙碧薇。對這件事, 」蟠龍「不知道王牌行動的內容,估計只知道王霞芬是個重要人物,為了救女兒而出賣了她。王霞芬的死,由三個因素(證明)導致,1、王霞芬自己說自己是王牌(第一個證明)。2、」蟠龍「的出賣(第二個證明),3、老A和趙碧薇掩護王霞芬行動的失敗(第三個證明)。如果主因是第三個原因,那麼趙碧薇要承擔責任。但是蟠龍的自首,讓黨判斷,第二個原因才是王霞芬死亡的更重要理由。趙碧薇的懦弱,並不是致使王霞芬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她被放回來了。因此,梁家輝說,差點沒放回趙碧薇。其實正是他跑去上海獲得了蟠龍的自首,救了趙碧薇。
梁家輝問蟠龍是不是查過王霞芬的行動路線。加上王霞芬跟施敬東說她剛從老家回來,兩人之間意味深長地對視。其實,很容易推理出這個結論,其實王霞芬是回中央蘇區(老家)匯報工作並接受任務去了,她回來上海參加會議,是帶著中共中央最新指示的,也有一定代表權。蟠龍不知道王牌行動內情,認為王牌是一個人。她又知道王霞芬很重要,而且是剛剛從蘇區回來,所以推斷她是王牌,將王霞芬出賣了。

『肆』 怎麼評價電影《1921》

值得一看。

從官宣的演員陣容來看,這部電影絕對是一部經典之作,匯集了那麼的的明星演員,一定會還原每一個革命人物的經典形象。

也肯定是一部大家備受歡迎的電影!這部電影題材很好,充滿了正能量,為國為民的精神感染著人們,引人奮發向上,很值得一看。

角色介紹

一、李達

演員;黃軒

參與「一大」會議組織和籌備工作。曾前往日本留學,歸國後致力於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曾任上海外國語學社日語老師。1921年9月,在上海創辦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充滿著浪漫主義氣息,曾經在徹夜完成進步刊物的編輯工作後,爬上屋頂,對著朝陽大聲呼喊。

二、王會悟

演員;倪妮

李達的妻子,和李達新婚不久蝸居在十平米不到的小屋裡,志同道合共同奮斗。

『伍』 尋找一部關於共產國際的電影

沒有這么一部不著邊際的電影。

『陸』 《1921》全國公映,60多位演員集結獻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

7月1日上映的電影《1921》,由黃建新監制兼導演,鄭大聖聯合導演,今日發布人物海報,正式官宣了片中毛澤東的飾演者王仁君。這也是繼電影《古田軍號》成功塑造毛澤東之後,王仁君再度挑戰偉人的角色。在拍攝《古田軍號》時,王仁君就把幾乎所有毛主席的史料都翻遍了。最早當《1921》劇組給王仁君發去厚厚的書單時,王仁君便表示其中有70%的書自己都已經研讀了好幾遍。但黃導對王仁君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希望他再復讀這些史料時重點細看從1893年到1922年之間毛澤東的故事和思想,不要往後看。

王仁君為了片中僅有一句的俄語台詞,特意去學習、苦練帶有韶山口音的俄語,只為了能讓觀眾從細節處自然地感知到:這就是那個從湖南韶山出來的「小夥子」。電影《1921》正是集結了這樣一群精益求精的主創團隊,才能打造出一部滿懷誠意與匠心的作品,力爭成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之作,向黨的100周年生日送出中國電影人的誠摯賀禮。

『柒』 電影《長征》的梗概

劇情簡介

1934年,江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經過艱苦的戰斗,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兵臨湘江。敵人利用天險加重兵力,設下第四道防線,紅軍處境險惡。當時的最高領導核心三人小組之一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他不顧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一味要紅軍正面迎敵死拼。

毛澤東在沒有兵權、沒有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避實就虛,甩掉敵人主力,到敵力量薄弱的貴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數成員的贊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委員,確立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領導核心。

從此在毛澤東的正確判斷和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運動敵人,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向北挺進。長征路上,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許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個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樣經受住了考驗,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成為了女英雄,像賀子珍、鄧穎超、蔡暢、王彩秀等人。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堅持北上抗日,抵制張國燾的右傾逃跑主義錯誤路線。

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毛澤東伏案疾書: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賞析

《長征》以嚴格的歷史真實和豐富的藝術加工,激情地展現了這段共產黨人用生命、鮮血、意志和智慧書寫的歷史篇章。凸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靠徹底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敗為勝,創造歷史奇跡的氣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氣勢,也頗見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故事,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領袖形象塑造上更顯示出新的突破。

『捌』 連續6天日票房第一,《1921》為什麼這么受人關注

《1921》身為主旋律題材的電影,再今年建黨100周年的日子裡,自然受到了觀眾們的許多關注。其中的如人物透漏出青春的氣息;細節的刻畫表明劇組製作影片時得細心,也說明劇組尊重歷史;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接受先進思想的學生和國民不再指的具體一個人,而是一個集體,一個符號。


比如電影中有場戲是李達和共產國際代表會面以後在陽台上整理思緒,回想起當年燒日貨的情形——當劃火柴點燃那批日貨的時候,突然發現手中的火柴也是日本製造的。這樣一個細節,交代了李達復雜的心情。於是在細節的表達之下,李達落淚了,王會悟也落淚了

『玖』 有沒有關於五四運動的電影

1919年5月4日,一群青年奮起高呼,奔走街頭,為民請命,抗議北洋政府的不作為,抨擊列強對中國的無理壓榨。這就是著名的五四運動,五四青年節也由此而來。下面推薦幾部有關五四運動的電影:

1、《我的1919》

影片以1919年「巴黎和會」為背景,通過中國外交使團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

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離不開千百萬青年奔走抗議。從此開始了中國本世紀新的篇章。

2、《傷逝》

影片根據魯迅的短篇名作《傷逝》改編,忠實於原著的精神,揭示出涓生和子君在悲劇發展中不同的性格特徵,表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個人奮斗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和婦女問題其實是一個社會解放問題。

影片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涓生的手記」貫穿始終,並出現大量回憶、幻想、幻覺等主觀鏡頭,使其體現了原小說沉鬱、凝重的基調。五四青年人的不畏艱苦,積極向上,揮斥方遒的精神風貌卻在影片中得到完美的呈現。

3、《建黨偉業》

影片用蒙太奇的手法,講述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五四運動等歷史事件,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

重溫了李大釗、陳獨秀、張國燾、周恩來、蔡和森、向警予等人歷盡千難萬險和不懈抗爭,終於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歷程。

4、《開天闢地》

影片通過「中譯本《共產黨宣言》問世」、「陳獨秀出獄」、「李大釗演講」、「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共產國際代表抵滬」、「『一大』會議風波」等重大歷史事件和恢宏畫卷,讓觀眾領略和感悟到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拾』 綜合電影《建黨偉業》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與具體過程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具體過程如下: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小組董必武、陳潭秋,上海小組李達、李漢俊,北京小組劉仁靜、張國燾,濟南小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小組陳公博,日本小組周佛海。

參加大會的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出席了會議。會議在召開過程中曾遭到帝國主義密探的干擾,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

大會討論了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閱讀全文

與共產國際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外看中國電影動作片反應 瀏覽:533
電影推薦最新熱血高校 瀏覽:122
動作電影片段配音 瀏覽:757
中國動畫電影的特點 瀏覽:994
波多野結衣帶3D的電影 瀏覽:751
古裝電影的電視劇 瀏覽:322
防城橫店電影城和萬達影城 瀏覽:664
有推薦的老電影r片名 瀏覽:953
美國狙擊手電筒影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121
煙台新世紀電影城百盛 瀏覽:157
電影院陪伴 瀏覽:823
紅字電影美國完整版 瀏覽:845
愛情斷電影哭 瀏覽:20
南陵電影院明天電影表 瀏覽:120
南京哪裡有私人電影院 瀏覽:679
有哪些強奸的電影 瀏覽:502
2018年好萊塢有哪些電影 瀏覽:416
印度電影扎腳 瀏覽:183
2018最猛狙擊電影 瀏覽:611
閃酷電影網在線觀看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