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部美國電影是寫兩個女孩和一隻狗
《流浪狗之家》,或者叫《狗狗喊答旅伏滲宏館》。英文名《Hotel for Dogs》並且,不是兩個缺冊小女孩,是倆姐弟
㈡ 流浪狗在深圳哪裡領養
深圳的流浪狗收容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愛護動物協會。如需聯系,請撥打電話0755-83308077。該收容所的具體地址是深圳市福田區金地工業區124棟仁愛醫院站台。
在深圳發現流浪狗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尋求幫助:
- 在深圳市流浪狗驛站網站上發帖,網站地址為http://www.99dog.org。
- 通過新浪微博發表相關微博並@深圳市流浪狗驛站。
- 直接聯系深圳市福田區愛護動物協會,電話號碼為0755-83308077,或者前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金地工業區124棟仁愛醫院台站的實體地點。
領養流浪狗之前,請確保您已經與家人溝通並取得共識,確認有能力照顧寵物。同時,考慮到流浪狗可能會有健康問題、行為習慣等,您需要有足夠的經濟和心理准備。如果您家中有人患有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或者對寵物毛發過敏,請謹慎考慮是否領養。
流浪狗的出現通常是由於以下原因:
- 寵物主人因各種原因放棄飼養,如寵物行為問題、經濟困難、搬家、空間不足或家庭成員反對等。
- 在某些地區,季節性的寵物需求也會導致動物被遺棄,例如在電影或電視節目影響下,某些犬種變得流行,但隨後隨著熱度的下降,這些寵物可能被遺棄。
- 如果寵物未進行絕育,繁殖後代可能導致寵物數量過多,超出主人承受能力,從而被遺棄。
政府及相關部門倡導通過教育提升公眾對飼養動物責任的認知,以及正確的寵物避孕觀念,以減少寵物被遺棄的現象,並保護生態平衡。
㈢ 《只有芸知道》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只有芸知道》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因為,主人公隋東風和羅芸的往事,只有他們知道,羅芸隱藏了什麼秘密,只有她知道。
同時,我也明白了,女主人公為什麼叫「芸」。因為,芸,對中國人來說,是個特殊的名字,清朝作家沈復的《浮生六記》女主人公就叫「芸,林語堂說,」她是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因為確有其人)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芸」是沈復的妻子陳芸,兩人曾經有過一段清淡快樂的生活,但後來因為沈家家庭內部的驟變,兩人被逐出門外,在一段艱苦的、相依為命的生活之後,陳芸早早去世。
林語堂曾將《浮生六記》譯為英文,並且寫了序言,在序言里,他說出了上面那句話,還這樣概括了陳芸的一生:
她的一生,正可引用蘇東坡的詩句,說她是「事如春夢了無痕」,要不是這書得偶然保存,我們今日還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女人生在世上,飽嘗過閨房之樂和坎坷之愁。
我現在把她的故事翻譯出來,不過因為這故事應該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傳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為我在這兩小無猜的夫婦簡朴生活中,看她們追求美麗,看她們窮困潦倒,遭到不如意事的磨折,受奸佞小人的欺負,同時一意求享浮生半日閑的清福,卻又怕遭神明的忌——在這故事中我彷彿看到中國處世哲學的精華在兩位恰巧成為夫婦的生平上表現出來。
兩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並沒有特殊的建樹,只是欣賞宇宙間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幾位知心友過他們恬淡自適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樂。
隋東風和羅芸,在很多地方,就像是1980年代的沈復和陳芸。自從離開北京去了紐西蘭之後,整整十五年時間,他們在一個叫克萊德的小鎮上,在藍天綠草間,過著安靜的日子。
他們擁有一間小小的中餐館,在小山坡上擁有一個美麗的家,還收養了一隻名叫blue的流浪狗。他們一起打理餐館,一起結伴回家,直到一些小小的變故發生。
這部電影,和馮小剛導演所有的電影都不一樣。他之前的作品,都是強劇情的,要有故事,有笑料,有強烈的感情。這個故事卻極其清淡,節奏悠長緩慢,畫面時時停留在草地、樹林和山崗上。
能被稱得上劇情的,就是兩口子清淡如水的生活,生活里的那些瑣屑小事,這些小事,還發生在被視為已經進入「歷史的終結」狀態的紐西蘭這樣的國家,更是淡若微風。而故事裡露面超過一分鍾的演員,把狗算上,不會超過十個。
但就是這樣一個電影,讓人沒有一刻失神,讓電影院里的觀眾,從頭到尾流淚。這個「芸」,和那個「芸」一樣,和愛人安靜相守,在平靜的生活里追尋美,念念不忘高山大川,北極光,和海上的鯨魚。兩個「芸」,像是兩朵兩生花,可以說明,人們對生活的渴望,其實古今同步。
在這個故事裡,扮演了「芸」這樣一個「最好的女子」的,是楊采鈺。
很多人是通過《1980年代的愛情》和《芳華》知道楊采鈺的,其實她出道很早,算是童星出身,央視製作的動畫片《哪吒傳奇》的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就是她在11歲的時候唱的。
這首歌由著名詞作家喬羽作詞,李海鷹作曲,「是他是他就是他」是許多經歷過九十年代的人的深刻記憶。後來,她去了美國讀書,19歲時,她回國考進北京電影學院,進入表演系。
她是那種舉重若輕的學霸女孩,到什麼地方都迅速嶄露頭角,小時候是歌星、主持人,考進北電,就成為表演系大一課代表,還擔任過第十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大學生電影展雙語主持人,演過《芳華》,和鍾楚曦、苗苗、李曉峰一起成了「《芳華》四美」。
但即便這樣,《只有芸知道》里的羅芸,對她來說,或者說,對很多女演員來說,都是很難演的角色。
首先,這個故事有真實的人物原型——這是馮小剛的摯友張述和妻子羅洋的故事,張述後來回國從事的是電影工作,和馮小剛合作了十幾部電影。不論張述還是馮小剛,對角色的表現都是有要求的。
其次,這是一個清淡故事裡的清淡角色,沒有戲劇化的轉折,沒有拯救人類的弧光,沒有咆哮,沒有大段聲淚俱下的告白,甚至連最有可能催淚的病中情景,也被很技巧性地簡化了。
當我第一次聽說《只有芸知道》的故事——一個男人為了完成亡妻的心願,帶著她的骨灰上路去一一實現——時,本以為是一部公路電影。
沒想到,它不完全是。
不僅不完全是,我本來設想的那些公路電影應有的迭盪起伏,那些所謂的設計橋段,那種在旅途中,讓觀眾隨著路人逐漸地、慢慢地了解女主角的起承轉合,也都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
馮小剛心不在此。某種程度上,《只有芸知道》充滿了意外。
在題材上,它與近十年馮小剛電影所追求的厚重歷史、家國情懷相去甚遠,在這部電影里,曾經執著的馮小剛,表現得幾乎全無野心。最激烈的矛盾,似乎更多是人與時間,人與空間,人與自己的關系。
在形式上,它也完全不見《我不是潘金蓮》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無論是構圖、調度,還是剪輯,都非常之簡朴,一派和風細雨,從容淡然。
在《只有芸知道》里,就像片中反復出現的明媚紐西蘭風景,所謂的故事,更像是一個背景,而導演所要講述的重點,顯得既清晰又模糊——
一對男女相逢相知相愛相守的故事,拋開死亡因素,其實既不驚心也不動魄。所有情節最為激烈的部分,都被壓縮在極小的篇幅里快速完成,更多的時間,是在偏僻小鎮開起了餐館後,男主角如何圍著灶台轉,女主角切肉切到了手,是領養了狗狗之後在家門前散步,是那些關於外語交流的小段子。
無風無浪,無驚無險,遛個狗進個貨,數落一下哪家店的蝦不夠好,頂多夢見個鯨魚,撞上個揣著槍的醉漢。三年,五年,還是九年,十五年,日子和太陽一樣,照舊升起又落下。
節奏慢悠悠,雞零又狗碎。
那麼,馮小剛要我們看什麼呢?
換個角度,之前我們沒見過這樣的馮小剛電影,或是這樣的中國電影:它既不力圖讓人大笑,不企圖讓人痛哭,似乎也不太在意你是否會有多緊張,是否能適應它的敘事節奏,但它又沒有高高在上的藝術電影作派,既不艱澀也不復雜。
無論是創作還是對於商業回收的態度上,在當下中國電影的語境里,《只有芸知道》顯得有些陌生,也不失任性,盡管它講述的,可能是當下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究竟為何而活著?為了更好的未來,我們要把眼前的日子都過成復制加粘貼嗎?到底是生意、房子能給我們安全感,還是每天都要面對的那個他/她?
以及,如果我們選擇了為未來而奮斗,那麼那個遠在千萬里之外的家,對我們又意味著什麼?
這些問題,都被揉碎了,撒在了男女主角那些復制加粘貼的日子裡,連同他們並沒有被太多表達的孤獨與寂寞。
至於我本人,我喜歡《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慢與輕,尤其是經過片中陽光與草地樹木的層層過濾,觀感顯得舒適與透氣,作者既不強求也不渲染的態度,也是如此。它讓我放鬆,在電影院里處之怡然,而且感覺自己作為觀眾,不用為能否跟上節奏,錯失什麼隱藏的關鍵點而焦慮,反而是一種被善待的體驗。至於雙重倒敘的結構,並不形成觀影挑戰,反而讓這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故事,在走向必然的悲痛時,情緒不那麼低落。
我也喜歡《只有芸知道》的那份情,不濃烈不搞笑不誇張,恰如遇到了一個貧嘴自來熟但不煩人的熱情男孩,一個美麗苗條但不驕橫的紅衣女孩,一個養尊處優但不倚老賣老的笑臉婆婆,一個活潑好動但不膚淺的老外妹子,一個外表邋遢但又熱心腸的大叔路人,但在不經意間,又會蹦出一句「想他」、「我愛你」,轉身對幫助過自己的人鞠上深深一躬,情到深處,「我會盡我所能,讓你過上最好的日子。我喝白開水,你就喝酒,我吃肉,你吃燕窩」聽著並不俗氣,「你就是一個太陽,暖著我的心」也不虛假。
我喜歡《只有芸知道》的配樂,尤其是男主角吹的那首笛子曲,盡管只有短短一小段,但回味長久。我也很遺憾他為了生活,荒廢了笛子,而在笛子里,卻有著他妻子最想對他說的心裡話。
但我不知道馮小剛是怎麼想到拍這部電影的,又為什麼在一部講述出國奮斗的電影里,讓一切變得這么慢。為什麼在那些大量的美麗空鏡頭里,在那些或許很多中國人夢寐以求的與大自然相處的時刻,既透著遠離喧囂的自我和解,又透著深深的無奈與孤獨。
答案,或許只有馮小剛知道。
《只有芸知道》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後,忍不住想對它稱贊,如果可以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去看那便是滿足又幸福的,電影講述了一對戀人從相識到相知相戀相守的故事,看似平淡無常,實則刻畫了每個人心中對愛情最美好的樣子,首當其沖最值得稱贊的便是這部電影的.攝影,風景動人如詩如畫,而且攝影角度也特別獨特
在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不少瞬間我都有著在看外國電影的錯覺,色調澄澈高級,場景開闊明亮,值得觀眾反復欣賞,接著便是想認真的說一下它的故事情節,電影一直伴隨舒緩的音樂,把觀眾情不自禁帶進回憶的情節裡面,用插敘的手法將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故事的最初隋東風黃軒主演,循著報紙找到了一處住所,房東林太太徐帆飾演,說著一口地道的武漢話也讓人倍感親切
年輕力壯的隋東風在林太家住了下來,每天幫林太打掃園子,打理花草,而房子的另一位租戶就是羅芸,羅芸性格直爽,隋東風在看到羅芸的第一眼,就愛上了她,眼睛是騙不了人的,隋東風的眼裡是滿滿的愛慕,兩個人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談不完的曲子,從一見鍾情到日久生情本以為他們會順理成章的在一起,沒想到羅芸的反常讓隋東風第一次很驚訝,最後他們決定在一起的理由也很荒誕
羅芸常年倒霉,但隋東風時常走運,因為一場賭博,隋東風贏了,羅芸答應嫁給他,隋東風覺得自己運氣好,靠一次賭博就娶到了羅芸,但羅芸並沒有告訴隋東風,她也一直很愛他,其實賭博只是羅芸的一個借口,一個能突破心理防線的借口,後來兩人在異國他鄉結了婚,結婚當晚林太作為證婚人也是婚禮上唯一的親朋好友,為兩個新人送上了最誠摯的祝福,也說出了一句敲東羅芸的話
半路人留下的人苦啊,這句話羅芸一直記在心裡,羅芸是個早產兒,出生後心臟有疾病,醫生說活不過二十歲,所以,羅芸時刻面臨著死亡,這是羅芸沒有告訴隋東風的一個秘密,長久的生活里,這件事只有芸知道,兩人離開林太後決定自己開一間餐館,羅芸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隋東風知道這一點,在物質上給予羅芸最大的安全感,他們將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生活平淡安穩但羅芸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開始嚮往服務生的生活
喜歡鯨魚,期待極光,想去哪去哪才是人生信條,在他們養的狗去世之後,電影開始走向悲傷羅芸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她想在剩下的歲月里和隋東風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用內心去愛,去感受他這個人,而不是在餐館里永無止境的消耗時間,羅芸看到極光,她向極光許下了一願望,她希望餐廳不再運營,而這件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同樣也是『只有芸知道』
後來兩人搬離了小鎮,去到了新的地方生活,羅芸病發,病情也逐漸開始惡化,在病床上與隋東風相擁哭泣時,羅芸說:半路上留下的人,苦啊!最後羅芸去世,剩下隋東風一個人,他把羅芸的骨灰分成四份,每一分都埋在了不同的地方,他開始順著他們這一生的軌跡獨自一人再走一遍他們一起走過的路,隋東風一路走走停停回憶往事,明明不見一滴眼淚,卻讓人有著喘不過氣的悲痛,當隋東風在海上拋灑骨灰時,彷彿也是羅芸見到了生前最想看到的鯨魚出海面,那天雲很淡,風很輕,愛很美
整部電影看下來,讓我最滿意的還得說是黃軒,黃軒從隋東風的二十歲演到四十歲,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他把中年人的憂郁感和成熟感都表現出來了,不得不說,他對角色的塑造還是很准確的還有楊采鈺也一如既往的好,溫柔細膩對情感的把控很到位,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出了很多東西情緒也有很大的起伏,當然了,任何角度看她都是唯美至極,太漂亮了!
但最讓我驚訝的還是導演,這次他並沒帶來一部以往我們看過的那些賀歲喜劇片,同時他也不追求票房能有多高,更不會指望電影有叫好,不得不說這就是馮導的一貫風格,馮導就是很簡單地為自己的哥兒們說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這部電影《只有芸知道》沒有太多的起承轉合,更沒有跌宕起伏的來龍去脈,只有鏡頭記錄這點滴歲月,希望大家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像出海的老爺爺一樣打開手機,撥通自己愛人的電話,告訴她我愛你,靜默如雲,流淌如風
故事發生在生活在紐西蘭的一對華人夫婦身上,結婚第十五年,妻子羅芸(楊彩鈺飾)猝然離世,隋東風(黃軒飾)帶著內心的悲痛和分成四份的妻子骨灰上路,他重走留下二人足跡的地方,重溫了過去美好回憶,完成妻子遺願,將妻子的骨灰分別留在了她最想「呆」的地方。在故事的結尾,隋東風回到北京,如妻子所願,又重新拿起了笛子,養了一條像死去的「布魯「一樣的狗。
故事本身相當簡單,尤其展現了隋東風對妻子羅芸的深情與無微不至的照顧。電影主要採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手法來講述出,妻子離世、二人開餐館、結識梅林娜、豢養「布魯」、林太家的生活、二人相愛結婚、看鯨魚,向岳父母報喪等事件。明地里以路線,實則以時間為線串聯起全部情節。影片缺點在於情節之間聯系鬆散,缺乏張力,故事本身欠缺矛盾沖突,依靠好看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再輔以 「嘴上」功夫來吸引觀眾注意力,觀影中難免讓人打起哈欠。同時人物塑造單薄,缺乏立體感,主題不明確,勉強提溜出來兩個主題:一個是」苦的是留下的那個人「——中年喪偶的悲痛,另一個是「開餐館的那九年你都沒吹過笛子,願餐館能夠毀掉」——生計的操勞毀掉了生活的熱情。當然,兩個主題也都只是泛泛的點出來,缺乏有力支撐與深刻洞見。
影片的優點在於,精心設計過的優美鏡頭,展現了紐西蘭優美恬靜的自然風光。深情款款的配樂,幫助人們更好的進入角色的悲傷。對戒指、鯨魚、笛子、長椅等具有象徵意味元素的巧妙設計,撥動觀眾內心琴弦。同時電影突顯了三個小驚喜,楊彩鈺的美顏,黃軒的演技以及徐帆的方言。
這部電影的好壞短長涇渭分明,顯示出馮氏電影一貫的創作風格——對故事矛盾與人性挖掘的忽視,對視聽元素與情感共鳴的高度看重。這些特點也決定和回答了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往往是票房得意,賽場失意。也說明了為什麼馮小剛在名利雙收後想要追求「藝術創作」卻屢屢受挫。因為電影藝術的核心要義便是要在由矛盾不斷推動的故事劇情中,對人性復雜而隱晦的深層紋理進行展現。可「美術助理「出身的馮小剛,沒有受過電影專業的系統培養,未能經驗並得到歷代電影前輩遺留下來的,關於創作理論與實操技巧上的寶貴遺產。一切都依靠自己在行業的摸爬滾打,積累實戰經驗,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總結出一套吸引觀眾的手段,從而靠著這一套票房手段從「低頭哈腰」混到了「揚眉吐氣」。
毫無疑問,在現實角度來評價馮小剛,他是非常成功的,貧苦出身,沒有受到過良好高等教育,卻依靠自己在電影行業的努力與實績,成為中國當下最知名導演之一,成功躋身上流社會。成名之後,他也試圖去進行藝術創作,對社會現實進行批判,從這些方面上來說,馮小剛理所應當得到人們的尊重與敬佩。只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電影票房在成就馮小剛的時候也將他的天花板給封死了,多年積累下的經驗讓他過於迷信「優美畫面,動情音樂,賣慘煽情」能夠帶來的魔力。殊不知,一部電影的思想深度才決定了它的高度,一切外在的形式最終都要為思想服務,顛倒主次後,只能是娛樂觀眾。這就要說到「匠」與「家」的區別,前者迎合觀眾,後者啟發觀眾;前者顯示出技巧嫻熟的聰敏,後者蘊藏深刻洞悉的智慧;前者總是汲汲於追求,後者嘆息兮求索。
馮小剛身上的矛盾太多,大家對其人品與作品評價也都趨向兩個極端,這一切的根由或許能從其矛盾的性格中找到答案。豆友五色全味在其影評《抱歉,我無法贊美〈芳華〉》中對馮小剛的性格進行了分析,已無我置喙的空間了,詳情大家可前去一觀。以下引該文的一句話。
時常都感到馮小剛的誠惶誠恐與自相矛盾。就像他經常語出驚人,但又常常很快認慫,內里其實異常謹小慎微,膽怯又不安。」
最後進行總結,馮小剛的成功與局限無不透露出其所處時代的特徵,重「感性」而輕「理性」,重「利」而輕「義」,國家與經濟一路高歌猛進,留下了一群膽怯而又不安的個人。
20xx年12月下旬,我的家鄉已經進入寒冬,外面雖然很冷,但是坐在電影院里觀看電影《只有芸知道》,讓我感到愉悅和溫暖。
溫暖之一,這是一部描寫愛情的故事,多年前,一對到紐西蘭打拚的青年人在房東家裡不期而遇,他們共同的境遇共同的愛好相互深深吸引走在一起,雖然情節沒有大起大落,但日子卻溫馨無比,盡管生活艱辛,但他們過著相濡以沫的生活。十幾年過去了,人到中年女主羅芸因病去世,男主隋東風才發現了她的幾個秘密,他孤身一人決定去完成她的願望。比如說去大海看鯨魚,比如說回到自己的家鄉北京,比如說和心愛的狗布魯葬在一起。這種愛情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可是生活的快節奏生活的壓力,有多少人又能慢慢享受這種愛情生活呢?就像影片剛開始用的木心的詩: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溫暖之二,電影的畫面唯美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沖擊,我是一個喜歡旅遊的人,旅遊中那些環境給我帶來的視覺和唯美令我非常驚喜。影片中的畫面兒唯美讓我感到非常享受。比如說這對小夫妻在紐西蘭開辦中國餐館的時候,他們住在一個小鎮上的,房子周圍都是綠色的草地,他們住在山坡上一個有歷史的老房子里。有一個鏡頭是在夜晚,小夫妻倆用手電筒走在草地旁邊曲曲彎彎的小路上,山坡上的家盛滿橘色的燈光,他們手中的手電筒形成一個小小的光柱。在我眼裡,這哪是人世間的生活,彷彿就是古老的童話。
為了完成妻子的願望,丈夫帶著妻子的骨灰乘船到海上去看鯨魚,船行駛在茫茫的大海上,正在他們急切盼望的時候,鯨魚突然出現了,一條兩條好幾條,它們龐大身體畫著弧線,噴著奇妙無比的水柱。我一直想不出是怎樣拍出來的,這種唯美的畫面讓我太震撼了。
溫暖之三,詩意般的對話影射出生活哲理,比如說在夫妻倆房子附近草地上有一棵又雄壯又安靜的大樹,羅芸問,周圍沒有樹,只有這一棵樹而且又長的那麼大,隋東風說,因為他想活啊,因為他太想活了。
聽了這段對白我就特別感動,有強烈願望有不怕困難的勇氣,無論是動物植物或者說是人才能活出漂亮的自己堅韌的自己優雅的自己,記得我們在海南熱帶雨林亞諾達遊玩兒的時候,有一棵長在山坡上的樹,當樹根吸收不到水分的時候,大樹改變了自己的身姿改變自己的結構,從樹乾的中部長出了許多根,根扎在小河的潺潺溪流中,這棵樹活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我為什麼對這棵大樹如此崇拜呢?是它的堅韌嗎?是它的勇氣嗎?是他的獨特嗎?但有一個問題是可以肯定的,這棵樹一定有自己美妙的夢想,而且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一定是勇往直前堅韌不拔,就像電影上那棵樹一樣,擁有夢想才能美夢成真,無論是人還是樹。
看鯨魚是需要運氣的,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駛,隋東風把他和妻子羅芸的故事講給老船長聽,老船長臉上沒有多少表情,但心裡一定領悟到了什麼。當受到命運之神惠顧遇到鯨魚的時候,當隋東風把妻子骨灰撒進大海的時候,老船長給在家裡老伴兒打電話,他滿懷深情地說:我愛你。老伴兒聽了很驚訝的說:你說什麼?是你得絕症了,還是有了小三兒了?
這段對白看似平常但是太精彩了,許多人當擁有幸福的時候不知道珍惜,當失去幸福的時候再追悔莫及。看完這個電影我還有一個深深的感悟,羅雲從小有心臟病,她明白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所以她有許多夢想,比如去海里看鯨魚。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及時完成這些夢想。如果羅雲堅持完成自己的夢想呢?實際上好多夢想堅持一下是可以實現的。比如說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丈夫說就著我還有力氣多干幾年多掙幾年錢。於是到大海看鯨魚這個夢想只能丈夫幫她完成了。讓別人幫助完成夢想是一首愛情的吟唱,但和自己努力完成夢想完全是兩個概念。
所以我時時告誡自己,幸福的生活不能等,有夢想就盡情實現吧,有激情就盡情綻放吧,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什麼能阻擋你,能阻擋你的就是自己。
人生的歲月像條河,歲月的長河匯成歌,這些歌當然包括讀好書,聽好戲,欣賞優美的歌曲,還有一個就是看自己喜歡的電影。